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時間:2023-02-24 15:10:19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物理教案(集錦15篇)

初中物理教案1

祝福青春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了解家庭電路的組成,了解安全用電常識。

  二、過程與方法

  觀察家庭和教室的實際電路,能簡單描述家庭電路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提高安全用電的意識。

  教學重點:研究家庭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教學難點:組織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出家庭電路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學用具:家庭電路示教板、保險絲、銅絲、鐵絲、拉線開關,開關、螺絲口燈座、卡口燈座、固定插座,可移動插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連接家庭電路示教板,現在大家注意觀察黑板上關于家庭電路的示教板,示教板上全部是實物連接,觀察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家庭電路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電能表是不是平常所說的電表,它的作用是什么?插座在家里也見過,常用的有幾種?電路中的幾部分是如何連接的?保險絲的作用是什么?家庭中,要安全用電,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看來,我們最熟悉不過的生活電路中也有許多物理知識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新課學習

  1.家庭電路的組成和各部分功能

  同學們觀察電路板上的各元件,同時閱讀課本關于家庭電路的組成一段,找出組成家庭電路的主要部分。哪一位同學說一下家庭電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板書:家庭電路由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插座、用電器和導線組成。

  播放視頻:家庭電路

  大家知道為什么是這個順序嗎?電能表是用來顯示整個家庭所用電能的,所以,輸電線進戶后首先應接到電能表上,接下來是全戶用電的總開關。當家庭電路需要修理時,必須斷開總開關,這時室內全部與外面的輸電線分離,可以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傞_關的后面是保險裝置,它對所有的用電器起保護作用。由此可知: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都是對整個電路起作用的,應放在用電器的前面逐次連接比較好。

  電能表實際上在生活中叫電表。關于保險絲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想想做做

  我們一起做一個小實驗;把保險絲、銅絲、鐵絲分別放到火焰上,看看哪個能熔化,F象:保險絲熔斷了。

  播放視頻:家庭電路

  結論:家用保險絲是由電阻率較大而熔點較低的鉛銻合金制成的。當電流過大時保險絲會熔化,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護電器的作用。鐵絲、銅絲在電流過大時不熔斷,起不到保險的作用,所以千萬不要用鐵絲、銅絲代替保險絲。

  保險絲在我們生活中是英雄,它的獻身精神非常可貴。不過,目前還有一種空氣開關普遍使用,它同樣可以切斷電路,對用電器及用電線路起到保護的作用。

  同學們可以觀察到電能表、燈座、開關及用電器上都標有電流值,它們都是按照一定的工作電流設計生產的,因此要根據電路設計安全電流,選擇合適的保險絲。

  2.火線和零線

  在電路板上,在家觀察一下進戶的兩條輸電線是否一樣?有一條在戶外就已經和大地相連,叫零線;另一條叫端線,俗稱火線。如何區(qū)別火線和零線呢?我手里拿的是一支試電筆,它可以判斷哪條是火線,下面我們來了解試電筆的結構及正確使用方法。

  試電筆有氖管,充有氖氣,兩端是兩個金屬電極,當電流從一個電極通過氖氣流到另一個電極時氖氣會發(fā)出紅光。使用時,手指按住筆卡,用筆尖接觸被測的導線(手指千萬不能碰到筆尖)。如果被測導線是火線,電流經過筆尖、電阻、氖管、彈簧,再經過人體、經過大地,流到零線,與電源構成閉合電路,氖管就會發(fā)光。如果筆尖接觸的是零線,氖管中不會有電流,也就不會發(fā)光。

  3.兩種類型的觸電

  播放視頻:觸電事故

  人體是導體。當人體成為閉合電路的一部分時,就會有電流通過,如果電流達到一定大小,就會發(fā)生觸電事故。假如人的一只手接觸火線,另一只手接觸零線,這樣,人體、導線就構成了閉合電路,電流通過人體,發(fā)生觸電事故。假如人的`一只手接觸火線,另一只手雖然沒有接觸零線,但是由于站在地上,導線、人體、大地同樣構成了閉合電路,電流同樣會流過人體,發(fā)生觸電事故。此外,還有些情況可能引起觸電。如絕緣皮破損、機殼沒有接地,在電線上晾衣服、電視天線與電線接觸等。我們知道了一共有兩種類型的觸電,一種是同時接觸火線和零線,另一種是接觸火線。

  4.觸電的急救

  播放動畫:觸電的急救

  假如觸電了,應如何急救呢?強大的電流通過人體可能使心跳、呼吸停止,電流產生的熱還會使肢體燒傷。如果發(fā)生了觸電事故,要立即切斷電源,必要時要用絕緣的木棒挑電線,然后對觸電者進行人工呼吸,同時盡快通過醫(yī)務人員搶救。關于觸電急救,同學們首先要保護自己,幫助別人時更要講安全,講科學,講規(guī)則。也只有這樣,才能人人都安全。

  5.三線插頭和漏電保護器

  下面,大家仔細觀察桌上的幾種插座,插頭和燈座,說說它們用在什么地方。固定插座在家里用處很多,一般固定在墻上;可移動插座用起來比固定插座靈活一些。插座有兩孔和三孔的。你知道什么時候用三孔的插座呢?三孔插座對應的應用三線插頭,前面我們剛知道火線和零線,第三條線是什么線?第三條線是是地線。地線是把用電器的金屬外殼與大地相連。萬一用電器的外殼和電源火線之間的絕緣損壞,使外殼帶電,電流就會流入大地,不致對人造成傷害。同學們回到家后,再觀察家中的插頭、插座、燈座,然后集中討論一下,那樣,我們得到的知識就更全面了。

  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用電會越來越安全。如在新建的樓房里,連接各戶的總開關上大多數有漏電保護器。正常情況下,用電器通過火線、零線和供電系統(tǒng)中的電源構成閉合電路,不應該有電流直接流入大地。但是,如果站在地上不小心接觸了火線,電流經過人體流入大地,這時,總開關上的“漏電保護器”就要起作用了,它會迅速切斷電流,對人身起到保護作用。

  三、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內容:

  1.家庭電路由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插座和用電器組成,以及它們的主要功能。

  2.什么是火線、零線,試電筆的功用是什么。

  3.兩種類型的觸電和觸電的急救。

  4.三線插頭和漏電保護器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國際單位以及單位間的換算.

  2.掌握密度的計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

 。1)在分析實驗數據的基礎上概括出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不同,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體積不同.

 。2)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概括出,不同體積的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對于不同的物質來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3)通過以上分析,概括出密度的定義.

  2.培養(yǎng)運用 物理 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種物質密度.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jié)教學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的問題,積極主動進行探究的良好品質.

  通過密度概念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欣賞均衡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包括三部分內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單位.

  密度是表征物質特性的一個重要 物理 量.從上節(jié)實驗中學生已經看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相等.

  本節(jié)通過實驗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且單位體積的同種物質的質量是一個定值,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單位體積的質量來表征物質的這種特性.

  學生在 數學 中雖然學過比例的知識,但是用到 物理 中來,理解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的含義,仍是有困難的,所以課文中對此作了解釋: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表示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增大幾倍,即質量與體積成正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幫助學生把 數學 知識用到 物理 中來,理解比值的 物理 含義.考慮到用比值定義 物理 量比較抽象,教材在說明比值的含義之后,仍用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來定義密度,以便于學生理解.并在此基礎上給出計算密度的公式.然后通過例題說明利用公式求密度的方法.并且在例題計算的基礎上講述密度的單位,使學生對密度的單位不致感到抽象,便于 學習。

  教法建議

  建議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探究得出密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一、重點、難點分析

  密度是一個應用十分廣泛的 物理 概念,也是今后 學習液體內部壓強、大氣壓強、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的必要基礎.通過本節(jié)教學應使學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會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讓學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是本節(jié)的 教學難點 .現行教材一般都是通過實驗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紹密度的公式和單位.因此,做好實驗是本節(jié)教學的關鍵.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征物質特性的一個 物理 量,它表征的是單位體積的物質質量大小的差別,在一定條件下,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上節(jié)實驗學生已測量出體積相等的鐵塊、鋁塊、木塊的質量,利用測量的結果可引導學生認識鐵塊、鋁塊、木塊在體積相同時質量上的差別,即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相等.還通過學生的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體積不相等.對每種物質來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體積的大小沒有關系,只跟物質的種類有關系,因此它反映了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比值的 物理 意義,可通過具體數字使學生認識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

  2.密度的公式

  為了加深認識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只跟物質的種類有關.在正確理解密度公式的基礎上,討論公式的 物理 意義,明確三個 物理 量間的關系.

  通過課本上的例題,教給學生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要求學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驟進行計算,特別是對單位的運算要加以強調.

  對于公式 ,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1)由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大的質量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質量和體積的比是一個定值(即密度不變).因此,不能認為物質的密度跟質量成正比,跟體積成反比.即當 一定時, .

