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計劃>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時間:2024-06-30 15:18:50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經典】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經典】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xiàn)狀分析:

  這些學生來自農村家庭,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課外知識的視野相對不如本地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xiàn)的是玩完后,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fā)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走進自然,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tǒng)和結構:

  本冊書28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植物,解釋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2、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動物,初步掌握其生活習慣及其生命特征。

  3、以“學生對生活材料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xiàn)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入手。

  4、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布、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了解水的三態(tài)、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認識水的特點。

  5.了解空氣在哪里,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jù)、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fā)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fā)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占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制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并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2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學習情況

  學生人數(shù):132

  平均分:90.5

  優(yōu)秀率:76.5%

  及格率:95.7%

  知識及能力情況

  作為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講,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不夠好。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繼續(xù)加強學生科學實驗探究以及操作能力,同時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fā)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學習態(tài)度及行為習慣情況

  學生對科學小制作、小實驗、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知識比較感興趣,熱愛相關的科學拓展學習。是展開科學系的的契機。經過學習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學習習慣與模式有了進一步的改善提高。

  學習困難生情況

  個別學生對于實驗課的紀律自我約束有待改進,本學期繼續(xù)明確目標與標準,培養(yǎng)良好科學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要求

  科學探究

  1.體驗科學探究中證據(jù)、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xiàn)象做假設性解釋;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不迷信權威;

  2.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3.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生活產生的影響,意識到要關注新科技、新發(fā)明,樂于將學到的科學知識應用到實踐和生活中,并力爭發(fā)展創(chuàng)新,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探究植物的花、種子和果實的`特點,了解植物繁殖的過程。

  2.探究天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的特點與作用。

  3.研究太陽、太陽與影子、太陽與生物、太陽能利用等方面的相關知識。

  4.認識溶解的特點、作用,了解加快溶解的知識。

  5.知道人體消化器官器官,了解其作用與保健。

  6.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知道如何保護呼吸系統(tǒng)。

  三、教材分析

  本冊書23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七個方面:

  1、太陽與影子:(包括1-3課),玩一玩有趣的手影游戲,找出影子產生的原因;做一個日晷模型來計時,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2、混合與分離:(包括4-5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xiàn)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入手。

  3、生活中的材料 (7-10)

  4、植物的繁殖(11-14)

  5、常見的力(包括15、16、17課),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彈力、摩擦力等各種探究活動,逐步推進以“學生對常見的力的認知”為線索,進行觀察,分析等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用事實證明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6.消化與吸收(18-20)

  7.設計與發(fā)明(21-23)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及指導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略

  六、“空中課堂”的教學安排

  略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3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于常規(guī)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shù)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歷程,發(fā)現(xiàn)其生長變化的規(guī)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營養(yǎng)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周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yǎng)蠶的過程,了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fā)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蠶的生命周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tài)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tài),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fā)和凝結等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huán)”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并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wèi)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yǎng)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簽,絲綢制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發(fā)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xiàn)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范圍在一20 0C-}-110 0C)、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范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xiàn)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注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shù)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guī)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tài)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huán)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和實證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xiàn)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jù)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學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zhèn)浜谜n,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yè)。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yè)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yōu)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yōu)生與后進生的聯(lián)系,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yōu)勢,采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huán)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后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五、教學計劃進度表

周次




時間




進度




備注




1




2.172.23




1





2




2.243.02




2—3





3




3.033.09




4-—5





4




3.103.16




6—7





5




3.173.23




8-—9





6




3.243.30




10—11





7




3.314.06




12—13




(清明節(jié))




8




4.074.13




14





9




4.144.20




階段考查





10




4.214.27




15—16





11




4.285.04




17—18




(五·一)




12




5.055.11




19—20





13




5.125.18




21





14




5.195.25




22





15




5.266.01




研究與實踐 (一)





16




6.026.08




研究與實踐 (二)




(端午節(jié))




17




6.096.15




機動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xù)擔任三年級段1班和2班的科學教學工作,這兩班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且思維活躍,能較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工作。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6.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教學內容和三年級上冊一樣,也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內容,但在探究重點上卻與上學期有著本持的區(qū)別,主要是讓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變化的過程并探究變化的規(guī)律。相對于整個的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來說是一個質的變化。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主要是將一些值得學生觀注的問題如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植物的各個器官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存在什么關系;它們對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風仙花為例進行研究。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主要是以認識蠶的生命周期,進而認識其它動物的生命周期,和認識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主要是認識溫度,學習使用溫度計,觀察研究水是如何從一種狀態(tài)變化

  為另一種狀態(tài),研究水的三態(tài)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

  磁鐵單元主要是整理對磁鐵的認識;實驗研究磁鐵的性質,了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學習制作指南針,加深對磁現(xiàn)象的認識。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確定了每一單元的核心概念和具體概念,并圍繞這些概念的建立組織教學活動,使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教學活動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維恩圖、網(wǎng)狀圖、氣泡圖、柱形圖等圖表,使學生在記錄和加工整理信息,將事實轉化成證據(jù)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和教學的'評價。

  每個單元后設置了資料厙,向學生提供與單元學習有關的資料和拓展性活動,彌補了學生的經驗不足,并提高了教科書的可讀性。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教研專區(qū)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huán)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并得以不斷延續(xù)。

  3.什么是溫度,溫度是可以測量的;溫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tài),三態(tài)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tài)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huán)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lián)系的。

