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說課稿初中

說課稿初中

時間:2022-06-27 14:23:1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推薦】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總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初中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總4篇

說課稿初中 篇1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程標準中對摩擦力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力”。本節(jié)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和彈簧測力計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能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的大小有關。

 、谥滥Σ猎趯嶋H中的意義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圻M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芘囵B(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全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探究勇氣、實事求是地進行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與他人交流與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難點是實驗的操作(讓彈簧測力計拉動物塊勻速運動)和記錄測量數據的表格的設計。

  二、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我打算采用以老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先播放一段多媒體畫面:(汽車在雪地上艱難行走,而當輪胎上裹有鐵鏈后就能前進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蓋很難擰開,而用毛巾裹住時就很容易擰開了;生銹的鐵鎖打不開,當加了幾滴油后就可以打開了;運動員賽跑時穿著帶有鐵釘的跑鞋等等)。

  請學生思考一下這些都是什么原因?

  (二)新課學習

  1.什么叫摩擦力

  用2個長毛刷毛對毛合在一起,并產生相對運動,讓學生看到2個毛刷的毛分別產生向不同方向的彎曲。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摩擦力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并且學生也會通過兩個面的刷毛的彎曲方向不同進一步理解每個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摩擦的概念。

  課本中是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合在一起的,沒有具體的區(qū)分,我在這里簡單地向學生解釋了3種摩擦的區(qū)別。對于滾動摩擦因為其實質是一種力矩,可以一帶而過;而對于靜摩擦可以作一點補充:當兩個物體之間相對靜止且又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產生的是靜摩擦,并且也可以用二個毛刷作演示。這對學生的理解并沒有什么難度,況且在“科學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時要利用鞋底與地面間的摩擦”,如不講一下靜摩擦,學生在這里當聯系課本中的摩擦的定義時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還會有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指導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們的猜想后,還要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可以對有的猜想進行歸類,比如有的同學說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重力大小有關,而有的同學說可能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可以指導他們將這二個猜想歸為壓力這一類。在各種猜想都列出來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很復雜,對于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tǒng)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日,我們只對4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是否與接觸面面積的大小有關?并將全班分為4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指導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讓同學們思考:用什么工具來測滑動摩擦力?(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個力嗎?(不是);那如何才能從彈簧測力計的讀數中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那么實驗中應該讓木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時的彈簧測力計應該怎樣調零?(放在水平方向然后調零)。通過這樣的引導既起到了復習的效果,又為他們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鋪墊。

  再讓每組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那我們在設計實驗時應該注意運用怎樣的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因為在八年級的學習中,研究弦振動的音調和歐姆定律時,已多次用到過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所以,這里對學生不算一個難點。

  然后請每組派一位同學到講臺前說說他們組制定出的探究計劃,并在黑板上畫出他們設計的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引導全班同學對他們方案的理解,特別是對實驗記錄表格的設計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對不太科學的地方引導本組或其他組同學進行補充完善。

  (3)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與數據記錄,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老師要進行巡視,并適時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四個實驗小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實驗結束后,還可以鼓勵學生思考:能不能固定彈簧測力計不動而只拉動木板呢?為什么?并且讓學生們再簡單操作一次,讓他們自己發(fā)現這樣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比較穩(wěn)定,容易讀出正確數值,實驗效果更好。而且這也更能幫助他們理解“相對運動”的含義。

  3.摩擦與我們

  回顧剛上課時播放的多媒體,聯系生活經驗,讓學生分別舉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并且讓他們在對“科學世界”內容的閱讀和剛才實驗的基礎上,對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對于這個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小組進行討論,還可以采用全班搶答的形式,讓他們自己總結。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要適當地進行引導和點撥就可以了。

  4.當堂反饋

 。1)采用討論的形式,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并要求學生回去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第4題的科學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2)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文字并配上錄音,介紹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摩擦,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5.課后作業(yè)

  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別是采用什么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的。

說課稿初中 篇2

  我今天講課的內容人教版七(下)數6.3“實數”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節(jié)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在數的開方的基礎上引進無理數的概念,并將數從有理數范圍擴充到實數范圍。從有理數到實數,這是數的范圍的一次重要擴充。對今后學習數學有重要意義。

  2、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以及實數的分類。

  2 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關系。

  過程與方法:

