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1 11:08:0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精華(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精華(8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簡單了解物體受力與物體承受力之間的關系。

  2、對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張長方形的紙、每張桌子上有若干張紙。

  活動過程:

  1、由大變小:

  ——“你們每人手中的'一張紙,能用什么辦法使它變成兩張?”

  (1)、幼兒嘗試,交流自己變的方法:

  ——“如果現(xiàn)在我們用手拉住紙的兩端用力往外拉,紙會撕破嗎?”

  (2)、幼兒反復感受兩種不同方法的用力大小:

  ——“為什么撕紙時,輕輕用力就能撕開,而拉紙時,用了很大的力也不一定撕開呢?”

  2、看實驗理解科學道理:

  (1)、教師實驗,幫助幼兒理解:

  ——“猜猜哪張紙先破?”

  (2)、教師演示拉紙,讓幼兒摸一摸紙被拉直的緊繃感。

  3、教師設疑:

  ——“生活中,你看到過什么東西也是依據(jù)這個道理做成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秋季,許多樹都發(fā)生了變化,而這一變化是孩子們日常生活常見的,活動“常綠樹和落葉樹”不僅符合季節(jié)特征,而且來源于幼兒的生活!秳傄分兄赋鰞热莸倪x擇應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視野和經驗,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他們在生活中已經觀察到了有的樹回落葉,有的樹一年四季常青,卻不知道形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零碎的,因此,通過此活動,幫助幼兒提升應驗。

  活動目標

  1.知道冬天里有哪些樹落葉,有哪些樹不落葉,了解兩者的簡單道理。

  2.教幼兒初步懂得觀察、分析、比較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知道樹常綠和落葉的原因。

  活動難點 提高幼兒觀察、概括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常青樹、落葉樹的圖片若干存入U盤。

  2.常青樹、落葉樹的樹葉若干。

  3.有U盤接口的CD機、電視。

  4.小鼠標娃娃和奇奇頭飾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感知青樹和落葉樹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小客人,它們給我們帶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一起來聽聽。

  (教師講述故事使幼兒理解常青樹和落葉樹)

  小結:

  落葉樹:秋天天氣慢慢干燥、樹根喝的水少,樹葉大而薄,失水快,樹葉就變枯黃了,樹葉就會慢慢的.一片一片落下來。

  常青樹:常青樹是因為樹葉很厚,葉面上有一層象蠟一樣的東西,保護著葉子中的水分,所以不怕太陽曬也不怕北風吹,有的樹葉成針形,樹葉面積小,水分不容易散發(fā),這些樹一年四季是綠色的,所以我們叫常青樹。

  觀察、比較、感知常青樹和落葉樹

  師:今天,我們的奇奇和鼠標娃娃不怕辛苦,帶來許多常青樹和落葉樹的圖片,想考考小朋友們,認識他們嗎?

  (教師播放電視收集的各種青樹和落葉樹圖片,讓幼兒分辨它們是常青樹還是落葉樹。)

  教師小結:重復再說一遍落葉樹(梧桐樹、楊樹、柳樹)和常青樹(冬青樹、柏樹)落葉和常青的道理。

  三、游戲活動玩“我來請你做游戲”

  老師和小朋友一道拍手念兒歌一二三,三二一我來請你做游戲,請到誰誰就拿起桌上的樹葉,向全體幼兒說出是什么樹葉、外形特征、是常青樹還是落葉樹,為什么?

  四、 結束

  老師:邊重復常青樹的道理,引導幼兒接下句共同創(chuàng)編兒歌(兒歌:冬天到天干燥,樹葉枯黃往下掉,楊、柳、梧桐是落葉樹,我們大家要記牢。冬青樹葉面積小,又有蠟衣失水少,一年四季都常青,冬季天寒不怕冷,綠衣威武顯英豪.)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教學效果很不錯,因為這些植物都是幼兒平時生活中經?吹降模變翰荒吧,活動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運用動手、動腦、比較、觀察、分析的同時獲得答案,直觀具體的教學方法,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他們對活動都非常感興趣,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讓他們積極愉快的學習,讓幼兒充分感知和操作,既要再現(xiàn)幼兒的生活經驗,又要有所提升。本課自始至終愉快積極,學習興趣很高,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同時又為他們以后的創(chuàng)編提供了前提。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嘗試使用多種輔助材料讓硬幣浮起來,激發(fā)幼兒對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2、學習記錄實驗結果,探索哪些物體更容易使硬幣浮在水面上。

  3、體驗交流、分享經驗與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一元硬幣、泡沫盤子、積木、薄紙板、塑料瓶蓋、大樹葉、記號筆(以上物品人手一份);

  2、裝有清水的大盆4個,干抹布8塊;

  3、記錄表(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操作興趣。

  1。教師:(出示一元硬幣)這是什么?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這枚硬幣放進水盆里,它會沉下去還是會浮起來?(幼兒討論。)

  2。教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會浮起來,有的說會沉下去。到底會怎樣呢?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二、討論

  1、我們大家都看到了,硬幣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樣了?(沉下去了。)那么現(xiàn)在請你們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呢?

