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讀懂莫泊桑和福樓拜的對話,從中懂得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準備:
1、收集莫迫桑及福樓拜的有關資料。
2、預習生字新詞,理解詞意:簡陋吆喝孜孜不倦揣摩烙印。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人物,導入新課
1、交流所收集的有關莫泊桑的資料,了解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巨大成就。
2、揭示課題莫泊桑之所以會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和他的一段拜師學習寫作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3、板書課題,齊讀并質疑。
4、交流并歸納。
莫泊桑為什么要拜師?他拜誰為師?
他是怎樣拜師的?拜師后是怎么做的?
事情的結果怎樣?
二、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一)學生自讀課文,不懂的詞語查字典或是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
簡陋吆喝孜孜不倦直截了當烙印咖啡富麗堂皇滔滔不絕全神貫注萬般無奈
(二)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1、邊默讀,邊思考,解決所歸納的.問題。
2、找出文章重點拜師一段,理清三個層次。
三、學習第一段
1、讀第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板書:焦急萬分
3、理解酷愛、孜孜不倦在文中的意思。
4、指導朗讀。
四、品讀課文,了解人物
學習第一次請教
1、輕聲讀一讀25節(jié)。
2、找一找,莫泊桑第一次請教時,福樓拜說了什么?哪句是關鍵?
3、從坦白和急切兩個詞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學習第二次請教
1、第二次請教福樓拜說了什么?哪一句是關鍵句?
2、福樓拜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
3、交流板書:一無所獲再次求教。
4、當時的莫泊桑心情怎樣的?
學習第三次請教
1、第二次請教后,莫泊桑是怎么做的?
2、這第三次請教時,福樓拜的表現(xiàn)怎樣?為什么?他說的話中哪句最關鍵?板書:勤學善教
五、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復述
1、提出復述要求。
2、創(chuàng)設情景。
今天,我們請來了聞名世界的作家莫泊桑,下面我們歡迎他來給我們講一講他拜師的經歷。
3、請一位學生上臺復述。
4、同學按要求評價。
5、教師總結。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總結
(一)課文寫莫泊桑拜師的經過,共寫了他三次求教的情況,著重寫了師生二人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你打算今后怎樣向莫泊桑學習?
作業(yè)
1、閱讀莫泊桑的有關作品。
2、在家門口仔細觀察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把各種車輛的特點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然后進行交流。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大家所見的,有的花千姿百態(tài),有的姹紫嫣紅,有的濃郁芬芳,令人賞心悅目。本文介紹是是中國的花。就讀這個題目,學生可能會驚訝:中國的花太多了,課文會怎樣來寫呢?我就是讓學生帶著這些疑惑走進課文中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知道文章介紹了中國的十大名花,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有市花,種花和送花成為中國人的時尚。我再讓學生細讀課文2、3自然段,勾畫出寫人們喜歡梅花和牡丹的原因,寫出自己的體會。在這些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任務。
在引導學生分析完課文后,我引入到本課時的重點:本文的寫作特點——過渡句的作用。(因為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習作中,不知道如何把幾個方面的`內容連接起來,不會分段寫。而本文是一個很好的例文)于是我讓學生回顧全文,作者是怎樣將課文各部分內容聯(lián)系起來的呢?他的哪些表達方法值得你學習?讓學生在瀏覽課文找一找?學生很快能找出第二段和第三段用“牡丹也是中國的特產”由寫梅花過渡到寫牡丹,第四自然段中用“中國有十大名花,除了梅花和牡丹外,還有……”過渡到寫其他名花。經過這樣找、交流,學生知道寫習作時,為了讓段與段之間聯(lián)系緊密,可在下一段的開頭用上過渡句,把自己想寫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為了讓他們印象深刻,我一篇學生的作文片段,讓學生寫寫怎樣把這兩部分內容聯(lián)系起來。一部分學生通過加過渡句,使習作內容緊湊、連貫了。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本組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回憶革命先烈的文章,有詩,有詞,還有毛澤東的著名演講。認真閱讀,可以受到革命傳統(tǒng)教育,懂得為人民服務的道理。在教學時間中,教師必須著眼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以語言實踐活動為憑借,在滲透人文性,讓學生在感悟、理解、欣賞、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的同時,受到情感和熏陶和美的陶冶。
本學期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學生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本組課文,要盡可能獨立閱讀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和同學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同學討論。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收集資料。閱讀文章的時候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就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例如,《詹天佑》這篇課文,收集一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時,清朝政府腐敗無能,中國遭受許多帝國主義國家侵略和欺負的有關資料,就能對詹天佑的愛國之情,對京張鐵路勝利竣工的偉大意義加深理解。學習課文以后,進一步收集詹天佑的其它事跡,收集祖國鐵路建設成就方面的資料,又能使我們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受到更多的啟發(fā)和教育。
閱讀時為了加深理解,需要收集資料;寫文章、進行口語交際一致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也需要收集有關的資料!稙槿嗣穹⻊铡愤@篇課文是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把握文章的中心,然后通過自學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弄清全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最后,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加深領會文中所講的道理.使學生體會到課文所講的五個問題,都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標準,從不同側面說明怎樣才能做到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引導學生聯(lián)系戰(zhàn)爭年代的英雄人物和和平年代涌現(xiàn)出來的模范,讓學生談一談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
任何一篇讀物所提供的信息,有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和多余信息之分,而人們閱讀總帶有一定的目的去進行選擇性閱讀,所關注的重點,所獲得的體驗也不盡相同,我們應注意語意的疏通,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注意分配的能力,引導學生快速捕捉課文內容梗概,敏銳地覺察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詞加以分析,領會文章的主旨.幫助學生品析人物語言,體味人物神態(tài),感悟人物的.思想.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研討,引導學生感受李大釗的精神及品質.可以讓學生結合手里的資料,談一談對李大釗的了解,然后教師適當加以補充.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為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提高課堂和教學效果而經常采用的一種有力的手段,一個設計精巧的提問會使課堂氣氛立刻被調動起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開動起學生的大腦,使學生圍繞著問題而積極思考,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和教學效果.
