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心得>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時間:2023-07-08 17:42:24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匯編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匯編15篇]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

  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匯聚在“東南大學的禮堂”,聆聽名師和專家的教誨,吸取教育的營養(yǎng),我每天總是感覺我的手耳不夠用,總是想把大師們所講每一個觀點,所上的每一節(jié)課,所講的每一句話都記在心上。還好整整二天半的學習,我也把筆記本記得滿滿的,收獲頗多。

  現在回到學校看著自己的學生,回想著這二天半的學習內容,我的心得體會記下來,與同行們交流。

  數學課堂應該主要培養(yǎng)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是就教數學知識而純粹教數學知識,還是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數學思維能力也得到發(fā)展?從鄭毓信教授的報告《走進數學思維》和張齊華老師的觀摩課《交換律》中,讓我感悟到一節(jié)好的數學課讓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能力,F就張齊華老師的一節(jié)《交換律》來看名師是怎樣上數學課的,首先張老師從語句中的詞語不能交換談起,比如說“我騎馬”不能說成“馬騎我”等,此時話題一轉,引入數學方面有些情況是能夠交換的,從而引入了課題。呈現兩數相加,交換兩加數的位置和還是相等的。接下來就開始讓學生進行驗證,想辦法證明“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按理說當學生舉出很多例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下結論了,可張老師并沒有那么做,而是出示了兩位學生所舉例子的情況。一個學生全部舉的是一位數與一位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的情況舉得例子很多,而另一位學生只舉了三個例子,分別是28+9=9+28132+25=25+132等等,張老師啟發(fā)學生,問到:“同學們,你們認為老師更欣賞哪位同學的舉例”,于是學生就開始想,并說出了理由,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白了在舉例證明的過程中,不是例子越多越好,而是所舉的例子應該全面,我想通過這樣的訓練對學生在以后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張老師是從理論的高度來上這節(jié)課的,從數學方法論來思考這一問題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加法交換律。

  可這時張老師并沒有停止學生的探索,而由此引發(fā)學生思考:“是不是只有加法有這樣的交換律呢?”,于是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猜想,有的說“在乘法中,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積不變”,有的說“在除法中,交換除數與被除數的位置,商不變”,有的說“在減法中,交換被減數與減數的位置,差不變”……,這時張老師說:“同伴們,你們現在有這么多的猜想,那就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吧!”。學生就開始了第二次探索,自己尋找例子,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在證明的過程中學生又明白了,如果是錯誤的猜想,就只需一個反例就可以證明了。最后學生獲得的結論是乘法有交換律,加法有交換律。這節(jié)課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了“加法、乘法”的交換律,我想更重要的在學生的心里留下的不僅僅是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而是對策略的認識,對不完全歸納法的認識,雖然學生不明白這是什么方法,但是在以后的學習中是很有幫助的。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體驗到的是探索的樂趣。正如鄭毓信教授所說的那樣,通過數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最終達到會用數學進行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一邊實踐,一邊成長,不斷地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chuàng)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系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chuàng)造,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而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tài)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彼^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于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盡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fā)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積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

  二、從新課標看“學生”

  在學習和嘗試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越發(fā)感受到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數學放在了生活中,學生的潛能則像空氣一樣,充斥著生活的舞臺,學生在學習時發(fā)揮著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總之,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煉思維,在思考中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chuàng)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里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3

  一、堅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據任教班級學生口算情況,制定本學期訓練的具體目標。

 。1)口算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又為本冊第四、第六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

 。2)由于第四單元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訓練時可適當增加一些20以內進位加、特殊的口算題,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情況,定期進行口算的檢測或期末達標檢測,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發(fā)現差距,又能讓家長了解孩子計算的能力,同時任教老師也能從中分析,找準突破口,使訓練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筆算除法的教學應在學習時多讓學生通過用實物分一分,從中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如:24÷2=,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吸管分一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數?通過一道題的實踐是不夠的,還要再次多擺1--2道并說出計算方法。由于書上沒有任何的計算法則,但在教學時教師還是應把方法板書。

  不管是筆算乘法或筆算除法,教學時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驗證計算結果的較好手段之一,但經常在教學時會被遺忘或略略帶過,沒有成為學生計算的“好幫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三、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對于與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知識:《千克、克、噸》、《周長》、《年、月、日》,教學時可讓學生尋找身邊與知識有關的'事物,通過觀察、比較、分析,不斷加深理解,從而達到概念的強化。

  如:《千克、克、噸》通過實物讓學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噸有多重,經過觀察---掂---估后,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課外可布置學生尋找身邊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斷用哪種重量單位較合適,填寫后進行交流判斷。

  《周長》這單元既讓學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冊書的難點之一。教師在備課時感到很簡單,不就是求封閉的平面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嘛。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只要記住計算方法就會算了。真正教時就發(fā)現并沒有像老師想象的那樣學生能較快理解并正確解決實際問題。主要原因有:1、對“周長”這概念接觸較少,學生沒有充分理解。2、當概念沒有得到理解時,又學習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來只記住公式,因此當遇到較靈活的題目時,無從下筆。

