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詞教學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偨Y一般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詞教學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詞教學總結1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古詩詞教學能夠使學生對中華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受,能夠體會到中華民族語言的藝術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得到有效提升。當前,怎樣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存在偏差。當前,雖然新課程標準要求推進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但是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試教育的現(xiàn)象還十分嚴重。教師和學生每天都陷入提高成績的怪圈中,語文教學也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這種教學理念下的古詩詞教學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美感,古詩詞教學只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背誦、默寫,忽視了古詩詞本身能夠給人們帶來的精神上的享受,導致古詩詞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
。2)過分重視古詩詞的講解。在當前的古詩詞教學中,主要是教師將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傳授給學生,學生進行背誦記憶,缺乏教師與學生共同對古詩詞中的內涵進行探討和交流的機會。長期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感悟能力越來越差,學生自己不能對古詩詞進行有效地體會與分析,不知道古詩詞中存在的美,會認為古詩詞是枯燥的、無趣的,學習就會更加被動,效果也會更加不理想。
。3)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學會古詩詞,首先是要對古詩詞感興趣,這樣才能積極投入到古詩詞學習中,學習效果也才會更好。但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古詩詞都沒有太大的興趣,學生們面對升學的壓力,大多都被動地進行古詩詞的學習,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進行古詩詞學習是極為枯燥的事情,需要學生具有極大的忍耐力,但是這往往是初中階段學生無法達到的。因此,教師需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的實現(xiàn)。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對策
。1)提高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興趣是促進學習的動力源。為了提高學生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的高效,應努力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在情境中加強自己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古詩詞學習的意識以及動力。例如,在學習《行路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相關的資料,明確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開元盛世,李白雖然滿腔抱負、滿腹才華,但是得罪了朝中的權貴,被賜金還山。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自己設計出能夠符合人物當時心境的對話,同時想象作者當時的神態(tài)、舉止等。通過學生的表演,李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苦悶、“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吶喊以及“直掛云帆濟滄!钡暮肋~都被學生形象地展示了出來。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地把握住李白當時的情感,在這種情境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被有效地激發(fā),古詩詞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2)多媒體輔助古詩詞教學。由于古詩詞教學比較枯燥、難懂,很多學生并不感興趣,學習的效果也并不理想。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枯燥的古詩詞內容通過圖片、視頻以及動畫等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高漲,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古詩詞學習中來,實現(xiàn)良好的古詩詞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明月幾時有》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漆黑寂靜的夜里,一輪明月高高掛在空中。月亮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能夠給人以一定的藝術聯(lián)想,古今很多文人利用月亮傳遞和寄托自己的情懷。讓學生說一說有關明月的詩句,然后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學生一定能夠凝神靜聽,將學生帶入學習的場景中,進而播放與古詩詞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美,明確古詩詞的魅力所在。
。3)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古詩詞一般都是借用一定景物進行情感的抒發(fā),給人們留有一定的想象的空間。因此,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與聯(lián)想,讓學生感受古詩詞中的優(yōu)美境界,從而更加深入地體會古詩詞的美與藝術魅力。
古詩詞教學總結2
我一直關注有關古詩文教學的動態(tài),希望在教學中能夠運用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喜歡上古詩文,促進培養(yǎng)其語文素養(yǎng)。此次學習了古詩文教學的專題,讓我受益匪淺。我對此次的學習進行了一個歸納總結,以便更好的提高今后的古詩文教學。
1、注重朗讀指導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精背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級教師于漪也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笨梢姡b讀是古詩文教學的很好的方法。反復誦讀可以激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同樣,豐富的想象又可以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在誦讀中要善于調動學生的記憶表象,激發(fā)其想象。雨果說:“想象就是深度。”因為詩歌的語言是高度凝練的,它用極有限的字數(shù)表達極其深刻的內涵,不展開想象,就無法深入作品內部,就無法走進詩人創(chuàng)設的意境,無法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巴爾扎克曾說過一句有意味的話:“真正懂詩的人會把詩人詩句中只透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心中去發(fā)展!蔽覀冏寣W生在想象中誦讀,在誦讀中想象,就是希望學生通過誦讀感知形象,運用想象去填補詩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詩意,走進詩人的意境。
2、加強閱讀記誦
文言文背誦在升學考試中是以默寫的形式來考查的,評分要求很嚴格,整句中錯一字就不得分,因此在平時學習中,除了準確的背誦之外,還要在準確無誤的默寫上多下功夫,在動口的`同時也要重視動手,避免因寫錯字而失分。
新課程標準要求同學們初中階段背誦的古詩文總量在2萬字左右,并了解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創(chuàng)作特點及相關的文化常識。如前所說,針對古詩文我們應該熟讀成誦,爛熟于胸,針對近年中考,命題相對集中在30余篇名作上。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要求同學們可將主要精力放在名句名段名篇以及相關的文化常識的理解記誦上。在初中階段學過的文言詩文中,有些文章可稱為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如《陋室銘》《愛蓮說》《桃花源記》《小石潭記》等,對這類佳作必須將全文熟記于胸。也有些詩文,流傳于世主要是因為其中某些句子或段落特別出彩,學習這類詩文,就要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把重點放在名句名段的積累上。如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3、堅持詞語積累
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階段的實詞積累在150個左右;能了解常見的文言虛詞的意義和作用;積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結合語境理解常見文言句式的意思。
在文言字詞的認讀中,學生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
比如,文言課文中有些詞語的意義,由于時代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漢語中發(fā)生了變化,認讀時要注意這些詞的古今詞義差別,決不能用今義去釋古義。古漢語中,還有一種我們稱之為“通假字”的現(xiàn)象,即古人用此字來代彼字,通假字的讀音和詞義,一般都同于假借的字,如“臥右膝,詘右臂支船”中的“詘”同“屈”,解釋為“彎曲”,學習文言文時,也要重視這類通假現(xiàn)象的認讀。在句的認讀方面,除了要通過多讀熟悉文言常見句式,如表判斷的“??者??也”;表疑問的“何??有”,還應重視詞性活用的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詞性活用是較為普遍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由于關鍵詞詞性的改變,句義也就跟著變化,遇到這種情況,就不能根據(jù)這個詞原來的詞性去理解了。平時學習中要對這種詞性活用的現(xiàn)象勤加總結。從句的角度說,把握基本含義的意思是理解句子表達的主要內容,高年級學生認讀文言語句,不必拘泥于語法句式等知識,也不必拘泥于字字落實,能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能用現(xiàn)代漢語闡述句子的基本內容即可。
4、穿越歷史時空
在唐宋浩瀚的詩海中,有大量的古詩詞是詩人對當時社會狀況所產生的一種心聲及對人生際遇的一種感慨。
我們學習文言詩文要重在理解詩文內容和把握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重點。
