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心得> 有效教學讀后感

有效教學讀后感

時間:2022-12-26 15:40:26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有效教學讀后感(8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效教學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效教學讀后感(8篇)

有效教學讀后感1

  “簡單地說,對話是師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通過言談、傾聽而進行的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過程,這是對‘對話’的一個基本定位!

  ——第五講《教學關系之為什么要提倡和強調對話》

  在新課程背景下,對話、特別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成為教學活動開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對照余文森教授對于“對話”的界定,許多時候我們課堂上的對話并不是一種真正的對話,而是一種“偽對話”,甚至可以稱之為“訓話”或者“誘導談話”或者“審問”,因此也很難稱之為“對話”而期待它帶來語文教學的良好效果。之所以說很多課堂上的對話不是真正的教學意義上的對話,而是一種“訓話”,首先是因為一些課堂對話的開展并不是基于平等的對話,而正如余文森教授強調的:“對話作為一種教育精神,它強調師生人格的平等”;“對話作為一種認識方式,它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tài)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互相溝通、互相影響、互相補充”;“對學生而言,對話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彰顯、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對話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教學中的對話與其說是一種教學方法,不如說是一種教學原則。

  而在實際教學中,對話的開展卻常常違背對話的最基本的原則——平等,不平等的表現(xiàn)之一是對話雙方關于對話的話題所掌握的信息嚴重不對等。學生也許用某種方式預習過課文,但其閱歷和所掌握的資料的欠缺使他們能夠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而與之相反,我們教師可以運用簡單的方式輕易地獲得比學生多幾倍的資料。因此,當我們和學生共同開始一次課堂對話時,彼此之間的信息資源的不平等顯而易見。我們在明顯占優(yōu)心理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的前提下,很難與學生開展真正平等的對話,教師在這種對話過程中顯得很強勢,擁有強勢話語權。因此又造成了對話過程中的第二次不平等:我們會在一些看來平等的對話的形式的掩蓋之下,見縫插針地進行“訓話”,以顯示自己的博學、權威、所掌握的資料的之豐富之充實;我們會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圈套,然后抖開一個又一個的包袱,在學生的贊嘆聲、新奇而飽含敬佩的目光中體會到所謂的“滿足”和“成就”。這樣的過程,我們能稱之為“對話”嗎?存在真正的對話嗎?設想一下,如果每一次課堂對話開展之前,我們能和學生做到真正的信息對等——或者和學生分享同樣豐富的資料信息(也許限于時間比較難以做到),或者和學生一樣只擁有少量的信息(所謂裸讀、裸備),那時候的課堂對話將會是什么樣子?會不會顯示更多的平等與誠意?會不會更有生命力更真實?

  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聽課者嘆為觀止,于是下課后,大家圍住這個老師,詢問他,這節(jié)課上得這么好,你花了多少時間備課?那位歷史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jié)課,至于這節(jié)課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鐘。而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花在寫教案、找資料、做課件的時間也許不可勝數(shù),但真正在“備”這一課的時間卻少的可憐。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也許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經(jīng)歷中、在他的閱讀中、在他的反思中,都滲透著一種“備課意識”。正像有人說的:教學對話的意義之一是追求教學的人性化,對話不僅僅是指師生雙方狹隘的語言交談,而且是指師生雙方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而這種“用一生”備的課,其實是在為一節(jié)課(為每一節(jié)課)準備一個能向學生開放的豐富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作為當代語文教師的我們更多地在一種功利的備課觀念下備課,我們?nèi)狈ο驅W生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與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溝通的底氣和勇氣,因此很多的課堂并不存在真正平等的對話,而只是以對話形式存在的“訓話”和“偽對話”,這直接導致了語文教學的低效或者無效。

  課堂教學中的“對話”,余文森教授強調了它的“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過程”性,這決定了課堂教學中的對話是一個開放性的、動態(tài)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雙方在各自作出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后,通過對話,進行溝通和交流,最終達成和解和默契。這個過程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個性的彰顯和創(chuàng)造性的釋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專業(yè)素養(yǎng)的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對話的這些特征和要求都決定了對話具有“開放性”的特征。而在語文的教學實際中,由于對文本的`尊重的需求、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的要求、知識學習的邏輯和效率的要求,又使得語文課堂有一些必要的預設。

  對話的開放性和生成性與課堂預設的計劃性和封閉之間有著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很多課堂上的對話成為了一種“審問”,只不過是有了精致華美的包裝而已。而面對教學預設的封閉性與對話開放性之間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決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參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觀察學生、傾聽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并與學生的積極互動上”;“在教學前進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納入現(xiàn)有的預設范圍,拓寬預設的可能性;在課堂中進行反思,及時調整、改變和充實預設,使預設不斷完善;在課后進行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批判,總結和提煉有效的預設和生成,明確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綜合以上兩點,處理教學預設和對話的開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學生,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突出強調生本意識,一切都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其次要充分重視反思,拓寬預設的思路,要意識到很多時候在課堂教學中感到局限,不是因為預設太多,恰恰是因為預設不夠,沒有充分地考慮到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對話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情境。只有在教學中注意這兩點,才能為對話留出充分的空間,才能讓對話在真實的情境中充分地開展,最終達成師生之間的和諧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對話的意義,實現(xiàn)有效的教學。