  四、注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整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學生、多媒體已構成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三大要素。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為輕松、愉快、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形成能力,從而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過去的課堂教學中,自己想辦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沒弄好不僅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連最起碼的教學任務都完成不了。運用多媒體演示,激發(fā)學生認知、求知的內驅力少年兒童天性好奇,當他們接觸新事物時,往往產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這個特點,激發(fā)他們的求知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知識的起點,也是發(fā)展智力的起點。因此,在教學中,運用生動、形象、直觀的電教形式,把書本上靜止的圖形變成動態(tài)的圖形,有利于溝通知識之間,圖形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辯析能力,從而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學、愛學。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情境,不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激起了求知欲,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表象,降低了學習難度,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概念、法則、規(guī)律等,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給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帶來困難。如果采用課件動態(tài)圖象演示,在動中引路,動態(tài)地顯示事物演變的過程,把整個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地演示出來,而且其動態(tài)的演示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上次在龍三小觀摩了老師們上公開課,例如:在《圖形的運動設計》課件中,利用計算機生動直觀,變靜為動,圖文并茂放大細節(jié),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教學內容,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用計算機演示轉動的風車,對稱的蝴蝶不停地在揮舞著翅膀,小船平移的運動,實現教學的優(yōu)化,由多媒體演示,旋轉后的圖形及平移和旋轉的區(qū)別,通過風車轉動動態(tài),清晰地旋轉過程,學生輕輕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轉圖形,這樣的教學,使學生興起盎然。

  小學生穩(wěn)定性差,易疲勞,在鞏固環(huán)節(jié)思想最易溜號,只有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們保持旺盛的戰(zhàn)斗力。多媒體技術為實現練習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提供了方便。在內容上可以設計具有情景的趣味題,便于操作的游戲題,朗朗上口的兒歌題等;練習形式可以創(chuàng)設游戲性、娛樂性較強的數學游藝宮、腦筋轉轉彎、數學擂臺賽、數學燈謎會、幸運大抽獎、看誰中大獎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寓學于樂,從而由“被動型”學習轉為“主動型”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還可以建立題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題目進行練習,實施因材施教,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適時、適量、適當的訓練,實現“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達到減負增效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4

  9月12日,我縣組織到潢川參加海峽兩岸小學數學名師好課堂系列教學研討觀摩會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為“名師好課堂課堂的研討”。會前潢川高中老師介紹本次研討會的目的和宏觀要求。上午觀摩了來自首都的吳正憲老師的三年級下學期《面積的認識》的公開課,下午觀摩了來自江蘇省啟東市蔡宏圣老師的四年級下學期《乘法分配律》的公開課;次日上午我們聽取了江蘇省啟東市實驗小學副校長季國棟的《用數對確定位置》五年級的示范課,他主張‘疑趣課堂,讓學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過同課異構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動的時效性、針對性。觀摩后聽了專家的學術報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從中受益匪淺。

  《面積的認識》這節(jié)課,吳正憲老師很努力、真實地呈現學生的'思維狀況,并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思維過程,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級課程,兩位老師都選擇了有趣的素材,來激起學生的興趣點,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并注重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引領。

  《用數對確定位置》這節(jié)課季國棟老師循序漸進,從簡單的生活現象導入問題,一步步的把學生引入問題、探索問題,使學生在愉快中獲取知識。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tǒng)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fā)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通過這次研討會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yè),三尺講臺是我們的舞臺,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于自己的路。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5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還要有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教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理念已不能適用時代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應運而生,F在我們倡導終身學習能力和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也是這個時代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同時,它也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教育觀,教育理念,改變被動教學模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在經歷兩個月課題理論研究學習,深刻的意識到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關鍵。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特定場合才能表現出來的,是跟人的行為有關的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它是一種修養(yǎng)式的思維習慣,是一種智商。這使我們的教育觀念有了新得認識,即使我們培養(yǎng)的孩子在未來可能不從事數學,但是我們要教會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教學內容的.本質,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景,在我們的啟發(fā)下,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這個學期我接手一(2)班,我發(fā)現我們班的學生課堂紀律較差,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也不認真,不能圍繞老師的問題思考,更不會舉一反三。成績中等的學生就更不用說了,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出問題的時候漠不關心,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干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后就又是老樣子。

  自從參加小課題研究后,我就改變了教學方法,從簡單知識傳授到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

  首先要教學生數學的抽象,它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屬性,得到數學研究對象,比如說符號意識,在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學習數數,比如說原來樹上有3只小鳥,又飛來了4只,請問現在樹上有多少只鳥,我相信許多同學一看這立馬報出答案是7只,但是如果我們細問,你能否數學算式來表示呢?你理解這個算式中“+”“=”這些符號的意義嗎?可能有的同學就弄不清楚了,那么3+4=7這個算式是用數學語言來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深刻理解符號的意義,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符號帶來的簡便。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親自感受數學符號的意義,感受數學符號帶來的簡便。接下來說數感,它并不是先天存在的,需要我們去培養(yǎng)的,數感的建立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我們在教學生了解1L是多少的時候,我們就盡量舉出生活中熟悉的例子,一瓶礦泉水是500ML,那么1L就是兩瓶礦泉水的量。這樣學生就更能感知L這個單位的大小。因此抽象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多加注意和培養(yǎng)的地方。

