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6-26 09:44:21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科學教案九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科學教案九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經歷一個不斷否定與糾正自己的推測的思維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活動過程中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科學知識:使學生明白杯子里的蠟燭熄滅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燒產生的熱空氣占據(jù)了杯子的頂端,杯子上面沒有足夠的氧氣支持燃燒。

  教學重點:使學生明白杯子里的蠟燭熄滅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燒產生的熱空氣占據(jù)了杯子的頂端,杯子上面沒有足夠的氧氣支持燃燒。

  教學準備:

  教師: 6支蠟燭、兩個玻璃杯、一個長杯、塑料袋、香。

  學生:兩個玻璃杯、實驗記錄單、兩支長短不一樣的蠟燭、火柴、香、蘿卜。

  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新課

  1、師: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做個小實驗,點燃一支蠟燭,然后罩上一只玻璃杯,你會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2、師:是這樣嗎?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課件出示研究記錄單,研究的問題:蠟燭能不能在杯中繼續(xù)燃燒?)

  3、剛才我們都說了自己的想法,那我們的推測是?(課件出示:我們的推測:A蠟燭會熄滅 B蠟燭不會熄滅C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

  4、我們推測的理由是?(杯中的氧氣會逐漸用完。)

  5、結果到底怎樣?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教師演示實驗。)

  6、師: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7、看來我們剛才的推測有一定的道理。課件出示我們的解釋。(因為燃燒需要氧氣,杯中的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杯中的氧氣逐漸用完了,所以蠟燭會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

  二、探究兩支蠟燭的燃燒

  1、師:現(xiàn)在老師有兩根長短不同的蠟燭,點燃后分別罩在兩個相同的玻璃杯里,可能會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2、 如果根據(jù)我們前面的'解釋來推測,結果會是怎樣的?(課件點擊返回前一長記錄單。)小組討論,并寫出你們的推測理由。

  3、 師:哪一組愿意先來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們想法。其他同學認真聽,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需要補充的可以及時提出。(長蠟燭杯中的氧氣略少于短蠟燭杯中的氧氣,杯中的氧氣基本上同時用完,兩支蠟燭基本上同時熄滅。)

  4、師:剛才同學們都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到底會怎樣呢,請同學們拿出實驗材料自己去做實驗。

  6、學生實驗。匯報實驗現(xiàn)象:你們觀察到的什么現(xiàn)象?

  7、如果根據(jù)前面的結論推測,兩支蠟燭應該是基本上同時熄滅的。

  而我們的實驗結果是( ),這說明了什么?

  看來我們前面的結論有問題。

  三、進一步探究蠟燭熄滅的原因

  1、師:那為什么杯中還有氧氣,蠟燭還是熄滅了?(匯報時要代表小組的觀點發(fā)言)

  2、師: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師這兒有個有趣的實驗,可能會給你們一些幫助。請位同學上來幫一下老師。其他同學仔細觀察。

  3、教師演示實驗:利用三支蠟燭燃燒產生的熱氣,使塑料袋飛起來。

  4、師: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會這樣?(燃燒產生了熱氣,熱的氣體比較輕,所以能飛起來。和熱氣球原理一樣。)

  5、師:你能不能通過這個小實驗的發(fā)現(xiàn)來解釋一下,杯中還有氧氣,蠟燭卻熄滅了?(蠟燭在杯中燃燒產生了一些不支持燃燒的熱氣,這些熱氣比較輕占據(jù)了杯子的頂部,下面的氧氣上不來。蠟燭的上面沒有足夠的氧氣支持燃燒,所以蠟燭熄滅了。)

  四、探究長蠟燭先熄滅的原因

  1、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不明白:為什么長的蠟燭先熄滅,短的蠟燭后熄滅?

