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30 14:42:30 教案 我要投稿

[經典]科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典]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篇1

  第一單元 我們都是科學家

  1.1科學是……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折疊小人”活動中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

  2、能夠從琴納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知道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解答的過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科學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2、想知道,愛提問。

  教學準備:

  插圖、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科學”。

  2、提問:你知道科學是什么嗎? (板書課題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學是什么。

  (1)、討論“什么是科學?”

  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引導學生看課本第2頁插圖,開闊一下視野。

  (3)、提問:圖上的人在做什么?讓學生說一說插圖的內容,教師適當?shù)丶右匝a充說明。

  (4)、談話: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你有沒有做過下面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書中圖片)想一想,你為什么想做這些事情?(學生交流)

 。5)、師生小結: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2、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師講故事、學生自己閱讀等不同方法讓學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問: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琴納是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醫(yī)生。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他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

 。3)、正因為有了這個新發(fā)現(xiàn),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問題?此后,他又分別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提出問題——尋找可能的原因——做試驗證明——試驗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復述一遍琴納的故事嗎?學生復述故事。

 。6)、搜集資料,找出其他科學家在研究活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學是什么。

  (1)、教師講解并演示活動方法,學生嘗試操作。

 。2)、要求學生邊做邊觀察,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學生匯報。

 。4)、提問:有誰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學生回答,若沒有學生能說出來,教師作簡單介紹)

  三、全課總結:

  1、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告訴我們科學究竟是什么嗎?

  2、學生分組交流,并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想法。

  3、總結: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板書)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

  過程與方法:

  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

  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并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對于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有沒有變化

  【教學難點】:對實驗過程的細心觀察和概括

  【教學準備】:每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組合,銹鋼湯匙、蠟燭、火柴、糖

  【教學過程】:

  一、明確課堂內容和要求導入:

  今天我們的課堂將以實驗為主,但需要你細心的觀察作為我們這節(jié)實驗課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實驗:

  1、實驗前的觀察:用豆子和沙子來做混合實驗就要知道它們的本來面目,它們是什么樣的呢?

  2、學生根據觀察回答,師簡要板書。盡可能利用各種感官感受描繪它們的特性。

  3、引導推測:如果我們將豆子和沙子進行混合,它們會發(fā)生變化么?依據是什么?怎么做來證實?建議:留取對比樣本。

  4、混合實驗。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發(fā)生變化會和它們的攪拌程度有關么?

  5、混合實驗后觀察豆子和沙子的變化。怎樣觀察的更清晰?

  6、分離實驗:引導思考,用什么方法分離?怎樣分離,根據所想方法選擇實驗品實驗。

  7、觀察比較:分離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們預存的實驗前的樣本進行比較,觀察是不是發(fā)生了變化。(對于外部形態(tài)上出現(xiàn)的細微變化,教師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導本質上的變化比較)

  8、小結:類似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后沒有變化,沒有變?yōu)榛虍a生新的物質,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如同上節(jié)課我們的易拉罐和水結冰等的變化,都是物理變化。板書:物理變化及其特點

  二、糖的加熱實驗

  1、相對于物理變化的是化學變化。觀察白糖特點,記錄表格中。

  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填在表格中。

  3、實驗:a、說明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

  b、從實驗盒取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

  c、教師在巡視中指導觀察和記錄以及安全事項。

  4、交流:你們都看到和記錄哪些現(xiàn)象?引導明了:白糖在加熱以后得到的物質還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結并引申: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yōu)楹谏奶恳粯赢a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及其特點 就我們觀察到的現(xiàn)象來看,是不是從加熱那刻開始就是產生黑炭的.化學變化的過程呢?(引導比較融化時是物理變化,后期才是化學變化)比較: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呢?

  6、拓延:我們在對糖加熱的過程還是蠟燭燃燒的過程,蠟燭的燃燒是怎樣的變化呢?