  其次是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這學期我們一年級下冊學習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學生總是出現數位不對齊的現象,甚至許多人總是忘記借位打點,進位寫小1的習慣,后來我了解了運算的核心素養(yǎng)就是抓住最本質的東西,計算最本質的還在數位上,不同數位表示的意義不同,加強學生對數位的了解,后來學生明白了只有相同數位才能進行計算,個位只能在各位加,十位只能在十位加。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引導學生理解借位打點,比如你問別人借東西,需要詢問別人,或者你也會打欠條,那么借位打點是通過數學的語言來表達事物的發(fā)生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自己去感悟。

  在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課題研究無論是對教材的開發(fā)研究,還是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對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培養(yǎng)都具有積極意義。我會將這種教育理念應用于教學課堂中。現在通過實踐教學驗證,我們2班學生明顯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xù)改進我的教學方法,使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6

  通過數學繪本教學的實踐研究,讓我對繪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相長,我一次一次的深刻慼受到教學繪本的獨特魅力。繪本內容以相對輕松又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只有喜歡閱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繪本教學資源確實好,但要上好一節(jié)繪本課實屬不易。我們一直強調數學課堂要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所以不能過多干涉學生的學習思考過槿,杜絕灌輸式教學。只有把時間還給學生,他才能多讀、多想、多思、多多說。最好的教學方法還是讓學生獨立自主的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繪本恰好給了我們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情景帶入會使學習過程更流暢。學生讀繪本不是要聽老師或者別人怎么說,而是自己靜心思考,大膽的說出來,像講故事一樣,或者以軍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真正把閱讀變成悅讀,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德國教育學家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孩子的數學啟蒙教育是從一本優(yōu)質的數學繪本開始的。數學繪本的學習意義遠不止這些,最主要的還是有效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在具體實施數學繪本學習的過桯中當然也存在不足。課前由數學繪本做鋪墊導入,由于學生本身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好把握,課堂前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的時間這個度不好把握,特別是鋪墊的時間長了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

  鑒于此,在以后的數學繪本教學中應當注意時間分配。要做好這一點,精備課顯得尤為重要。認淸教學的重難點,梳理繪本教學與本節(jié)新授課之間的聯系點,做到心中有數。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邢。對其他老師提出的建議和方法及時消化吸收,采納修改教學設計。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大家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分析問題,精心備課、認真?zhèn)鋵W生。在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后進生,讓其充分慼受數學繪本的價值,真正提高學的綜合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7

  小學數學培訓結束了,如果要說學習體會的話,那就是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fā)。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同時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課,感覺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1.從教師身上學到的愛崗敬業(yè)精神,我相信如果有愛崗敬業(yè)精神,什么樣學生教不會、教不好。用愛心澆灌學生。

  2.營造具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數學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數學的“情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tài),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每節(jié)課的'教學力求做到:先嘗試后講解,先猜想后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用數學的

  眼光去思考、去傾聽、交流、歸納,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動力,獲得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數學老師應著眼于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等各方面的訓練,而不能只盯著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學中關注了、注重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訓結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因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精神和數學美感等品質,才能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8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的數學問題,這些數學問題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在超市購物的時候,在跟好朋友玩撲克牌的時候……而今年去看望外婆的一次經歷讓我感到數學是如此的神秘,如此的有趣,如此的有用。

  國慶節(jié)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上啟東去看望外婆。到了外婆家門口,剛好看到外婆從外面風塵仆仆地回來,手里還拎著一個大籃子。我很好奇——籃子里面是什么東西呢?我急忙上前接過外婆手里的籃子,探頭一看,籃子里面躺著兩只圓溜溜的雞蛋。

  我問外婆:“婆婆,怎么只有兩只雞蛋呀?”

  外婆摸著我的手說:“剛才我去菜市場賣雞蛋的,知道你們要到家了,就趕緊回來了!

  “婆婆,你一共賣了多少只雞蛋呀?”我興奮地問道。

  外婆微笑著、神秘地說:“這個問題呀,你得自己算一算。聽好了,我第一次賣出籃子里雞蛋的一半加兩只;第二次賣出余下的一半加兩只;第三次賣出再剩下的.一半加兩只;最后籃子里還剩兩只雞蛋,這籃子雞蛋一共有多少只呢?”

  我一開始覺得這個問題挺簡單的,沒想到我認真地算了好幾次,答案都被婆婆否定了。后來,在爸爸的鼓勵下,我拿出草稿紙和鉛筆認真地做,我一會兒畫圖,一會兒計算,經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奧秘。

  我急忙跟外婆說:“婆婆、婆婆,一共有44只雞蛋,對嗎?”

  外婆高興地摸摸我的頭說:“我外孫女真聰明。∧闶窃趺此愠鰜淼哪?”