  2、小組討論一下,把你們的解釋寫在實驗記錄單上。

  3、反饋:你們組的解釋是怎樣的?(匯報時要代表小組的觀點發(fā)言)

  (熱空氣慢慢往下蔓延,占據(jù)了杯子的上方,蠟燭燃燒的只是火苗上方的氧氣,長的蠟燭上面氧氣少,所以長的蠟燭先熄滅。短的蠟燭上面的氧氣多,所以短的蠟燭后熄滅。)

  4、我們的推測很有道理,那我們能不能想辦法看到這些熱氣?(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到的熱氣。)

  5、今天老師給你們每組準備了香,自己做一做實驗?纯春湍銈兊南敕ㄊ遣皇且粯。

  6、學生實驗香的燃燒。

  7、匯報實驗現(xiàn)象。

  8、現(xiàn)在哪個小組能再回過頭,完整的解釋一下長蠟燭先熄滅的原因。

  9、修改實驗報告單上的解釋。

  五、課外思考:

  如果把下面墊上棋子,讓杯子底部留空,蠟燭還能不能繼續(xù)燃燒?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薄殼原理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如安全帽、拱橋、拱形屋頂?shù),但這樣的知識內容在小學、初中的教材中才會出現(xiàn),如何讓幼兒園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我們用幼兒身邊常見的雞蛋殼、鉛筆、紙、積木等,通過幼兒自己親自動手做實驗,來感知體會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時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也許不是所有的幼兒實驗都能成功,但如果他們在活動中能仔細觀察,喜歡探索,這也是我們活動的一個收獲。

  活動目標——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時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操作中能仔細觀察、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1、個人操作材料:1/2雞蛋殼4-5個,削好的鉛筆

  2、分組操作材料:針筒、卡紙條、書、積木、裝水的盆、托盤若干,紅色筆一支

  3、有關拱形的多媒體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小雞出殼”引起幼兒興趣

  二、幼兒探索力作用于雞蛋殼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現(xiàn)象

  1、提問:雞姐姐和雞妹妹吵個不停,你們來評評理,到底是誰先啄破了蛋殼?

  什么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你們愿意來做個實驗嗎?

  2、幼兒用鉛筆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分別戳蛋殼的凹面、凸面。

  3、教師、幼兒共同小結:蛋殼的凹面比較容易戳破,蛋殼的凸面要花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殼是雞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雞蛋殼內、殼外做注水實驗,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針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兒做實驗。

  3、幼兒交流實驗的結果。

  4、教師講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針管里的水就象是鉛筆戳在蛋殼上的力,當水落在蛋殼凸面時就散開流掉了,就像是鉛筆上的力大部分沿蛋殼表面分散了,所以蛋殼不容易破,拱形橋面也能承受較大的力;當水落在蛋殼的凹面時,水集中在蛋殼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殼的中心,蛋殼就容易破。

  四、探索力作用于平面、凸面的不同現(xiàn)象

  1、幼兒用卡紙和積木分組合作搭橋,要求是用兩塊積木做橋墩固定,卡紙做橋面,橋面至少要承受一塊積木的重量不會塌掉。(活動中如果幼兒不能想到拱橋,可提醒幼兒想想還有什么形狀的橋。)

  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拱形積木,提問:這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物品?

  2、教師用多媒體圖片做介紹,使幼兒明白物品設計成拱形的原因。

  結束:小朋友們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設計拱形的物品,并把它們畫下來,讓其他人了解這些知識。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結構。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種感官觀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2、嘗試用科學詞匯描述觀察到的信息

  3、自己動手畫一棵植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常見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認真記錄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植物具有根、莖、葉等結構。

  教學難點:能畫一棵植物的簡圖。

  教學準備:記錄單,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一株植物、課件

  教法學法:觀察法

  課型課時:新授課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樹林里游玩。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書:植物)同學們,我們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認識嗎?

  2、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認識,他可真著急呀!你們能幫幫他嗎?

  (1)它會不會開花?

  (2)葉子什么樣子的?

  (3)生長在哪里?

  二、觀察一株植物

  1、選定一株綠蘿,請大家仔細觀察并說說看到的情況。了解這株植物的結構:根、莖、葉

  2、觀察植物的莖和葉。

  (1)為了觀察的更仔細,喜羊羊決定走近這株植物,仔細看看它的莖和葉。走近了植物我們除了可以用眼睛觀察,還可以用什么來觀察?(在交流中板書:鼻子、手、同時強調要輕輕觸摸)

  (2)請大家仔細觀察莖和葉。

  (3)交流觀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強調說的習慣和聽的習慣

  三、畫一株植物

  喜羊羊聽了大家的觀察交流。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很厲害,他想:如果把這株植物畫下來,再去問村長,村長肯定能認出這是什么植物。怎么畫呢?我們小賴看看科學記錄單吧!

