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初中>初中歷史>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時間:2024-05-24 14:52:18 初中歷史 我要投稿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在發(fā)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措施,措施是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方式、方案、途徑,可以分為非常措施、應變措施、預防措施、強制措施、安全措施。我們應當如何寫措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篇1

  本學期由我繼續(xù)擔任九年級數(shù)學教學工作任務,現(xiàn)就本學期教學工作如何展開做以下計劃:

  一、現(xiàn)狀分析:

  這屆九年級共有學生21名,其中女生4名、男生17名,男女比例失衡,班級管理上有一定難度;數(shù)學底子薄弱,主要體現(xiàn)在基礎差、數(shù)學學習習慣差、惰性心理嚴重、重視度不夠等諸多問題。上學期我就針對以上問題做了不懈努力,克服了重視度及一些不良習慣。本學期的工作重點在于克服基礎薄弱、惰性等問題上并在成績拔高上加大力度,爭取在中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預期目標

  1、優(yōu)生吃飽,差生吃好。

  2、基本養(yǎng)成高效學習習慣。

  3、初步具備良好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4、中考中實現(xiàn)更進一步的數(shù)學成績突破。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與檢查

  我繼續(xù)抓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評比有獎勵、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每日反思、每周總結(jié)、月月歸納、條理清晰、知識框架明了,知識系統(tǒng)化掃除基礎薄弱的問題;高效課堂中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仍需加大指導與訓練力度,如課中的討論、口頭展示、書面展示、時間的合理安排等環(huán)節(jié)上,以期有新的進展,為高效課堂掃清道路。

  (二)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加強學法指導,有些學生縱然很努力,成績依舊上不去,這說明學習方法有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知識的內(nèi)在規(guī)律,不僅要知

  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斷、綜合、歸納的解題能力,我要求學生養(yǎng)成先復習,后做作業(yè)的好習慣。課后注意及時復習鞏固以及經(jīng)常復習鞏固,能使學過的知識達到永久記憶,遺忘緩慢。

  (三)實行分輪復習

  本學期的復習教學,是整合升華學科知識,培養(yǎng)提高應試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復習教學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中考的成功與否.為保障畢業(yè)班復習教學取得良好成效,我制定的復習的具體思路是:第一輪重點復習鞏固基礎知識,以課本基本知識為依據(jù),列出每章的知識網(wǎng)絡,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系統(tǒng)化,以訓練基本技能為主的試題輔以練習,強化訓練,加深印象.第二輪復習在第一輪分項復習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類型題的復習,包括幾何應用,代數(shù)應用,幾何綜合,代數(shù)綜合等方面的綜合練習.第三輪主要是做中考模擬試題,讓學生熟悉。

  考試類型題,同時提高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zhì).最后階段,根據(jù)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查漏補缺,因材施教.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篇2

  一、存在的問題:

  1、教師給予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機會少,學生的學習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勵。

  2、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少懸念和情景,有時找不到學生感興趣的點,讓他們進行分析與探究。

  3、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現(xiàn)不夠。

  4、教師性格缺陷:溫和有耐心,但心太軟,不嚴厲,對有不良習慣的學生要求太寬容,導致個別班級課堂秩序不夠好。

  5、教師課件制作費時費力,但文字和幅數(shù)過多(超過20張),不簡練,學生活動僅限于看、聽、背,游戲、活動少,學生不耐煩。

  6、教師講解內(nèi)容理論性強,有時說話較生硬,缺少輕松、幽默,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7、教師被舊的教學模式所束縛,不敢創(chuàng)新,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大膽放手。

  8、學生答題不規(guī)范,書寫不認真,尤其是錯別字現(xiàn)象嚴重。

  二、具體改進措施:

  1、提高興趣。對于一件歷史事件我們的教材交待得很簡單而且不是很連貫,比如,孫中山的革命活動經(jīng)常具有跳躍性,學生就會問“這一期間孫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們適當?shù)难a充一些歷史事件,比如孫中山的“第二次護法運動”,不但可以增加課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補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內(nèi)容的連貫性。