  我自豪地說:“婆婆最后賣剩下的兩只雞蛋加兩只等于4只,4只就是第二次賣完后籃子里面雞蛋的一半,所以第二次賣完后籃子里面雞蛋數就是(2+2)×2=8;同樣的道理,第一次賣完后籃子里面雞蛋數就是(8+2)×2=20,這籃子雞蛋數就是(20+2)×2=44。”

  這件事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但回想起來我仍然很激動。因為通過這件事,我發(fā)現數學的世界是如此神奇;數學對人們的工作。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9

  曾經聽一位同行說過:《小學數學教學論》一書,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必讀的書,讀完之后直后悔為什么沒早一點讀到這本書。書中論述了小學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小學數學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它有一個特點,就是本書的作者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讀后獲益匪淺。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紹了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計算教學、數學問題及其教學,尤其是其中關于計算教學的論述使我對小學數學中計算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書中談到“計算更多的是一種內隱的心智活動”。下面我就結合書中的一些的觀點并結合我在計算教學中的一些體驗,談談我對計算教學的一個新的認識,即:應關注計算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很多教師在計算教學中都喜歡采用操作的方法,本來結合操作讓學生理解算理無可厚非。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算法的建構離不開操作的直觀感知來獲取算理,但并不意味著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構算法。事實上動手操作所獲取的只是對算理的直觀感知,迫切需要教師通過有效引導來搭建平臺,幫助學生進一步內化整理,以便溝通算理與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系。也就是說:操作不能停留在對結果的追求和對算理的理解上,還應及時概括和提煉出算法。教師在學生操作之后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出操作過程,幫助學生實現“實物操作”向“算法操作”過度,讓學生體驗從直觀到抽象的逐漸演變過程,逐步擺脫對操作的依賴,從而促使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把操作活動與知識教學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思維外顯為直觀的操作活動,學生的思維由動作到半動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維,最后到抽象思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拾階而上不斷深入。

  另外,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這就為抽象出算法儲備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感性經驗,為算法建構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此基礎上,再展開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將學生零散的經驗和認識進行整理、匯聚,幫助學生將認識進一步明晰化、系統(tǒng)化,從而自然地促進算法的建構。

  如果僅停留在操作層面,不能讓學生在頭腦中對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必要的重構,而讓仍沉浸在直觀形象算理中的學生運用抽象的算法進行計算,則欲速而不達,不利于算法建構。

  在這本書中,作者指出了現實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第一,不注意教學的連續(xù)性,一個單元的幾節(jié)課都采用類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問題設計的真實性,有的問題是虛構的,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溝通的實質性,教師只是從表面上呈現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沒有注意從本質上揭示數學問題的現實意義。對此,聯系實際,不難發(fā)現:好多教師用“數學問題 ”+“生活情境”的思維方式來體現數學與現實的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教師對數學與現實溝通問題的認識膚淺,這種簡單化和表面化的認識,成為影響教師實現數學與現實生活深層次溝通的直接障礙。

  書中提到: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對數的運算結構教學進行整體改革,即融口算、筆算、估算和簡算為一體。我想,在教學此類知識時,在思維方法上,應該突破原有的單一凝固的某種算法前提下的教學格局,不是用簡單的“加法”,而要用綜合的方法來關注和處理單一打破后出現的復雜的多維變化的信息,通過價值判斷和結構化的處理,形成有核心的豐富的統(tǒng)一。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與“一”的統(tǒng)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單一”,而是有“主”有“從”、有“層次”、是多方面的和諧統(tǒng)一。這種融合可以喚醒學生靈活判斷與主動選擇的自覺意識,意味著學生的思維有了更大的空間,是一個更深層次的靈活主動。這才是計算教學深層次的教育價值。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0

  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式”

  ——學習方法研究

  一、研究課題: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研究”

  二、實驗的可行性分析:

  1、《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即讓學生獲得數學的知識理解,而又讓學生在這些知識理解形成與獲得的過程中,增進數學的學習情感,學會與人交流,掌握數學的思維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yǎng)與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實現不同的學生的個體心里都得到不同發(fā)展,因此小學數學應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與時俱進,探索教育教學的新途徑,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學習方式是這次課題的切入點和實施新課程的主旋律。

  2、開展本課題的研究?梢允箤W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逐步學會學習。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探索式學習;變靜態(tài)學習為重視實踐操作;變個體學習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實驗的方向與目標、內容:

  1、本課題試圖探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對實施本模式的教學觀、學生觀、活動觀、評價觀與實施策略形成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改變本校班級課堂教學“高耗低能”的被動局面,使課堂真正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樂園;提高實驗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促進實驗教師的精神成長。

  2、研究目標:

 。1)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

 。2)引導學生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新的學習方式。

  (3)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4)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精神,主動探索、學會學習,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3、研究內容

 、傩W數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

 、谧灾骱献魈骄拷虒W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評價標準和特點研究。

 、弁粚W科、不同課型、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如何采用相應變式的策略研究。

 、茏灾骱献魈骄磕J脚c信息技術相結合運用的策略研究。 ⑤實施本模式教師應具備的教學素養(yǎng)研究。

  四、實驗實施的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確立“轉變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單一,被動的問題,它過分強調和突出接受與掌握,冷落和忽視發(fā)現與探究,學生缺少自主、合作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最終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銷蝕。單

