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5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好的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光”“生理與健康”“物體的運動”和“常見的力”。 本教材在原有“任務驅動”學習方法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一些特色。例如:
1、教材設置了“網上學”欄目;
2、教材的呈現(xiàn)形式靈活多樣;
3、教材的建設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每個“主題”由若干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形成一個按學生知識背景與認知發(fā)展為基礎,以探究能力發(fā)展為主線的螺旋式前進的多維立體體系結構:知識學習維、能力培養(yǎng)維、情感體驗維、時間發(fā)展維。
二、教學目標 :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后,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jié)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于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xiàn)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yǎng)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教學進度
周次 起訖日期 教 學 內 容
一、2月17日—2月23日 《光的傳播》
二、 2月24日—3月2日《鏡子》
三、 3月3日—3月9日 《彩虹》
四、 3月10日—3月16日《光與生活》
五、 3月17日—3月23日《健康飲食》
六、 3月24日—3月30日 《呼吸與健康》
七、 3月31日—4月6日《保護心臟》
八、 4月7日—4月13日《人體的司令部》
九、 4月14日—4月20日期中考試
十、 4月21日—4月27日 《認識物體的運動》
十一 4月28日—5月4日《物體運動的測量》
十二 5月5日—5月11日《力的現(xiàn)象》
十三 5月12日—5月18日《重力》
十四 5月19日—5月25日《大氣壓力》
十五 5月26日—6月1日《彈力》
十六 6月2日—6月8日 《浮力》
十七 6月9日—6月15日《摩擦力》
十八 6月16日—6月22日 復習
十九 6月23日—6月29日 期末考試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主要內容特點及設計思路《科學》四年級下冊包括《電》、《新的生命》、《食物》、《巖石和礦物》四個單元。
《電》單元包括用電安全事項、點亮我的小燈泡、簡單電路、做個電路檢測器、導體和絕緣體、做個小開關、推測4接頭和6接頭接線盒的電路連接方法、電池和燈泡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等十分豐富的有關電的內容。
《新的生命》單元以觀察油菜花為引子,展開了花的專題觀察,從對花的構造的研究過渡到對果實和種子的研究,又從植物的繁殖方式延伸到觀察動物的繁殖活動。
《食物》單元突破了學科的界限,緊緊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探索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觀察生和熟的食物、變質的食物,討論儲存食物的方法、獲取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等活動,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以食物為主題展開研究。
《巖石和礦物》單元則將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作為主要目標,把對巖石和礦物的觀察和描述作為基礎活動,采取分類、猜測和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巖石的形成和變化原因。教材總的特點仍是以活動為主線,以結構為連接,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教材的外線是活動,內線則是追求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2、本冊教材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ㄒ唬┻m當擴大單元規(guī)模,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
四下教材在呈現(xiàn)方式上的最大特點就是采用大單元的模式,這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進。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動,這對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的研究興趣、經歷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以及實現(xiàn)科學教育目標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單元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在持續(xù)一個月的主題學習中學習興趣不斷得到激發(fā),探究活動不斷深入,學習活動能夠向著更多、更廣闊的領域拓展,獲得更為全面和豐富的學習體驗。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活動之間的結構聯(lián)系,促使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問題,以問題推動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
。ǘ└幼⒅乜茖W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探究方法不斷豐富。
在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中,強調科學探究始于觀察。確實,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科學上的發(fā)明、發(fā)現(xiàn)也往往正是由觀察邁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觀察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方法加以強調是完全正確的,也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隨著科學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應該得到不斷豐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測,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本冊教材在這兩方面就是有所側重的。隨著探究方法的豐富,探究的模式也跟著豐富起來:如觀察-統(tǒng)計-比較-分析-結論、觀察-假設(推測)-驗證(測量、實驗)-分析-結論等。
。ㄈ┘訌妼W習主體的研究,構建以兒童心理發(fā)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
本冊教材是以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為基礎構建的,所有的活動都在對兒童認識問題的規(guī)律和特點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具體說,就是活動設計充分遵循了兒童認識發(fā)展的順序,從學生們可觀察到的微小變化開始,從關注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進他們去建立自己的觀點和概念。
二、教學措施:
為了較好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突破難點,解決重點,結合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措施:(老師和學生同時遵守)
1.課堂常規(guī)有序:課本、筆記本擺放在書桌角上,邊邊重合,文具盒擺放在自己的正前方,鈴停準時上(下)課,互不侵占時間。
2、課堂中隨時評價給分:加分內容(發(fā)言、傾聽、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見、合理的建議、創(chuàng)新的設計等),進行及時評價反饋,讓學生即時掌握自己的平時情況。
3、實驗實行評分考核:為了使每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fā)展,實行小組長、實驗員、記錄員輪流制,實驗記錄考核制。
4、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并且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個或幾個生活問題,最后寫成科學小論文,真正實現(xiàn)科學的生活化。
5、實行單元一練的課堂作業(yè),及時批改,讓學生養(yǎng)成及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而且作業(yè)也實施星級評定。
三、教學進度安排
1、三月份:第一章電
2、四月份:第二章新的生命
3、五月份:第三章食物
4、六月份:第十章巖石和礦物
5、七月份:總復習與期末測評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fā)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 《電》、《新的生命》、《食物》、《巖石和礦物》、在四年級上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xù)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xiàn)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
