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教案精華(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含義,并能正確區(qū)分。
2.了解一天中的時間順序,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的不同特征。
難點:能主動講述三個時間段自己的狀態(tài)。
活動準備:
1.早上、中午、晚上的三張圖片。
2.表示一天中各個時間段的照片,每個時間段3到4張照片。
活動過程:
一、早上、中午、晚上
1.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幾張圖片,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片上你看到了什么?
2.咦!這張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嘛呢?那誰知道這張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吃飯是一天中的什么時候呢?你從哪里看出來是中午呢?
3.這張圖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是一天中的什么時候呢?
4.我知道我們班有好多小朋友都認識字,那現(xiàn)在我要考考你們,(出示早上)這兩個是什么字?大,考吧.幼師,網(wǎng)出,處!早上除了爸爸媽媽送我們上幼兒園,你們或家里人還會經常做哪些事情呢?(出示中午)這兩個字認識嗎?對了,早上慢慢過去了,就到了中午,中午小朋友在幼兒園會做哪些事呢?中午過去了,星星月亮出來了,那是什么時候呢?(出示晚上)對了,到了晚上,晚上小朋友又會干什么呢?
二、做動作,說時間
1.我們從早上到中午再到晚上,會做很多很多的事,F(xiàn)在我來做動作,請你們來猜猜
我做的動作是早上還是中午還是晚上做的事情。
2.教師做動作(穿衣、梳頭、睡覺等等)。
3.個別幼兒來前面做動作,其他幼兒猜測。
三、我的一天
1.瞧!誰來了?(小貓)小貓說它碰到了難題,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你們愿意嗎?
2.原來,小貓不知道怎么把這些照片貼到相應的表格里。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這張表格分成幾份?(3份)這是早上,這是中午,這是晚上,我們再一起來看看照片上的小朋友干什么嘛?你覺得照片里的`事在什么時候做比較適合呢?請個別幼兒說說,教師根據(jù)幼兒說的將圖片貼到相應的表格里。
3.小朋友都想動手來幫小貓的忙是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動動腦,動動手吧,把相應的照片貼到相應的表格中去。
4.小朋友都貼好了嗎?那誰來說說我的一天,我早上做什么?中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請幼兒說說“我的一天”。
活動反思:
一、成功之處本活動我們首先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選取,活動準備充分,層次清楚。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了時鐘,能區(qū)分時針、分針,學會了看整點、半點。
在本活動的導入部分,我所選的音樂《小鬧鐘》富有感染力且貼近活動內容,把孩子立刻吸引了過來,接下來的提問又把幼兒的思路引發(fā)到鐘表上,很自然的就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充分的學具讓幼兒很輕松的認識了時針、分針。又通過演示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了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認識整點、半點。
二、缺失之處
1、問題缺少變幻性在活動中,我都采用了撥好時間點然后提問幼兒:“這時幾點?”幼兒的積極是蠻高的,但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形式在幼兒操作的環(huán)節(jié)中碰到了困難,有的幼兒只知道幾點但不知道在鐘上怎么撥。在課后我想了想如果在課堂中先采取我的方法提問幼兒“這是幾點鐘?”等幼兒掌握后,再以另一種形式提問:“那8點鐘應該怎么撥呢?分針、時針走到那個數(shù)字上呢?”這樣變換形式相信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2、教師的高控制本活動的重點在于認識整點及半點,認識半點是活動的難點。在備課時,我認為整點和半點是一樣的,認識了整點,半點理所應當也是很容易的。而真正在活動中我才發(fā)現(xiàn)事實并不是這樣,對于整點,孩子們能很快地理解、學會,但到了學習半點的環(huán)節(jié),好多幼兒都搞不清了,這時怎么回事呢?活動后我思考了,我認為還是我自身的問題,作為一個新教師,對幼兒的了解不夠,教學經驗也不足,活動大多都是在我的高控制下進行的,因為有時會覺得自己不說,孩子會不會說不出?會不會不順著我的思路回答?當孩子說出奇思怪想時,我應該怎么去應答,所以總是忍不住說出問題的答案?在半點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總結下來,沒有讓幼兒去探索,而只是我一味的講,這個效果是遠遠小于幼兒自己探索獲得的。仔細想想,如果我能給點時間孩子,讓他們自己去探索一下,討論一下,效果一定會大大不同的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感知物體沉浮現(xiàn)象是大班幼兒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我們先引導幼兒探究了哪些物體在水中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來,之后又利用橡皮泥探究了物體可以通過改變自身大小來改變在水中的沉浮。本次活動的“筆帽潛水艇”即是引導幼兒通過改變物體自身重量來改變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