  1、教師示范科學記錄單的使用。

  (1)請大家拿出科學記錄單,教師在展臺顯示科學記錄單。

  (2)老師知道學生填寫姓名、日期。

  2、指導畫一株植物

  (1)教師示范畫植物的順序、方法。

  邊觀察邊畫,按莖————葉————-根的順序。

  3、交流評價畫的植物。

  評一評,說一說哪位同學畫的。并請被選中的同學談談畫時的體會。

  四、小結

  村長聽了大家的介紹,看了你們畫的畫,認出了這株植物。原來它是綠蘿(PPT出示)

  村長發(fā)現(xiàn)大家這么厲害,讓老師帶來了一副被弄亂的畫,需要你們的幫忙才能復原,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出示幻燈片)

  1、請兩位同學分別來拼兩種植物的拼圖,并找出根莖葉。

  2、這是兩棵大樹,如果我們要去觀察拼圖中這樣的大樹,我們可以怎樣取觀察呢?(幻燈片播放其中一棵大樹的惡遠景、近景、莖葉的特寫。)

  3、結束:今天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很棒,我們一起認識了植物上有根、莖、葉。我們還學習了科學的觀察。課后大家去校園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觀察它。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學習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從適當?shù)那榫爸邪l(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

  (2)能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2.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

  (2)知道水資源在工農業(yè)生產、人類中的應用。

  (3)知道常用的節(jié)水措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欣賞大自然中美麗的水體,產生喜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意識到水資源的缺乏,我們應該保護它。

  (3)體驗缺水的痛苦和節(jié)水好處。

  (4)養(yǎng)成節(jié)水的行為習慣。

  [教學準備] 水景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

  (1)觀察地球儀,認識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師生共同欣賞自然界中美麗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麗。

  2.指導學生親身感受淡水資源的缺乏。

  (1)盡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數(shù)被水覆蓋著,但這些水中絕大部分是海水,真正與我們生產、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淡水卻很少、很少。

  (2)感知地球上的水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

  3.引導學生討論淡水的用途。

  (1)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充分發(fā)表意見。

  (2)教師介紹工農業(yè)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師生小結:工農業(yè)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4.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浪費水現(xiàn)象,提出節(jié)水措施。

  (1)師生討論。

  (2)老師補充介紹農業(yè)、工業(yè)等高科技節(jié)水技術。

  (三)作業(yè):

  想象,如果沒有水了,將會怎么樣?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學習目標]

  1、會觀察、比較和描述狗、兔等動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夠通過文字和圖畫表述、交流狗、兔等動物的異同。

  3、學會用不同的標準給動物分類。

  4、知道動物的多樣性和動物的有相同之處,培養(yǎng)學生喜歡小動物,與小動物有親近感。

  [教學準備] 各種動物的圖片、狗、兔等動物的掛圖或活動錄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我?guī)砹虽浵,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一會兒看一看,你都認識它們嗎?

  2、放錄像,學生隨著畫面說出各種動物的名稱。 請學生說出除了錄像中出現(xiàn)的動物,還知道那些動物。

  3、做“猜一猜”的游戲。

  (1)做一個有關小動物的游戲,請你們來猜一猜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動物,不能亂猜,你們可以問問我有關這種動物的特征,而我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根據(jù)你的問題和我的回答來猜我想的是哪種動物。

  (2)教師通過這個游戲,自然地把“小狗”、“小兔”兩只可愛的小動物引到課堂來。學生通過這個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游戲,初步感知和描述動物的特征,從不知不覺中分析,體會動物的不同與相同。

  4、比較并記錄狗與兔的不同與相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4人,共同討論,比較狗與兔的不同與相同。

  活動:

  (1)觀看有關小狗和小兔活動與生活場景的錄像片段。

  (2)以小組為單位,比較分析小狗和小兔的不同與相同。

  (3)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到同學之間的討論。

  (4)匯報分析比較的結果,教師通過電腦,將討論的結果匯總在大屏幕上。

  5、利用卡片對多種動物進行分類 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多種動物的卡片,由學生為這些卡片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

  (1)請學生說一說,想按什么樣的標準去進行分類。

  (2)教師鼓勵學生可以用創(chuàng)新的方法來給動物分類,同時提示學生每次分類,只能有一個分類標準,也就是分類的標準要統(tǒng)一。

  (3)以小組為單位對動物卡片進行分類,將卡片貼在大紙上,并且用彩筆標清分類的標準。

  (4)將分類后的卡片貼在黑板上,進行匯報、展示。

  (5)全班同學走下座位,參觀其他組同學分類的結果 。

  三、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小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熱愛小動物的教育。