  2、幼兒自由討論,大膽回答。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

  三、動手操作,大膽嘗試。

  1、剛才小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幾種材料,讓我們來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讓幼兒了解其名稱。)

  2、猜一猜,在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在你覺得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記錄表,講解記錄方法。)

  3、動手操作。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材料來試試吧,看誰能使硬幣浮起來。提醒幼兒注意幾點要求:

  (1)每組一個大臉盆,玩的時候,不能擠,更不能搶,要互相謙讓,遵守紀律,因為我們馬上要成為小學生了。

  (2)注意別把水灑到桌上或地上。

 。3)每一種材料都要試一試,將用過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開擺放,同時看看成功了沒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試過后,在記錄表“結果”一欄后面記錄,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幼兒進行嘗試,動手操作。

  四、交流,分享

  1、請1—2名猜想與實際操作結果都一致的'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表(同時展示記錄表),讓他們說說,是用什么材料,想了什么辦法讓硬幣浮在水面上的?

  2、合作探索

  (1)只使用一種材料(泡沫盤子)。把你們這一組的硬幣一個一個依次疊起來放在盤子中間,看這次硬幣會怎樣?

  學習記錄:

  幾枚硬幣放上去會使盤子跟硬幣都沉下去,就在記錄表上泡沫盤子下面的空格里寫上數(shù)字幾。大家商量好,誰來操作,誰來記錄。

 。2)幼兒探索。

 。3)交流、分享各組的新發(fā)現(xiàn);顒友由煊矌欧胚M水中會沉下去,但我們借助一些會浮的材料來幫助它,就讓它又浮起來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例如不會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們還知道哪些呢?(如鐵塊放入水中會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會浮在水面上……)

 。ㄓ美L畫形式表現(xiàn)。)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2、能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動物保護色以及保護色在生活中的應用,會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感受動物保護色的神奇,萌發(fā)探究動物保護色的愿望。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難點:能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動物保護色以及保護色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熊二捉迷藏》課件、有關動物保護色及應用的課件和錄像、磁性黑板、森林背景圖、動物圖片、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1、以游戲“捉迷藏”導入,在情境中激發(fā)幼兒了解對動物保護色的興趣。

  1課件演示,引導幼兒說出熊二衣服的特點。

  (2)繼續(xù)演示課件,以“熊二捉述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熊二兩次躲藏的位置并進行標注。

  教師小結:熊二為了隱藏自己,它躲藏的地方與身上的衣服顏色和花紋差不多。

  2、動物搜尋,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了解并交流不同動物的保護色,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繼續(xù)以“捉迷藏”情境引導幼兒觀看錄像,了解動物保護色。

  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都有誰?藏在什么地方?

  教師小結:這些顏色是動物用來保護自己的,是它們的保護色。

 。2)請幼兒幫小動物利用保護色玩“捉迷藏”,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進一步理解保護色。

 。3)課件展示,經驗分享,引導幼兒了解其它動物的保護色。

  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保護色?

  教師展示各種動物課件,進一步了解不同動物的保護色,豐富幼兒對保護色的認識并進行小結。

  3、視頻欣賞,在分享中提升幼兒經驗,了解動物的不同保護色。

  (1)觀看視頻“變色龍”,了解變色龍保護自己的特殊方法。

  (2)觀看過程中提問:它變成了什么顏色?引導幼兒觀察并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變色龍的保護色更神奇,它的皮膚會隨著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來保護自己。

  4、播放課件,聯(lián)系生活,了解人們對保護色的利用。

 。1)猜猜看:以穿不同服裝的.軍隊在森林里行軍打仗為例子,引導幼兒思考:“他們誰能取勝,為什么?”