 。2)由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質量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當 V 一定時, .

 。3)由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體積反而小,物體的體積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當 m 一定時, .

  3.密度的單位

  可引導學生認識密度的單位是由質量和體積單位組成的.應使學生懂得密度單位的意義和讀法.

  二、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

  實驗引入,設疑導學模式.

  2.模式結構: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具學具準備

  托盤天平、砝碼盒、燒杯、水、量筒、鐵塊、鋁塊、銅塊、投影儀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實驗.

  2.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結論,得出密度的定義.

  3.師生由密度公式討論導出密度的單位.

  六、 教學過程

  設計示例

 。ㄒ唬┬抡n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特性,正是根據物質的這些特性來區(qū)分、鑒別不同的物質.

  教師展示酒精、煤油、清水、木塊、鐵塊、銅塊實物,分別讓學生進行區(qū)分辨別.指出:特性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能進行相互區(qū)別、辯認的一種性質,例如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質的特性.

  教師拿出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顏色都是白色,問學生:你們怎么能鑒別出哪種是鐵塊,哪種是鋁塊?引導: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區(qū)分,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手感覺一下輕重.提示:拿出一個已調節(jié)好的托盤天平,分別把兩金屬塊放在兩盤中,讓學生說出哪個是鐵塊,從而引入新課.

  學生實驗一:用天平測量具有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鐵塊、銅塊、鋁塊)的質量.

  學生實驗二:測量不同體積的相同物質(鐵塊)的質量.

  教師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表格,指導學生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中,分析實驗數據,概括結論.

  表一

  質量(g)

  體積( )

  質量/體積( )

  鐵塊

  銅塊

  鋁塊

  表二

  質量(g)

  體積( )

  質量/體積( )

  鐵塊1

  鐵塊2

  鐵塊3

  實驗一結論: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實驗二結論:同種物質,不同體積質量不同.即:不同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是不同的.相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是相同的.(投影顯示)

  設疑:以上兩個實驗,客觀事物不同,有沒有共性的東西?

  很自然順勢提出為表述這樣的客觀現象有必要引入一個新的 物理 概念—密度.

 。ǘ┬抡n教學

  1.密度概念的建立

  學生實驗三:測三個鋁塊的質量.最大的鋁塊體積是最小的鋁塊的三倍.較大的鋁塊的體積是小鋁塊的兩倍.同樣測出體積成倍數關系的三個鐵塊的質量.(也可以不是整數倍)

  教師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表格表三

  質量(g)

  體積( )

  質量/體積( )

  鋁塊1

  鋁塊2

  鋁塊3

  表四

  質量(g)

  體積( )

  質量/體積( )

  鐵塊1

  鐵塊2

  鐵塊3

  實驗三結論:鋁塊體積增大2倍,質量也增大2倍.鋁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鐵塊體積增大2倍,鐵塊的質量也增大2倍,鐵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歸納推理:

 。1)同種類的物質,它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且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個定值.

 。2)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明確: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于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不同種類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物質這種特性的 物理 量.

  2.密度的概念教學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表示符號:ρ

 。2)密度的公式:

  這個公式的得出實際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應的運算法則,也就是要求出單位體積的質量應當用除法,所以同學們對 物理 知識的 學習,尤其是一些 物理 公式,一定不要死記硬背,要學會運用 數學 方法研究 物理 問題.

  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 物理 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qū)別的一種性質.密度描述的是:各種物質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所含的質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質的密度與該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運動狀態(tài)無關.由于物體在溫度發(fā)生變化時,體積會發(fā)生變化(即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而質量不變,則物體的密度要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在物質發(fā) 生物 態(tài)變化時(例如水結成冰)密度一般有變化.

  例如一塊鐵,它的溫度升高了,體積會膨脹,但是質量沒變,這樣根據 ,公式中分子不變,分母變大,分數值應當變小,所以密度會變小.

  上邊這些變化有時比較小,比如鐵塊溫度升高.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情況下,可以不考慮密度的變化.,但有些變化較大就必須強調條件,比如氣體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條件,是0℃及1個標準大氣壓下.正是由于這樣,我們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并不是說物質的密度是永遠不變的,它還是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要發(fā)生變化的.前兩節(jié)我們講的質量是物體的屬性,屬性是不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的,質量與形狀、狀態(tài)、位置無關.各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溫度和狀態(tài)下.今后我們討論的問題,大多是溫度變化不大的情況,可以把密度視為定值.

  3.密度的定義及公式教學說明:

 。1)通過設計實驗盡量使 物理 概念形象化,使學生順利地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

  (2)密度是用比值描述物性的概念,不能不管具體條件,單純用 數學 公式討論問題.

 。3)建立正確的 物理 模型,明確同種物質密度跟質量不成正比,跟體積不成反比的結論.

  4.用投影打出下面的例題

  一塊鋁,它的質量是 0.675t,體積是 25 ,求鋁的密度.

  請同學們完成這道計算題,解題也要按要求寫出已知、求、解、答.單位一律采用國際單位.

  學生練習,教師在學生中巡視,發(fā)現同學在解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學生練習后用投影打出下面解題過程:

  已知:

  求:鋁的密度

  解

  答:鋁的密度是

  教師邊講解要求及過程,邊分析巡視中發(fā)現的學生計算中的問題,提醒同學今后注意.

  由例題的講解進入密度單位的介紹.

  5.密度的單位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看到密度的單位是由質量與體積單位復合而成,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單位是“kg”、體積單位是“xx”,則密度的單位是“xx”,常用單位還有“xx”.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比如

 。ㄈ┛偨Y、擴展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對同一種物質來說,在一定條件下,密度是一個常數.密度表示的是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例如鋁的密度是 ,它的意義是1立方米的鋁的質量是 .可見物質的密度是用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質量的多少或它體積的大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說物質的密度跟它的質量成正比,跟它的體積成反比.例如一塊鋁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呢?沒有,因為當這塊鋁切去一半時,體積變?yōu)樵瓉淼亩种,質量也變?yōu)樵瓉淼亩种,? m V 的值即 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探究活動

  【課題】實驗分析金屬的一些屬性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通過實驗,探究幾種金屬和塑料彈性、密度、硬度,說明生活中是怎樣應用物質的這些屬性的.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新問題.

初中物理教案3

  第——怎樣認識和測量電流

  【教學目標】

  (1)通過類比的方法理解電流的概念,

  (2)掌握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

  (3)掌握電流單位及換算

  (4)認識電流表,知道電流表的圖形符號。

  (5)會正確選擇量程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和正確讀數

  【教材分析】

  電流的概念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更輕松的理解和接受電流,老師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說說“水流”、“人流”、“車流”的形成,必須有兩個條件:一是流動的物質如水、人、車,二是朝某一方向。與“水流”、“人流”、“車流”類似,電流的形成也要有兩個條件,就是電荷和向一定方向,把電流的概念引出。電流方向的問題是物理學的規(guī)定,要求學生記住通過P15圖11-27的演示看到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電流有強弱和水流有急緩類似,公式I=Q/t可補充,同時電流的單位的內容也隨機說明介紹。認識電流表借助實物和掛圖講解,用電流表測量電流通過實驗器材操作演示給同學們看,有時間和條件的讓學生動手練習,達到增強記憶加深印象和提高興趣的的效果。

  【學情分析】

  學生對電流的概念比較難理解,用類比的方法講解讓學生通俗易懂。電流表的讀數一定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寫法上不要忘了單位。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避免出現錯誤的操作動作。

  【教學理念】

  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電流的方向的規(guī)定

  正確選擇量程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和正確讀數

  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電流的概念

  正確選擇量程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教學過程】

  我們知道閉合開關,電燈會亮,風扇會轉,各用電器會工作,說明電路中有電流通過了電燈、風扇和各用電器。通過用電器是否工作來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那么電流是什么呢?物理學中常用電流與水流、人流、車流來類比,引入電流的概念。

  一、認識電流

  1、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或者說向一定方向移動)形成了電流。

  2、電流方向:物理學中規(guī)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由于正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也可以說電流的方向與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用電器接入電路閉合開關時,電源外部電流沿著電源正極→開關→用電器→電源的負極的方向流動,電源的內部電流從電源的負極→電源的正極的方向流動。

  如圖11-3-1所示串聯、并聯電路電流方向。會標電流的方向

  3、電流的定義:用每秒電荷通過導體任意橫截面的電荷量表示電流的強弱叫電流。用字母I表示。表達式I=Q/t,其中Q表示電荷的多少,單位庫侖,簡稱庫,符號C。t表示時間單位秒符號、電流的單位:國際單位安培,簡稱安,符號=1C/s 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μA)換算式:1A =1000 mA 1 mA=1000μA 1A =106μA 臺燈工作時的電流為的含義:表示每秒通過臺燈的電荷量為

  二、怎樣測量電流

  1、認識電流表

  ①作用:測量電路中電流的大小

 、陔娐贩 圓圈內的A表示所測的電流用安培作單位。

 、塾腥齻接線柱,標了“—”或“+”表示公共的接線柱,另二個標數字的表示量程的接線柱。二個量程:“0~”“0~3A”對應的分度值分別為,

  2、電流表的使用

  為了方便學生記憶,將書P16電流表使用說明書詳解后歸納為以下幾個字。

  ①校零:使紅色指針對準“0”刻度線。

  ②串聯:只串不并,并則短路,因電流表電阻很小,相當于導線。

 、壅M負出:使電流從電流表“+”接線柱進,從“—”接線柱出。

 、芰砍蹋汗罍y或試觸(從大量程先試,如偏角小則試小量程。)

  ⑤禁止:不允許把電流表不經過用電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極。

  3、電流表的讀數方法

 、倏戳砍

  ②看分度值

 、劭粗羔樝蛴移硕嗌傩「,用分度值乘以小格數就是電流表的示數。但記住一定要把單位讀出來。練習讀出下圖11-3-2電流表的讀數,若改用“0~3A”的量程結果又怎樣?

