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2-01-04 00:40:4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的物理說課稿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物理說課稿九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1.說教材

  <摩擦力> 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相互作用”第3節(jié)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講述力的基本知識,它是整個高中物理的墊基石,所以本章知識教學的好壞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本節(jié)內容有:1.滑動摩擦力;2.靜摩擦力;3.摩擦力的調控。放在學習了彈力之后,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見的三種力之一,學好本節(jié)內容,有利于學生下面對物體受力分析的學習。此外,摩擦力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它有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本節(jié)有如下特點:1.本節(jié)的知識與初中的相關知識相銜接,降低了初高中的臺階;2.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直接使學生參與到探究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物理的樂趣;3,先研究比較形象的滑動摩擦力,后研究較抽象的靜摩擦力,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過程。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1.知道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會判斷它們的方向。

  2.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會應用公式f=Nμ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實驗探究靜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⑵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

 、乔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向學生滲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辯證思想。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從而判別摩擦力的類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節(jié)課的要領。所以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

  1.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及規(guī)律,會應用公式f=μN解決實際問題。

  2.靜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及規(guī)律,正確理解什么是最大靜摩擦力。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他們易接受相對形象的滑動摩擦力,而對相對抽象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難,因此對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難點的突破著重介紹“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么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就不難判斷了。

 。2)教學難點: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

  2。說教法

  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感受到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導學生分析其規(guī)律和區(qū)別,使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知識的樂趣;另外做演示實驗運用控制變量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f=μN的規(guī)律并理解其物理內涵,使學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這節(jié)課可采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講授、探究、討論并結合多媒體手段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3.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學過的摩擦力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將正壓力與上節(jié)課彈力的知識相聯(lián)系,在實驗中總結出摩擦力的規(guī)律。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后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舉出生活中一些有關摩擦力的例子,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4.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分鐘。)

 。ǘ嗝襟w)看一則消息(日常生活中人踩西瓜皮滑倒的例子)和兩個圖片(有關工業(yè)上傳輸帶和氣墊船、磁懸浮列車)提出問題:看了一 則消息和兩個錄象它們告訴了我們哪些物理知識?--學生討論自由回答 ,再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身邊同學們能不能舉出一些有關摩擦的例子? 學生自由回答課堂的氣氛活躍。例如可以讓學生把手掌平放書桌上,不斷加大壓力并向后拉,從而感受不同類型摩擦力的存在,啟發(fā)學生體驗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區(qū)別和產(chǎn)生條件,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程序如下(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0分鐘)

 。1)滑動摩擦力:

  實驗探究→導入新課→控制變量→相關運用。實驗探究,得到什么是滑動摩擦力及其產(chǎn)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辨析物體的運動方向和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區(qū)別→設計控制變量的實驗,探究得到滑動摩擦定律→課本例題。

  (2)靜摩擦力:

  實驗演示→得到什么是靜摩擦力及其產(chǎn)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著重介紹“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么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也就不難判斷了)→由受力平衡狀態(tài)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動性。實驗探究→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之間的關系→強調正壓力就是上節(jié)課的彈力,但是垂直接觸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3)、鞏固與練習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并使知識順利遷移,在本節(jié)課上安排 5~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2分鐘時間讓學生回顧一下課本和黑板上的知識內容,接著做這兩個練習:練習1、2、3題。然后評講。

 。4)、布置作業(yè)

  練習第3、4題。并預習下節(jié)教材.

 。5)板書板畫

  板書、板圖的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較強,在黑板上保留的時間較長,對學生視覺的刺激作用明顯。教學中將整塊黑板一分為二,一半簡寫概念、規(guī)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圖。以上是對本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2

  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下面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反饋與調整三個環(huán)節(jié)說明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處理。

  一、 教學分析

  1、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課程比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來龍去脈,這也是為實現(xiàn)教學三維目標服務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視概念、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整章緊緊圍繞研究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而展開。而“自由落體運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勻變速運動,教材的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于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jīng)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以及學習伽利略的科學思維方法,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提高認識層次的目的。同時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探究,也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學生情況及學習方法的分析:

  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勻變速運動的規(guī)律和處理方法,可以說理論知識上已經(jīng)沒有什么障礙 ,但是暗示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體落的快這個問題既是難點也是教師應該抓住的思維碰撞的關鍵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探索的學習心態(tài)。

  3、教學三維目標的分析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在理想條件下的運動。

  (2)通過學習能用打點計時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并能自主分析紙帶上記錄的位移與時間等運動信息。

 。3)通過學習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打點計時器研究自由下落物體的運動性質,了解研究過程與方法。

  2)學習運用理想化的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及表述能力。

  (2)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過程中抽象出一種物理模型——自由落體。

  4、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重點:對自由落體運動性質及運動規(guī)律的掌握和運用;