  一、被動、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課程改革推進的一個障礙,因此《課標》提出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目前推進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關鍵。教師在觀念的轉變的更新中,首先應堅決貫徹《課標》,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不利于教學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景觀。其次,應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必須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愈來愈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教與學需要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要在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滲入學法指導,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白灾、合作、探索”學習方式,能針對性地克服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的弱點,克服教師難以面向差異眾多教學的不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揚長避短,共同提高,使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變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索式學習,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自由地、開放地探索,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有關的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學習數學的過程也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與題海大戰(zhàn),而是通過討論、鉆研、發(fā)現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無窮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教師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構建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融入學生學習過程中,站在學生中間的教學方式所取代;過去由教師控制教學活動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情緒心理學家利珀認為:“寬松、生動、活潑的氣氛可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并指導行為。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戲性情境、競爭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實踐性情境、激勵性情境等。讓學生在實踐中產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從而體驗成功探索的快樂。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注意調協效應、激勵效應、期待效應,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學生始終保持愉悅的學習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的學習,促進知情意行諸因素的協調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向教師挑戰(zhàn),擺脫自身經驗。

  3、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1)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探究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些懸念,啟發(fā)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變?yōu)閿祵W的對象,把生活的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系起來,從數學的角度,并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對之進行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的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開放課堂,營造探究環(huán)境開放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教師要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并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習者積極參與,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在參與中表現。開放課堂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課內外和諧銜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3)開放思維,留足探究的空間。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的發(fā)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究,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構建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體驗數學應用,培養(yǎng)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學時,多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途徑調動眼、口、手、腦、耳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探究知識規(guī)律,為知識的內化創(chuàng)造條件

  五、實施步驟

 、旁谛乱惠喌慕逃砟钪笇拢槍ρ芯績热,收集、整理有關信息資料,形成研究方案。

 、平⒔∪n題研究機構,確保實驗研究順利開展。

  ⑶組織課題組成員進一步認識研究的意義,明確研究目標,采取不同措施,實施驗證。

  ⑷定期組織學習,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切實轉變師生角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定期匯報交流,要求每月、每學期開一次實驗匯報課,在實踐中完善、總結,促進學生“探究——交流”的教學策略。做好學習、研究資料的存檔工作。

 、沙浞职l(fā)揮教研組的協調作用,加強合作交流,不斷改善知識結構。

 、首叱鋈ァ⒄堖M來,加強教研信息的溝通,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經反復實踐、總結、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的課堂教學模式,建構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似刚垖<抑笇дJ定,總結推廣研究成果。

  六、實驗的組織及管理:(1)學期初,課題組與擔任實驗的教師圍繞專題共同擬定實驗計劃。

 。2)教研組組織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及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以新的思想指導教學實踐。

 。3)抓好集體備課的工作。發(fā)揮備課組的作用,集思廣益,重點研究課堂教學如何體現學生的主動性,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精神。

  (4)加強聽課評課的活動。實驗教師每學年圍繞教師專題開課4節(jié)以上,進行互聽互評活動。

 。5)定期開展專題研討,做好實驗的總結工作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1

  一、激情導入,體驗數學課情境之美

  學生的情感總是在老師的感染下逐漸萌發(fā)的,教師一定要用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充滿自信、充滿熱情地學習數學。因而教師要融洽與學生的關系,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入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愉悅、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一位老師教學“圓”,從童年時代的推鐵圈到現在的呼啦圈,從奧林匹克的五環(huán)旗說到蘇軾筆下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老師充滿激情的配樂感懷,使全班學生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老師的“俠骨柔情”感染了學生,他們對生活中的“圓”感到不再陌生,并且有了急切了解更多的關于圓的知識的愿望。于是老師請大家動手制作圓的模型,不失時機地講授了“圓心”、“半徑”、“直徑”等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室里始終播放著《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把客觀的“圓”演繹成人間情感的故事。

  二、在操作中學知,滿足兒童好動的心理

  小學階段的孩子好奇、好動。動手操作活動具有具體形象,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并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之,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我先請學生準備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拼成一個學過的圖形。學生很感興趣,積極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長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還有的拼成了平行四邊形。然后讓他們觀察拼成的圖形與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積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老師拼、擺,聽老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這樣既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又能發(fā)揮學生的數學潛能。

  三、創(chuàng)設爭辯環(huán)節(jié),讓道理越辯越明

  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在沉悶的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只會是“情緒低落”“一籌莫展”。他們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的情緒方面,并不墨守某種固定不變的模式,而是營造生動活潑的情感氛圍,抓住小學生喜歡爭論的心理特點,通過爭論有效地刺激興奮點,一步步地把學生情緒推向高潮,進入角色,這無疑能收到較佳效果。一位數學老師把數學課上成語文教材里的口語交際,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下面的爭論話題:三分之四是不是最簡分數。甲方觀點:三分之四是最簡分數。乙方觀點:三分之四不是最簡分數。一場激烈的爭辯開始了,雙方利用最簡分數的概念展開舌戰(zhàn)。乙方認為,三分之四,分子與分母是互質,符合最簡分數的命題,但考慮到三分之四不是真分數,所以一直強調三分之四不是最簡分數,而甲方抓住最簡分數只要符合分子和分母互質這個必要條件,不考慮最簡分數是否是真分數或假分數,向乙方展開攻勢。最終,乙方敗在甲方有理有據的事實面前,雙方最后握手言和,教室里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師評價了甲方不僅對數學知識把握得很好,而且能通過機智的提問幫助同學理解概念,稱贊甲方才思敏捷,能言善辯。接著幽默地夸獎乙方,告訴他們許多事實都是約定俗成的,如果你們發(fā)明一項規(guī)定:只有真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互質時,才叫最簡分數,說不定以后教材就變了。并鼓勵乙方積極動腦筋,不斷探索,數學這門功課就是奇妙無窮,只要你們不懈追求,耀眼的奧數明星也許就會從我們班上誕生。教室里始終洋溢著輕松、快樂的氣氛,學生的情感如同決堤的江河,直瀉千里,他們的思維在碰撞,激情在燃燒。