  4、用電流表測電流

  在活動3中目的是使學生能正確接入電流表,用不同的量程正確讀出讀數;比較讀數的不同,知道用哪個量程測量會使結果更準確。注意:在電路電流不超過的情況下使用“0~”的量程,讀數會更準確。因為“0~”的分度值,“0~3A”分度值,測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測得的結果越準確。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自我評價與作業(yè)

初中物理教案4

  一、教材分析

  密度在中學業(yè)物理中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中考題中也經常出現有關密度的計算或實驗設計題。同是它又是一個應用十分廣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學習液體內部壓強、大氣壓強、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的必要基礎。通過本節(jié)教學應使學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使用比值的方法來定義密度對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此,新教材在引導學生實驗的基礎上,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由此引入密度的概念。這樣既復習了天的使用,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教材要求來看,教學大綱與新課程標準有明顯不同。教學大綱要求“理解密度的概念”,屬于“理解”水平層次,強調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既有“獨立操作”水平層次,又有“理解”水平層次。與教學大綱相比,更加突出實驗和探究。同時對密度知識的應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利用密度知識進行質量、體積、密度的計算,能解釋簡單的現象,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問題等。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系;通過師生互動,學習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學生用學過的密度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總結密度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重點。

  通過學生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具有的共性———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并用圖像表示等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

  教學模式:實驗引入,設疑導學模式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實驗,體驗物質屬性;

  (2)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結論,得出密度的定義;

  (3)師生由密度公式討論導出密度的單位以及密度知識的實際應用。

  五、教具學具準備

  托盤天平、砝碼盒、燒杯、水、量筒、鐵塊、鋁塊、銅塊、投影儀。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二)新課教學

  1、密度概念的建立

  2、密度概念教學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表示符號:ρ。

  (2)密度的公式:密度=質量/體積ρ=m/V。

  3、密度的單位

  4、密度表

  5、例題(課本)

  (三)總結擴展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對同一種物質來說,在一定條件下,密度是一個常數。密度表示的是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例如鋁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意義是1m3的鋁的質量是2、8×103kg/m3?梢娢镔|的密度是用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質量的多少或它體積的大小所決定的。例如一塊鋁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呢?沒有,因為當這塊鋁切去一半時,體積變?yōu)樵瓉淼亩种唬|量也變?yōu)樵瓉淼亩种,但m、V的值即ρ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四)聯系實際

初中物理教案5

  《比熱容》教學設計

  一、基本說明

  1、本教學設計參與人員基本信息作者

  2、教學內容

  1)所用教材出版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級或模塊:九年級

  3)所屬的章節(jié):第十六章第三節(jié)4)教學時間45分鐘

  二、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會查比熱容表。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利用探究學習,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2、內容分析

  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熱傳遞、熱量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物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提出了比熱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點知識。本節(jié)教材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常識出發(fā)提出問題,經過探究活動得出結論,并應用探究所得解決實際問題,新教材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實驗探究。本課時教學內容主要是比熱容的概念的建立,這是下節(jié)課進行熱量計算的基礎。應把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作為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由于比熱容的概念內涵較深、外延較廣,涉及熱量、溫度變化、質量三重概念間的關系,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所以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以及應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3、學情分析

  從學生角度看,學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變量、轉換、比值定義等方法的運用,本節(jié)的探究活動教材采用的是一種部分探究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切實體驗物質的熱屬性,以加深學生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4、設計思路

  主要采用科學探究等方法開展本節(jié)教學,探究中用到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給比

  熱容下定義時,用到比值定義法、類比法。探究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獨立尋找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對課本提供的探究方案進行大膽的改進,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體驗成功的愉悅。為幫助學生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努力使本節(jié)的教學活動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幫助學生構建“身邊的物理”,從而順利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設計此課時,從老百姓極為關心的天氣預報入手,引入新課;緊接著讓學生聯系著他們極為熟悉的燒水現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兩個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著物理知識,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縱觀本節(jié)課的設計,不難發(fā)現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由提出問題入手開展教學的,這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組成一個步步攀升的臺階,帶領學生走向科學的殿堂。

  3.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設計等等。這些改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6

<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教案</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示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3.會使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

  過程與方法

  領悟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zhàn)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2.養(yǎng)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的過程

  難點:運用數學一次函數圖象分析出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式

  【教學用具】

  教師方面:電流表、電壓表、學生電源(或三節(jié)干電池)、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R 1=5Ω和R 2=10Ω)、開關、導線。

  學生方面:電流表、電壓表、三節(jié)干電池、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R 1=5Ω和R 2=10Ω)、開關、導線。以上器材為一組,每三人準備一組器材。(若學校條件好,可將干電池換成學生電源,實驗效果更好。)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科學探究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量的知識。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如:①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大;②導體的電阻越大,流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小。這些例子同時還揭示了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定性關系。

  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值,還知道導體兩端的電壓值,你能不能計算出通過它的電流值呢?(或用數學表達式表示出來)

  二、進行科學探究

  1.提出問題

  讓學生回答: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有什么定量關系?

  2.猜想或假設

  應根據以下兩個事實來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的想像力,進行猜想或假設

  ①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大;

  ②導體的電阻越大,流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小。

  學生回答:

  ·可能是I=U/R;

  ·可能是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大幾倍,導體中的電流也增大幾倍;

  ·可能是U=IR;

  ·可能是……。

  3.設計實驗(采用啟發(fā)提問式,幫助學生設計實驗)

  以下教學過程是師生一問一答

  問:我們所學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量,哪些量可以測量出,分別用什么儀器來測量?

  答:能測量的量有:電流和電壓,儀器分別為電流表和電壓表。

  問:電阻不能測量,我們怎樣知道導體的阻值呢?

  答:可以給出導體的電阻值。

  問:也就是說在研究電流和電壓、電阻之間關系時,我們是固定電阻不變,讓電壓發(fā)生改變,觀察電流的變化,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什么?

  答:控制變量法。

  問:實驗時,針對于某一導體測量一組電壓和電流值,行嗎?

  答:不行。

  問:為什么?

  師生共同回答:多次測量可以減少誤差,同時考慮到物理規(guī)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應該多測量幾次。

  教師還應進一步指出:不僅針對同一導體測量幾組電壓和電流值,同時還要更換定值電阻反復進行實驗,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是不可忽視的。實驗時,給出了二個不同的定值電阻(R 1=5Ω和R 2=10Ω)

  問:我們在實驗要多次測量電壓和電流值,那么怎樣去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呢?

  學生1答:改變電源的電壓,如:增減串聯的干電池的節(jié)數。

  學生2答: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

  師總結指出:同學們知道了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的方法,請大家根據你認為最適合你的方法和剛才我們設計的思路,對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選擇你所需的實驗儀器,并畫出能夠同時測量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

  4.進行實驗

  實際操作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

  ·測量次數不要過多,根據時間而定,一般測量三次或四次左右。

  ·若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的`情況下,盡量使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整數倍地變化(如:1V,2V,3V……)。同樣若用干電池(或學生電源)改變電源電壓時,也應該使電源電壓成整數倍地變化。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指出學生在實驗中錯誤,并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填寫實驗數據。

  5.分析和論證

  數據處理時,可引導學生仔細思考測量數據:分析電壓是怎樣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到電流的怎樣變化;同時還應考慮到實驗會有誤差,可能數據不很一致。得出電流、電壓的關系的結論。

  結論:電阻相同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然后指導學生用測量的數據對照課本圖7.1-1畫出U-I圖。

  啟發(fā)學生對比數學中的一次函數的知識,推導出U-I表達式:U=IR 。

  6.評估

  要求學生在探究報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動一些問題,如:

  (1)實驗設計方案是不是最優(yōu)的,還可能會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

 。2)操作中有沒有什么失誤,讀數時會不會有失誤。

  (3)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還有哪些問題還不清楚,哪些問題弄明白了。

  ……

  7.交流

  要求學生課后進行交流,交流時,可以相互交換各自的探究報告,也可以口頭表述自己在探究與他人不同的意見,同時還應聽取他人正確的意見。交流時,不應只是交流探究結論,交流的重點應放在探究的過程中。

  如:為什么我的猜想和別人不一樣?

