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 推薦度:
-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教學勇氣》讀后感[錦集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勇氣》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勇氣》讀后感1
這個周末我讀了帕克?帕爾默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教師這條道路上,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不斷反思日常教學,以及多讀一些書來更新自己。每一屆的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更新自己就難以走進他們的心里。智慧同樣需要情感的共鳴,然后才是理性的相遇。
在剛開始走上講臺之初,我感到恐懼,那時的我不知道自己恐懼什么,我以為等我習慣就好。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為什么我會感到恐懼。因為害怕改變,害怕無知,害怕學生出一些無法應(yīng)對的狀況,害怕他們只是保持沉默,而對我所講的內(nèi)容無動于衷,F(xiàn)在帕克?帕爾默告訴我,即使是有三十年教齡的教師,也會心存恐懼,只不過他們學會了不要害怕,不讓自己置身于恐懼的情境當中。因為除了恐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感受真誠、希望、同感、誠實。所以只要我學會讓自己保持真誠和希望的心態(tài)進入教室,無論發(fā)生什么,心中可以有恐懼,但不必把自己置身心于恐懼當中,可以以真誠對待存在的恐懼為出發(fā)點,而不是以恐懼本身為出發(fā)點,學會全身心投入到課堂當中。
有時候我會覺得我備課背得很充分了,所以我很自信地走進教室,上完了這節(jié)課。但是,我發(fā)現(xiàn)效果不怎么好。這本書提醒了我,我們應(yīng)該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我們的存在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們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而不是顯示我們?nèi)绾蔚膮柡,如何的知識淵博,向他們顯示我們備課有多認真,以此來使他們對我們有一個好的評價。湯普金斯告訴我們:我們的真實目標應(yīng)該是幫助學生學習,學習他們想要和要了解的東西。所以,我們除了備好課之外,還要去了解學生到底是哪里不明白,需要我們進行深入地講解,而不只是單純地進行教學設(shè)計。
我記得剛開始走上教師這個崗位時,我老想著尋找一些教學技巧,可以應(yīng)對課堂上各種狀況。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優(yōu)秀的一節(jié)課,要做到用心,需要我們認真去備課,去不斷地完善自身,不斷地認同自身。那么,教學能力終有一天會水到渠成。我們自己就是自己進步的敵人,因為我們往往有時候上了一節(jié)糟糕的課,會感到沮喪、失敗,覺得自己根本不會教書,覺得教書沒有人生意義。這時候,我們要學會讓自己走出低谷,要知道這只是一節(jié)課,它不能代表我的全部,我依舊是不錯的`個體,我只是這節(jié)課沒準備好。學會相信自己,認同自身,相信自己是獨特的,我只是還沒學到展示自我個性的技巧,一旦我學會了,優(yōu)秀教學則從中產(chǎn)生。
有時候我會覺得學生沒在傾聽,覺得他們是沉默的,F(xiàn)在我理解了他們的沉默大部分源于我。教學應(yīng)該源于生活,往往我們開始講一個知識點時,沒有從學生的日程認知著手,學生心中沒有形成情感共鳴的,所以他們不太愿意參與到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這就需要我們在引入的時候更加用心,讓學生從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才能進入理性思考。
帕克?帕爾默帶領(lǐng)我深入地認識了教師這個職業(yè),讓我更加有勇氣往前邁進。
《教學勇氣》讀后感2
我覺得這個長長的寒假,我教學的勇氣沒有增加,但是做飯做菜的勇氣倒是增加了不少。
所以,我看這本教學的勇氣的時候,邊看,邊想著做飯的勇氣,忽然覺得那么枯燥的文字突然變得有趣起來了。
作者說,教學當中要找到自我,和保持自我的完整性。
那就相當于在做菜的時候保持自我。
做菜的時候保持自我是什么意思呢?我喜歡辣,我就多加辣,四川口味。我要是南京人,我要保持自我,我的口味偏甜,那就是說我做的菜也要偏甜。
所以,如果吃我菜的人是四川人,覺得我辣的爽,如果吃我做的菜的是南京人,那就覺得甜的剛剛好。
同樣道理,每個老師,按照自己的自我上課,基本上都會吸粉無數(shù),但也會收獲一些黑粉,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你這種風格。甚至會脫粉。
但是,我們會遇到一個問題。
如果我是四川人,我偏偏是學做西餐的,做蛋糕的,做甜點的。
那我有可能就會精神分裂。為什么呢?因為我在做生意的時候,我要做偏甜的食物,回家做菜的時候,又要做辣的食物。
我會不會在自己做川菜的時候多放了白糖,在做蛋糕的時候發(fā)神經(jīng),放了辣呢?