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的練習,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生活實踐中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收集資料的習慣.
最近的高考改革消息透露:作文中的錯字一字扣一分。這讓我們看到了基礎教育的重要性。生字教學貫穿小學語文階段,到了六年級也是不可忽視的。我班的學生語文學習基礎薄弱,生字字形的掌握尤其讓我操心。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掌握有效的記字方法。我利用小組合作的力量,在第二單元的復習中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聽寫比賽”。比賽前一天,我布置了學生回家復習,提示了明天將要進行比賽,學生紛紛詢問比賽的細則,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
比賽開始了,十五個小組緊張待命。第一輪,我指定學習小組的某一位置同學上臺,進行本單元中一部分生字的隨機聽寫。三十個詞語后,第二位同學上臺,如此類推。其他同學則需安靜地在臺下,可以復習,可以隨老師的聽寫內容進行檢驗。我還特地來個“突然襲擊”:默寫第一單元的一首詞。學生人人嚴陣以待,個個全神貫注。
比賽結束后,我與學生進行了溝通,大家紛紛表示內心緊張的情緒,這不但是個人的榮譽,還是集體的榮譽。尤其是臺下的學生不約而同反思:要是我寫這個字我該怎樣寫?,從而進一步明確了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后復習的重要性。大家都積極發(fā)言,還想出了不少熟記生字的好辦法。十一張成績但很快出來了。大家在關注自己小組的成績的同時,組長發(fā)揮了帶頭的作用,帶領組員進行改錯,尤其針對組內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進行復習,逐個過關。課室里的學習氣氛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小組合作的效果的令人驚喜的,因為全員參與,所以人人都有體現(xiàn)價值的一刻;因為互相幫助,所以有共同進步的可喜成績。學生都是有可塑性的,我堅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基本可按“遇險、救援、殉職”的順序來理解。文章詞語豐富、深刻,是讓學生領悟語言妙處的好載體。
在學習“諾曼底”號船“遇險”部分時候,我分兩部分完成此部分教學。1.遇險前,抓住“薄霧籠罩”、“沉沉夜霧”這兩個詞,讓學生結合生活談“那是怎樣的天氣?”來理解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2.遇險中抓住了“突然”、“冒出”、“一聲巨響”、“奔跑著”、“呼喊著”、“哭泣著”這些詞,讓同學們想象,面對突發(fā)的災難,人們慌忙逃生的.混亂場面。
在學習“救援”部分時,重點抓住了船長的語言描寫,學生很容易就找了第3自然段中船長指揮時說的話,從“怒吼”體會船長聲音之大,內心之急,情況緊迫。通過自讀,指名讀,齊讀,來體會哈爾威船長面對災難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指揮鎮(zhèn)定自若,讓人敬佩。
在學習“殉職”部分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并結合具體的詞和句,體會船長高大的形象。學生匯報時,大膽質疑:“老師,船頭下去,那船尾就會直立起來呀,可書中說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他能站住嗎?另外,他是船長,應該會游泳的,他為什么不游走呢?”針對他的問題,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后,大家一致認為:“作為船長,他不能棄船而去,而是要與船共存亡”,學生們的爭論讓本課教學達到高潮,也讓學生明白本課的中心,我想這樣的閱讀才是體現(xiàn)了它的實效性。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這次教學研究課,在眾多的課文中我選擇了《船長》這一課。什么原因呢?因為讀完課文,我就被船長忠于職守、舍已為人的英雄行為給深深地震撼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尊黑色的塑像,船長正目光凝然、注視前方,臉上是那么安詳平和。試問天下蒼生,有誰,能在死神的面前,真正做到了超然與寧靜;能面對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舍生取義?這對于蕓蕓眾生來講,是望塵莫及的。由此,我又不禁聯(lián)想起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故事,與這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也是輪船沉沒,也是眾人爭相逃命,也是船長下令緊急救援。所不同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責任在船長,因為是他的錯誤決策才造成了這一慘劇。而我們的哈爾威船長,自始至終,都是那么完美,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這樣的好課文,怎能不精心引導學生去細細閱讀、細細品味,學會做人?那么,如何讓學生也能深入文本,與我一樣有著深切的閱讀感受與體悟呢?怎樣才能讓學生上一堂有滋有味的語文課呢?我思索著:
一、深入鉆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
課文是英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說《船長》,講述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于“瑪麗”號巨輪的突然撞擊,“諾曼底”號輪船的船身被撞開了一個大口子,船上的乘客無不驚惶失措,爭相逃命,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哈爾威挺身而出,沉著鎮(zhèn)定地指揮全體人員有條不紊地撤離,而自己卻以身殉職,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反復讀了幾遍課文,我有三點想法:其一,既是小說,就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知哈爾威船長這一形象上,通過品讀課文感受人物的高貴品質。其二,文章最后說: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這是作者對船長的'評價,也是對后人的期盼。如何讓學生認識英雄的本質,在心中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是教學的難點。其三,怎樣在強調人文性的同時不偏廢工具性,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這是我在教學前重點思考的三個方面。
二、好文章要多讀,在讀中感悟。
古人云“文章不厭百回讀!焙梦恼聭寣W生走一個來回,要讓學生讀出味來。在學習第一次命令時,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三讀。這三讀各有目的各有側重,層層深入,由表及里,幫助學生在讀中品文,在讀中感悟。一讀理解“吼”,為什么吼?怎樣吼?二讀品句,說說從句子中體會出哈爾威是位怎樣的船長?三讀傳情,把自己對船長的敬仰之情通過朗讀傳達出來。
在整個課堂的教學中,朗讀貫穿了課堂的始末。但由于內容比較多,時間比較緊,所以到課結束時比較倉促。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學習這篇課文的意圖,就是讓學生體會到在藝術之路上藝術家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練就的勇氣和毅力,同時也感受我國戲劇藝術的魅力。這樣的文章也比較符合孩子們的成長特點。所以本堂我教學策略就是讀說結合。
在教學時,我著眼于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引導學生感悟藝術的魅力。在設計上采用多讀,讓學生通過充分朗讀和畫找語句來感知課文。在每次讀時,給于具體的要求,如在第一遍接觸課文時,設計掃讀課文,畫出課文中心句和文中四字詞語。第二遍快速自由讀時,試用借助課題的方法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在第三遍讀時,要求在弄清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再精讀課文,抓住具體的語句來體會“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精講艱辛學藝的部分,從“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臺上去看,即使被擠在厚厚的'幕布里,憋得滿頭是汗,也興味盎然。”等重點句中,體會作者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最后總結作者的成功得益于她心中的“舞臺”,隨后讓學生自己說說學后的感受。在拓展練習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心中的愿望,為了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愿望自己準備怎樣去奮斗。