《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了解植樹的過程;對當地巖石的種類進行考察。
四、重難點:
1、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2、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2、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著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yōu)秀學生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著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xiàn)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jié)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并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視頻、游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設計?傊,盡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學生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游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3、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為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游戲、講科學故事、觀看視頻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學生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xù)運用這些方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4、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后,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jié)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于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xiàn)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yǎng)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巖石和礦物”。每個教學單元都有7個課題,這7個課題即是學習的內容,也反映了科學概念和過程與方法雙向發(fā)展、螺旋上升的過程。一般來說,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需10課時左右,而本學期上課時間為18周,共計36課時,教學時間十分緊張。
2.單元簡析
第一單元“電”是從“什么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了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后續(xù)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于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第二單元“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并形成關于生命的一系列發(fā)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第三單元“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fā)現(xiàn)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
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巖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于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并對保護、開發(fā)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了解。
3.主要材料清單
。1)“電”單元
靜電實驗:氣球、線繩,塑料梳子、碎紙屑。
電路實驗:小燈泡、小燈座,電池、電池盒,導線,回形針,小開關,紅燈、綠燈、黃燈,具有4個和6個接線頭的盒子。
導電性實驗(20種):橡皮,木質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屬材料,絲、棉、皮、各類布料(濕和干),鉛筆、鋼筆和玻璃等,小木板(或大橡皮),塑料材料,陶瓷材料
(2)“新的生命”單元
觀察器材:放大鏡,鑷子,燒杯。
觀察材料:油菜花,棉簽,油菜果夾和種子,南瓜的雌花和雄花,黃豆、吞豆的種子,各種動物的卵(如青虹、蟾蛛、魚、雞蛋、鳥等)。
課件或掛圖:植物傳粉、受精,雞蛋孵化過程,胎生動物的繁殖。
。3)“食物”單元
實驗材料:棉簽、食用油、肥肉、花生,淀粉糊、碘酒,生、熟馬鈴薯,小魚干、面條,塑料袋、面包或饅頭,各種包裝袋(盒)。
實驗器材:燒杯,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鑷子。
(4)“巖石和礦物”單元
觀察材料:各種巖石標本,稀鹽酸,金屬、玻璃、蠟燭、絲綢、泥土,不透明紙、半透明紙、透明紙。
觀察器材:放大鏡,鑷子,小刀,銅鑰匙,手電筒。
三、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
五、具體教學方法和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系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周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匯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并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六、教學設計進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2
2.17-2.23
一1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一2點亮小燈泡
3
2.24-3.2
一3簡單電路;一4電路出故障了
4
3.3-3.9
一5導體與絕緣體;一6做個小開關
5
3.10-3.16
一7不一樣的電路連接;第一單元復習和測驗
6
3.17-3.23
二1油菜花開了;二2各種各樣的花;
7
3.24-3.30
二3花、果實和種子;二4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8
3.31-4.6
二5種子的萌發(fā);二6動物的卵
9
4.7-4.13
二7動物的繁殖活動;第二單元復習和測驗
10
4.14-4.20
三1一天的食物;三2食物中的營養(yǎng)
11
4.21-4.27
五一小長假;機動
12
4.28-5.4
三3營養(yǎng)要均衡;三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3
5.5-5.11
三5面包發(fā)霉了;三6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14
5.12-5.18
三7食物包裝上的信息;第三單元復習和測驗
15
5.19-5.25
四1各種各樣的巖石;四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16
5.26-6.1
四3巖石的組成;四4觀察、描述礦物(一)
17
6.2-6.8
四5觀察、描述礦物(二);四6面對幾種不知名礦物
18
6.9-6.15
四7巖石、礦物和我們;第四單元復習和測驗
19
6.16-6.22
總復習;期末考試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我?guī)?、2、5三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興趣高,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比較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們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四冊。全冊教材包括了“電”、“新的生命”、“食物”、巖石和礦物”四個單元,由3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電”共9課時,具體包括:電和我們的生活(1課時),點亮我的小燈泡(1課時),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1課時),電路出故障了(1課時),導體和絕緣體(1課時),我來做個小開關(1課時),里面是怎樣連接的(1課時),我們選擇了什么(2課時)。
第二單元“新的生命”共7課時,具體包括:油菜花開了(1課時),各種各樣的花(1課時),花、果實和種子(1課時),豌豆夾里的豌豆(1課時)。把種子散播到遠處(1課時),萌發(fā)的種子(1課時),動物的卵(1課時),
第三單元“食物”共7課時,具體包括:一天的食物(1課時),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什么(1課時),吃什么和還吃什么(1課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課時),面包發(fā)霉了(1課時),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1課時),食物包裝上的信息(1課時)。
