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1-12-30 19:45:5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語文說課稿匯總六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語文說課稿匯總六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鴻門宴》是新編高中語文試用教材文言文單元的講讀篇目,由七個段落組成,節(jié)選自司馬遷的文史名著《史記》,是《項羽本紀》中的精彩片段。它記載了推翻秦王朝后項羽、劉邦為爭奪農民起義軍勝利果實而展開的第一場驚心動魄、尖銳復雜的政治斗爭,情節(jié)跌宕起伏,結構完整,生動地刻畫了項羽和劉邦等四組不同性格的人物,展現了作者嫻熟的藝術技巧,堪稱史傳文學的經典名篇。

  為使學生真正了解《鴻門宴》所代表的《史記》集史實和傳記于一身的突出特點、成就,及按照《教學大綱》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一為是分析項羽、劉邦等人物形象;又依據《教學大綱》中有關“誦讀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重點掌握常見的150個文言實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和《考試說明》關于文言文閱讀的“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規(guī)定,我將教學重點二確定為積累掌握重點實詞“幸”“如”“舉”“謝”等,教學難點確定為掌握文中的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由于《鴻門宴》的篇幅較長,用一節(jié)課來完成以上教學任務有較大難度,所以圍繞著本文的重點難點我設計了預習提綱,讓學生在重點實詞、活用字及特殊句式、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和刻畫方法等方面進行充分的、有目的的預習,以減輕課上負擔,提高課堂效率。

  我導入新課的方法是播放歌曲《霸王別姬》的片斷以引出項羽的結局,指出失敗的原因是項羽的性格在鴻門宴中釀下的禍根,由此導入《鴻門宴》。這個設計可以引發(fā)學生極大的興趣,并認識到鴻門宴這一事件是歷史的重要轉折,加深感受。

  對《鴻門宴》一文的教學,我分為提問預習、概述情節(jié)、翻譯理解、分析人物、刻畫方法和總結全文六個步驟進行,其中翻譯理解、分析人物和刻畫方法是教學重點、難點所在。下面就每個步驟具體說說我的想法。

  一、提問預習部分。

  我設置了有關司馬遷和《史記》的習題,歷史背景則采用學生口述的方法,目的是檢查學生對作家作品和故事背景的預習情況。

  二、概述情節(jié)部分。

  對鴻門宴文脈的把握,我要求學生先復述故事,后概述情節(jié),再劃分層次。這可以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全面地熟悉故事,把握矛盾迭出、三起三落的情節(jié),又鍛煉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更為翻譯理解和分析人物奠定基礎。我的答案提示全部采用四至五字的概括,并串聯成線,連貫清晰:

  曹 范 項 張 劉 劉 項 范 項 樊 項 沛 張 項 沛

  無 增 伯 良 項 邦 羽 增 莊 噲 王 公 良 王 公

  傷→說→訪→獻→約→謝→設→示→舞→闖→賜→出→入→受→除

  告 項 張 計 婚 罪 宴 意 劍 帳 酒 逃 謝 璧 奸

  密 羽 良 策 姻 座

  三、翻譯理解部分。

  我設計的是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讓學生粗讀原文,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大意,重點完成三個內容:依據文脈推斷不懂的詞義,點出重點的實詞,框出通假字并歸納規(guī)律;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實詞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規(guī)律總結。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淺易,并且是典范的記傳性文體,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說大部分內容比較易于理解和翻譯。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后涉及的情節(jié)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yǎng)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的詞語,并進一步得出規(guī)律,指導今后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兩點考慮:(一)積累一定數量的第一手例句;(二)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來

  形成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yǎng)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約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復習。

  我的提示著重歸納了實詞“幸”“如”“舉”“謝”等,名詞活用、使動用法、賓語前置、被動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學生填充相關內容,既是訓練又是歸納。

  四、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點。

  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題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

  被動走向主動的?

  題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問題1是對內容的把握,可引發(fā)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化的過程,即沿著戰(zhàn)與不戰(zhàn)、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于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并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斗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說是性格悲劇。

  我將這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進行提示,由劉項雙方的轉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應的概括,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題3:如果劉邦不去鴻門向項羽謝罪,會有怎樣的.結局?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又會有怎樣的結局?