  2、聯(lián)系時事。今天是歷史的延續(xù),我們可以在今天找到歷史的影子,比如,香港問題,我們可以把它與1842年的《南京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及后來的瓜分狂潮聯(lián)系起來;?傊,我們可以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結(jié)合點,讓學生感到歷史離我們并不是很遙遠。

  3、學法指導。學生對近代史中頻繁的戰(zhàn)爭的分析能力不夠,不理解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條件,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把戰(zhàn)爭這一類歷史事件放在一起,讓學生從中找到相同之處。比如,我在講授《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時候,我把甲午戰(zhàn)爭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美伊戰(zhàn)爭放在一起比較著學,使學生認識到一場戰(zhàn)爭的爆發(fā)它需要交戰(zhàn)雙方原因、國際環(huán)境、導火線等幾個方面的原因。通過比較使原本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而且可以加強原有知識的`記憶。

  4、理清線索。我在進行《侵略與反抗》的設計時,選擇以時間為經(jīng)、事件為緯,分中國近代史為平行的兩部分,即屈辱史(淪為半殖民地的歷史)和抗爭、探索史(淪為半殖民地的歷史),編織一張知識網(wǎng)?v向看,是戰(zhàn)爭、條約、民族資本主發(fā)展、思想探索等幾個專題;橫向看,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從民族危機到思變、從經(jīng)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等一系列變化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5、能力培養(yǎng)。學習歷史不應該停留在掌握基本的歷史史實上,更應該學會評價歷史事件,比如新文化運動,首先可以讓學生自己隨意評價,然后指導學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評價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積極作用;(3)消極作用。然后再讓學生對某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比如分析李鴻章,我們應該對學生強調(diào):

  (1)不要受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的影響;

  (2)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評價,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

  6、加強教研。把握好課堂教學,悉心溝通,不斷嘗試改進,細心體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潛心研究,及時調(diào)整思路。

  7、總結(jié)反思。教學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yǎng)和自我提升。

  8、強化訓練。記憶作業(yè),要求實事求是,理解記憶。書面作業(yè),要求書寫工整、字跡清晰;答題規(guī)范,注意條理化、序號化、段落化;獨立完成、及時上交。推薦作業(yè),拓寬視野,條件允許,盡量完成。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篇3

  一、當前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逃砟畹哪爻梢(guī)與矯枉過正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綜觀我市歷史教育教學現(xiàn)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不少教師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規(guī),要么矯枉過正。 所謂“墨守成規(guī)”,就是我們一些歷史教師,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不思教育觀念的更新。在他們看來,歷史教育就是幫助學生記住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學生能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因此,“不管白貓黑貓,只要學生考試成績好,我就是好貓”。

  至于歷史教育眾多功能在學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實,似乎與其無關。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師把教材作為唯一知識來源,忽略了教材僅僅是“學本”這一事實。他們的歷史教學,無論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練習都死死圍繞教材知識,反復講練,并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如何記住有可能考試的重點知識,如何應對各種考試。學生所謂的“動”也是圍繞著教材知識記憶練習,思考的空間很小,“灌輸”的意味很濃。這樣的歷史教學結(jié)果,學生當然對所學習歷史毫無興趣,學習歷史的唯一目標,就是死記硬背歷史教材或資料,爭取考出好成績,向教師和家長“報喜”。學生成為背誦教材和應對考試的機器。

  所謂“矯枉過正”,就是我們有些教師一方面對傳統(tǒng)教育理念缺乏辯證分析,對所有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進行簡單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對不斷涌現(xiàn)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學的理解,囫圇吞棗,生搬硬套。于是出現(xiàn)弄巧成拙,形成矯枉過正的現(xiàn)象。如目前不少老師把接受性學習方式等同為“灌輸教學”,將其視為糟粕,置如棄履。過于單一地強調(diào)、突出研究性學習,就會有意無意地放棄對基礎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礎知識。實際上,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學習等,都是不同的學習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無所謂絕對的好與壞、對與錯。接受性學習只要運用得當,它在提高知識的傳授速度和增加知識傳授量方面,自有它獨特的用武之地。

