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勇氣》讀后感精華【15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勇氣》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勇氣》讀后感1
日跑數(shù)里,并未疏于學習。不過時光太快,僅憑奔跑的腳步似乎無法將假期截留,于是下筆做些記錄。對于一本暢銷譯本書籍,我采用手術刀式的分解和一些隨性的思考,如此既保留了閱讀興趣又不至于過目即忘。
教師即課程,教師即教育。如同定向運動,先得錨定自我,才能建立與學生、學科、同事、世界的聯(lián)系,才能選擇途徑,才能發(fā)生教學這個織網(wǎng)行為。想把育才比喻為大樹,教師心靈是這顆樹的種子和原始力量。種子優(yōu)良、堅韌、根深才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又覺不妥,因為教育的果實并非一成不變、千篇一律。把教師自我比喻為陽光、水源都不恰當,因為教師的自我發(fā)心對任何受教育者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催發(fā),而是一種激發(fā)和滋養(yǎng),使其有無限的可能性,而非整齊劃一的雕琢和栽培。
教育是讓心越來越柔軟,讓脊梁越來越堅硬。教師的內(nèi)心如果沒有被激發(fā),一切外在都如夢幻泡影,收效甚微。咱們的培訓還少么?培訓的形式還少么?優(yōu)厚待遇、頂住官僚侵擾、肩負學術治理、教學方法和用品改良并不夠,珍惜、激勵教師心靈才是教育革新的源泉。構建教師自我的內(nèi)心景觀,讓教師意識到自我、認識到自我、觸摸到內(nèi)心。教師對內(nèi)心世界越熟悉、越篤定,教學與生活就越踏實。我們曾經(jīng)把這些標準認定為優(yōu)秀教師、教育專家才需要達到的層級和境界,而其實這是踏入教壇者就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教育體制能否從解決外在問題、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策略轉(zhuǎn)變?yōu)橹С纸處煹膬?nèi)心世界,催發(fā)教師的內(nèi)心生長?教師能否從被動前行多一些主動思考,從滿滿套路技法層面留存一點空間去觸摸自己的真心。很多老師教著書,用著方法,戴著面具,使著套路,但是卻未曾問過自己何為真,何為自己。你找不到自己的心,一定找不到學生的心,更無法建立學科知識的通暢紐帶。
《教學勇氣》讀后感2
帕克·帕爾默(美)《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暢銷全球二十年,喚醒教師,給教師力量,改變教師生活,它是一部絕妙地書寫教育的杰作,激勵教育工作者們摒棄得過且過的將就,追求精益求精的講究,激勵我們回想立志從教的初心,指引我們重樹“天職”觀念,從而給我們注入無怨無悔地從教到底的動力。閱讀這本書,如坐春風,在教學的漫漫長路中,可以隨時聆聽一位偉大的教師當面教誨,汲取前行的力量。
前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教師,我們很多時候都要對學生進行心靈的引導,有些行為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任重而道遠,但是想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必須要有一桶水。于是,我們在教學中總是充滿憂慮,擔心自己在教學中,面對學生出現(xiàn)各種突發(fā)的情況時,處理不當,出現(xiàn)錯漏或者偏差。教師這個職業(yè)帶給教師的不僅僅是榮譽與鮮花,而且更多的是責任與擔當,還有憂慮與恐懼,因為你永遠預料不到,學生他們有多少奇思妙想或者千奇百怪,越負責的老師就越多憂慮。就如帕爾默在書中說到“當我是年輕教師時,我熱切地盼望:有朝一日,我對教學工作胸有成竹、能力超群、經(jīng)驗豐富、成效顯著,可以毫無畏懼地走進任何一個課堂?赡杲畷r,我知道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我總是心中有恐懼,但我不必心慌于恐懼——因為我心中還有其他讓我能說能做的廣闊天地!迸翣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博士學位及13個榮譽博士學位,獲得全美教育出版社協(xié)會的兩項“杰出成就獎”,他是美國高等教育協(xié)會高級理事,像這樣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也尚且有著如此深沉的憂慮,就不用了說我們這些普通的教師了。但正是這種憂慮和恐懼,讓我們開拓思路,積極充實自我,感恩而敬畏地生活和工作。
時代在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教師該如何鼓起教學的勇氣,因為對于教書育人,很多專家、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見解,甚至大相徑庭。面對教育改革,我們又將何處何從?這本書將“教學勇氣”解讀為“心靈之事”,認為教學事關在課堂為了實現(xiàn)真實教育構建所需的共同體,而實現(xiàn)真實教育的關鍵就是人的心靈。
帕爾默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把教學理解得格外透徹。本書所有的立論都基于一個邏輯前提: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既然作者認為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那么作為教師,就必須要有真我,同時不能丟失心靈。文章借助一系列見微知著的實例,深入淺出,又字字珠璣。比如質(zhì)疑當今一些教育改革,對技術心醉神迷,對內(nèi)心世界不屑一顧。其中就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我們相信,每一個客觀問題都可用某種技術方法加以解決。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培養(yǎng)的醫(yī)師是治療身體而不尊重心靈,培養(yǎng)的牧師是當公司總裁而不是當精神向?qū),培養(yǎng)的教師只管掌握教學的技巧而不管探查學生的靈魂!睂嵲谑前l(fā)人深省,振聾發(fā)聵!
優(yōu)秀教師的優(yōu)秀,在于他們的心靈,這里的心靈在文中指的是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匯聚。由此,作者認為,當今教育,不能“一刀切”,不能把某種教學方法捧為獨步天下的方法,應尊重學科和教師的多樣性。讀高中時候,我對歷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得益于兩位老師的指導:王躍香老師和倪東明老師。王老師的課,幽默風趣,她的課堂不時用精辟的比喻,還有插入“陳四文講古”式的潮汕話。上她的課,我們總是在笑聲不斷中把歷史知識給記住了。倪老師,學識淵博,他的課線索鮮明,旁征博引,貫穿古今中外。我們所有同學在課堂上都是聚精會神,幾近鴉雀無聲,個個緊握著筆,不停在筆記本上書寫著,生怕遺漏掉哪個精彩的要點,心中滿是崇敬之情。“教無定法,不一而足”,而這些好老師在教學中將自我、學科與學生融為一體,讓學生收獲了知識的同時,他們也展現(xiàn)無限的人格魅力!
