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心得> 吳正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吳正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時間:2024-09-21 07:44:01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吳正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吳正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吳正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吳正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

  這學期,在學校的安排下我認真的讀了吳正憲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一書。說實在,讀教育類的策略方法感覺還是挺枯燥的。但在課堂教學后,感到迷茫也無助時,拿起這本書,就像是吳老師在遠處給你指明了方向一般。書的內容非常貼近我們平時的教學課堂,書中用淺顯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去挖掘教學課堂技術和藝術來提高教學執(zhí)教的能力。讀過之后對于我來說收獲還是很多的,書中的每一種策略都能對我的課堂教學起到指導的作用,對于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學習題課時,我們班的課堂氣氛總是死氣沉沉,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在我課后反思時,翻開手中的這本書,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習題課就是按部就班的從第一題到最后一題,從學生做到老師講,可見我的課堂沒有生趣的原因就在于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吳老師告訴我們:對小學生來說,讓數學練習伴隨著有趣的情境出現是非常必要的。練習的設計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要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習題課的設計也需要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老師要先觀其全貌,透過數學知識看到深邃的數學方法和思想。

  從中我還深刻的感受吳老師也提到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最根本的一點是以生為本,“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了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必須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第一位!睍欣脙和涷灥牟呗灾校幸粋“解決問題練習課”的教學片斷,吳老師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總結:

  (1)先看清題目說的是什么事,求什么問題,弄懂題意。

 。2)再想想先怎么做,再怎么做,也就是做好解題的計劃。

 。3)解決問題,按計劃實施。

 。4)回頭看,進行回顧整理、反思、總結。

  正好這兩天我們也講到了“解決問題”,備課時我就想著也試著用這種方法講講看,在講完例題后就帶著學生總結了以上的4個步驟,并提出在今后解決問題時就按照以上4步進行。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我充分信任、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他們自己。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做題前,我都會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時間與空間,或引導學生將題目中的'文字或教材中的靜態(tài)畫面動態(tài)化、情境化,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情境中,完成第1步弄清題目中說的是什么事,讓學生充分地說自己想解決的問題,從中引出數學問題。第2、3步做好解題計劃和實施計劃可以合并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創(chuàng)造了不同層次的學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有小組的交流,還有全體性的補充。具體是這樣做的,以3道題為一組,先是自己獨立完成,全部寫完的指名3位學生板書,其他學生再寫完如有不同,可直接走上講臺寫自己的方法,然后分三種情況進行,第一種請每位上臺的學生分別進行講解,第二種由下面學生針對板書的不同解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板書學生再做解答,第三種是針對不同的解題方法,其他學生講解題思路。我覺得這樣做的確很好,這樣做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多層面的學習,讓學生將多種算法自己展示到黑板上,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使學生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了從多角度解決同一問題的多樣化教學思想。第4步回頭看是我在教學中常常忽略的環(huán)節(jié),其實是尤為重要的,回頭看不但包括檢驗,還包括自己的反思和調整,這是進一步形成新經驗的重要過程。

  讀完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教學策略》,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細細體會,數學教師應當努力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妙,在探索中除了學會數學知識,還要形成積極的情感、智慧的思維和完善的人格,讓數學教學成為激發(fā)學生潛能、積蓄學生能源、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力爭實現以生為本的課堂,面對課堂上學生們充滿個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對,順其自然,不急于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見,在捉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時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為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思考而努力。

吳正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

  這學期,我認真的讀了吳正憲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一書。書的內容非常貼近我們平時的教學課堂,書中用淺顯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去挖掘教學課堂技術來提高教學執(zhí)教的能力。讀過之后對于我來說收獲頗多,書中的每一種策略都能對我的課堂教學起到指導的作用,對于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學習題課時,我們班的課堂氣氛總是死氣沉沉,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在我課后反思時,翻開手中的這本書,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習題課就是按部就班的從第一題到最后一題,從學生做到老師講,可見我的課堂沒有生趣的原因就在于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吳老師告訴我們:“對小學生來說,讓數學練習伴隨著有趣的情境出現是非常必要的”。練習的設計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要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交流的空間,習題課的設計也需要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老師要先觀其全貌,透過數學知識看到深邃的數學方法和思想。從中我還深刻的感受到吳老師在實施有效課堂教學上最根本的一點是以生為本,“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的.過程

