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薦】歷史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三單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第一課。本課所講述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從此以后,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確道路。本單元的其他課節(jié)所講述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在科教文體事業(yè)、民主法制建設、對外交往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所以本課在這一單元中起了開章總領的作用。本課共有三個子目。第一子目介紹十一屆三中全會,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分別介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農村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情況。第一子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是通過后兩個子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對外開放的窗口”來體現的,而后兩個子目又是第一個子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的具體體現。因此三個子目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和意義,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以深圳經濟特區(qū)為例,認識歸納經濟特區(qū)建立的歷史作用。
。ǘ┻^程與方法:
1、通過展示圖片、視頻資料,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就;
2、結合《沿海地區(qū)對外開放示意圖》,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學習讀圖、識圖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黨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設立經濟特區(qū)等改革開放重大舉措的作用。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
四、學情分析
本課所涉及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qū)、開發(fā)區(qū)、開放區(qū)等都是比較抽象的理論性較強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八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整理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改革
開放后家鄉(xiāng)巨變、中國經濟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等圖片,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實現本課的學習目標。
五、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采用課堂互動、情境設置、小組討論、自主探究、啟發(fā)式教學法等。 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閱讀歸納、看圖、討論分析,結合事實談內心的感受。
六、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七、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欣賞圖片,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導入課題。
一、改革開放的春雷
1、讓學生看書歸納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地點、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2、通過活動“情景劇場”,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3、學生討論: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教師從“轉折”二字重點指導,突破教學難點。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1、播放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讓學生感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民的喜悅之情,憧憬美好未來,教師提出問題。
2、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內容,掌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形式、內容及作用。 學生思考討論:家聯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民的責、權、利分別是什么?通過討論,懂得這種體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
3、教師指出中國農村改革最早開始于安徽鳳陽小崗村,讓學生看表格,思考討論“表格中的統計數據說明了什么?”從而認識到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完全正確的。
三、對外開放的窗口
1、讓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
教師出示地圖,讓學生找出經濟特區(qū)、沿海經濟開放區(qū)的位置。
接下來欣賞圖片“深圳改革開放前后的面貌”,感受對外開放的巨大成就。
2、學生討論:經濟特區(qū)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3小結全文。
板書設計: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城市:對外開放
歷史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和團運動》,它選自人教版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二章第八節(jié),是該節(jié)的第一節(jié)課內容。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從內容上,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本節(jié)課內容是農民階級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舊式農民運動的終結。它上承本章的民族危機而出現,它的失敗又開啟了下章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的新篇章,因此,從結構上,它又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生能了解和掌握反洋教斗爭的發(fā)展;義和團運動興起、發(fā)展、高潮、失敗的全過程;清政府對義和團態(tài)度的變化。
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培養(yǎng)閱讀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分析圖片、史料,培養(yǎng)"論出史出"的能力;通過合作探討方案,初步培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采取自學—設問—引導—探究—總結的模式進行教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義和團運動的興起"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感;對義和團運動的"扶清滅洋"口號的學習,以史為鑒,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的思想;而義和團運動的失敗,讓學生再次認識"農民階級無力救中國"的道理。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
確定依據:"扶清滅洋"口號是義和團運動的基本主張,也是農民階級在民族危機情況下的救國主張,是農民階級局限性的表現,也是導致其失敗的重要原因,它貫穿本節(jié)課內容的始終。
教學難點:清政府對義和團策略的變化。
確定依據:高一年級學生正處于歷史思維能力的形成期,思維能力還不強,對清政府由"剿"到"撫"再到"剿"的政策缺乏完整的掌握,是學生較難分析和掌握的問題。
二、說教法
1、教法選擇:
本課的教學方法以師生互動為主,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
依據: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分析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2、具體做法:
。1)、采用問題教學法
從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角度出發(fā),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設置了若干材料、問題,并將材料、問題貫穿于教學之中。學生通過閱讀資料、分析探究、小組討論,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2)、談話教學法
教師提供背景資料,設置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思考,以平等的`地位與學生進行交流、對話,通過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學法
1、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學習的方法和習慣還有待養(yǎng)成。因此我認為高一年級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學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凸現中學歷史課程現代公民教育的本質。
2、學法指導
。1)、自主探究學習法
在課前,給學生預習資料,上課時教師扮演學生領路人的角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并自我總結,形成知識結構。
(2)、比較學習法
對重要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思維意識,學生在比較中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
。3)、歸結法
由于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橫向、縱向聯系至關重要,讓學生有聯系意識,掌握聯系學習的方法。
歷史說課稿 篇3
情境導入
要求學生觀察其中再現了哪些歷史人物?