有效教學讀后感2

  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相信這是每一位老師的夢想。而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就是能夠進行有效的教學。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教學?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因此,利用空余時間我閱讀了崔永漷老師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學》一書,它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它包括“什么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三大部分,書中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真實自然。同時書中還提供了很多切實可用的教學方法、手段,可以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切實的幫助,使我們在教學中少走很多彎路,讓自己更早的成熟起來。讀過之后,我感覺受益匪淺,所以今天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接下來我將按照這個順序進行我的讀書分享。

  一、什么是教學?

  從漢語的語義上分析教學的規(guī)定性定義,主要有以下四種,最后,我們認為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與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在教學中存在的基本問題有四種:教師與學生、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教學中的認知與情感、接受學習與發(fā)現(xiàn)學習。我想重點介紹一下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以及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

  2、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①教學中要掌握知識目標:這里的“知識”包括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掌握知識一方面是人們對于歷史文化的`吸收和繼承;另一方面,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應用方法也為個體進一步的發(fā)展提供了技能上的可能。②教學中要發(fā)展智力目標:與知識相比,智力對于人的認識有更廣泛和深遠的的影響,一旦發(fā)展起來可使人終生受益。教學雖能夠促進智力的發(fā)展,但卻是有一定限度的,因為智力的發(fā)展主要受遺傳控制。就像對于一個先天智障兒童來說,教育能夠發(fā)揮的作用非常有限。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是發(fā)展能力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不是彼此孤立、相互對立,而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防止在教學中單純重視知識傳授或單純重視智力發(fā)展的偏向,否則對二者的發(fā)展均不利。

  接受學習與發(fā)現(xiàn)學習。接受學習是指學生將教師呈現(xiàn)的材料作為現(xiàn)成的定論性的知識來加以接受、內(nèi)化,形成自己的知識。

  發(fā)現(xiàn)學習是指學生通過自己再發(fā)現(xiàn)知識形成的步驟,已獲取知識并發(fā)展探究性思維的一種學習方式。其最本質的特征是強調探究過程而不是現(xiàn)成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接受學習為主發(fā)現(xiàn)學習為輔,二者的地位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的不同來調整,并且,教師自身的習慣與優(yōu)勢也決定了兩種方法的實施。

  二、如何教的有效

  所謂“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在本書中,為了接近老師的教學經(jīng)驗,作者把教學活動相對地分成以下內(nèi)容來探討。下面我將逐一進行梳理。

  教學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建立在明晰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這樣的教學才有方向,也有效益底線。在明確學習目標之后要通過建立與學習目標相匹配的評價體系來及時檢測、了解、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教師也能根據(jù)反饋結果及時調整教學。在明確了學習目標和評價任務后,就要設計學習活動使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教學準備最后需要以文本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就是課程教學方案。

  在教學準備之后,教師就要進入課堂實施教學,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有效的運用主要教學行為。主要教學行為可分為呈示、對話、指導三類。

  呈示行為是教師以呈現(xiàn)知識與演示技能為主的行為,以講述為例。

  講述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行為,講述可以說明是什么或怎樣做,使人明白、理解某個概念、觀念、程序或規(guī)則,同時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但是,為什么不同的老師講述的效果不同呢?那是因為不同的老師講述的方式不同,在講述過程中,要注意一定的策略。首先,教師發(fā)音要準確,用詞恰當,語言流暢,語速也要適中。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jù)講述內(nèi)容選擇適宜的組織形式,比如:整體——部分關系、序列關系、相關關系、比較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連接詞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表達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適時提醒學生重要的信息。最后,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肢體語言,因為講述不僅僅是說話,也需要身體各部位配合,讓身體向學生“說話”。

  2、對話行為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以問答為例。問答不僅能夠誘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提供練習和反饋的機會,而且能夠啟發(fā)學生思維,促進學生課堂學習向測驗的遷移。問答一般分為發(fā)問、候答、叫答、學生應答、理答五個環(huán)節(jié)。在發(fā)問一環(huán)節(jié)中問題要清晰、難度適中;候答過程中要適當延長候答時間,以便學生組織答案;叫答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保證每個學生的機會均等;理答時要給予具體的肯定,對于錯答或不答的情況要注意運用探問或轉問的方式進行及時引導。