活動的設計思路是:謎語引出主題,通過談話了解幼兒前期經驗,借助形象直觀的投影幫助幼兒了解潛水艇的原理,再通過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筆帽潛水艇制作的方法。然后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和探索潛水艇下沉和上浮的現(xiàn)象,最后是經驗分享和交流。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制作潛水艇并感知潛水艇上浮、下沉的現(xiàn)象,初步理解沉浮原理。
2、通過與他人一起協(xié)商、制作潛水艇,初步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簽字筆帽若干、橡皮泥、飲料瓶若干、透明水盆、水、漏斗、抹布等。教學課件(潛水艇原理示意圖)。
2、經驗準備:幼兒對沉浮現(xiàn)象及潛水艇的原理相關知識有初步的了解。
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并理解筆帽潛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及筆帽里水的變化與浮沉的關系。
難點:制作潛水艇時的第一步驟:怎樣讓筆帽立著浮在水面上(簽字筆帽上有個小孔會漏氣,只有堵上后,實驗才可能成功)。
活動過程:
1、謎語導人,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讓幼兒猜謎語。
教師:“海里能上能下,擅長海底偵察,吞水潛入水下,吐水浮上來了。請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有的小朋友馬上猜出是潛水艇。
(2)請幼兒簡單交流自己了解的關于潛水艇的知識。
教師:誰能給我們講一講有關潛水艇的知識呢?
2、利用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事先制作好的“潛水艇原理示意圖”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剛才看到潛水艇是怎么浮到水面上,又怎么沉到水底的?
幼兒:我看見當它的“肚子里”灌滿水,它會沉下去了,水越多,它就越往水底下沉。還有當里面的水減少時,它就會慢慢浮上來,再灌滿水就又沉下去了。
3、出示“筆帽潛水艇”,并和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1)出示事先制作好的“筆帽潛水艇”玩具,并演示使“筆帽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你們看見老師是怎樣讓這個“筆帽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呢?
幼兒:我看見你捏那個瓶子了。
教師:那當王老師不捏這個瓶子的時候,筆帽又怎么樣呢?
幼兒:我看你捏的時候筆帽就下沉,松開手就浮上來了。
教師: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幼兒:是不是捏的時候,筆帽里就進水了,就會沉下去?
幼兒:松開手的時候,里面的水就會跑出來?這樣,筆帽潛水艇就浮上來了。
(2)與幼兒討論制作的方法與步驟,使幼兒操作更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并向幼兒簡單介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制作筆帽潛水艇要分兩個步驟:第一,想辦法讓筆帽能立著浮在水面附近(為了便于此步驟實驗,透明水盆供幼兒使用);第二,將做好了的潛水艇放人飲料瓶里試一試能不能自由浮沉。幼兒組成小組,準備活動。
4、操作活動——制作“筆帽潛水艇”。
心急的浩浩模仿著教師制作好的“筆帽潛水艇”,在筆帽夾下包了一塊橡皮泥就放到水盆里,結果筆帽很快就沉下去了。
5、分享與交流。
(1)相互看一看,試一試同伴的作品,自由交流實驗感受。
(2)嘗試說一說:筆帽潛水艇為什么能沉下去、浮上來。
6、活動延伸。通過查找資料,進一一步了解魚在水中自由地浮上來、沉下去與潛水艇之間的關系。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為了使幼兒明確探索的方向,在操作之前,教師為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并提示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及時記錄下來。幼兒操作探索時的目的性很強,能夠圍繞教師預定的目標進行探索,避免了幼兒盲目地操作。在最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從幼兒的表述能夠看出他們已經真正體驗并理解了潛水艇的工作原理。
2、活動中的不足:
在活動中,有的幼兒很快就成功了,但有的幼兒一直找不到失敗的原因。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同伴資源,讓成功與失敗的幼兒交流自己的經驗,不僅可以達到同伴合作的目的,讓更多幼兒體驗到成功,也可以避免教師因照顧不到全體,未能對每個幼兒進行有針對性指導的不足。
主要內容:
1、幼兒前期經驗豐富。不僅鋪墊了知識方面的經驗,而且也可以看出幼兒良好的實驗常規(guī)。幼兒在活動之前對潛水艇的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教師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幫助幼兒更加深人地了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這為幼兒隨后的實驗必要的知識鋪墊。
2、幼兒基本能夠按照教師要求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及時記錄下來,并在實驗過程中灑水隨時用抹布擦干凈,這些都體現(xiàn)了教師在平時工作中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實驗常規(guī)。
3、在探索活動中,教師能大膽放手讓幼兒去自主操作、鼓勵幼兒多次嘗試,如在操作之前,幼兒都認為筆帽會在水中下沉。但在教師鼓勵下,他們嘗試把筆帽上的洞堵上后,筆帽浮在了水面上,這個小實驗讓幼兒明白:科學是要經過嘗試和實驗,結果才真實,而且要反復驗證才算成功,培養(yǎng)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