指出《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小說不等同于歷史。歷史上的三國究竟怎樣的?回答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營造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設疑激趣,導入本課學習。
新課導學[官渡之戰(zhàn)]
1.看圖說史:①東漢末年人們生活環(huán)境
、谌藗冏畲蟮脑竿
、郾狈接袑嵙Φ母顡䴔啵坎㈩A測誰最有可能統一北方
2.明確學生任務:找到雙方的優(yōu)勢劣勢,分析出誰能取勝?
3.歸納出官渡之戰(zhàn)的特點和作用并過渡
描述回答
思考認識
讀圖回答
認識袁、曹勢力,引出二雄相爭在官渡。
學生表演《官渡相持階段的袁紹和曹操》
暢所欲言,完成任務
學生來敘述戰(zhàn)爭經過
出示詩句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及問題
出示任務
演示官渡之戰(zhàn)概況
與語文聯系,感性認識東漢末年人民的痛苦。
由此理性認識人民對和平統一的向往。
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
走進歷史,通過情境再現,置疑導學,培養(yǎng)學生整理和分析歷史信息的能力。
運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增強教材的直觀性,鍛煉學生表達能力。
[赤壁之戰(zhàn)]
1. 讀圖說史:①“志”
、谥笇Э磮D,曹操南下的兩個對手
2.要求簡介赤壁之戰(zhàn)經過
3.點撥學生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分析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回答并實現過渡。
讀詩并回答
讀圖,理解“孫劉聯合”戰(zhàn)略
學生踴躍回答,合作擴大知識面
合作探究并回答 :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失敗的原因
這個結果給三方帶來的變化
曹操詩句《赤壁之戰(zhàn)前的形勢圖》
播放電視劇片段
出示分組討論題
加強與語文的聯系
加強與地理的聯系
赤壁之戰(zhàn),學生有較多的認知,還課堂給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以問題為中心,學方法,找原因求根源
看結果辨影響,提升分析能力
[三國鼎立的形成]
1.利用形勢圖講解三國鼎立的形成。
2. 要求學生設計一張三國鼎立示意圖
3. 教師啟發(fā)指導學生學經濟
總結并設置懸念。
看圖
學生動手繪制
興趣十足地找家鄉(xiāng),并閱讀三國經濟發(fā)展情況。
探討原因說說啟示
三國鼎立形成圖
展示成果
出示問題“找一找”“感悟論壇”
直觀形象便于記憶。
整理歸納表現歷史信息的.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身臨其境,通過內心體驗,理解發(fā)展經濟的重要性。
啟發(fā)思維,古為今用
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
線索梳理教師引領學生掌握看,記憶,學方法出示線索圖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把握重點,理清思路。
活動探究組織學生探究聽
辨
思
談聽一聽
辯一辯
想一想
談一談文史聯系,陶冶情操
學會客觀評價歷史人物
走出歷史,人格培養(yǎng)
多思考,多學習,善表達
知識拓展留課下作業(yè)記出示要求培養(yǎng)學生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
板書設計
圖文示意的板書設計,歸納了“一種局面、兩大戰(zhàn)役、三國鼎立、四個人物、五個時間”知識點,還形象地展示了歷史的發(fā)展脈絡,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高學生駕馭教材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注意了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歷史教學,并加強學科間聯系、加強與現實聯系,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今后我還應該繼續(xù)研究新課標,更深層次地挖掘教材,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探索網絡型課堂教學,使歷史教學更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滿足學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