  難點: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認識。

  5.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jié)課的知識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在以學為中心的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中采用“拋錨式教學法”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通過多媒體最大程度的呈現(xiàn)物理情景,應用啟發(fā)與探究相結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領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使課堂中所有的設計與安排都要圍繞學生來展開。接下來我將具體談一談我是如何采用以上教學方法來實施課堂教學的。

  二、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創(chuàng)設情景:拿一張新的100元錢,如果誰能按老師的要求抓住下落的錢,老師就把錢給他。讓學生親自觀察和感受下落物體的運動

  教師說明這是個騙局,由此激發(fā)學生探索,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我們來揭示騙局的本質。

  目的:創(chuàng)設情景興趣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的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初探落體運動

  創(chuàng)設情景:讓羽毛和小鐵片從同一高度靜止下落。 重的物體落得快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得出了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重量有關,越重的物體下落的越快這個結論。

  創(chuàng)設情景:小貼片和一團棉花從同一高度靜止下落。輕的物體先落地。學生產(chǎn)生疑問并提出疑問:到底是什么影響物體下落的快慢學生很容易達成共識是空氣阻力的作用。預見:沒有空氣會如何用牛頓管實驗,把管內抽成真空時比較羽毛和鐵塊下落的快慢,播放:美國宇航員斯科特的月球實驗。驗證猜想。

  講述小故事:紀伽利略通過抽象思維加科學實驗的方法才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目的:形成感性認識為下一步教學打下基礎。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

  問題:重錘的下落能不能看成自由落體運動?可以近似看成

  一、提出問題:重錘下落時自由落體運動,它下落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運動規(guī)律。

  二、學生猜想提出假設:可能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三: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制定計劃應用打點計時器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師要對學生的想法給與鼓勵和肯定學生回顧之前學習的內容,和教師提供的儀器,設計不同的實驗和驗證方法:

  1.如果△s=aT2為一恒量,則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2.利用,如果s和t2成正比,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3.利用v=at,如果v和t成正比,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4.連續(xù)相等時間的位移比為1:3:5:(這個方案最開始普遍被學生認可,但實際操作誤差是教大的)但教師開始不要點破

  四: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學生根據(jù)自己小組的設計,做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老師要及時知道學生的實驗操作是否規(guī)范。

  五:分析與論證合作交流:并分析數(shù)據(jù),得到結論,每個小組間交流,補充。老師給與正確的評價。

  目的:應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驗證,經(jīng)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印象深刻的突破難點問題。

  四、擴展探究:

  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實驗方案求解重力產(chǎn)生的加速度。學生討論,選擇一個可行的方案△s=aT2。

  閱讀課本,教師說明:國際上取北緯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為標準值,g=9.80665 m/s2。通常的計算中,可以把g取作9.8 m/s2,在粗略的計算中,還可以把g取作10 m/s2。

  呼應開頭: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開始提到的那個老師的騙局。加深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理解。

  最后:和同學小結結束課程

  在板書上的設計:

  盡可能的通過板書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思路同時突出重點內容,盡量讓學生在看到板書時能體會到清晰的課堂思路。

  設置作業(yè)超市 (ABC)三個難度的試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同時設計一個趣味性的共同探究題目,給有興趣的同學課后思考鉆研。

  三、課堂教學反饋及調整策略;

  1、這里一定要注意提醒學生先開打點計時器后放手,但是可能會有少部分學生如果測量△s=aT2,那么就不涉及這個問題,而這些學生往往不能夠想到原因,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情況適當?shù)闹,必要時要停下來講解或討論。

  2、計算重力加速度時,沒有必要讓學生再做一次實驗,只要采用一組學生的紙帶大家分析一下即可,畢竟結果已經(jīng)有學生計算出來了。

  3、課堂教學由各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盡量通過一些恰當?shù)恼Z言和問題靈活的串接起來,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而非堆砌的感覺,也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背后的邏輯關系

  以上是我在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中的部分環(huán)節(jié)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來突破自由落體運動重難點的一點嘗試和想法,有不妥當?shù)牡胤竭懇請各位評委多多批評指正!