綜合評析:
本次探究活動基本實現(xiàn)了預設的教育目標,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水平;顒禹樌M行得益于教師對幼兒相關知識經驗的把握和鋪墊。在活動中,教師通過讓幼兒自由談論對潛水艇的認識,對他們已有知識進行了初步了解,從而能夠做到心巾有數(shù)。又通過讓幼兒觀看課件、向他們演示教師制作的潛水艇,這些都為幼兒的親白操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教師在活動中思路清晰,重點難點把握準確,指導明確具體,能夠用多種方式積極、及時、有效地應答幼兒的需求,始終以支持、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激發(fā)幼兒勤于思考,敢于發(fā)言,在整個活動中,良好的師幼、同伴關系有效地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
活動中呈現(xiàn)出一些不足,如最后的經驗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可以讓幼兒講述實驗感受和對潛水艇原理掌握情況,同時還呵以引導幼兒講述制作筆帽潛水艇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或制作過程及步驟,這樣,可以使幼兒從經驗分享中獲得更有意義的東西。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探索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
2、加深幼兒對身體的了解,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PPT課件,人體消化系統(tǒng)圖,人體消化系統(tǒng)卡片。
2、餅干、白紙、記號筆,塑料軟管等材料若干。
3、課前與爸爸媽媽討論及查找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
一、設問引題,激發(fā)興趣
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哪里去了?它在我們的身體里要經過哪些地方?
二、認識主要消化器官,幫助幼兒探究食物旅行的過程
1出示人體消化系統(tǒng)圖, 以食物走迷宮的形式猜測食物旅行要經過的器官,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請幼兒闡述自己的記錄過程,鼓勵幼兒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觀看PPT,有序地認識消化器官及其功能,完整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引導幼兒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4 游戲:食物的旅行。進一步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
讓幼兒分別戴上消化器官的標識,站在相應的位置,其它的幼兒扮演各種食物,按正確的順序旅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器官工作的狀態(tài)。
5 操作活動:加深對人體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拼圖游戲。幼兒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體消化系統(tǒng)圖。
。2)制作游戲:部分幼兒躺下將人體外形輪廓勾畫出后,自主選擇塑料軟管等材料制作消化器官。
6幼兒思考什么樣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消化器官喜歡,而且對我們的身體生長發(fā)育很重要呢?
師總結幼兒的講述,要細嚼慢咽,吃東西時不說話,不暴飲暴食,不吃生冷的食物,不挑食等。
三、請個別幼兒穿上剛才制作的消化器官圖,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品嘗餅干,感受食物嚼碎下咽的感覺,想象食物進入各個消化器官。(最后上廁所自然結束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主要構造,知道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2、能辨認整點。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自制鐘
2、課件PPT
3、游戲題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時鐘
1、猜謎語,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缓门笥,猜猜它是誰?“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能告訴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
2、教師小結: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提醒人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應該干什么事情,它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我們的生活少不了它。
二、播放課件、觀察交流
(一)認識鐘面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1、引導幼兒欣賞鐘表,從中認識鐘面結構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鐘表,現(xiàn)在請小朋友仔細看看(PPT課件),比比這些鐘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認識12個數(shù)字以及數(shù)字的排列位置
師:鐘表上有哪些數(shù)字?數(shù)字是怎么排列的?