初中階段學習的文言詩文,有的描繪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美景色,有的揭示了社會人生的豐富哲理,有的表現(xiàn)了一代偉人的英雄氣概,有的寄寓了仁人志士的高風亮節(jié),閱讀這些詩文能夠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yǎng),能使我們樹立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同學們在平時的文言詩文學習中,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應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子或關鍵句子,然后,借助這些句子正確劃分內容層次,概括段(層)意,弄清段(層)與段(層)之間的關系,梳理寫作思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把握課文的主旨。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個性化的鑒賞,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總之,在古詩文教學中,我們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愛詩、讀詩,在古詩文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格,放飛心靈。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讓古詩文在孩子心里生根發(fā)芽,在教育的征程上為古詩開辟一片嶄新的天地。
古詩詞教學總結3
翻開小學生的課外讀物,大量的古典詩詞映入眼簾。編寫者的意圖不言而喻,用民族文化的精品來打造學生的精神底子,重鑄人格。然而我們的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和感情體驗,對傳統(tǒng)文化知識僅僅是初步接觸而已,古文化基本功相當貧瘠,要想讓他們喜歡古詩文、熱愛古詩文,需要老師花一番功夫。我們從托蘭斯所提倡的創(chuàng)新性閱讀中得到啟示,以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為終極目標,讓古詩文誦讀教學插上創(chuàng)新的翅膀。以下六種古詩文教學的方式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嘗試:
1、詩中掘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不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便不會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產生。為了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對古典詩詞產生探究感,教師常常向學生激疑。如教《春曉》時,教師可問學生,“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還是“不知”?在這看似無疑處設疑,能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有的學生說,“知”就是不知,一覺醒來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學生說,“知”就是知道,因為“夜來風雨聲”,詩人一夜沒睡好覺,所以詩人知道花落了很多;還有學生說,“知”既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為詩人聽到了風雨聲,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卻不知道,也無從知道。各種理解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豐富了詩的意境,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有很大促進作用。
2、詩詞比讀。
比較是認識事物異同的方式,是啟迪思維、深化理解的途徑。閱讀古典詩詞時,教師應讓學生對詩詞進行思路比較、中心比較、語言比較、意境比較等,在比較中讀出異同,讀出優(yōu)劣。我們把《渭城曲》、《別董大》、《贈汪倫》這三首詩同時教給學生,并讓他們比較三首都寫離別的詩在意境上有什么區(qū)別。學生通過品味、理解,找出《渭城曲》以樂景寫悲情,“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凄涼讓人不忍;《別董大》卻以悲景寫豪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奮發(fā)精神盡顯其中;《贈汪倫》卻是敘事體情,“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感激、依戀全在詩句之中。再如教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教師補充暢當?shù)耐}詩作,讓學生比較其優(yōu)劣高下。學生也能在討論中得出:王詩不僅寫登樓所見,更寫出了“登高才能望遠”的'人生哲理,自然比片面寫景要更勝一籌。
如此比讀,學生的眼界開闊了,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也得以發(fā)散。
3、詩留余味!坝嘁衾@梁,三日不絕”是好的音樂帶給人的感覺,好的詩詞也有這種味道。如果教師能根據(jù)這一特點順勢引導學生延伸情節(jié)或用對聯(lián)等概括內容、表達感受,再或者用名言警句賞析作品風格,凡此種種,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可以深化中心。這時的課堂,學生往往踴躍參與,情緒高漲,妙語連珠,令聽者驚嘆。學生用《登高》是流浪者的心曲,《山居秋瞑》是隱居者的戀歌來點評《登高》和《山居秋瞑》;用對聯(lián)“寫情寫景寫胸襟,問天問地問人生”來解說《水調歌頭》……這時,學生思接千載,浮想連翩,他們成了思想的主人,創(chuàng)造性地走進詩歌瑰麗的殿堂。
4、描摩詩境。古典詩詞是最袖珍、最精煉的文字樣式,它往往借助意象來渲染氣氛,借助跳躍的詩行來表達一種意境。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將這些詩詞轉化成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畫面。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讀懂原詩,而且也使他們讀出畫面,讀透意境。如:教學《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老師可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的同時,把詩句變成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chuàng)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后,我們再引導學生演一演“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中的兒童,讓畫面在學生面前立體化起來、活起來;學生在扮演詩中角色的時候,充分調動了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詩句沒有繪出而生活中有聲動態(tài)想象出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也成功體驗了詩的意境。學習完這首古詩后,老師采用以詩引詩的方法,讓學生把學過的《村居》,課外學一學、畫一畫,學生在似曾相識的意詩句中,再次體會到了鄉(xiāng)村生活的詩情畫意和詩人熱愛春天的情感。
5、活用古詩。在學生背誦積累了相當量的古詩詞以后,教師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把古詩詞名句與習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靈性與文采。平常學生的作文日記中看到垂柳想到“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贝河慰吹窖┌椎睦婊,情不自禁地念起“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游覽西湖觀賞荷花時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稱贊它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雖然學生運用的詩句不一定很成熟,但至少說明詩句進入他們的生活,激活他們的情趣,達到了積累與生命的體驗的相結合,提高寫作水平能力。
6、品味審美。美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心理引導和情感陶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步培養(yǎng)其熱愛生活,崇尚美好事物的精神境界,所以,在古詩文誦讀教學中,不只是引導學生感知美、感悟美,同時還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不只是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和領悟詩歌的內涵,同時要注重對美好事物的理解,培養(yǎng)其鑒賞美的能力,通過對詩歌描寫的人、物、情、景的分析。知道為何美?美在何處。對美形成一定的判斷和鑒別能力。如在教學《墨梅》這首詩的時候,學生通過朗讀,想象意境,體會感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這首詩為什么美?美在那里?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提高了審美能力,潛移默化地達到了審美教育的目的。
可以說,有了教師的創(chuàng)新教學,才有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古典詩詞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讓古典詩詞教學插上創(chuàng)新的翅膀,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之一起高高飛翔,批判地吸收和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是我們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研究課題。
古詩詞教學總結4
開展古詩文誦讀的意義重大,而如何開展古詩文誦讀也是一件關于誦讀實效性和興趣性的問題。美妙絕倫的東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操作,去實施,也會日久生厭生煩而為此拒絕的。為此,我配合語文教學嘗試以下方法:
1、親子誦讀古詩詞活動
在班級里建立了親子誦讀古詩文樂園,充分調動家長積極性,倡導親子共讀,家庭讀書樂。讓父母和子女攜手誦讀起穿越時空與古代大師對話,與圣賢交流,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班隊邀請一批家長與孩子組隊參賽,孩子背不下的家長接著背,家長背不下的孩子接著背,超出一分鐘背詩最多的家庭,因為有了親子共誦,誦讀古詩文成了孩子生活中的一件樂事,家庭生活在也由此洋溢著溫馨和愉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庭文化的品位,熏陶感染了一種書香氣息。
2、古詩配畫活動
我國古詩的內容極為豐富,作為小學生,不僅要能吟誦古詩,還要能用畫筆為之配畫,以表現(xiàn)我們對古詩的理解。古詩配畫,不僅是古詩形象的解說圖,更是古詩意境的再創(chuàng)造。根據(jù)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生活經歷、體驗,將古詩的意思畫出來。為促進小學生對經典詩詞的進一步理解,開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培養(yǎng)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特意以“古詩配畫”的形式開展繪畫及手抄報活動,讓孩子們真正了解古詩詞的含義。
詩歌配畫的繪畫表現(xiàn)形式靈活多樣,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毫無拘束地進行想象繪畫,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熱愛古詩,從中得到美的啟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要求學生在理解古詩的前提下,運用形象直觀的方法,將詩意用繪畫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詩畫結合,畫龍點睛,相映成趣,使古詩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領會古詩,吃透古詩,將詩境巧妙地化為畫意,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學生的再造想象。