這也是帕爾默索呼吁的,他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夠喚醒作為導師的力量,導師的力量不一定在于能傳遞優(yōu)質(zhì)的教學模式,而在于喚醒學生的內(nèi)心去認識真理,“一種多年后回想起導師對我們?nèi)松挠绊憰r仍可再次感悟的真理”。這就是為什么一些學生,可能要過許多年才會感謝那位傳授令其不滿的真理的教師的原因。比如,我們很多老師,有時聚在一起談論歷屆學生時候,很多感嘆當年“很壞”的學生,他們畢業(yè)了,反而更懂得感恩,時不時有聯(lián)系老師,噓寒問暖。這也就可以理解,當我們大家一起談起對自己人生有重大影響的教師時,我們往往不記得具體所學的知識,但老師本人的音容卻永駐在我們心中的原因了。至今仍清晰記得高三班主任寄語,他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你們以后不論從事什么工作,都要有自己的職業(yè)操守,嚴于律己,堅守自我”。老師的話,我一直銘記于心,努力踐行,時常警醒自己!
作為教師,更需要一個強大的`內(nèi)心。一位教授多屆高三的數(shù)學老師,他在朋友圈這樣感慨: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他還很幽默形象地寫道,教師刻苦鉆研,兢兢業(yè)業(yè)教育學生,就像一位游泳教練一樣,帶領學生在知識海洋里暢游。然而暢游一段時間,就會發(fā)現(xiàn):體力好些的學生和你上岸了;但有些力不從心的,你得一個個回去撈。在你喘息的時候,你會驚恐發(fā)現(xiàn):還有往回游的?!記得20xx屆的一個男孩子,偏科很嚴重,數(shù)學成績很好,每次考試都是接近滿分的,但是150分語文,總是考七八十分。他蠻努力的,但好幾次考試都考89分,差一分才達到及格線。他自己很沮喪,跟我說,語文就是他的克星!已經(jīng)高三了,如果這個成績提不上來,基本跟一批無緣的了,最多考個2A。我鼓勵他不要灰心,讓他查缺補漏,每天多練題,并且做完都拿來給我改,再跟他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就這樣,課間操,晚自修,都有他問問題的勤快的身影。最后高考成績出來,他很高興,第一個打電話過來報喜,說他的語文考到了110分。他超出一本分數(shù)線30多分!110分,對于許多學霸來說不算什么,但他已經(jīng)努力了,也盡力了。確實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學力,無法強求,努力和付出未必成正比,此時,只能無怨無悔,問心無愧,這一些無不需要教師強大的內(nèi)心,才能給學生更多的能量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時代正在發(fā)生變革,教育改革時下也方興未艾。作為教師的我們,心懷希望地教學,不要去屈從于體制的鉗制,也不要甘于在悲觀中沉淪。我們要有強大的內(nèi)心,去呼喚,去傳播種子,點燃希望,激發(fā)更多的探索新知的正能量!讓我們一起聆聽來自心靈的聲音,汲取無限的正能量,潛心教學,不斷前行!
《教學勇氣》讀后感3
《教學勇氣》是一本你處于任何教學階段都有益的書。書中所提到的教師困境很大程度上引發(fā)了大家的共鳴,雖未致力于告訴教師如何生存和教學技巧,但能很好的帶我們洞悉內(nèi)心世界。好的教學前提在于清楚認識自己體現(xiàn)自身對教學的價值并能真心對待學生,《教學勇氣》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深,尤其關于第二章節(jié)“一種恐懼文化”。
第二章節(jié)首先是對恐懼的剖析,一針見血的指出恐懼在教學中無處不在。于教師而言,學生的消極狀態(tài)會使你恐懼,解決不了學生問題時也會感到恐懼。于學生而言,回答不上問題時的恐懼,學不懂知識的恐懼。這些恐懼并不僅僅存在于教學經(jīng)驗較少的老師身上,書中作者提到從業(yè)三十年的他走進教室也會感到恐懼。那么我們該如何擺脫這些恐懼呢?既然想要擺脫教學恐懼,前提我們則需要意識到恐懼并非全是負面的,文中雖然在集中分析恐懼,但同時表明了恐懼也可以是健康的。許多恐懼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生存,學習和成長。我們應合理利用好恐懼,在恐懼中找到問題實現(xiàn)自我成長。
其次提到了“有問題背景”的學生和“教師內(nèi)心的恐懼”。想必有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都經(jīng)歷過課堂中學生沉默寡言,不積極回答問題,不專注于學習的這樣一個情況。當陷于這種情況時,大部分老師存在一個誤區(qū),將這些問題歸咎于社會弊病,家庭問題。然而事實是這些責備嚴重歪曲了事實,并擴大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相分離的程度,責怪學生已經(jīng)成為教師掩蓋自我無能的一種習慣。以“來自地獄的學生”為例,好的教學中老師需要幫助找到學生克服恐懼課堂、恐懼回答問題的方法。意味著老師則需要理解學生的恐懼,寬容、真誠并尊重學生。用心教學,這也使我明白了“自我認同”與“自我完善”的意義。
現(xiàn)代教育以來教師與學生間的問題已困擾一線教師們許久?偟膩碚f,做一個好的老師首先需要做到能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遵從自我,用心教學。直面教學恐懼,在恐懼中成長或許能成為改善這種情況的突破口。
《教學勇氣》讀后感4
讀了《教學勇氣》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
后,我有三個問題要問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須聽到靈魂最深處的回答:
一、作為老師,你的“恐懼”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靈魂也沉思,然后,我聽到我的靈魂在說話:我恐懼我不能勝任教學工作。事實上,我對自己的表現(xiàn)嚴重不滿一—雖然我因為恐懼同事的鄙視,從未說過這樣的話。
首先,我覺得自己的課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練習冊》中的一些問題,我也不能確切地說出令自己十分滿意的答案,出錯的也有過幾次,我為此不知自責了多少次、慚愧了多少次;
第二,學生的考試成績我也不是很滿意,多次考試只居于中流,沒有突破;
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雜的事務纏身,疲于奔命,僅僅能夠完成學校下達的各項任務,工作毫無特色,更勿論班主任工作藝術。
我還恐懼學校領導、同事、學生家長對我工作的不認可,如果我無法在他們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會有挫敗感,認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費。
每到一個開學季,我心中總會開始焦慮,甚至于一想到開學就寢食難安。以前,我總以為這是工作倦怠的表現(xiàn),讀了《教學勇氣》后,我確認這是一種恐懼心理,對工作、對學生、對社會評價的恐懼。
二、你為什么會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懼?