 。ǘ、科學探究

  1.種植培養(yǎng)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jù)觀察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預測,并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shù)姆绞綄τ^察的現(xiàn)象進行記錄,并用適當?shù)姆椒ㄌ幚硐嚓P信息,描述所發(fā)生的變化,運用查閱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周期。

  2.觀察溫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溫度計,觀察水的三態(tài)變化及其溫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jù)-----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tài)和固態(tài)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tài)之間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jù)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制作磁針,合理設計制作指南針。

 。ㄈ、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fā)關注和研究生命現(xiàn)象的興趣;培養(yǎng)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周期是有規(guī)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周期與環(huán)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yǎng)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fā)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致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shù)據(jù)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huán))的認識。

  4.培養(yǎng)樂于表達和交流的態(tài)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jù),根據(jù)證據(jù)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fā)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yǎng)發(fā)展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guī)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tài)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huán)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和實證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jù)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并應用于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yōu)效。

  3.充分運用現(xiàn)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并鼓 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fā)明、小制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

  4.做好觀察、操作、制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lián)系現(xiàn)代科技、生活,并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yǎng)。

  7.加強優(yōu)生和學困生的聯(lián)系,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周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周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了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認識。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訖時間

  教學內容

  1 ~ 始業(yè)教育 ~ 溫度和溫度計

  2~測量水的溫度

  3 ~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種植我們的植物

  4 ~ 水結冰了 冰融化了

  5 ~ 我們先看到了根 種子變成了幼苗

  6 ~ 水珠從哪里來 水和水蒸氣

  7 ~ 水的生態(tài)變化 莖越長越高

  8 ~機動 ~ 開花了,結果了 我們的大豐收

  9 ~ 我們知道的磁鐵 磁鐵有磁性

  10~ 蠶卵里孵出的新生 磁鐵的兩極

  11 ~ 蠶的生長變化 ~ 磁極的相互作用 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12 ~ 指南針 做一個指南針

  13 ~ 錄象課 蠶變了新模樣

  14 ~ 機動 蛹變成了什么 ~ 其他動物的橫名周期 我們的生命周期

  15 ~ 復習考查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1.整體情況

  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物體的運動”“動物的一生”和“太陽、地球和月球”三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各有8個教學內容,共計24個教學內容。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需10課時左右,預計一學期共需30課時。

  本冊的三個單元雖然屬于不同的領域,但都強調學生建構科學模型。例如,“物體的運動”單元引導學生建構機械運動中質點的模型,“動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建構動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引導學生建構日地月的天體模型……這些科學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學生用科學的觀點系統(tǒng)地認識世界。

  特別要注意的是,修訂后的教科書采用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雙螺旋協(xié)同發(fā)展的編寫理念模型,表現(xiàn)為“大單元”的組織形式和“四個板塊”的呈現(xiàn)方式。其中大單元的組織形式,是為了體現(xiàn)科學概念的連貫性和綜合性,挖掘科學探究中的思維和認知發(fā)展過程,將新課標中的每一個具體知識條目以最優(yōu)的方式組織到一起。而四個板塊的呈現(xiàn)方式,是借鑒學習周期的策略,將探究活動的組織過程顯性化,目的是讓兒童親身經歷和體驗問題解決的系列科學實踐。這個實踐過程與兒童轉變他們的原有認識相關,與促進他們對科學的理解相關,與發(fā)展他們的認識能力相關,而且一定是以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共生的方式發(fā)生的。

  2.單元概述

  第一單元“物體的運動”:本單元是將機械運動作為研究對象的主題單元。對于運動,學生有許多正確的生活經驗,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錯誤的認識,例如他們無法準確描述某個物體的位置、習慣用感覺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等。本單元希望學生經過對機械運動的系統(tǒng)學習,對物體的位置、運動形式、運動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學認識,由此用科學的方法和思維來重新審視現(xiàn)實世界中各種物體的運動。此外,本單元還將引導學生經歷一個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制作、改進完善的項目式學習過程,從而將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應用跨學科和跨領域知識,體會科學實踐的成功和樂趣。

  本單元共8課,這8課的編排邏輯如下:第1到6課,具體從物體的位置、不同物體運動形式的觀察比較、不同物體運動快慢的測量比較這三方面展開;第7課,設計制作;第8課,綜合應用。本單元以物質科學領域主要概念“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為線索,組織有層次的學習活動,其中第7課延伸到技術與工程領域的“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 制造產品的活動”,第8課回歸到本單元“物體的運動”的知識應用,實現(xiàn)跨領域的綜合學習

  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本單元是研究動物生命周期的'主題單元。動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生命過程,這樣的生命過程循環(huán)往復,使種族得以延續(xù),呈現(xiàn)出動物的生命周期現(xiàn)象。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包括兩條線索:一條是研究蠶的生命周期現(xiàn)象;另一條則是由蠶拓展到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在此過程中認識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常見的動物類別。本單元的飼養(yǎng)、觀察、記錄、交流、展示等活動貫穿始終,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記錄、整理資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結論等能力。

  本單元共8課,包括兩條線索,第1、3、4、5、6課以蠶為主要研究對象,呈現(xiàn)了蠶的生命周期現(xiàn)象。第2、7、8課是對蠶卵、蠶的繁殖、蠶的一生認識的延伸,引導學生形成對更多動物卵、繁殖和動物一生的認識,從個別到一般,逐步構建動物生命周期模型,幫助學生認識不同類別的動物。