古詩配畫的表現(xiàn)方法及步驟:
仔細分析古詩的內容,找出作品中自己最熟悉的形象。
用鉛筆畫出古詩中的形象與背景。
畫的形式與古詩內容要統(tǒng)一,在此基礎上進行聯(lián)想。
選擇著色,簡述顏色的運用
古詩配畫活動還有幾條應注意的問題,僅供同學們參考:
。1)用自己最熟悉的.繪畫形式就好,熟悉水墨的同學嘗試用水墨畫;其他同學可用淡彩(水粉、水彩)表現(xiàn),切忌色彩過于濃重。
。2)畫面主要內容應包括古詩中包含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
(3)要在體會古詩的深刻含義的基礎上配畫,內容應簡潔明了,符合詩所表達的含義即可,不需要添加想象的成分。
。4)如果是一些描寫景色或贊美事物的古詩,可在畫面中添加人物(詩人),要注意人物的歷史背景,衣著打扮應符合歷史背景,而不能畫成現(xiàn)代人。引發(fā)學生生學習、欣賞和創(chuàng)作傳統(tǒng)詩詞的興趣和積極性,開發(fā)資源,交流詩作,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中采風體驗,開拓視野,為詩歌創(chuàng)作獲取素材,并定期將教師和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投稿。
。5)如需在畫面題詩,應題在畫面較空處,起到補空的作用;題字用正楷字體,作為小學生切不可使用草書。
學生可定期選擇自己喜愛的古詩,給它配上畫,每個年級每月組織一次評比展覽活動。
古詩詞教學總結5
《語文課程標準》準確指出了語文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的優(yōu)勢和突出特點。然而受時間,空間,資源的限制,語文“研究性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經常受到制約,效果不夠理想,F(xiàn)在,隨著通信、網絡、多媒體以及虛擬現(xiàn)實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全球網絡的普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方式出現(xiàn)了新的變革。網絡教學以其強大的技術支持突破了教學時空的限制,豐富了學習資源,具有傳統(tǒng)課堂教學無法媲美的優(yōu)勢,大大優(yōu)化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為語文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
古典詩詞是中華古典文學最高級的形式之一,它是我國歷史長河中一顆流光溢彩的明珠,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成長歷程,傳承著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積淀著文化與文學的精華。應該說詩風詞韻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它已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古典詩詞的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傳承中華文化有著特殊的意義。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也加大了傳統(tǒng)文學在語文學科中的分量,傳統(tǒng)文學的教學問題也因此而更加突出地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日益成熟的當下,如何讓傳統(tǒng)的文學樣式和現(xiàn)代的先進技術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深深領悟“此中有真意”似乎更值得人們去思考和探討。下面就發(fā)揮信息技術在中學古詩詞教學作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古典詩詞的特點是信息技術與中學詩詞教學整合的基礎。
美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育人成材的過程中有其獨特的作用。中國古典詩詞最高的美就是境界美。其中包含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圖畫美,也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意境美,而這些恰恰是進行古典詩詞的學習最重要的方面。中國古典詩詞是世界上最簡約的文學形式。它短小精悍,字字珠璣,而錘煉的語言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它雖然體制相對固定,可是風格多變,手法多樣,運用典故、用字講究。一首好詩,往往有著太多的內涵與外延。再加之,年代久遠,學習理解古典詩詞就需要更多資料。信息技術是基于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的新型學科,它強大的視聽功能和無與倫比的資源正好給我們學習古典詩詞教學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信息技術在古典詩詞教學中的運用。
第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詩詞教學首先要求的就是能有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能如臨其境,很快地融入那詩情畫意之中。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聲像集合的特點制作許多優(yōu)美的畫面,選取與教學內容相符的音樂,積極努力地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視覺美、聽覺美,融入一個美的氛圍之中,為學習古詩詞奠定了感情基調,也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用音樂來打動學生,從心理學看,音樂是生命的節(jié)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類內心深處的情緒活動;從美學看,音樂更是融合著思想與感情的一種藝術境界。例如在教授《蒹葭》一課時,我先播放《在水一方》,學生都凝神靜聽,既把學生帶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也為學生理解這首先民詩歌歌打下基礎。
通過圖畫和視頻來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詩人則用語言繪色繪形,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融詩情畫意于一體,這就是古詩詞動人之處。
第二,結合各種信息領悟詩詞的意境美。詩的意境是詩歌教學中難點,對意境的感悟和知識的積累、情感的.歷程及人生境遇是密不可分的,而這些恰恰是語言難以彌補的。新大綱指出:“教學古詩詞,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彼,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來加強學生對詩詞意境美的領悟。
例如,教學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這是北宋詩人蘇軾的作品,這首詩前兩行描繪出西湖夏季兩種不同的景色:艷陽高照的西湖和山霧迷蒙的雨天西湖,后兩行借景抒情:晴也好,雨也罷,這不同的景色猶如美女西施一樣,濃妝淡抹都是那樣的美麗動人。抒發(fā)了詩人深愛西湖美景的情感,表達詩人包容萬物的豁達胸懷。教學一開始,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并聲情并茂地朗讀全詞,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讓學生整體感知全詞。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整首詩的感情基調,整體感知了全文的意境之后,再逐步將欣賞引向更高的層次,使學生懂得如何去鑒賞詩詞。接著,便要求學生反復自由朗讀,找出重點詞句。隨后,又鼓勵學生邊讀邊運用他們已有的經驗、過去的感知、曾經的記憶,發(fā)揮想象,說說在頭腦中重建所體現(xiàn)的畫面。因為文學作品是以語言文字來創(chuàng)造形象的,具有間接性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通過再造想象,把文學符號轉換為多姿多彩的立體畫面。葉圣陶先生也這樣說過:“要鑒賞文藝,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蔽以倮枚嗝襟w課件打出有關畫面,多媒體一出示畫面,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觸類旁通,他們不住的發(fā)出這樣的贊嘆,艷陽高照下,這水波粼粼的西湖的確十分美麗,而山霧籠罩下的水霧迷茫,雨天西湖也是別有一翻風味,這樣學生能進一步的感受詩詞的意境美,體會詩人那種包容萬物的豁達胸懷。在結束全詩之前,再一次地播放音樂配上畫面,全班齊讀,將情感推向了高潮。
古詩詞教學總結6
一、考點聚焦
古詩詞賞析題近年來逐步增加。究其原因,一是高考試題的影響,二是新大綱與《課程標準》的要求。但考題的難度不大,從選材來看,考題主要出自初中課本中學過的古詩詞;從題目設計來看,常見的題型有兩類:一類是主觀題,如填空、簡述、詩句欣賞等;一類是客觀題,如選擇、判斷等,其中一般以選擇題為主;從考點來看,常考查的知識點有:(1)對詩句的理解、鑒賞;(2)感知詩歌中的藝術形象;(3)理解詩歌中的思想感情;(4)品析詩歌凝練的語言等?忌灰芘娫~的內容,答題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
二、經典試題
例1:下面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A、這首詞是寫詩人對親人的懷念,因此,整首詞充滿了傷感壓抑的情調。
B、上片寫詞人“歡飲”時的想像,下片寫“無眠”時對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詞中把“天”與“月”人格化了,創(chuàng)造了一種神話般的境界。
D、“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轉”、“低”,以月光變化表示夜已深,“無眠”表示想念親人,難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問。
思維啟迪:本題主要考查了對詩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蘇軾之詞感情蘊蓄豐富,有瀟灑,有傷感,有苦悶,有慰藉,呈現(xiàn)多元的色彩。但全詞總體上是一種豪放曠達,而非傷感壓抑。因而,A項是錯誤的。
例2、對下列兩首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秋詞天凈沙●秋思
劉禹錫馬致遠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樹昏鴉,
我言秋日勝春朝。小橋流水人家,
晴空一鶴排云上,古道西風瘦馬,
便引詩情到碧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A、《秋詞》的作者劉禹錫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馬致遠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認為秋天的景致勝過明艷美麗、萬物更新的.春景。
C、《秋詞》中“排云上”的鶴矯健凌厲、奮發(fā)有為,這一形象沖破了秋天的肅殺之氣;《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等形象,則寫盡了秋天的肅殺之氣。
D、這兩首詩同是詠秋之作,所寫之景雖不同,但均沒有擺脫“悲秋”的情調。讀完后,使人悲情頓生。