  指導行為。指導是指激勵和誘導學生學習或者是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咨詢、輔導和幫助。在自主學習中,教師的指導主要是指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動機,適時地組織學生討論,對于重難點教師要重點講解,最后進行鞏固小結;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社會責任感。探究學習則有助于學生保持獨立探索的興趣,發(fā)展學生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輔助教學行為是為主要教學行為服務的,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直接處理學生心理或教學情境中的問題的行為,主要包括四個類型: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課堂強化技術的應用、教師期望效應的實現(xiàn)和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

  教學評價著重討論了當前評價領域的最新發(fā)展——評價文化,即基于課程標準的學生學業(yè)成就評價,以及基于合作、技術與研究的課堂教

有效教學讀后感3

  長期以來,在一線教學工作的我們總是忙碌地奔走在教室和學生之間,深埋在作業(yè)堆中抬不起頭,雖也學習借鑒許多雜志上的先進理念,但終不能沉下心來細細思考。近期,我自學了《有效課堂教學策略》一書,品味其獨到的視角,對現(xiàn)狀深刻的剖析引領我反思其深遂的思想,然而反思的過程卻又帶給我許多痛苦和無奈,現(xiàn)實與理想目標的差距猶如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只有運用這些新理念才有可能讓學生在更大程度上受益。

  《有效課堂教學策略》一書從課堂教學、教育研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策略。本書深入淺出地為我們剖析了當前教育界所面臨的問題與困惑,文筆簡潔流暢而富聯(lián)想、啟發(fā)性,可讀性很強。它不僅直言了我們教育面臨的現(xiàn)狀問題,還為我們挖掘背后隱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閱讀過程中有一種一氣呵成的痛快。

  本書強調教育的人文主義,以人的和諧發(fā)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xiàn)和發(fā)展。教學是一個內(nèi)容豐富而又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產(chǎn)生種種關系,其中師生關系是最重要的一種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基石,也是學生成長中有益的助力。新課程的實施,必定帶來新的師生關系的變化,所以,如何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也就成了我們實行新課程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在人格上師生是完全平等的,作為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尊重學生的權利,維護學生的尊嚴。學生是未成熟者,在教育學生處理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教師應顯示其主動性,不能等學生先“尊師”了然后才“愛生”。

  對于教師來說應尊重學生,首先應尊重學生的人格,不體罰、辱罵、冷落、羞辱、嘲笑學生,尤其要尊重學困生的人格。其次,尊重學生還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再次,尊重學生還應欣賞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關懷、愛護、肯定和贊賞。師愛應廣泛地公平地灑向每個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師“愛生”了,生自然也就“尊師”了。

  二、積極對話,教學相長

  對話就是通過語言形式所進行的交流,它與權威式的“告訴”或“灌輸”不一樣,它是主體之間的交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師生與環(huán)境之間的多向互動與對話,參與者們批判性地討論各自的觀點,新的闡釋、新的意義可以層出不窮,知識也就不斷得到豐富。我們低年級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年幼的個體,教師在與學生對話、互動中,首先是一個學習者,綜合運用敘述的技巧,在課堂中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在每一個對話空間里都能學會聽到來自不同領域、有著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回答,特別要傾聽來自“弱勢群體”學生的聲音,而不能讓“強勢群體”獨霸課堂。其次,教師應當是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知識和經(jīng)驗的指導者,這一角色和以往簡單的單純的“告訴”、“傳授”不同,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下,教師要放下架子,走入學生中,加入學生隊伍,與他們一塊探索,一起成長,不要以為他們年齡還小,就不敢去放手,從而剝奪了孩子們述說自己思想和主張的權利,抹殺了孩子們無時無刻都有可能迸發(fā)出的思想的火花。教師與學生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在這個共同體當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

  三、交流溝通,加深了解

  溝通是人與人交流的橋梁。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不僅交換觀點、思想、知識、情緒等信息,而且交換相互作用的個體的全部社會行為。課上要多些微笑和多些鼓勵,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能夠從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如果學生上課的時候總是低著頭看自己的書,而不聽你的講課、不看你的面孔,這常常是由于教師居高臨下,使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而造成的,或者因為老師講得不生動,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必然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課下要多些關心和談話,我們教授的低年級孩子心理上還遠不夠成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相對較差,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周邊農(nóng)村,部分孩子課堂之外長期居住托管,我們教師平時更應和孩子們多聊一些關于他們的生活、興趣以及其他功課的學習等各方面的話題,像朋友般聽孩子訴說,面對面交談,及時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動態(tài),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啟發(fā)。

  另外,課堂是千變?nèi)f化的,不論教師做了多少充分的準備,課堂上總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一些意外的事情。它要求教師具有充分駕馭課堂的能力。作為低年級教師最是深有感觸,孩子們的自制能力差,大部分孩子的有效注意力時間比較短,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師在充分備好課的情況下,及時有效地調控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無時無刻不處在課堂內(nèi)外環(huán)境、學生甚至自身生理反應的各種刺激之下,所以,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情緒控制能力,避免不良的情緒感染。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是影響學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學生學習情緒的高低,課堂氣氛活躍不活躍,很多時候是與教師的情緒同步。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始終保持情緒飽滿,精神抖擻,目光有神,滿懷激情,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還要克服教學方法模式化的傾向,追求教法的新穎性,以新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穩(wěn)定的注意力。