  為什么我的方法與你不一樣?

  為什么你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結論不和你一樣?

  ……

  作業(yè):

  完成探究報告,并在報告寫出對自己所選的實驗探究過程進行評估。

初中物理教案7

  一、學習目標

  1.了解電源的發(fā)明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2.記住電流的產生條件和定義式,知道電流的方向是如何規(guī)定的。

  3.了解電源在電路中的作用。記住電動勢的概念和單位。了解常用電池電動勢的大小。

  二、自主學習過程

  任務1:閱讀──通往科學真理的艱辛過程

  1780年,當時,伽伐尼的妻子遵照醫(yī)囑,需要食用青蛙腿做的菜肴。伽伐尼將剝去皮的青蛙放在實驗桌上的金屬板上,金屬板在起電機(這是當時大多數實驗室都有的時髦裝置)的旁邊。他的妻子在取一把解剖刀時偶然觸及了青蛙的腿神經。這時起電機剛好打出一個火花,同時,青蛙的腿猛烈地抽搐了一下。他發(fā)現兩手分別拿著不同的金屬器械,碰在青蛙的大腿上,能使其腿部的肌肉抽搐,仿佛受到電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種金屬器械去觸動青蛙,卻并無

  此種反應。針對這些現象,伽伐尼猜想,在動物體內存在著某種電,如果使神經和肌肉同兩種不同的金屬相接觸,再使這兩種金屬相連接,這種電就會被激發(fā)出來,所以這很可能是從神經傳到肌肉的特殊的“電流質”引起的“動物電”現代已證明,伽伐尼的假設是錯誤的。但是他的發(fā)現卻使電學的研究開始從靜電轉向動電。所以人們沒有忘記伽伐尼的貢獻,直到今天英文還把電療叫galvanism(伽伐尼電)。

  伏打注意到伽伐尼的實驗中使用了不同的金屬,而實驗中的青蛙腿可以看作一種潮濕的物質,所以就使用能夠導電的鹽水液體代替動物組織試驗之,終于因此發(fā)現了電池的原理,做出了著名的伏打電堆與伏打電池。1800年伏打用鋅片與銅片夾以鹽水浸濕的紙片疊成電堆產生了電流,這個裝置后來稱為伏打電堆。

  思考:意大利醫(yī)學教授伽伐尼和意大利化學物理學家伏打對用相連的兩種金屬分別接觸青蛙肌肉的兩個位置,會引起肌肉的收縮實驗分別有什么樣的.認識?伏打為靜電轉入電流的研究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任務2:認識電流的概念

  請你閱讀教材16頁“電流”:

  1.電流是怎樣形成的?答:。

  2.電流的產生條件是:和。

  3.電流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的方向。在金屬導體中,能夠移動的是電子。所以,金屬中電流的方向與相反;電解質溶液中有可以自由移動的正、負離子。電流是量。

  4.電流──描述電流強弱的物理量。

  定義:通過導線某橫截面的與所用的比值。

  定義式:。

  單位:;簡稱,符號,常用單位和。

  單位換算關系:1A= mA= μA

  合作學習:

  1.關于電流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因為電流有方向,所以電流是矢量

  B.通過導線截面的電量越多,電流越大

  C.通電時間越短,電流越大;

  D.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越多,導體中的電流越大。

  2.下列關于電流方向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電流的方向就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

  B.電流的方向就是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

  C.在金屬導體中,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D.在電解液中,電流的方向與正離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同

  3.在示波管中,電子槍2秒內發(fā)射了6×1013個電子,則示波管中電流強度的大小為多少?

  任務3:認識電源和電動勢

  閱讀教材17頁“電源和電動勢”

  1.電源兩極間電壓的大小是決定的,這種特性,物理學中用來描述。

  2.如何測出電源的電動勢:。

  3.電動勢的符號:。電動勢的單位:。

  4.列舉出幾種常見電源的電動勢大。

  5.從能量的角度看,電源就是把的裝置,電動勢反映了電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的物理量。

  合作學習

  1.關于電源電動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源兩極間的電壓一定等于電源電動勢

  B.電源在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電壓等于電源電動勢

  C.所有電源的電動勢都是相同的

  D.2號電池比5號電池的電動勢大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導線把開關、電燈等用電器連接起來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B.電源是使電路中有持續(xù)電流的裝置;

  C.干電池、蓄電池、發(fā)電機、電動機都是電源;

  D.手電筒照明時,電流方向是由電池的負極經燈泡到正極的。

  3.下圖是一塊手機電池的標簽。你從這個標簽中可以了解關于電池的哪些信息?

  4.某金屬導體兩端的電壓為24V,30s內有36C的電荷量通過導體的橫截面,則:

  每秒鐘內有多少個自由電子通過該導體的橫截面?導體中的電流有多大?該導體的電阻多大?

  任務4:小節(jié)本節(jié)課的內容

  三、課后練習

  “問題與聯系”1,2,4。

  四、課外閱讀

  蓄電池將不再污染環(huán)境

  《中國青年報》20xx年9月6日電(記者周欣宇)一種全新的無酸蓄電池──鉛氧蓄電池日前通過國家權威機構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這意味著有150年歷史的蓄電池技術獲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使得鉛蓄電池這一傳統(tǒng)污染行業(yè)轉變?yōu)榱阄廴镜沫h(huán)境友好型行業(yè)成為可能。

  發(fā)明鉛氧蓄電池的是兄弟倆──張西琮、張西玟,他們所領導的陜西中和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經歷了長達6年的研究之后,終于在蓄電池電解液反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并配制出一種復合鹽類水溶液替代傳統(tǒng)的稀硫酸水溶液。

  承擔此次檢測的是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化學物理電源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被公認為行業(yè)內的權威檢測機構。

  據介紹,此次送檢的三種電池均為工業(yè)化生產條件下的產品(非實驗室產品)。它們分別是汽車啟動電池、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專用電池,應用領域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據專家介紹,目前使用的電池產品大致可分一次干電池(普通干電池)、二次干電池(可充電電池,主要用于移動電話、計算機)、鉛酸蓄電池(主要用于汽車、電動車)三大類。關于電池污染,群眾最關心、報道最多的是普通干電池。而事實上,如今普通干電池生產過程中不需添加鎘、鉛、砷等物質,已不再成為嚴重的污染源。相反,大量汽車電瓶、電動車使用的鉛酸蓄電池因為包含鉛和硫酸,反倒是垃圾場里最危險的物品之一。

  據了解,鉛酸電池腐蝕后溢出的含鉛重金屬和酸性物質不但嚴重污染土壤和水源,對空氣環(huán)境、生態(tài)平衡也會造成破壞,還會引發(fā)人體代謝、生殖及神經等方面的疾病,人體鉛含量一旦超標,就會導致智力下降,還易誘發(fā)兒童惡性腫瘤,甚至導致死亡。

  與傳統(tǒng)的鉛酸蓄電池相比,鉛氧蓄電池對環(huán)境的污染大為降低。南開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周啟星說,鉛酸蓄電池的固態(tài)、氣態(tài)污染可以消除,但無法避免水溶性鉛重金屬離子的污染。鉛氧蓄電池的生產工藝雖與鉛酸蓄電池的生產工藝相同,但由于采用鹽的水溶液代替稀硫酸,鉛離子濃度很低,近乎無任何污染排放,極大地減少了鉛污染的危險性。此外,鉛氧蓄電池用以替代硫酸的復合鹽類及添加劑可利用鋼鐵煤焦化企業(yè)排放廢物經簡單化學合成獲得,解決了許多鋼鐵企業(yè)無法處理或需花費大量成本處理的污染排放問題。

  張氏兄弟已獲得鉛氧蓄電池方面的3項中國國家發(fā)明專利。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提出的(科技查新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尚無同類技術。

  周啟星認為,當今世界面臨能源和環(huán)境危機,鉛氧蓄電池的問世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初中物理教案8

  初二是物理學科開始學習的起始點,更是一個關鍵點,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從心理上重視。在如今素質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為實施者——教師,則更應該積極探索以適應新教材的改革,社會的需要。激勵是指激發(fā)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勵使人在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下,始終維持在一個興奮的、積極狀態(tài)之中。因此在素質教育中實施激勵性教育是勢在必行。在初二物理教學中筆者積極探索激勵性教育,發(fā)現激勵性教育在物理教學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勵性教育是指:用激勵性語言、行動去觸動心靈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為主體,感化或促進提高。筆者通過實踐、反復調整、修正,最后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包括:①啟發(fā)式教學、獎勵式授課。②層次性、漸進性提問與追問。③贊許式評價。

  一、啟發(fā)性教學、獎勵式授課: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5分鐘,使這45分鐘高質量高效率!