所以,如何保持自己完整性,而不會變成精神分裂癥呢?我就可以研究一款辣味的蛋糕,沒準會很暢銷;我也可以在家研究,做一款有甜又辣的重慶火鍋,這樣,家里人的口味,顧客的口味都能照顧到。這就是保持自我的完整性。
那么接下來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教學還有一個問題,不能太自我,也不能完全照搬教案,教參的那種套路。
完全照搬套路,那就相當于機器,F(xiàn)在機器越來越發(fā)達了,炒菜機都可以炒菜了,那你完全照搬某一些教學套路,沒有感情,就像是機器做出來的飯一樣,你如果是顧客,你就會覺得你沒有被認真對待。
你偶爾吃覺得還可以,吃多了,還是覺得人工做得有味道。
就像舌尖上的`中國對食物的解說,每一道菜,食物,新鮮食材,都是有生命力,都是有靈魂。
我們不喜歡吃沒有生命力,沒有靈魂的食物。
所以,做菜還是上課,都不能沒有自我,沒有生命力,沒有靈魂。
接著作者說,教學的恐懼感。
作為廚師,也會有恐懼感,今天的菜鹽是不是放多了,刀工是不是發(fā)揮失常了,火候是不是沒有把控好。老師也一樣,很要注意很多細節(jié)。
廚師還恐懼什么呢?食材是否新鮮,
今天的顧客怎么把我燒的菜吐在垃圾桶里了。
有人對前臺說,這個菜沒有燒好。
同樣的,顧客也有恐懼,不知道這家菜好不好吃,衛(wèi)生不衛(wèi)生。
廚師要做重口味,就怕顧客口味清淡的
廚師要做清淡的,就怕顧客是重口味的。
同樣的顧客要吃清淡的,就怕廚師重口味
顧客要吃重口味的,就怕廚師做清淡的。
同理,老師也要考慮學生接受不接受自己的口味;ハ嗔私猓瑴贤。消除恐懼。
其實說恐懼,我寧愿換一個詞,叫敬畏,敬畏我們這個職業(yè)。
有時候,你看到顧客吃完了不說話,你以為他對你的廚藝不滿意,其實他是吃撐著了,或者太好吃了,把舌頭都吃下去了。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我能理解的部分,其實都是通用的道理,通用的矛盾,通俗易懂,沒有給出答案,其實還是需要每一個人自己去找出路,他的問題是通用的,他的答案并不是對每一個人都有用吧。
《教學勇氣》讀后感3
讀了《教學勇氣》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
后,我有三個問題要問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須聽到靈魂最深處的回答:
一、作為老師,你的“恐懼”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靈魂也沉思,然后,我聽到我的靈魂在說話:我恐懼我不能勝任教學工作。事實上,我對自己的表現(xiàn)嚴重不滿一—雖然我因為恐懼同事的鄙視,從未說過這樣的話。
首先,我覺得自己的課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練習冊》中的一些問題,我也不能確切地說出令自己十分滿意的答案,出錯的也有過幾次,我為此不知自責了多少次、慚愧了多少次;
第二,學生的考試成績我也不是很滿意,多次考試只居于中流,沒有突破;
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雜的事務(wù)纏身,疲于奔命,僅僅能夠完成學校下達的各項任務(wù),工作毫無特色,更勿論班主任工作藝術(shù)。
我還恐懼學校領(lǐng)導(dǎo)、同事、學生家長對我工作的不認可,如果我無法在他們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會有挫敗感,認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費。
每到一個開學季,我心中總會開始焦慮,甚至于一想到開學就寢食難安。以前,我總以為這是工作倦怠的.表現(xiàn),讀了《教學勇氣》后,我確認這是一種恐懼心理,對工作、對學生、對社會評價的恐懼。
二、你為什么會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懼?
說到底是因為自己不愿做一個得過且過的人,正如帕克帕爾默博士說的那樣,這種恐懼是我關(guān)注自己的教學技藝的一種證據(jù),這種恐懼堅定了我的信心去冒這個凡是出色教學都需要的風險。這也正是帕爾默所說的恐懼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讓恐懼真正發(fā)揮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須擺脫其自我封閉、無動于衷的方面。
三、面對恐懼,你該怎么辦?
以前,我的辦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壓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暫時不去想它?墒,后果很嚴重,心態(tài)越來越消極,垂頭散氣、意志消沉;人前強顏歡笑,心中備受摧殘。
現(xiàn)在,我不再這樣做了,因為我已經(jīng)獲得了那么一點點的“教學勇氣”。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誠實我的教學恐懼。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這個話題:我親愛的朋友,我是如此擔憂,我擔憂新學期我的學生成績沒有提高、我擔憂我的班級積分排名落后、我擔憂我不能很好的和咱們的新同事相處,你說說我該怎么辦?我相信這番談話會讓我釋放一些壓力,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樣的感受,或許,他們經(jīng)過思考,已有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雖然我有各種擔憂,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學任務(wù),我愿意嘗試,也許我的班級就會發(fā)生改變,要是沒有了這個嘗試的機會,那不是更加的遺憾嗎?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針對我的恐懼逐條找到解決的方法。實在解決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尋找答案吧。
有了解決的途徑,成竹在胸,心中的壓力就會小了很多。
《教學勇氣》讀后感4
翻開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首先吸引我的這一段話:“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lǐng)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時候,教室卻如此毫無生氣、充滿痛苦和混亂——而我卻如此無能為力——此刻的所謂教師就像無處藏身的冒牌貨。于是敵人無處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學生,那些我自以為熟知的學科,還有那有賴此業(yè)謀生的個人苦衷,都與我作對了。”
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時日承受的煎熬僅僅源自其所愛;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腸變硬,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
的確如此,在我從教十年中,隨著年齡、閱歷、經(jīng)驗的增長,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我想這書是適合我的,我愛學生,我愛教學,我體會過在課堂上師生精彩的配合,有著因心靈的撞擊而產(chǎn)生的教與學雙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課下來,自己都會久久回味。那時就是覺得天底下最幸福的職業(yè)莫過于教師。曾經(jīng),為著心靈的自由,帶著美好的愿望,選擇了教師作為職業(yè),并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學生和課堂。但是面對自己的學生,面對眼前的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力量,無法扭轉(zhuǎn),我痛苦;面對學科教學,個人魅力與死板的課堂完全背道而馳,是身心分離的痛苦;面對外部的“教學要求”常常使得我們心靈失落,激情消退,以致于無心教學,失去了教學的勇氣。正如書中所說:“教師為著心靈的自由選擇他們的'職業(yè),但是教學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