科學教案 篇4

  科學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jù)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教學重點】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生氣體的判斷。

  【教學難點】對于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教學準備】小蘇打、白醋、火柴、蠟燭、玻璃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小蘇打和白醋導入:

  1、材料員領取教師事先準備好量的小蘇打:觀察特點,描述,記錄特征,判斷物品(事先不告訴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聯(lián)系生活)板書:小蘇打

  2、領取白醋,觀察描述,記錄特征,判斷。板書:白醋

  二、混合小蘇打和白醋實驗

  1、過渡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將這兩中物質混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狀況呢?為什么?說說理由。

  2、學生討論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學了解)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看究竟會怎樣吧!

  3、實驗:

 。廖覀冊撛鯓幼鲞@個實驗呢?

 。禄旌系谋壤蠹s多少呢?可以參閱課本。

 。米屑氂^察發(fā)生現(xiàn)象(看、聽、摸等)

  4、實驗交流:在實驗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重點引導氣泡的產生、來源和性質)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能選這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喜歡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交流;珍愛生命;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fā)展特點,關注個人保健。

  活動準備

  準備自己不同年齡段的照片

  課前觀察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身體特征,并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1、探究人的一生身體發(fā)展變化特征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了一些“人從小到大身體發(fā)展變化”的資料,有的同學

  還準備了上學以來的體檢表。下面請你們小組內交流搜集的資料,看看能從資料中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學生匯報:

  生1:我出生時才3.5千克,身長50厘米。我現(xiàn)在52千克,身高1.55米。我的體重增加了,身體也長高了。

  生2:我通過比較體檢表發(fā)現(xiàn):我比上四年級時長高了,體重增加了3千克。

  師:除了身高和體重有變化之外,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其他方面的變化嗎?

  生:我的臉上長出了小疙瘩,這叫“美麗青春痘”

  生:我媽媽說我說話的聲音變粗了。

  師: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人生長發(fā)育到一定年齡會有一些變化。比如說男同學會長出喉結,也有的還沒長出來。女同學不會長出喉結,也摸不到。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人的身體的變化得特點。那么你認為人從小到老身體變化最明顯的階段有哪些?

  生:從幼兒園到小學變化大,從小學到初中變化大,人老了容易生病,身體變化也大。

  生:從讓大人抱著到自己會走路,這個階段變化也大。

  生:人退休以后,頭發(fā)變白了,走路也慢了……

  同學們都很善于觀察和思考。人出生后,身體逐漸長大,直到長成健壯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體又會逐漸的衰老,直到死亡。這是一個客觀規(guī)律。一般來說,人的一生要經歷發(fā)育期(從出生到20歲)、成熟期(20道40歲)、漸衰期(40到60歲)和衰老期(60歲以后)等4個發(fā)展階段。

  從出生到死亡是人一生必然經歷的過程。(展示以上4個時期的圖片)人的身體特征發(fā)育比較緩慢,相鄰的兩個階段身體特征沒有明顯的界限。人的各個發(fā)展階段時間比較長短因人而異。

  2、探究青春期身體變化特征

  同學們已經查閱了自己的體檢表,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你感覺到什么?(生略)是的,很多方面都說明同學們上學已來身體發(fā)生了變化。如果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制成表格或圖形,研究起來就會更明顯。想試試嗎?你想用怎樣的方式研究呢?

  生:我們用統(tǒng)計表研究身高

  生:我們用條形碼統(tǒng)計圖研究身高

  生:我們用折線圖研究體重

  請同學們先繪制圖表,然后再觀察圖表,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在繪制圖表的.過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難,可以互相幫助。

  學生繪制并展示圖表

  生:通過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我已經進入了青春期。

  是的,你們中間的一些同學已經進入了青春期。有些同學將要進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fā)展變化最快的時期,人的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等都增長的很快,而且還有人會長出青春痘,男同學長喉結、長胡子等特征。

  3、青春期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

  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fā)展變化最快的時期,關系到以后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為了給江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礎,我們在青春期應該注意什么?