思維啟迪:本題主要考查了對《秋詞》、《天凈沙●秋思》兩篇作品的比較賞析能力,比較閱讀時,要注意體會詩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要緊扣住文眼詞和運用某些修辭手法的詞語,如“排云上”、“斷腸人”等。結合以上兩點,不難分析出《天凈沙●秋思》為“悲秋”之作,而《秋詞》則寫出了秋高氣爽的感覺。因而,D項是錯誤的。
古詩詞教學總結7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文歷經了幾千年歲月淘洗流傳下來,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奇麗瑰寶。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蘊厚重,意存高遠,能夠感化人,啟發(fā)人,教育人,團結人。它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樹才能枝繁葉茂,勃發(fā)生機。讓小學生誦讀古詩文,從而認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輩的心境,開闊學生的視察,豐富他們的知識,加強人文修養(yǎng),陶冶他們的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這符合新課程總目標的要求:學生應“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
背誦是兒童的天性,此時兒童的記憶是“無意識記憶”,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在兒童時期發(fā)展極快,到13歲達到最高峰。國學大師南懷瑾指出:“背誦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腦筋愉悅的狀況下記住,所以對小孩身心有益。”。距離,生成多維的個性體驗;模糊,生成了彈性的心靈感情;朦朧,產生充盈的至真美感。讓學生在一生中學習、工作壓力最輕,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背點經典,接受經典的熏陶,提高自身修養(yǎng)。這也是做一種可以終生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準備,同樣達到智能鍛煉與人格培養(yǎng)的目的。
小學語文進行古詩文誦讀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及價值尋
1、誦讀經典古詩文能培養(yǎng)語感
語感是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人對語言的直覺的全體的感受,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yǎng)。我們傳統(tǒng)教學中的精華就是整體感知,整體吸收,形成語感。如拿到一篇古詩文,讓學生反復誦讀,形成積累,這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最佳策略。我們知道沒有積累就談不上良好語感的培養(yǎng)。誦讀對要求學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強調對語言文字的直接的整體的'領悟,這與語感的直覺感悟是完全一致的。這是學生將所感覺到的規(guī)范的言語對象(古詩文)轉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嘛。
2、誦讀經典古詩文能提高人文素養(yǎng)
所謂人文素養(yǎng)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和基本態(tài)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已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及至個人與自然的關系。人文修養(yǎng)的最典型標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在之一是對他人的關懷,對人民的關愛,對民族疾苦的同情。如古詩《憫農》《古風》《田上》《田家》《傷田家》《蠶婦》《陶者》等等體現(xiàn)的正是這種精神。人文精神還體現(xiàn)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古詩詞中就有大量描寫自然景觀的詩詞,大量閱讀此類文章,讓他們體會大自然的博大,感受萬物的奧秘,頓悟人生的真諦。從而達到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誦讀經典古詩文能增加學習興趣
多誦讀好聽又好說的韻文,不僅能讓孩子在言語聲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漢語言形式的魅力,還能使他們更喜歡學習語文,小學生的好奇十分強烈,插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轉化為學習興趣。如讀《贈汪倫》時插入“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的故事;讀《塞下曲》插入李廣將軍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詩》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間的故事;背《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孟母三遷的典故。背“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講晉人孫敬懸梁苦讀,戰(zhàn)國蘇秦用錐刺腿的勤學故事……這些典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誘導了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共振效應。“像這樣以精讀文章作為出發(fā)點,向四面八方發(fā)展開來,那么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知解與領會的范圍將擴張多大。 保ㄈ~圣陶語)。學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僅理解了其中的內涵,還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如果只守住教材中的幾首古詩,就如單腳走路,學生受益不大。在精讀一首后,再拓展讀其他幾首詩,則更能擴大閱讀面,激發(fā)再研讀的興趣。
4、誦讀經典古詩文能培養(yǎng)良好美感
從心理學角度看,兒童正是記憶力、想象力高度發(fā)展的時期,在這階段讓兒童誦讀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yǎng)兒童記憶力,想象力,進而促使其智力的發(fā)展,而且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使兒童終身受益。古詩平仄有序,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讀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多讀多誦能體味韻律美,音樂美。反復誦讀,大膽想象,能領略意境美,繪畫美。詩人或吟詠生情,或感物詠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誦,體驗情感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領悟詩句的哲理美!耙徽率樽x,一句十回吟”聲情并茂地反復誦讀體會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不僅蘊含著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積著一個偉大民族不變的精魂。
5、誦讀經典古詩文能提高寫作能力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大量誦讀古詩文,孩子們積累著詩的語言,感受著詩的情懷,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領悟詞句中比喻、夸張、對比的精妙之處,賞識能力得到提高,語言底氣就足了。有了底氣,才有靈氣,孩子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思路更加開闊,想象力進一步增強,作文下筆輕松,語言流暢,直至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
古詩詞教學總結8
古詩詞不但是漢語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輩,在朗讀、吟詠、背誦中一路走來。有人曾說:“一個能夠朗讀背誦的民族,肯定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民族!薄鞍藲q背唐詩,八十不會忘”,兒時背誦的詩詞,讓人受益終生。古往今來有所作為的人的成長實踐也一再證明:一個人如果能流暢地背誦一二百首古詩詞,對形成良好的品德,成就一生的事業(yè)都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北宋教育家張載提出“書須成誦”,南宋理學家朱熹稱:“大凡讀書,須是熟讀,讀熟了自精熟,精讀后理自見得。”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鄙鲜鲅哉摼f明誦讀可以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從而實現(xiàn)“以聲傳情,因聲會意”。
那么何謂誦讀?誦讀即抑揚頓挫的朗讀和背誦!白x”和“朗讀”不同,“背”與“背誦”有異!肮旁娫~誦讀”,不像單純地背電話號碼,背得快,忘得也快!袄首x”和“背誦”是一種情感的投入,是高一層次的口頭表達藝術,所以古詩詞誦讀注重的是朗讀和背誦,無需過多的講解和分析。
然而,隨著歷史人文環(huán)境的變遷,網絡文化、“快餐文化”等的沖擊,現(xiàn)今中學生對古詩詞的情感日漸衰微,古詩詞的學習大多只停留在識記層面。也難怪學生會在日記中這樣說:“覺得語文有味,是在小學時候,每天早讀課,教室里書聲瑯瑯,召喚我一走進教室就急急地打開課本,匯入大聲誦讀的河流中,讀著讀著,漸入佳境。每有動人至泣的課文,讀后心情愉悅,流連忘返,范讀、帶讀、齊讀、分角色表演讀,課堂上各種形式的朗讀比賽讓我們樂在其中。找不到語文的感覺,是在中學時候,早晨,我們的時間多用來背記英語單詞和英語課文,還有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課程,幾乎沒有時間讀課文,中學的語文課堂上,我們也很少朗讀,可能是課文篇幅大多較長,40分鐘畢竟有限,語文教學任務又繁重,一般都是匆匆默讀。我再也體會不到那種自我陶醉、文我兩忘的朗讀之樂了!再加上讓人頭痛的作文,我漸漸不喜歡語文課了!睆膶W生的日記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學語文課堂存在著朗讀嚴重缺失的現(xiàn)象。
中學語文教學目標卻明確地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不言而喻,古詩詞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勢下如何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成效,傾力詮釋詞作的情感呢?當前中學古詩詞教學應繼承誦讀傳統(tǒng),大興誦讀教育之風,同時積極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使之發(fā)揚光大。讓學生在傳承古詩詞文化的精髓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精神養(yǎng)分,并切實提升其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
古詩詞誦讀教學以聲情兼?zhèn)涞莫毺胤绞剑瑒?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了作品,還原了生活,拉近了與古人的距離。它既可以讓學習者在對作品感知、理解和體驗的前提下,與之氣息相通,心靈交融,又可以為課堂教學注入強烈的古為今用意識以及濃烈的人文色彩。
既然古詩詞誦讀有如此之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面對優(yōu)美的韻文時,我們應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層次、過程合理的誦讀呢?