  1 經歷對實數進行分類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分類意識。

  2 經歷從有理數逐步擴充到實數的過程,了解人類對數的認識

  不斷發(fā)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了解數系擴充體會數系擴充對人類發(fā)展的作用。

  2 敢于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并能有意識地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實數的分類。 難點:對無理數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jié)課前,學生已掌握對一個非負數開方運算。課本對學生掌握實數要求不高。只要求學生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意義。但實數的知識卻貫穿中學數學始終,所以我們只能逐步加深學生對實數的認識。本節(jié)主要引導學生熟知實數的概念和意義,為后面學習打下基礎。

  三、 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為了更好的把握教學內容的整體性、連續(xù)性,我采用問題情境導入法引入新課,用類比歸納法和探究分析法展開數學活動。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經歷:觀察、比較、交流、歸納、反思等理性思維的基本過程。

  學法分析: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采用以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習方式,啟發(fā)學生進行觀察、類比、分析,讓學生多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概念的建立,問題求解當中來,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四、教程分析:

  針對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最后,我說下教學評價分析:

  本節(jié)課的設計,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通過自主學習得到“實數”概念,在“合作交流”中加深對實數概念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適時調整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yǎng)他們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初淺認識,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初中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色彩基礎知識》。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序、教學反思等方面做以說明,請各位專家評委指正!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高教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章色彩基礎知識前兩節(jié)的內容。是在學習了線描和素描之后開始學習色彩,為后續(xù)的水彩水粉畫奠定基礎。教材的編寫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對基礎知識講解的較為詳細,適合美術基礎薄弱甚至沒有基礎的中職學生。

  學情分析

  我所授課班級是學前教育一年級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凡事都想親自嘗試。通過一段時間的線描和素描練,造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夠繪畫出較好的作品。但時間稍長就覺得單調乏味,同時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主動性,持久性差。

  教學目標

  因此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我確定如下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了解色彩的分類,原色、間色、復色三者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微課示范、實踐操作,讓學生歸納小結色彩調和的規(guī)律。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的興趣,形成自主探索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自身藝術修養(yǎng)。

  4. 教學重點:色彩的分類。

  5. 教學難點:顏色調和的規(guī)律。

  教法與學法

  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對色彩有了豐富的直觀感受,雖然司空見慣,但是相關概念抽象,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閱讀指導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采用研究性學習、小組討論學習法、自主學習法、實踐操作法等方法指導學生。

  教學過程

  結合教學設計,我將本節(jié)課分為準備、導課、新授、總結、拓展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精心準備,先學后教

  課前,我將一個flash小游戲分享到班級群,讓學生結合初中物理知識了解色彩產生的原因。復習光的三原色并做好上課前的材料準備工作。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林徽因說:最美人間四月天。課上,我結合春暖花開的時令,通過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和美麗的圖片帶領學生走進美麗的四季。之后讓學生談談四季的代表色是什么。由此提出色彩是怎樣產生的問題,再根據學生自學情況引導學生結合初中物理和生活常識討論色彩產生的原因,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三)手腦結合,探究新知

 。1)、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技能的學習要堅持理論指導,因此,我安排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先掌握理論知識,通過flash動畫演示三原色混合,再通過一個小練習讓學生把7種顏色與相應的類別名稱放在一起。從而達到正確的區(qū)分原色,間色,復色的目的。課間游戲也能調整上課的節(jié)奏,做到學練結合。

 。2)、微課觀摩,講解分析:接下來通過觀看微課視頻,更加直觀的感受三原色調和發(fā)生的變化。

  (3)、分組實踐,發(fā)現規(guī)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我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調制橙色、紫色、綠色和黑灰色通過實踐直接感受顏色調和的`變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老師巡視指導,最后,讓組內成員之間相互比較,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為什么同一小組調出來的顏色很相似,但是又有所不同呢?對照每個人的操作分析得出規(guī)律。

  這樣,學生自學,老師指導,分組練習,師生互動,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游戲和實踐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四)歸納總結,積累經驗

  孩子們喜歡實踐和嘗試,卻不善于總結,學過的知識很快就會忘記,導致學習能力低下。因此我讓學生根據實踐操作,每一環(huán)節(jié)結束,便讓學生討論歸納,老師再加以補充說明。最后再對全部內容進行歸納小結,使得所學知識得到鞏固。通過這樣層層總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學習了色彩的分類,但是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還不夠,為了讓學生將本課所學知識加以鞏固,理解色彩的調和對作品的影響作用,為以后繪畫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我布置如下作業(yè):