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共7課時,具體包括:各種各樣的巖石(1課時),進一步觀察巖石(1課時),巖石的組成(1課時),怎樣觀察描述礦物(1課時)。巖石會改變模樣嗎(1課時),巖石礦物和我們(1課時)。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系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周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匯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事實;顒又行枰獙W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并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六、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
1、、機動、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
2、、點亮小燈泡,簡單電路
3、、電路出故障了、導體與絕緣體
4、、我來做個小開關,不一樣的電路連接
5、、單元復習
6、、油菜花開了、各種各樣的花
7、、花果實和種子、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8、、種子的萌發(fā)、動物的卵
9、、動物的繁殖活動、單元復習
10、、休息
11、、一天的食物、食物中的營養(yǎng)
12、、營養(yǎng)要均衡、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3、、面包發(fā)霉了、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14、、食物包裝上的信息、單元復習
15、、各種各樣的巖石、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16、、巖石的組成、觀察和描述礦物一
17、、觀察和描述礦物二、面對幾種不知名的礦物
18、、巖石、礦物和我們、單元復習
19、、總復習、考試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6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四年級共有5班,本年級的學生都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性強。從四年級上學期的科學活動情況來看,學生對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jié)的地方,興趣濃厚,但由于學生還有許多對科學課的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lián)系實際。
通過一學年對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強了,對“科學”也很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guī)范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tài)度和習慣要進行著重培養(yǎng)。
二、學期教學目標
。ㄒ唬┏浞终归_教學過程
讓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真正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活動之中,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通過教學過程實現(xiàn)。為此,教學過程須是經過周密思考后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僅僅向學生提出學習的主題和探究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主要經歷進行設計,確立哪些素材更有價值,哪些過程更為重要,孰先孰后?梢赃@樣說,教材為我們精心設計了相關的主題探究活動,但我們也不要讓這些設計束縛自己的手腳,在弄清活動設計的意圖后,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例子,也可以對教材的內容作適當的裁剪或發(fā)展教材內容以適合不同學生的需要,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僅僅去教教材。
(二)加強對學習主體的研究
構建以兒童心理發(fā)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結構優(yōu)化的教學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教材編寫者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以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為基礎構建教材的探究體系。尤其在四下的編寫過程中,更提出所有活動設計都要為兒童的發(fā)展服務,都要在對兒童認識問題的規(guī)律和特點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活動設計。具體說,就是活動設計要充分遵循兒童認識發(fā)展的'序,從學生們可觀察到的微小變化開始,從關注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進他們去建立自己的觀點和概念。
那么,我們教學時就要不斷追問自己:為什么要讓學生進行這一內容的學習?它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對于這一問題,學生們是怎樣想的?在觀察、調動原有的經驗時,學生產生的問題可能會是什么?他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發(fā)展過程是怎樣的?通過教學要引導他們繼續(xù)向什么方向發(fā)展?這才是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
。ㄈ┻m當擴大單元規(guī)模
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學概念,四下教材在呈現(xiàn)方式上的最大特點就是采用大單元的模式,這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進。大家在教學舊教材時明顯地感覺到課題多、聯(lián)系少,每個課題的研究時間少,是內容上的主要問題。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動。這對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的研究興趣、經歷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以及實現(xiàn)科學教育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ㄋ模└幼⒅乜茖W程序的培養(yǎng),探究方法不斷豐富
在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中,強調科學探究始于觀察。確實,對于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總是帶著一雙探索的眼睛去認識世界?茖W上的發(fā)明、發(fā)現(xiàn)也往往正是由觀察邁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觀察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方法加以強調是完全正確的,也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隨著科學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應該得到不斷豐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測,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認為四年級下冊教材在這兩方面是有所側重的。隨著探究方法的豐富,探究的模式也跟著豐富起來:如觀察,統(tǒng)計,比較,分析,結論、觀察,假設,驗證,分析,結論等。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7
一、學期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
本學期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本冊書中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給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力爭使70%的學生進入優(yōu)秀之列,100%的學生及格,期末成績位列全街道同課前五名。
三維目標:
。ㄒ唬、知識與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懂得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
2、學習物質的狀態(tài)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tài)變化,包括蒸發(fā)及雨的形成,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規(guī)律。
3、讓學生學會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說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qū)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4、引導學生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