通過整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充分認識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總的來說,這堂課達到了我預先設定的效果。同時,我也從中感悟到教學略讀課文的一點點心得——抓住重點,讀中感悟。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少年閏土》一文節(jié)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詞語;
2、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3、初識魯迅,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其中“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以及“初識魯迅,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課前,我將本課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內容以預學單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預習時能抓住重點,帶著目標去預習。而到了課堂上,學生根據(jù)課前預習的內容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再適時引導,及時補充、共學,提高課堂效率。
為了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在預學單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閏土在和‘我’相處的過程中,給‘我’講述了哪幾件事?認真讀一讀這幾件事,從中你體會到閏土是個怎樣的孩子?畫出相關語句,并抓住動作、語言等描寫,聯(lián)系上下文,把自己的體會批注在課文空白處!卑凑諔T例,這個問題本應放在課堂上,給學生專門的時間來閱讀、批注,但我覺得學生在課下完全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至少在讀完文本之后,會對閏土有個初步的印象,因此,為了在課堂上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展示交流,我把這個問題放在了課下,讓學生在預習時批注體會。
當交流到這一問題時,我先讓學生根據(jù)課前預習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并出示交流提示:
1、交流時應先說明:‘請大家隨我看第x自然段,我從哪句話中體會到閏土是一個xxxx的孩子’并說明原因。
2、積極發(fā)言,認真傾聽,取長補短,完善自己勾畫的內容和所做批注。
通過這樣的提示來規(guī)范學生交流時的語言,并讓學生明白只有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才能取長補短的道理。在小組簡單交流后,學生對閏土的印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全班交流。從整體上看,孩子們的表現(xiàn)還是不錯的,如在交流“雪地捕鳥”時,他們能準確抓住閏土捕鳥的動作體會到閏土的聰明能干,抓住段末的省略號,體會到閏土的見多識廣。因為課前有了充分的預習,小組內有了充分的交流,因此,在全班交流時,孩子們很快就通過四件事總結出了閏土的特點,但遺憾的是,在交流時,我的評價不是很到位,同時也缺少生生互動評價。
除此之外,由于想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教學流程,因此把本應兩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壓縮在一課時完成,結果造成課堂容量過大,盡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但整堂課上下來,我覺得有點累,相信學生聽得也并不輕松,看來,以后還是要學會取舍。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激情不夠,導致課堂氣氛比較平淡,隨機應變能力也有待加強。一堂課下來,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會的東西、不明白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新的環(huán)境、新的挑戰(zhàn),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好好跟著前輩們奔跑吧!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綴、幽”等8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綴滿、幽雅、笨拙、單薄、模糊”等詞語。
2、品讀優(yōu)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
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仿寫作文。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教學重點
1、品讀優(yōu)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培養(yǎng)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的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綴、幽”等8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綴滿、幽雅、笨拙、單薄、模糊”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圖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圖片)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潔,牡丹代表富貴,菊花寓意堅貞,松柏喻指傲岸長青等。
今天,我們來學習的課文——《丁香結》,作者又賦予丁香結什么樣的情感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看個究竟吧。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板書:丁香結)
3、介紹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馮鐘璞,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當代作家,從事小說與散文創(chuàng)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中篇小說《三生石》。《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yōu)秀長篇小說獎。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并畫出生字詞,注意把課文讀通順。
。2)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2、學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學。
3、交流學習情況,進行重點指導。
。1)認讀生字、新詞。
出示字詞:綴窺幽雅渾濁笨拙單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斷斷續(xù)續(xù)模糊
指名讀。
男女生讀。
全班齊讀。
。2)學寫字詞。
師指導書寫“幽、薄、綴、雅”。
學生練寫,個別展示,集體評議。
(3)理解詞語。
幽雅:幽靜而雅致。
笨拙:反應遲鈍,手腳不靈活的、動作難看的。
單。褐干眢w瘦弱;不強壯。
愁怨:憂愁怨恨。
斷斷續(xù)續(xù):不連續(xù)的。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師:這篇課文一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主要講了什么?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總結如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別從生長環(huán)境、開放態(tài)勢、花的氣味、花的形狀、花的顏色描寫了丁香花。(主體寫丁香花樣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別從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問、作者的浮想聯(lián)翩描寫了丁香花。最后以一個反問句作為總結,意義深遠,告訴了讀者要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主體寫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評議。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4、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我們讀了課文,你能說出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嗎?