說到底是因為自己不愿做一個得過且過的人,正如帕克帕爾默博士說的那樣,這種恐懼是我關注自己的教學技藝的一種證據(jù),這種恐懼堅定了我的信心去冒這個凡是出色教學都需要的風險。這也正是帕爾默所說的恐懼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讓恐懼真正發(fā)揮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須擺脫其自我封閉、無動于衷的方面。
三、面對恐懼,你該怎么辦?
以前,我的辦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壓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暫時不去想它?墒牵蠊車乐,心態(tài)越來越消極,垂頭散氣、意志消沉;人前強顏歡笑,心中備受摧殘。
現(xiàn)在,我不再這樣做了,因為我已經(jīng)獲得了那么一點點的“教學勇氣”。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誠實我的教學恐懼。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這個話題:我親愛的朋友,我是如此擔憂,我擔憂新學期我的學生成績沒有提高、我擔憂我的班級積分排名落后、我擔憂我不能很好的和咱們的新同事相處,你說說我該怎么辦?我相信這番談話會讓我釋放一些壓力,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樣的感受,或許,他們經(jīng)過思考,已有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雖然我有各種擔憂,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學任務,我愿意嘗試,也許我的班級就會發(fā)生改變,要是沒有了這個嘗試的機會,那不是更加的遺憾嗎?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針對我的恐懼逐條找到解決的方法。實在解決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尋找答案吧。
有了解決的途徑,成竹在胸,心中的壓力就會小了很多。
《教學勇氣》讀后感5
我曾經(jīng)在僅有的幾次授課經(jīng)歷中總結(jié)教學的經(jīng)驗,并且問自己,為什么選擇課堂?為什么選擇孩子?試圖從最本源的地方來總結(jié)答案,但僅有的經(jīng)歷讓自己很是迷茫。
閱讀了《教學勇氣》,這是一種絕對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新思維,很快,她占據(jù)了我的頭腦,我十分興奮,甚至有些欣喜若狂,恨不得把她提到的一些內(nèi)容拿去應用,但這樣想也并不是十分正確的,一個好的理念和思維,如果能夠應用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可能需要太久太久的時間。放眼當下的課堂,足以顯得她的思維和想法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可能還僅僅停留在腦海的烏托邦。
無論烏托邦也好,由點到面也好,對一個新的思維和理念我們總應該帶著批判性的思維去看待,而《教學勇氣》也應當如此。
教學是兩個角色的故事,教的角色便是授課者,學的角色便是聽課者,好的教學無非就是正確處理好了教與學的角色關系,而在我看來《教學勇氣》恰恰是圍繞如何處理這樣的關系而提出來一系列的方法論,這些提出的方法可操作性也難易不一,下面我想就書中的一些觀點談談我的看法。
書中有提到權力和威信的區(qū)別,倡議教師要認清自我,用自我魅力來感染學生,而非依靠外界權力來約束學生。我對這樣的觀點表示認同,師者的的確確應該通過自我魅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由心對師者產(chǎn)生一種“敬”,但如何去散發(fā)個人魅力呢?似乎成為了一個難題。在這里,拋卻師者個人學識程度不講,我自己認為,讓學生對師者產(chǎn)生崇拜或者信服,第一堂課是重中之重。
如何去上好第一堂課呢?結(jié)和此書內(nèi)容和我自己的一點點體會,第一堂課應當給孩子們一個好的印象,多講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并在這些話題上面稍做加深,讓孩子們由心去產(chǎn)生敬佩。除此之外,要多和孩子們交流,讓孩子們覺得你是一個老師的同時也是他的朋友即可。我想這樣的第一堂課一定會對后期的課堂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再者,我想談談關于文中提到的幾條理論,即這個空間應該既有界限又是開放的,這個空間應該既令人愉快又有緊張的氣氛,這個空間應該既鼓勵個人表達意見,也歡迎團體的意見,這個空間應該既尊重學生們瑣碎的“小故事”,也重視傳統(tǒng)與紀律的“大故事”,這個空間應該既支持獨處又隨時有群體的資源支持。針對這幾點我認為作者闡述的相當詳盡,所以我還是想從如何操作方面說說自己的看法。
課堂之上如何真正實現(xiàn)如上的關系呢?我認為師者和老師各自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把課堂交給學生,但又不能脫離老師設定的軌道這就要求老師做到課堂導演的角色,給孩子們可能大的空間去綻放自我,又要把控全局,既要不時融入孩子們當中,又要即使給孩子們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我想這樣的效果一定需要前期的準備和豐富的經(jīng)驗。也只有這樣,我們想給予孩子們想要的課堂才會不期而至。
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太多太多,但終歸不能統(tǒng)一而論,無論是書中涉及到的還是沒有提及到的,我們是在探索的路上,我們可以堅信的那便是用心去愛,用心愛孩子們,讓孩子們得到快樂和幸福,我想這就是我們?nèi)绱擞眯膼鄣囊饬x所在。
《教學勇氣》讀后感6
滿懷著一分教師的執(zhí)著,拜讀了帕克·帕爾默教授的著作《教學勇氣》,讓自己的心靈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禮,被書中通透教師心靈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啟迪所震撼。
正如別的老師所說的一樣,內(nèi)容比較深奧,也很難讀懂。我報著嘗試的心讀了,跟隨作者帕克?帕爾默進入到教學中未知的“自我”領域旅行。對恐懼文化這一章我比較感興趣。恐懼是一種使我們和同事、學生、學科以及我們自己相分離的東西。我們身邊都在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可我們沒想到這對我們形成的糟糕狀態(tài),帕爾默解析了這種恐懼,使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個教師,當我讓恐懼占上風時,不管是教學時我恐懼學生,還是弄得學生恐懼我,我都處于最糟糕的`狀態(tài)。作為同事,我們的關系常因恐懼而疏遠;恐懼幾乎滲透進所有教師和管理者的關系中;而且恐懼是在太多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種權威和管理工具。
學生為何會恐懼:在教室里寧愿保持沉默,而不再冒被受到指責的危險,這有何奇怪?他們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者平庸,而是出于一種想保護他們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種對成人世界的恐懼所驅(qū)使的沉默,在這個成人的世界里,他們感到疏離、無力。
為什么我們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會有如此多的困難?為什么我們以一種會導致僵化的教學模式的可怕方式來診斷學生的狀態(tài)呢?為什么我們不能看到他們的內(nèi)心恐懼并找到幫助他們克服的方法,而是責備他們的無知和平庸呢?