  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本單元是研究三個天體的本質特征以及相互關系的主題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三個天體的正常運行是地球上萬物正常運作的基礎,人類一直保持著對太陽、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熱情,小學生也是如此。本單元將通過觀察活動、模擬實驗、制作海報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三個天體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它們對人類日常生活的影響。同時,本單元也將充分鍛煉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單元共8課,通過學習,學生對太陽、地球和月球三個天體的認識將更上一層樓。前3課學生將了解太陽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關系。第4到第7課,學生將對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夠認識,同時逐步探索三者關系。第8課,學生將通過制作主題海報的形式,對地球展開更加深入的探索。

  二、學情分析

  通過兩年多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在進行觀察、記錄、實驗、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受年齡的限制,學生的思維依舊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

  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有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1.“物體的運動”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物體的運動有不同形式。

  物體的運動按運動軌跡(運動路線)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物體運動的快慢是可以測量和比較的。可以用“當運動距離相同時,比較運動時間的長短”和“當運動時間相同時,比較運動距離的長短”的方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制作、改進完善等。

 。2)科學探究目標

  借助方向盤、軟尺等工具,描述某個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

  通過觀察和比較,記錄和描述物體不同的運動方式。

  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借助秒表、軟尺等工具進行測量,并比較不同物體運動的快慢。

  根據(jù)設計要求,設計、制作、評價、改進自己小組的“過山車”。

  基于探索活動中獲得的信息,開展基于證據(jù)的科學論證活動。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親歷對物體運動的探究活動,表現(xiàn)出相應的探究興趣。

  采用合適的方式,如實地記錄和講述有關物體運動的信息。

  體會到重復測試在提高證據(jù)有效性中的意義。

  愿意與同伴合作探究,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及時記錄,并以事實為依據(jù)開展交流研討。

  樂于分享自己的經驗,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

  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實施、改進在內的簡單的技術與工程過程。

  發(fā)展對技術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

  2.“動物的一生”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像蠶一樣,動物都要經歷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不同動物從生到死經歷的時間不同,具體過程也不相同。

  動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

  動物與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環(huán)境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

  動物生存需要空氣、水、溫度和食物等適宜的條件。

  動物可以分為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不同的類群,每類動物都有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共同特征。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制訂研究蠶生長變化的觀察計劃。

  能根據(jù)觀察計劃進行長期觀察,研究蠶的一生。

  能運用攝像、拍照、畫圖、寫觀察日記、使用觀察記錄表等方式記錄蠶的生長變化。

  能基于證據(jù)描述蠶一生的生長發(fā)育過程。

  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現(xiàn)昆蟲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

  能抓住主要特征對動物及動物卵進行分類。

  能根據(jù)觀察所獲得的信息,對蠶的生長發(fā)育的趨勢進行預測。

  能對自己飼養(yǎng)和觀察蠶的過程、方法進行反思和評價。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對飼養(yǎng)蠶以及觀察蠶的生長變化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

  能客觀記錄蠶生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

  能堅持不懈對蠶的一生進行長期觀察。

  能在養(yǎng)蠶的過程中感受生命的可愛和可貴。

  愿意與人分享養(yǎng)蠶經驗和自己的觀察記錄結果。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先進的技術有利于人類進行有效的科學研究。

  了解人類生活可能對生物環(huán)境造成破壞。

  初步具有熱愛自然、熱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太陽是一顆恒星,太陽給地球帶來光照和熱量。

  一天之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

  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

  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

  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表面有很多環(huán)形山。

  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

  地球是一個球體,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地球是一個液態(tài)水資源十分豐富的星球。

  地球陸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體類型。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遠大于陸地面積。

 。2)科學探究目標

  能通過觀察比較圖片的方式獲取天體信息,并描述天體的外部特征。

  能運用模擬實驗的方式推理、論證實驗猜想。

  能使用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等方式記錄模擬實驗結果。

  能在一天之中堅持觀察和記錄影子的變化情況,制作和使用簡易日晷。

  能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加工、篩選和整理資料。

  能利用維恩圖的方式收集、整理、對比兩個天體的信息特征。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能對自然現(xiàn)象保持好奇心,對探索天文保持興趣。

  通過模擬實驗收集事實證據(jù),根據(jù)有說服力的事實證據(jù)調整自己的觀點。

  嘗試運用多種思路、多種方法完成探究,體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樂趣。

  愿意與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協(xié)作,樂于分享自己的收獲。

  能用科學的語言陳述自己的觀點,善于傾聽別人意見,并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親歷人類認識和探索宇宙的過程,感受技術的進步對人類認知深度的推動作用。

  了解并意識到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和掌握能對人類生活、技術發(fā)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

  意識到與其他星球相比較,地球是十分特別的星球,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保護地球。

  四、主要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前概念,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開展教學。

  2.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5.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xiàn)象。

  6.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五、教學進度表

  教 學 進 度 表

  周 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備 注

  1

  2.28-3.6

  開學第一課2

  3.7-3.13

  運動和位置3

  3.14-3.20

  各種各樣的運動4

  3.21-3.27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5

  3.28-4.3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6

  4.4-4.10

  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清明假期7

  4.11-4.17

  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快慢8

  4.18-4.24

  我們的過山車、測試過山車9

  4.25-5.1

  第一單元復習勞動節(jié)放假10

  5.2-5.8

  迎接蠶寶寶的到來11

  5.9-5.15

  認識其他動物的卵12

  5.16-5.22

  蠶長大了13

  5.23-5.29

  蠶變了新模樣14

  5.30-6.5

  繭中鉆出了蠶蛾六一、端午節(jié)假期15

  6.6-6.12

  蠶的一生16

  6.13-6.19

  動物的繁殖17

  6.20-6.26

  動物的一生18

  6.27-7.3

  復習與檢測

  注:以上教學安排僅為參考,實施中根據(jù)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特別是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內容需要配合氣溫和實際生長情況進行教學。