  (二)歷史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失誤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創(chuàng)新教育相當多的歷史教師所接受,并不斷深入人心!白灾、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成為不少歷史教師說課、上課、賽課、評課的基本思想。應該說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在欣喜之余,也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

  第一,創(chuàng)新活動,不顧對象。一些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時,往往不顧學生的實際能力,也不考慮教材的難易度,生搬硬套別人的東西,片面追求課堂里的熱鬧,整個教學設計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活動:閱讀、討論、辯論、觀察、表演、分析忙得學生焦頭爛額。在教師的牽制下,學生一會兒看書,一會兒前后討論、一會兒角色表演、一會兒展開辯論,而真正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于是各種問題接踵而來,懶的學生是一點事情也沒有,而想動腦筋的學生感覺忙不過來。同時,教師所設置的活動或問題,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過于復雜。設計簡單時學生輕易就找出了答案,就會產(chǎn)生驕傲自滿情緒,漸漸會對參與活動失去興趣,對以后的教學產(chǎn)生不良后果,而設計復雜時,學生自己解決不了,難免會垂頭喪氣,對以后的教學也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雖然說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個難題接著一個難題,對這些人生經(jīng)歷不多的孩子來說,容易使他們失去自信心。因此不論是過于簡單還是過于復雜設計課堂活動,就必然使大部分學生閑置,局限了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生,不能使每個學生的潛力發(fā)揮出來,也就談不上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標新立異,忽視科學。一些歷史教師為了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往往不顧歷史科學性原則,任意標新立異。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教師在講紅軍長征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fā)長征到達陜北,除了教材地圖中所標的紅軍長征路線外,你認為紅軍到達陜北是否還有更好的行軍路線?”教師設計這一問題的本意是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與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可以說,學生可以給我們無數(shù)個答案,也可以從瑞金畫一條直線到達陜北,因為連接兩點之間的距離直線最短。如果學生一旦設計出高明的行軍路線,教師為學生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還是為紅軍的“愚不可及”而遺憾?如果按照學生的“路線”行軍,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事跡與精神還有意義嗎?在這里,教師忽視了一個基本的歷史真實——紅軍長征所走的路線是種種歷史因素決定的,在當時歷史背景下,它是最佳路線。長征路線不是哪個人隨心所欲能任意改變的。

  第三,嚴守預案,應變不足。教師作為教學過程指導者、組織者,課前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將探究過程和結(jié)果設想得自以為盡善盡美,是無可厚非的。但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的思維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課前設想那樣發(fā)展。由于一些教師在基本功和教學技能方面的不足,往往出現(xiàn)與“創(chuàng)新”教育相去甚遠之事。其主要表現(xiàn):一是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因勢利導,一切教學活動惟教案為是,不敢超越一步,嚴格要求學生探究的結(jié)論必須與教師的預設重合。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思維個性的扼殺。二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結(jié)果缺乏科學的評判。當學生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產(chǎn)生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意見,且相持不下時,有些老師在關鍵時刻不敢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一句“大家的想法都很好”,還美謂之“教師不當裁判”、“不打擊學生思維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教師教學可以存疑,但不能稀泥,淪為學生思維的尾巴。否則,我們倡導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啟發(fā)者、促進者”,就變了成名存實亡。

 。ㄈ┲刂R能力教育,忽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我們的歷史課堂有了明顯的變化,老師講的少了,學生動的多了。但三維目標中情感教育目標因缺乏考試評價體系和可信度而被淡化,歷史教學仍未走出應付功利性考試的圈圈而正逐漸喪失歷史教育精神培養(yǎng)的本義。