  這是兩個假設性的問題,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歷史,學生設想的結局可能是多樣的,只要能自圓其說合乎一定的邏輯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劉邦、項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結局,進而啟迪學生多樣的思維,鍛煉語言表達。

  題4:文中還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簡略說說他們的性格。

  設置這道題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鮮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組人物的對比塑造,為總結人物刻畫方法作伏筆。

  五、刻畫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鋪墊,學生會比較容易地歸納出在矛盾中和對比映襯中刻畫這兩條,而在初中學過的《孔乙己》等小說中刻畫方法也會使較多的學生聯想到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這一條,所以學生自己就可以很快歸納出來。

  六、我引用列寧的比喻——有時歷史的發(fā)展就像一個人想要進入一大串房間中的一間,卻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另一個房間——對全文進行總結,給學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鑒。

  作業(yè)布置兩點:一聯系情節(jié)背誦第三、四段;二寫一篇讀后感,談談你從“鴻門宴”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最后,說說板書設計。最上方兩行分別橫寫標題“鴻門宴”和“司馬遷”。板書重心是項羽、劉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邊橫寫“項羽”,中間對應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為人不忍”,右邊對應其形勢的轉化情況“主動”到“被動”;下半部分左邊橫寫“劉邦”,中間對應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詐果斷”,右邊對應“被動”到“主動”,各自用線相連,上下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板書設計可以突出本文人物傳記的特色和人物的鮮明性格及由此產生的形勢逆轉,是為教學重點的突出服務的。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ǘ┠芰τ柧汓c

  1。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ㄈ┑掠凉B透點

  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并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ǘ⿲W生學法

  讀、思、畫、議、批注、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ㄈ┮牲c

  這塊琥珀對于研究昆蟲有何價值呢?

 。ㄈ┙鉀Q辦法

  討論、交流并媒體(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和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組織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借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ǘ⿲W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感情朗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沂菊n題,質疑

  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fā)現的?)(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huán)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

 。ㄧ晔枪糯砂貥渲幕。本文所講的琥珀里面裹著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huán)"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fā)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三)(電腦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四)聽課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fā)現的過程,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五)學生復述琥珀的形成和發(fā)現的過程

 。┳鳂I(yè)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ㄒ唬⿵土晫,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關于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么?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ǘ┚x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

 。╨)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由一人執(zhí)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ǖ谝,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

  2?茖W家又是怎樣想象發(fā)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么了嗎?

 。ㄓ懻摵髮W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3?茖W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l)默讀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后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并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么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ㄋ模⿲W生質疑問難

 。ㄎ澹⿺U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贾米鳂I(yè)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

  1、本課在教材、新課標中的地位

  《楊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zhàn)結果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沖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第五單元是古代白話小說單元,所選課文均為古典小說名著,從設計意圖看,絕對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所涉及的內容。而是讓學生“窺一斑而知全豹”,培養(yǎng)學生品讀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調動他們閱讀的興趣。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列,結合人物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本人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對天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本人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本人的體驗!

  2、本課知識點與前后知識點的聯系

  《楊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話小說,語言表達上有較強的文言色彩,而內容上又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語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課的重點,這里不再贅述。就小說閱讀課而言,要求學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jié),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這是小說閱讀的一種基本模式。這節(jié)課也將采用這一方法。這既是對前面所學小說閱讀方法的鞏固,也是對今后小說閱讀教學的延伸。

  3、對教材的處理

  作為名著中的名篇,《楊修之死》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為時已久,在學習這篇老課文時,怎樣做到略有新意,老文新教呢?我進列了一些不夠成熟的嘗試。

  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對于課文中存在的較多文言語句,要求學生在早讀課時充分預習,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不理解處教師及時點撥明確,課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詞句的講解。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在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與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于小說的內容把握,《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列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睂τ谒囆g性很強的小說,學生本身就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本課中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教師課前要求學生結合課后習題一對文章內容進列了充分的預習。)這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感悟到語文課堂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積極發(fā)揮“導演”的作用,靈活挖掘教材內容,設置課堂情節(jié),讓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深入探討,從而使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的對象轉化為主動學習的主人。

  至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中,是先概括曹操、楊修的人物形象,再探討楊修的死因,還是先探討楊修的死因,再概括曹操、楊修的人物形象?我的考慮是,在學生充分探討楊修死因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提煉人物形象,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若先概括形象,則學生在探討死因時就不太容易形成不同的看法。

  結果的拓展遷移部分,實際上是希望學生從楊修之死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啟示,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二、目標的設定

  1、基于以上分析,設定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谀苡帽救说恼Z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過程與方法目標:

 、賹W習通過矛盾沖突刻畫人物性格特征的寫法

 、谔骄織钚匏酪颍囵B(yǎng)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本人見解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

  2、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在“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jié),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皩钚匏酪虻臓幷撘约叭宋镄蜗蟮陌盐眨瑢W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確立為:

 、倮砬逦恼旅}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能用本人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確立為:

  探究楊修死因,培養(yǎng)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本人見解的能力。

  三、學法設計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學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觸過小說,并在本冊書第三單元專題學習過,對小說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通過教師的點撥、啟發(fā),應該能夠在了解小說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jié),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障礙