  小編精心推薦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tǒng)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我們周圍的土壤”和“植物和我們”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xù),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征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關心天氣”、“觀察與測量”等五個單元。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

  1、 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

  的基本程序進行觀察,能根據(jù)事實說明物質混合后是沒有變化,還是發(fā)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制成一兩種混合物。

  2、老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于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老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老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qū)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借助于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fā)現(xiàn)并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通過親歷種植,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fā)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xù)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shù)據(jù)、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事物變化的簡單規(guī)律。

  4、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能獲得關于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系;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xiàn)象。能按要求設計、制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tǒng)計與做統(tǒng)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后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老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fā)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lián)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護

  5植物和我們

  6果實和種子

  7根和莖

  8葉和花

  9認識固體

  10把固體放到水里 11認識液體

  12把液體到進水里

  13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上來 14今天天氣怎么樣 15氣溫是多少

  16雨下的有多大

  17今天刮什么風

  18氣候與季節(jié)

  19 觀察

  20 測量

  21學期總結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7

  一、教學目標: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重點:

  1、本冊有“游戲里的科學”,“太陽與時間”,“電的本領”,“我們的身體”,“動物王國”,四個單元組成。在玩中讓學生去探究科學,積極主動去思考問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guī)律。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

  2、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三、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游戲里的科學

  1、小車的運動 第一周

  2、玩滑梯的.啟示 第二周

  3、蹺蹺板 第三周

  4、彈簧的學問 第四周

  5、有趣的磁鐵 第五周

  6、指南針 第六周

  第二單元 太陽太陽與時間

  7、認識太陽 第七周

  8、太陽和影子 第八周

  9、用太陽記時 第九周

  10、制作計時工具 第十周

  第三單元 電的本領

  11、燈泡亮了 第十一周

  22、哪里用到電 第十二周

  13、誰的本領大 第十三周

  14、安全用電 第十四周

  第四單元 我們的身體

  15、我們的身體 第十五周

  16、骨骼 第十六周

  17、關節(jié) 第十七周

  18、肌肉 第十八周

  第五單元 動物王國

  19、螞蟻 第十九周

  20、它們都是鳥 第二十周

  21、貓和兔 第二十一周

  22、多樣的動物 第二十二周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8

  一、班級情況:

  這個學期,我繼續(xù)擔任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任務。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孩子們對于身邊常見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屬性的觀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重點訓練了學生能按要求有順序地觀察,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對身邊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等內容進行了初步了解。這一學期,要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yǎng)蠶”、“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我愛做實驗等內容。因此,我將和孩子們一道,并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希望這22個孩子在科學學習中都能獲得比較好的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圍繞認識事物的變化和性質,引領學生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yǎng)蠶”、“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內容。

  本冊教材在“指南車”卡通人的引領下,通過游戲、觀察、測量、實驗、調查、制作等活動方式,讓學生認識物體冷熱變化的特點、天氣變化的特征,了解蠶的生活習性、生長變化過程以及磁鐵的性質、光線傳播的性質,學習實驗描述、長期觀測和記錄的方法,提高實驗技能,并滲透珍愛生命、敢于質疑、尊重證據(jù)、持之以恒、認真細致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為后續(xù)的科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單元(冷與熱):教材從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熱現(xiàn)象導入,引出溫度計并由此展開對熱脹冷縮現(xiàn)象的研究,接著進行熱傳遞現(xiàn)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覺冷熱”、“測量溫度”、“自制液體溫度計”、“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研究鐵軌間為什么留縫隙”、“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物體怎樣傳熱”、“測量變化的水溫”、“材料的傳熱本領”、“自制保溫盒”等10個活動。

  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本單元以“總——分——總”的結構來構設教材,按“各種天氣現(xiàn)象——觀測天氣——天氣預報”的順序來組織教學,設計了“多姿多彩的天氣”“測量氣溫”“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怎樣預報天氣”等5課。通過“觀測氣溫”、“觀測風”、“觀測雨”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指導學生運用溫度計、自制簡易風向儀和雨量器進行觀測,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數(shù)據(jù)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處理,得出結論。

  第三單元(我們來養(yǎng)蠶):教材以蠶的生長、發(fā)育、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為主線構建單元,重點讓學生親歷飼養(yǎng)的全過程,了解怎樣照顧蠶的一生的飲食起居并記錄蠶一生的變化,總結歸納昆蟲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細致而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堅持不懈長期記錄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以及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秘):本單元以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為線索,通過學生探究性的實驗來幫助學生了解磁鐵的知識。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啟示”、“磁鐵游樂場”3課,設計了“探物游戲”、“哪里磁力大”、“自制指南針”、“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調查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沙里尋針”、“辨認磁極”、“制作玩具”、“我們還能應用磁鐵的性質解決生活、學習中的有關問題嗎”等活動。