面對學的恐懼,我還想教好書的話,我需要毫不含糊地看清他們心中的恐懼。這盡管不容易做到,但卻是值得的。當我開始漸漸地理解學生的恐懼時,我能讓我的教學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fā)展,我不再把學生看作是無知的,我不再那樣不準確、自私地評價學生。相反,我體諒他們恐懼的心靈而傾心教學。而且,當我能這樣做時,學生的心靈能健康地成長。
現(xiàn)在我懂得莫頓所說的這句話的涵義了:我們現(xiàn)在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傾聽人們說話”。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想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聲音,想去發(fā)出他們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一個好老師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的聲音——這樣有一天學生才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的說話。
傾聽學生尚未發(fā)出地聲音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注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堵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
面對來自孩子的膚淺評判,教師必須面向?qū)W生而不是掉頭離開他們,實質(zhì)上是說:“我們之間存在很大的代溝,但是不管這溝有多寬多險,我都有責任跨過去——不僅因為你們在成長道路上需要我的幫助,而且因為我也需要你們的洞察力與活力來幫助我更新我自己的生命!
《教學勇氣》讀后感7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是一本開創(chuàng)性的對教師生涯進行探索的書。原本老師懷著一顆真心,深愛著自己的教師這個職業(yè),愛著雖無血緣的孩子,愛著那三尺講臺。然而因為現(xiàn)實中在教學上的種種要求,不少教師心灰意冷。在這本書中,作者帕爾默帶領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帶著我們重新審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再次激發(fā)教師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一、教師要勇敢地退位
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關系是什么?教師在教學中充當?shù)慕巧鞘裁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聽眾嗎?在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在倡導教師是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在書中第五章《教學于共同體中》,作者有這樣的一段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教師和同學同時專注于一件偉大事物。在這樣的課堂上,讓主體成為我們專注的焦點!睙o論是否以學生為中心,至少我們作為教師,不能再繼續(xù)延續(xù)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應是可以互換的。在一次教與學之旅中,目的地是一致的,旅途中究竟是怎樣的收獲,不僅需要好的導游,也需要游客沉浸其中,享受這份樂趣。旅游時導游常常會提到“團隊”導游與游客處于平等地位,導游不能強買強賣,游客也不能故意搗亂,而教學也是如此,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人,是一個共同體,教與學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共同成長,共同抵達目的地。
數(shù)學課屬于思維訓練,教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即可,更重要地是數(shù)學思想和探究方法。在很多孩子的眼中,數(shù)學就代表“難”,得分難、做題難、聽課難。這些現(xiàn)象都因為我們的教學方式,剛踏入教學崗位的我們,都害怕學生不能“聽話”,聽懂我們說的話,按照我們所設想的路線走。教學形式放不開,多是教師“滿堂灌”,還要強按著哪些活躍的學生,不要跳出學習圈。數(shù)學中的數(shù)字或許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看不懂的孩子覺得簡直就是外星文。加減乘除,選擇怎么那么多?針對數(shù)學課堂,作為數(shù)學教師,我們恰恰更需要勇敢地退。退出講臺,走進孩子,退出我是教師,我就是權威的角色,走進孩子,加入孩子的探究群體。把教室還給孩子們,讓他們在數(shù)學教室中真正地生長。在課堂中,不要顯示作為教師是多么優(yōu)秀,而要通過我的設計讓學生的智慧迸發(fā)出來。
二、教師要勇敢地面對真我
面對真我,找到源于心靈深處的自我,給真我留下足夠的空間。人無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位教師,即使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教師,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我們要敢于面對真我,面對自己的不足。
面對眾多的學生,掩飾自我的不足,擔心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我的師父一位中年的優(yōu)秀教師,常年帶班一年級,20多年來,她與學生的關系很好,但在她的課堂上并未嚴肅,而是歡樂的。學生在她的課堂上,以能夠幫助到老師為快樂,以能夠有比老師更好的方法為自豪。作為一位年輕教師,剛剛進入職場時,但是自己沒有更好的方法講題而苦惱。但師父常告訴我,說出“不會”,并不可怕,請教學生,作為教師的權威并不會受到影響。時常夸贊學生的好,反而會拉近你我的關系。還記得那時師父擔任一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我恰好兼職這個班的道德法制老師,上課鈴聲剛響起,學生們還沉浸在解決數(shù)學題中,題目是怎樣剪出這幅對稱圖。學生們手里還正在嘗試著,我沒有立即制止,而是很好奇地詢問,原來上節(jié)課是數(shù)學課,數(shù)學老師帶著他們剪圖形,可是試來試去,也沒有剪成功,數(shù)學老師便求助于他們,學生便十分積極地尋找辦法,迫切希望能夠自己能夠最先幫助到老師,那時的他們是如何的認真,這樣的場景在我自己的班上卻很少出現(xiàn),一直認為學生求助教師是常有的事情,但老師求助于學生很少見到,詢問師父這件事,師父告訴我,在學習中,不要總是以教師固有的姿態(tài)面對學生,適時的退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才是我們教學的任務。正所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真實的自己,不完美的老師,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恰恰能拉近你與學生的關系,離學生更進一步,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探索的熱情。
以真我,虛心向同事學習。優(yōu)秀的教師也是從一個新手開始的,每一位教師都是一步一步、一節(jié)課一節(jié)課磨練出來的。或許你還是新手,沒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或許你對于教學還有許多疑惑。身邊的同事正是你學習的榜樣,旁聽同事的課,學習同事好的教學方法。名師、教育家離我們有些遙遠,但優(yōu)秀的同事就在我們身邊。最近有幸能夠加入數(shù)學工作組,通過初選,三十多名優(yōu)秀的教師齊聚一堂,組長所布置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觀摩優(yōu)質(zhì)課,書寫聽課反思。觀摩優(yōu)質(zhì)課是常事,每學期都會組織區(qū)級的現(xiàn)場課觀摩,還有送教下鄉(xiāng),當然每學年也一定會有一次公派學習的機會,聽名師、聽大家的課,然而只限于觀摩,觀時有眾多思緒,有種勢必要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的決心,然而幾天的培訓下來,可能剩下帶回來的只有疲憊的'身軀。初次聽到這樣的要求,心生恐懼,不夸張地說,我不會寫聽課反思,甚至聽課時我究竟該記些什么我也不知道,上崗前沒有人專門教過。在大學里學習時,沒有哪節(jié)課時專門講授如何記聽課筆記的。寫文章也不是我的強項,雖是500字,也有些為難。第一次、第二次,觀摩在學習中,觀摩什么也在學習中,但意識到反思是必須寫的,因為觀摩優(yōu)秀教學的本質(zhì)所在,就是反思自己的課堂,找到內(nèi)含于心靈深處的獨特本性,唯有寫下來,才能記下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三、教師要勇敢地堅守
如今的教學,已不再是曾經(jīng)的模樣,我們作為教師,也不再僅僅承擔教學任務,還要不斷學習,參加各種培訓,有些優(yōu)秀的教師也需要承擔行政工作。繁重的事務讓我們對于這份職業(yè)失去信心,因為教師的思想變化,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課堂……
曾經(jīng)的我,經(jīng)歷著糟糕的教學經(jīng)歷,課堂上混亂、學生違反紀律不聽講。當學生出現(xiàn)這些時,讓學生留下,請家長,這并沒有解決什么問題。這樣的經(jīng)歷也一次又一次地磨滅著我心中的希望之光。反觀身邊的同事,又有多少老師上課時是帶著微笑走進教室,一堂課結(jié)束時依然是愉悅的心情,十年、二十年教齡的老師依然懷揣著教育夢想呢?但無論我們經(jīng)受了怎樣的打擊,作者都告訴我們,要堅守,永不言棄。
在書中,作者這樣寫道:“教師的內(nèi)心有一個警衛(wèi),守護著自己的個性,把有損我們自身完整任何東西拒之門外,把有益于我們自身完整的一切東西涌入懷中!