小結:原來鐘是由1到12這些數(shù)字圍成的,不多也不少。
(3)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
師:比比看,兩根表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
小結:個子高的是弟弟叫分針,個子矮的`是哥哥叫時針。
2、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動規(guī)律。
師:今天時針和分針進行一次跑步比賽,現(xiàn)在他們都在數(shù)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小朋友們當裁判員。
提問(1):請幼兒猜猜時針和分針跑步比賽誰跑得快?
提問(2):分針跑了一圈,時針跑了多少?
小結:分鐘走一圈,時鐘才走了一格。(弟弟長,哥哥短,弟弟跑了一大圈,哥哥一格才跑完)
(二)、認識整點
1、教師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整點運轉規(guī)律。
提問(1)三只鐘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想一想,3點整時,時針在哪個數(shù)字上,分針在哪個數(shù)字上?7點整時,時針指在哪里?分針在哪個數(shù)字上?
2、老師歸納:當分針指在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三、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操作練習。
1、游戲《修理鐘表》
教師充當鐘表店的管理員,放歌曲《鐘》,幼兒根據(jù)老師唱出的時間,在自制的鐘面上撥出時間,比一比誰撥得又對又快。
2、分組操作,鞏固整點
A看時撥鐘B看時間對應畫時鐘
C對應時間插卡D時間時鐘對對碰
四、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離不開鐘表,小朋友們學會了認識鐘表,就可以幫助我們學會看時間,到點睡覺,吃飯和學習。
活動延伸:
1、戶外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老狼(教師)出示標有時間(整點、半點)的鐘面,請幼兒說出是幾點。
(2)幼兒扮演的小兔在自制鐘上撥出老師說出的時間。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2.能夠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記錄操作結果。
3.初步大膽嘗試,探索讓下沉的物體上浮。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活動重點
能夠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記錄操作結果。
活動難點
初步大膽嘗試,探索讓下沉的物體上浮。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會記錄實驗結果。
2.物質準備:
a.各種實驗材料(瓶蓋、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針、橡皮泥、木塊、釘子、記錄表、操作盒子)人手一份。
b.自制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感知物體的沉與浮的現(xiàn)象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做實驗了,這里我為大家準備了很多的操作材料有:水、瓶蓋、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針、橡皮泥、木塊、釘子、記錄表。請小朋友試一試,看一看哪些物體會沉下去?,那些物體會浮上來?用符號標記。
2.師:在操作時請小朋友注意以下幾點:
a.請小朋友把你的記錄結果記錄到記錄紙上;
b.操作時請小朋友盡量不要把水灑到桌子上;
c.每一種材料都要嘗試。
3.師:教師巡回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并對于個別操作較慢的幼兒進行指導和鼓勵。
4.師:并現(xiàn)場驗證幼兒猜測的正確與否。對不同意見(如同一種物體,有的幼兒認為沉,有的幼兒認為浮)通過實驗驗證,統(tǒng)一認識。
5.師小結:我們通過操作后發(fā)現(xiàn)金屬類的物體放入水中會下沉像(回形針、釘子、硬幣)木質和塑料類的物體放入水中會上浮像(泡沫、筷子、木塊、雪花片、瓶蓋)。由此可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本身的材料有關。
二、嘗試探索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剛才的結果中我們都看到了,物體在水中的現(xiàn)象都是不一樣的,接下來老師要加大難度了,請小朋友嘗試操作,如何讓下沉的物體上浮?看看有什么樣的辦法。(有的是通過借助外力,還有的是改變自身形狀)一起來探索。
2.師:鼓勵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師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橡皮泥浮起來了,實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會下沉,但是我們通過改變它的形狀,由原來的下沉變成了現(xiàn)在的上浮。橡皮泥在自身比重不變液體密度不變的情況下,它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了。它就會浮在水面上了。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滲透了有關浮力的知識,引導幼兒對浮力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潛移默化地熏陶幼兒對有關浮力的了解。
三、遷移生活經驗,尋找生活中的浮力現(xiàn)象
觀看課件,輪船、游泳圈、竹筏等。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我們知道改變橡皮泥本身的形狀可以讓原本下沉的物體上浮。那你找一找你的.身邊還有什么物體也可以這樣來操作?大家搜集一下,然后通過實驗的方法自己來試一試,看一看吧。
教學反思:
1.通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5.本節(jié)課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時由于準備不足,孩子沒能答出人們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還要多探究,并及時引導孩子為以后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刮蠟畫的特征,初步掌握刮蠟畫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對比,增強對色彩的感受力,體驗色彩與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刮蠟畫的成品幾張。
2、畫紙、油畫棒、鉛筆。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欣賞刮蠟畫,引起幼兒作畫興趣。
2、教師示范講解刮蠟畫的方法。
(1)教師先介紹作畫工具。
。2)認識刮蠟畫,熟悉作畫步驟:先在畫紙上均勻的.涂上一層淺色,再在淺色上涂上兩遍深色;第一層橫著涂、第二遍豎著涂。然后用筆把想去掉的地方刮畫出來。
3、教師指導幼兒作畫,提出要求。
。1)先涂一層淺顏色,涂滿了再涂深色。在涂深色的時候,要涂得均勻,涂的滿,動作要快。
(2)想好了主題再刮畫,錯了可用同樣的深色蠟筆蓋上重畫。
4、請幼兒交流講述自己的作品。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2、培養(yǎng)幼兒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正確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白醋、水垢清除劑、玻璃杯、藥匙、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各一個、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水垢,知道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庞變河^察瓶內的水垢,認識水垢
教師手持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請幼兒輪流觀察兩個瓶內的情況,說一說兩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內附著的物體就是水垢。
⑵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見到過水垢?
⑶教師小結,講述水垢的危害
師:“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里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和礦物質,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后變成的。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水壺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里,會損害健康容易生;工廠里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2、幼兒操作實驗,觀察除垢的過程
、庞變河^察玻璃杯中的液體:無色、透明,聞一聞氣味,知道杯中的液體是白醋。
教給幼兒聞液體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輕輕煽動,再用鼻子聞煽動的空氣。
、朴變河^察盤中的水垢:黃色的、粉狀或塊狀
、亲層變河盟幊装阉阜湃氚状,觀察發(fā)生的變化。
、扔變褐v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山處熜〗Y: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3、觀察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知道除了用醋,還可以用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4、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評析:
該活動屬于“演示—操作式”的設計。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回憶、討論來幫助幼兒認識水垢,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獲得發(fā)現(xiàn);顒拥闹攸c在于幼兒發(fā)現(xiàn)有關的現(xiàn)象,而不在于給幼兒正確的答案。其中,例舉兩種除垢方法,啟發(fā)幼兒進一步探討除垢方法的設計不錯。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目的要求:
1、 通過“捉泥鰍”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物體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表面粗糙的摩擦力大”的科學知識。
2、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我們可以“學習”泥鰍的本領來減小摩擦力。還可以用類似于捉泥鰍的辦法來增大摩擦力。
3、 使學生知道泥鰍身體表面的“粘液”具有減小摩擦力的作用!怯行У乇Wo自己,二是便于在泥土中行走;同時還具有吸取氧氣的作用。
4、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準備:
1、 泥鰍若干條。
2、 玻璃缸兩只、小網(wǎng)兜。
3、 南瓜葉或其它表面粗糙的植物葉子、青菜葉、棉手套、簿膜手套、棉布、滌淪布、干泥沙、食油、銹軸承、牛油、衛(wèi)生紙、玻璃球、筷子、膠布、工具盒等。
4、 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同學們我們今天做—個有趣的活動——捉泥鰍,有同學捉過泥鰍嗎?捉起來容易嗎?
2、 請人家看實驗記錄紙思考:什么原因使泥鰍不容易被徒手捉起?用什么方法才能夠更容易捉起泥鰍?