  三、總結:

  在變化中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變化不單純屬于物理或者化學的變化,有時像糖加熱和蠟燭燃燒一樣同時出現(xiàn)。做個有心人,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變化究竟屬于哪一種。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2、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3、感悟作者寬度的胸懷,科學的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 科學觀 。

  【教學重點】

  1、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2、分析文章思路以及表達方式、語言和整體風格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領會作者對科學的認識及評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畤@于西方科學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別是西方工業(yè)文明與知識經濟的巨大發(fā)展,讓我們總覺得,東方科學要好好學習 西方科學文明來加快發(fā)展,縮小與西方科學文明之間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文明的呢?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之間的關系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喬治?薩頓的《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相信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二、作者

  喬治·薩頓(1884-1956),美國科學家,科學近代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學史導論》。

  他具有非常廣博的知識,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語和漢語在內的14種語言。有人稱他為20世紀世界上學識最淵博的人之一。他將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學科知識和諧地集于一身,成為罕見的科學家與人文學者相結合的典范。

  三、解題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qū)和近東地區(qū)。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四、字詞積累

  重蹈覆轍: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多指壞事)。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試給課文分出3部分,并歸納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引論部分抓住“兩件事”這一中心;本論

  主備部分抓住對科學的態(tài)度;結論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論(第1-3節(jié))強調“必須記住兩件事”,要正確對待東西方科學;

  本論(第4-9節(jié))論述研究科學,必須有科學的態(tài)度;

  結論(第10節(jié))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問題探討

  1、前三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例證法:古希臘因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獨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例子。事實勝于雄辯。(用意是什么?)告誡那些排斥東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轍而要引以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2、仔細閱讀本論部分(第4-9節(jié)),完成以下練習。

 。1)試分析這一部分的結構特點。

 。2)論述“我們必須謙虛”時,用了怎樣的論據?論述走向實證科學的極端時(離開東方的人文理念,正確思想指導下的“科學方法”——實驗科學的方法,會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寫到了怎樣的論據?

  第一問,答案在第5段。

  第二問,答案在第6段。

  3、“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的含義?

  光明從東方來,東方是雙關、隱喻,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人文主義的'理念是東方文化所具有的。東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則相結合必然會使世界文化呈現(xiàn)異彩。

  4、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fā)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東方科學和思想思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xiàn)代西方帶來新的生計。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qū)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

  七、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科學的種子——實驗數(shù)學、科學——來自東方

  東方科學——(哲學思想、人文懷念)——西方科學

科學教案 篇4

  3.1一天的食物

  教學目標:

  1、能積極參與討論,初步掌握調查記錄食物的方法。

  2、能利用簡單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我們一天食物的問題和規(guī)律。

  3、能夠用多種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 教學重點:通過記錄一天的食物,發(fā)現(xiàn)問題和規(guī)律。 教學難點:會給多種的食物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事先對幾位學生的一天食物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四年級孩子所吃食物的情況。

  2、設計按餐別統(tǒng)計的調查記錄表,供學生小組活動用。

  3、設計一張大的統(tǒng)計表,供記錄匯總學生食物情況。

  4、準備一些寫有食物名稱的卡片,供學生分類時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對于我們人的生長發(fā)育來說十分需要。小時侯,我們吃媽媽的乳汁長大,現(xiàn)在人越長越高,活動也越來越多,光吃母乳一種食物已經不夠了,我們開始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了。

  二、探究過程

  1、記錄一天的食物 ? 以昨天為例:我們都吃些什么? ? 學生匯報。(1)討論活動:這么多食物我們該怎么來記錄呢? ? 討論記錄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別進行記錄;按葷素記錄等; ? 討論記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如“炒三絲”算幾種食物?零食是否要記錄?喝過的水要不要記錄等; (2)小組記錄:要求學生對一天的食物按餐別進行記錄。組織小組活動,小組匯報,師記錄(或統(tǒng)計表)。 (3)思考:從這些匯報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么? ? 一天中,我們要吃多少種食物? ?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2、給食物分類 (1)圖片分類:這么多食物,除了可以根據每餐吃什么來分類以外,還可以怎樣進行分類?(2)匯報: ? 按喜歡吃的分類; ? 按味道分類; ? 按生活習慣分類; ? 按食物結構分類; ? 按食物來源分類; (3)舉例說說葷食、素食還可以分為哪幾種?三、小結 師:食物中蘊藏著許多學問,比如人為什么要吃食物,吃哪些食物好,等等。請同學們課外去搜集一些資料,我們將作深入的研究。板書設計: 3.1 一天的食物 1、記錄一天的食物 2、給食物分類 教學后記:

  3.2 我們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什么

  教學目標:

  1、能夠自行查找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資料,知道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感受營養(yǎng)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2、能用簡單的方法來判別食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激發(fā)探究營養(yǎng)成分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知道食物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

  教學難點:能找出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教學準備:

  1、事先讓學生查找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相關資料,帶到課堂上進行匯報。

  2、讓學生帶一些食物。

  3、準備作業(yè)紙。

  4、碘酒、小刀、白紙、蠟燭、火柴。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能促進我們的生長發(fā)育,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有哪些呢?

  二、探究過程:

  1、食物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 按組進行匯報交流 (1)蛋白質組: ? 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內臟、頭發(fā)、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 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例舉; (2)糖類組: ? 就是白糖嗎? ? 淀粉也是糖類; ? 變成熱量、力氣的食物; (3)脂肪組: ? 你認為脂肪是什么? ? 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肪? (4)維生素組: ? 你知道哪些維生素? ? 調節(jié)身體機能的作用; ? 看圖說說哪些食物有較多的維生素? (5)礦物質組: ? 礦物質是什么? ? 缺鈣會得軟骨病; ? 含有礦物質的食物。 小組活動:將帶來的食物進行分類(作業(yè)紙) 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 含有豐富糖類的食物 含有豐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豐富維生素的食物 含有豐富礦物質的食物

  2、找出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1)過渡:剛才我們通過交流對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親自來找一找這些食物所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那就更有趣了。(2)找找糖類。 ? 復習: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糖類,我們可以采取什么辦法?(滴碘酒) ? 滴碘酒該怎么做呢?(一小片食物,幾小滴,用滴管要稍離開食物) ? 學生操作;匯報。(3)找找脂肪。 ? 嘗一;ㄉ缀鸵涣PQ豆,說說有什么不同? ? 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檢驗脂肪?(在紙上捻一下,看看有沒有留下油跡。) ? 學生操作;匯報。(4)找找蛋白質。 ? 你有辦法嗎?(可以看看標簽) ? 學生看食物包裝袋上的標簽,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質含量。 ? 用蠟燭燒頭發(fā)、指甲,聞聞發(fā)出的氣味。這是蛋白質燃燒時產生的。 ? 燒一塊瘦肉,繼續(xù)檢驗。

  三、小結

  1、說說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2、繼續(xù)檢驗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制成一份常見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

  板書設計: 3.2 我們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什么 1、食物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 2、找出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教學后記:

  3.3 吃什么還吃什么

  教學目標:

  1、知道人需要不同的營養(yǎng),懂得營養(yǎng)均衡的重要性。

  2、通過探究理解食物的“金字塔結構”,初步學會合理搭配食物。

  3、在討論、交流、研討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合理飲食的習慣。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合理配搭膳食營養(yǎng)。

  教學難點:了解怎樣使營養(yǎng)均衡。

  教學準備:

  1、 根據上節(jié)課的研究,教師從學生的作業(yè)中選擇一份較科學的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 2、食物的“金字塔結構”圖。

  3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與食堂聯(lián)系,請他們提供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一天中,我們要吃很多食物(出示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哪些是支持我們生長發(fā)育的食物?哪些是給我們提供活動能量的食物?哪些是使我們保持健康的食物?

  二、探究過程:

  1、怎樣使營養(yǎng)均衡 (1)出示青菜、米飯和肥肉圖片:說說哪種食物最有營養(yǎng)? (2)出示一位孩子的一天食譜:說說發(fā)現(xiàn)什么? (3)口頭回答:為了使我們均衡地獲得各種營養(yǎng),我們每天應吃什么?還應吃些什么?(板書課題)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吃食物? ? 方法指導,如細嚼慢咽; ? 衛(wèi)生指導,如飯前洗手。 2、搭配膳食營養(yǎng) (1)小組活動:怎樣搭配我們的食物? ? 小組設計; ? 匯報(3—5人):構建“飲食結構圖”。 (2)觀察“金字塔結構”,理解食物搭配的原則。 ? 葷素搭配; ? 粗細糧搭配; ? 多種搭配; ? 適當吃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 ? 喝一些水; …… (3)根據以上原則,請你為自己配制一份營養(yǎng)晚餐。 ? 學生配制; ? 3—5人匯報; ? 學生評價:這頓飯,富含我們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嗎? 三、課外延伸 請按自己的食譜進行實踐,我們將評出“美食大師”。