一、范讀再現(xiàn)韻文旋律
詩詞因漢語語言平仄、押韻、對仗及句式的變化,時或一氣貫通勢如排山倒海,時或似斷還續(xù)聲如山泉丁冬。因此,準確的朗讀是學習古詩詞的第一步。而教師的范讀或名家的標準朗讀錄音則能給學生以示范,特別是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不但可以縮減因時代的隔閡、語言的變化帶來的識字斷句的問題,學生還可以借助對教師表情的直接觀察,揣摩并模仿教師的語氣、語調,進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悟感情基調。
當然,教師在朗誦范讀時,除需要有一定的普通話基礎外,還必須掌握一些誦讀的技巧。諸如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等,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才能使整個朗誦猶如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才能使學生被傾情誦讀深深觸動,進而感動、沉醉,深入作品的內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繼而產生對作品更深層次的體悟。
然而,在諸多技巧中,應特別強調的是重音、停連、語調和節(jié)奏。重音指在朗讀時需要強調或突出的詞或詞組,甚至某個音節(jié)。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讀只是其中一種,拖長、快中顯慢、前后頓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停連指的是語流中聲音的中斷和延續(xù),聲音中斷處是停頓,聲音延續(xù)處是連接。語調是由語氣決定的,大致可分為平調、升調、降調和曲調四類。節(jié)奏并不完全等于速度,速度只是構成節(jié)奏的主要內容。朗讀所形成的節(jié)奏種類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緊張型――急促、緊張、氣急、音短;輕快型――多揚少抑,輕快、歡暢;高亢型――語勢向高峰逐步推進、高昂、爽朗;低沉型――語勢沉悶、語速緩慢;凝重型――多抑少揚,語音沉重、堅實、有力;舒緩型――氣長而穩(wěn),語音舒展自如。
筆者在朗誦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時,結合以上技巧對文本誦讀做了初步的把握,參考如下:
。☉嵟,激情的,語速緩慢)怒(重音)―發(fā)―沖(重音)―冠(停頓3秒),憑―闌(停連)―處、(語調低沉)瀟瀟雨歇(停頓4秒)。(語調激昂)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停頓3秒)。(語速較快)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停頓4秒)。(語速緩慢)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稍停頓)空-悲(停連)-切(語調舒緩)(停頓10秒)。
。ㄕZ速緩慢)靖―康―恥,(語調凝重)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語速稍慢)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語調高亢)(停頓3秒)。壯志饑餐胡―虜肉(停連),笑談渴飲匈奴血(語調激昂)(停頓4秒)。待―從―頭、收拾/舊/山河,(語速緩慢,語調依次升高)朝―天―闕。
整齊劃一的對仗,參差錯落的節(jié)奏,使詩詞本身具有了一定的韻律。曾國藩在《諭紀澤》的家書中說:“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敝熳郧逡嘣谄洹独收b與詩》一文中指出:“語言不能離開聲調,詩文是為了讀而存在的!薄爸挥欣首x才能玩索每一詞、每一語、每一句的意蘊,同時吟味它們的節(jié)奏!彼,洪鎮(zhèn)濤先生曾明確地指出,朗讀是語文的第一教學法。
二、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在以住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能輕易地找到語文教學注重朗誦的事例。而今,回首細看,你會發(fā)現(xiàn)課堂上的朗讀僅停留在字音的糾正,課文內容的熟悉上,學生對課文尤其是詩歌的理解,只是從教師那里獲知一點理性方面的認識,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特點并未得到良好的體現(xiàn),他們仍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這顯然是不利于語文教學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朗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鼻疤K聯(lián)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一個思想、感情和感覺的世界!
人的個體差異促成了著名的教育理論――“因材施教”的誕生。然而我國的教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僅強調社會化,所以個性的發(fā)展及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忽視,甚至是扼殺。在時代迅速發(fā)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教育理論家們不約而同地給出了一致的意見:人的個性本身就蘊含著創(chuàng)造性。所以,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年代,一個有個性的教師應把握契機,幫助學生追求社會化的同時,讓學生慢慢地脫離對教師的依賴,突破傳統(tǒng),走向自主、獨立,成為既適應社會又能創(chuàng)造未來的高素質公民。
正因如此,語文教育更應尊重個性差異,課程、教材、教法、評價等方面都應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生對學習方式的不同選擇,促進每一個學生有個性的發(fā)展。
朗讀的個性化研究在各國教育界早已備受關注,前輩的研究和實踐也充分證明了:個性化朗讀能力對學生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現(xiàn)階段,近四成的語文課朗讀時間嚴重不足,講問教學擠占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張?zhí)锶粝壬f:“如果兩節(jié)課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睕]有足夠的量的積累,何來質的飛躍?學生不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怎能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只有日復一日地朗讀,對詞匯、段落、章法、結構的感悟才能潛移默化地進入學生的大腦,出現(xiàn)在他們的口中、作文中。比如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起筆兩句中,碧綠、青蔥、火紅、潔白的色彩,給人一種賞心悅目、清新自然之感。單看這兩句,就如同一幅風景畫鑲嵌在鏡框中,碧綠的江水、潔白的鳥翎、青翠的山巒、欲燃的花葩,相互映襯。再讀三四兩句,如果學生對古詩詞中以樂景襯哀情的慣用章法熟識的話,就不難看出一個“看又過”既點出了寫詩的時節(jié)――春末夏初,又勾起了漂泊的感傷,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這是杜甫入蜀后,抒發(fā)羈旅異鄉(xiāng)感慨的詩作。
再如李白《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庇袑W生認為詩人狂放的個性是不管身處何境都無法打壓的,所以朗讀時應高昂急促、擲地有聲;但也學生認為這是作者對時光易逝的感傷、懷才不遇的悲憤,朗讀時應從容親切,為下文蓄勢?磥硗皇自姴煌淖x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借助朗讀,對同一句的語速、語氣及重音處理的不同,可以表達出對詩詞的不同體悟。這就是與作者產生共鳴,擁有獨特感悟的個性化朗讀。
經過持久的個性化朗讀,學生再也不會被教師統(tǒng)一在參考答案下,失去發(fā)自內心獨特感受的機會。長此以往,不單單是學生的學業(yè)水平會有長足的進步,就連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也會悄無聲息地成為其自身的素養(yǎng)。
經典古詩詞的誦讀教學,目前在小學階段開展得較多。相信隨著閱歷的增加,中學生在看待問題方面,思維的成熟已明顯有別于懵懂無知的小學生。而此時,如果中學教師能將專家關于古詩詞理論的宏觀闡釋與教師的示范性朗讀、學生的個性化朗讀等有機融合,指導學生“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jié)奏地朗讀和背誦(誦讀)”古詩詞。相信學生就可以與文本對話,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并在鑒賞和學習中,把握自身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判斷,為有序而高效的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古詩詞教學總結9
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古詩詞是古典文學中的精品,是文質兼美的文學瑰寶。它對提高初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增加其文化底蘊,陶冶情操,培養(yǎng)美好品質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古詩詞是新課標教材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教材選編的古詩詞更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強大的藝術魅力。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策略?應當強調美育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為入選教材的古詩詞可以說是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結晶和薈萃,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欣賞古詩詞的語言美、聲韻美去認識其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感悟詩人的心靈美,這不僅對于陶冶性情、發(fā)展觀察力和想象力、豐富詞匯很有好處,同時,還能使學生覺得學語文是一種美的欣賞,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優(yōu)化組合教學內容,系統(tǒng)指導鑒賞
初中古詩詞的教學要對古詩詞的內容有個系統(tǒng)規(guī)劃,教學目標要總體優(yōu)化。教學上要繼承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法,并進行整合。學生對詩歌閱讀與欣賞并不陌生,從小學以來,都背過詩句,進行過語言、情感、思維的積累。這些為我們初中古詩詞的教學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可以繼承下來。另外,我們傳統(tǒng)語文學習中的許多閱讀方法,比如吟唱法、評點法、批注法等,都是古色古香、很有價值的方法,應該特別珍惜,好好使用。其學習目標中的人文內涵都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滲透,這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不光是為了讓學生領悟詩句中字詞的精妙,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和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二、注意情景交融,體味意境之美