  教師也要挖掘教材內(nèi)在的吸引力,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淺表,而是引導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加以分析比較,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教師的教學語言準確科學、通俗流暢、簡明扼要、生動形象、表達清晰、音量適中、語速適中、富有節(jié)奏,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于理解。教師可通過提問、討論、聯(lián)系等多種方式,及時從學生那里獲得反饋信息,并作出簡捷、精辟、深刻的分析,從中了解學生對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發(fā)生一些偶發(fā)事件,若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會導致一堂課的失敗。因此,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及時采取適當?shù)奶幚泶胧行д{控課堂。

  總之,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xiàn)實,就要把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實踐中提煉出真正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

有效教學讀后感4

  對于現(xiàn)代教育來說“有效教學”一詞,應該是很熟悉了,我卻遲遲未深入學習,讀《有效教學》有感。最近有幸讀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學》一書,頗有感觸,一直以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非常淺。河行Ы虒W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師教學領域里,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結果來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達到又快又好的本質。其實,我的理解有些偏頗,不僅失之科學,而且過于片面,F(xiàn)就閱讀崔允漷《有效教學》一書寫點讀后感想。

  一、書中基本框架

  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nèi)容、正反信息、練習設計、參考文獻/網(wǎng)站的選擇等都體現(xiàn)了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如何將教學問題置于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小學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big idea),而不至于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本書的組織架構按學習單元的方式來呈現(xiàn):什么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這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輕松、易懂、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讀書收獲

  (一)明確有效教學的課堂框架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規(guī)范的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在閱讀第一章的開頭,文章就提出問題:什么是教學?我在線教育已經(jīng)十多年啦,可還不曾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來還真的有點不可思議?偸钦J為教學就是把已知的東西教給未知的學生。

  所謂“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四個方面:(一)引起意向——學生想學習,即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 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明釋內(nèi)容——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nèi)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調適形式——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指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術中在講述理論時要配合適當?shù)膶嵺`操作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四)關注結果——學生學會了,教學行為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其落腳點在于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各有所獲。所以一些課堂行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脫離了最初教學的意向性,教學最實質的內(nèi)容在于學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

  (二)理解怎樣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學的靈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之前,我們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在頭腦中或書面形成一個計劃,讀后感《讀《有效教學》有感》。教學準備的核心就是為實現(xiàn)一定的學習目標,教師綜合考慮各種資源和影響因素,并作出各種決定,進而形成相應的方案。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老師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備好一節(jié)課。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但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chǎn)生并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改變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于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三)思考怎樣教得更好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單元的“怎樣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路徑是:一個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導;最后是專家引領。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對于一位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師。以前讀書的時候,心理學的書中也有提到,波斯納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因此,我們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書中明確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經(jīng)驗的橋梁、是錘煉思維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動力。對于我來說,懶于記錄、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要養(yǎng)成反思的好習慣。

  其次是同伴互導。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除了學會堅持不斷地自我反思外,還要學會同伴互導。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當你遇到一個難題時,自己怎么絞盡腦汁都無從著手時,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別人總會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們信息技術學科為例吧,師資少,學校里僅有五位信息技術教師。書中提到一點同伴互導時應注意的問題,讓我受益匪淺。第一是要積極參與合作;第二是心態(tài)要平和,坦誠相待;第三是學會如何合作;第四是積極行動,共同擔當。在師資少的情況下,同伴互導可以激發(fā)每位參與者的合作動機或智慧,讓每位參與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專家引領。書上的定義說,專家引領是當你因某個問題不得其解而處于困惑狀態(tài)時,專家給予啟發(fā)、點撥而使你破解問題、消除困惑的過程。我們信息技術學科雖然在中學中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們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導,有些問題是我們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專家引領。那專家在哪里呢?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專家也需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當然,如果學校給我們搭建和專家交流的平臺那當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學》這本書的讀后感。崔教授的專著內(nèi)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jīng)驗的好書!队行Ы虒W》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后我還將不時重溫,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力爭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有效教學讀后感5

  新課程實施幾年來,課堂教學改革在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扎實推進,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和實質性的進展,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xiàn)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xiàn)象?梢哉f,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zhàn)和所受到的最強烈的批評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

  因此,怎樣實施有效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成為當前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關注的熱點問題!队行Ы虒W的案例和故事》,這是用案例和故事來解讀有效教學的。學科部分將圍繞各學科的核心主題來探討有效教學。

  在假期中,我認真地讀了《有效教學的案例與故事》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獲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于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著很多的實際的意義。