  生:應該加強體育鍛煉、

  生:應當學習更多的知識

  生:要注意營養(yǎng),保證足夠的睡眠。

  生:不能光吃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物,食物應該多樣化,并且不挑食。

  師:還要應當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多和他人交流,多表現(xiàn)自己。

  生:不吸毒、不參加

  生:不和壞人交朋友

  師:對,要注意學習法律知識,遵紀守法。

  4、自由活動

  同學們,想知道你為來的身體是什么樣子嗎?想知道更多的關于人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康成長的知識嗎?請同學們開展一個“預測20年后的我”的活動,有資料的同學也可以交流一下資料上的內容。

  學生進行自由活動

  5、拓展活動

  請同學們課下繼續(xù)收集資料,了解不同國家和不同種族的人的外形特征?梢詫懗鲅芯繄蟾嬖谌嘟涣,也可以出一期專題研究。

  課后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與學生的交流很好,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學習逐漸意識到進入青春期應注意的地方,也有個別學生不能以科學的態(tài)度參與討論。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觀察給根分類;

  ●能利用已有的知識設計一個證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的實驗;

  ●會通過實驗觀察莖的運輸功能。

  知識與技能

  ●知道植物的根根據(jù)形狀可以分成兩大類:直根和須根;

  ●知道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營養(yǎng);

  ●認識形態(tài)各異的莖,知道莖的作用是運輸養(yǎng)料和水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培養(yǎng)學生愛護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教師敘述:這節(jié)課老師將和同學們繼續(xù)走進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植物的根和莖。

  二、動手實踐,探究根源。

  (一)通過觀察、比較、描述、繪畫及分類活動認識直根和須根,并了解根的作用。

  1、學生觀察實物,發(fā)現(xiàn)特點。

 、俳處煶鍪静げ伺c蔥的實物讓學生初步認識植物的根。

  ②讓學生觀察事先提供的菠菜和蔥的根,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同點。

  2、學生暢談觀察結果。

  學生觀察完兩種植物,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根的不同形態(tài)描述出來。

  3、教師適時小結。

  教師適時點撥、畫圖,并得出結論,建立概念:像菠菜這樣的根,有一條粗粗的主根,四周有一些側根的稱為直根;而像蔥這種植物有許多粗細相似的根,就稱為須根。根按形態(tài)有直根和須根之分。

  4、按根的不同形態(tài)給植物分類。

 、賹W生小組合作,給植物按根的不同形態(tài)分類。

 。ㄊ孪忍峁┑闹参铮合悴、薺菜、菠菜、青菜、芫荽、蔥、蒜苗、青草等。)

 、趨R報交流。

  小組派一名代表帶著實物到前面給大家說說他們的分類情況。

 。▽W生會說出:我們將香菜、薺菜、菠菜、青菜和芫荽分為一類,他們都是直根;而蔥、蒜苗和青草分為一類,他們都是須根。)

  5、引導學生認識根的作用。

 。▽W生說出:根能吸收水分;根能把泥土固定在植物的根上;根能將養(yǎng)料傳給植物的葉子;根可以讓植物長大。)

  ⑤教師小結:

  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將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時根又從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和養(yǎng)料。(板書:固定植物 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

 。ǘ┩ㄟ^觀察、比較、實驗認識莖的不同形態(tài),了解莖的作用。

  1、認識莖的不同形態(tài)。

 、佟咎峁┣o的不同形態(tài)的畫面(竹子、牽;、絲瓜、西瓜)】

  過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美麗的畫面,了解莖的不同形態(tài)。

  ②學生結合畫面自由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植物的莖。

  ③學生仔細觀察植物莖的不同形態(tài),小組內討論并試著給它們分別取名字。

 、芙涣鲄R報。

  教師用簡筆畫表示出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莖,并引導學生了解這四種地上莖的名字。

 、萁處熜〗Y:

  這就是植物的莖按照生長狀態(tài)分成的四種類型:直立莖、纏繞莖、攀援莖和匍匐莖。

  3、通過實驗了解莖的作用。

 、倭私鈱嶒瀮热荩聹y實驗結果。

  過渡:剛才老師要求每組同學將竹子的莖插入裝有紅水的燒瓶中,現(xiàn)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還可以猜測一下,竹子的莖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W生說出:竹子的莖可能會變紅;竹子莖的內部可能會有紅水;竹子的莖和葉可能會被紅水染紅。)

  ②實驗操作。

  A提出操作要求(將竹子的莖縱切或斜切;小組內要分好工;操作時注意刀的安全使用;注意仔細觀察;做好實驗記錄和發(fā)言的準備。)