  (2)播放錄像,引導幼兒通過視頻驗證自己的想法。

 。3)結合課件,拓展幼兒經驗,加深幼兒對保護色的了解,并進行小結。

  5、以游戲鞏固對保護色的認識,進一步體驗探索的快樂。

  游戲“快樂大躲藏”,引導幼兒在活動室尋找隱藏的動物,并通過動物自身的保護色進行躲藏。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到戶外玩“捉迷藏”的游戲自然結束活動。

  2、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探索動物保護色的知識,并充分利用保護色進行奇思妙想。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科學小實驗活動,能大膽動手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2、感知磁鐵吸鐵的現(xiàn)象,知道磁鐵能吸鐵。

  3、能大膽的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籃子里有鐵釘、棉花、積木、塑料玩具、氣球、剪刀、橡皮泥等,磁鐵單獨放。

  2、實物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疑引入

  1、師:“孩子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一個新的朋友——小雞豆豆,它告訴老師它有一個神奇的功能,不用膠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來,你知道為什么嗎?”

  2、學生討論、思考。(原來豆豆身上有一個奇特的黑色的小東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鐵)

  3、“為什么有了磁鐵就不會掉下來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磁鐵的奧秘吧!”

  二、提出假設,猜測結果。

  1、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鐵。

  2、認識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師提出假設:磁鐵能把籃子的東西都吸起來嗎?

  4、幼兒猜測結果,并說明原因。

  三、 動手實驗,驗證結果。

  1、幼兒動手實驗,驗證假設。

  提問:(1)請用磁鐵碰一碰每樣東西,看看剛才的猜測對不對。(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哪些東西吸起來了?哪些東西沒吸起來?

  2、教師引導學生驗證

  (1)教師出示實物卡片,請學生判斷,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磁鐵的作用 。(磁鐵能吸鐵)

  四、擴展認識經驗。

  1、教師出示實物卡片,幼兒判斷這些實物能被磁鐵吸起來嗎?

  2、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鐵。

  3、游戲: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縫扣子,不小心把針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請你想一個又快又好的辦法幫奶奶找到針。

  (2)媽媽去買不銹鋼的餐具,又怕買到鐵的,怎么辦呢?請幫媽媽想辦法。

  五、活動延伸(游戲:磁鐵)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記錄牙齒的外形特征,了解牙齒的基本外形結構。

  2、學習牙齒名稱:切牙,尖牙,磨牙,了解牙齒外形與功用的關系。

  3、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相互關系,提高觀察、概括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學習牙齒名稱:切牙,尖牙,磨牙,觀察、記錄牙齒的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我奇怪我發(fā)現(xiàn)》

  2、幼兒換下的乳牙;牙齒模型;黑板上畫好的兩張張開的大嘴。

  3、人手一個小鏡子、電筒、筆。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自主觀察。

  請幼兒用小鏡子自主觀察自己的牙齒,了解幼兒在觀察時使用的不同方法。

  二、學習觀察方法。

  1、運用提問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

  2、師:你能看到牙齒的幾個面?

  你看到的每個面是怎樣的?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

  你的牙齒有幾種牙齒呢?每種牙齒有幾顆?都長什么樣?長在什么位置?

  三、第二次運用新學的觀察方法自主觀察和記錄。

  幼兒邊觀察邊記錄在《小朋友的`書·我奇怪我發(fā)現(xiàn)》第4頁上,教師關注幼兒的發(fā)現(xiàn)方法,并進行個別指導,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外型特征、數(shù)量和位置關系。

  四、師幼共同總結,引導幼兒概括出特征。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換牙期,教師能及時地為幼兒提供跟牙齒有關的的教學活動是有助于幼兒及時了解自己的牙齒。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等變化讓幼兒有了充分了解,使幼兒有對保護牙齒的意識。

  用通過照鏡子,觀察等方法讓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從幼兒生活中的自己來作為學習探究的對象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探索圈的測量方法;

  2.通過滾動、包圍、兩個對應點間測量等方法測量圈的周長和直徑,對比感知圈的大小;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并能大膽交流。

  活動重點:

  探索學習包括測量、對應點間測量以及滾動測量的方法。

  活動難點:

  滾動測量的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學會自然測量。

  物質準備:大小相近兩個圈、繩子、記錄表、筆、紙筒、彩紙、剪刀、雙面膠、多媒體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圈類物品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我們一起看看。(出示PPT)一起說說是什么?