在記錄紙上寫上你的想法。
3、 通過討論得出應該用東西包起來捉。請每組同學合作,試一試能用多少種方法捉起泥鰍,哪一種方法更好,為什么?在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們組的探究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二、全班同學分組實驗,教師行間巡視指導。
三、分組匯報實驗情況。(教師用實物展臺演示各組的實驗報告)
四、師生共同分析總結:
實驗過程中哪一種方法捉起來最容易,為什么?通過討論最后得出結論:
泥鰍身體表面分泌出一種粘液,使得泥鰍身體表面非常光滑,我們就很難捉住它。事實上這種沾液減少了泥鰍身體表面的`摩擦力,使它很容易從我們的手中逃脫。在分析過程中,教者應故意將“棉手套、簿膜手套”,“南瓜葉、青菜葉”,“棉布、滌綸布”對應起來比較,讓學生認識到用“光滑”的物體“難捉”,用“粗糙”的物體“易捉”,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光滑摩擦力小,粗糙摩擦力大”的基本規(guī)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當厚、千的物體吸收掉泥鰍身體表面的沾液后捉起來更容易。
教師板書:光滑難捉粗糙易捉
請大家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捉泥鰍比較好呢?
應該考慮在什么情況下而定,實驗室里、農田里、在家里各應該采用什么方法。(讓學生學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五、將剛才的探究成果用于生活實踐。
l、請大家一起討論一個問題:物體表面是光滑一些好呢?舉—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
2、做兩個小實驗,鞏固所學知識。
。1) 請人家拿出材料盒中的橡皮塞的玻璃管,將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間的洞里去。每組試一下,好穿嗎?你們能不能想一個好的辦法使得穿起來比較容易一些?操作說明:每組二個打好洞的橡皮塞子和一根事先準備好的玻璃管,要使玻璃管較容易
地穿進去在玻璃管上涂點油就行了。
。2) 比一比哪一個組夾起的球最多。操作說明:每組一瓶小玻璃球,要求從瓶里用老師指定的筷子把小球夾到碗里,比一比在一分鐘內哪一個組夾得多。每個小組先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夾?然后老師宣布開始并進行計時。(可以用老師發(fā)給的實驗材料對工具略加改進,但不能幅度過大)
總結全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研究了“捉泥鰍”,通過研究我們知道了泥鰍身體表面粘液的作用,我們人類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體來捉泥鰍。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得到啟發(f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辦法來使物體表面變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達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或學習過程中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靈活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所碰到的問題。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驗,對重力現(xiàn)象產生好奇與思考。
2.發(fā)現(xiàn)彈簧的粗細長短與小球下滑的速度有關系。
3.使動手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動準備:
1. 做好的旋轉彩球玩具。
2. 幼兒操作材料:長銅絲、短銅絲若干,粗細不同的圓鉛筆、吸管、小棒等若干,圓形彩紙片若干,漿糊、抹布,橡皮泥,別針。
活動內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沤處熝菔就婢,請幼兒觀察現(xiàn)象。
、平榻B玩具的構造。
、俳處煟哼@個玩具有幾個部分組成的呢?
、谑痉稄椈傻闹谱鞣椒。
2. 請幼兒來制作玩具。
、庞變簢L試自己制作旋轉彩球玩具,教師巡回指導。
、朴變和嬉煌孀约褐谱鞯耐婢。
、墙涣髦谱鹘涷灐
教師:①你是怎樣做旋轉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來嗎?怎樣滑下來的?
、趲熒餐〗Y。
3.討論:為什么彩球下滑轉動快慢不一樣。
、疟纫槐龋赫l的小球轉得快?
、葡胍幌耄簽槭裁床是蜣D的快慢不一樣呢?彈簧粗的轉得快還是彈簧細的轉得快?
、切〗Y:原來有的小朋友他繞的彈簧比較細,所以彩球轉的快;有的小朋友繞的彈簧粗,所以彩球轉的慢些。
4.怎樣使彩球轉得快些。
、挪乱徊拢翰桓淖儚椈傻拇旨毮懿荒茏尣是蜣D得快些?
