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6-12 07:48:2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復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1、每人收集同種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張記錄表。

  3、植物葉子。

  一個相同形狀的雪花片和一個不同形狀的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他們一個樣兒。

  1、請幼兒把積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觀察比較這些積木是否一個樣兒,說說它們是怎么做的一個樣的。

  2、請幼兒說說這些積木各有什么特點?

  3、你在那里看到過一模一樣的東西。(礦泉水、報紙、書、巧克力等)分別是什么工廠生產的?

  4、為什么人們要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

  二、尋找復制品。

  1、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的過程,叫做復制。你們能找出活動室里哪些東西是復制品嗎?

  2、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內一模一樣的東西。

  3、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我們一個小小的活動室就有這么多相同的東西,真沒想到!如果我們走出幼兒園,肯定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以后,你們一有發(fā)現(xiàn),就及時告訴大家,好嗎?

  三、產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

  1、出示植物葉子,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各種植物的葉子是不同的。

  2、引導幼兒產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復制現(xiàn)象。

  大班科學活動――力(程玲玲)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紙箱老師以十分費力的肢體動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紙箱。

  2、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樣才能把它移到門口去呢?

  3、幼兒思考后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并用自己的方法來獨自移動它。

  4、這只大紙箱很重搬不動,也抬不起來,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門口。

  二、又推又拉。

  1、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2、引導幼兒討論各種辦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們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這么多的辦法,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4、幼兒在老師的組織下自己組合來讓大紙箱移動。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時你們都拉過什么?推過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一些推、拉現(xiàn)象,并讓幼兒自己總結只有推和拉才有物體的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一次,我拿著鏡子從外面走進活動室,鏡子的反光照在室內墻壁上,產生了光斑。孩子們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動鏡子,光斑就跳躍移動,孩子們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設計組織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變化,產生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2.樂于用語言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發(fā)展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準備:

  1.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有從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固體膠、鉛筆、橡皮泥、紙等若干,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鏡子的感性經驗,并會用多種方法制作圖案。

  過程:

  1.自由探索――光斑從哪里來?

 、儆螒颍虹R子和光。教師和幼兒一起拿著鏡子在有陽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墻壁上。

  ②提問與交流:你是怎樣玩的.?這些亮亮的、晃動的是什么?(光斑)光斑是從哪里來的?它為什么會動?

 、坌〗Y:鏡子將光反射在墻壁上就會產生光斑,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2.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為什么會變化?

 、賶ι系墓獍咭粯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與鏡子的形狀及其照射角度有關)

 、诠獍哒赵趬ι舷袷裁?

  3.深入探索――怎樣使光斑的形狀發(fā)生變化?

 、僖龑в變鹤杂捎懻。

 、谟變翰僮鳌嶒。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各種圖案或圖形粘貼在鏡子上,再玩“鏡子和光”的游戲。

 、塾變合嗷ソ涣靼l(fā)現(xiàn)了什么。

  延伸活動:

  1.針對幼兒在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帶他們到室外作進一步的探索。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除改變光源的位置和在鏡子上貼物外,還有哪些方法能改變光斑的形狀。

  3.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實驗:把月光、燈光作為光源,探索鏡子能否制造晃動的光斑。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興趣觀察風和云等自然現(xiàn)象,注意它們的不同變化。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重難點:

  引導幼兒用身體各個不同的部位,從參照物上感受風的存在和風的大小,并體驗風和人植物的關系。

  活動準備:

  有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有關天氣的圖片

  1、圖片上你看到有哪些風?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2、到戶外找一找風在哪里;

 。1)用眼睛找風,從參照物上感受風的存在:如小草在擺動,樹葉在搖動,衣服在飄動

 。2)用自己的身體 找風:如頭發(fā)飄動起來,臉上有點涼。用自己的耳朵招風:區(qū)別不同的風聲。

  二、討論:我們喜歡什么樣的風,害怕什么樣的.風?