  B學生動手操作,完成記錄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重點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科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風》的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和動手實驗,認識空氣流動就是風,從而體會到風的大小、冷熱,認識到大自然的風對人類生活有什么好處和壞處。

  學情分析

  科學教學要實現(xiàn)教學的任務就必須對學生這一教學活動的主體有充分的了解與分析。其中包括他們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與特點;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各種因素;以學習動機為核心的非認知因素以及學生集體對教學的影響。這樣才能有效地調整教師的'教學,調整課堂設計,調整教學方法,協(xié)調教學環(huán)境等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讓學生發(fā)展的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借助媒體的實驗方法,推斷空氣流動可以形成風。

 。2) 通過對教室里的空氣流動的探究活動,知道教室里的空氣也在流動。

 。3)認識流動空氣就是風,體驗到空氣流動得越快,風越大;空氣流動得越慢,風越小。

  (4)能說出大自然中不同的風,并認識它們的好壞處。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教室里空氣流動的探究活動過程,體驗空氣流動就是風的探究過程。

 。2)能根據(jù)假想的答案,自行設計觀察空氣流動的方法,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認識科學存在與周圍世界,培養(yǎng)學生樂于研究周圍世界的科學精神。

 。2)養(yǎng)成保持室內空氣流動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空氣流動與風之間的聯(lián)系,即“空氣流動就是風”的真正理解。

  教學難點

  借助觀察受風影響的可見物運動情況來觀察教室里風的運動情況。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理論指導:

  1、重視運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動手、動腦,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在本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傳授給學生一些思維方法、研究方法及學習方法,尤其是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法,如發(fā)散思維等。

  3、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點撥引導,使學生的思維不斷處于發(fā)散與聚合的交替狀態(tài),即創(chuàng)造性思維狀態(tài)。

  教學內容分析:

  《水》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本課主要有三個活動,一是學生間交流有關水的認識,二是識別水和其他物體,三是給物體分類。提供機會展示學生有關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關水的知識網(wǎng)狀圖。通過讓學生借助感官識別水和其他物體,初步學習對周圍物體進行分類,這些活動,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對水、空氣和其他物體進行初步的比較,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學情分析:

  根據(jù)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認識一種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較單一,特別是剛接觸科學課,他們還不懂得用多種感官去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點,對于7種物體進行觀察,學生往往是無從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這堂課讓學生對觀察方法的運用意識的教育是關鍵,還要懂得記錄,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合理的探究習慣。

  教學方法:

  1、探究體驗法:本課在設計上,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有結構的材料,積極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小組合作法:在找水和給材料分類這兩項活動中,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的,學生在小組的群體中以平等的地位交流個人看法,相互合作,取長補短,他們在活動中始終處于主動地位,不但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培養(yǎng)了他們與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是一種無色透明、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沒有固定形狀但有一定體積的物體。

  2、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fā)表有根據(jù)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通過摸、聽、聞、看等觀察方法對物體進行觀察對比,從觀察物體所得的特性對物體進行固體、氣體、液體的分類。

  【教學難點】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匯總、提煉不同物體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并根據(jù)物體的特性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用來裝四種液體)石頭、樹葉、白醋、紅墨水、白糖水、水、活動記錄表。

  教師準備的材料:課件、糖水、水、紙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一段水流聲音:猜猜這是什么聲音?

  2、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和了解水的有關知識。(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聽水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二、新課教學

  (一)填網(wǎng)狀圖,提取課前認知

  1、播放一段有關水的視頻,填寫網(wǎng)狀圖。

  2、講述:現(xiàn)在我們知道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用途:灌溉、發(fā)電、飲用、洗漱等;水和動植物的生命息息相關,沒有水動植物就面臨死亡;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了是一種無色透明、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物體。(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水的視頻,提取學生有關對水的認識填充網(wǎng)狀圖。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幫助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梳理。

  (二)游戲探究,培養(yǎng)觀察能力

  1、剛才我們認識了水,現(xiàn)在來做一個找水的游戲。老師這有7個袋子,每個袋子中裝著不同的物體,這些物體可能是:石塊、樹葉、水、白醋、空氣、紅墨水和白糖水。我們在不打開袋子的情況下你有哪些方法來觀察辨認這些物體?