物理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第一節(jié)《壓強》。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程序等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壓強是生活和生產(chǎn)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個概念。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彈力、重力、摩擦力等知識后另一種力的學習遷移,是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是整個單元的理論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在結構上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xiàn)象,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欲和激發(fā)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了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同時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了解生活生產(chǎn)實例,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結合本課的特點,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谀苡脡簭姽竭M行簡單的計算。

 、哿私庠龃蠛蜏p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觀察生活中各種有關壓強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谕ㄟ^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經(jīng)歷觀察、實驗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②通過探究性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因為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統(tǒng)領全章的作用,所以確定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作為本課的重點;又因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因此,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匀绾尾捎眠m當?shù)慕虒W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真聽講,且容易理解并掌握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本課選用講授、討論、觀察、探究和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教學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求教法選用恰當,又要求學法運用正確,而且要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年齡特點,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較好完成教學任務,我引導學生運用“閱讀、觀察、討論、探究”等方法進行學習。通過閱讀,了解教材內容,產(chǎn)生疑問,認真聽講;通過觀察,認識實驗現(xiàn)象,加深理解;通過討論,開拓視野,鞏固知識,提高運用能力;通過探究,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四、說教學程序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才能實現(xiàn),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

  1、引入新課:

  以幻燈形式出示教材第76頁中兩幅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兩幅圖片,思考并討論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2、壓力的教學:

  教材沒有給壓力一個明確的定義,但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讓學生明確什么是壓力。因此為了使學生了解壓力的概念,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把書放在氣球上。接著提出問題:“氣球形狀改變受什么力的作用?這個力的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總結出壓力的概念。

  3、壓強的教學:

  這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了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為了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并演示二個小實驗:

  實驗一:書壓氣球,然后逐漸多加幾本書。

  實驗二:用粉筆、牙簽分別壓氣球。

  然后提出問題:“壓力作用的效果一樣嗎?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通過這二個實驗,讓學生有所依據(jù)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學生探究:

  讓學生明確在多個因素影響物理量變化時,應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啟發(fā)學生如何控制物理量進行實驗探究。

  本節(jié)的探究學習活動,實驗操作方便,規(guī)律性強,結論容易獲得。我采用分組探究實驗活動,給每小組準備如下的器材:海棉、壓力小桌、砝碼、鉛筆等來完成教材第77頁實驗,比較在壓力不同時的壓痕深度有什么不同。在完成實驗以后,我讓學生用手壓鉛筆兩端感受壓力的效果不同,然后由老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這樣分層次的教學,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設計、操作,自覺自主地去挖掘新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壓強計算公式:

  壓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來表示呢?這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一個新物理量——壓強。啟發(fā)學生回憶速度概念的學習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壓強的概念。通過層層深入地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分析、歸納中充分體現(xiàn)主動性,從而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接著,繼續(xù)引導學生運用數(shù)學推理方法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及公式變形。結合壓強計算公式學習壓強的單位并說明其物理意義。列舉實例對壓強單位的大小形成具體概念。然后,通過講解例題加強對壓強公式的應用和加深對壓強意義的理解。

  4、壓強知識的應用

  讓學生閱讀教材第78頁中的 “想想議議”組織學生討論:“根據(jù)計算公式可知決定壓強大小的條件是什么?”然后總結出: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最后,通過列舉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使學生知道壓強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引導學生正確利用壓強公式學會分析和利用控制變量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及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5、小結:強調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6、課堂練習:讓學生完成教材第79頁第4題,加強對壓強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7、作業(yè):復習課文,做第79頁第1、2題。

  附板書設計:

  壓強

  一、 壓力概念: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二、 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壓力大小

  2、受力面積。

  三、壓強:

  1、壓強概念: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2、 壓強公式:P=F/S F=PS S=F/P

  3、 壓強單位:N/ m2,專用名稱帕斯卡,簡稱帕,符號為pa。

  四、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1、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2、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物理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動能勢能的概念、

  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分析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

  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實驗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敢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諷

  教學重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探究影響動能的因素、

  教學難點:勢能的概念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舉例說明法

  教學用具:斜面、鋼球、木塊、彈簧、皮球、投影儀及自制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斜槽,并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梢娢锢韺W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二、新課教學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吭谀緣K一側(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并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多少不盡相同。如狂風能吹倒大樹,而微風只能使樹枝搖動。進而通過演示實驗,概括出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課本圖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賹⑼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大。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上面的實驗表明鋼球從較高處滾下時具有的動能大。那么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可通過觀察實驗來得到結論。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蹞Q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2、勢能:物體由于運動的原因而具有動能,物體還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學們都玩過用橡皮筋彈射紙彈的游戲,拉長的橡皮筋能給紙彈一個力,并推動紙彈移動一段距離,從而對紙彈做了功。同樣拉彎的弓,壓縮的彈簧也能夠做功,它們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解釋彈性形變:物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fā)生的形狀變化,叫做形變。如果外力撤消,物體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彈性形變。如:拉長的彈簧,壓扁的皮球,彎曲的鋼鋸條,上緊的鐘表發(fā)條等。

  利用課本圖1—4的實驗,闡明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為節(jié)省課堂時間,課前將兩個性質相同彈簧,按照課本圖1—4壓縮到不同的長度。先后將拉緊彈簧的繩燒斷,兩次砝碼被彈起的高度不同。彈簧壓得越緊,放松時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彈性勢能越大。

  被舉高的重物,也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里。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如:舉起同樣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鉛球落下時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勢能大。鉛球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引導學生討論樹上結的蘋果是否具有重力勢能?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能

  夠做功只是說物體具有了做功的“本領”,但不一定做了功。樹上結的蘋果雖然沒有做功,但只要它從樹上掉下來就能做功,所以我們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3、能量的單位: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聯(lián)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

  4、想想議議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飛機失事,是由于飛鳥碰在飛機上,飛鳥為什么能使飛機失事?