  三、和 風爺爺做朋友

  1、老師介紹游戲名稱和玩法。

  2、幼兒開始游戲,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四、延伸活動:

  1、談話活動:談談遠足活動后的感受

  2、遠足時的安全事項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系。

  2.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

  3.能與同伴合作,較細致地進行操作活動。

  領銜技能:實驗、推測、計數、交流、觀察。

  活動前期經驗

  1.幼兒會折紙,學習畫折痕的簡筆畫、寫數字。

  2.教師試試紙上能放幾塊積木,根據紙的強度選擇用多大的紙。

  ——教師也是科學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習者,因此科學活動前的準備也是教師自己科學探究的過程,對孩子將要做的實驗教師自己反復多次地進行嘗試,這樣教師才能盡量多地預測到實驗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1.鉛畫紙若干(教師多備一些,用廢舊的紙,但要平整)。

  2.積木多塊、小組記錄表、粘紙小標記(貼在全班放積木最多的格中)。

  3.每人四張紙:

  第一張:嘗試讓紙站起來。(試過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積木的)用于猜測:紙折疊后可擺放積木嗎?

  第二張:折起來嘗試放積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較:怎么樣才能放得多。

  第三張:用折兩折的方法把紙折好。用于猜測:折疊后可擺放積木的數量。

  第四張:備用。

  ——科學活動的材料準備非常重要,教師既要考慮到幼兒的使用情況,準備充足的材料,同時也要養(yǎng)成節(jié)約材料的好習慣,因此,在準備材料時要進行推理和測算。

  活動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景,引出“讓紙站起來”的話題

  ——幼兒坐桌邊,四人為一桌,兩人為一個小組。既讓幼兒都能看到教師的操作臺,也便于后面活動時,幼兒能方便地分組,快速找到同伴。

  1.出示紙,了解幼兒生活經驗。

  師:這是什么?紙有什么用?

  師:你們能不能讓紙站起來呢?每個人從桌上拿一張紙,想想辦法,讓紙能自己站起來。

  ——紙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這個話題兼顧了幼兒的日常經驗,同時又給了孩子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紙”的機會,引出了探索主題。

  2.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著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師:噢,你讓紙站起來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幾下啊?兩下。你呢,數不過來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結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師: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了,看看誰的紙站得最穩(wěn)?

  ——教師在指導中有意識地把個別孩子的操作法傳遞給全體幼兒,與此同時,教師的指導語中也透露出鼓勵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哪怕只是折的次數的不同,這也為后面的活動打下了伏筆。

  二、再次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探索

  1.引導幼兒猜測紙折疊后能擺放積木。師: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積木嗎?

  2.幼兒猜測后,教師拿一塊積木嘗試,全體幼兒發(fā)現(xiàn)紙上是可以放積木的。

  3.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測紙折疊后可擺放積木的數量。

  ——教師每一個提問之后,都不急于動作,而是留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4.鼓勵幼兒嘗試。

  師:確實紙上能放積木,紙的哪種變化能讓放的積木又穩(wěn)又多呢?我們每個人可以用紙試試,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幾塊積木。

  ——用兩種最常見的實驗材料,讓孩子有機會去發(fā)現(xiàn)并驚奇,與其說這是實驗,還不如說更是游戲。

  5.教師出示記錄表,提出規(guī)則和要求。

  師:兩人一組試一試,每組一張表格,讓我們把紙折的樣子畫在這個格中,猜的數量都記在“?”號的格子中。兩人商量一下,一個記,一個放,也可以輪流放。

  6.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記在格子里。

  7.分組嘗試將紙折疊后可放多少塊積木。

  ——探索性的科學教育就是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而記錄正是這種活動的標志。通過記錄,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經驗和真實想法。讓孩子對實驗前后的記錄做個對比,更加有沖擊力。

  三、討論,再次進行實驗

  1.幼兒搬椅子轉成半圓坐,一起參與討論。

  ——通過前面的游戲,孩子們已經感受到了神奇和驚訝,他們現(xiàn)在還不知道,討論后的活動會使他們的實驗更精彩。

  2.出示不同幼兒折的紙,引導觀察比較。

  師:怎樣才能放更多的積木?