語文教學中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就要注意這種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體的特點,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美。首先,抓關鍵詞句,主要指詩歌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妙詞佳句。這些詞句最能引發(fā)讀者情思,余味無窮,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關鍵詞句的反復品味,學生心中就會激蕩起與詩人、詩作相關的深切感受,感情誦讀也就水到渠成。其次,抓思維方式。在古詩詞的形象世界里,語言環(huán)境是一個由形象體系互相滲透著情感的立體式多維空間存在。所以教師還應點撥學生從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維觸角,讓學生順利地把握住詩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實則意味深遠的普通詞句。正像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币黄匀坏木吧,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只有把每一個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細細品味,才能讓學生越發(fā)感到詩人的心境,更能從整體上肯定、強化詩的意境。
三、引導學生情景與感悟的結合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以誦讀為主線,串聯(lián)感受、理解、領悟與擴展,始終把學生的吟誦能力、感悟能力、表達能力、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導,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合作,開放發(fā)散,拓展創(chuàng)新,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養(yǎng)和諧發(fā)展。通過學生自由的聯(lián)想與想象去感悟詩歌的情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創(chuàng)設情景是語文教學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協(xié)助學生盡快掌握課文內容。但它也有一個缺陷,往往會造成學生對課文情景認知的單一性。實際上很多人同讀一首詩,其腦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簡單來說《游子吟》這首詩,有的學生想象的意境是兒子睡在床上,母親在床邊燈光下給兒子縫衣服;有的想象的意境是兒子在燈下看書,母親在燈光前縫衣服;還有的人想象的意境則是兒子到臨行時穿著衣服,母手拿針線在兒子身上縫補。因此,依照創(chuàng)設情景與自主感悟相結合的原則,兩個方面各取所長,以補其短,以此取得古詩詞教學的最佳效果。
四、注重激勵表揚,培養(yǎng)學生情感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本詩情景進行吟誦,要啟發(fā)學生用心領悟出詩文描繪出的月下的靜謐,用延長的拖音品味閑適、恬靜的氣氛。一開始可以有意識地讀得夸張一些,其中,可以教師范讀,可以自由練讀,可以互讀互評,可以配樂營造氣氛,可以配圖加強直觀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樣。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讓學生大膽地、興味盎然地去吟讀。在多遍初讀之后,讓學生閉目冥想,并把所讀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然后演演詩人當時的神情舉止,說說詩中描繪的山川景物,談談腦中閃出的特寫鏡頭,教師要珍視學生在初讀中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初步感知,走近詩人,走近詩境。教學的過程中,記憶力好的同學,背得要快些,記誦得數(shù)量要多一些;記憶力稍差一點的學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數(shù)量要少些。一部分語感好的同學,讀得就好些,語感差一點的同學,讀得就不會那么好。對待讀得不理想同學,教師應該耐心指導,并且還要表揚他“讀得很認真”或“很有感情”等等。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正確對待,要承認差異,個別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也要予以表揚,予以鼓勵,引導學生品味古詩詞過程中培養(yǎng)情感。
五、重點強化訓練,提高學生能力
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多多引導學生去想象畫面,去創(chuàng)造性地補充擴展和再創(chuàng)造,還要鼓勵學生突破常規(guī),大膽質疑批判。古詩詞教學形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以拓展,潛能得以發(fā)揮,個性得以張揚,也讓課堂和詩詞都煥發(fā)出了生機活力。輔以適當?shù)挠柧,把學生主動學習同教師重點指導訓練結合起來,只有通過適當?shù)挠柧,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夠得到鞏固。教給學生賞析的步驟與方法,然后再輔以具體的訓練。要精心選擇訓練材料,并合理設計訓練計劃,要遵循先易后難、先主后次的訓練原則,有計劃、有步驟的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達到知識的遷移,從而提升古詩詞的閱讀能力、理解力及領悟力。
古詩詞教學總結10
看了古詩詞教學視頻講座及古詩詞教學的理論知識指導,使我受益匪淺。我對小學古詩詞的教學感悟很深,下面,就談談對古詩詞教學的一些認識。
一、抓準各學段古詩詞教學的重點。
古詩詞是古代文人把看到的景象,經歷的事件,用高度濃縮的、精煉的語言,表達詩人情感的言語。它的每一個字詞,每一行詩句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古詩詞和現(xiàn)代人有一定的隔膜,學生很難突破這層隔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各學段教學重點,由少到多、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于低年級古詩詞的教學,不要求學生理解詩中詞句的意思,只要求學生借助圖畫,了解古詩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重在要求學生讀背積累。到了中年級,古詩詞教學對學生的要求有所提高,注重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注釋來理解詩中的字詞意思,再借助圖畫,指導學生朗讀,以讀為主,從讀中理解,從讀中感悟,同時重視背誦積累。
二、教學方式上有新的認識。
古詩詞教學,注重以讀為主,從讀中感悟。這種教學模式容易被忽略。長期以來,許多的老師都會以講為主,以講代讀,通常是把古詩分成字、詞、句各個小部分,然后,一字一詞、一句的講解其中的意思。講完了詩意,就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和體會,教學的效果并不好。新課標中指出了更加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和注釋,自解詞義,結合畫圖,通過自讀、互讀、導讀、展示讀等多種閱讀方法,反復的帶著學生讀,使學生能從讀中理解,從讀中感悟。
在實踐教學中,我也常會多講解,占用學生的許多時間,很少讓學生利用工具書自解。今后,要還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指導學生自解,注重引導學生多讀,以讀帶講,力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古詩詞教學總結11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惫糯姼枋俏覈鴼v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小學語文教材中那些語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詩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產。這些詩歌既是我國古代詩人詩作的名篇,又是眾多詩篇中朗朗上口的佳作。古詩的特點是短小精悍,錘煉的語句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樂,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古詩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去理解詩中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從而欣賞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而且也豐富了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受到美學的熏陶和感染,進而提高其審美塑美能力,不斷塑造其人格魅力。但是,如何讓古詩走近學生的生活,走進他們的習作呢?我進行了實踐。
一、營造詩化環(huán)境。
課堂是孩子接受知識的主陣地。詩化課堂,讓小學生在瑯瑯書聲中走進古詩。在教室黑板上的“每日一詩”處書寫淺顯易懂的古詩,如《靜夜思》等,堅持課前2分鐘吟誦古詩,讓古詩的吟誦聲充滿校園,成為學校的一道獨特風采。在古詩教學上,教師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則,將語文雙基教學,思想教育同古詩文誦讀教育有機統(tǒng)一起來,和學生一起進入“角色”,一起進入“狀態(tài)”。如誦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體驗“成功的道路沒有盡頭”這一哲理;讀“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感受朋友間的情誼;讀“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欣賞音樂的.美;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洞察繪畫的美……在聲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氛圍中,增長文化知識,提高審美情趣。
二、在品讀中促寫。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詩歌教學在我國古代是教學內容的主要形式,特別是對兒童來說,學習詩歌,掌握理解詩歌對于以后的學習發(fā)展意義重大。詩歌的發(fā)展趨勢之一是口語化通俗化,適合兒童學習語言初期的要求,詩歌的語言凝練、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富有音樂美,又適合兒童書面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要求。因此,學習好古詩對于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有著獨特的意義。毛澤東同志提倡:“學以致用”。葉老也指出:“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加強運用!闭莆展旁姾蟮膶嵺`運用,不是超過古詩教學的范疇,而是古詩教學的延續(xù)。如,我在教學《清平樂村居》古詩時,在師生共同理解、品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把詩的意境寫一寫。學生李溢明寫道: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地環(huán)繞著小村莊,向遠處流去。小溪兩岸長滿了碧綠的青草。一陣微風吹來,小草樂得彎下了腰。小溪旁,有一個低小的茅屋,一棵高大的柏樹長在茅屋的左邊,給茅屋前灑下一片陰涼。屋后長著一片濃密的小竹林。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看來茅屋的主人是知道這句話的。圍繞茅屋的籬笆旁長著幾株南方特有的芭蕉。低矮的屋檐下,一位白胡子的老爺爺,雙手握著拐杖,向前探著身子,用吳儂軟語和老奶奶說笑,老奶奶一面縫著衣服,一面和老爺爺聊天。老爺爺笑著說:“今年真是風調雨順,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崩夏棠桃残Σ[瞇地說:“秋天,賣些糧食,扯些布給孩子們每人添一套新衣服!彼麄冇姓f有笑完全陶醉了,全然不知周圍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溪的東面,他們的大兒子正在黃豆田里鋤著雜草,期盼著黃豆快快長大。他頭上的草帽也擋不住太陽的熱浪,汗水一個勁的向下流。二兒子坐在屋前的地上用竹片編織雞籠,他正神情專注的為小雞們編織一個新家。最淘氣的小兒子趴在小溪旁的樹陰下,一面望著滿池盛開的荷花,一面剝剝手中的蓮蓬,把蓮子放進嘴里。多么美好的童年生活啊!