  第五單元(多彩的光):本單元以光和材料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研究光照在物體上產生的現(xiàn)象和光通過放大鏡、棱鏡、水等材料產生的現(xiàn)象,引領學生設計、觀察實驗,描述實驗過程,解釋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想象,在親歷“沒有光的世界里”的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善待盲人、保護眼睛的意識。本單元指南車信箱中呈現(xiàn)有關皮影戲、古代潛望鏡、神奇的激光等科技史資料,意在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第六單元(我愛做實驗):這是湘版科學教材的特色單元(每冊都有),都是對全冊教材的探究技能訓練重點的回顧與總結,并用又一次的活動來進一步強化、提升,而本冊教材是在總結了實驗技能和方法之后,通過“怎樣才能讓降落傘降得更慢”的活動來鞏固、提升的。

  三、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提問——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

  2、猜想與假設——能對觀察的現(xiàn)象進行猜想;能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性解釋,會根據(jù)觀察的現(xiàn)象對將來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論;能用“如果??那么??”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3、觀察和實驗——能按觀察對象的變化,培養(yǎng)細致、敏銳和長期觀察的能力;會借助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知道對某些被觀察對象進行簡單處理;嘗試制定簡單的調查、實驗或觀察計劃;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控制變量實驗;會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針等工具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作簡單記錄。

  4、制作——根據(jù)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制作。

  5、數(shù)據(jù)收集與處理——能讀懂淺顯的文獻資料和簡單的二維圖表;能根據(jù)事物的顯性變化特征進行分類;能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有目的地室內采訪和室外調查,獲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師指導下用簡單的表格統(tǒng)計處理數(shù)據(jù),并用簡單曲線圖表達。

  6、表達與交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能初步構建自己的觀點,并能用語言、文字、統(tǒng)計表等方式將自己的研究過程、結果、觀點表達出來;知道怎樣描述自己的實驗;根據(jù)觀察的結果,嘗試對現(xiàn)象做出解釋。

  7、評價——知道感官在觀察中存在局限;能針對別人的研究結論提出質疑;知道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針對研究的問題提出它的缺點或不完美之處;知道結果可以重復驗證;尊重證據(j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我們來養(yǎng)蠶”的活動,形成對生命周期的認識,獲得珍愛生命的豐富情感體驗。

  2、從“變化的天氣”等單元的活動中,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科學與社會的聯(lián)系。

  3、在“冷與熱”、“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單元學習中,激發(fā)起對物質世界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在閱讀科技史的過程中引發(fā)更多的情感共鳴。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知道物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不同的材料傳熱的本領不同。

  2、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以測量的量來描述;知道風有風向和風力的不同;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據(jù)雨量來判斷的;知道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3、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生長階段。

  4、知道磁鐵有磁性,有磁極;知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知道鐵釘?shù)瓤梢员淮呕?/p>

  5、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知道鏡子能反射光、能成像;知道陽光是七色的,了解彩虹的形成。

  四、重點難點

  1、會用溫度單位做好每次測量的記錄。

  2、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3、會描述不同天氣現(xiàn)象的特點。

  4、學習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能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某些結論,交流有關發(fā)現(xiàn)。

  5、能細致觀察蠶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以及蠶卵孵化的過程,并用合適的方式做好記錄。

  6、了解昆蟲一生中形態(tài)發(fā)生的重大變化,培養(yǎng)學生欣賞生命,為生命而贊嘆的科學情感。

  7、能在對古老的指南針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礎上,模擬制作出指南針。

  8、了解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9、通過影子游戲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興趣。

  10、能在教師指導下,按教材圖文說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11、通過觀察與水有關的光現(xiàn)象,讓學生用類比的方法整理有關實驗信息,認識水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五、教學措施

  1、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依據(jù)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2、落實三年級下冊重點訓練項目——實驗、描述過程的能力。實驗過程中,要求記錄實驗情況;實驗結束后,組織好同學之間的表達和交流。

  3、精心設計探究性的求證活動,引領孩子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主要從引發(fā)沖突、自主求證、布設“迷宮”等方面著手,讓孩子們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長期觀察所面臨的困難,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和診斷性評價為主,促使學生保持飼養(yǎng)、管理、觀察、記錄的興趣。

  5、充分發(fā)揮教材所凸顯的科技史特色資源的優(yōu)勢,如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方法引領、情感熏陶等。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冷與熱)7課時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6課時第三單元(我們來養(yǎng)蠶)8課時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秘)4課時第五單元(多彩的光)8課時第六單元(我愛做實驗)2課時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9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由七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yǎng)學生“猜想與假設”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yǎng)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fā)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xiàn)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便于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fā),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并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七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猜 猜 猜》共三課含1、猜猜看2猜對了嗎3、猜猜猜;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共3課含1、起風了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共3課含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游戲3、磁鐵的妙用;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共3課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3.沉與浮;第五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生活離不開電2.電燈亮了 3、小心!有電;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共2課含1.白天與黑夜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共2課含1.漂移的大陸2、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shù)據(jù)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jù)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

  七、教 學 進 度 表(每周2課時)

  周 次教 學 內 容

  1第一單元《猜 猜 猜》1、猜猜看2猜對了嗎

  23、猜猜猜

  3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1、起風了

  4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

  5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游戲

  63、磁鐵的妙用

  7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

  83.沉與浮

  9第五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1、生活離不開電

  102.電燈亮了

  113、小心!有電

  12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1.白天與黑夜

  13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14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1.漂移的大陸