  書中的一篇文章——《冒出來的“小燕子”》引起了我的深思:教師執(zhí)教《燕子》一課,可孩子們的思緒轉移到了《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教師講燕子的外形特點的富有詩意的句子,而孩子們對電視劇中的詩很感興趣。隨著角落里還是搖頭晃腦的一個學生的一首打油詩,引發(fā)了電視劇中的很多小燕子的亂作詩,本來不可收拾的課堂,隨著教師的靈機一動:“那你們還能以春天的景色來作詩嗎?同樣也要這樣瑯瑯上口。”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堂,雖然剛才的話題和課文課無關,但這一課堂小片段,恰恰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煜抡n的時候,學生還真能做出一首詩。

  讓教師明白了課堂教學活動時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不僅應及時了解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各種“反饋”信息,而且要善于及時點撥和誘導,通過有效的信息反饋,就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情趣,及時點撥和輔導,就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課堂教學的生成是有條件的。

  一、課堂教學的生成有賴于寬容、互信的心靈氛圍的營建。

  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tài)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必不可少。本人在教《嫦娥奔月》一課時,采用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討論,以達到解決問題的方式。結果學生們對我的這種做法頗感興趣,他們能敞開自己的胸懷,盡情地談論自己的觀點,在談論的過程中,他們解決了課文中難點、重點。這很好地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再看看許多卓有成效的語文教師之所以取得教學的高效率,其訣竅之一正是貫徹教學民主原則,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僅班級管理依靠民主,討論問題發(fā)揚民主,就連每節(jié)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也跟學生共同商量。這種寬容、互信的作風將教師的意愿不知不覺化作了學生自己的意愿,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生機,大大提高了學習時間的`利用率。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

  二.課堂教學的生成有時是意外發(fā)生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時常會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問題。教師若裝聾作啞,則將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若嚴詞斥責,將泯滅學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將使學生疑竇倍增,如墜云霧。最有效的辦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而后因勢利導,巧引妙導,把學生“脫軌”的思維引導到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上來。

  在教學《貓》時,一位教師拿出的小貓腳印,有位學生突然叫起來:“哇,這么難看,還像梅花?”這一超越預設與教學沖突的質疑引起了許多學生的議論,也讓教師措手不及──原本教師是想借圖來感受貓的可愛。于是教師穩(wěn)了穩(wěn)心神,反問學生:“你們覺得白紙上的腳印像梅花嗎?”學生都說沒梅花好看。此時教師抓住契機借勢引導:“既然貓腳印不好看,有時還讓人感到臟,為什么老舍爺爺說它像幾朵小梅花?”就這樣將一個與文本沖突的問題,縮小成為一個與文本密切關聯(lián)的生成點,引導學生從文中去尋找答案。

  三、課堂教學生成與師生思想的深度互動和對話。

  當我們看到上課時部分學生懨懨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師提問,少數(shù)人回答,思維積極的往往只有幾個。到老師確實在認真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有些精彩的詞句也在著力推敲,可學生不承情,沒能打動學生的心。這樣懶散的課堂氣氛,教育資源浪費,師生的精力與時間也浪費了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共同存在著一點,那就是缺少一個字“情”。平靜中冷冷的,冰冰的,缺少青少年的勃勃生氣,缺少學習中的熱情洋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通過課標,我們知道了重視情感的培育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之一。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熱情,更指內(nèi)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因此,課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師生就會精神振奮,獨特的感悟、別有情味的語言就會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

  首先,要先感動自己。即教師要情動于中,要深入文質兼美的一篇篇課文中去,深受感動。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在教《月光啟蒙》一課時,我先簡要介紹寫作背景,然后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特別是在分析內(nèi)容中,我聲情并茂地示范朗讀,情不自禁地把學生帶入到作者生活的黃河邊,好像在聽母親唱童謠、歌謠。再者,字字句句總關情。上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體驗感悟作品中個性各異的豐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絕不是靠外加什么東西,穿靴戴帽,也不是為情而情,矯揉造作,裝腔作勢,令人作嘔,更不是虛情、假情、浮情。教學,就是求其真,教師真愛學生,真傾心與語文,真受到課文中優(yōu)美的景物、崇高的思想、精辟的間接、珠璣的語言的感染,必然精神抖擻,真情實意伴隨著語言流淌,扣擊學生的心扉,在學生心靈深處彈奏,引起悅耳的共鳴。

  《有效教學的案例與故事》這本書選擇的案例與故事都值得我們教師去學習、反思,這本書的很多做法也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借鑒,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嘗試、實踐。只有撕開老師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面紗,才能換來學生張揚的個性、自信和方方面面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只有我們不斷前進,才能讓我們的學生不斷前進;只有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讓我們的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