每學期總會有那么一兩次心情的低潮,我不想走進教室,害怕見到學生,害怕去面對各種問題,平日里可愛的學生變得陌生、不可理喻,我覺得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好遠好遠。我很害怕這樣的時刻,總覺得自己太無能,什么都處理不好。我知道自己愛學生,可他們?yōu)槭裁匆c我作對?或者對我如此冷漠?幸虧我知道這種時刻總會過去的,風雨之后總有彩虹。于是烏云確實也就這樣慢慢過去。
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帶領(lǐng)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zhì)的精神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jié)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fā)了我們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讀了《教學勇氣》后,我才知道原來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數(shù)量也并不少,快樂與痛苦并存,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在經(jīng)歷著的,我釋然了。而且因為帕爾默,我發(fā)現(xiàn)了原來我的痛苦也是來自我對學生和教學的熱愛,看來這也是種與幸福并存的痛苦了。
《教學勇氣》讀后感5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經(jīng)過十年才正式出版,可見一個教師的教學勇氣不是自己加入了教師隊伍后就能信手拈來,而是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獲取的。它也不是能夠一直持續(xù)到教育生涯結(jié)束的時候,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去保持的。作者帕爾默從關(guān)注教師心靈的角度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讀后豁然開朗,重獲教育的勇氣和教育的生命之感。
書的最后,作者的話讓我最后感觸:“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與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緣于其所愛,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曾經(jīng),許多人為著心靈的自由,帶著美好的愿望,選擇了教師為職業(yè),我也并不例外,大學畢業(yè)的我也加入了教師這個大家庭中,我十分榮幸。但是外部施加的“教學要求”以及教學中的種種問題,常常使得我們心靈失落,激情散去,失去了教學的勇氣。于是,有的人選擇了堅持,有的人選擇了改變,有的人選擇了放棄。這就是教師現(xiàn)實心靈的真實寫照!正如書中所說:“教師為著心靈的自由選擇他們的職業(yè),但是教學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
不知不覺教學生涯已經(jīng)有三年時間了,從自己現(xiàn)有的`教育教學工作狀態(tài)來看,我與學生的關(guān)系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我不再能夠清楚地認識他們,也無法知道他們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我用自己用過的、覺得奏效的辦法去解決這一問題還是效果甚微。記得帶完上一屆的畢業(yè)生,接手這屆的五年級學生。新的班級,剛開學的第一周,班里的一個男孩子在課堂上大聲地說:“老師,我不喜歡語文,我也不想做語文科代表了”。剛接手的班級就出現(xiàn)了這個兒情況,我微笑著對他說:“這個問題我們下課再討論”。我以為以我這兩年的教學經(jīng)驗肯定會說服他打消那樣的想法和念頭。然而我錯了,我使盡渾身解數(shù),用盡各種方法:打比方、換位思考法、案例再現(xiàn)法等等,他還是要堅持那樣的想法。最后我用老師應(yīng)有的威嚴的老套方法暫時解決了這個問題?墒,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這個孩子還是對學習有抵觸情緒,我深知自己沒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于是,我開始質(zhì)疑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育學生的方法。正所謂“鐵打的老師,流水的孩子。”殊不知每一屆的學生的特質(zhì)和情況都需要老師認真的了解和研究,再去和教學相結(jié)合形成共同體。
之后通過閱讀帕爾默的《教學勇氣》一書,他帶領(lǐng)著我,重新點燃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重拾剛走上教師崗位上的那一份初心,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jié)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fā)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
教師是一個需要更多愛心、理性、毅力的職業(yè)!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告訴我們,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需要教師孜孜不倦地去教育與自己有密切聯(lián)系的學生,把自己、教學和學生筑成一個牢固的共同體開出教育之花。同時,教師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不斷更新自己所學知識和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做到不閉關(guān)自守和坐井觀天。
《教學勇氣》讀后感6
滿懷著一分教師的執(zhí)著,拜讀了帕克·帕爾默教授的著作《教學勇氣》,讓自己的心靈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禮,被書中通透教師心靈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啟迪所震撼。
正如別的老師所說的一樣,內(nèi)容比較深奧,也很難讀懂。我報著嘗試的心讀了,跟隨作者帕克?帕爾默進入到教學中未知的“自我”領(lǐng)域旅行。對恐懼文化這一章我比較感興趣?謶质且环N使我們和同事、學生、學科以及我們自己相分離的東西。我們身邊都在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可我們沒想到這對我們形成的糟糕狀態(tài),帕爾默解析了這種恐懼,使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個教師,當我讓恐懼占上風時,不管是教學時我恐懼學生,還是弄得學生恐懼我,我都處于最糟糕的狀態(tài)。作為同事,我們的關(guān)系常因恐懼而疏遠;恐懼幾乎滲透進所有教師和管理者的關(guān)系中;而且恐懼是在太多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種權(quán)威和管理工具。
學生為何會恐懼:在教室里寧愿保持沉默,而不再冒被受到指責的危險,這有何奇怪?他們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者平庸,而是出于一種想保護他們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種對成人世界的恐懼所驅(qū)使的沉默,在這個成人的世界里,他們感到疏離、無力。
為什么我們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會有如此多的困難?為什么我們以一種會導(dǎo)致僵化的教學模式的可怕方式來診斷學生的狀態(tài)呢?為什么我們不能看到他們的內(nèi)心恐懼并找到幫助他們克服的方法,而是責備他們的無知和平庸呢?