我們也要向作者學習,不怕問題,問題正好幫助我成長。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內(nèi)心真正想做的,盡管連日辛勞,困難重重,我仍樂此不疲。甚至這些艱難地日子最終也會使我的生活充實快樂,因為這是我真正傾心的工作,其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正好幫助我成長。”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作者用自己的經(jīng)歷、自己真實的文字觸及了我們讀者的心靈,作者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引領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本,再次激起了我前進的動力,這本值得回味的書,它教會了我勇敢地退位、勇敢地面對真我、勇敢地堅守。
《教學勇氣》讀后感8
每天周而復始重復的工作,早已讓教師忘記了最初的教學理想,冷卻了教學的熱情。面對教師這種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里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chǎn)生后,面對源自內(nèi)心的恐懼。
教師只能在面具后隱藏,與內(nèi)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lián)系,在“共同體”中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
1、“但是我執(zhí)著于‘誰’的問題,因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問題中顯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徑,一種優(yōu)秀教學永遠需要的重獲內(nèi)心世界資源的小徑。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強烈地需要它……”
我是誰?這里我想起古希臘神廟“我是誰”的刻字,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弗洛伊德說:“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了解自我是誰時,才會了解他的學生們是誰。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lián)合的能力,他們能夠?qū)⒆约、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lián)系網(wǎng),以便學生能夠?qū)W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谶@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2、“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
我們的教學經(jīng)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說”,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jiān)控機制間轉(zhuǎn)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fā)性和優(yōu)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么教師成為權威,要么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tǒng)。在這樣的系統(tǒng)里,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chǎn)生了。
《教學勇氣》讀后感9
時間在眼皮底下流過,只留下感動的心,在忙忙碌碌中,感受努力帶來的收獲,在盛夏時節(jié)感受生活帶來的陽光。時間留給我太多的美好記憶,一年的工作告一段落,終于可以停下來調(diào)整一下思緒。假期里,我有幸拜讀了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帕爾默是一位體現(xiàn)教師一詞最真意義的導師,她的《教學勇氣》極富靈感地表達了對教學的呼喚以及教學的痛苦與喜悅,熱情洋溢,引人共鳴。正如在導言中所說:“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時日承受的煎熬僅僅源自其所愛;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腸變硬,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
我讀著讀著不禁被此書通透教師心靈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啟迪所震撼,自己的心靈也不自覺地與作者一起經(jīng)歷了一次漫步。
帕爾默在書中敞開心靈,將一個真實的自己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那天,我懷著感激的`心情走進教室,感激有一個教書的機會,因為教學滋養(yǎng)著我的心靈,在我所知任何工作中,教學對心靈最有益。但是那天下班回到家里,我卻再一次確信自己永遠干不好教書這一行,這個令人頭疼的職業(yè)。上我的課時,一開始學生們就像修道士一樣靜默無聲。任憑我使出渾身解數(shù),他們就沒有反應……我陷入了由來已久的恐懼中:我的課一定很沉悶……課上到后半段,他們就開始說話了……”多么真實的敘述,多么相似的經(jīng)歷。原來被人們譽為“權威教師”的帕爾默也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尷尬,也曾有過這樣的心靈沖擊。但什么使得帕爾默能夠走出恐懼,走向成功?讀后心中的疑慮釋然而解,原來是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就優(yōu)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其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當我不能夠清楚地了解學生時,我就不能夠教好他們。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教的學科——不能夠出神入化地在深層的、個人的意義上吃透學科。教師如果做不到認識自我就不可能更好地認識學科、認識學生?戳酥笪乙苍诜此迹艺J識自我了嗎?我不能肯定,我還不知道帕爾默對認識自我的界定。但我知道我也是熱愛教學,更熱愛自己的學生,我同樣也體會了因心靈的撞擊而產(chǎn)生的欣喜以及為自己束手無策而尷尬?戳伺翣柲奈恼潞螅也虐l(fā)現(xiàn)原來我的痛苦也是來自我對學生和教學的熱愛,這也是一種與幸福并存的痛苦。所以,教師要先自我認知,正確評價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善于通過學習提高自己,再去認知學生,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運用專業(yè)的教育技巧幫助學生,開啟學生的心靈。
《教學勇氣》恰好是引領教師進行心靈之旅的導航圖,閱讀《教學勇氣》就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jié)合起來的旅程,但由于自己的理解不夠,認識比較膚淺,感受也比較瑣碎,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之余,還要認真閱讀,認真實踐,從中獲得教學勇氣,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從而在教學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收獲。
《教學勇氣》讀后感10
看到這本書,很自然地大概瀏覽了一遍。書的封面設計簡單純粹,特別是副標題——《漫步教師心靈》,“漫步”兩個字,著實吸引了我。帕克·J·帕爾默,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博士,美國高等教育協(xié)會高級理事、Fetzer研究所高級顧問,一位備受尊敬的作家和教師。本書的副標題英文名稱是Exploring The Land scape Of Teacher'sLife,直譯就是探索一個教師生命中的內(nèi)部風景,吳國珍等翻譯為漫步教師心靈。我有些明白了,顧名思義,本書主要是探索教師的內(nèi)心生活。于是我又瀏覽了目錄,第一章教師的心靈——教學中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第三章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第四章認知于共同體中——為偉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學習于共同體中——共事切磋;第七章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 帕克·帕爾默在序里的最后一段話是:我們所有關心教育的人需要一起努力,來幫助人們認識到,教和學識人類所有追求中最崇高、最迫切需要的!世界的未來依賴于這樣的教師和學習者——他們愿意向我們周圍的世界和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敞開心扉,想著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寶貴潛能,向著日常生活的潛在價值,向著我們多災多難的世界所固有的美好未來,敞開心扉。這一段話,我才是他寫這本書的真正目的和期望吧。