有效教學讀后感6

  近幾年主要從事北京市小學數(shù)學教師培訓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數(shù)學教育和教師教育。她強調將"工作"與個人的"興趣"整合為一體,并以"研究"的眼光來對待培訓工作。她提出并實踐著"學習共同體"為培訓平臺,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兩個基本要素——"把握學科本質"與"研究學生"——為培訓核心思想,不僅使各層級教師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過程中也收獲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華東師大學報》、《中小學管理》、《人民教育》、《小學教學(數(shù)學版)》等報刊雜志上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主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shù)學發(fā)展性評估》、《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有效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等八部著作。

  內(nèi)容簡介

  小學數(shù)學教學應該給孩子留下什么?毋庸質疑,留下的是數(shù)學的思考方式、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浸潤的是對數(shù)學學習的熱愛以及對數(shù)學的積極態(tài)度。數(shù)學教師需要怎樣的底蘊才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把握數(shù)學本質+研究學生=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堅定的信念;诖,《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教學》以發(fā)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故事為載體,闡述了數(shù)學的核心概念與基本技能有哪些、怎么教?小學階段能夠滲透的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么教?學生研究的切入點是什么?怎樣研究學生?每個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題、細節(jié),還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詮釋。它們都是真實的,都是對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本質思考。它們可能不是靈丹妙藥,但給予我們思考問題的視角,給予我們對“問題”深入追問下去的勇氣和方法。

  精彩分享

  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三維目標”有機達成的教學,即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獲得了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而且還掌握了一定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能運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思想方法來解決生活中、數(shù)學中所遇到的新問題,并且在這學習過程中(既包括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也包括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領悟過程,更包括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夠對數(shù)學和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良好態(tài)度。例如,學生覺得數(shù)學學習很有趣,學習數(shù)學自己也可以“創(chuàng)造”而不僅僅是背誦“定義”“公式”,做大量的練習等。

  在共同的教學實踐診斷、交流、研討中,一線小學數(shù)學教師也真正意識到自身最欠缺的正是對數(shù)學學科本質的把握。那么,數(shù)學學科是什么呢?落實到小學階段有哪些呢?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僅需要研究者能從高角度上對數(shù)學有所把握,還需要研究者對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定位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等都有所了解。對這一問題我們有一個初步的思考:

  數(shù)學學科本質1:對基本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

  小學階段所涉及的數(shù)學概念都是非;、非常重要的,“越是簡單的往往越是本質的”,因此對小學階段的基本數(shù)學概念內(nèi)涵的理解是如何學習數(shù)學、掌握數(shù)學數(shù)學思想方法、形成恰當?shù)?數(shù)學觀、真正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得以落實的載體;靖拍罱虒W非常重要,學生經(jīng)歷不同的“學習過程”將導致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達到不同水平。

  所謂“對基本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是指了解為什么要學習這一概念,這一概念的現(xiàn)實原型是什么,這一概念特有的數(shù)學內(nèi)涵、數(shù)學符號是什么,以這一概念為核心是否能構建一“概念網(wǎng)絡圖”。

  小學數(shù)學的基本數(shù)學概念主要有:十進位值制、單位(份)、用字母表示數(shù)、四則運算;位置、變換、平面圖形;統(tǒng)計觀念。

  數(shù)學學科本質2: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把握。

  基本數(shù)學概念背后往往蘊涵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極為豐富,小學階段主要涉及哪些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呢?這些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呢?我們的基本觀點是:在學習數(shù)學概念和解決問題中落實。

  小學階段的重要思想方法有:分類思想、轉化思想(叫“化歸思想”可能更合適)、數(shù)形結合思想、一一對應思想、函數(shù)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符號化思想、類比法、不完全歸納法等。

  數(shù)學學科本質3:對數(shù)學特有思維方式的感悟。

  每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認識世界的角度,數(shù)學也不例外,尤其數(shù)學又享有“鍛煉思維的體操、啟迪智慧的鑰匙”的美譽。小學階段的主要思維方式有;比較、類比、抽象、概括、猜想、驗證,其中“概括”是數(shù)學思維方式的核心。

  數(shù)學學科本質4:對數(shù)學美的鑒賞

  能否領悟和欣賞數(shù)學美是一個人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基本成分,能夠領悟和欣賞數(shù)學美也是進行數(shù)學研究和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和方法。能夠把握數(shù)學美的本質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待數(shù)學以及數(shù)學學習的態(tài)度,進而影響數(shù)學學習的進程和學習成績。