  第一,以知識能力為中心設計教學問題,不考慮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有這么一個案例:一位教師在講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這段歷史時,為整合學科知識、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特意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一個是:“假如董存瑞拉開的火藥包沒有炸,那會是什么原因,怎么辦?”另一個是:“你能為董存瑞設計出一個更好的炸碉堡方案嗎?”應該說,這兩個問題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的確是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老師卻顯然忘記了講這段歷史的主旨是什么。試想,假如(僅僅是假如)學生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終于找到了一種兩全的炸碉堡的方法,那么,那位老師究竟是為學生的“聰明創(chuàng)意”而贊賞有加呢,還是為董存瑞的“思維遲鈍”而喟然長嘆呢?這不得不讓人反思隱藏在案例背后的更深層次的教育問題:新課程理念下歷史課情感教育的嚴重缺失。歷史課當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這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歷史教育的使命,直接關系到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第二,歷史教學活動成為掌握歷史知識和提高應試能力的訓練場。屬于人文學科的歷史學科,說到底,歷史教育的本質(zhì)也就是人文素質(zhì)教育。從歷史學科內(nèi)容的包容性看,歷史幾乎包括了人的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歷史教育的素材應該是最豐富的,而其中情感因素是歷史素材中固有的豐富的資源。歷史中,有悲,有喜,有美,有丑,也有真有假。在某種程度上,學習歷史,需要用心用情感去體會,去體驗。因而,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可以如詩般抒情,可以如畫般絢爛,也可以如歌般動聽。但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習慣和當前功利性考試的需求,包括我在內(nèi)的許多歷史教師自覺不自覺絞盡了腦汁,想了種種辦法,花樣翻新,設計了種種題型,來對學生進行一遍又一遍的“強化訓練”,以達到最終記住書本上的知識、結(jié)論,或者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等等之目的。這種向?qū)W生大腦皮層反復地施以簡單的信號刺激的做法與馬戲團里訓練猴子實際上沒有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于是有人戲稱這種課堂為“訓獸場”。這種說法聽著刺耳,實際上毫不夸張。我們的歷史課堂太漠視“生命”的存在了。有人曾一針見血的指出,今日中學的歷史教育,講屈原只知《離騷》名,不知《離騷》事。當然,這里更別奢望《離騷》情了。沒有情感的教育不是對人的教育,情感教育應該成為歷史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

  二、對策建議

  第一,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對“教育是什么”的價值判斷和基本看法,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完成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任務的基本前提和保證。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種種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涌現(xiàn)。我們教師在面對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時,一是要積極學習;二是要全面準確理解;三是要有科學批判精神,要結(ji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進行吸納,不要盲目模仿。

  第二,歷史教學活動所追尋的是學生對歷史的建構(gòu)和認識,因此教學的整體目標應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為基礎,并把歷史思維能力視為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從而把歷史教學的基本模式由傳授知識的類型轉(zhuǎn)變?yōu)榘l(fā)展思維的類型。

  第三,歷史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學生的歷史學習活動,而這種活動不應該是對歷史知識進行機械記誦的模式,而應該是學生對歷史原本進行分析與理解的模式,側(cè)重于學生正確地建構(gòu)其心目中的歷史,使學生能夠識別各種對歷史的解釋,并提出他們自己的歷史解釋。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fā)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

  第四,歷史教學活動的方法運用,主要是圍繞使學生對歷史的感受、了解和認識,側(cè)重于訓練學生掌握探究歷史的具體方法,尤其是透過師生對各種歷史資料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在掌握證據(jù)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

  第五,歷史教學活動的組織,不應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應是注重于學生學習歷史時思維活動的具體操作,尤其是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注重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能力。教師應成為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的助動器,要像導演一樣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并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diào)整。教師與學生的最基本的關系是教學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愛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對方的,是互動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間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觀臆想的。所以,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第六,歷史教學活動的展開,要有利于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使學生經(jīng)過歷史的學習和探究,學會用歷史的視野來認識和理解社會現(xiàn)實的問題,學會思考人類的發(fā)展和人生的價值。

  第七,歷史教學活動的設計時要注意結(jié)合學生的智力水平、要適合學生的特點;注意參考教材實際、符合教學規(guī)律;注意難易程度的搭配、挖掘,爭取把每一個學生都調(diào)動起來,否則,脫離了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無用功。