面對學的恐懼,我還想教好書的話,我需要毫不含糊地看清他們心中的恐懼。這盡管不容易做到,但卻是值得的。當我開始漸漸地理解學生的恐懼時,我能讓我的教學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fā)展,我不再把學生看作是無知的,我不再那樣不準確、自私地評價學生。相反,我體諒他們恐懼的心靈而傾心教學。而且,當我能這樣做時,學生的心靈能健康地成長。
現(xiàn)在我懂得莫頓所說的這句話的涵義了:我們現(xiàn)在最重要的任務(wù)之一是“傾聽人們說話”。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想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聲音,想去發(fā)出他們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一個好老師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的聲音——這樣有一天學生才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的說話。
傾聽學生尚未發(fā)出地聲音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guān)注他人,關(guān)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堵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
面對來自孩子的膚淺評判,教師必須面向?qū)W生而不是掉頭離開他們,實質(zhì)上是說:“我們之間存在很大的代溝,但是不管這溝有多寬多險,我都有責任跨過去——不僅因為你們在成長道路上需要我的幫助,而且因為我也需要你們的洞察力與活力來幫助我更新我自己的生命。”
《教學勇氣》讀后感7
歲月如梭,時間飛逝,轉(zhuǎn)眼間,我工作已經(jīng)15年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雖然從事教育教學多年,但我每次精心備好課后,充滿信心進教室,卻總是有遺憾地走出教室,難得有幾堂課自己覺得是挺滿意的,包括同學的每次作業(yè)、每次考試都有感到不滿意的地方,不知大家有沒有我這樣的感受。我從不懷疑自己的內(nèi)心,我是一個熱愛教育教學工作的人,為了教好學生,可以傾己所有,包括時間、精力、感情、知識等。
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我明白這種“不滿意”就是教育中存在的一種 “恐懼” ,因為教學是每天都進行的、隨時讓人檢測成效的工作,因而“恐懼”自己教學失敗,“恐懼”自己落下“誤人子弟”的惡名。有時上課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不出,總是疑惑自己設(shè)計的問題是否太難了,還是學生因懼怕而不回答?覺得自己教學了這么多年連這點把握都沒有,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課堂氣氛不濃烈時,不明白是我或我的課不受歡迎呢?還是學生習慣>于“只聽不講”了?對教學目標能否真正達成心中無底,讀后感《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我也明白我們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提倡個性化教學,但在目前形勢下如何真正有效開展問題頗多,心存疑惑。
我理解《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 “教師為著心靈的自由選擇他們的職業(yè),但是教學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边@是產(chǎn)生“恐懼”的根源之一。我認為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jié)構(gòu)中。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鼓起教學勇氣,把心靈獻給學生嗎?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于某個學科、樂于幫助人們學習等愿望的激勵而成為教師的。但由于常年遭受“恐懼”,使很多人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受到挫。我認為,要戰(zhàn)勝“恐懼”,唯有與學生、與同事真誠溝通,才能釋放心靈,因為心靈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
教育的'實質(zhì)就是一個心靈引導(dǎo)的過程,而心靈引導(dǎo)是一個相互的過程,不僅僅學生要遇上合適的教師,教師也要遇到合適的學生。在這種心靈相遇的過程中,不僅顯示出教師的素質(zhì),也引發(fā)出學生的素質(zhì)。但現(xiàn)實是學生很難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師的機會,而教師也沒有選擇自己學生的余地。但我相信,教師與學生能夠彼此相遇就是一種緣分,只要在這既定的師生范圍內(nèi)做到真誠溝通,彼此調(diào)適,互相適應(yīng),一定能戰(zhàn)勝彼此的“恐懼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當然作為教師負有更多的責任,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涵養(yǎng),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開放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此時進行心靈引導(dǎo),才能產(chǎn)生優(yōu)秀的教學,才能使教學富有實效性,才能培養(yǎng)出富有個性素質(zhì)全面的人才。
《教學勇氣》讀后感8
讀了《教學勇氣》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后,我有三個問題要問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須聽到靈魂最深處的回答:
一、作為老師,你的“恐懼”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靈魂也沉思,然后,我聽到我的靈魂在說話:
我恐懼我不能勝任教學工作。事實上,我對自己的表現(xiàn)嚴重不滿——雖然我因為恐懼同事的鄙視,從未說過這樣的話。首先,我覺得自己的課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練習冊》中的一些問題,我也不能確切地說出令自己十分滿意的答案,出錯的也有過幾次,我為此不知自責了多少次、慚愧了多少次;第二,學生的考試成績我也不是很滿意,多次考試只居于中流,沒有突破;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雜的事務(wù)纏身,疲于奔命,僅僅能夠完成學校下達的各項任務(wù),工作毫無特色,更勿論班主任工作藝術(shù)。
我還恐懼學校領(lǐng)導(dǎo)、同事、學生家長對我工作的不認可,如果我無法在他們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會有挫敗感,認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費。
每到一個開學季,我心中總會開始焦慮,甚至于一想到開學就寢食難安。以前,我總以為這是工作倦怠的表現(xiàn),讀了《教學勇氣》后,我確認這是一種恐懼心理,對工作、對學生、對社會評價的恐懼。
二、你為什么會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懼?
說到底是因為自己不愿做一個得過且過的人,正如帕克·帕爾默博士說的那樣,這種恐懼是我關(guān)注自己的教學技藝的一種證據(jù),這種恐懼堅定了我的信心去冒這個凡是出色教學都需要的風險。這也正是帕爾默所說的恐懼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讓恐懼真正發(fā)揮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須擺脫其自我封閉、無動于衷的方面。
三、面對恐懼,你該怎么辦?