 。2)在一空戰(zhàn)中,飛行員覺得旁邊有個東西跟著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來是顆子彈,這種情況可能嗎?子彈為什么不傷飛行員?

 。3)樓頂平臺上放一塊磚,磚對平臺有沒有重力勢能?對地面有沒有重力勢能?

 。▽⑦@3道題,預先寫在投影片上,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得出:運動是相對的,飛鳥相對于飛機速度很大,故動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壞機內的人和機器;子彈相對于飛行員,速度為零,動能為零,故飛行員抓住子彈就像我們平常拿起鉛筆一樣;高度也是相對的,磚對平臺沒有高度,故沒有重力勢能,磚對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勢能)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計:

  動能和勢能

  1、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

  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

  3、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彈性勢能——物體由于彈性形變具有的能量。

  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tǒng)稱勢能。

  4、能量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j。

物理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啟蒙課,引言則是啟蒙課的開篇。向孩子們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展示五彩繽紛、充滿神奇的物理世界。通過引言學習讓學生們初步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物理學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學在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們對物理世界有一種新奇感、求知欲,產(chǎn)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引言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引言可見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僅要從知識與技能方面培養(yǎng)學生,而且還將注重從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良好的思維習慣,有根據(jù)的懷疑精神,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等

  2、教學目的:

  根據(jù)初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有三點:(1)通過觀察、實驗活動,初步感受物理現(xiàn)象的奇妙,激發(fā)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經(jīng)歷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過程,初步體驗觀察的方法,能根據(jù)觀察到的物理現(xiàn)象提出簡單的科學問題。(3)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從而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使學生們對物理世界有種新奇感、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難點是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實驗。

  二、說教法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學生接觸的一門新課程。這門課對于部分初二學生來說簡直有點“談虎色變”,因為聽哥哥姐姐或高年級同學說物理最難學,所以對物理課已經(jīng)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畏難情緒。要改變同學們對物理課的偏見,必須用“興趣”心理去戰(zhàn)勝他們的“逆反”心理。心理學理論指出對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難忘的。而引言課是初二物理的第一節(jié)課,所以我精心設計,力求把它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們一接觸物理,就對它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和美好的印象。本節(jié)課我采用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方法,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教師邊演示、邊導控,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并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三、說學法

  根據(jù)大綱的要求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在教學中,我著重指導學生如何觀看演示實驗和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對實驗結果做出猜想,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xiàn)象,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們討論研究,啟發(fā)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提出問題。因為這是初中物理的`第一節(jié)課,對于這些物理現(xiàn)象,無需讓學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并產(chǎn)生追根究底的欲望,獲得科學研究方法的初步體驗,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教具和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新教材配置的VCD、長、短兩只蠟燭、火柴、大、小兩個玻璃罩、圓底燒瓶、、試管夾、酒精燈、金魚。

  學具:玻璃杯、水、鐵架臺、條形磁鐵、鐵釘、細線、玻璃板、搪瓷盤、塑料板、銅板、鋁板。

  五、說教學程序

 。薄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幾幅圖片(如蔚藍色的天空、從樹上掉下的蘋果、浮在水面上的鋼鐵輪船等)和一段二胡曲。從幼年起我們就對自然界中的現(xiàn)象懷有好奇心和神秘感,一個個現(xiàn)象覺得就是一個個謎,總想把它們打開,為了揭開其中的奧秘,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 進行新課

  (1) 觀察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

  本活動包括兩個簡單的演示實驗。完成這兩個實驗本身并不難,教師也無需花費力氣去講解實驗的原理,但在整個活動中要讓學生參與到對問題探究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實驗結果做出猜想,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xiàn)象,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們討論研究,啟發(fā)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提出問題,對于提出有獨到見解問題的學生要給于鼓勵。例如,放在玻璃罩里的長、短兩只蠟燭,誰先熄滅的演示實驗,實驗前,先讓學生猜一猜究竟是那只蠟燭先滅,引導學生討論,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實驗,實驗時控制條件可得出不同的實驗結果。實驗完成后,在啟發(fā)學生思考實驗現(xiàn)象,并對實驗現(xiàn)象提問。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會提出各種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fā)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可以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接著做水煮金魚的演示實驗。實驗前讓學生猜一猜,實驗后,使其感到驚奇,產(chǎn)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fā)興趣。