  第八,歷史教學設計,要以探究問題為目的,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而歷史問題的設計要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既要有定向思想的訓練,也要有發(fā)散式的思維、復合式的思維的訓練,以幫助學生形成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辨證的、變化的、發(fā)展的視野。

  第九,要有一定的“史料”教學。人們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學歷史感到厭倦。所以,要改變歷史學習是對現(xiàn)成知識的記憶這種傳統(tǒng)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jié)果得以統(tǒng)一,而不是分離。我們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這就要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匯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jù),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所以,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離不開對史料的運用的,尤其是學生對史料的運用。

  第十,正確對待教材中的史實和史論,對各種新觀點應慎重處理。歷史教材編寫的都是一些沒有爭議的廣泛論證的基本史實、基本史論,依據(jù)的是科學性的原理。當然,歷史上存在著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但這些史實史論都是編寫教材者的謹慎選擇后編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學家的看法,具有科學性。而有些教師在上課時追求標新立異,通過活動得出的結(jié)論有別于教科書甚至相反,忽視否定了基本史論、基本史實。對學生的各種看法、新意見一律贊同,喪失了科學性、原則性,甚至于對學生從文學作品、電視電影作品中得來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記了自己所擔當?shù)娜蝿。只要有新意、?chuàng)意,不管科學性,甚至于對神話傳說中夸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糾正,一方面使學生產(chǎn)生了錯誤的認識,認為歷史就是電視、電影、神話故事中所講的那個樣子,區(qū)別不了真實的歷史與小說中的歷史;另一方面很可能對發(fā)育成長的中學生產(chǎn)生負面影響,達不到學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鑒的目的。因此,一方面活動的開展能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另一方面教師要依據(jù)科學性原則,對學生得出的結(jié)論進行分析、開導、糾正,使老師成為一個真正的引導者。

  第十一,科學認識和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首先,教師要端正教學思想,克服依賴性。教師不要以為有了多媒體課件就萬事大吉,而要克服依賴電腦和懶惰的思想,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電腦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和工具。其次,教師要按新課改的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進行歷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實現(xiàn)歷史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再次是認真?zhèn)湔n,謹慎選材。制作歷史多媒體課件應以認真?zhèn)湔n為前提。教師選擇課件素材要注意影視畫面宜短不宜長,圖片宜精不宜濫,一切只能為教學服務,不能一味地滿足學生觀賞的需求。最后多媒體歷史課件要畫面優(yōu)美簡潔,聲音和諧。只有使課件的畫面、聲音與教師的語言、表情及教學技巧融合成和諧的整體,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篇4

  作為在教學第一線的中學歷史教師,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慮這些問題是必須的,也是很實現(xiàn)的。特別是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可以說是老師們經(jīng)常要思考的問題。但這些又都涉及到有關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問題不僅僅是教學方式和手段的技術(shù)性、技巧性的問題,而且體現(xiàn)了深層次的教學理念問題。

  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我們換一種角度來思考教的問題。這就是要把教師職業(yè)這一角色,放在社會發(fā)展與人才培養(yǎng)的大視野中來定位,從而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轉(zhuǎn)到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具體地說,就是把學生的學習放在首位。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據(jù)社會長遠發(fā)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為宗旨,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中學歷史教學,雖然涉及的是歷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這是因為通過歷史教學,既可以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了解人類的過去;又能夠促進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發(fā)展和歷史意識的生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使學生學會以全面、客觀、辨證、發(fā)展的眼光來認識人類社會。

  在素質(zhì)教育觀念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歷史教學的很多領域,諸如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評估、教師培訓等等,每一個領域都可能會制約教學實際的創(chuàng)新。

  以探究問題為目的

  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說: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的證據(jù)。然而,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產(chǎn)生真正的探究性問題,或只有膚淺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重復)。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歷史學習不應該是促成思想固化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fā)散式的思維、復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辨證的、變化的、發(fā)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上因果關系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歷史,像學習數(shù)學一樣,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就的經(jīng)歷,是積累經(jīng)驗的機會。所以,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話、調(diào)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主,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fā)展。