  數(shù)學的基本原則:求真、求簡、求美。

  數(shù)學美的核心是:簡潔、對稱、奇異,其中“對稱”是數(shù)學美的核心。

  數(shù)學學科本質5:對數(shù)學精神(理性精神與探究精神)的追求。

  可以說,數(shù)學的理性精神(對“公理化思想”的信奉)與數(shù)學的探究精神(好奇心為基礎,對理性的不懈追求)是支撐著數(shù)學家研究數(shù)學而研究世界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研究世界的最原始、最永恒、最有效的動力。例如,自從古希臘時期,人們對歐氏幾何的鐘愛,使得古希臘人只關注數(shù)學的嚴謹結構及其理性之美,而不關注現(xiàn)實的應用。正是在這種理性精神的支撐下,古希臘人能夠探究人眼所不能看見的世界,研究遙遠的太空;也是在這一精神的支撐下,在文藝復興時期提出了“驚世駭俗”的轉變:從“地心說”轉變?yōu)椤叭招恼f”;還是在這一精神的支撐下,在19世紀上半葉提出了“非歐幾何”:羅巴切夫斯基幾何(簡稱“羅氏幾何”)以及后續(xù)的黎曼幾何(簡稱“黎氏幾何”)。

有效教學讀后感7

  每逢假期,我們都要暢游書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暑假我有幸拜讀了由美國加里。d。鮑里奇著,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感慨頗多。本書共有13章,每一章談一個教學中的重大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作為根據(jù),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作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主要闡述了如何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本書有益于教師開闊眼見,提高教學水平。他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可以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很大。作為教師,我們知道,教學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舞臺。課堂教學的優(yōu)劣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xiàn),對教師自身發(fā)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積極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發(fā)展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并最終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

  作者在書中闡述了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我認為書中的精髓就是要牢記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

  1、清晰授課,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指教師向全班呈現(xiàn)內(nèi)容時清晰程度如何,其相關表現(xiàn)為:邏輯的、逐步進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課,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不良習慣。對于教師,要做到清晰授課,就要在課前深入研究教材,鉆研教學課標,通過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了解教學內(nèi)容的整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掌握各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形成學生比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有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語言的清晰表達,要達到清晰授課的教學效果,還要利用舉例、圖解和示范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

  2、任務導向,是指把多少課堂時間用于教授教學任務規(guī)定的學術性學科。其相關表現(xiàn)為:成就(內(nèi)容)導向,而不是過程導向,使內(nèi)容覆蓋面盡可能大,教學時間盡可能多。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是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而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nèi)容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fā)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內(nèi)容在時間上有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nèi)容,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3、多樣化教學,這一關鍵行為是指多樣地或者靈活地呈現(xiàn)課時內(nèi)容,其相關表現(xiàn)為:多樣的教學材料、提問、反饋和教學策略等。教師要善于選擇方法,創(chuàng)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又是《有效教學方法》中的好方法,因為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圍,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例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可以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采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這一關鍵行為致力于增加學生學習學術性科目的時間。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為學生提供最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其相關表現(xiàn)為:限制分散注意力的機會,使學生就教學內(nèi)容進行操作、思考和探詢等。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fā)揮取決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jù)學生的反應調節(jié)自己的教學。如果內(nèi)容太深了,就該盡量用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該課題有關的故事。

  5、確保學生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完成練習的比率。呈現(xiàn)材料的難度水平已經(jīng)成為任務導向和學生投入研究的一個關鍵方面。其相關表現(xiàn)為:把60%—70%的時間,用在能給學生帶來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務上,尤其是在講解式和傳授式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如果不斷的得到成功的證明,必然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在接上來的學習中他們會更有熱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易于取得好成績,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和建立。相反,他們總是遇到失敗的情況的話,則會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嚴重的會讓他們喪失取得好成績的信心和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采用的題目應該適應大多數(shù)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要求,使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正確的答案,確保較高的成功率,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效能感。

  本書秉承課改目標要求為宗旨,緊緊圍繞“有效課堂教學”這一主題,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要“優(yōu)化課堂環(huán)節(jié),活化教學資源,綻放師生智慧”的特點。書中滲透了教學實踐、部分課型實施流程、實施的關鍵等內(nèi)容,對課堂教學涉及的步驟和環(huán)節(jié)加以詳盡闡述,以求實現(xiàn)將現(xiàn)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課堂教學的旨意,解決課堂教學瓶頸。閱讀這本書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用心品讀,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思考,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放棄浮躁情緒,不要只顧擺一些花架子,要真正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我們的教育對象,他們到底需要什么?怎樣做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情感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的內(nèi)心發(fā)生了改變,當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他們才可能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jīng)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對于我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這句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能使我獲得比知識更重要的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

  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所得如同藝術創(chuàng)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名有效教師。(王金梅)

有效教學讀后感8

  生日之際,收到呂主任送的一本書: 《有效教學十講》。扉頁上呂主任的寄語讓我既感動又倍覺激勵,我決心好好研讀這本書。該書的作者余文森教授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專家。他長期致力于課堂教學與校本教研的研究,針對課堂教學改革和校本研究所面臨的問題,他撰寫了多篇有關論文,并應邀到全國各地講學,他的報告很受中小學教師的歡迎。這本書就是他的關于課堂教學和校本研究的論文和報告結集而成。