  1、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完成問卷調查。

  2、玩中學。把游戲《色彩大師》分享到班級群里,利用課余時間下載到手機,通過游戲提高色彩的辨識度。

  3、預習一下色彩的要素以及色彩的對比。并搜集相關資料,為下節(jié)課做好準備。最后指導同學收拾好學習工具,整理好教室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職業(yè)習慣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課前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課堂上借助于優(yōu)美的音樂,絢麗的圖片,有趣的實驗和直觀的視頻不斷調動學習熱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提高學習效率,引導他們發(fā)現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

說課稿初中 篇4

  一、說教材

  《夜晚的實驗》講述了科學家從蝙蝠飛行的現象上發(fā)現了超聲波,并利用這個科學成果造福人類的事實。這篇課文是本冊第四單元“探索與發(fā)現”的典型例文,課文條理清晰,語言通俗易懂。

  二、說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能聯系語言環(huán)境,懂得課后作業(yè)中“瞎子”、“穿透”、“聽”等詞的意思及其所帶引號的用法。

  認知目標:學會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感目標:通過朗讀復述等一系列語言訓練,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大膽實驗,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三、說重、難點

  1. 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在課文的學習中,體會斯帕拉捷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堅持不懈的精神,在課文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四、說考點、易混點

  考 點:斯帕拉捷的4次實驗分別是怎樣做的以及結果是什么。

  易混點:區(qū)別“靈巧”與“輕巧”、“敏銳”與“敏捷”

  五、說學法

  六年級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習了《讀書做記號的學問》和《精讀和略讀》,初步掌握了一些讀書方法,通過讀書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主動參與、樂于探索、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

  六、說教法

  在突破認知目標時,我采用自學檢測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有些學困生適時點撥,不理解的詞語運用聯系上下文及的方式來解決,生字回憶以前學過的形近字來比較學習,以達到溫故而知新。

  在突破能力目標時,采用合作探索法,小組內自由讀課文,分自然段輪流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的`過程中,自己提問題,小組內探討,最后全班集體交流,分項讀書收獲。

  對于情感目標,主要培養(yǎng)和感受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就采用自讀自悟法及互動式教學法,全班同學交流討論后,由教師布置新案例,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

  七、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是一片有關實驗的文章,但作者在敘述中語言組織具有極大的跳躍性和想象空間,這樣的描述,這樣的跳躍,卻給學生的質疑、思考、探究、創(chuàng)新留下了極大的空間。于是我對教學過程作了這樣的設計:

  一、話說科學,誘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喜歡上科學課嗎?為什么?你們知道科學的任何一次發(fā)明、發(fā)現都是從哪兒開始的嗎?

  2、師:課文《夜晚的實驗》講的就是一個科學家發(fā)現的故事,讓我們一塊去經歷一下科學家發(fā)現的過程,同時探究一下課文在表述這個故事時有什么特點,好嗎?

  二、整體把握,梳理線索。

  1、師:下面請同學們自讀一下課文,想一想:

 、僬n文講了誰?什么時候,看見了一個什么現象?

  ②這位科學家一共做了哪幾次實驗?這些實驗都是從哪兒開始的?

  注:學生交流時,可讓學生把“人物、時間、現象、疑問、實驗”的有關內容寫在黑板上。

  2、師:你能把這些疑問處都找出來嗎?

  三、讀中誘疑,轉換創(chuàng)新。

  1、師:下面我們來研究第1次實驗和第1個疑問之間的關系好嗎?

  誰愿把第2自然段讀一下?(指名數人讀)

  2、師:再請同學把第1個疑問句讀一下。(可找兩三人)

  3、師:你們覺得科學家斯帕拉捷所做的第一個實驗,是從這個疑問開始的嗎?

  注1:如果學生聽不懂,可換個角度:假如你就是斯帕拉捷,你看到這個現象,產生這個疑問,會馬上就去做這個蒙眼睛的實驗?

  注1: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意見,一種是“是”,一種是“不是”?勺寣W生說說理由,展開矛盾,讓同學們仔細聽辨,哪部分同學說得更有道理。

  4、師:可是,作者寫了斯帕拉捷的這個疑問后,卻緊接著就寫了斯帕拉捷做的第1個實驗。這樣寫,你們覺得合適嗎?