  1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新章節(jié)。預習是學習好物理的起點,首先通讀全文找出重點,用紅筆將重點畫出來,并將這些重點記在預習本上。其次,尋找疑點也是預習的精華,是經過反復思考,依然尋找不到解答的知識點,將這些疑點都寫在疑點本上,并用紅筆勾畫出,作為標記,上課要注意聽。再者,將預習到的知識和后面的小試驗小制作聯系起來,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鍛煉自己的動手與動腦、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最后,做一下預習反饋,將本、書合上,分析這一章節(jié)講了什么,頭腦中要有一個知識網絡,并和相應的習題做一下對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鉛筆寫)

  2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為主線,以教與學為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為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著知識走向學生。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嘗前人創(chuàng)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啟發(fā)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fā)時,首先將一塊濕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后對同學們講,一會兒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干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繼而引出蒸發(fā)。

  二、層次性、漸進性提問與追問:

  提問的技巧對于激勵性教育來說,也是功不可沒。因為對于一個學困生,如果提問比較難或太容易,他們會覺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問的同時應掌握一個度。例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時,首先問一個好

  學生,透鏡分為幾種?“凸透鏡、凹透鏡。再問一個學困生,“凸透鏡具有什么特點?”此時,筆者拿一個凸透鏡,放在陽光下,使陽光經透鏡聚焦于火柴或一張白紙。“聚光!薄昂!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訴老師,凹透鏡呢?它的特點正和凸透鏡相反,對嗎?”“發(fā)散。”“這節(jié)課內容只要你好好聽,你一定會。最后我要提問你幾個問題。你先記好了!敝v完之后,再問他,照相機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遠景,你該怎么辦?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總結自然留給了那些聽明白的同學。這樣先提問講后再回答的措施,調動了他的信心與積極性,以及對物理的興趣與愛好。

  三、贊許式評價:

  無論在哪些方面,盡量去挖掘學生們身上的優(yōu)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并給以贊許式的肯定!皟(yōu)點單”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使每個學生看到了老師與身邊同學的評價,自己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有這么多本事沒有發(fā)揮出來,我也能行。其中同學們對一位學習特別差、紀律特別差的學生的意見至今記憶猶新,“學習成績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沒有創(chuàng)造力。記得嗎?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對了嗎。再有,在學習簡單機械時,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你找的不是都比較準嗎?你紀律不好,為什么不嘗試一下換位思想呢?老師、同學相信你,你一定能克服。盼著你的捷報早日傳來!薄半m然你紀律不好,但你在運動會上為咱班贏得了榮譽。全班感謝你。假如今后,你不再搗亂了,相信你會贏得更多的掌聲!薄罢娴暮芟M闩话蚜,別給咱班拉分”……記得當時的他非常感動,原來他在老師、同學們的心中,并不是一個什么都不行、無可救藥的學生。有了自信,提高了學習的勁頭。從那以后,發(fā)現認真交作業(yè)的有他,認真回答問題的有他,問問題的有他,他進步了。記得在學完杠桿的應用,他拿來筷子、鉗子、剪刀、鑷子、指甲刀、瓶起子,然后問:“這些是不是杠桿?是什么杠桿?”“你能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真好。現在我們共同分析一下,找一下支點、動力、阻力,畫力臂!闭沁@簡單的評價,贊許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績突飛猛進。

  總而言之,激勵性教育是一種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方面。在實施激勵性教育的同時,時刻銘記著以師生的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為核心,時刻銘記著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工頭”,不是領導,不是嚴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導師、朋友、助手和楷模。本著這個原則,激勵性教育初探又上了一個新臺階。讓激勵性教育發(fā)揮出它的價值,使億萬人的心共同為祖國的明天而跳動。

  時代在進步,在發(fā)展,作為物理教師的我們,有責任為教學的改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時,那么你就融入了為教育事業(yè)的改革、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的一個大熔爐中,通過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錘煉、敲擊、磨礪,反復地調整、聚焦,同步共振,一次次地提升、放大,就能產生強烈的核裂變效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放射出灼目的光華。

初中物理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歸納,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義。

  W

  (2)能用公式P=t解答相關的問題。

  2、難點:理解功率實際上是表示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

  1、功的概念是什么?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

  3、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4、說出功的公式及單位二、新課教學

  一、復習

  1、功的概念:

  2、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功:W=Fs單位:J焦耳二、新課導入

  1、建筑工地上要把幾百塊磚送到樓頂,無論是人工搬運還是起重機搬運,對磚塊做的功是相同的,但是時間不同,可見做功有快慢之分。

  2、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

 。1)完成相同的功,比較所以時間

  (2)相同時間內比較做功的多少

  5、功率的概念: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6、功率的公式及單位

  WP=t

  P——功率W——功t——時間

  功率的單位:J/s,即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其它功率單位:1kW=103W7、例題講解P668、推導式P=Fv注意:(1)力大小不變(2)速度不變

  三、練習

  略(四)小結(五)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

  附板書

  2、功率

  1、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

 。1)做功相同,比較時間大小

 。2)時間相同,比較做功多少

  2、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3、概念:功與時間之比4、定義式:P=W/t

  W—功—Jt—時間—s5、推導式:P=Fv注意:

 。1)力大小不變

 。2)速度不變

  P—功率—W

初中物理教案10

  知識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會聚作用和凹的發(fā)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觀察凸和凹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fā)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冰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介紹了什么是凸、凹、薄、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的基本知識,也是后面學習凸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jié)重點是講述凸對光的會聚作用,凸的焦點、焦距。對凹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對光的發(fā)散作用。關于凹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jié)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fā)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一、難點分析

  1、凸和凹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和凹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guī)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后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fā)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棱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對光會起聚作用。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fā)散

  凸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以后會變得收攏些,但是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聚于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fā)出的光是發(fā)散光束,光經過凸折射后仍是發(fā)散的,并不能會聚,凸在這里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fā)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以后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fā)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于一點來判斷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折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計

  1、觀察凸和凹。

  讓學生觀察凸和凹,觀察各種形狀的凸和凹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

  2、通過實驗,觀察凸對光有會聚作用,凹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3、觀察凸對光有會聚作用,凹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并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么是會聚,什么是發(fā)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通過三棱鏡以后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為什么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為什么對光起發(fā)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梢园呀虒W內容事先繪制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和凹,觀察各種形狀的凸和凹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征,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的截面圖,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哪些是凹。

  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臺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fā)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正對著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發(fā)生折射的現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折射以后是否能會聚于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jié)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么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前后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前后的路徑,以及兩類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發(fā)言,以利于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近視鏡和老花鏡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實驗分析近視鏡和老花鏡屬于何種,分析其對光線的作用。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新問題。

初中物理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熱量及其單位,理解比熱容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物質比熱容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熱量及其單位,探究物質比熱容。

  【難點】探究物質比熱容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復習之前的知識,“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哪幾種?”

  環(huán)節(jié)2:講授新課

  1.熱量:進行追問“在熱傳遞中,物體內能的改變與吸熱或放熱有什么關系?物體內能的變化與物體吸熱或放熱的多少有什么關系?”

  引導分析,在熱傳遞中,物體吸熱,它的內能增加,物體吸收多少熱量,它的內能就增加多少;物體放熱,它的內能就減少,物體放出多少熱量,它的內能就減少多少,因此可以用熱量來量度物體內能的變化,由此引出熱量的概念。

  2.比熱容:緊接著從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入手,舉出生活中燒水的現象,說明同種物質,質量不同時,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不同的,引出提問“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相同時,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他們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同嗎?”引發(fā)學生進行猜想。

  【提出問題】

  不同種類的物質,吸熱的本領一樣嗎?

  【猜想與假設】(讓學生思考或小組討論后回答)

  (1)可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

  (2)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3)可能與物體的溫度變化有關。

  (4)可能與物質種類有關。

  (5)可能與物質的物態(tài)(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變化有關。

  在設計實驗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控制變量。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制定計劃: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1)研究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與質量的關系,要控制物質的種類,溫度的變化相同。

  (2)研究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溫度變化的關系,要控制物質的種類與質量相同。

  (3)研究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物質種類的關系,要控制質量、溫度變化相同。

  設計實驗: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分小組設計討論后交流,教師從旁指導。

  1.實驗器材:2個鐵架臺、2個500ml的燒杯、2個同規(guī)格的”熱得快”、2個攪拌器、秒表、量筒、溫度計。

  2.實驗步驟:

  (1)取兩個相同的燒杯,甲燒杯里裝400g水,乙燒杯里裝400g煤油,使它們的溫度都處于室溫,給他們都加熱相同的時間(如1-3分鐘,使他們吸收的熱量相同),觀察它們升高的溫度是否相同。

  (2)接著上次繼續(xù)實驗,如果讓他們都從室溫升高到40℃,觀察加熱所需要的時間是否一樣(吸收熱量是否相同)。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進行實驗:

  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并隨時記錄好實驗數據,教師要對實驗步驟進行必要的演示,從旁進行指導。

  收集證據:

  在對實驗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使它們吸收相等的熱量,煤油上升的溫度較高;要使它們上升相同的溫度,對水加熱的時間更長一些,水吸收的熱量更多一些,即給相同質量、不同種類的物質加熱,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對它們加熱的時間是不同的,這表明它們所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

  由此可知,不同種類的物質,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不僅與質量有關,還與物質本身的性質有關,如何表示物質的這種性質呢——引出比熱容的概念。

  通過剛才的實驗證明,以及大量實驗表明,不同種類的物質,在質量及溫度變化都相同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一般不同,這是由物質本身的性質及狀態(tài)決定的。通過類比密度的定義,由此得出比熱容的定義。介紹單位及讀寫法。

  3.查表

  讓學生自主查表,查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質的比熱容,并思考以下問題:

  (1)在表中比熱容最大的是哪種物質?比熱容是多少?有什么物理意義?