讓古詩文走進學生的作文,讓學生的作文能煥發(fā)出一種古典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詩性美,讓學生在古詩作文的練習中真正感受到寫作的獨特樂趣,領略語言的美感,對于整個語文教學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創(chuàng)收。
三、感受古詩妙用
一次,中午就餐時,有位同學把整盆的飯隨手扔入垃圾桶里。我知道后,沒有在同學面前點名,而是讓大家當一次“小老師”。結果,同學們不約而同地背了首《鋤禾》,那位同學也慚愧地低下了頭,看到這微妙的變化,同學們真切地體會到了詩的“妙用”。
學生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文之后,在習作中會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寫到學習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寫到春雨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到白雪會觸景生情地想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詩源中汲取營養(yǎng)。
當學生在古詩學習乘風破浪時,得到的不僅僅是一種享受,一種積淀,更是心靈與詩歌的融合,生命在詩歌的滋養(yǎng)中得以鮮活的成長。
古詩詞教學總結12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祖先留下的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又因其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的特點,更是被稱為我國文學藝術之瑰寶而在教學當中被教授。但古詩詞與今文畢竟存在差異,尤其是對于正在處在基礎教育的學生來說,更是難以理解詩意和其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那么如何在基礎教育中進行古詩詞的教學就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經過研究和總結表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主要從創(chuàng)設情境,了解背景,認識詩人出發(fā),進而學會在讀中體會詩意,感悟詩人情感,最后有感情的閱讀,背誦,從而解決了上述問題。
一、激情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學習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多種不同的導入方法,但要抓住關鍵點就是一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進而保證教學過程的推進。據(jù)調查基礎階段的學生更喜歡的導入方式有圖片導入、故事導入和音樂導入。
如《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一首描寫自然景觀的一首詩,那么是什么樣的景觀讓作者如此的慨嘆呢?所以教師在教學導入的時候可以選擇圖片導入,沖擊他們視覺感官,讓他們幻想置身于廬山腳下,去感受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和給人帶來的震撼,進而初步理解詩意。又如《贈汪倫》,同樣是李白的詩,但除了圖片導入,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故事導入是一個很好的導入方法,以介紹李白人生中飲酒和游覽名山大川這的兩大愛好作為鋪墊,引出了“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這看似寓意明了卻是值得玩味的兩個詞語和故事,進而談到故事的兩位主人公以及李白詩中所傳達的深厚情感。再如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我們可以選擇音樂導入的方法進行引入,在這首詩中,“涼州詞”并不是詩題,而是曲調名。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播放涼州詞這一曲調,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下古樂的魅力。經過教學實踐中,起初在播放《涼州詞》的時候,學生很難接受這種與現(xiàn)代音樂迥異的吟唱形式,但正因為不同,學生才會好奇,才會認為這樣的詩很是不同,進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當然還是會有其他的導入方法的,如游戲導入、談話導入等?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適合的導入方式,既可以選擇一種方法導入,也可以多種導入方法并用,但要注意時間的把握,不可過長,以免影響主要的教學內容。
二、初讀古詩,以讀為本
朱熹《訓學齋規(guī)》:“凡讀書需要讀的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笨梢娮x的重要性,“書讀百變,其義自見”不無道理。尤其是在基礎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很難去理解詩意,僅靠教師去講解,根本行不通,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去讀,讓學生在讀中正音、識字,體會詩人情感。
在基礎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以讀詩為主。學生在初讀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順,同時把不認識的字讀正確。這樣有利于使學生從小培養(yǎng)拼音識字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更加有利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自學習慣。自讀后,教師可引導個別學生進行示范朗讀,讓其他學生評論,糾正字音,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采用此種閱讀方式的基礎上,可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小組比賽是一種非常好的閱讀方式,處于基礎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要求被關注的意識和心理還是很強的,而這種競爭性的朗讀方式對于他們是有著超強的吸引力的,所以個人朗讀之后再來一場小組比賽是恰到好處的。同樣男女生比賽也是這樣的道理,不同的是他們競爭的引爆點卻是男女生在性別上的差異,由此分為同類陣營和異類陣營的心理特征,所以說個人朗讀之后,進行一場男女生比賽,也是很棒的一種閱讀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將古詩讀好,讀深刻了,當然還是會有其他的方法的,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不同的語氣或情感來讀同一首詩;同樣的一首詩,我們用高昂的或是低沉的語調來讀它,給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相同的道理,我們高興時讀詩和難過時讀詩,詩給人的感覺也是不同的。而我們這樣讀詩就是要學生覺得我們選擇不同的語氣和情感來讀同一首詩產生不同的效果,這樣很有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這樣的閱讀當中去,最終達到熟讀背誦的目的。所以說在教學過程中每一種方法你運用的得適當,都會是你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在整個的而教學過程中讀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所以我們選擇如何來讀就是十分重要的了,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需要學習和積累很多詩,上面適當?shù)牧谐龅膸追N讀的方法,都是經過實踐的檢驗的的,相信對古詩詞教學會有一定的作用。當然,在教學當中教師也可以選擇其他的方法,只要有助于學生古詩詞的學習,都是非常好的教學方式,也值得采用和推廣的`教學方法。
三、為詩配圖,理解詩意
在基礎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年紀較小,閱讀及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采取為詩配圖的教學方式,以便使學生容易理解字詞及詩句的意思和詩中所傳達的情感。學生在再讀的過程中,教師一般會引導學生猜測詩中描寫的景物,這時適當?shù)臑檫@些詩句中所描寫的景物配置圖片就很必要了,這樣會給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使學生邊看圖的同時邊賞詩詞,從而加深對字詞詩句的理解與認識及詩歌情感的把握。
如在教授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時,詩中出現(xiàn)三個比較明顯的景物描寫,即花、蝴蝶、黃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描寫花的這兩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配置花叢的圖片,那么就使這兩句變得不難理解了,同樣給“留連戲蝶時時舞”配置蝴蝶在花中不斷飛舞的圖片,也使詩歌瞬間生動起來了。而這首詩的最后一句“自在嬌鶯恰恰啼”這一句需要配置的就不只是黃鶯的圖片了,還要就圖片配置黃鶯的歌聲,這樣才能使學生仿佛置身于詩歌中的意境當中去,從而體會詩的美好與奇妙。再如教學《采蓮曲》時,因為南北方地域的差異,很難理解詩中描寫的采蓮姑娘采蓮的場景。然而幾幅采蓮姑娘采蓮的圖片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學生從視覺上領略了詩的風采,感受了詩的意蘊,從而影響了學生。所以說從上述的角度來分析,圖片教學,為詩配圖是十分有必要的。又如像《從軍行》這樣不只是年代久遠的問題了,就論其內容也是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有關古代軍人從軍的詩歌,在古詩詞當中非常常見,但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詩意上,學生都是很難感受和理解這類詩的,那么選擇恰當?shù)膱D片,利用圖片教學,這種類型的詩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基礎的教學過程中,準確地掌握詩歌的意思并不是教學的重點,但簡單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卻也有其重要的位置,因為初步理解詩意更有利于誦讀古詩時,詩歌情感的把握,而為詩配圖是最直觀的教學方法,有著語言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感。
四、背誦全詩