指名回答,師適時呈現(xiàn):
《丁香結》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fā)現(xiàn)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于是聯(lián)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
四、課堂總結,布置背誦
1、總結感悟
師:誰說草木無情?它們也各有自己的品性與精神。宗璞筆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從多個角度展現(xiàn)了丁香花的形象,豐富了丁香花的內涵,不禁讓我們喜歡上了這一簇簇的可愛的丁香花。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歡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嗎?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1)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展示讀,并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2、布置作業(yè)
。1)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的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你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優(yōu)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
2、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仿寫作文。
3、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指名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談話導入新課: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作者是怎樣描寫丁香花的?又賦予丁香花什么樣的情感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學習《丁香結》。
二、精讀課文,加深感悟
。ㄒ唬┭凶x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樣的?找出你喜歡的描寫丁香花的句子。
3、學生交流。
4、學生匯報。
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校園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師適時呈現(xiàn):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枝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好在哪里?
。ㄟ@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寫丁香花呈現(xiàn)的樣貌,“探”“窺”兩個動詞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體態(tài)嬌小,姿態(tài)動人。)
。2)月光下,白得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你從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顏色、氣味。)在晚間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獨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別出來。)
。3)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的多,不那么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檐前積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氣直透毫端”說明了什么?(說明香氣非常濃郁。)為什么說“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丁香花雖然微小卻繁多,單個的固然單薄,可是眾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許多簇,使整棵樹耀眼奪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學生回答。
師梳理: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從感覺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視覺、嗅覺)
。ò鍟盒螤铑伾珰馕叮ㄒ曈X嗅覺))
作者賦予丁香什么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劃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yōu)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
6、再指名讀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讀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這部分,哪些是作者對丁香花的具體描寫?哪些是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
讀后小組里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研讀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樣的?
指名回答。
師適時呈現(xiàn):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厓芍曜仙,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師:在這幾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雨中的丁香?(格外嫵媚,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表現(xiàn)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
(2)師適時呈現(xiàn):
代贈二首(其一)
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攤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對丁香寄寓著怎樣的情感?怎樣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詩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師:“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兩句詩中把花蕾叢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詩句有利于表達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優(yōu)美。
3、研讀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結?它有什么象征意義?作者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
。1)交流。
。2)師指名朗讀: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本義: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象征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二是丁香花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
。3)作者多年賞花,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結的內涵?
雨后賞花的觸動。
補充介紹:作者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
4、研讀第6自然段。
。1)默讀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對丁香結什么態(tài)度?你從哪里能看出來?