5、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農業(yè)與技術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物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能力。
2、學會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例如:化冰實驗,蒸發(fā)、沸騰、凝結等的實驗等。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冊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分析天氣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人類生活對天氣變化的影響,受到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保護環(huán)境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操。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科學課,本年級共有學生17人。
其中男生11人,女生6人,他們大多數年齡在10--11歲之間,他們身心健康,活潑可愛,接受知識的能力強,。由于科學接近生活,大多數同學對科學很感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因此,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抓住學生新奇、愛動的特點,創(chuàng)設多種觀察實驗的情景,多給學生實驗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實驗中發(fā)展智力和提高觀察思維能力。
班內的優(yōu)秀學生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yè)能及時完成,能大膽
積極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如付彩君、陳騰等。這些同學學習方法得當,模仿能力強,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表演能力強,成績突出。
中程生如:陳欣、陳凡、鹿文濤等,這些同學好動,欠細心,但能認真刻苦學習,成績良好。
后進生:有部分同學大腦比較靈活,但缺乏吃苦精神,他
們有好玩的思想,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不刻苦,學習成績較差。如:劉倩倩等。
針對以上情況,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注意因材施教,搞好優(yōu)生優(yōu)培和困難生的輔導和轉化工作,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大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25課,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天氣”單元是本冊書的起始單元。本單元以學生熟悉的天氣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通過感受和描述天氣變化,設計制作觀測天氣的儀器,實地觀測天氣,獲得觀測天氣的有關數據,并模擬天氣預報發(fā)布天氣信息,收集資料、分析天氣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人類生活對天氣變化的影響等活動,引導學生懂得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親歷和模擬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提高人類觀測天氣準確性和科學性的影響。
第二單元,在了解天氣變化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物質的狀態(tài)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tài)變化,包括蒸發(fā)及雨的形成,從而使學生對天氣變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規(guī)律。本單元從物質的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三種狀態(tài)引入,引導學生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不同狀態(tài)物體的基本性質。通過探究水的三態(tài)變化,幫助學生認識溫度的改變可能促使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第三單元,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幫助學生學會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說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qū)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學生通過親歷種植和飼養(yǎng)活動,發(fā)現(xiàn)生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主要變化,同時學會制定較為完整的觀察計劃,會用多種方式做觀察記錄,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四單元,在學生認識了天氣變化、物態(tài)變化和生物變化之后,引導學生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為今后進一步研究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奠定基礎。在探究物質的變化過程中,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物質變化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不產生新的物質;另一類不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還會產生新的物質。物質的不可逆變化既可以對人們生活帶來有利的一面,又會給人們帶來負面影響。
第五單元,農業(yè)與技術是本冊書的結束單元,也是體現(xiàn)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相結合的綜合單元。在學習了天氣、物質的狀態(tài)、生物的生長和有趣的變化等單元以后,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農業(yè)與技術的關系。本單元從學生熟悉的農業(yè)與生活入手,圍繞技術的發(fā)展對農業(yè)的影響這一主題,幫助學生通過生活調查、資料分析,認識農業(y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第六單元展示會:是全冊書的總結,圍繞本學期所學的內容,設計了一個較完整的設計、布置、展示活動。目的是通過整理本學期對“變化的世界”的學習內容和收獲,引導學生掌握分析、總結、歸納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學會自己確定標準,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建立自己的概念系統(tǒng)。并通過展示與同學交流,達到分享學習成果的目的,從而充分體會成功學習的樂趣。展示會活動,也是對學生本學期學習效果的一次較綜合性的評價。教師應分別從活動組織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概念系統(tǒng)掌握三個方面,對各小組給予綜合評價。
四、教學研究內容
。ㄒ唬、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愛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學習物質的狀態(tài)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tài)變化,包括蒸發(fā)及雨的形成,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規(guī)律。
3、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
4、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
5、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說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qū)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6、掌握水的蒸發(fā)、沸騰、凝結和水的三態(tài)變化。
。ǘ㈦y點:
1、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些基本的實驗操作。例如:說明自然界中雨是怎樣形成的,物體的生長與變化,蒸發(fā)、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ㄈ、教研教改專題:
課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
2、加強觀察、實驗、思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
3、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學習中起主體用。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加強直觀教學,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