  (2)不同的物質比熱容一定不同嗎?

  (3)比熱容反映了物質的什么特性?

  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4.應用

  這部分主要是水的比熱容較大這一特性的應用,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1)為什么我國北方有些地區(qū)冬季供暖用的”暖氣”就是用水作為工作物質將熱量傳遞到千家萬戶的?

  (2)為什么汽車發(fā)動機的冷卻循環(huán)系統(tǒng)常用水作為工作物質?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并進行解答。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范文,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3:鞏固提高

  用比熱容思想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環(huán)節(jié)4:小結作業(yè)

  小結:找同學來總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作業(yè):課后完成練習冊本節(jié)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

  略

初中物理教案12

  活動內容

  了解、收集、分析、總結廚房里的熱學知識。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廚房里所涉及到的熱知識,通過廚房炊具及餐桌上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水平帶來的提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先讓學生回家時認真觀察廚房所有的炊具、做飯、燒菜的全部過程,回憶自家廚房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及看到的有關物理現象,思考哪些與學習的熱學知識有關,怎樣解釋其現象,做好筆記。

  活動過程

  1、小組討論、交流(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

  2、班級討論、交流(小組推選代表)

  3、教師歸納小結

  (1)爐灶的變遷,從大土磚灶到紅磚砌的“節(jié)能灶”,從土煤爐到蜂窩煤爐,從沼氣灶到液化氣灶,每一次改進之所以深受人們歡迎,主要是每次改進都能使燃料燃燒更充分,既節(jié)省了燃料,又減少了廢氣(煙)污染,當然還有使用更方便的因素。

 。2)使用爐灶燒火或炒菜做飯時,要把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著火頭,這樣可以使鍋的溫度升高得快。

  (3)鍋鏟、手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都用木頭或塑料,是因為木頭、塑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飪過程中不燙手。

 。4)爐灶上面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的對流,使廚房里的油污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間。

 。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處有一層水蒸氣,它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的散失。

 。6)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后,蓋緊瓶塞時,常常會看到瓶塞馬上往上跳一下(有時會脫離瓶口掉在地上)。這是因為隨著開水的倒出,進入了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后,進入的冷空氣很快膨脹,壓強增大,推開瓶塞。

  (7)在冬天或氣溫很低的情況下,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時,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子破裂。

 。8)煮熟后滾燙的雞蛋和在沸水中燙一下的西紅柿,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容易剝殼和剝皮。因為滾燙的蛋殼與蛋白、西紅柿皮與肉遇冷后都會收縮,但它們的收縮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9)冬季喝剛出鍋的湯時,看到湯面沒有熱氣,好像湯不燙,但喝起來卻燙口,因為湯面上一層油阻止了湯內熱量的散失。

 。10)炒菜主要是用熱傳導的方式,煨湯、煮飯、燒水等都是用對流方式傳熱。

  (11)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很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勻,故易破裂。

 。12)液化氣是用壓縮體積的辦法使氣體液化裝在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降低,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進入灶中燃燒的。

 。13)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熱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經它們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熱量(液化放熱)。

  (14)手沾點涼水拿剛出籠的熟饅頭時不覺得怎么燙手。這是因為熱饅頭接觸手上的涼水時,涼水迅速汽化生成一層水蒸氣在手與饅頭之間,水蒸氣是熱的不良導體,所以手不覺得怎么燙了。

 。15)夏天用我國南方一種陶土做的涼水壺裝開水,會很快冷卻,且比氣溫低,這是因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滲透出來,到了容器壁外的水會很快地蒸發(fā),蒸發(fā)時要從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熱,因而使水溫很快降低。當水溫降到和氣溫一樣時,水還會繼續(xù)滲透、蒸發(fā),還要從水中吸熱,水溫繼續(xù)降低,但因為水溫低于氣溫后,水又會從周圍空氣中吸熱,故水溫不會降得過低。

  (16)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常是要下雨的征兆。必須明確,自來水管“出汗”現象,并不是管內的水滲漏。由于自來水大都是來自地下,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到水管壁,就會放出熱量而液化,一旦水管壁大量“出汗”,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高,濕度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

  (17)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后,在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到“白氣”,而緊靠壺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氣”。這是因為緊靠壺的地方溫度較高,壺嘴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而距壺嘴一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壺嘴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氣”。

  (18)當鍋燒得溫度較高時,灑點水在鍋內,會發(fā)出“吱吱”的聲音,并冒出大量“白氣”,這是水先汽化后液化的現象。

  (19)在熱鍋里和燒得溫度很高的鍋里滴有同樣的一滴水,熱鍋里水滴先蒸干。原因是水滴滴入溫度很高的鍋中,接觸處的水急劇汽化形成一層水蒸氣,這層水蒸氣托起尚未汽化完的水滴,減緩了水滴汽化的'速度,同時引起了水滴的跳動,跳動過程中,由于水蒸氣的散失,水滴受重力作用下落,將又與熱鍋接觸,再次形成一層水蒸氣而托起水滴。如此反復,水滴不斷跳動,并且逐漸減小直至消失,汽化時間當然長一些,所以后蒸干。而水滴在熱鍋中直接汽化,很快蒸發(fā)干。

  (20)磨刀時要往菜刀上灑水,因為刀與磨石摩擦生熱,刀的溫度過高時鋼鐵硬度會減小,刀口就不鋒利了,灑水后吸收了熱量,刀的溫度就不會升得過高了。

 。21)當湯煮滿鍋時,迅速向鍋內加冷水或把湯揚起再倒入鍋內都可制止沸騰。原因都是吸收鍋里湯的熱量,使其溫度降到沸點以下。加冷水,因冷水的溫度低于沸騰湯的溫度,混合時,冷水吸熱,湯放熱。把湯揚起再倒入鍋內的過程中,由于空氣溫度比湯低,湯放出了一部分熱量,溫度略有降低,倒入鍋內時,它又要從沸湯中吸收一部分熱量。

 。22)油炸食物時,濺入水滴會聽到“叭、叭”響聲,并濺出油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濺入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沸騰,產生的氣泡上升破裂而導致響聲。

  (23)煮食品時,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時的溫度是不變的,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而結果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使鍋內的水干得快而已,白白浪費了燃料。正確的方法是用大火把水燒開后,就改用小火,保持鍋內的水一直沸騰就行了。

 。24)用壓力鍋煮食物熟得快,主要是增大了鍋內的壓強,提高了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

  (25)用砂鍋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讓砂鍋離開火爐,食物在鍋內還能繼續(xù)煮一會兒。這是因為砂鍋離開火爐時砂鍋底的溫度高于100 °C,而鍋內的食物溫度為100 °C,離開火爐后,鍋內食物還可從鍋底吸收熱量,繼續(xù)沸騰,直到砂鍋的溫度降為100 °C止。

  (26)用錫焊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把它放在火上一會就會燒壞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在標準氣壓下是100 °C,錫的熔點是232 °C,裝水燒時,只要水未燒干,壺的溫度總不會超過100 °C,達不到錫的熔點,更達不到鐵的熔點,所以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放在火上燒,不一會兒壺的溫度就會達到錫的熔點,焊錫熔化,壺就壞了。

 。27)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月菜才會變咸,而炒菜時加鹽幾分鐘就變咸了。這是因為溫度越高,鹽分子運動越快的緣故。

  (28)長期堆煤的墻角處,若用小刀從墻上刮去一薄層,可看到里面呈現黑色。這是因為分子是不停地作無規(guī)則運動,在長期堆煤的墻角處,由于煤分子擴散到墻里,所以即使刮去一薄層,仍可看到里面呈現黑色。

  活動小結

  通過活動,學生解答物理現象題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能抓住問題的本質,敘述簡練準確。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寫有關日常生活、生產中熱現象及應用的小論文110余篇。特別是寫出了“爐灶上的變遷”“餐桌上的變化”等一類歌頌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好文章,學生同時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初中物理教案13

  教學重點和難點:

  超聲波的應用

  學生查找、交流信息、應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收集信息

  處理信息(在醫(yī)學上、在軍事上、在生活中、近代科學技術)制成Powerpoint

  教學設計圖示: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與意圖

  什么是超聲波

  超聲波有哪些主要特征

  超聲波有哪些應用 收集信息

  處理信息(在醫(yī)學上、在軍事上、在生活中、近代科學技術) 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把學校的課堂與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的引入:

  播放海豚表演的視頻,提出問題:你知道海豚是如何捕食嗎?