⑵幼兒嘗試,教師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導。
、切〗Y
活動延伸:
1.將材料投放在科學角,供幼兒平時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勵幼兒嘗試將紙球換成橡皮泥,改變兩邊橡皮泥的重量,觀察其下滑速度的變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重力與速度變化的現(xiàn)象。
活動建議:
1.長短銅絲應分別為兩種規(guī)格,利于幼兒對比。
2.銅絲應軟些,便于幼兒操作。
3.活動周期為2課時;幼兒園的集體活動、興趣小組、家庭等均可開展此項活動。
相關知識: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為對銅絲的'壓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彈簧拉長,重力中的下滑力變大,所以“彩球”旋轉的速度就變快了,同理,彈簧變細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變大了,所以速度同樣變快了。取一根長約50厘米的16號鐵絲。鐵絲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圓鉛筆上繞10余圈,鉛筆脫出后做成彈簧,然后再將彈簧拉長。 取l根長約20厘米的18號或加號鐵絲,中間交叉留出1個圓環(huán),鐵絲的2個頂端彎個直角小鉤。用彩色粘紙或白紙涂上顏色,剪4個“圓球”,粘貼在鐵絲兩端的小鉤上。將貼有彩色“圓球”的鐵絲中間圓環(huán),套入螺旋彈簧頂端,“彩球”沿螺旋鐵絲,旋轉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任意兩個物體或兩個粒子間的與其質量乘積相關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簡稱引力,有時也稱重力。在地球物理學中習慣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稱為地球重力,其單位厘米/秒2稱伽(Gal,為紀念伽利略而命名)。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認識秋天的樹,知道幾種常見樹與季節(jié)發(fā)生著同步的變化。
2、 學習用簡單的圖示記錄自己發(fā)現(xiàn)的樹的不同特征,感知樹的多樣性。
3、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 掛圖18號;幼兒用書。
2、 活動前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樹在秋季來臨后發(fā)生的變化。
3、 事先尋找一塊有各種樹木的場地。
活動過程
1、 出示掛圖,幼兒觀察桂花樹、蘭花樹、梧桐樹。
、偬釂枺耗阏J識這些樹嗎?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說說這是一些什么樣的樹?它們的葉子各是什么樣的?
、谇锾斓搅,你發(fā)現(xiàn)這些樹有什么變化?
③你還知道關于這些樹的特別的秘密嗎?(引導幼兒說出樹有先長葉再開花、先開花再長葉之分)
2、 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秋天多美好》第18-19頁“各種各樣的樹”的畫面。
、偬釂枺哼@些樹你認識嗎?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你是用什么辦法認識它的?
、谶@些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
3、 幼兒進入樹林(幼兒園的操場),在尋找認識樹的過程中,鞏固對各種各樣樹的名稱和特征的認識。
①(教師出示幾種樹葉)提問:這些樹葉分別是從哪棵樹上落下來的'?你能將這些樹葉送回到樹媽媽的身邊嗎?找到后站在這棵樹媽媽旁邊。
、 幼兒說出判斷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這片樹葉就是這棵樹媽媽的寶寶呢?
、塾^察樹媽媽:這棵樹媽媽長什么樣?
、苡螒颉懊痢僚芑貋怼,鞏固對各種樹的認識。
幼兒聚集在教師身邊,教師說出一種樹的名稱,如“摸摸桂花樹跑回來”,讓幼兒跑去,找到桂花樹后摸摸樹干跑回來,看哪個小朋友的速度快。
4、 收集自己最喜歡的樹葉帶回教室,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教師收集幼兒對樹感興趣的問題,指導幼兒將有關樹的問題用圖畫的形式畫出來,張貼在主題墻上。
5、 繪畫:我眼中的樹。
、儆變豪L畫。
、诜窒斫涣,感受樹的多樣性。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我結合主題和幼兒一起到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我們一起從教室出發(fā),一路走一路看,和著春天的氣息,孩子們對這次親臨活動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公園,我們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羅漢松,看到了柏樹,看到了梅樹……在幼兒的作品中,他們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種各樣的樹都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了。王伊諾小朋友一個內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樹畫成了一個俏姑娘,有著長長的辮子,隨著風在左右擺動,因為在她眼里柳樹姑娘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儀的桃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紅的,黃的,紫的……因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