交流,師適時點撥:作者對丁香結的態(tài)度是從容、豁達、積極的。
師適時呈現(xiàn):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
師:古人寄托在丁香結的情感是愁思,是憂怨,這從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就可以體會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結上的情感,以開闊的胸襟為今天的讀者開闊一個“丁香結”全新的藝術境界。
(2)出示:“結,是解不完的;人生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
指名讀,全班齊讀。
師:誰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交流。
師呈現(xiàn):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人生的問題也是永遠也解不完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永遠也解不完的結,我們的人生才充滿樂趣,我們的明天才更加燦爛。
(3)師: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學完了課文,你認為應該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學生發(fā)言。
。4)全班齊讀第六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師總結:
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象,也給了我們尺幅千里的功效,讓我們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發(fā)現(xiàn),給了作者新的感悟:結,是解不完的;人生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這解不完的結,才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挑戰(zhàn),充滿了樂趣。這正是我們要找到的答案。
。ò鍟憾∠憬Y人生才充滿樂趣)
2、揭示主題。
師:想一想,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遇到不順心的事是經常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補充,所以,我們要以豁達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中的“結”: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
3、布置作業(yè)
。1)完成同步課時練。
(2)體會和學習本文的寫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
板書設計:
丁香結
形狀顏色氣味(視覺嗅覺)
人生才充滿樂趣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三個方面:
1、自由朗讀課文,面向全體,還學生讀書的時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讀書過程中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第二步學習生字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能正確書寫字詞;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有了這三步,基本就掃清了文字障礙,為學生學習文本,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的內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學生理清了課文的層次。通過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脈絡,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
3、以問題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其中,本環(huán)節(jié)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后再著重引導學生抓關鍵的句段揣摩體會句子的含義,以期達到較為理想的學習效果。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fā)揮好。老師在教學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xiàn),我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從指導者的角度出發(f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認真學習課堂評價語言,爭取恰如其分,及時到位地評價學生。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山雨》是本冊教材的第一篇閱讀課文,作者趙麗宏寄情于景,把我們帶進了如詩如畫般的夢境,看似一場普通的山雨在作者筆下卻變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圖。山雨是那么的美,宛如一縷縷輕絲,又像一支支婉轉優(yōu)美的樂曲,在山中回蕩,讀后令人心曠神怡。
本文線索清晰,層次分明,因此,重點我放在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上,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為了突出這一重點我以讀代講,進行了如下的教學嘗試:
一、讀入聲音
本課的摹聲狀物細致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特點,為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山林中雨來時、雨中、雨后的聲音變化,我在讀上大做文章,讓學生先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風聲”、“雨聲”、“鳥叫聲”以和“雨滴落在小水洼里的聲音”等等,然后再把這種感受帶入文本,讓學生生情并茂地朗讀。
二、讀入文本
本文對山雨的色彩美描寫得淋漓盡致,因此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的清新感覺,比任何語言都更有感染力。難怪在這段的朗讀中,我班的李鈴育同學說:“這清新的綠色仿佛真的流進了我的眼睛,流進了我的心胸,真美呀!”
三、讀出個性
在本課中,我沒有大段的分析、講解,而是鼓勵學生自主練讀,讀中自悟。讓學生選擇自身喜歡的局部,有感情的練習朗讀,并說說為什么選擇這局部讀?為什么這么讀?這樣進行平等、輕松的閱讀感受交流,給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展示機會,使學生能帶著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交流和賞析,這對學生是很有益的。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第三單元圍繞“詩文精粹”這一主題安排了3篇精讀課文——《三打白骨精》《詞兩首》《螳螂捕蟬》,一篇獨立閱讀課文。編寫的意圖是吸收祖國傳統(tǒng)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度虬坠蔷访枋隽藢O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孫悟空善于識別妖魔詭計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領。《詞兩首》中的第一首詞《如夢令》,詞人李清照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稘O歌子》則勾勒了一幅具有濃郁江南風味的“垂釣圖”!扼氩断s》是一篇寓言故事,借助“螳螂捕蟬”的故事來說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蹲x書要有選取》則向我們介紹了如何在茫茫書海中選取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讀物的方法。在教學完第一首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后,讓同學們進一步總結學習古詩詞的方法:1、同桌交流理解的字、詞。2、不理解(的查資料或問老師。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詞的主要意思。4、品味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并將自己的感受用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