  板書設計: 3.3 吃什么還吃什么 1、怎樣使營養(yǎng)均衡 2、搭配膳食營養(yǎng) 教學后記:

  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學目標:

  1、知道食物分為生吃和熟吃。

  2、能用酒精燈燒熟食物。

  3、能通過觀察具體描述生、熟食物的變化。

  教學重點: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了解生與熟的不同。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變化。

  教學準備:

  1、給每組學生準備一份生、熟馬鈴薯,水果刀。

  2、準備酒精燈、石棉網、火柴、燒杯、水、鐵匙、玉米等器材。

  3、設計一張觀察記錄紙,以記錄玉米粒到玉米花的變化過程。

  4、準備爆玉米花圖片、玉米餅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平時喜歡吃生的肉片還是熟的肉片?有些食物經過烹飪之后更好吃,而有的食物生吃味道更好。今天我們一起來觀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看誰發(fā)現(xiàn)得多?

  二、探究過程

  1、生食和熟食 (1)出示一些食物圖片:說說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2)揭示題目。 (3)舉例說說生食和熟食。

  2、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 (1)教師提供生、熟馬鈴薯,組織學生分組觀察它們的變化。 ? 看看馬鈴薯的大小變化 ? 摸摸馬鈴薯的軟硬異同 ? 嘗嘗馬鈴薯的味道 ? 把馬鈴薯切開,觀察里面的變化 (2)匯報:馬鈴薯的營養(yǎng)會變化嗎? (3)討論:把馬鈴薯燒熟了吃有哪些益處?

  3、從玉米粒到玉米花 (1)預測:玉米從生到熟會有哪些變化? (2)說說玉米變熟的方法,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講出多種辦法。(3)操作指導: ? 放在水中煮。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實驗裝置,練習使用酒精燈。 ? 置于火上烤。手拿在塑料柄上,在酒精燈外焰上加熱。 (4)實驗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觀察和記錄。(5)分組選擇實驗,并操作。 (6)匯報: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盡量用語言描述出來。

  三、鞏固延伸

  1、圖片出示其他燒熟玉米的方法:玉米餅、爆玉米花等

  2、嘗嘗爆玉米花。

  板書設計: 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生食和熟食 2、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 3、從玉米粒到玉米花

  教學后記:

  3.5 面包發(fā)霉了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發(fā)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會長出霉菌。

  2、能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并能設計實驗研究霉菌的生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

  3、能堅持記錄霉菌的生長情況,會分析、整理自己記錄的數(shù)據。

  教學重點:觀察發(fā)霉的面包,了解霉菌。

  教學難點:觀察霉菌的生長情況。

  教學準備: 小組:發(fā)霉的面包、新鮮的面包若干,放大鏡、載玻片、牙簽、水、滴管、塑料袋等,有條件的學校準備顯微鏡若干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觀察新鮮的和發(fā)霉的兩塊面包,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發(fā)霉的面包 (1)用放大鏡繼續(xù)觀察發(fā)霉的面包,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怎樣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樣子? 學生討論,小組嘗試。師引導學生用牙簽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載玻片,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觀察。(3)用語言來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樣子。 (4)你還在什么物品上看到過霉菌?(5)觀察了面包上的霉菌,你還想研究些什么?

  2、哪一塊面包上的霉菌生長得快 (1)討論:面包上怎么會長出霉菌?可能是什么原因使面包長出霉菌? (2)你能設計實驗證明霉菌的生長與水的多少有關? 小組討論,交流實驗的方法。設計一種研究霉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關系的實驗方法,學生小組操作。提問:為什么要在每塊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3)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霉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關系? 小組討論,匯報實驗的方法,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做?(4)霉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能用實驗來證明嗎?