  注:不管是說合適還是不合適,都要說出理由,這樣就有可能自然地說到第3自然段的有關內容上。

  5、師: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在這里有沒有說清,如果認為說清了,能說說作者說清了什么嗎?

  注:學生可能會說作者在這里說清了第1次實驗的理由或假設,教師可在原有板書中添加“假設”。

  6、師:假如我們要改變一下作者這樣的表達方式,你覺得可以怎樣改?

  注1:學生會把假設的內容放在第1句疑問后說。當學生在嘗試語言轉換再創(chuàng)時,教師要引導其他學生聽,思考怎樣把表達清楚意思、恰當使用句式。

  四、讀中質詢,感悟再創(chuàng)。

  1、師:請同學們讀讀第2次、第3次、第4次實驗的描述,你覺得這三次描述中,哪些地方可說得更清楚點,讀過以后和同桌交流、商討一下,行嗎?

  2、學生集體交流。

  注1:學生繼上學習后,一般能發(fā)現第2次和第4次實驗的描述缺乏一定的假說。交流時可讓學生說清文字的描述缺失了什么。

  注2:當學生在語言重組和再創(chuàng)時,可引導學生注意添加有關假說的句式,要多樣化,盡可能不與上面的句式雷同。

  3、師:通過這樣幾次實驗,斯帕拉捷終于發(fā)現蝙蝠是靠聽覺來辨別方向,確認目標的。請同學們想一想:科學發(fā)現一般要經過哪幾個過程,才能有所發(fā)現,獲得結果。

  注:這一步著重是讓學生再梳理一下科學發(fā)現的全過程,體味科學研究就是從身邊的現象開始,從疑問開始,進而提出假說,不斷實驗,逐步逼近實質的過程。

  五、再讀感悟,發(fā)現意義。

  1、師:作為一個科學實驗,是不是僅僅為了得到這樣一個結果?請同學們讀讀課文7—9小節(jié),想想科學家為什么對蝙蝠飛行的秘密還要繼續(xù)研究下去,目的何在?

  注:學生可能會馬上說到“發(fā)明創(chuàng)造,造福人類”這個目的上去,教師可引發(fā)學生再讀第8自然段,想想繼續(xù)研究的目的,首先應是什么。

  2、師:能說說科學家對其它事物或現象的研究,從中發(fā)現了什么而發(fā)明創(chuàng)造,造福人類的事例嗎?

  六、回顧小結,誘發(fā)再探。

  1、師:讀了這個故事,研究了這篇課文語言文字的特點,你有哪些啟發(fā)和收獲。

  注:這里的回顧、小結,不應僅僅指向教材內容所呈現的科學發(fā)現過程,以及科學家所持的態(tài)度和精神,還應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在對課文表達的學習上,有什么收獲和啟發(fā),以讓學生建構一種批判、反思、深究、再創(chuàng)的學習品質。

  2、師:課后有這樣一個習題,讓我們也來探究一下好嗎?(出示課后練第4題:讀一讀,說說下面句子中引號的用法。)

 、拍菐字或鹧劬θ凰缮狭,都是“瞎子”呀。

 、乞鸬亩溆衷趺茨堋按┩浮焙谝,“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

  注:探究方式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完成,但交流時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交流中辨別、區(qū)分、選擇。同時還可有機引導學生搜尋相關資料,證明個人見解。

  七、展示圖片,啟發(fā)聯想

  1.人類從動物身上揭開了許多奇妙的現象,并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許多對人類有用的東西。如人們從魚的身上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潛水艇,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多少呢?請寫下來。(可以通過閱讀書籍、報紙或者上網查找,或者問問爸爸、媽媽去更多地了解)

  2.平時在自然課上,同學們一定看過或者參與過一些實驗,你能把其中的一個實驗的過程生動地寫下來嗎?(注意按順序、步驟來寫,寫清楚每一步做了什么,讓人一看就明白)

  八、板書設計

  夜晚的實驗

  蝙蝠夜行 引起好奇

  蒙住眼睛 輕盈敏捷

  堵住鼻子 輕松敏捷

  多次實驗全身涂漆飛行不受影響結果

  堵住耳朵 碰撞跌落

  引起探究 帶來巨大恩惠

【說課稿初中】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02-16

初中地理說課稿07-21

初中的地理說課稿03-07

初中物理說課稿02-16

初中耐久跑說課稿07-06

初中美術說課稿07-06

初中數學說課稿07-07

初中體育說課稿07-08

初中歷史說課稿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