5、實施實驗操作。例如:說明自然界中風是怎樣形成的,聲音的產生,蒸發(fā)、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6、注意通過實驗發(fā)展兒童智力,培養(yǎng)兒童的能力。
7、讓學生多動手,親自實驗廣泛合作討論。讓學生多聯(lián)系實際,并且將實驗應用到實際中。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為準繩,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有效的課程資源,和學生一道,探索科學問題,了解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實驗,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打好基礎,為以后的繼續(xù)學習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fā)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通過引導學生認識骨骼、關節(jié)、肌肉的`運動,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以及骨、關節(jié)、肌肉的位置,從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保護和鍛煉自己的運動系統(tǒng);
第二單元;本單元依據蠶的發(fā)育過程來建構教學內容,并在養(yǎng)蠶活動結束后,以交流會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養(yǎng)蠶的經歷,讓養(yǎng)蠶成為學生終身難忘的體驗過程、發(fā)展過程和成長過程;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通過一些列的分辨活動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運動以及影響運動速度的一些要素、運動方式的特點,學習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定量觀察;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力”的要求,圍繞力的存在、力的表現(xiàn)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變運動的方向和物體的形狀、力有大小以及彈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氣體和液體的阻力來進行建構的;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本單元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過程的技能學習,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問題、觀察與測量、排序與分類、調查與預測、解釋與建立模型、交流與質疑、假設與實驗、拓展與應用等。
四、教學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fā)展。
三、教材分析: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由“天氣”、“溶解”、“聲音”、和“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組成。
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xù)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溶解: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xiàn)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如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否重新分離出來。“觀察更多的溶解現(xiàn)象”一課則進一步擴展了學生對溶解現(xiàn)象的觀察活動。
聲音: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fā)聲物體的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的“制作我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制作一件能發(fā)出不同音調的小樂器,并嘗試著奏出簡單的樂曲。
天氣: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云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云量的觀察和測定、雨量的觀察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溫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
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的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的多種方法。
我們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的了解從身體的結構開始,通過觀察,采集數據和模擬實驗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認識了解人體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各個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xié)同工作的.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0
一、學情分析
本班現(xiàn)有學生人,經過幾年的學習以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科學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研究的方法,并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觀察和思考問題,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學生在進行觀察、提問、預測、調查、實驗、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不過,四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科學,實踐運用也不盡如人意。還有少數學生不重視科學這門學科,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對立學生科學的意識,端正學生學習科學的態(tài)度,教學中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主題是“植物的生長變化”,本單元分為八課,分別是《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種植鳳仙花》《種子長出了根》《莖和葉》《鳳仙花開花了》《果實和種子》《種子的傳播》《鳳仙花的一生》,按照植物自然生長的順序編排。從播種到收獲,從發(fā)芽到結果,依次展開對植物生長過程的觀察和記錄,對植物各部分的觀察和探究。本單元精選了風仙花這種既常見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為種植和觀察對象,按照自然順序編排內容,從播種到收獲,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依次展開對其種子、根、莖、葉、果實形態(tài)的觀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綠色開花植物生長過程的共同特征。本單元既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記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二單元主題是“電路”,一共由八課組成,分別是《電和我們的生活》《點亮小燈泡》《簡易電路》《電路出故障了》《里面是怎樣連接的》《導體和絕緣體》《電路中的開關》《模擬安裝照明電路》。本單元側重于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圍繞簡單“電路”的組成以及連接漸進式展開,用點亮小燈泡、搭建簡易電路、探究電路中的故障、認識導體和絕緣體、探究暗箱里是怎樣連接的等一些探究活動來落實電路主題,介紹電的來源、電的用途、安全用電等知識。第1課《電和我們的生活》引導學生將己知的有關電的知識和學習期許記錄下來,從第2課到第5課,用4課研究電路,目的是要建立電路的概念,懂得電路是允許電流通過的完整的閉合回路。第6課《導體和絕緣體》主要引導學生認識導體和絕緣體,學會檢測和辨別生活中的導體和絕緣體,引導學生樹立用電安全的意識。第7課《電路中的開關》主要引導學生認識開關的組成以及作用,懂得開關可以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和斷。第8課《模擬安裝照明電路》是一篇關于電路的總結課,是一節(jié)典型的科學實踐課,主要引導學生能夠運用本單元所學的有關簡單電路的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在本單元的學習中,要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推理、分析判斷等方式看待每一個實踐活動,將理性思維貫穿到整個電路概念的形成與建立過程中,同時一定要引導學生格外重視用電安全。第三單元主題是“巖石與土壤”,一共由八課組成,分別是《巖石與土壤的故事》《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巖石的組成》《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巖石、沙和粘土》《觀察土壤》《比較不同的土壤》《巖石、土壤和我們》。本單元總體結構為總——分——總。