  (2) 動手做一做

  這是學生第一次獨力觀察物理現(xiàn)象,我采用同座位的兩個同學為一小組的方式進行。活動(1)透過盛水的玻璃杯看書本上的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同學們做個小小科學家,實驗前先猜測結果,再做實驗驗證你的猜測是否正確。比賽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發(fā)現(xiàn)的物理現(xiàn)象最多。 實驗時,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觀察和思考時間。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物理現(xiàn)象并說出自己的各種發(fā)現(xiàn)。如從杯子側面觀察發(fā)現(xiàn)書本上的字是變大了;發(fā)現(xiàn)書本離玻璃杯越來越近,書本上的字就越來越大;書本離玻璃杯越來越遠,書本上的字就越來越小,其間還有一個字體左右反向的過程;從杯口向下觀察的情況等。教師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再請同學們將自己沒有發(fā)現(xiàn)的物理現(xiàn)象做實驗驗證。教師不要刻意追求學生得出完整的觀察結果,重要的是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的過程。最后請同學們參與探究活動(2)隔著玻璃板、課本、搪瓷盤、塑料板等物品,磁鐵對鐵釘?shù)奈龝兓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物理現(xiàn)象,也產(chǎn)生了許多疑問,要想知道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等你們學習了物理以后,就能將這些謎一個個打開。

 。场 課外作業(yè)

 。1) 調查一下,你周圍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和問題?

  (2) 做以下的小實驗:

  [1] 將一個生雞蛋放進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漸向水里加食鹽并使其溶解,注意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并對這個現(xiàn)象提出問題。

 。2]小心地把水、食用油(每種一小杯)沿著杯壁依次緩緩倒入深玻璃杯內,然后再放入一粒葡萄或一小段蠟燭。將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畫下來并提出問題。

 。、 板書設計

  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

  第一節(jié) 奇妙的物理現(xiàn)象

  一、 觀察有趣的物理實驗

  二、 動手做一做

物理說課稿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能力目標: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圖表、v-t圖、及思考與討論;

  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的橋梁,也是高中一年級物理課中比較難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還抽象。對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過程及物理意義的理解,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對“速度的大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直接的關系,速度變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本節(jié)的難點。

  三、幾點想法

  1.關于概念的建立過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過程時,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讓學生首先感受。讓他們感受的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第二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從而自然地引入描述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從何而來?提供現(xiàn)有數(shù)據(jù)給學生,還是學生自己做實驗獲得?我兼顧了兩者。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對加速度的理解,開始不宜通過實驗來自己獲取數(shù)據(jù),否則會喧賓奪主。在提供數(shù)據(jù)時考慮到學生對數(shù)據(jù)的可信度,提供了身邊的學生感覺到的百米起跑和電動車起步,去消了學生的對數(shù)據(jù)的質疑。而在最后又通過紙帶讓學生自己來獲取和處理數(shù)據(jù),以期他們對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問題的設置

  思考與討論1:主要是引導學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關于表格我沒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導學生養(yǎng)成對多數(shù)據(jù)的對比和處理列表和做圖的習慣。在練習3中讓學生自己列表和填表,進一步滲透這種思想。

  練習1:

  主要是加深學生對加速度的理解,以區(qū)別加速度與速度和速度變化量的意義。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思考與討論2:

  引導學生體會圖象在反映加速度的優(yōu)點,加深對v-t圖象的理解,如何從圖象中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對這一點有很好的體現(xiàn)。

  練習2:

  由思考與討論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學生對加速度有感性的認識,同時對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個強調。第一問的設置暗示學生不要把物理學成數(shù)學。物理中圖象的信息量要遠大于數(shù)學中圖象的信息量。

  練習3在以上表述過。

  3.暫時淡化三個問題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與速度方向的關系,由什么來決定待引出牛頓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與瞬時速度的關系。第三,曲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的快慢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一些粗淺的看法,不妥之處懇請專家、老師們批評指正。

物理說課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的地位及主要內容

  牛頓運動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是動力學理論的基礎,是牛頓物理學的基石。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學生把在第二章學習到的運動學知識和第三章學習到的力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為后面牛頓第二定律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目標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應對現(xiàn)代社會和未來發(fā)展的挑戰(zhàn)奠定基礎。結合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情,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A、知識和技能

 、僦纴喞锸慷嗟聦α瓦\動關系的觀點及其存在的錯誤。

 、陬I會伽利略研究力和運動關系的思想方法。

 、劾斫馀nD第一定律(慣性定律)并能運用其解釋有關的現(xiàn)象。

 、苤朗裁词菓T性,能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是其慣性大小的量度,并能解釋相關慣性現(xiàn)象。