一、重組課文,構建板塊
我個人以為,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都就應根據(jù)學生狀況,或大膽取舍,或切換段落,或從課外補充在課文基礎上設計簡明流暢的教學流程,使學生能主動、充分、自由而有創(chuàng)意地學習。而不是一概從頭到尾,每篇課文都細細給學生“梳理一回”。我在教《螳螂捕蟬》這一課時,并沒有“循規(guī)蹈矩”逐段教學,而是從學生閱讀心理出發(fā),根據(jù)教材本身特點,大膽地重組教學資料,一節(jié)課就那么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十分簡潔,卻又“針針見血”,把教學重難點一一落實解決:1、直接由課題入手,直奔“螳螂捕蟬”的故事并進行復述;2、完整地讀課文,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學生質疑后討論一個問題:那個少年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勸;3、課文表演,先練讀對話,再每個人就當時情境寫臺詞,兩位學生上臺做“吳王”和“少年”,其他人做導演。
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雖然改變了課文的“序”,但以發(fā)展語言理解和運用潛力為主線,科學合理地安排了聽、說、讀、寫、思等語文實踐活動,個性是匠心獨具地把朗讀、感悟、想像、復述等整合成幾個生動活潑的綜合的板塊,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得到了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fā)展,真正地到達了以簡馭繁、以一當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發(fā)展語言,注重創(chuàng)造
好的文章像書法,有時密不透風,有時又疏可走馬,“疏可走馬”處自然能夠讓學生根據(jù)課文語境動動筆。所以我特被重視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補充課文空白。少年為了勸說吳王,拿著彈弓一連在王宮花園里轉了三個早晨才覓得機會,碰到吳王;▓@里此時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我就讓學生以寫臺詞的形式補一補,在學生表演時做旁白用,結果學生寫得十分成功。這是一位學生的練筆:清晨,朝霞映紅了吳王花園。郁郁蔥蔥的樹木、五顏六色的鮮花都被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幾只黃雀躲在樹叢里歡快地鳴叫著。這時,一位手拿彈弓的少年,正在花園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時地朝吳王的寢宮東張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卻又裝出一副專心打鳥的樣貌。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他也渾然不知。這時(學生開始上場表演。)
三、自主質疑、訓練思維
老師的問題過多,對時間固定的.課來說,就意味著學生疲于應付。課堂上,老師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因此,我在設計時,突出了學生的思維訓練,并把探究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注意了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讀完故事后,我引導學生質疑,并討論關鍵問題:那個少年為什么不直接勸吳王,而要用講故事的方式?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發(fā)表獨立見解,主動地獲取知識,并相機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點,再次讓學生回顧全文、整體把握,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勸。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在于教師講授無數(shù)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么;不在于教師運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超多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學生從課本中理解了多少,而在于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于他們是否展開想像的翅膀,這一節(jié)課下來,留個我許多的思考。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人教新課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的第17課《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部膾炙人口的世界名著,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口味的。安排這篇課文是為了鼓勵學生閱讀名著并指導學生掌握閱讀名著的方法。下面是我對《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教學反思,與大家分享。
課前我讓學生盡量抽時間去看這部作品,讓學生對作品有初步的了解,為課文的學習打下基礎。經過考慮,我將《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教學目標定為:掌握一些略讀與精讀的方法;在快速閱讀中培養(yǎng)把握主要內容的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與精神;激發(fā)學生閱讀全書的興趣。
開篇我以故事及《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的圖片來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接下來指導學生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然后用這種方法閱讀梗概,提醒學生留意:梗概中寫到了湯姆的幾次歷險?主要寫的是哪次歷險?使學生能比較準確地概括主要內容。接著快速瀏覽精彩片段,讓學生思考這部分具體描寫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內容,在這段歷險中,你對湯姆又有了怎樣的認識,你最欣賞湯姆的那一點。最后我用湯姆出讓刷墻權的那段精彩描寫來引發(fā)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完成《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教學任務后,自我感覺還不錯,也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但是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向往湯姆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充滿冒險的生活,假設他們去模仿的話,對他們的人身安全是否會造成威脅。這確實是我疏忽的一個問題,沒有考慮到湯姆這一人物形象對學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經過反思,我認為在教授這課時,應引導學生由于所處時代不同,背景不同,我們不應象湯姆那樣去冒險,要學會理性地思考人生。
(2)《湯姆?索亞歷險記》這篇文章和前面一篇文章一樣,篇幅比較長,而且文章分為梗概和精彩片段兩個部分。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其語言的最大特點就是風趣幽默略帶夸張諷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閱讀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內容,激發(fā)學生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汲取了前篇課文教學中的失誤。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孩子們的喜好,然后注意抓住語言文字的特點展開教學。