  以學生參與為形式

  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fā)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以史料運用為條件

  人們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學歷史感到厭倦。所以,要改變歷史學習是對現(xiàn)成知識的記憶這種傳統(tǒng)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jié)果得以統(tǒng)一,而不是分離。我們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這就要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匯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jù),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所以,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離不開對史料的運用的,尤其是學生對史料的運用。

  以周密設計為準備

  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不是隨意的,甚至不是隨機的,都要有事先的準備和安排,有具體的目標,有明確的設計思想,體現(xiàn)出一定的教學觀念。方法的實施,是有步驟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教師以認真的和客觀的態(tài)度來對待。前蘇聯(lián)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優(yōu)化教學,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他認為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nèi)容、教材難易程度、全班學生的程度、各種教學方法的效用和長短處、教師本人的特點和能力等,這些都需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計劃。

  以教師引導為助動

  以往的歷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唱主角戲的,好像教室這個舞臺是為教師搭建的,F(xiàn)在我們倡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但并不是說教師只是一名“場記”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師的作用更為重要,他要像導演一樣,要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并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diào)整。教師與學生的最基本的關系是教學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愛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對方的,是互動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間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觀臆想的。所以,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對于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在教學實際中要注意避免以往傳統(tǒng)模式下運用方法時的弊端,或是片面地強調(diào)某一種方法的效用,以為某一種方法是萬能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用到哪里都會靈”;或是僵硬地照搬和套用某一種方法,而不去考慮學生、教材等具體情況;或是只注重方法運用時暫時的、表面的效果,而忽略學生的心理活動反應,等等。

  總之,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我們特別強調(diào)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歷史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力圖使學生通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篇5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歷史課程是一門由原來的"應試教育"轉(zhuǎn)變?yōu)?素質(zhì)教育"的課程,這就要求在歷史教學中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學生勇于質(zhì)疑、敢于爭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的8年時間里,我從自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認真反思,從中感觸很大,具體如下。

  一、老師應該做到的

  1、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shù)性、技巧性

  確嚴謹、精練簡潔、通俗生動、語言幽默、聲情并茂、生動有趣的講述能撥動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聽者樂此不疲。一個合格的教師在不斷鉆研歷史專業(yè)和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

  著名歷史教育家趙恒烈教授畢生研究歷史教學,他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技能分出了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東西能如實表達出來,使學生聽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樣想得清楚、說得明白,能完整地表達思想。第二境界是聲情并茂,使語言、表情、動作配合起來,表達得活靈活現(xiàn),使之傳神而動聽。第三境界是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教師的講述,如帶領學生到了歷史現(xiàn)場,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選詞有方,文有限而意無窮;點撥著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盡。"我們教師不妨"對號入座",按照這"三個境界"的標準進行自我檢測,明確自己已達到的"境界",而后繼續(xù)努力,向更高"境界"前進。

  2、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聽后背的教學模式,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頂多再有一副歷史地圖。而不善言辭的學生在這里只會更加沉默。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僅限于一張大卷。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科作業(yè)。

  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于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xiàn)了許多旁人認為是"不務正業(yè)"的現(xiàn)象。如,有些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jù)書中文字介紹進行再創(chuàng)造所描繪的半坡聚落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課上,學生們發(fā)揮想象,設計歷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紀年數(shù)軸方式的,還有的完全以圖畫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歷史。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敘述著歷史口演話劇、講故事、撰寫小論文、繪畫,等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jié)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歷史教學內(nèi)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歷史雖然講述的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但是我們要看到:歷史是有生命的,歷史的生命源于生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歷史史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豐富歷史教學內(nèi)容,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1。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nèi)容