  3、后續(xù)觀察活動 根據你的實驗方法,注意每天觀察記錄兩塊面包上霉菌的生長情況,下一次上課時帶上你的觀察研究成果。

  三、小結 板書設計: 3.5 面包發(fā)霉了 1、觀察發(fā)霉的面包 2、哪一塊面包上的霉菌生長得快

  教學后記:

  3.6 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教學目標:

  1、通過孩子們的比較觀察活動,知道引起食物變質的原因,從而了解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2、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比較能力,能對觀察的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會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識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初步的歸納和綜合。

  3、使學生養(yǎng)成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的習慣,會關注身邊的科學。

  教學重點:了解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1、 小組觀察:小魚干、干面條、壞的小魚、發(fā)餿的潮面若干,鑷子每人一把。

  2、演示用圖片、食物罐頭等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你吃過什么魚干?味道怎樣? 每人嘗一點新鮮的魚干,說說你吃魚干時的感受。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變質的食物 (1)小組各一份新鮮的小魚干和干面條。 ?討論: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觀察? ?小組觀察活動,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關小魚干和干面條的信息?(2)小組各一份壞了的小魚和發(fā)餿的潮面。 ?討論:這條小魚已經壞了了,可能帶有很多細菌,我們怎么來觀察這些壞的物品? ?小組觀察活動,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信息? (3)比較新鮮的小魚干和壞的小魚、干面條和發(fā)餿的面條,有哪些不同的地方?(4)匯報上一節(jié)課的后續(xù)實驗記錄情況,你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面包上霉菌生長快慢的原因了嗎? 討論:?小魚為什么在短時間壞了? ?魚干為什么能長時間地保持好聞的氣味? (5)小結:閱讀48頁小資料。

  2、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1)我們已經知道引起食物變質需要有一定的空氣、水分和溫度等條件,如果要儲存一條新鮮的小魚,可以用什么方法?小組討論交流,并說說運用這種方法儲存食物的理由。 (2)出示圖片和食品罐頭等實物,說說為什么可以用這種方法能儲存食物?(3)你還知道哪些儲存食物的方法?為什么這些方法能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4)討論:你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儲存食物?(5)小結:閱讀49頁小資料。

  三、后續(xù)活動 課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思考為什么用這種方法來儲存食物?

  板書設計: 3.6 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1、觀察變質的食物 2、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教學后記:

  3.7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知道我們可以從食品包裝袋上獲取很多有關食物的信息;

  2、能根據食品的保質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確選擇適合的食品;

  3、指導學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上的信息。 教學難點:會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配料,正確選擇合適的食品。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每人收集3—5種食品包裝袋和包裝盒;

  2、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記錄表、牛奶餅干的配料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說說你帶來了哪些食品的包裝袋和包裝盒。你從包裝袋上了解到什么內容?

  二、探究過程

  1、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 (1)觀察活動:仔細觀察包裝袋上的介紹,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小組觀察、交流、匯報。(2)討論:一般的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有哪幾類? ?匯報并請學生板書。 ?提問:你從這些信息中能了解些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

  2、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 (1)小組活動:記錄五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2)觀察比較:你從記錄的五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找出最近和最早生產的食品、最新生產的食品、保質期最長和最短的食品。(3)小組討論:選擇保質期最短和最長的兩種食品,是哪些原因影響了食品的保質期? 引導學生從兩種食品的特點、包裝和保存的方法、配料等方面去尋找原因。(4)如果是同一種食品,你選擇保質期長的食品,還是選擇保質期短的食品?

  3、調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1)出示一份牛奶餅干的配料表。 看了這份牛奶餅干的配料表你有什么想法?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稱,推測它們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稱,猜猜它是什么東西?三、課后拓展 1、各種配料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食品添加劑是否會對人體產生有害的影響?