帕爾默在導言里提出教師要教導自己認識自我、實現(xiàn)內(nèi)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統(tǒng)一和諧。他說:“認識學生和學科主要依賴于關于自我我知識。當我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我只會在我經(jīng)受不了檢驗的生命的陰影中,透過重重的墨鏡看學生——而且當我不能夠清楚地了解學生時,我就不能夠教好他們。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教的學科——不能夠出神入化地在深層的、個人的意義上吃透學科。我只是在抽象的意義上,遙遠地、視其為疏離于世界的概念堆砌一樣看待學科,就像我遠離自己的本真一樣!彼f:“方法固然重要,然而,無論我們做什么,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們內(nèi)心發(fā)生的事。直熟悉我們的內(nèi)心領域,我們的教學就越穩(wěn)鍵,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
帕爾默談恐懼文化,真是深入骨髓。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活,突然覺得恐懼無處不在:老師的恐懼、學生的恐懼,很我時候教育之所以不能順利推進,原因皆在于我們對恐懼的逃避。其實恐懼也可心是健康的,如果我們懂得怎樣去消除恐懼,許多恐懼就能幫助我們生存,甚至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斑@種真正能夠使得人們對真正的學習有所感悟、有所觸動的恐懼是一種健康的恐懼,這種恐懼能提高教育,而且我們必須找到激勵它的方法。但是我們首先必須對付那種使得我們自我封閉、無動于衷的恐懼,這種恐懼會割斷我們跟人密切聯(lián)系的能力,會破壞我們教與學的能力!
在“教學于共同體中”和“學習于共同體中”這兩章中,帕爾默認為教學并不等同于技巧,優(yōu)質(zhì)教學的后盾是共同體或聯(lián)系性原理。要讓學生參與到真正的共同體中,課堂不就以老師為中心也不就以學生為中心,而就以主體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關注于一件偉大事物,主體成為我們專注的焦點!耙灾黧w為中心的課堂是以這樣的事實為特征的:在第三事物真實地存在,且生動活潑,有聲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師和學生都要為他們所說和所做的負責。”
“一定要把課程設計成這樣:讓學生全神貫注于互動中而非填鴨,克服總想把信息灌給學生的傾向,讓他們直接面對主體、彼此和自己;一定給學生閱讀一些他們需要知道的東西,但要留出學生可自己思考的空間,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這個優(yōu)點,我一定熟讀所教領域的文獻;我一定要創(chuàng)設一些讓他們?nèi)ヌ骄课粗念I域的練習,以及證明他們已經(jīng)學會了多少內(nèi)容的作業(yè);我一定要建立一個容許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的時間表,同時也有時間掌握計劃中必須學會的事實!
“世界上沒有優(yōu)質(zhì)教學的公式,而且專家的指導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如果想要在實踐中成長,我們有兩個去處:一個是達成優(yōu)質(zhì)教學的內(nèi)心世界,一個是由教師同行所組成的共同體,從同事那里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薄皟(yōu)質(zhì)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每天周而復始重復的工作,早已讓教師忘記了最初的教學理想,冷卻了教學的熱情。面對教師這種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里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chǎn)生后,面對源自內(nèi)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后隱藏,與內(nèi)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lián)系,在“共同體”中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
“但是我執(zhí)著于‘誰’的問題,因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問題中顯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徑,一種優(yōu)秀教學永遠需要的重獲內(nèi)心世界資源的小徑。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強烈地需要它……”我是誰?這里我想起古希臘神廟“我是誰”的`刻字,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弗洛伊德說:“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了解自我是誰時,才會了解他的學生們是誰。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lián)合的能力,他們能夠?qū)⒆约、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lián)系網(wǎng),以便學生能夠?qū)W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谶@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我們的教學經(jīng)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說”,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jiān)控機制間轉(zhuǎn)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fā)性和優(yōu)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么教師成為權威,要么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tǒng)。在這樣的系統(tǒng)里,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chǎn)生了。
教育是最復雜的人的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師的真心真我,學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師心靈之陽光,教師也迫切需要透過學生的生命完滿自我,重振敞開心靈的教學勇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學的勇氣》恰好是引領教師進行心靈之旅的導航圖,幫助教師找回“失落的心靈”的導師!督虒W勇氣》如同一位深刻的摯友,讓自己在思考與追問中卸去去滿身的浮躁和疲乏!
《教學勇氣》讀后感11
“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喜歡。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的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狈_帕克。帕爾墨所寫的《教學勇氣》這本書,讀到上面這段話,我就已經(jīng)被深深的吸引了。隨著書中一個個教學實例的娓娓道來,我仿佛身臨其境,在書中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反思和困惑。
“想象你自己在教室里,你問了一個框架很好的問題,隨之而來的是一片沉寂,你就等啊等。你知道你應該再等等,不要急。但是你的心在敲擊著,下沉著,最終你覺得無助而失控。于是你懷著焦慮,憤怒以及復雜感情回答了自己的問題,而這些情緒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笨吹竭@里,不由得想起自己上語文課時經(jīng)歷的一幕幕。如果學生不能回答我的問題,而時間在流逝,我要講的內(nèi)容還有很多,如果講不完就要影響教學進度……由此,我的情緒就會變得很著急甚至暴躁,有時還會訓斥學生。結(jié)果是學生在我的不耐煩的表情或呵斥中變得更加驚慌失措,下次的語文課上很難再看到這個孩子積極發(fā)言。遇到這樣的事情,教師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耐心甚至是鼓勵,讓孩子得到應有的鍛煉和語言的發(fā)展。
“那堂課有30名學生,可能有29名是想學的吧,但我無從得知。在最后一排的遠遠地角落里,有一位‘來自地獄的學生’沒精打采的坐著,像個幽靈。”帕克如此描述他曾給一個班級上課時的感受。課堂上那位“來自地獄的學生”的舉動完全打亂了教學思路,他把帕克的心思和教學注意吸引過來,帕克竭力想把他從僵化的狀態(tài)中喚醒,無奈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是徒勞。就這樣帕克忽視了其他的大部分學生的需求——“我知道什么是黑洞—黑洞就是物質(zhì)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線都消失了的地方!