  四、從生活出發(fā),充分利用生活原型進行教學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只有讓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小學數學的內容大部分都能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原型,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促使他們喜歡學習數學。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可以嘗試先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小紙箱,讓學生自己測量、計算所準備的小紙箱的表面積,并交流計算方法后。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很快就會掌握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整節(jié)課學生都興趣高漲,就連下課鈴響了似乎都沒人聽到。一旦讓數學回到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它就會張開飛翔的翅膀,躍入學生渴求知識的腦海中。

  五、充分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為間接知識

  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來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歸生活,而且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與靈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只是自己不能把這些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利用好這些經驗,學生就會對數學由熟悉而變得親切,由親切而變得喜歡學習數學了。通過一些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為間接知識,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幫助學生樹立表象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一些知識沒有辦法直接利用實物進行演示教學,但如果不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又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尋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幫助學生樹立表象意識,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如在教學解決“行程問題”時,因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就可以找來兩輛遙控玩具車,讓兩位學生分別操縱,在教桌上進行演示,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該如何解決。在教學“認識圓柱”時,可先在課前讓學生每人設計一個“圓柱”。全班同學放學后都積極行動,用硬紙板、包裝盒、彩紙等材料制作起來,不懂的地方向老師請教。在親自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了很多問題,學到了很多知識,課堂上的踴躍表現讓前來聽課的教師至今難以忘懷。

  七、充分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探究數學規(guī)律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規(guī)律性極強的自然科學,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探究、掌握并運用數學規(guī)律,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如在教學“加法的意義”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綿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只?學生肯定立即回答是13只。這時再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順勢引導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又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設計一個“騎圓形輪胎的自行車”比賽(其中甲騎的車軸在圓中心,乙騎的車軸不在圓中心)的情境。先讓學生猜一猜,哪種自行車騎得快?為什么?接著用課件展示比賽,結果,乙雖然使出了渾身解數還是落在后面,甚至幾次摔倒,而甲卻輕松獲勝。這一生活情境的設計,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認識圓的特征――“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做好了鋪墊。

  八、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數學教學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只有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訓練,從學生感興趣的實物、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才能使學生“愿學”、“樂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采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游戲、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課堂的生活情境。設置引人入勝的懸念,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更便捷地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把4根小棒用線捆成一個長方形,在帶領學生測量、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后,隨手一掌把這個長方形打歪了,有的學生肯定先是一愣,然后就會突然醒悟(長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邊形嗎),很多學生立即聯想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以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接著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這樣使得整節(jié)課學生學得輕松而有效。這些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真實再現了現實生活,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增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來自生活、回歸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要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讓教學回歸實踐,回歸生活,那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而且能很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2

  10月25日,我到穩(wěn)坪鎮(zhèn)鐵坑完小參加了貴州省小學數學安云鄉(xiāng)村名師工作室開展的小學數學計算課教學研討活動。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通過這次教研活動的聽課和課后研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也在不同方面顯現自己的不足,許多教學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努力。通過幾位優(yōu)秀教師對學生的授課及其他老師的評課使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1、小學數學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規(guī)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而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就是課堂教學,學生在這里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fā)展。要從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出發(fā),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便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的探索性材料,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自身智力活動的內化這一特殊的認識活動去體驗計算、感悟計算、領會計算。

  2、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濃厚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

  課上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習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只有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才能得出認知的理念。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數學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學科,計算練習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客觀需要。只有營造濃厚的計算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探究學習。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生搬硬套,數據缺乏科學性,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來源于生活,這樣學生就能感到自然、親切,學生的興趣就能倍增。

  3、過程重于結果,讓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

  在這些優(yōu)質課中,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一節(jié)課中,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計算方法、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所以教師要重視演繹推理,在計算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充分感知、感悟算理算法,在強化中感悟歸納推理。通過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算理,在強化中感悟歸納推理,最終具備靈活、簡潔、準確、合理、速度、優(yōu)選的計算能力。當然訓練形式要多樣化,其中游戲、競賽等更能激發(fā)學生訓練的熱情,維持訓練的持久性,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4、放大錯例,深化思維能力。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知識比從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識更多,錯誤與探索相聯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學中,教師可應用錯例,及時地放大錯例,或設計相應的選擇、判斷題,讓學生在正確與錯誤的探索中不僅“知其錯,而且知其所以錯”。只有對“錯例”進行理性反思、辨別異同、探尋“病根”,才能對癥下藥,杜絕舊病復發(fā)。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就能促進認知結構的組合,推動思維層次的深入,為他們形成良好思維打下基礎,好的學習習慣是計算得以正確、迅速的保證。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見到成效。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3