  在歷史教材中,不僅包含政治史、經(jīng)濟史、文化史,還有一些關于社會生活、習俗方面的內(nèi)容,利用好歷史教材本身所蘊涵的"生活"內(nèi)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而且有利于學生對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比如在教學《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進行聯(lián)系、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點與區(qū)別,尋找沿襲和改革的痕跡,通過對比得出什么結(jié)論。通過教師有效、得法的引導,學生將宋代生活與現(xiàn)代習俗做了比較,并且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這樣的課堂教學,必然是活躍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學,必然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也必然能夠促進學生進行思考探索,促使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

  2。聯(lián)系時事熱點,豐富歷史教學內(nèi)容。

  中學生年齡小,熱情高,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對于時事熱點問題具有很高的關注度,他們希望了解這些時事熱點,并且希望跟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自古以來就是政史不分家,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lián)系,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將它們引進課堂,將教材內(nèi)容與時事熱點結(jié)合起來進行講解,不僅豐富了歷史教學內(nèi)容,而且可以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思考,并對一些歷史現(xiàn)象、歷史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通過這樣的聯(lián)系教學,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設計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歷史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設計特點,利用好課文中的有關插圖、每個歷史人物身上可以評說的故事及通過活動課的開展,對引發(fā)學生興趣、增進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記憶、提高教學質(zhì)量有重要作用。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把師生的生活、經(jīng)驗、智慧、理解、問題、困惑、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因素能夠真實地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會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有可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四、寓教于樂,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會主動學習,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充滿趣味性。

  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學生年紀小,正是愛玩愛鬧的時候,而將游戲引進課堂教學之中,可以發(fā)揮游戲的啟真、啟善、啟美的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進行自主地探索,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秦王掃六合》時,關于秦始皇為鞏固統(tǒng)一所采取的措施,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游戲:讓每一位同學都用自己的家鄉(xiāng)方言來朗誦同

  一段話,結(jié)果可想而知,什么樣的口音都有,大家的情緒一下被調(diào)動起來了,也認識到了統(tǒng)一文字語言的重要性,在歡聲笑語中對秦朝的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

  2。利用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歷史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是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歷史教學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歷史故事,在日常教學中,如果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夭迦胍恍v史故事,將會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學習《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可以插入奕山"馬桶御洋兵"的故事,讓學生在笑的同時感受到清朝將領的愚昧無知,清朝統(tǒng)治階級的軟弱無能,也深刻地認識到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當然,歷史故事只是課堂教學的調(diào)劑和使課堂教學趣味化的一種教學手段,要有原則性,不能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興奮度,而濫用歷史故事,導致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避免出現(xiàn)課堂氣氛雖然活躍、但是學生根本沒有學到知識的現(xiàn)象。

  五、注重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1。有效利用教學輔助手段,為歷史教學增添"異彩"

  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jīng)走進中學歷史課堂,并且發(fā)揮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深受師生的歡迎。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利用聲像、圖片、文字、視頻等手段營造一個動態(tài)的歷史情境,展示了更加豐富的歷史信息,在大量的聲電光影信息中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感受,節(jié)省了教師的時間,增大了課堂知識的容量,有利于重難點問題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學習八年級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時,教師可以將開國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內(nèi)容制成精美的課件,通過原聲再現(xiàn)、場景再現(xiàn)等手段,激發(fā)了學生的情緒,就會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教學相長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歷史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地收集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中,學生的表情、學生的回答、學生的練習、學生的疑惑等都是反饋學習信息的途徑,教師要注意觀察,將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及時地分析。這樣做不僅能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改變教學計劃,還能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查漏補缺、鞏固知識,也會使教師的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新課程給我們提出了更高、更遠、更全面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要全方位,多層次地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才能適應教材,適應學生,只要我們教師能夠高屋建瓴,整體把握新教材的特點,自己駕馭教材漸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形成系統(tǒng)學科思想,才能去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升。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06-26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精)07-19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精品】12-22

【優(yōu)】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12-30

初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5篇04-01

初中歷史教學措施10-29

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與計劃02-24

[經(jīng)典]課堂教學改進計劃06-14

課堂教學改進計劃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