第1課是開篇課,主要意圖是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學習動機和探究意愿,為今后學習巖石和土壤的知識并飽有持續(xù)探索熱情埋下一顆興趣的種子。第2—4課是關于巖石(礦物)的學習,第2課是對三種主要巖石的觀察描述;第3課從巖石組成的角度了解礦物的知識;第4課時動手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增強實踐性與趣味性。第5課是學習巖石、土壤之間的一個過渡課,將巖石和土壤建立關聯(lián)。第6、7兩課是對土壤的學習。第8課是總結課,將巖石、礦物與土壤之間關系進行系統(tǒng)分析與總結,并且從重要資源的角度提升保護意識。本單元隸屬于地球宇宙科學領域,主要是引導學生知道巖石和土壤的相關知識;初步掌握一些科學觀察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探究巖石和土壤的興趣;提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小學生對于巖石和土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熟悉,更談不上研究,而對于礦物就非常陌生了。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主要意圖是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學習動機和探究意愿,為今后學習巖石和土壤的知識并飽有持續(xù)探索熱情埋下一顆興趣的種子。引導學生認識并了解巖石、礦物和土壤,并懂得保護這些資源的重要性。
三、教學目標
知道綠色開花植物通常會經歷種子萌發(fā)、生長發(fā)育、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的過程。懂得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根、莖、葉為植物生存提供營養(yǎng)物質,花、果實、種子幫助植物繁殖后代。植物維持生命需要陽光、空氣、適宜的水分和溫度。植物繁殖需要將種子傳播出去,不同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不同。不同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外部形態(tài)各不相同,呈現(xiàn)出植物多樣性。能通過種植、觀察、記錄與探究,認識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植物各部分的形態(tài)與功能。知道組成電路的必要元件,了解電路形成的條件及控制電路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電路的概念,懂得電路是允許電流通過的完整的閉合回路。能夠利用簡易的檢測裝置,識別導體和絕緣體。能夠運用所學的有關電的知識和探究喑盒里是怎么連接的方法探究電路暗盒的秘密。知道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的'能源,能夠列舉電的重要用途。知道用電安全的常識,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知道巖石和土壤記錄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歷史,同時也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資源。能利用觀察、實驗、比較等多種方法,探究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不同礦物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土壤的形成是巖石風化作用的結果,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認識到巖石和土壤的重要性,懂得巖石、礦物和土壤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自然資源,應該保護自然資源并合理開發(fā)與利用。在教師指導下,能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法,將事實與認識相關聯(lián),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既能用圖畫、文字、數據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又能抽象概括出植物生長過程的共同特征。樂于探究植物的奧秘,堅持對植物進行照料、觀察、記錄與探究。教學重難點探究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結構以及作用,懂得不同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外部形態(tài)各不相同,呈現(xiàn)出植物多樣性。知道組成電路的必要元件,了解電路形成的條件及控制電路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電路的概念,懂得電路是允許電流通過的完整的閉合回路。能夠運用所學的有關電的知識和探究暗盒里是怎么連接的方法探究電路暗盒的秘密。知道用電安全的常識,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能利用觀察、實驗、比較等多種方法,探究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不同礦物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探究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的不同性質和特點,懂得巖石、礦物和土壤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自然資源,應該保護自然資源并合理開發(fā)與利用。在教師指導下,能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法,將事實與認識相關聯(lián),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樂于探究植物的奧秘,堅持對植物進行照料、觀察、記錄與探究。
四、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4、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5、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科技活動。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1全書導學、科學家這樣做、第一單元導學22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種植鳳仙花23種子長出了根、莖和葉24鳳仙花開花了、果實和種子25種子的傳播、科學閱讀26鳳仙花的一生、成果展示27復習第一單元(測試+評講)28第二單元導學、電和我們的生活29點亮小燈泡、簡易電路210電路出故障了111里面是怎樣連接的、導體和絕緣體212電路中的開關、模擬安裝照明電路213復習第二單元(測試+評講)214第三單元導學、巖石與土壤的故事215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巖石的組成216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巖石、沙和黏土217觀察土壤、比較不同的土壤218巖石、土壤和我們、復習第三單元219復習一~三單元220學年復習考試23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1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小數的乘法,觀察物體,小數除法,游戲公平,認識方程等。
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小數乘除法,以及認識方程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ㄒ唬⿺蹬c代數領域
1、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在三年級下冊學習元、角、分和小數的基礎上,擴展對小數的認識,把小數和分數初步聯(lián)系起來,進一步了解小數的意義。結合具體情景,學習小數加減法和加減混合運算,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第三單元小數的乘法。
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了解小數的乘法的意義,通過探索小數的乘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小數的乘法的計算方法,運用小數的乘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五單元小數除法。
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近似值,循環(huán)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景,通過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yǎng)估算意識。初步了解循環(huán)小數,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第七單元認識方程。
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數;通過直觀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過游戲活動,初步了解等式性質,并能用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ǘ┛臻g與圖形領域
1、第二單元認識圖形。通過分類活動,梳理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通過對三角形分類,了解各類三角形的特點;通過操作,探索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了解梯形的特征;會運用學過的圖形設計一些簡單的圖案。