  讀完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教學策略》,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力爭實現以生為本的課堂,面對課堂上學生們充滿個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對,順其自然,不急于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見,在捉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時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為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思考而努力我們現在的“生本課堂”,變的學生說得多,老師說的少了,學生們畢竟沒有經驗,在生生交流的過程中不能強調出重難點,這樣就難免對一些聽講習慣不好的學生造成困擾,不能較好的掌握知識。吳老師“課堂教學策略”之三“重復中突出重點”策略解決了我的困擾。吳老師說“重復學生的語言,再一次確認學生的意思,是教師控制課堂對話的兩種最明顯的策略。這可以促使學生的發(fā)言從個體認知的表達轉化為全班的共識!睍小敖堑亩攘俊币徽n,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讓學生用量角器測量角,并說明測量方法。在學生交流時吳老師通過插言“大家聽見了嗎?請你再重復一遍好嗎?”通過追問“又一個對齊,什么對齊啊?”“我想問問你是怎么看刻度線的,從哪確定內圈和外圈?”“零刻度線在哪?”“你們和他的方法一樣嗎?”“我們能不能陳述一下剛才的量角方法?”等一系列的有層次的問題,根據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重復和確認,從而使重點得到了強化。

  針對這個教學片斷,下面談談我的教學方法,本學期開始我就教給了學生每天預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也做到有備而來。,最后自己嘗試完成相應的做一做。那對于“角的度量”一課,學生們首先是自己的預習,按照書上的步驟提示,自己試著學習了量角,學會了第二天上課好當小老師講給大家聽。因為這是動手操作的內容,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第二天學生們進行交流時,因為大家都有所準備,所以演示的同學自信的講著,臺下的同學聽得都很認真,判斷和自己量角的方法是否一樣。最后又組織學生對臺上的小老師發(fā)問,和交流在量角時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來不斷重復本課的重難點。本課后,我驚喜的發(fā)現學生角的度量準確率很高,比以前老師用教具在黑板上做示范好很多,我想這和學生們自己的預習是分不開的,和上課時學生們自己的講是分不開的。

  最后,我覺得在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上,我們不能只進行機械的對學生的回答做重復,而應該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地引導學生向較高的思維層次遞進,引導學生在“學會”過程中向“會學”邁進。

吳正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

  20xx年12月3、4日在沈陽市岐山一校有幸聽了吳正憲教授的兩節(jié)課并聽了她的評課,使我受益匪淺,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就是在評課《年月日》時,她說:“像年月日、認識時鐘”這樣的課程設置,孩子對此已經有一些認識,那么老師完全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將自己的已有知識一起匯報給其他學生,讓學生之間交流,老師就負責整理和糾正孩子語言的不規(guī)范或常識上的認識錯誤,真正做到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其次令我記憶深刻的是《解決問題》這節(jié)課,她采用的是復習舊知導入的方式,簡潔明了。應該說學生解決這樣的問題沒有任何困難,但是吳老師沒有只局限在讓學生解決問題,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收集數據信息,然后變成用文字記錄,讓學生閱讀文字理解題意,緊接著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用圖示表示出題目的含義,還幫助學生復習了加法的意義。這樣的導入特別扎實,為接下來探究新知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吳老師花了很大的力氣讓學生經歷分析兩部計算問題的`過程。智慧人的出現,讓學生意識到拿到題目先得整體把握一道題目,然后研究條件,琢磨問題。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們都能夠自主用圖示表示出題目的大意,雖然有些孩子一開始出現了錯誤,但是我發(fā)現數形結合的思想已經悄悄滲透給孩子們了。