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會對以上情景有較深的體會、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吧?我也是如文中所講:在課堂教學中會常常不由自主的`關注個別走神的學生,竭力吸引他的有意注意,可是往往都是事與愿違,他的“沉默”和我的關注往往會極大地影響我的教學情緒和我的教學計劃。面對課堂上那個茫然的學生,我表現(xiàn)出了令人驚訝的無能。“雖然我笨拙的表現(xiàn)沒有被其他同仁察覺,但我的自尊受到了嚴重的傷害!笔聦嵣希@樣的學生往往是被忽視的社會邊緣的人,也許課堂上他們通常所采取的“沉默”是一種有效地自我保護方式—“這些人恐懼那些有權力的人,懂得不說話比較安全!边@句話真是如醍醐灌頂—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學生的沉默正是源于他的恐懼呀。我們在沒有敏銳的洞察學生內(nèi)心想法之前,又如何去感受他們的內(nèi)心恐懼甚而采取適宜的措施呢?
帕克先生的話正是在描述我們大家的真實課堂,我們不要僅僅把所有的問題歸咎于學生,而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體諒他們恐懼的心靈,做到傾心教學,使得每個孩子在我們愛的呵護之下心靈和體魄都得到健康成長。
《教學勇氣》讀后感12
“當我是年輕教師的時候,我熱切地盼望這么一天:我對教學了如指掌,我如此稱職、如此有經(jīng)驗、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進任何教室的時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覺?墒乾F(xiàn)在,年近60,我才明白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這段話,節(jié)選自《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相信許多和我一樣從教多年,一直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自己的從教準則的中年教師們,也經(jīng)歷過或正在經(jīng)歷著這樣的恐懼。我們會害怕自己的教學不能帶學生深度體驗學科的魅力,我們會擔心學生與我們經(jīng)由學科的聯(lián)結(jié)不成體系,碎片化,我們也顧慮我們傾盡全力,卻終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舞。
這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默,是一名作家和從教三十年的教師,花了十年的時間思考、打磨,最終完成這本著作。接觸這本書,源自新高考之后,自己在英語教學上的力不從心:新課改和新課標帶給我的最初的喜悅,被學生被動學習英語,疲于應付各門學科的消極應“戰(zhàn)”狀態(tài)沖刷得所剩無幾。內(nèi)心的恐懼與困惑讓我不得不反問自己—到底是學生的眼里沒有了星星,還是我自己的心里失去了熱情和勇氣?
我決定停下來,好好反思自己的狀態(tài)。我一邊深入檢討自己,一邊尋找出路。挑選這本書,是被書名所吸引,但是出乎意料地,這本書的內(nèi)容更加直擊我心靈。
在提到如何克服本文開頭提到的恐懼時,作者說道“我不必處于恐懼中進行教學: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誠實這些與我內(nèi)心恐懼一樣真實的感受中教學!睌[脫困境的唯一途徑,應是更深入地了解教學,知難而進,而非逃避,對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體地協(xié)調(diào),這不僅僅是為了守護自己的靈魂,更是為了愛護學生的心靈。
書中令我印象同樣深刻的,是作者某次在課堂上對所碰到的不聽講的“問題學生”的心理描寫:“在漫長又痛苦的一個小時里,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向了這個年輕人,竭盡全力想把他從僵化的麻木狀態(tài)喚醒。但是我越努力,他好像越向后退。在我被“來自地獄的學生”困住的同時,我忽視了其他學生的需要,使得他們成了可有可無的人。讀到這一段,我啞然失笑,這難道不是我自己的真實寫照嗎?在接下來的'故事里,作者在經(jīng)歷了內(nèi)心自憐和氣憤之后,卻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的父親不支持他繼續(xù)讀大學。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人們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自由行走,他們其實是被附加在其思想和心靈之上的無形的操縱者控制著。作為教師,我們始終經(jīng)歷著我主觀的和我自己的,我主觀的和我學生的內(nèi)部景觀不斷更新相遇的過程。
在這本書的第六章—學習于共同體中—共事切磋中,作者總結(jié)道:“教學是創(chuàng)造一個實踐真正的共同體的空間!辈⒋蛄艘粋比喻:“我在教室中的任務,相當于所想象的牧羊犬的任務。學生一定要他們自己去喂飽自己—這被稱為‘主動學習’。如果他們要這么做,我一定要把他們帶到一個可以得到食物的地方;一本好的課本,一個預先計劃好的練習,一個引發(fā)性的問題、一組紀律良好的對話。然后,當他們已經(jīng)知道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么知識時,我一定要把他們移動到下一個放牧場。我一定要把這個群體聚集在某一個地方,對迷路或逃走的個人要給予特別的注意,在這個時候我還必須保護群體,使他們免受捕獵者帶來的恐懼!