  看這本書,我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提升。英國文豪蕭伯納說:“一個蘋果跟一個蘋果交換,得到的是一個;一個思想跟一個想交換,得到的是兩個,甚至更多!痹概c大家分享我的收獲。

  一、什么是有效教學和優(yōu)質教學

  原來一直簡單地認為,只要我上的課能讓學生愉快地學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我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然而看了書中的論述,不禁為自己的膚淺汗顏。余教授指出:既促進學生發(fā)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就必須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讓學生掌握方法,進入某種過程,并且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讓學生獲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應該是每個教師都會想到的,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怎么衡量呢?最基本應做到的就是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自覺自愿養(yǎng)成學習習慣,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歡樂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而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學也應使教師本人獲得提升。我覺得有一個詞能夠很好地概括這個意思,即“教學相長”。一方面教師為了能更好地傳授知識,必須不斷自我充電,從而不斷地自我完善和進步;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不再只關注學生,也關注自己,能夠自我提高教學的調控和分析能力,日益積累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余教授有一句話非常鼓舞人心:教師不斷從教學當中獲得教育智慧,獲得專業(yè)成長,這是教學最根本的吸引力。

  對有效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以后,我發(fā)現(xiàn)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并非易事,我們正走在有效教學的路上,或者某個時候曾經(jīng)達到過。學無止境,優(yōu)質教學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余教授指出:優(yōu)質教學一定是有效教學,而有效教學未必是優(yōu)質教學。優(yōu)質教學的定位是:優(yōu)質,高效,高境界。具體表現(xiàn)在五個方面:1、有思想。教師要有思想,對教學工作有自己的見解和判斷。2、有智慧。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指點有方,啟迪學生。3、有激情。教師有激情才能夠帶動學生走進與所學知識有關的情境中,并在情感體驗中獲得知識。4、有個性。教師要經(jīng)過長期的打磨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5、有文化。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學,就是高層次,高境界的教學。

  二、為什么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及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美舍的英語教學的特色之一就是課堂上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新知的導入。為什么要這么做呢?我們的體會是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讓孩子們更自然更愉快地學習新知識,記得更牢固。書中對此做了更詳盡的解釋和陳述。情境是用一種直觀的方式,再現(xiàn)書本知識所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余教授有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作用就象是一座橋梁,有了這座橋梁學生就容易實現(xiàn)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情與理性,以及舊知與熟知的溝通和轉化,從而使學習和理解變得容易和有趣。書中關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

  提示,就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必須聯(lián)系生活,不能為了情境而情境。生活也是“湯”,枯燥的知識,是很難被理解和吸收的,知識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學生消化。

  關于如何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余教授作了五點歸納:1、基于生活。即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挖掘利用學生的經(jīng)驗。2、注重形象性。首先應該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其次應該是形象具體的,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3、體現(xiàn)學科特點。即緊扣教學內(nèi)容,凸現(xiàn)教學重點。4、內(nèi)含問題。內(nèi)含問題的情境能有效地引發(fā)學生的思考。5、融入情感。這一點引用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話最為貼切: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三、如何寫教學反思

  寫教學反思也是我們美舍的一大教學特色。我在美舍執(zhí)教有一年了。這一年當中,我從起初被動應付地寫干巴巴的教學反思,到習慣主動地把課堂的精彩瞬間或教學嘗試記錄下來,我感覺自己受益其中。教學反思使我不斷揚長避短,改進工作。至于如何寫教學反思,我總是天馬行空,想到什么寫什么。今天寫課堂中出現(xiàn)的精彩小插曲,明天寫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所采取的措施……看了書中的論述,我才知道反思有這么多門道。

  余教授說,自我反思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比绻晃唤處熤活櫬耦^拉車,默默耕耘,從不抬頭看路,也不反思回顧。那么他永遠無法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不但能夠提高教學經(jīng)驗的質量,還能夠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形成優(yōu)良的職業(yè)品質,促進教師緘默知識的顯性化。就教學工作而言,依據(jù)反思所涉及的教學進程,可將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教師的自我反思又可以從教學實踐、理論學習和相互借鑒三個層面展開。我們通常所作的教學實踐的反思應立足于以下三點:1、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每一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或者有收獲之處,長期積累下來教學經(jīng)驗必將日益豐富;2、查找失敗的原因。教師應本著豁達的胸懷,無論教學設計得如何完美,課堂教學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3、記錄學生情況。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尋求解決的方法,有利于改進教學,促進教學質量。自從看了書中有關自我反思的篇章之后,我寫反思不再隨意而為之了,每一天,我都做到在反思中記錄收獲、不足和學情。

  余教授指出,教師要善于從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那么,我這篇讀書心得,也算是在理論學習中的自我反思吧。

  《有效教學十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教育教學中的一處迷人的風景,在此也向贈書之人致以深深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