以前,我的辦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壓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暫時不去想它?墒,后果很嚴重,心態(tài)越來越消極,垂頭散氣、意志消沉;人前強顏歡笑,心中備受摧殘。
現(xiàn)在,我不再這樣做了,因為我已經(jīng)獲得了那么一點點的“教學勇氣”。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誠實我的教學恐懼。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這個話題:我親愛的朋友,我是如此擔憂,我擔憂新學期我的學生成績沒有提高、我擔憂我的班級積分排名落后、我擔憂我不能很好的和咱們的新同事相處,你說說我該怎么辦?我相信這番談話會讓我釋放一些壓力,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樣的感受,或許,他們經(jīng)過思考,已有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雖然我有各種擔憂,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學任務(wù),我愿意嘗試,也許我的班級就會發(fā)生改變,要是沒有了這個嘗試的機會,那不是更加的遺憾嗎?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針對我的恐懼逐條找到解決的方法。實在解決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尋找答案吧。
有了解決的途徑,成竹在胸,心中的壓力就會小了很多。
《教學勇氣》讀后感9
因為讀譯文著作,也許是因為中西方人思維表達方式的不同,也許是因為本人生性笨拙,帕克的《教學勇氣》需要我采用慢讀加回讀,邊讀邊批注并融入思考,再同步記錄發(fā)表日志的方式來進行閱讀。其間的困難與快樂也許是我讀其它著作所不曾經(jīng)歷過的,感覺很真實、很自我、很好。
讀罷第一章《教師的心靈》,我做出這樣的歸納:帕克以一個主題“教學中的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融合來自于個人或他人的數(shù)個案例,按六個次主題疊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引領(lǐng)讀者進行著一次關(guān)于教師心靈的洗禮。在不斷強化的“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shù)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我認同與自身完整!
假設(shè)指引下,我從閱讀中提煉出下面一些我自認為關(guān)鍵的詞語,分別是:“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不違心而教,應(yīng)觸心而論;化解爭論、真實的內(nèi)心、人生的經(jīng)歷、尋找真實、非融合、用心去教、撕開偽裝、直面真我;個人生活、公眾責任、功利學習、自我解體;喚醒、銘記、相遇、啟蒙、認同、反思、深度反思、尋找、效果、發(fā)展;鑄造學科、學科鑄造、反思文字的魅力、簡單而激進的思想,前臺與后臺、沖突與反思;“靈魂的首肯”、呼喚、尊重、吶喊、真實自我、“自言自語”、權(quán)威和威信來自原創(chuàng)。
沒有閱讀過此書的朋友也許會覺得這些詞語羅列有點唐突或無序,其實不然。對照譯文仔細看來,每一個分號前后詞語代表的就是相同主題下,不同層面的閱讀心得整理。
因為是我自己的提煉,所以可能不夠貼切、不夠準確,甚至不夠具有普遍意義,但這正好是我在閱讀中實現(xiàn)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的最最“原始體現(xiàn)”。這難道不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帕克關(guān)于教師心靈的故事告訴我,有好的老師,才有好的教學。好的教學來源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好的.老師有一共同的特質(zhì):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不好的老師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過程中,也遠離了學生。
帕克的言說理論使我明白:自身認同是一種發(fā)展的聯(lián)系。自身完整在于發(fā)現(xiàn)、識別、選擇、體驗和整合。體驗是要冒險的,同時因為“教學就是無止境的相遇”,所以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教師把握與學生心靈相遇的過程,開始尋找與本性更契合的教學方式,并在與他人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的天資,學到展示而非掩飾自我個性的教學技巧,優(yōu)秀教學則從中產(chǎn)生。
喚回真我的心靈是對“我靈魂的首肯”。為此,帕克給予我們一些熟悉又陌生的方法:獨處靜思,沉思默讀,野外散步,堅持讀報刊,找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別忘了一個更簡單的建議,那就是要盡可能多得學些“自言自語”的方式。在我看來,這些建議都可以讓我們嘗試與體驗一番,尤其是要學會“與自己說話”。無論是寫下生活瑣碎,還是記錄隨思奇想,或是發(fā)表胡言亂語,做過博客的你也許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這也是一種經(jīng)常性、隨機性、自由式地與自己對話的公開方式。慢慢地,做博客讓我們學會了“我的地盤我做主”;漸漸地,做博客使我們懂得了關(guān)注自我、交流自我、分享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威信自我。
喚回真我,過一種踏實卻又真實的生活吧。謝謝你,帕克!
《教學勇氣》讀后感10
《教學勇氣》的作者帕克.J帕爾默是一位作家、教師、活動家。他獨立地從事關(guān)于教育、共同體、領(lǐng)導(dǎo)、精神和社會變革等方面問題的研究。是美國高等教育協(xié)會的資深會員,也是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教師養(yǎng)成計劃的創(chuàng)立者等等諸多稱號。被譽為國家“在高等教育領(lǐng)域最有影響力的領(lǐng)導(dǎo)者”之一。
本書是一本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對教師生涯進行探索的書。作者以輕松的文筆,探討教師的內(nèi)心世界。觀念發(fā)人深省,對我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很大啟發(fā)。
利用寒假簡單先看了一遍,有些理論和文字還沒有讀懂,沒有理解,還需慢慢去品讀。下面摘抄了一段:
“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shù)捧上天的時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師感到被貶低,被迫屈從于不屬于他們的標準。這時,他們必然會感受到痛苦!
的確,在現(xiàn)實的教改實踐中,時不時會有某種“教學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節(jié)里,正如大家對“名牌服飾”的追隨,不論內(nèi)心是否真正認同,不論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質(zhì),大家都會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這樣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為一個普通教師,我不敢惶論這種流行的是與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費”的必要。當我們要選擇某種“流行”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問自己“這種方法所體現(xiàn)的價值是我所推崇的嗎?我有推行這種方法的個性特質(zhì)和優(yōu)勢嗎?”。帕爾默認為“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shù)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边@與我們中國的說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當我初遇“嘗試教學法”的時候,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樂趣。而當年的激勵納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別人的課堂聽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課堂使用也覺得羞愧,那時,我也會責備自己的落伍,而今,帕爾默終于令我釋然,與其違心地痛苦地“時尚”,不如真實地坦然地放棄!