  ——這次的討論對后面的實驗以及實驗會給幼兒帶來的驚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擾。形成討論的氛圍,從而將個體的經驗轉化為集體的經驗,讓孩子獲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師:通過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紙折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先讓紙自己能站穩(wěn),再小心地輕放積木,不能碰桌子。

  ——教師的小結語也是經過提煉的,不僅僅是大家的發(fā)現(xiàn),更是對下一步實驗的規(guī)則求,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實驗更具科學性。

  3.設置挑戰(zhàn),再次嘗試。

  師:剛才,我們在紙上放得最多的是14塊積木,現(xiàn)在大家換張紙重新折,再試一次,比一比哪組小朋友放得最多。

  4.教師出示記錄表,提出第二次記錄的要求。

  師:兩人一組一張表格,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驗。

  ——提出記錄的要求,培養(yǎng)記錄的習慣,對實驗很重要。

  四、交流

  1.細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對結果進行記錄。

  師:把紙的折法記下來,把放積木的結果也記下來。

  ——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孩子總是希望自己的猜測是對的,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的猜測出錯,往往不愿意面對,因此在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2.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與發(fā)現(xiàn)。

  師:你和好朋友在實驗的時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幾塊積木?說給我們聽聽。

  ——在活動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內容是值得記錄下來的。

  活動思考與教學策略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最直接的體驗中學習,在動手中去發(fā)現(xiàn)。在這個活動中,我選擇了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材料“紙”和“積木”給孩子進行操作實驗,把有關力的科學轉化為孩子可親自操作的游戲,依托幼兒熟悉的、直觀的材料,讓孩子在富有挑戰(zhàn)的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讓人驚訝的科學現(xiàn)象,努力讓孩子從探究游戲中感受快樂,獲得智慧。

  一、感受

  1.感受驚訝。

  思考: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神奇,產生探究欲望和興趣,不斷體會神奇,增加新經驗。

  策略:選擇孩子最常用的學習用品紙張和游戲用品積木進行操作實驗,而結果是讓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張薄薄的紙,經過自己的變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積木。

  2.感受親歷。

  思考:鼓勵孩子親歷實驗的過程,感受物體變化帶來的心理體驗。

  策略:活動不是一種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過程,而是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親歷探險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感覺。

  3.感受興趣。

  思考:對孩子來說感受科學的趣味,比“懂得科學”更重要,讓孩子體會實驗是有趣的,像游戲一樣,從而感到科學的趣味。

  策略:觀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實驗結果,激發(fā)了孩子的競爭意識。為了超過同伴而產生繼續(xù)實驗的興趣。

  二、提煉

  1.提煉經驗。

  思考:紙張的變化與力的關系,這方面的經驗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讓孩子從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經驗,過渡到與同伴交流經驗,逐漸到進行有_定要求的實驗。在操作中逐漸積累經驗,從而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的神奇。

  2.提煉習慣。

  思考:成功來源于好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為幼兒入小學后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基礎。

  策略:將活動設計成具有挑戰(zhàn)的游戲,通過游戲規(guī)則的要求,提出科學實驗中的習慣要求,為大班孩子的繼續(xù)成長打下基礎。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尾巴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

  2、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活動準備】

  歌曲《小畫家》磁帶、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帶,各種動物身體和尾巴分開的圖片(金魚,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動過程】

  一、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咱們來一起聽一下吧。ǜ枨缎‘嫾摇罚

  提問:1.歌曲中的小畫家是誰啊?(丁丁)2.丁丁畫的什么?畫的怎么樣啊?(螃蟹四條腿,鴨子小尖嘴,兔子圓耳朵,大馬沒尾巴)3.丁丁是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

  教師小結:丁丁做事不認真,沒有認真觀察,只說大話,所以沒有畫好,我們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學習。

  二、找尾巴: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寶盒”呢!你們來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師故作神秘狀)“寶盒寶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們,猜出來了嗎?現(xiàn)在我讓一個小朋友來把寶物拿出來!

  出示動物尾巴:(一個小朋友拿一個)

  金魚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魚的尾巴有什么用處?

  松鼠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桃子,雨傘,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繩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氣球,蝌蚪)

  出示每種動物尾巴的時候給幼兒講講尾巴的用處。

  師:“魔法盒里還有啥,讓我再來摸摸她”,幼兒繼續(xù)摸出動物的身子。

  咦?這是誰?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沒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們來幫它找找吧。ㄗ層變鹤约喝透鞣N動物找到尾巴,把它們連起來)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這是誰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課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們來幫它找找吧!這時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賞故事:

  提問:

  1、故事里都有誰?