  2.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中間怎么樣?(空的)對了,這些東西都是像圈一樣,圓圓的,中間是空的。

  (評析:通過遷移幼兒已有經驗,幫助幼兒充分了解圈類物品,知道圈類物品的共同特征:四周圍繞,中間是空的。本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幼兒理解圈的基本概念。)

  二、比較圈的大小

  1.(出示一大一小兩個圈)這兒有兩個圈,它們有什么不同?(一個大,一小)

  2.(出示大小不明顯的兩個圈)這兩個圈呢?誰大誰小?你怎么知道的?(比一比、看一看)

  3.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辦法準確地知道它們誰大誰小呢?(測量)

  (評析:通過一大一小和大小不明顯的兩個圈.激發(fā)幼兒比較圈的大小的興趣。一大一小的兩個圈一看就知道,但是兩個大小不明顯的圈很難看出.除了用重疊比一比的方法.還可以用測量的方法.這樣就引出活動的主題:圈的測量。)

  三、探索圈的測量方法

  1.你知道有哪些測量工具?(尺、繩子、小棒、吸管等等)

  2.上次我們用繩子測量了書、椅子等東西,今天我們也用繩子來測量這兩個圈,比一比誰大誰小,把結果記錄下來。(幼兒操作)

 。ㄔu析:大班幼兒已經有自然測量的經驗,但是對圓弧形的圈類物品還沒有測量過。本次活動運用繩子作為測量工具,因為繩子柔軟,可塑性大,利于幼兒對圓弧形進行多種方法測量。同時,通過記錄測量結果,可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實驗的嚴謹性。)

  四、交流學習圈的測量方法

  1.誰來說說你測量的結果是什么?(紅圈大,黃圈;黃圈大,紅圈小)

  2.現(xiàn)在有兩種答案,那你們說說是怎么測量的?

  (1)繩子沿著圈圍一圈(幼兒演示)這樣就可以測量出圈一周的長度了。

  (2)量圈中間的長度

  中間的長度怎么量就準確了呢?(看課件)

  (先在圈上畫一個固定點,然后在它的對應的地方再畫一個點,用繩子的一頭對準一個固定點,另一頭對準另一個固定點,然后在繩子上做上標記,就測量出了兩個對應點間的長度。)

  (3)除了這兩種方法,還有誰有不同的辦法?

  還有一種方法也能測量圈呢,一起看下。(看課件)

  這是什么方法?(滾動的方法)

  怎么測量的?

  (在圈上畫一個固定點,固定點對準繩子的頂端,然后沿繩子慢慢向前滾動,滾到固定點的時候停止,在繩子上做個標記,這樣就測量出了圈滾動一周的長度。)

  (4)現(xiàn)在請小朋友試一試用滾動測量的方法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圈到底誰大誰小。(幼兒再次操作)

  (5)現(xiàn)在你知道哪個圈大,哪個圈小?(紅圈大,黃圈小)

  小結:測量圈有用繩子圍一圈的方法、有從中間兩個對應點測量的方法,還有滾動測量的方法。

  (評析:在幼兒的交流中,出現(xiàn)了兩種答案,教師沒有給予正確答案,而是先讓幼兒交流探索出的測量方法。幼兒發(fā)現(xiàn)了兩種測量方法:圍一圈測量和兩個固定點之間的測量,還有一種滾動測量的方法是老師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幼兒了解到的,在隨后的實踐操作中,教師要求幼兒運用滾動測量方法來驗證到底哪個圈大.哪個圈小,找到正確答案。本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點.滾動測量的方法又是活動的難點,重點難點在交流討論和實踐操作中順利化解。對于幼兒操作結果的判定.教師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進行了驗證.體現(xiàn)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理念。)

  五、生活實踐活動

  1.馬上要過節(jié)了,中班的弟弟妹妹要用紙筒做節(jié)日禮物,可是這個紙筒不好看,他們要請你們幫個忙,用彩紙把紙筒外面包起來。想一想需要多長的彩紙就可以正好把紙筒包起來了?你有什么好辦法?

  好,一起來做一做吧。

  2.評價。

  看,這兩個紙筒包的怎樣?(一個彩紙多出來了,一個沒有全包住)

  怎樣就正好了?(要量準確了)

  對了,我們要把彩紙在紙筒上量準確了,再剪下來粘貼,就可以正好包住了。

  3.現(xiàn)在一起把漂亮的紙筒送給弟弟妹妹吧。

  (評析:學以致用。幼兒學會了圈的測量方法.怎樣運用在生活中?于是設計了為紙筒裝飾的.環(huán)節(jié)。紙筒其實就是一個立體的圈.要測量出彩紙的長度,這就用到了圈的測量的方法:圍一圈或滾動的測量方法。本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思想。)