  3月30日,暨計算教學課例及講座在真龍鎮(zhèn)中心校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認真觀摩了一線優(yōu)秀教師展示以計算教學為重點的優(yōu)質課。領略了他們精湛的授課藝術、精彩的說課和反思,聆聽了專家們關于計算教學的講座。在“課程改革目標”中明確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其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在小學階段學好四則混合運算,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顯得非常重要,也是終身受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學的始終,學習時間最長,份量也最重,也是提高及格率的措施之一。培養(yǎng)學生正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尤為重要。專家們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及科學的教學方法,讓我在教育教學方面受益匪淺,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知道了新課程標準下怎樣上好一節(jié)計算課,圍繞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一、以口算的基本訓練作為計算教學的突破口。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任何筆算四則計算,實際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題進行運算的。如果基本口算熟練的學生,筆算速度就快,正確率也高。因此,計算教學中,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堅持每節(jié)課1—2分鐘的基本口算訓練。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練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不懈地訓練,所以我規(guī)定了每節(jié)數學課必須在開始時安排1—2分鐘地口算基本訓練?谒阈问、方法多樣化。在教學中,凡需要計算的,盡量與口算訓練結合,能口算的堅持讓學生口算。不僅如此,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形式交替進行口算訓練,強化訓練速度、密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是課堂計算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與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計算教學最忌諱重結果輕思維、重法則輕算理的做法。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不僅讓學生知道怎樣算,而且讓他們知道為什么這樣算。這樣,既使學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學知識前后融會貫通。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不僅可以節(jié)省時間,而且能提高計算的準確率。訓練時,我讓學生看題目,想算法,選擇正確科學的計算方法;做完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并給予及時糾正和補充,從而讓學生學會科學的計算方法。同時,我將計算題型進行歸類,讓學生一天練一個類型,隔天鞏固練一題。這樣有的放矢,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有利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形成計算技能。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和保證。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教師要教育學生作業(yè)認真、仔細、書寫整潔,對計算的結果自覺檢查。必須注意,課堂計算時,教師絕對不要提“看誰算得快”的要求;否則,學生往往是只圖快,不求對,久而久之,容易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做好表率。平時板書、批改作業(yè)時,字跡一定要規(guī)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確的要求,發(fā)動家長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業(yè)中,發(fā)現孩子有錯題,可讓家長幫助孩子找到錯誤的原因,再訂正到糾錯本上。

  三、保證課堂練習的時間。

  在計算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可以充分地讓學生發(fā)揮知識遷移的優(yōu)勢,進行大膽地嘗試,體現自主學習的特點。例如,學習“3350÷345”,已經有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基礎,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試練,暴露計算中的錯誤,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引導學生自己來總結規(guī)律。改變課堂上翻來覆去說“算理”,擠占了練習時間,少安排學生的課堂練習,影響了學生基本計算技能的形成。新課程提倡個性化學習,張揚學生的個性,但是計算教學的目標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是,通過一定量的練習,讓學生學習掌握一定的'高效、統(tǒng)一的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并在練習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數學興趣。所以,我們有必要留有足夠的課堂練習時間,如每節(jié)課留5—8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并隨時隨地反饋練習中的問題,教師進行糾正,還要關注計算練習后的反思。加強練習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有利于總結經驗,提高練習效率。例如,計算125×8÷125×8,常有學生得出等于1的結果。引導學生反思總結,觀察算式時,要從算式的整體著眼,不能受算式的細節(jié)(數據的特點)影響,誤認為是兩個“125×8”相除。

  四、學生間互幫互助,有利于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目前,每個班中都存在著一部分后進生,都讓教師一一輔導,對于農村教師而言,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難以做到,所以,我選擇班內優(yōu)秀的學生與后進生結對子,一幫一地輔導,每天做3~5小題,由小老師批改,出現錯誤有小老師講解。這樣既解決后進生畏懼老師的心里,又讓小老師占在學生的角度講解,后進生容易接受,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了小老師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學年過去全班的計算能力整體得到了提高。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善于做計算教學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4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一個新穎的有趣的情景怎樣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起來?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在思考也是不斷在實踐著的事情。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這點就更為重要。好說好動,精力分散是一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個好的開頭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你的課堂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挖掘和教學內容有關的題材,比如:現有的課件,教學參考以及任教過的老師的教學反思等,盡可能的設計出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情景以此來達到有效。

  我記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學 “10的認識”,其實學生都認識10 ,可我們書本上還是有這個知識點,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饒有興趣地聽課從而使得我能很好地開展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開頭:我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9”,同時我自己配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 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學生一個個瞪大眼睛看著我操作,這時我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毙Ч銎娴暮谩

  二、從學生的學習方式談有效。

  記得在教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10 以內的'加減法甚至20 以內的進退位的加減,有的還能做100以內的呢。剛開學的時候遇到有些家長他們會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孩子學數學應該沒問題的,因為孩子算題目很快?墒且欢螘r間下來發(fā)現不是這么回事的,那些以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總是出現錯誤,考試成績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長覺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是他們誤解了數學。數學并不是能做幾道加減法就可以的,通過數學學習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課堂中更應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傳授,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點優(yōu)為重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以準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聽課,怎樣參與課堂,通過“提問、合作、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三、有效課堂的實現還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1、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這么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為喜歡你,他們就會在你的課上表現的特別的積極,不管你讓他們做什么事情他們都會很好的去完成,師生間有了默契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益。