2、第四單元觀察物體。能辨認從高低、遠近不同觀察點拍攝到的圖片及其先后順序;通過實際觀察,使學生體會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能辨認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圖片及其先后順序。
。ㄈ┙y(tǒng)計與概率領域
第六單元游戲公平。通過游戲,使學生初步體驗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能設計公平、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
(四)綜合應用領域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xiàn)實性、趣味性呈現(xiàn)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數圖形中的學問激情奧運圖形中的規(guī)律三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fā)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及三角形的內角和180。
3、掌握小數乘除法的運算方法,會計算小數乘除法,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學會一些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
5、認識方程,會解方程,能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7、通過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養(yǎng)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的四(1)、(2)兩個班現(xiàn)有人數為55+53人,其中男同學 人,女同學 人。這些學生的性格活潑、開朗、熱情,有時表現(xiàn)出熱情過頭的頑皮,課堂自控能力、持久性差,課堂上無意注意力占明顯地位。因而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愛做小動作。本班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比較糟糕,很多學生還沒有形成常規(guī)的課前準備、上課發(fā)言習慣、讀題審題習慣、作業(yè)書寫和訂正習慣,所以看上去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亂糟糟。盡管如此,本班還是有幾個學生表現(xiàn)與眾不同的勤奮,如:馮宇星、羅旭層、湯銳兵等。因此這學期,在培養(yǎng)學生的常規(guī)性的上課習慣外,要注意加強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書寫習慣和表達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注意找準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經驗的連接點,做到以生活原型為切入口,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解決問題—拓展應用的結構模式。
2、設計開放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3、重視計算教學,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同時加強優(yōu)化過程,引導學生比較,合理選擇算法,并適當強化。
4、提供豐富的、現(xiàn)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5、繼續(xù)加強計算訓練,逐步提高口算能力,加大估算的教學力度。
6、采取多元評價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如利用傾聽小能手,思考小能手等激勵措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7、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體現(xiàn)數學的文化價值,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8、根據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創(chuàng)設有現(xiàn)實意義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將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融合在各個知識點的教學中,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發(fā)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序地、嚴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10、將數學故事納入課前準備中,以此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與數學歷史知識。
五、本學科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經驗,采取靈活有效地教學形式,如情境法、游戲法等等,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課堂教學中,注重提問的藝術性,應該考慮學生的思維差異,面向全體,特別要照顧中等生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加強學校與家庭教育的聯(lián)系,給予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促成教育合力的生成。
4、作業(yè)布置要適時、適度,注意趣味性和動手操作性,避免呆板、量多。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改進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法,用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學生。
6、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7、通過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并且獲得自我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8、加強口算練習,溝通筆算、口算、估算,相互促進。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習慣。
10、注重體現(xiàn)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創(chuàng)新的意識。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2
實驗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認識方法,它對于激發(fā)兒童的科學志趣,培養(yǎng)兒童的科學能力,提高兒童的科學素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特制定以下實驗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為核心,加強觀察和實驗,注重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觀察、實驗、搜集證據、表達交流等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去親歷科學,在親自操作、動手實驗、自行探究的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對科學的積極態(tài)度。
二、目的要求:
1、通過學習各種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啟發(fā)學生探究自然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獨立思考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
2、通過學習各種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勤于動手勇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
3、通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理解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提高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4、通過用溫度計進行測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運用溫度計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據;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常見物體的溫度,并作簡單記錄。
5、通過浮和沉的實驗,使學生能對浮和沉的轉換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設;能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知道改變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6、通過數學課中的各種實驗演示提高學生勇于探索、獨立思考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實驗教學方法措施