  2、提問: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辨認(預設:用手摸、用耳朵聽、搖一搖)在辨認的同時要及時記錄下來(出示記錄表)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積極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調動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

  3、出示活動要求:

 。1)、學會合作,學會傾聽,活動有秩序,聲音小,速度快,動作輕。

  (2)、學會使用實驗用品,不要讓實驗用品污染環(huán)境。

 。3)、養(yǎng)成衛(wèi)生好習慣。

 。4)音樂停止,立即停止實驗。

  4、學生活動,填寫活動記錄表

  5、提問:在這些物體中,哪些是我們可以比較容易辨別出來的?辨別的依據(jù)是什么?哪些比較難辨別?原因是什么?

  6、學生匯報并闡述理由

  7、提問:如果可以打開黑色袋子我們可以利用哪些觀察方法來辨別?(預設:用眼睛看)下面請大家打開袋子,再來觀察一下。

  8、學生活動并填寫活動記錄

  9、匯報觀察結果并說明判斷理由

  10、提問“如果可以打開透明袋子我們可以利用什么方法觀察?(預設:用鼻子聞)

  11、學生活動填寫觀察記錄,匯報觀察結果

  12、提問:現(xiàn)在只剩下白糖水和水了,我們能用什么方法分辨呢?(預設:用舌頭嘗味道)

  13、學生活動填寫觀察記錄,并匯報觀察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辨別7種不同物體的活動,調動學生運用不同器官進行觀察,讓學生經歷、體驗探索的學習過程。做實驗時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做,都能積極參與到小組的所有活動中去。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物體分類

  1、活動:同學們知道了通過多種觀察方法將這些物體辨別出來,真了不起。下面請同學們把這7種物體進行分類,把你認為是同一類的物體放在一起。并請記錄員在記錄表的物體名稱一欄用○、△、□等符號圈起來。

  2、匯報分類結果和分類的理由

  3、出示物體的分類及標準:液體:像水、醋、紅墨水……沒有固定形狀的叫液體。固體:像石頭、樹葉……有固定形狀的固體。像空氣……同樣沒有固定形狀的叫氣體。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對物體進行分類,再充分交流和匯報。明確分類的標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合作意識。

  三、拓展延伸,激發(fā)情感思考

  1、出示世界地圖照片,問藍色的表示什么?地球表面70%的面積被水覆蓋著,看來地球上水很多。

  2、出示一段干旱和水被污染的圖片,看完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預設: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要保護水資源免受污染)

  3、生闡述自己的感想。

  【設計意圖】繼續(x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播放水污染和干旱的圖片樹立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并讓學生思考保護水資源的措施。

  四、設計特色簡述:

  本節(jié)課由流水聲直接導入:

  1、在提取學生對水的認識,先給學生觀看一段有關水的視頻再填充有關水的網(wǎng)狀圖。

  2、在辨別水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選擇了小石子、樹葉、空氣、紅墨水、白醋、白糖水和水7種物體,讓學生逐步通過手摸、耳聽、眼看、鼻聞和嘴嘗等多種感官來觀察和辨別7種不同的物體,在教學到鼻聞和嘴嘗時一定要在知道該物質安全衛(wèi)生的情況下。

  3、通過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五、板書設計:

  水是一種無色透明、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液體。

  物體:固體、液體、氣體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利用各種多面體展開圖,制作有變化的多面體。

  2. 鞏固做紙工的各種制作符號。

  3.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協(xié)作。

  教學重難點:粘貼邊與邊時要輕,要粘貼平整。

  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做好的成品。

  2. 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刻刀、手工材料。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提問:今天,我們就來自己制作多面體?

  制作六面體:教師拿出六面體的手工材料。重點講解粘貼最后一條邊時要輕,要粘貼憑證

  學學做做:

  1. 學生制作有變化的多面體

  拿出手工材料,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制作有變化的六面體或其他多面體。

  指導制作時,需提出增添附加物的做法是在多面體做成后,再將附加物加貼上去的。挖去一部分或切折,壓印都必須在展開圖上先做好,然后再把展開圖折疊成多面體。

  2.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3.學習 組織學生自評或互評,從掌握要領,外形美觀,創(chuàng)新三方面對作品進行全面的。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優(yōu)秀的科學教案11-14

科學教案模板03-25

科學教案范文06-19

科學教案范文04-06

關于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泡泡03-31

科學教案:蝸牛03-26

《空氣》科學教案03-25

有關科學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