“也許課堂既不應(yīng)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yīng)以學生為中心,而應(yīng)以主體為中心”
我們的教學經(jīng)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說”,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jiān)控機制間轉(zhuǎn)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fā)性和優(yōu)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么教師成為權(quán)威,要么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yīng)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gòu)建復(fù)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tǒng)。在這樣的系統(tǒng)里,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chǎn)生了。讀到這里,帕爾默為我們描繪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實現(xiàn)它,真的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不過,我們已經(jīng)上路了,不是嗎?以主體為中心是不是又是一種新的“主體中心說”呢?
這本書不同的人讀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像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和作者某些觀點相符,會引起我的共鳴, 他呈現(xiàn)了一個奇妙的心靈世界!還需反復(fù)去讀,反復(fù)去琢磨。
《教學勇氣》讀后感11
說實話,拿到《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并未激起我任何的閱讀欲望,直至要交讀書筆記才從書柜里將之取出,漫不經(jīng)心地開始了我的閱讀。讓自己覺得詫異的是,一經(jīng)打開,便放不下手了。
究其原因不是因為它得到過多少贊譽,而是書中的觀點給予我的震撼,那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對與教師的理解與尊重。它讓我產(chǎn)生閱讀的渴望,也為自己在教學工作中所產(chǎn)生的心理糾結(jié)尋找到了答案,重新拾得那久違的“坦然”。這是一種心靈的回應(yīng)!
看完整本書,回過頭來再來看帕克·帕爾默所提出的把握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空間設(shè)計中的六大悖論,不覺欣喜,因為我從中找到了自己教學設(shè)計的依托,它讓我更為自信且愉快地面對教學中的成功與問題,不會因為某種“恐懼”而覺得沮喪難堪。課堂上多的反而是不知覺地將“自己、教學科目和學生聯(lián)合起來”而形成的多方面的愉悅感。也是因此,掩卷之時,這六點依舊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
一、這個空間應(yīng)該既是有界限的又是開放的。
二、這個空間應(yīng)該是既令人愉快又有緊張的氣氛。
三、這個空間應(yīng)該是既鼓勵個人表達意見,也歡迎團體的意見。
四、這個空間應(yīng)該既尊重學生們瑣碎的“小故事”,也重視關(guān)乎傳統(tǒng)與原則的“大故事”。
五、這個空間應(yīng)該既支持獨處并用集體智慧作充分的支撐。
六、這個空間應(yīng)該是沉默和爭論并存的。
我所理解的“有限”與“開放”不僅僅只是教學目標的設(shè)定上,它更是依托著目標,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開放”,而這種開放往往又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教學《做一片美的葉子》一文時,當我將目標設(shè)定為依托文本,教會學生憑借寫批注這一方法深入思考文本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學生由茫然到活躍的自然轉(zhuǎn)變。他們由認同寫批注是自己獨立思考的一種呈現(xiàn)方式開始,先學后用,逐步深入文本,并享受著彼此分享的快樂。當然,這種令人感到輕松“愉快”的分享是建立在彼此“緊張”獨立的思考基礎(chǔ)之上的。
為了讓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這份愉悅,在個體交流前,鼓勵孩子在自己的小組中將自己的所得與成員交流,哪怕僅僅一個詞、一句話。在個體交流時,除了充分肯定主動交流的'學生,還適時地將一些沒有發(fā)言的同學的觀點通過教師這一媒介呈現(xiàn)出來。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鼓勵”與肯定。
當然,在交流中,因為所擁有的知識水平有差異,接收的各方面信息不同,難免會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看法。記得班里有一孩子這樣說,“遠遠望去這棵已經(jīng)這么美,如果走近看一定更美。”而另一孩子馬上反駁,他認為,“近有近的美,遠有遠的美,這兩種美是不同的!眱蓚孩子所表達的觀點都基于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難道不應(yīng)該給予肯定與表揚嗎?
我想,教學空間會呈現(xiàn)出怎么的氣氛,不是教師說我要它呈現(xiàn)出怎樣的氣氛。我認為,那是一種建立在彼此的認同基礎(chǔ)上的自重感的獲得。如此簡單的道理,我此時頓悟,心中自然感激于《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感激于寫書的帕克·帕爾默!