1、教師端正教育教學思想,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實驗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實驗質量。
2、教學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特點,新課標要求,要由淺入深,有利于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3、實驗中,要充分利用學校現(xiàn)有的教學實驗儀器,還應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計劃、按要求完成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巖石和礦物”。
“電”單元是從“什么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了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后續(xù)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于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并形成關于生命的一系列發(fā)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fā)現(xiàn)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
“巖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巖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于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并對保護、開發(fā)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三、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jié)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但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于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xiàn)象尤為突出。本學年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yǎng)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四、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系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周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匯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事實;顒又行枰獙W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并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5、教學進度
略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以縣教育局“研課標,說教材”活動為主線,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xiàn)有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于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于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三冊。全冊教材包括了“骨骼與肌肉”、“養(yǎng)蠶”、“物體的運動”、“無處不在的力”、“調查與預測”5彭集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四年級三班2個單元,由3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共5課時,具體包括:骨骼(1課時),關節(jié)(2課時),肌肉(1課時),骨骼、肌肉的保。1課時)。
第二單元“養(yǎng)蠶”共4課時,具體包括:我們來養(yǎng)蠶(1課時),給蠶寶寶記日記(1課時),我們來抽絲(1課時),養(yǎng)蠶經驗交流會(1課時)。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共6-7課時,具體包括:一切都在運動中(1課時),運動的快慢(1課時),運動的方式(1課時),小車的運動(2課時),擺(1-2課時)。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共7-8課時,具體包括:力在哪里(1-2課時),物體形狀改變以后(1—2課時),蘋果為什么會落地(1課時),摩擦力的秘密(2課時),降落傘(1課時)。
第五單元“巖石和礦物”共3課時,具體包括:調查(2課時),預測(1課時)。
3、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4、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學期教學目標和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五、教學措施:
1、以“研課標,說教材”活動為主線,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彭集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四年級三班4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教學進度表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5
一、教材分析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三冊。全冊教材包括了“骨骼與肌肉”、“養(yǎng)蠶”、“物體的運動”、“無處不在的力”、“調查與預測”5個單元,由3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共5課時,具體包括:骨骼(1課時),關節(jié)(2課時),肌肉(1課時),骨骼、肌肉的保。1課時)。
第二單元“養(yǎng)蠶”共4課時,具體包括:我們來養(yǎng)蠶(1課時),給蠶寶寶記日記(1課時),我們來抽絲(1課時),養(yǎng)蠶經驗交流會(1課時)。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共6-7課時,具體包括:一切都在運動中(1課時),運動的快慢(1課時),運動的方式(1課時),小車的運動(2課時),擺(1-2課時)。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共7-8課時,具體包括:力在哪里(1-2課時),物體形狀改變以后(1-2課時),蘋果為什么會落地(1課時),摩擦力的秘密(2課時),降落傘(1課時)。
第五單元“巖石和礦物”共3課時,具體包括:調查(2課時),預測(1課時)。
二、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xiàn)有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于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于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ㄒ唬⿲W期目標與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ǘ┙虒W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教學措施
1.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獲得良好的科學教育;
2.倡導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5.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
現(xiàn)場考察
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制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yǎng)
科學游戲
信息發(fā)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qū)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六、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七、教學進度表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4-30
四年級下冊科學的教學計劃06-09
四年級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06-20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1-16
小學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6-22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6-16
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2-21
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6-16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實用]06-27
【熱】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