  2、它們發(fā)生的什么事?

  3、它們的尾巴斷了怎么辦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長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斷了,可以長成新的蚯蚓)

  【活動延伸】

  游戲《揪尾巴》

  動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現(xiàn)在我們也來變成小動物,一起來玩揪尾巴的游戲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預設目標

  (一)

  1、知道自然角飼養(yǎng)的小動物的外形特征。

  2、知道小動物的食性。

  3、養(yǎng)成愛護小動物的觀念

  (二)整合其他智能

  1.語言智能:大膽講述。

  2.人際智能:學會與他人合作。

  二、活動資源

  在飼養(yǎng)箱中飼養(yǎng)常見的魚類,如,金魚,也可以飼養(yǎng)烏龜或蝸牛

  三、示例活動

  (一)引起動機:

  帶幼兒到自然角面前,跟幼兒說這里有好多好多小動物,吸引幼兒的注意。

  (二)課堂活動一:

  1、讓幼兒仔細觀察水族箱里的魚。

  2、如果有很多種魚,可讓幼兒仔細觀察,并讓幼兒說一說這些魚的長相、外形有什么不同。

  3、當幼兒發(fā)表自己對各種魚的看法后,教師可以告訴幼兒這些魚的名稱及特征,教師講一遍這種魚的名稱,請幼兒復述一遍。

  4、等幼兒大致記得這些魚的名稱時,教師隨機指著某種魚,請幼兒大聲說出它的名字及特征。

  (三)課堂活動二: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魚的游泳姿勢。

  2、讓幼兒能注意到魚長有鰭。

  3、讓幼兒看看自己的手,跟魚的鰭一樣不一樣?

  4、跟幼兒解釋魚的鰭是用來游泳的。教師可以做魚游泳的.樣子來幫助幼兒觀察。

  5、讓幼兒做魚游泳的動作。

  (四)畫一畫:

  1、讓幼兒在幼兒用書第7頁的空白處畫出自己最想養(yǎng)的小動物。

  四、重點、難點

  (一)重點:

  1、知道自然角飼養(yǎng)的小動物的外形特征。

  2、知道小動物的食性。

  難點:養(yǎng)成愛護小動物的觀念

  (二)此活動可以采用描述法、表演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科學探索活動是幼兒園的典型活動,本次活動有兩大亮點:第一,選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隨手可取、隨處可見的材料,通過連接讓孩子找到一些連接的方法;第二,是探索連接各種方法之外,還明白辦法總比問題多,這樣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和信念,這將伴隨著孩子經歷小學、以后人生道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

  活動目標:

  1.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根據問題探索連接的方法,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根據問題探索連接的方法,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活動準備:

  1.插塑積木、繩子、毛線、吸管、紙、橡皮筋等。

  2.用于板書的紙和筆、問號貼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穩(wěn)定幼兒情緒:《心手相連》。

  2.游戲:《連連看》,引入連接的探索。

  二、基本部分:

  1.提出問題。

  今天,看你們玩得那么開心。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也想玩連連看,你能把它們連起來嗎?

  2.嘗試把準備的各種材料連接起來。(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孩子通過嘗試積累連接的經驗,探索連接的方法)

  (1)幼兒操作的時候觀察孩子操作過程,及時用準確地詞語概括出孩子連接的方法。

 。2)總結孩子的探索。

  3.出示問號,明白辦法總比問題多。

  4.嘗試不借助工具,把紙條連起來(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材料上引發(fā)出活動的挑戰(zhàn)性)

  (1)教師:你能試試不借助工具,把紙條連起來嗎?

 。2)總結孩子的連接方法。

  三、結束部分:

  科學態(tài)度的提升。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的安排,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兒觀察老師實驗的過程中,幼兒一直很安靜很認真地看著實驗過程。給幼兒提供感性經驗,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活動《螞蟻》教案01-23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1-27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3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4-14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5-04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15篇)04-15

《科學活動——剝花生》教案01-20

奇妙的影子科學活動教案02-11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