  新課的教學:

  學生主持:今天我們就學習超聲波,我們人耳能感覺到聲音的頻率在20 Hz 至20000Hz之間.頻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聲波,都不能引起人的聽覺,低于20Hz的聲波叫次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波叫超聲波.超聲波的特點:束射特性、吸收特性、超聲波的能量傳遞特性、超聲波的聲壓特性.現在我分別介紹它們.

  一.束射特性

  由于超聲波的波長短,超聲波射線可以和光線一樣,能夠反射、折射,也能聚焦,而且.遵守幾何光學的定律.即超聲波射線從一種物質表面反射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當射線透過一種物質進入另一種密度不同的物質時就會產生折射,也就是要改變它的傳插方向,兩種物質的密度差別愈大,則折射也愈大.

  二.吸收特性

  聲波在各種物質中傳播時,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強度會漸進減弱,這是因為物質要吸收掉它的能量.對于同一物質,聲波的頻率越高,吸收越強.對于一個頻率一定的聲波,在氣體中傳播時吸收最歷害,在液體中傳播時吸收比較弱,在固體中傳播時吸收最。

  三.超聲波的能量傳遞特性

  超聲波所以在各個工業(yè)部門中有廣泛的應用,主要之點 還在于它比可聽聲波具有強大得多的功率.為什么有強大的功率呢?因為當聲波到達某一物資中時,由于聲波的作用使物質中的分子也跟著振動,振動的頻率和聲波頻率—樣,分子振動的頻率決定了分子振動的速度.頻率愈高速度愈大.物資分子由于振動所獲得的能量除了與分子的質量有關外,是由分子的振動速度的平方決定的,所以如果聲波的頻率愈高,也就是物質分子愈能得到更高的能量、超聲波的頻率比可聽聲波可以高很多,所以它可以使物資分子獲得很大的能量;換句話說,超聲波本身可以供給物質足夠大的功率.

  四.超聲波的聲壓特性

  當聲波通入某物體時,由于聲波振動使物質分子產生壓縮和稀疏的作用,將使物質所受的壓力產生變化.由于聲波振動引起附加壓力現象叫聲壓作用.由于超聲波所具有的能量很大,就有可能使物質分子產生顯著的聲壓作用、例如當水中通過一般強度的超聲波時,產生的附加壓力可以達到好幾個大氣壓力.液體中存起著如此巨大的聲壓作用,就會引起值得注意的現象.當超聲波振動使液體分子壓縮時,好像分子受到來直四面八方的壓力;當超聲波振動使液體分子稀疏時,好像受到向外散開的拉力,對于液體,它們比較受得住附加壓力的作用,所以在受到壓縮力的時候;不大會產生反常情形.但是在拉力的作用下,液體就會支持不了,在拉力集中的 地方,液體就會斷裂開來,這種斷裂作用特別容易發(fā)生在液體中存在雜質或氣泡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液體的強度特別 低,也就特別經受不起幾倍于大氣壓力的拉力作用.由于發(fā)生斷裂的結果,液體中會產生許多氣泡狀的小空腔,這種空泡存在的時間很短,一瞬時就會閉合起來.空腔閉合的時候會 產生很大的瞬時壓力,一般可以達到幾千甚至幾萬個大氣壓力.液體在這種強大的瞬時壓力作用下,溫度會驟然增高. 斷裂作用所引起的互大瞬時壓力,可以使浮懸在液體中 的固體表面受到急劇破壞.我們常稱之為空化現象.

  現在由每組推薦的同學給大家介紹超聲波的應用.

  第一組:超聲波在醫(yī)學上的應用

  人體各個內臟的表面對超聲波的反射能力是不同的,健康內臟和病變內臟的反射能力也不一樣.平常說的“B超”就是根據內臟反射的超聲波進行造影,幫助醫(yī)生分析體內的病變.美國科學家正在研究用超聲波止住病人體內出血的新技術,可免除手術止血的痛苦與危險.

  據新一期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醫(yī)生通常用動手術的方式來為病人止血,這一方法風險較大.有研究者設想用超聲波對體內傷口進行加熱燒灼,借以止血.但如果出血位置在腦部,或出血面積較大,這種方法就很不可。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發(fā)現,高密度聚焦超聲波能加快自然凝血過程,無須加熱燒灼傷口就能止血.實驗表明,超聲波會加快血液運動,激活血小板,使它們錯認為自己是在流經一個破裂的傷口,從而加強粘著性,與細胞膜及其它血小板粘附,促進凝血. 這一方法比手術止血和超聲波加熱止血更安全.研究人員將進一步完善這項技術,先在動物身上試驗,然后用于人體.

  第二組:超聲波在軍事上的應用

  為什么在水中不采用雷達、衛(wèi)星遙感技術等先進技術而仍用落后的聲納呢?

  海水能吸引電磁波,雷達用不上了.海水吸熱能力太強,紅外線技術無用武之地;水的透光能力差,而吸收光的能力卻很強,光學觀察設備如望遠鏡也使不上了.特別是深海中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見.探照燈又會暴露自己. 而海水的傳聲能力卻比在空氣中強得多.聲納技術就應運而生了.聲納機發(fā)出一束不同頻率的.聲音信號,再用特殊設備接受反射信號加以分析,這樣就如同安上了蝙蝠的耳朵,周圍的情況也就知道了

  第三組:超聲波在生活中的應用

  超聲波鼠蟲驅除器:超聲波沒有穿透力,故遇到障礙物不能穿透,但是能反射回來,但是必須是硬物體才能反射,但損耗很大.超聲波遇軟物體能被吸收,如窗簾、沙發(fā)、衣、被等物,所以也影響它的使用面積.該儀器壽命3年以上耗電極微,每月1—3度電,輸出為1W電壓為11伏對人無危險傷害,安全可靠

  超聲波洗衣機:徹底“拋棄”洗衣粉,與傳統(tǒng)洗滌方式不同,超聲波洗衣機主要利用超聲波的“空化”作用(超聲波作用于液體時可產生大量小氣泡 .一個原因是液體內局部出現拉應力而形成負壓,壓強的降低使原來溶于液體的氣體過飽和,而從液體逸出,成為小氣泡.另一原因是強大的拉應力把液體“撕開”成一空洞,稱為空化.空洞內成為液體蒸氣或溶于液體的另一種氣體,甚至可能是真空.因為空化作用形成的小氣泡會隨周圍介質的振動而不斷運動、長大或突然破滅.破滅時周圍液體突然沖入氣泡而產生高溫、高壓,同時產生激波.和空化作用相伴隨的內摩擦可形成電荷,并在氣泡內因放電而產生發(fā)光現象.在液體中進行超聲處理的技術多數與空化作用有關),產生巨大能量,將污垢從衣物上“震”下來溶解到水中,然后再通過內筒的轉動對衣物進行摔打和水流穿透,洗凈衣物.超聲波洗衣機不僅無污染,而且比普通洗衣機節(jié)水三分之一.

  BJ49-密度計超聲波清洗器,本系列儀器的超聲波發(fā)生源和震板為獨立組件,主要適用于油田、煉油廠密度計圓管內壁清洗,同時也適于各種相同密度計尺寸規(guī)格的管道、圓管、方管內壁的清洗.

  超聲波加濕器

  第四組:超聲波在近代科學技術上的應用

  很多動物都有完善的發(fā)射和接收超聲波的器官.以昆蟲為食的蝙蝠,視覺很差,飛行中不斷發(fā)出超聲波的脈沖,依靠昆蟲身體的反射波來發(fā)現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聲納”系統(tǒng),使它能在混濁的水中準確地確定遠處小魚的位置 .現代的無線電定位器——雷達,質量有幾十、幾百、幾千千克,蝙蝠的超聲定位系統(tǒng)只有幾分之一克,而在一些重要性能上,如確定目標方位的精確度、抗干擾的能力等都遠優(yōu)于現代的無線電定位器.深入研究動物身上各種器官的功能和構造,將獲得的知識用來改進現有的設備和創(chuàng)制新的設備,這是近幾十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學科,叫做仿生學.

  教學反思:

  教學點評:

  通過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同學們對超聲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首先對所有的同學付出的努力我感到很高興,大家通過自己的查找資料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知識,而且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同學們的自由發(fā)言、提問都非常的出色.現在我們整理一下課堂學習的思路是什么?