  B、過程和方法

 、僭趯嶒炋骄颗nD第一定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到結論的方法。

 、趶馁だ缘睦硐雽嶒炛惺艿娇茖W思維與方法的教育。

 、弁ㄟ^對生活中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樹立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賹W生進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的教育,了解人類認識事物的曲折性。

  ②通過介紹伽利略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3、重難點分析

  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首先明確運動與力的關系,為后面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所以學生理解并領會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為了突出重點可以結合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例來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慣性這個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如何讓學生理解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以及質量是決定慣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對于教學難點,主要通過做實驗來加以突破。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班級學生知識水平在全市高生中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對新知識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更多的是被動接受學習,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太強。本節(jié)內容學生在初中階段雖然已經(jīng)學習過,但還只是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在高中階段學習中,除了要保持新鮮感,還需加大思維強度,對牛頓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

  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jù)本節(jié)教學內容、學,F(xiàn)有的教學條件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節(jié)課可以采用演繹推理法、講授法、自學法、實驗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學習方法指導

  從本節(jié)教學內容來看,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jīng)學習過牛頓第一定律,但認識不夠深刻。在高中階段重新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學生首先需要溫故而知新,然后通過聆聽教師講解、觀看相關視頻、動手進行實驗探究,邏輯推理等途徑進一步加深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采用觀察法、演繹推理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學習方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1、課堂導入:

  先播放神舟飛船發(fā)射升空的剪輯視頻,讓學生知道動力學在科學技術上的應用,這樣引入課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再呈現(xiàn)兩個常見的力和運動關系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如,通過討論不少學生會得到"運動靠力來維持"的結論,這正是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得到的結論。采用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利于使學生認識到光靠直覺和思維去研究問題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亞里士多德的這一觀點維持了近兩千年。他所犯的錯誤與當時的社會和科學背景有關,存在著歷史的局限性。雖然他在物理問題上犯了些錯誤,但他卻被恩格斯稱為是最博學的人,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人。通過對亞里士多德及其觀點的介紹,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用辯證的歷史的觀點看待偉人的過錯。

  2、領會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不少學生還存在疑問,為什么說亞里士多德關于力和運動的觀點是錯誤的?怎樣去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呢?不少學生會提出通過實驗來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這種研究思路,這正是伽利略物理學家確立的新的研究法——實驗法,伽利略之前的物理學家大都通過形式邏輯推理得出結論。這樣便水到渠成地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伽利略對力和運動的研究上。

  伽利略認為把人們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為了體現(xiàn)出伽利略關于力和運動的思想,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重溫初中物理中做過的斜面實驗,讓學生觀察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到粗糙程度各不相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分析小車為什么運動距離各不相同并最后都停了下來。

  針對上述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設想小車不受摩擦力時結果如何,再向學生介紹伽利略的理想實驗,這有利于使學生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充滿興趣和期待,因為是理想實驗,不能直接去做,所以最好通過多媒體動畫將伽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呈現(xiàn)出來,這樣做能使學生加深認識。

  3、慣性定律是多位科學家共同探索的結晶

  接下來教師概括提升理想實驗的意義:理想實驗雖然是理想情況,但是以事實為基礎,實驗為依據(jù),是一種科學思想方法。通過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的學習,學生能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熏陶。然后介紹笛卡爾對力和運動關系的認識的補充,最后由牛頓總結得出牛頓第一定理,課本做出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是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敢于質疑,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

  介紹完牛頓第一定律后,可讓學生觀察冰壺比賽的視頻剪輯,可以看到,冰壺所受阻力很小,能以幾乎不變的速度繼續(xù)前進,直到它再一次受到其他冰壺的撞擊才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還可以觀看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飛船中吃食物的視頻等,這樣能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慣性定律的理解,更好地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

  4、慣性與質量

  慣性概念比較抽象難懂,為了使學生容易理解,課本中用了比較形象的語言——"抵抗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本領" 來描述慣性。學物理并不是閉門造車,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識應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師生可以共同列舉身邊的一些慣性現(xiàn)象,并做一些有趣的慣性實驗來認識慣性。為了讓學生理解質量是決定慣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理解:即物體質量不同,從靜止達到某一速度或從某一速度達到靜止的難易程度不同。例如空載的汽車比滿載時容易啟動,用球拍很容易將乒乓球擋回,面網(wǎng)球因質量比乒乓球大卻不那么容易被球拍擋回,這些例子足以說明,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tài)越不易改變,其慣性越大。這樣做一方面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興趣。