  152、我也能當科學家。

  16復習

  17復習

  18考查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0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fā)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xiàn)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140人,三個班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fā)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tǒng)和結構

  本冊書19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2)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物品,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么知道:(3———6)課,以“學生對周圍聲音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光與我們的生活:(7——10)課,以“學生對光的認識和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xiàn)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入手。

  4、電的科學:(11———13)課,以‘‘學生對電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生活中電的來源、生活中的用電、電器的認識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認識電的特點。

  5、磁的認識:(14——16)課,了解磁的用途,如何制作小磁針,引領學生 親歷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

  6、信息與通信:(17———19)課,以“學生對信息的發(fā)展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了解未來通信的發(fā)展方向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f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guī)范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聲》、《光》、《電》、《磁》《信息和通信》五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xiàn),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并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及過程的培養(yǎng)。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占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制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并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 第1課

  第二周 第2、3課

  第三周 第4 、5課

  第四周 第6、7課

  第五周 第8課

  第六周 第9課

  第七周 第10課

  第八周 復習

  第九周 機動

  第十周 其中考試

  第十一周 第11、12課

  第十二周 第13課

  第十三周 第14課

  第十四周 第15、16課

  第十五周 第17課

  第十六周 第18課

  第十七周 第19課

  第十八周 復習

  第十九周 復習

  第二十周 其末考試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1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fā)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學生現(xiàn)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三個班。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不強。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xiàn)的是玩完后,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fā)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tǒng)和結構

  本冊書22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五個單元:

  1、游戲里的.科學:(1———6)課,主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有力的現(xiàn)象進行研究,如推力和拉力;物體之間相互接觸而形成的摩擦力;物體發(fā)生形變而產生的彈力等等,讓他們對力的各種現(xiàn)象有一個親歷的活動,體驗科學探究。

  2、太陽與時間:(7———10)課,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資料、對太陽的概況有初步了解,并通過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利用太陽計時的方法,了解計時工具發(fā)明的過程。

  3、電的本領:(11——14)課,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探究方法揭開一個個與電有關的謎。能夠組裝簡單的電路,正確使用常見的用電器,做到安全用電,更好地為學生的生活服務。

  4、我們的身體:(15———18)課,從自己的身體入手,引導學生涉獵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領域――人體,對生命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世界的熱愛,對生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注,以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健康生活的意識。

  5、動物王國:(19—22)課,以學生對常見動物已有的認識為基礎,層層展開,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后收獲的樂趣,同時了解、認識昆蟲、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的基本特征。讓學生意識到珍愛生命,理解生命的本質。

  6、研究與實踐:(23、24)課,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確定研究方向和計劃;培養(yǎng)學生“調查與研究”等實踐能力,從而實現(xiàn)開發(fā)學生科學學習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三、教學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并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第一單元:游戲里的科學六課時

  第二單元:太陽與時間 六課時

  第三單元:電的本領 五課時

  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五課時

  第五單元:動物王國六課時

  第六單元:研究與實踐二課時

  本學期上課18周共36課時,其中新授30課時,復習考試2節(jié),機動4節(jié)。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我們天天在進步》、第二單元《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第三單元為《我們出行真方便》、第四單元為《工農 業(yè)與我們的生活》。其編排特點如下:

 。ㄒ唬⿵亩喾矫嬲故旧鐣,在引導學生了解、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幫助 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年級下冊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 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 寫的“暗線”。第四單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歷史演變、未來通信的發(fā)展作為基 本事實,將文明通信,從小關心國家大事,合理看電視等好習慣的培養(yǎng)蘊含在其 中。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的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有利 于實現(xiàn)品德教育的無痕性。

 。ǘ┳⒁庖龑W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 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四年級下冊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生產與生活的關系,來幫助學生認識社會 和了解社會中工農業(yè)生產的基本過程,工農業(yè)生產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生產的發(fā)展 和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行業(yè)的不斷變遷;通過探究交通與生活的關系知道 社會交通方式的多種多樣,交通的變遷、交通與人們日常生活、社會經濟發(fā)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聯(lián)系,交通發(fā)展引發(fā)出的新問題;通過探究通信與生活的關系引 導學生了解現(xiàn)代通信的種類,古代人們的通信方式,通過大眾傳媒獲取信息和傳 播信息等方面的社會常識。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 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xiàn)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

 。ㄈ⿵膶W生熟悉的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 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下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 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 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如第四 單元,讓學生了解工農業(yè)生產過程,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和陌生,教材從“吃穿 用哪里來”切入,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飲食,首先把握工 業(yè)產品,農業(yè)產品的基本(鄂教版)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概念,然后通過“到農村去看看”和“到工廠去看看” 兩個主題活動,讓學生認識農業(yè)生產和工業(yè)生產方面的基本過程。

 。ㄋ模┳⒁饬讼嚓P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xiàn)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下教材在處理各知 識領域之間的關系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 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了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工農業(yè)生產常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xiàn)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ㄎ澹⿲⒁龑W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 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知道生活中難免會有挫折和失敗。培養(yǎng)學生不畏挫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2、懂得自信就是要敢于表現(xiàn)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培養(yǎng)自信 心,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

  3、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重新審視自己、了解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能取長補短。在與人交往中形成“寬以待人” 的意識,建立寬容心。