《教學勇氣》讀后感12
在《教學勇氣》一書中,作者提到讓學生參與真正共同體的動態(tài)是優(yōu)質(zhì)教學法的原則。優(yōu)秀的教師所做的,要遠超過把共同體中的新知識傳遞給學生,優(yōu)秀的教師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真正共同體的動態(tài)演變,重復(fù)認知的過程。教學不同于技巧,優(yōu)質(zhì)教學一直在本質(zhì)上是群體共享的!叭后w共享”一詞引起了我的興趣,我繼續(xù)往下看,讓我了解了作者所闡述的“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把結(jié)論傳授給學生的方法,也不是關(guān)注主動學習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體模式的教學中,課堂既不以教師為中心,也不以學生為中心,而是以主體為中心。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同時關(guān)注一件偉大事物,主體-不是教師或?qū)W生-成為我們關(guān)注的.焦點,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最優(yōu)特質(zhì)獲得融合和超驗升華。
作者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讓我們看到了他在共同體的學習中是如何把握的。在被邀請演講時,碰到的是一群習慣于只聽課,不參與討論的學生。這樣的場面讓作者不安,甚至緊張到違背規(guī)則地向?qū)W生胡亂發(fā)問。感覺到演講像是公開絞刑。當有一個出于對作者同情的學生舉手提問時,作者馬上熱情響應(yīng),接著引起了更過的交流,真正的對話、學習就出現(xiàn)了。
這不也是我們近幾年來的教學探索、教學改革,推翻了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倡導(dǎo)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fā)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弊端,提倡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合作,共同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當學生,學生也可以當教師,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不是知識的代言人,也不是學生關(guān)注的唯一焦點,被關(guān)注的是知識本身。當然讓學生參與真正的學習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圍坐一圈或是分成小組,在一起討論討論。而是共同關(guān)注于知識,學生接觸的是知識本身,學生與學科建立了緊密的關(guān)系,在參與共同體的學習中,使學生在比學習書本知識時更真實。
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我也致力于讓學生參與真正的學習,在6A U7 at Christmas的學習中,介紹的是一個西方的節(jié)日文化。在對于這一知識的學習時,學生本身已經(jīng)對一些西方的假日有所了解,可以運用一些簡單的句型來表達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以及在這節(jié)日時所做的一些事情,他們有這些知識基礎(chǔ),并不是對于Christmas一無所知的,這樣為本單元的學習就奠定了基礎(chǔ)。嘗試在學習前,布置前置性作業(yè),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方式查找有關(guān)Christmas的一些資料,對這一西方節(jié)日做最大的了解,知道它是在哪一天,人們通常會做些什么事情,有哪些風俗習慣等等。課堂上從談?wù)搶W生自己喜歡的節(jié)假日入手,進行相關(guān)的聯(lián)想,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Christmas的相關(guān)知識上,所有的內(nèi)容都是通過學生自己搜集,表述,所以比起直接從引入課文,在課文中學習到的知識就更加深刻,掌握得也更好。
《教學勇氣》讀后感13
《教學勇氣》這本書作者是美國作家、教師、活動家帕克帕爾默。這本書通過相互滲透的三個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來處理一些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全書的思想軌跡以教育觀為指導(dǎo)對這三個方面進行解釋,從內(nèi)容到敘事風格,都是有關(guān)大家十分關(guān)心的話題教師個性,所以讀此書較有感觸。
本書作者通過描述個人的心理經(jīng)歷,以及在工作坊工作期間對其他教師的了解,總結(jié)了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有的經(jīng)歷教學恐懼。并揭示了這種恐懼的根源在于教師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方面的缺失,以及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自我和教學工作本身的分離狀態(tài),甚至是教師和所教的學生之間的分離狀態(tài)。然后,作者試圖揭示教學活動本身的實然狀態(tài),認為教學是由一系列教與學的悖論組成的整體,由教師、所教學科和學生共同組成的整體,這個整體要求人們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它,任何分離或片面強調(diào)其中之一的做法,都可能使教學陷入困境。這就是教學的共同體。
作者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共同體的涵義和特點:
1、教學方面,提出教學是圍繞教學主體展開的。這個主體,既非老師也非學生,而是老師和學生共同感知的第三事物,是坐在中間且知之的偉大事物。在這里,知識不是固定在那里的死的'東西,教師和學生不再是被限定在狹小空間里的觀看者,而是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
2、認知方面,要求人們放棄從權(quán)威專家那里拿來知識的做法,而是不斷展開同認識客體之間的對話,讓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過程充滿神圣感和新奇感,而老師的工作就是使認知、教學和學習都根植于神圣的土壤,讓學生充滿求知的好奇心。在這里,教師和學生都是在跟被作者稱為偉大事物的認識對象對話,并融入其中。
3、教師的共同體。作者為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彼此隔離而遺憾,而這種隔離狀態(tài)并未使教師之間建立起安全感。
作者認為只有通過同事之間的真誠交流才能讓彼此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并在共同體的相互幫助下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難題。本書在最后,作者以社會學的角度審視了教學改革的問題,激勵教師們勇于突破教育制度的束縛,以完滿的自我為指引去教學,而不是將自我抹殺在冰冷而死板的教育制度的禁錮之中。并且要讓自己的思想受到公眾輿論的評價,將自己的力量依托于公眾的認可和支持。
曾有人這樣評論過《教學勇氣》:他的作品罕見地整合了嚴密與典雅、熱情與準確、智慧與人性。他的書是給所有熱愛教與學的人們的一份厚禮,特別是那些掙扎于痛苦中的教與學的熱愛者。書中提出的問題是普遍的,但又是個別的,對于我一個從事教育十幾年的教師來說,怎樣增強教與學的能力?我們怎樣保持對教學的樂趣與熱愛?作為教師,我們怎樣成長?是值得常常思考的問題。一本好書不在于它能幫助我們解決了多少問題,而在于它能啟發(fā)我們更好地認識自我,更深地理解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我覺得,這本書做到了。
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樹立教師應(yīng)有的勇氣去面對學生,設(shè)身處地的思考,與學生互換角色,了解自己,了解學生,更從容、睿智的從事教學工作。
《教學勇氣》讀后感14
每當拿到一本書,隨手翻兩頁,總能看清楚書中所寫內(nèi)容,而《教學勇氣》卻讓我遇到難題了。
因為無論我翻開到書的哪一頁,我似乎都看不清楚,他究竟想告訴我什么。
有人告訴我,這本書很好,值得一讀;也有人勸戒我,這本書是翻譯來的,不好讀。
別人的經(jīng)歷永遠無法替代我的思考,因此,我決定好好讀一讀他,希望會與書中的作者有直面心靈交流的機會。
“在《教學勇氣》中,帕克帕爾默帶領(lǐng)著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
下了晚自習,《教學勇氣》也正好讀完,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覺心靈忽然清晰、明亮了很多。我知道,在帕爾默的帶領(lǐng)下,我進入自己的心靈進行了一次短途旅行,并且這次旅行將給我?guī)斫K身難忘的印象。
我是誰?