  板書設計: 3.7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1、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 2、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 3、調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教學后記:音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jié)內容的要求是讓學生認識微生物及微生物的基本結構;本節(jié)課先讓學生觀察水樣,看看水里有什么。再引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水里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征;本節(jié)內容是本單元的起點:認識微生物的概貌,它在教材中起到了引領的地位,本課通過采集水樣、觀察水樣引入對微生物的認識,為后面對細菌、霉菌的認識做好了準備。

  2.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觀察、認識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是個體微小、分布極廣的生命體,絕大多數(shù)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懂得微生物分布在空氣、水、泥土里、動植物的體內和體表,為學生進一步認識細菌、霉菌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1.教師要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在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對微生物、細菌、霉菌、病毒這些常見微生物及它們與人類的關系有粗淺的了解。而且這些認識應多為感性的,教學中,不必作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研究很感興趣。

  2.學生應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第一,要預習微生物的知識,收集微生物的分布和作用的資料。第二,學習、掌握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基本技能。第三,用網絡、多媒體及儀器,使微觀的、對學生較陌生的微生物教學變得生動、具體、有趣。

  3.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最主要的障礙點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的表達、敘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過程與方法:

  1、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夠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夠用圖表現(xiàn)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

  2、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觀察、認識微生物。

  難點: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課文寫的是英國有一對小兄弟特別喜歡捉蟲子玩,他們聽爸爸講了科學家達爾文的故事后,對在爾文很感興趣,當他們得知達爾文要來時,臨時拼湊了一只蟲子想考考達爾文,結果被達爾文識破了,兄弟倆對達爾文更加尊敬了。課文重點寫了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這個故事趣味性強,又貼近兒童心理和生活實際,學生喜歡讀,從讀中體會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和語言特色。二是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生字進行組詞。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達爾文和兄弟倆的對話。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得到人們的尊敬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難點是理解達爾文為什么稱兄弟倆是“小叫蟲”,以及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更尊敬了。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設計理念:緊密圍繞三維目標,讓學生在樂趣中認識生字,學習語文,簡單的應用語文。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認知生字能力,訓練其表達能力以及培養(yǎng)朗讀熱情和語感。

  本課我采用兩課時進行教學: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生大膽質疑,暢所欲言)

  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xiàn)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看能否從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

  1、教師示范讀課文,引導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將不會讀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讀課文。讀文中糾正字音,理解生詞,學習每段出現(xiàn)的生字,大體了解段意。重點強調 鉤與釣 忍 著與著 眨是翹舌音目字旁 多音字模和粘

  ( 設計意圖: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有層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自主識字。)

  三、整體感知,理清課文大意

  1、讓學生大體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每部分大體講了什么,然后再次將文章主要內容進行完整概括。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為什么要考科學家呢?

  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匯報:

  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2)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3)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于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2 出示句子,讓學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興心情寫出來的,讓學生仿寫高興心情的句子。

  (設計意圖: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讀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盡量不講,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情的能力)

  五、總結課堂,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于是,他們就盼望著見見達爾文,并且想考考達爾文。

  2、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么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xù)去讀課文,查資料。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概括內容

  1、誰來介紹有關達爾問的資料?默讀全文,想想課文講了件什么事情?

  (設計意圖 梳理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實現(xiàn)溫故知新。)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倆考前的準備工作

  1、默讀課文第二部分。

  2、教師導言:聽說達爾文要來,兄弟倆的心情如何?試著讀一讀5-6自然段,賽讀,比一比誰能把當時情形用朗讀表達出來。

  3、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邊說了幾句悄悄話,他會說些什么?(小組內研究討論,集體交流)

  4、質疑:兄弟倆是怎樣制作這個怪蟲標本的呢?

  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七自然段,在熟悉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怪蟲標本的樣子。

  設計意圖 揣摩人物心理活動,并進行課文補白,展開學生的思維,不拘泥于單一的思考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思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倆考的過程與結果

  導言:了幾天達爾文爺爺來了,兄弟是怎么考達爾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并感情朗讀

  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議一議: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適時點撥引導,理解叫蟲的含義,突破難點

  小組合作探究(1)組織學生小組內表演著部分內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設計意圖 在分角色朗讀基礎上的表演,目的是訓練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每個人物的內心,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四、總結課堂

  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后,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課外拓展:

  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11 孩子考科學家

  兄弟倆 拼湊蟲子

  達爾文 識破小計

  尊敬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07-20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范文06-19

科學教案:泡泡03-31

優(yōu)秀的科學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