預習課文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將文章中的生字新詞和四字詞進行了梳理和自學。
學習梗概的時候我只為孩子們提出了兩個問題:
1、通過讀梗概,湯姆?索亞經歷了幾次歷險?
2、你最喜歡哪次歷險,為什么?孩子們經過自學討論很快就迫不及待地舉手要求交流。特別是第二個問題,孩子們討論的興趣很高,有一個孩子在談自己為什么喜歡三個人到杰克遜島上過無拘無束地“海盜生活”的時候這樣說到:“我覺得這段描寫島上景色的句子特別美麗,而且描寫這幾個小孩子的自由快樂的句子也特別能打動人!庇谑俏已杆僮プ∵@個孩子的發(fā)言,引導孩子們去有滋有味地朗讀的句子。從孩子們的朗讀中我聽出了他們的興奮與高興。在小結的時候我說:“孩子們,為什么我們能深深地喜歡這段文字呢?我們?yōu)槭裁茨茏x了這段文字后有滿心的愉悅呢?這是文字的魅力在吸引我們,這也是文字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孩子都似乎有所悟。
在教學精彩片段的片段的`時候同樣我只讓學生先弄清精彩片段里主要為我們講述了什么,然后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片段去細讀,最后我讓學生扮演湯姆為全班同學講述在洞中的奇遇。在孩子們交流自己喜歡的片段的時候,我給了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去讀去悟,讓他們去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我覺得整個教學過程中最精彩的要算孩子們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講故事了。一個個孩子都盡情地發(fā)揮想象,展開了合理的想象。當學生進入了情境之后就會覺得40分鐘實在是太短暫了,盡管這節(jié)課是上午的最后一節(jié)課,鈴聲響起了,但是孩子們沒有絲毫要急著出教室門去吃飯的意思。還有許多孩子躍躍欲試想到臺前為大家講故事。于是我靈機一動,讓孩子們寫小練筆,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湯姆的洞中奇遇記。并許諾孩子們找個晚自習的時間來交流,評出最優(yōu)秀的小練筆。
我覺得我在教學這一課中孩子們最大的收獲就是初步領略了語言文字帶給他們的奇特感受,我想,只要如是地帶著孩子們去品位去感悟的話,孩子們一定會愛上中國的語言文字的。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宏偉,壯觀!蓖醴f說。
“氣勢磅礴!眳钦ㄕf。
“我眼前仿佛看見滾滾的長江水。”徐號說。
“好!那么我們就用磅礴的氣勢來讀一讀宏偉壯觀的《長江之歌》。”
下面我又組織了孩子們小組賽讀,體會長江的壯美。
《長江之歌》第二課時
繼續(xù)和孩子讀《長江之歌》,也許是看了大家的帖子,特別是衛(wèi)軍和紫雨的帖子之后,我在課堂上好像有了一點的束縛,太過局限于“蕩滌塵!焙汀凹儩嵉那辶鳌钡纳桑ㄆ鋵嵾@已經是我的預設)。我在引導學生對這兩句話理解的時候,首先還是堅持讓學生去讀詩歌,在讀中說出你的感受,學生對此沒有太大的反應。但是我并沒有著急,而是讓學生進行討論,談談自己對“塵埃”的理解。孩子的討論終于有了收獲,特別是關于“歷史的長河”的出現(xiàn),學生的想象力還是令人驚喜的。當薛瞳說出:“歷史的長河里有很多灰塵。”之后,激起了同學們的思維,頓時課堂像炸開了花。徐鵬:“中國的慈禧太后就是中國這條歷史長河里的渣滓!薄斑有秦檜。是他害死了精忠報國的岳飛。他也是歷史中的塵埃!蔽抑来蠹野褖m?吹眠是很小,局限于個人身上,于是我激發(fā)孩子:你想一想中國本身有沒有塵埃。但是結果不是很理想。
自覺今天的課不理想。回頭和同事一起說起的時候,大家都說沒有什么感受,好像說還沒有找到感覺。今天的課的失敗我總結下來有幾個原因:
其一:是太多預設。衛(wèi)軍和紫雨的精彩來源于生成。而我今天一位地想讓孩子去享受他們的精彩,然而我想錯,他們有他們的精彩,而我們的孩子應該我們的精彩,當我們的孩子的讀《長江之歌》的時候,我想他們會有自己的精彩理解,自己精彩的問題和回答。我把衛(wèi)軍兄和紫雨姐的“哈姆雷特”拿來給我們的`孩子去讀,當然孩子覺得生疏,甚至有點莫名其妙。這是我的失敗,高估了自己的設計的精彩,而忽視了孩子與文本的對話。
其二:導得不到位。就開始的問題,我完全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者去激發(fā),但是我沒有。雖然通過孩子的討論之后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要認識到這一點,教師的導對發(fā)揮的孩子主體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是孩子的儲備不夠。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知識儲備很有限,這不能責怪孩子,只能是我們沒有好好的引導。記得下里巴人就曾對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發(fā)過一個帖子,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關于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知識儲備問題。這不僅僅是引導的問題,我現(xiàn)在在班級里搞了“讀詩會”——讓孩子汲取中華文化之精華詩歌、“采蜜本”——采集當今最新新聞,這也是應本學期的學習習慣之一而開展的一個活動,我知道文化知識的儲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長時間的積淀,多元的匯總,從而形成孩子獨特的知識框架。因此雖說是孩子的問題,但是終究的癥結還在教師身上。(我并不是把責任朝身上攬。)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手指》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學五個手指的長處和短處,分別把它們的特點畫下來,加以熟悉。在小組匯報交流時,請同學們說說它們的特點并以做游戲 的方式讓全體同學出示自己的手指逐一印證。隨后提出問題:你覺得作者喜歡哪個手指?學生紛紛議論,一致得出結論:“無愛憎在其中”五個手指都喜歡,缺一不可。
我聽到竊喜,隨即引申本文的主旨: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皥F結就是力量”是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進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對這個道理的感悟。如:球賽、作戰(zhàn)、團隊合作等。他們都紛紛說出自身上發(fā)生的事例。這樣本課的教育內涵就水到渠成地達到了。這是我覺得很成功的課堂教學事例。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課文《鞋匠的兒子》,主要敘述了美國林肯總統(tǒng)剛上任,在第一次參議院演講時,遭遇到參議員們的惡意羞辱,但他當即以一番坦誠、感人的演講化解了矛盾,贏得了一片贊嘆的掌聲,從而顯現(xiàn)了他智慧超群、寬容豁達、平等待人的人格魅力。本文在本冊課本為選學課文,意圖在于讓學生可以自由地閱讀,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學習閱讀,由于本文的體式是演講辭,因此適合于進行朗讀的教學,為此在教學中應當突出讀的分量,在讀的過程中使學生領會一些詞語的意思。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通過朗讀感悟,體會人物的特點,從中學到一些演講的技巧。
一、自學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本課在本冊中是選學課文,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學,特別是字詞的學習。課前我布置了預習,讓學生自學字詞,讀通課文。課堂上我讓學生初讀課文以后,當堂抽默了部分詞語,并且組織校對。這也是符合新課程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但在教學時,把讓學生訂正的環(huán)節(jié)忘記了,影響了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效果。
二、把握主線,研讀主要人物。