  吳老師在巡視過程中,選擇了幾位較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通過辯論,提問的方式,讓原來得數是7的孩子意識到他們解決的只是哥哥摘了多少個桃子。第一次做對的孩子,吳老師提醒他“如果等于號再直一些、一樣長、加上單位名稱就更好了!”;第一次做錯的。孩子,吳老師肯定他們“雖然錯了,但是帶來了很有意義的討論,感謝你們!”;對于沒寫完整的那個小姑娘,吳老師先讓她說出心里話然后提示只有寫出來別人才會明白,并讓她自己補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吳老師有意滲透了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思路,在后來的報告中,她告訴我們這里的“四步走”是波利亞告訴她的。在練習部分,吳老師仍然引導學生采用“四步走”的方法,并注意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檢驗的好習慣。

  吳正憲老師的這節(jié)課就解決了四道題目,一道復習,一道例題,兩道鞏固練習。初一看這堂課沒什么特別的地方,每個老師都會按這樣的層次設計。但是細細回味這節(jié)課,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1、上出了濃濃的數學味道。課堂上,吳老師沒有因為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小朋友而降低對他們思維的訓練。不僅僅是讓孩子會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更是要讓他們明白知識的內涵,真正掌握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方法。這堂課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沒有爭先恐后回答問題的熱鬧場面,但是,我們看到了孩子們靜心思考后的豁然開朗,看到了孩子們從不會到會的學習歷程。自始至終,吳老師一直將孩子們推在前頭,出現錯誤了,不要緊,讓孩子去追問孩子,在相互碰撞中,問題解決了,數學思想也滲透了。在由形象到抽象一步步的過渡中,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拓展,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2、習慣養(yǎng)成貫穿始終。應該說這個班孩子無論是表現力還是思維水平都比較一般,吳老師雖然只給他們上這一節(jié)課,但是一直注意提醒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次師生問好時,吳老師提醒他們“說話要干脆利落,不能這么拖!”接下來的課堂上又多次進行了提醒。學生在出現兩種答案后,吳老師不急著判斷,引導他們學會質疑,對別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向別人闡述自己的觀點。雖然這次學生說得并不夠精彩,但是只要老師有了這個意識,還用擔心將來孩子們不敢表達,不會表達嗎?

  3、尊重每一個個體。為什么特級教師的教案我們來上,怎么也上不出那股味道?我想這是因為特級教師身上散發(fā)著獨特的人格魅力,這魅力體現在對每一個個體的關愛。吳老師這節(jié)課上,特別關注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孩子。第一次讓學生試著將分析過程記錄下來時,吳老師給出的時間很充分,在我看來甚至有些長,其實她是在等待那些有困難的孩子;后面的交流中,我發(fā)現她將很多機會給了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說錯了也沒關系!”雖然練習沒有來得及都完成,但是吳老師建議“新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扎扎實實,切不可走過場!”

  最后她的一句名言讓我記憶深刻:孩子聽見了,就忘記了;孩子看見了,就記住了,孩子經歷了,就知道了。

吳正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

  讀完了吳正憲老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一書。說實在的,讀教育類的策略方法感覺還是挺枯燥的,但在課堂教學后,感到迷茫也無助時,拿起這本書就像是吳老師指明了方向一般,書的內容非常貼近我們平時的教學課堂,書中用淺顯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挖掘教學課堂技術和藝術,來提高教學執(zhí)教的能力,讀過之后對于我來說收獲還是很多的,書中讓每一種策略都能對我的課堂教學起到指導的作用,對于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在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學練習課時,我們班的課堂氣氛總是死氣沉沉,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在我課后反思時,翻開手中的這本書,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的方法,我的琪琪克就是按部就班的.第一題,到最后一題,中學生做到。老師講解可見我的課程沒有生氣的原因就在于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吳老師告訴我們,對小學生來說,讓數學練習伴隨著有趣的情境出現是非常必要的,練習的設計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要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習題課的設計也需要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

【吳正憲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7-23

【經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8-15

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02-02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6-27

[經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4-30

(精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9-03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實用]02-21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范文04-18

優(yōu)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