  六、延伸活動

  在區(qū)域活動中提供尺、吸管、小棒等測量工具,讓幼兒用不同測量工具進行圈的測量。

  (評析:不同的測量工具有不同的測量方法。繩子是一種柔軟的測量工具,可彎可直,而尺、吸管、小棒等不能彎曲,用這樣的測量工具怎樣對圈進行測量,值得幼兒深入探索。同時,幼兒可以用尺進行精確測量,進一步提升了測量的能力,更引發(fā)了幼兒對測量的興趣。

 。ㄗ髡邌挝唬 江蘇省丹市河陽中心幼兒園)

  點評專家

  江蘇雀丹陽市教犧發(fā)展中心教研員

  顧麗琴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吳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xiàn)事物聞的異同和聯(lián)系的過程。如何知道不同圈的大小?這是幼兒在生活中經常會問到的問題。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在數(shù)學活動中,有效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幼兒一起探究,嘗試用多樣測量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獲得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1.幼兒活動興趣濃厚,探究過程積極投入。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活動中,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在玩玩、看看、說說中探究問題: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兩個圈的大小?豐富的操作材料,為幼兒積極、大膽探索提供了保證。教師每一次的啟發(fā)、設問和等待,都較好地激發(fā)了幼兒探索的欲望,每一次的撂索都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探索活動積累了經驗。活動中,教師大膽放手,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體現(xiàn)了傲中學的理念。

  2.教學手段有效多樣,巧妙解決活動重難點。在活動中,教師注重引導幼兒用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進行探究,幫助幼兒不斷積累探究的能力。在解決重難點上,教師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改變了教師在科學活動中比較死板的教育理念:“老師說你做”或“老師說你學”的現(xiàn)象。課件形象生動,能牢牢轉抓住幼兒的注意力,較好地把教師難以表述的道理形象有趣地展現(xiàn)在幼兒眼前,為幼幾創(chuàng)謾了多感官的外部刺激。教師還把幼兒在活動申獲得的經驗運用于生活實踐,真正體現(xiàn)了生活及教育的本真。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xx.06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2.初步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與其傳播方式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種子供幼兒觀察。

  2.《種子的旅行》PPT

  3.蒲公英、蓮子、蒼耳、豌豆、野葡萄、鳳仙花、柳樹、榆樹、黃豆、油菜花種子等圖片。

  活動過程

  1.游戲“種子展覽會”,引導幼兒觀察種子外部形態(tài),猜測、討論種子的傳播方式。

  討論:這些種子都是什么植物的種子?它們長的什么樣子?想一想它們是怎么傳播的?

  2.請幼兒觀看課件《種子的旅行》,了解蒲公英、蓮子、蒼耳、鳳仙花、野葡萄的傳播方式。

  (1) 播放蒲公英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蒲公英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么傳播的?

  游戲:小傘兵。

  請幼兒做蒲公英種子,教師扮演風,風大飛的幅度大,風小飛的幅度小,風停種子落地找到了新家。

  (2) 播放蒼耳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蒼耳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么傳播的?

  請幾個幼兒將蒼耳種子放到衣服頭發(fā)上試一試,直觀感知蒼耳種子外部形態(tài)特征與其傳播方式的關系。

  (3) 播放蓮子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為什么蓮子會隨著水流去旅行?

  (4) 播放鳳仙花、野葡萄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還有哪些植物的種子像鳳仙花的種子一樣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傳播的?

  游戲:彈射豆莢,請幼兒做豆莢,教師扮演太陽,豆莢成熟后將豆子彈出。

  小結:原來種子們有許多種傳播的方法,由于它們的外形不同、生長環(huán)境不同,所以傳播的.方法也不同。像蒲公英一樣很輕的種子,可以借助風的力量旅行;像蒼耳一樣身上長滿刺的種子,可以借助粘在人或動物的身上去旅行;像蓮子一樣生活在水的地方的種子,可以借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像鳳仙花一樣的種子可以借助太陽的暴曬,用自己的力量彈射出來去旅行。

  3.游戲:考考你

  出示柳樹、榆樹、油菜花、水葫蘆、蒺藜等植物的種子圖片,請幼兒通過觀察種子的外部特征猜測它們的傳播方式。

  4.觀看視頻《植物的生命脈動》,幼兒討論:種子為什么要去旅行?

  引導幼兒了解種子旅行是為了繁殖后代。

  5.結束活動:我?guī)ХN子去旅行。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8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9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12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