課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突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人格魅力。在教學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講辭進行研讀感悟是重點,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層的內涵是關鍵,看似平淡普通的語句,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那樸實的話語,只有從中讀出人物的內心,才能讀出人物的神來,真正讀出人物的魅力所在!懊鎸⒆h員的羞辱,林肯先生是怎樣說的?”,“你認為他說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研讀林肯說的三段話,引領學生關注文字背后的東西,緊緊抓住“非常、一定、永遠、那么”幾個關鍵詞,體會林肯的人與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思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博大胸懷,把林肯的平民思想與人格魅力完美統(tǒng)一起來。
三、補充資料,適當拓展延伸。
林肯是一位具有很強魅力的政治家,應當讓學生有閱讀這一篇文章的過程中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從而受到人文熏陶。但學生對他的了解并不太多,因而我在布置預習時提了要求,讓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林肯的生平,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同時對林肯先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課后布置學生去閱讀《林肯傳》,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這堂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學生在研讀感悟林肯所說的三段話時,對于話中隱含的意思理解得還不夠致到位。對演講辭的朗讀還有欠缺。在今后的課堂上還要努力。
激情燃燒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教后反思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通過描寫安塞腰鼓這樣一種舞蹈藝術來寫人,表現(xiàn)黃土高原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表現(xiàn)高原人民活躍、旺盛的生命力,表現(xiàn)高原人民與貧困的生活頑強搏擊,夢想、追求美好未來的精神。
教學這篇課文,我有這樣幾方面的.思考:
1.抓住“好一個安塞腰鼓!”這一條貫穿全文的主線,以它為引子層層展開四個方面的教學,每一層都以“安塞腰鼓好在什么地方”這個問題引領學生切入文本,并最終都回歸到這個點上,以 “好一個安塞腰鼓!”引導學生提煉、歸納每一層的要義,體會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突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抓住重點段、重點句引領學生細細品味。文章從四個方面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其中一、三兩個方面是重點,所以我是濃墨重彩,引領學生品詞析句、朗讀感悟。第6自然段重點抓了“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边@一排比、比喻句,引領學生從詞語到詞組到句子層層豐富地品味語言的精妙,體會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其次是“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這一句,引領學生提挈三對反義詞(冰冷——燥熱;恬靜——飛濺;困倦——亢奮)來體會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3.以讀為主。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獨特,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方法,語言氣勢充沛,節(jié)奏鮮明,感情強烈。所以我整堂課都是緊
貼文本,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人讀、齊讀,有疊加讀、開火車讀,有男女生分讀和男女生接讀,等等,最精彩的是讀第6自然段的排比句時讓學生疊加讀,很有氣勢。通過讀,讓學生感知語言的精彩,感悟語言的含義和語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語言的魅力。
4.有效地借用多媒體手段。
學生對安塞腰鼓是陌生的,所以我借用多媒體為輔助手段,在課的開始播放腰鼓表演的錄象,讓學生感性認識安塞腰鼓,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磅礴、驚心動魄。
綜觀整堂課,自己激情地演繹著《安塞腰鼓》的教學,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學中,安塞腰鼓已進入了我的心中,在心中隆隆作響。學生激情地朗讀著、深刻地解讀著文本,想必安塞腰鼓也已經敲響在他們心上。略有幾個細小的地方沒有我期待的那樣出彩,但整堂課燃燒著安塞腰鼓和《安塞腰鼓》的激情!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11月3日,我在金城鎮(zhèn)中心小學六(1)班執(zhí)教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小草和大樹》。課后,工作室全體成員,集中評課。執(zhí)教此課,主要目的是想提供一個課例,組織工作室成員評議,使大家在評議中展現(xiàn)各自的語文教學思想、課堂藝術觀點,以便使這一嶄新的團隊,在相互的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增加相互了解,增進對“書香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的理解。
課后,自我反思如下:六(1)班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文,已養(yǎng)成習慣。自主學習效果較好,課文朗讀、字詞學習,基本達成教學目標。課堂上,經過思辨和論,學生對本文“小草”、“大樹”的內涵理解準確,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聯(lián)系的認識有了深化。在此基礎上,讀寫結合的滲透,有所實現(xiàn)。然而,該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尚存形式化的刻板傾向,尤其表現(xiàn)于開卷之后,抓主要內容、抓要點的意識不清晰,方法不嫻熟,以致于降低了對文本內涵理解的深度,淡漠了對作者謀篇布局之匠心的體悟。因此,教案設計雖然試圖抓住課文的核心問題披文入境,解讀文本,體悟內涵,展開語言訓練,但是,由于“預設”離開了學生的實際,還是沒能產生“靈動”的實效。此課,對“書香課程”思想指導下的文本解讀、簡約處理教材等方面有獨到之處,但至少相對于六(1)班學生目前的實際水平,要求之高還是過于理想化了。
評課時,大家從教材處理、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語言文字訓練、教者課堂表現(xiàn)等多方面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展開了討論。雖然大家初次“碰撞”,出言滿含“禮貌”的謹慎,但大家交流的坦誠,對教學的較真仍然表露無遺。由此可見,工作室成員個個后勁十足,大有發(fā)展的'希望。但是,有一點值得重視和深思:大家的評議,基本建立在學生當前閱讀量有限的閱讀水平狀態(tài),對學生大量閱讀之后,語言文字水平可能呈現(xiàn)的靈動狀態(tài)缺乏足夠的認識。為此,將來的研討,有兩個重點工作急待上馬:開展“書香課程”的理論研修;盡快在各自班級開展實質性的大量閱讀。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0-19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2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07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2-06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5-22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9-19
語文《口技》教學反思08-24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5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5
語文秋游教學反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