  4、學會正確使用電話、選擇適當?shù)耐ㄐ欧绞,解決生活中的問 題。了解通信的發(fā)展歷史及其特點,遵守通信過程中的公共道德、法律法規(guī),會使用文明用語,培養(yǎng)學生文明通信、愛通信設施的行 為習慣。

  5、引導學生認識網(wǎng)絡,了解網(wǎng)絡的作用,豐富網(wǎng)絡知識,提高 正確使用網(wǎng)絡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甄別能力,知道沉溺網(wǎng)絡游戲的 危害。

  6、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信息傳播的多樣性、廣泛性以及在人們生 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重大信息,學會鑒別信息的真 偽,選擇自己感興趣、有益的、真實可信的信息。

  7、了解各種交通工具的發(fā)展狀況,知道交通工具的發(fā)展方向,知道各種交通工具的特點,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8、知道交通事故的嚴重性,學習道路交通安全知識,自覺遵守 交通法規(guī),遠離交通事故。

  9、學會在出行前,根據(jù)不同的條件、不同的要求做出最合適的 選擇與安排,知道出行在外如何進行自護、自救,掌握解決現(xiàn)實生 活中遇到的問題的各種方法。

  10、探究農業(yè)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養(yǎng)成尊重農民和農民 勞動成果的習慣,感受科學技術對農業(yè)生產和發(fā)展的重大影響。

  11、通過身邊的生活用品,探究工業(yè)生產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 關系;引導學生了解生產勞動的情況及工業(yè)生產密切合作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珍惜工人的勞動產品,尊重工業(yè)生產者的勞動意識。

  四、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 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 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投入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五、教學措施:

  “激情、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課更要摒棄空洞說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 驗參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愉悅的情緒狀態(tài)中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1、以趣激情,導入新課。依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教材 中能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將課的導入做到精妙、新穎、有趣,點燃學生的 求知欲望。

  2、知中生情,學文明理。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 步形成道德認識,因勢利導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

 。ǎ保╀秩菊n堂氣氛,產生情感共鳴。力求將課文中的道德知識點與學生情 感上的激發(fā)點結合起來,利用現(xiàn)代媒體手段,把書本知識變成形象生動的語言和 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受到感染,產生共鳴。

 。ǎ玻┚脑O計問題,增強心理體驗。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計一些富 于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lián)想、想象對比、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 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3)情理交融,辨析導行。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 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fā)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辨析正誤,從中提高道 德判斷能力。

 。4)要動情用理,辨析導行。教師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又要充 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意見,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教 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認真準備多媒體課件,廣泛收集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文字、圖表、圖片、影像 資料及實物等教學用具。充分利用我校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將靜態(tài)的課本知識轉 化為動態(tài)的知識情境,以動促靜,幫助學生探索和理解新知,提高課堂效率,適 時抓準學生的課堂生成,并科學地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課時安排: 周次

  第1、2、3 周 不經風雨怎么見彩 虹 第4、5周 我是好樣的 第6、7 周 通信王國探秘 第8、9周 網(wǎng)絡漫游

  第10、11周小“窗口”,大世界 第12、13周安全才能回家

  第 14、15周 出行指南

  第16、17周工業(yè)與我們的生活周息息相關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歷程,發(fā)現(xiàn)其生長變化的規(guī)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營養(yǎng)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周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yǎng)蠶的過程,了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fā)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蠶的生命周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tài)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tài),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fā)和凝結等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huán)”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并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wèi)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皠游锏纳芷凇眴卧

  蠶卵,放大鏡、飼養(yǎng)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簽,絲綢制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發(fā)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xiàn)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范圍在一200C-}-1100C)、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范圍在一200C-}-110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xiàn)象掛圖或影像資料。“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注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shù)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guī)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tài)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huán)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和實證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xiàn)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jù)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于常規(guī)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shù)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zhèn)浜谜n,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yè)。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yè)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yōu)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yōu)生與后進生的聯(lián)系,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yōu)勢,采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huán)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后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現(xiàn)實與生活。

  教學進度表

  周次起訖時間教學內容

  12.19~2.23始業(yè)教育

  22.24~3.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種植我們的植物

  33.2~3.8我們先看到了根種子變成了幼苗,莖越長越高

  43.9~3.15開花了,結果了我們的大豐收

  53.16~3.22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蠶的生長變化

  63.23~3.29蠶變了新模樣蛹變成了什么

  73.30~4.5蠶的生命周期其他動物的橫名周期

  84.6~4.12我們的生命周期

  94.13~4.19溫度和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104.20~4.26水結冰了冰融化了

  114.27~5.3水珠從哪里來水和水蒸氣

  125.4~5.10水的生態(tài)變化我們知道的磁鐵

  135.11~5.17磁鐵有磁性磁鐵的兩極

  145.18~5.24磁極的相互作用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155.25~5.31指南針做一個指南針

  166.1~6.7機動

  176.8~6.14復習

  186.15~6.21復習考查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4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tǒng)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xù),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征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等四個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期不同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周期的概念,并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數(shù)據(jù)的方法。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養(yǎng)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并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溫度與水單元引導學生測量水溫變化的過程,比較水的冷熱,了解水的三態(tài)循環(huán),正確使用溫度計。

  磁鐵單元引導學生了解磁鐵的兩極,以及磁極的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等。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的基本程序進行觀察,能根據(jù)事實說明物質混合后是沒有變化,還是發(fā)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制成一兩種混合物。