  5、知識鞏固與延伸

  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需要布置一些合適的課后作業(yè)。為了擴大學生知識視野,學生課后可以閱讀本節(jié)后面的STS欄目中關于慣性系和非慣性系的介紹,還可以多閱讀一些與本節(jié)知識有關的其他資料,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六、板書設計

  黑板板書是對一節(jié)課內容的高度概括,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板書是必不可少的,黑板板書簡結精練,注重色彩搭配,會產(chǎn)生良好的藝術效果,整齊優(yōu)美的板書會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留下深刻印象。

  一、牛頓第一律

  1、理想實驗的魅力

 。1)伽利略之前的錯誤認識。

 。2)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2、牛頓物理的基石——慣性定律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1)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2)力與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3、慣性與質量

  (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即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物理說課稿 篇8

  1說課分析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節(jié)“力的分解”是在前五節(jié)學習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見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礎上,研究力的分解問題。它是前幾節(jié)知識內容的深化,依據(jù)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強化矢量運算法則,同時矢量運算始終貫穿在高中物理知識內容的全過程,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為以后學習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礎。因此,本節(jié)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引進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識的擴展和深化。在初中物理中,學生只學習了同一直線上的力的合成,“代數(shù)和”的運算在學生頭腦中已成定勢,造成了學生的認知斷層,因此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在具體情況中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教學難點是: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斷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

  2 說課目標

  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提高科學素養(yǎng)為指導思想,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理念,提出三維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義,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②能力目標:強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維方法,培養(yǎng)觀察、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德育目標: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研究周圍事物的習慣。

  3 說課方法

  針對本節(jié)課的特點,采用實驗體驗、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其指導思想是讓“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觀在教學中得以體現(xiàn),從理論深入到實際。其操作策略是:①問題學生提。學生通過提出問題,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②認知準備。注重學生認知準備,提高課堂教學的達成度,這堂課前的認知準備分兩個層次,一是淺加工階段的認知準備,如分力、力的分解概念等;二是深加工階段的認知準備,學生提出的問題,能擊中要害,抓住關鍵。③學生體驗、感受,形成直覺思維,能突破難點,同時留下深刻印象。④巧用評價,激活學生內動力。采用師生情感共鳴、配合默契、體驗成功的內在激勵方式,從深層、長久、公平的角度,讓評價內化為學生內動力。

  4 說課指導

 、僖龑W生質疑。質疑在不好理解處,質疑在不好分析處,質疑在不好掌握處。②提供思維策略。用實際效果確定分力方向;用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分力大小。③教給分析方法。實際效果分析法,等效代替法。

  5 說課過程

  1.課前預習,自主探索

 、僬n前一天晚自習,引領學生學會預習,給足他們自主探索的時空,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知識儲備走進課堂,提高合作、探索學習的有效性。②提出問題(書面)教師匯集、列序。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這里有一個鉤碼,可用一根細線提起,可用兩根細線提起,哪種情況細線容易被拉斷。演示用一根細線提起來,再將此細線穿過鉤碼,兩端上提分開,細線斷了。以此激活課堂。

  3.共識目標,質疑問難

  同學們預習后提出了有價值、有水平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能達到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展示教學目標、展示經(jīng)教師篩選、排序的問題,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學定教。

  4.循疑而進,問題解決

  ①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屬表征問題,學生在書上勾畫(多媒體展示)。

  ②為什么說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請學生回答:合力可等效代替兩分力,那么兩分力就可等效代替合力?因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來被分解的那個力(語言加工)。從而領會分力與合力的關系:等效代替不能共存。”

 、凼裁辞闆r下力的分解有確定的解?

  請學生畫,同桌討論,看教材上圖1-29。引導學生總結: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兩種情況有確定的解。(這不是重點,欲放即收,決不越俎代皰)。

  ④在具體問題中怎樣進行力的分解?

  通過實例分析說明:為什么要分解?實際效果怎樣定?分力方向如何找?分力大小如何求?

  例1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一個斜向上方的拉力F,請將F分解。

  長膠板兩端擱置,中間放一木塊,用斜向上的力拖木塊。運動一段位移,請學生觀察此力的效果:長膠板彎曲程度減小,木塊水平起動(可多媒體展示)。

  講清三個層面:①沒有沿F的方向起動,說明沒有沿F方向的效果,因為有兩個效果,所以要分解。②膠板彎曲程度減小,即“垂直上提”和“水平起動”兩個效果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③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兩個分力的大小,然后計算求解(以上用動畫展示,絕不在數(shù)學上花功夫)。

  例2 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其重力產(chǎn)生的效果怎樣?