  2、教師與教材的關系:

  我們每個教師對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把握好教材的體系、結構、內容、重點和難點。然后根據班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規(guī)劃好教材上知識的呈現方式。認真?zhèn)浜谜n,上好課?墒钦娴氖钦f說容易做做難,往往是一節(jié)課上完總覺得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說到底還是我們沒把握住教材的編寫意圖,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時還會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記得我在初講兩位數計算這節(jié)課的時候,看完參考我覺得這個內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沒啥區(qū)別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兩個條件一個問題改成了情景,由學生看完情景自己說條件然后根據條件提問題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來教學的那套方式來進行,結果班級我發(fā)現課堂氣氛很沉悶,學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說條件問題,效果不靈,下課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節(jié)課的時候我改變方式,不再提條件和問題了,每道題都讓學生看文字閉著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據眼前想象的情景來提問題,忽然我就發(fā)現課堂氣氛活躍了,舉手的學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節(jié)課好得多。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識點、重點、訓練點和拓展點,最后理出一個更為合理更加貼近學生和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3、學生和教材的關系

  讓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學要“以人為本”。要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就應該把握好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能忘了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他們都是有思想的,作為老師別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時需要我們放下架子,要裝著不懂,精心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是主人。

  四、從練習談有效。

  練習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還是復習課都離不開它,同時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的課堂練習的設計盡量做到:1、少而精。2、具備典型性。3、能集中體現教學內容的精華。4、題量適當、恰到好處。 5、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yè)分層布置,盡可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不同的作業(yè)要求,提升作業(yè)布置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一個學期的課堂實踐有收獲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思考不斷進取。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反思,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相信我們大家都會有進步的。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

  這幾天我讀了《教學論》一書,本書介紹的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等,這些內容在理論上其實和我們在讀師范時學習的差不多,但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本書的作者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我看后獲益匪淺。一方面可以復習一遍理論課,更重要的是使我對新課標、新教材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紹了概念教學、計算教學、數學問題及其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代數初步知識教學、統(tǒng)計初步知識教學、實踐活動,這樣多類型的教學介紹使我大開眼界,更使我對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

  下面我想談談教學方法這一章。教學方法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在教學原則指導下,通過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并運用教學手段進行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啟發(fā)式談話法、講解法、練習法和演示法四種。我想前面三種我們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經常用到的,本書隨后還介紹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幾種新的教學方法,例如發(fā)現法、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法、探究——研討法等,在這里我非常欣賞的是嘗試教學法,這種方法是邱學華創(chuàng)造出來的,其實在幾年前我也看過《邱學華嘗試教學法》這本書,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準備練習——出示嘗試問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準備練習是發(fā)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以舊引新,為學生解決嘗試問題做好鋪墊;出示嘗試問題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提出嘗試問題,以嘗試引路,引發(fā)學生進行嘗試;自學課本是為學生嘗試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信息,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嘗試練習這一步是學生嘗試活動的主體,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學生討論這一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并進行合作交流;教師講解這一步確保學生掌握系統(tǒng)知識,也是對學生嘗試結果的評價;第二次嘗試練習,一堂課應該有多次嘗試,通過不同層次的嘗試活動。

  我覺得這種嘗試教學法值得向各位老師推薦,本人也在教學中采用過這一方法,效果不錯。我認為一名教師總不能只有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天天都在聽你那種方法去學習,他們遲早都會厭倦的`,因此我們要多掌握幾種教學方法,多點變換我們的教學形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我認為嘗試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做到“先練后講,先學后教”。教師先講例題,學生聽懂了以后再做練習,這是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位置,F在突破這個傳統(tǒng)模式,把課倒過來上,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后教師針對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嘗試,就是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做到“先練后講,先學后教”。

  另外,我們在上課時有兩點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課題,提出教學目標。

  上課一開始,立即導入新課,及早出示課題,開門見山,不要兜圈子。課題出示后,教師簡要提出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學習內容,也可啟發(fā)學生“看到這個課題,誰來先說說,這堂課要學習什么內容”,讓學生自己說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才能更好地主動參與。有些教師上課先來一大段的復習、鋪墊,直到把新課講完,才出示課題。這樣上課,學生一開始就蒙住了,教師講了半天,學生還不知道這堂課學什么,怎能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呢?

  2、盡快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

  課題出示后,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應盡快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從課本中初步獲取知識,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盡快打開課本,意思是越快越好。過去也要求學生自學課本,只是在教師講完新課以后,大約在第30分鐘時,再讓學生翻開課本看一看!敖裉炖蠋熤v的都在這一頁,請大家看書!逼鋵嵉竭@時,教師已經什么都講清楚了,學生已經沒有興趣再看書了。這種“馬后炮”式的自學課本僅是形式而已,學生并沒有做到自主學習。自學課本要成為學生主動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嘗試問題,用嘗試題引路自學課本,使學生知道看什么,怎樣看,解決什么問題。自學后應該及時檢查,及時評價,讓學生講講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這樣學生自主地看書,收獲會很好。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簡短08-01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06-15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06-03

數學教學小學心得體會03-25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07-08

小學教育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1-10

小學數學教學研討心得體會12-23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熱】06-15

【熱】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06-16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心得體會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