  2.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于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廢紙、抽氣筒等。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qū)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借助于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fā)現(xiàn)并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通過親歷種植、培養(yǎng)鳳仙花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fā)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xù)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shù)據(jù)、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事物變化的簡單規(guī)律。

  4.在養(yǎng)蠶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生命的發(fā)展變化,及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認識,并通過養(yǎng)蠶的活動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在經歷對蠶進行養(yǎng)育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能按蠶的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動態(tài)觀察、細節(jié)觀察,能對蠶的身體變化進行比較和測量。能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更多的觀察內容。

  5.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能獲得關于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系;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xiàn)象。能按要求設計、制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6.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相互混合、溶解的現(xiàn)象;鼓勵學生對觀察研究活動中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結果進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釋;激勵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一些物質之間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觀察活動,以及對飽和溶液的分析、結晶過程的觀察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并不斷保持和發(fā)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教學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tǒng)計與做統(tǒng)計圖表等方法。

  5.組織好探究后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fā)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lián)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五、教學進度表

  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2、種植我們的植物

  3、我們先看到了根

  4、種子變成了幼苗

  5、莖越長越高

  6、開花了,結果了

  7、我們的大豐收

  8、單元1評價

  9、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10、蠶的生長變化

  11、蠶變了新摸樣

  12、蛹變成了什么

  13、蠶的生命周期

  14、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15、我們的生命周期

  16、單元2評價

  17、溫度與溫度計

  18、測量水的變化

  19、水結冰了

  20、冰融化了

  21、水珠從哪里來

  22、水和水蒸氣

  23、水的三態(tài)變化

  24、單元3評價

  25、我們知道的磁鐵

  26、磁鐵有磁性

  27、磁鐵的兩極

  28、磁極的相互作用

  29、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30、指南針

  31、單元4評價

  32、學期總結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5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編寫者將知識、探究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注意到激發(fā)并呵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盡可能的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科學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長期的連續(xù)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fā)展學生認真、細致、堅持性等科學態(tài)度,并初步認識到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有周期性的和無周期性的。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fā)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jù)《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并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秘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結合,使得研究土壤和種植活動互相結合。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植物的一生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周期的“種植物”活動,也是對一個生命周期作連續(xù)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一些科學方法。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并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復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系,以此培養(yǎng)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是根據(jù)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關于天氣變化現(xiàn)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通過認識現(xiàn)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xiàn)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主要是根據(jù)《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通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jù)”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jù)”,“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jù)能做到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便涂改原始數(shù)據(jù)”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jù)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jù)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方便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的活動形式。

  二、教學建議

  1、教材插圖很多,但文字太少,用提示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全獨立探究,必須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為此,教材采用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來實現(xiàn)這一思想。這就突出了學生的“動手做” ,即重過程而輕結果,盡量不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呈現(xiàn)有關的結論性知識,盡可能使結論由學生自己研究后得出,充分體現(xiàn)“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2、要充分體現(xiàn)“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課的容量較多,很多課題難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 建議減少每課的容量,一課時只能研究一個到兩個問題,太多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研究的實驗材料可根據(jù)實情做適當?shù)倪x擇與調整。

  3、課內外結合,把課后研究落實到實處

  課堂一開始往往是提出好多問題,然后師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至于其它的,往往都是“課后研究研究”,至于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學生自己心里清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后研究看得和課上一樣重要,因為那是學生更加自主的表現(xiàn),更是他們能力發(fā)展,良好科學品質形成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課后研究的興趣,關注他們課后研究的狀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定期開展一些交流研討會,為他們搭建表現(xiàn)的舞臺,并同學生的評價掛鉤,真正地把課后研究落到實處。

  4、科學教育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fā)展人,完善人。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huán)境,使他們置身于一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tǒng)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為生活過程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并參與創(chuàng)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huán)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系。

  5、有些單元在時間安排上要調整:由于氣候的原因,把《觀察與測量》安排在第一單元進行教學,《固體和液體》安排在第二單元,這時教學進度到了四月份,天氣轉暖,可以把《土壤與生命》安排在第三單元,《植物的一生》安排在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安排在第五單元。

  三、教學進度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注

  1 2.25~2.27 預備課 2月25日開學

  2 2.28~3.6 觀察 測量(1)

  3 3.7~3.13 測量(1) 認識固體(1)

  4 3.14~3.20 認識固體(1) 把固體放到水里

  5 3.21~3.27 認識液體(2)

  6 3.28~4.3 把液體倒進水里 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7 4.4~4.10 單元總結 我們周圍的土壤 清明節(jié)放假

  8 4.11~4.17 了解土壤 肥沃的土壤

  9 4.18~4.24 土壤的保護 單元總結

  10 4.25~5.1 果實和種子(2) 期中考試

  11 5.2~5.8 根和莖(1) 勞動節(jié)放假

  12 5.9~5.15 根和莖(1) 葉和花(1)

  13 5.16~5.22 葉和花(1) 植物和我們(1)

  14 5.23~5.29 單元總結 今天天氣怎么樣

  15 5.30~6.5 氣溫有多高(2)

  16 6.6~6.12 雨下得有多大(2)

  17 6.13~6.19 今天刮什么風 氣候與季節(jié) 端午節(jié)放假

  18 6.20~6.26 單元總結 期終復習 期終考試

  19 6.27~7.3 7月1日放假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1-23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6-22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5-24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2-06

三年級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06-28

小學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6-22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優(yōu)秀06-19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6-25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精選20篇)03-22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