  先請學生將教材放在手掌上,手掌斜向下,有何感覺?再讓學生分析、作圖、計算,教師巡視、糾編,找出做得好的通過實物展臺讓學生觀看,作出評價。最后,實驗驗證:橡皮繩一端系方木塊,另一端固定在傾斜的膠板上,如圖1。

  觀察重力的`效果。抬高膠板,使傾斜角增大,觀察重力的兩個效果的變化情況并與求解的分力表達式對照。請思考:斜面上的情況,重力一定沿斜面分解嗎?怎樣分解?如圖2,將重力G分解為垂直檔板的F1和垂直斜面的F2。

  5.聯(lián)系實際,實踐探索

  學生閱讀教材,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拖拉機拉耙來耙地,車輛上橋、下橋),深挖教材的編寫規(guī)律。討論:為什么公園滑梯傾角大而大橋要修很長的引橋來減小傾角?

  6.回顧反思,學有所得

  同學們,依據(jù)上例的解題過程,請你總結力的分解的方法:①根據(jù)實例效果確定分力的方向;②由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分力大小。

  7.思維策略,鞏固訓練

 、偃鐖D3支架,繩子對O點的拉力產(chǎn)生什么效果。

  請一名學生上講臺,手伸直拿住竹桿的一端,另一端插在腰上,在手握處掛上適當重量(50N)的水桶,請他談談感受。同桌的同學,一人手叉腰,另一人使勁壓,互相交換做,這種自我感受、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熱烈、活躍,學生印象深刻。

  教師展示分解過程,講解分解方法。創(chuàng)設問題,不知ΔABO的角度,怎樣計算分力大小呢?造成認知沖突,提出作圖法求解,教師講解此法,使本節(jié)課有整體建構。

  ②同學們,一根線和兩根線懸掛同一砝碼,兩根線的張角較大時,易斷!知道為什么嗎?多媒體展示畫好了的幾幅力的分解力,可得出結論。

  8.總結擴展,突出重點

 、倭Φ姆纸馐橇Φ暮铣傻哪孢\算,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②在具體情境中用實際效果去分解力;③分力的大小可計算、可作圖。

  9.作業(yè)布置,開放練習

  ①觀察身邊的力的分解實例;②書面作業(yè)。

  6 板書設計(略)

物理說課稿 篇9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這節(jié)課既是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安培力的延續(xù),又是后面要學習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基礎,它是這一章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本章的重點,同時也是與力學進行綜合的完美切入點。我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通過實驗演示和理論推導兩種途徑讓學生去學習、理解洛倫茲力,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深層次的的科學探究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洛倫茲力,會判斷洛倫茲力的方向;

  2)知道洛倫茲力大小的推導過程;

  3)會利用本節(jié)課學的知識簡單解釋電視顯像管的工作原理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安培力微觀本質的猜測,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和猜測能力;

  2)通過推導洛倫茲力的公式,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 情感 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研究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洛倫茲力方向的判斷方法和洛倫茲力大小計算。

  2.難點:洛倫茲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方法:

  1.教法:主要以多媒體模擬實驗法、演示實驗法、問題啟發(fā)式教學法、實驗啟發(fā)式教學法。

  2. 觀察實驗法、理論推導法、對比學習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1.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

  由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而電流又是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引出這個力可能是磁場作用在運動電荷上的,那么運動電荷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嗎?用電子射線管實驗來加以驗證,結論:磁場對運動的電子有力的作用從而引出新課。

  2.提出問題: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安培力

  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洛倫茲力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存在什么關系?

  3.演示動畫

  電荷的定向移動及其受力情況與電流受力情況

  【設計意圖】微觀的電荷是肉眼觀察不到的,學生缺乏感官認知,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手段給學生感官認知,可一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

  4.分析:安培力是洛倫茲力的宏觀表現(xiàn),洛侖茲力是安培力的微觀本質

  5.提出問題:如何判斷洛倫茲力的方向,由學生分析(必要時教師加以適當?shù)囊龑В┙o出判斷洛倫茲力方向的方法是------左手定則。

  6.用實驗驗證電子束的偏轉是否遵循左手定則

  7.討論洛倫茲力的方向與速度和磁場方向的關系

  8.由例題求解引出B垂直于V時洛倫茲力的表達式,進一步分析B與V不垂直時洛倫茲力的表達式,分析影響洛倫茲力的因素。

  9.通過動畫演示,介紹洛倫茲力的具體應有:電視機顯像管中電子束在磁場的作用下發(fā)生偏轉,演示電子束在磁場的的偏來說明,進一步演示“行掃描”和“場掃描”,并由此說明熒光屏發(fā)光的原因。

  10.課堂練習

  11.小結

  12.布置檢測題,通過其來檢測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12-17

物理說課稿03-11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物理重力說課稿12-18

物理《質量》說課稿12-01

物理單擺說課稿12-01

初中物理說課稿02-16

精選物理說課稿九篇01-19

高二物理說課稿02-17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