想起古希臘神廟 “我是誰” 的刻字,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
導(dǎo)言部分,源自教學心靈的教學,指出,教師應(yīng)教導(dǎo)自己認識自我。
弗洛伊德說:“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了解自我是誰時,才會了解他的學生們是誰。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lián)合的能力,他們能夠?qū)⒆约、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fù)雜的聯(lián)系網(wǎng),以便學生能夠?qū)W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這些編織者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講授法、蘇格拉底是的對話、實驗室實驗、協(xié)作解決問題、有創(chuàng)造性的小發(fā)明。好老師形成的聯(lián)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在整個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基于這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shù)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在書中,作者介紹了自己30年來在教學方面的探索,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他教過成千上萬的學生,參加過很多教學研討會,觀摩過其他老師的教學,閱讀了不少教學著作,反思了自己的經(jīng)驗,也積累了一大堆實實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進一個新的班級,好像一切又都重新開始。這些問題常常是他驚慌,而他對這些問題的反應(yīng),盡管隨著歲月的磨煉,表面上圓滑老練了,但實際上仍感力不從心,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一樣摸索著。
30年來,他努力探索教學技巧,但上的每一節(jié)課似乎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的:我的學生和我,面對面地進行一種古老精深的、被稱之為教育的交流。但他發(fā)現(xiàn),教學技巧雖能應(yīng)付,但是僅僅靠技巧是不夠的。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資源是: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如果沒有這種意識,我就意識不到學習者“你”的存在。
由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清晰的了解自己對于教學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一件事,當我們忘記了自己內(nèi)心的多樣性,忘記了自己走向個性的漫長持續(xù)的過程,我對學生的期望是過分的,不真實的。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學要求最終是來自教師內(nèi)心的呼喚。這種呼喚使我尊重真實的自我。
.
《教學勇氣》讀后感15
“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喜歡。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lǐng)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的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狈_帕克。帕爾墨所寫的《教學勇氣》這本書,讀到上面這段話,我就已經(jīng)被深深的吸引了。隨著書中一個個教學實例的娓娓道來,我仿佛身臨其境,在書中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反思和困惑。
“想象你自己在教室里,你問了一個框架很好的問題,隨之而來的是一片沉寂,你就等啊等。你知道你應(yīng)該再等等,不要急。但是你的心在敲擊著,下沉著,最終你覺得無助而失控。于是你懷著焦慮,憤怒以及復(fù)雜感情回答了自己的問題,而這些情緒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笨吹竭@里,不由得想起自己上語文課時經(jīng)歷的一幕幕。如果學生不能回答我的問題,而時間在流逝,我要講的內(nèi)容還有很多,如果講不完就要影響教學進度……由此,我的情緒就會變得很著急甚至暴躁,有時還會訓斥學生。結(jié)果是學生在我的不耐煩的表情或呵斥中變得更加驚慌失措,下次的語文課上很難再看到這個孩子積極發(fā)言。遇到這樣的事情,教師應(yīng)該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耐心甚至是鼓勵,讓孩子得到應(yīng)有的鍛煉和語言的發(fā)展。
“那堂課有30名學生,可能有29名是想學的吧,但我無從得知。在最后一排的遠遠地角落里,有一位‘來自地獄的學生’沒精打采的坐著,像個幽靈!迸量巳绱嗣枋鏊o一個班級上課時的感受。課堂上那位“來自地獄的學生”的舉動完全打亂了教學思路,他把帕克的心思和教學注意吸引過來,帕克竭力想把他從僵化的狀態(tài)中喚醒,無奈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是徒勞。就這樣帕克忽視了其他的大部分學生的需求——“我知道什么是黑洞—黑洞就是物質(zhì)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線都消失了的地方!
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會對以上情景有較深的體會、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吧?我也是如文中所講:在課堂教學中會常常不由自主的關(guān)注個別走神的學生,竭力吸引他的有意注意,可是往往都是事與愿違,他的“沉默”和我的關(guān)注往往會極大地影響我的教學情緒和我的教學計劃。面對課堂上那個茫然的學生,我表現(xiàn)出了令人驚訝的無能!半m然我笨拙的表現(xiàn)沒有被其他同仁察覺,但我的自尊受到了嚴重的傷害!笔聦嵣,這樣的.學生往往是被忽視的社會邊緣的人,也許課堂上他們通常所采取的“沉默”是一種有效地自我保護方式—“這些人恐懼那些有權(quán)力的人,懂得不說話比較安全!边@句話真是如醍醐灌頂—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學生的沉默正是源于他的恐懼呀。我們在沒有敏銳的洞察學生內(nèi)心想法之前,又如何去感受他們的內(nèi)心恐懼甚而采取適宜的措施呢?
帕克先生的話正是在描述我們大家的真實課堂,我們不要僅僅把所有的問題歸咎于學生,而應(yīng)該花更多的時間去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體諒他們恐懼的心靈,做到傾心教學,使得每個孩子在我們愛的呵護之下心靈和體魄都得到健康成長。
【《教學勇氣》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教學勇氣的心得06-20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4-22
[薦]教學勇氣的心得06-21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3-06
《教學勇氣》讀后感12-26
《教學勇氣》讀后感05-23
教學勇氣讀后感03-12
教學勇氣 讀后感03-12
教學勇氣讀后感05-15
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