中國古代出現(xiàn)很多偉大的詩人和詞人,他們的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在他們生活的大背景下他們視覺的著眼點,因此他們的詩作或慷慨悲涼,如盛唐邊塞詩人的詩,他們的詩多著眼于邊塞,描寫的多是塞外風光、邊塞生活,如王昌齡的《從軍行》、《出塞》,詩風雄渾豪放、慷慨悲涼。或豪放灑脫,如盛唐詩人李白,他的詩有有著其獨特的個人魅力,他筆下的日月山河都成為其吟誦的對象,如《望天門山》、《月下獨酌》等;虺劣纛D挫,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歌特點,杜甫的一生經歷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他個人比較關注百姓疾苦,因此寫了很多詩歌,如《三吏》、《三別》,因此他被世人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此外還有很多類型的詩歌,這些都需要學生不斷地地去學習和積累。而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記憶力可以幫助他們在教學過中通過背誦不斷地積累知識,從而提高他們自身語文素養(yǎng)。
背誦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不管是課堂的激情導入,以讀為主,還是以圖配詩,理解詩意,這些也都是為能夠很好背誦做準備的,正因為背誦對于積累中國古典詩詞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說背誦也是古詩教學達到最終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xiàn)。
五、結語
中國古典詩詞的產生和發(fā)展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其所涵蓋的內容之廣泛,更表現(xiàn)在它是多種語言文字和寫作藝術手法的發(fā)端,如今看來,《詩經》中的語言及賦比興寫作手法在今天仍不失其藝術魅力。在基礎教學的過程中,盡管很少提及詩歌中所體現(xiàn)的藝術手法,但在這一階段不斷去積累古詩詞,是必然會對學生逐漸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基礎教學階段,如何去簡單理解和記憶詩歌將是重中之重。在教學實踐中,本文著重研究在課堂上如何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得出結果,主要從創(chuàng)設情境出發(fā),到課堂教學中的以讀為主,再到為詩配圖,初步理解詩意,最后到背誦。從而很好地完成對古典詩詞的積累任務,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水平。
古詩詞教學總結13
古詩文的積累,會增強兒童對美的鑒賞力,從優(yōu)美的詩句中感悟人生,體會詩人的情感。如何使小學生積極地背誦與積累更多的古詩?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嘗試用"激興趣──讀詩文──明詩意──賞意境"四步古詩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打破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了古詩教學質量。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激興趣
學習興趣是驅使學生去學習的強大內部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學生感到學習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帶動學生主動愉快地去努力求知,樂而不倦地勤奮鉆研。教師若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有趣、有序地進行,將對學生學習古詩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教學古詩《暮江吟》在學生初步理解全詩意思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思考:深秋的江邊,從日落時到夜晚的景色該是怎樣的?要求學生想象出詩中所描寫景物的色彩和形狀來:火紅的殘陽,一半碧綠一半鮮紅的江水,珍珠似的露水,彎弓似的月亮。這樣,在學生的腦際便出現(xiàn)了一幅夕陽斜照江水,月光映襯露珠,令人心曠神怡的秋色江景圖。然后讓同學中的畫畫愛好者根據(jù)字面意思畫出一幅圖,接著讓學生到臺前展示自己畫的畫,然后讓全班同學根據(jù)每句詩意認真揣摩,議一議誰畫得最準確,最能體現(xiàn)古詩的已經,課堂氣氛活躍。在同學的評議中,學生對古詩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并體會到詩人對深秋上暮色的喜愛、贊美之情。
另外,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精美的界面設計、古樸典雅的音樂,營造出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氛圍,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做到的。
二、讀詩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詩大多節(jié)奏鮮明,韻律優(yōu)美,朗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示范點撥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停頓、抑揚變化,可以配合著音樂、動作讓學生反復練習朗讀,讀
出古詩的味道,感受古詩特有的美。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誦讀為本,通過反復誦讀,反復吟詠,體會古詩的.韻律、意境?芍笇W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如何使學生"美讀得其法",教學可分三步進行:一是首先要確定基調。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頓挫,讀出節(jié)奏。三是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掌握方法,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讀得清晰、準確、有節(jié)奏,讀出思想感情。
三、明詩意
古詩的語言凝煉含蓄,耐人尋味,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近代大家聞一多先生曾說:詩的長處在于它有無限度的彈性,變得出無窮的花樣,裝得進無限的內容。例如唐朝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全詩只有二十個字,既有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又有詩人們對現(xiàn)狀的不滿足,亦有詩人無限的進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為這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自己要設身處地窺探詩人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經歷去體驗詩人的情感經歷,再來引導孩子們理解詩的中心、體驗詩的情感。
要使孩子們具備情感體驗的能力,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來,做到"自化其身。"古詩時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詩,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極力描繪了漁翁垂釣時的氣候和景物。教學時,適當介紹一下這是詩人被貶永州后所寫的,詩中描寫漁翁"獨釣寒中雪",表面上是在寫我行我素、身處孤寒之界的漁翁,實際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貶永州后不甘屈從而又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tài)。聽完介紹,再讀全篇,相信孩子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會油然而生。所謂"詩言志,歌詠言",詩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詩教學中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四、賞意境
古人作詩,十分重視意境。所謂意境,就是心與物、情與景的統(tǒng)一,就是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與自然景物的貫通交融。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觀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亦即"情中景";無我之境,即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亦即"景中情"。
"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在于它的生動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現(xiàn)實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喚起某種情感的特征,是情中景。如王維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什么奇觀,惟有"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著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必須用一個"長"字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個"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圓""直"二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達了詩人的深切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于廣闊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達到了至高的藝術境界。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你可以想象詩人佇立江邊,目送友人漸漸遠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線之處;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感情。與"雪上空留馬行處"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古詩詞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古詩詞的教學反思11-07
古詩詞教學心得體會11-13
教學教研教學總結12-02
教學經驗教學總結05-25
教學實習教學總結04-03
教學總結03-18
教學的總結01-09
2023教學經驗教學總結03-22
教學質量教學總結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