至此,作者貫穿這本《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核心信念便呼之欲出:優(yōu)秀的教學不能被降格為技術,優(yōu)秀教學源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讀這本書,我反復體會琢磨著這樣一些概念:自身認同和完整、分離、恐懼、悖論、偉大事物、共同體等等。我正面臨的痛苦和混亂慢慢得到了化解:做一名用心教學的教師,帶領我的學生一起去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出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為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教學勇氣》讀后感13
“教學恐怕是所有公共服務業(yè)中最為私密的專業(yè)”是我在閱讀《教學勇氣》時感到石破天驚的話,當然難以抑制的驚喜也如漣漪般一層層漾開,因為這種體驗隱匿在我心中已經(jīng)很久了。這是一個事實,也無疑是阻礙教師隊伍大闊步向前的絆腳石。
我們真的需要一種互通有無的門路。曾經(jīng)一度我在偏遠山區(qū)教學,班級少老師少,缺乏同課頭的老師來探討。重難點把握的準不準?突破的`如何?我常常是自問自答。有的課后我唉聲嘆氣,有的課后我滿心歡喜,可是這種感受都像情緒一樣,一會就被消化吸收了,自己似乎沒有意識到這種不同的課后體驗所隱含的教學問題。有幸上一節(jié)公開課卻也難逃被焦慮裹挾的體驗:內(nèi)心有恐懼,害怕自尊心碎裂,自信心受擊……
直到此時此刻,掩卷回憶深思,才發(fā)覺“任何行業(yè)的發(fā)展要依賴從業(yè)人員的分享經(jīng)驗和誠實對話”,原來教學勇氣于我來說就是“開放”,打破自我壁壘、敢于承認自己的問題和失敗、敞開心扉去求教、不斷完善自己,那么,勇氣不請自來。
《教學勇氣》讀后感14
讀這本書的感受:比較艱深,需要反復研讀,《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剛拿到這本書時,我發(fā)現(xiàn)它是一本關于教育教學理論的著作,這讓我有些頭疼,因為我通常不太喜歡閱讀理論類的書籍。當我看到作者是帕克帕爾默時,我更是一籌莫展!畢竟,我并不擅長閱讀外國人的著作。說實話,帕克帕爾默的這本書確實非常理論性,很難理解,有些部分我不得不跳過去,但也有些地方讓我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并且耐心消化他所傳達的真知灼見,從中收獲頗多。這本書使我對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受益匪淺。
一、好的教學源自于心靈的呵護和撫慰
有人說,教師是引導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而教學過程也是一種心靈的療愈和拯救。正如帕爾默在他的書中所說:“教育是將學生引向理解世界和真實生活的精神之旅,如果我們不鼓勵探索內(nèi)心世界,學校又怎能實現(xiàn)其使命呢?”這句話深入人心。這也讓我想起另外兩位教育家的名言,第斯多惠曾說:“教學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技能,而在于激發(fā)和鼓舞!毖潘关悹査挂舱f過:“教育就像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就像一棵大樹撼動另一棵大樹,更是一個心靈碰撞另一個心靈!
二、好的教學源自于教師自身的認同與完整
當下,在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在生活與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對自身的認同與完整很重要。我們不少老師常常容易有意或無意把自己定位為一名教書匠,將教師當成謀生的一個行當,而不是當成事業(yè)來做,所以,往往滿足于教學的技能。帕爾默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掌握了教學技巧雖能應付,但僅僅靠技巧還是不夠的.。所以他在書中強調(diào):“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自身的認同與自身的完整。”作為教師不僅要引領孩子學習知識,還要以“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帶給學生,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去淺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認識不足,不斷地完善自己,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只要這樣,作為教師的我們才能認識自我,尊重自我,也只有這樣,作為教師的我們才能去尊重處于學習者地位的“你”。也只有這樣,好的教學才能基本上得以彰顯。
三、好的教學來自于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中
“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边@是我在閱讀帕爾默的書籍時得出的新觀點,我非常贊同他的看法。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決定學生要學什么,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設定的分數(shù)作為評價標準,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導致教育教學效果不佳。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現(xiàn)狀,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課堂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模式強調(diào)學生和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勝過教師和教學過程。然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有時也會被濫用。教師可能不再勇敢地講課,放棄了主導作用,成為了課堂的“甩手掌柜”。學生學習很活躍,但缺乏秩序和深入,經(jīng)常只是淺嘗輒止,甚至存在認知上的偏頗。正如帕爾默所說:“在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環(huán)境中,有時產(chǎn)生不經(jīng)思考的相對主義傾向……當學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時,教師可能會放棄太多的領導權;當什么都以學生為標準,就很難再去正視個人或團體的無知和偏見了。”因此,當前課堂改革似乎陷入一個怪圈,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讓人感到困惑和疑慮。然而,在帕爾默的書籍中,他為我們提供了指引。他指出,我們的教學經(jīng)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甚至現(xiàn)今的“學生中心說”,這些方式都有啟發(fā)性和優(yōu)點,但都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么教師成為權威,要么學生永遠不會犯錯。因此,他提出了“主體為中心”的概念。這個“主體”由學生、教師以及作為溝通師生關系媒介的“第三事物”組成。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共同專注于這個“第三事物”,構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或接受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臺,也是教師的舞臺。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和諧共處,共同成長,正如《學記》所言:“教學相長”。我非常認同這一觀點。在當前的高效課堂建設中,我們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但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中的重要組織、引導和啟發(fā)作用。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理想場所,真正好的教學源于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我期待并將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帕爾默那一句句真知灼言,猶如深埋在沙坑里的美麗貝殼,需要我們一點點,慢慢地去深入挖掘……
《教學勇氣》讀后感15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任何人,但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認為的人。教學,是一門偉大的學問,它需要教師自己從教學和自我教學中尋找自我,提升自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提煉出自己獨特的教學策略。一個人如果要在自己的人生中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就必須從教學工作中尋找自己獨特的教學策略。這個學習就是一個尋求自我的過程,在尋求自我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以學生為導向。
“如果我們想擁有一種能夠激勵他們成長和發(fā)展的東西,那就是讀書!薄勘葋,這是莎翁教學名篇中的一句話。讀書就是讀了一輩子教師寫的日記。在這一輩子,當我們面對一輩子在校讀書的學生的時候,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中的文字,而要應當把讀書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在日子里把他們的智慧、心血、才華滲透在日子里!澳悴蛔x書,你就不會知道如何教書;你不讀書,你就不會知道如何生活;你不讀書,不會知道如何成為一個智者!薄铈(zhèn)西老師,我們不能把讀書當作一種負擔,要把讀書作為一種快樂。
讀書,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需;讀書,是師生共寫人生的記錄。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讀書可以使人的心靈凈化,可以使人的身心放松,可以使人的'思想進化。讀書可以使人的思維拓展。讀書可以使人的頭腦豐滿。讀書,可以使人的智慧充斥人的眼睛。讀書,更能使人的頭腦靈光閃動,使人的心靈更加充實。因為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成長,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讀書卻更能使我們的精神得到解放和凈化;讀書,可以使我們的內(nèi)心變得寬廣。讀書,使我的心靈變得澄澈。讀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教給孩子知識,而是教育我們,要給予學生智慧和力量。
【《教學勇氣》讀后感】相關文章: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4-22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3-06
教學勇氣讀后感05-15
教學勇氣讀后感03-12
教學勇氣 讀后感03-12
《教學勇氣》讀后感12-26
《教學勇氣》讀后感05-23
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11-26
《教學勇氣》心得體會01-26
《教學勇氣》心得體會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