  提出問題 合作討論 得出結論.現在同學們完成下列表格,選出自己認為優(yōu)秀的同學

初中物理教案14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體驗聲音的產生是由于振動引起的。

  2、領會聲音傳播需要介質。

  3、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實驗操作技能,能初步學會有目的地觀察。

  2、能利用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會描述實驗現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據信息歸納科學規(guī)律。

  3、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標

  1、感受自然界聲音的美妙與有趣,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養(yǎng)團結合作、主動與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精神。

  3、初步認識科學對人類社會和生活的實際意義,培養(yǎng)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意識。

  學習重點

  聲音產生的原理;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學習難點

  探究物體傳聲實驗;估測聲速。

  教具與媒體

  鼓一只,吉他一把,紙屑若干,鐘罩一只,抽氣機一臺,鬧鈴一只,氣球一只。

  學生合作組器材:紙片、繃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錘和音箱)、梳子、樹葉的葉片、一個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幾塊石頭。

  教學程序

  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依據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師事先錄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某些聲音。例如:電鈴聲,鋼琴曲片段,工廠燒電焊聲,叢林中的鳥語,夏日的蟬聲,瀑布聲等。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能聽出剛才都是什么聲音?是哪些物體在發(fā)出聲音?(同學回答)

  教師: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將研究自然界中聲音的有關知識。

  同學們自己想知道有關聲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依照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總結出4個,然后逐個進行探究。這個活動過程分為三個步驟進行:探究性活動──小結──驗證──事例交流。

 。ㄒ唬┌l(fā)聲的物體在振動

  1、先觀看有關的視頻(什么是聲現象)。

  2、組織學生活動:怎樣利用桌上的器材,讓它們發(fā)出聲音,比比看,誰的方法多,誰的發(fā)聲方法有創(chuàng)意?介紹桌上的器材,特別是音叉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體驗:你是如何讓物體發(fā)聲的,你觸摸發(fā)聲的物體時,請體會感覺。

  思考:(1)物體發(fā)聲時與不發(fā)聲時有什么不同?

 。2)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共同體驗:摸著自己的聲帶,說一句話。體會手上的感覺,說出感受。

  問題:是不是物體發(fā)聲就一定在振動?

  演示:擊鼓。鼓面在振動嗎?如果在振動,你如何證明,能否讓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動?說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

  從上述事例中你能否總結出一種“驗證難以覺察的物體些運動”的方法?

  觀看視頻資料(奇妙的現象)

  小結:在以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總結物體發(fā)聲的原因。即物體發(fā)聲是由于物體的振動引起。

  (二)聲音傳播的探究性活動

  1、提出問題:我的講課聲是怎樣傳到你的耳朵的`?

  2、空氣是氣體,那么液體能傳播聲音嗎?

  3、固體是不是也能傳播聲音呢?

  實驗:在一個玻璃缸內盛有水,手拿兩塊石頭在水中撞擊,在外面也能聽到撞擊聲。(或把一個正在廣播的收音機用塑料袋裝起來,用細線吊著放入水的水槽中,照樣也能聽到收音機的聲音)

  結論:氣體、液體、固體都能傳播聲音,他們都是能夠傳聲的介質。

  4、引導學生做些小實驗。

  桌子的傳聲實驗:將耳朵緊貼桌面,另一同學在桌子的另一端敲擊或摩擦,會聽到清晰的聲音。

  5、觀看視頻(聲音的傳播)

  聲波:聲音向外傳播時形成的波(與水波相似)

  6、真空能是能傳播聲音呢?

  讓學生觀看真空罩實驗的錄像。

  思考問題:月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如何進行交流呢?

 。ㄈ┞曀

  1、提出問題: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嗎?

  2、生活實例:距離不同的兩個喇叭,我們聽起來的聲音是不同的,總感覺近處發(fā)聲早。

  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幾種物質中的聲速。

  找出傳播最快的、最慢的傳聲介質,并總結出在一定溫度下:氣體的聲速小于液體的聲速,液體的聲速小于固體的聲速。

  4、記住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5、測聲速

  我們利用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的不同,如果我們能夠測出其時間差,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這種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了。

  能聽出。

  學生: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我們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3、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人耳的?

  4、為什么有的聲音悅耳動聽,有的卻很難聽?

  學生動手做實驗

  師生共同活動

  讓學生回答感受

  觀看視頻

  通過空氣

  讓學生舉一些固體、液體能傳聲的生活實例

初中物理教案15

 。ㄒ唬┙虒W目的

  1.常識性了解核能發(fā)電的大致情況.

  2.介紹我國核能發(fā)電的發(fā)展遠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ǘ┙叹

  核電站的原理掛圖或錄像.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教師:通過前面的教學,我們知道重核裂變時可釋放出巨大的核能,而且我們已經掌握了控制裂變鏈式反應速度的方法.利用核能發(fā)電的電站叫做核電站.目前已建成的核電站都是利用重核裂變的鏈式反應釋放的能量來發(fā)電的.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可以了解核電站的大致情況.

  2.進行新課

  板書:<第四節(jié)核電站>

  (1)核電站的工作原理

  教師結合課本圖14—10或掛圖講解:

  核電站的核心是核反應堆,世界上第一座鈾核鏈式反應堆是在物理學家費米領導下于1942年12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體育場建成的.目前常用的反應堆的結構原理如課本上圖14—10所示.它以鈾235為核燃料,為了有效地利用反應堆中釋放的核能,設計建造了兩個循環(huán)回路.

 、俚谝换芈

  在第一回路中,先用泵把水或其他液體壓入核反應堆,在那里獲得鈾核裂變釋放的核能,被加熱,然后進入熱交換器,在那里把熱量傳遞給第二回路中的.水,再被泵壓回反應堆重新被加熱.

 、诘诙芈

  在熱交換器內,第二回路中的水被加熱成高溫高壓蒸汽后,進入汽輪發(fā)電機推動汽輪機做功,把內能轉化成電能.做功后的蒸汽溫度和壓強都降低了,它將進入冷凝器冷卻成水,再由泵壓回熱交換器重新加熱成高溫高壓蒸汽.

 、燮啓C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

  通過兩個回路的不斷循環(huán),把核反應堆中鈾核裂變釋放的核能,源源不斷地轉化成第二回路中水的內能,去推動汽輪發(fā)電機發(fā)電,轉化成我們所需要的電能.這就是核電站的工作原理.

  板書:<核電站的工作原理

  第一回路——核能→內能

  熱交換器:把第一回路中的內能轉換成第二回路中的內能

  第二回路——內能→電能(推動發(fā)電機發(fā)電>

  (2)核電站的特點

  ①消耗的“燃料”少

  核電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能產生大量的電能.例如一座100萬千瓦的火力發(fā)電廠每年要耗煤三、四百萬噸,而相同功率的核電站每年只需核燃料三、四十噸,這就大大減少了燃料的運輸.

 、诔杀镜

  雖然鈾燃料的開發(fā)和提煉比煤要復雜得多,但是最后核算下來的成本仍然要比火力發(fā)電站低20%以上.所以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大力發(fā)展核電站.全世界運行中的核電站已有434座,總裝機容量約32000萬千瓦,發(fā)電量占全世界總發(fā)電量的17%,預計到本世紀末,核能發(fā)電將達到世界總發(fā)電量的30%以上,核能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能源之一.

  (3)我們的努力目標

  我國雖然有豐富的煤炭、水力和石油資源,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擁有量并不高,而且資源分布很不均勻:水力資源的70%以上分布在西南地區(qū);煤炭已探明的儲量有80%都分布在北方,而江南8省只占2%;江南8省,再加上山東、河北、遼寧、吉林及河南共13個省的能源蘊藏量只占全國的13%,而人口卻占全國的63%,能量消耗約占全國的65%.這種能源儲藏和消耗上的不平衡,迫使北煤南運和西電東送,

  要用來運送煤炭.所以在交通緊張的華東、華南和東北地區(qū)發(fā)展核電站是迫切需要的.

  我國第一座實驗性反應堆是在1954年6月建成投入運行的,我國自行設計研制、建造的秦山核電站已經運行發(fā)電了;廣東大亞灣電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運行發(fā)電了,全部建成后年發(fā)電量可達100億度.同學們都是21世紀的建設人才,希望在你們身上,同學們好好努力吧.

  因為鈾核裂變有放射性污染,因而建設核電站時必須采用可靠的防護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質泄漏,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以保證核電站的安全運行.我國對核電站的安全非常重視,有專門負責安全監(jiān)督的核安全局,保證核能的安全應用.

  3.總結(略)

  4.布置作業(yè)

  閱讀課本:了解核電站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初中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案02-23

初中物理教案02-09

透鏡初中物理教案01-30

初中物理教案【熱門】02-25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12-29

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04-20

初中物理教案精選15篇02-25

初中物理教案 (15篇)02-24

初中物理教案(精選15篇)02-24

初中物理教案 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