  對古典文學名著積累不足以及對小說所體現的三國時代的背景認識不足是學習本課的一大障礙,尤其在探討楊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時,學生往往會局限于課文之中或對文章進列表面化的理解。

  3、學生學習本課知識應采用的方法

  學生課前結合課后習題一進列充分預習,把握小說主要內容并對楊修死因能有本人的認識,為課堂中的探究討論打下基礎。課堂上通過學生的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探究,,對問題各抒己見,再輔之以教師適時地點撥歸納。從而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四、教法設計

  1、教學思路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

  情境導入——初讀課文(把握情節(jié))——再讀課文(探討死因)

  ——研讀課文(概括形象)——拓展遷移——作業(yè)布置

  2、重難點突破方法

 、僭O疑激趣法,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設置課堂情節(jié),讓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深入探討。

 、谝龑c撥法,在探討楊修死因時,學生可能會談的不夠深入,就需要教師適時地點撥引導。

  3、導入和過渡的設計

  由《三國演義》開篇詞(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導入,進入情境。

  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國度,則根據上下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或設疑或總結,天然過渡。

  4、教輔手段的運用

  本節(jié)課之所以選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一是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圖片、聲音的選用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到課堂情景中;二是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清晰明了,更易把握。

  五、作業(yè)設計

  1、作業(yè)設計目標及意圖

 、僖浴稄臈钚拗浪氲降摹窞轭},寫一段話,談談你的認識。200字左右。

 、冢ㄟx做)歷史上的曹操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結合你的所學,以《我眼中的曹操》為題,寫一段話。200字左右。

  作業(yè)一,學生上課時已進列了一定的探討,應進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對學生的觸動更大。

  作業(yè)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而言,結合《觀滄!贰ⅰ抖谈枇小芬约罢分械牟懿傩蜗蠛托≌f中的曹操形象進列一番比較,應該會更好的認識到《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擁劉反曹”的傾向。

  2、難易梯度和針對性

  作業(yè)一相對較容易,學生有話可說。

  作業(yè)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并能對問題有本人的思考和見解,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確立目標、重點和難點

  微型小說《窗》是高教基礎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它通過描寫發(fā)生在兩位病人之間的故事,在虛無與存在、利已與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沖突中,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批判了狹隘自私的陰暗心理,意味深遠,發(fā)人深省

  本文是中職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小說的閱讀在第一冊第二冊的基礎上,由理解能力上升為欣賞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訓練內容本單元的重點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與接受性閱讀的活動中心不同接受性閱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的是作者寫了什么,怎樣寫的;提出了什么,怎樣論證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集中在讀者身上,讀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感悟作品給予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哲理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過程中包括探究性的活動,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發(fā)展思辯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現代文閱讀的要求中有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正確領會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提高在閱讀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中外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窗》這篇小說的語言精練、含蓄;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情節(jié)很短但完整且有波瀾;內涵豐富,表達了深刻而有普遍意義的主題教材選入這篇文章意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yōu)美意境,從對“人與人對待生活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的敘述中,啟發(fā)學生在“人性的美與丑”、“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作出深入思考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賞讀文章凝練含蓄的語言,探究對比及結尾藝術

  2.能力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學會關注生活,有意識地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形成正確的審美標準

 、趩l(f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的見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圩x寫一體,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識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

  以上三個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具體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并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透過對優(yōu)美句段含蓄凝練語言的欣賞,領悟作品的深刻內涵

  二、教法與學法的思路與分析

  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確定了,還需與之相適應的教法與學法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對本課我主要采用這樣的教法:“讀——賞——議——悟——究”這個方法符合學生特別是職高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便于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獲得跨越障礙,獲取知識,解決疑惑,提高能力的成功感

  (1)讀—熟悉本文,整體感知在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這是一節(jié)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信息,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人性的美與丑

  (2)賞—品味語言,感受魅力本文詞匯豐富,對環(huán)境的描寫精當、傳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積累、總結,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本課巧用對比,從不同的角度挖掘人物的性格內涵,我們不難從中體會人性的善惡和靈魂的尊卑

  (3)議—互動合作,拓展思路學生就“人與人”的關系和做人要“長善抑惡”等話題展開議論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并進行課外延伸,鍛煉了學生說和議的能力

  (4)悟—發(fā)揮想象,體驗情感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悟與心得,積累閱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

  (5)究—合作探究,品析美文對比閱讀,啟發(fā)學生對“窗”多種含義的探究

  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我們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途徑由于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多數偏差,而且程度參差不齊,他們更需要一個寬松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在學法指導上,以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以認可、贊賞、寬容、鼓勵去激活他們的學習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愉悅的狀態(tài)中成長,從而達到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實現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fā)展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1.養(yǎng)成閱讀習慣,追求高尚情趣

  2.賞析優(yōu)美語段,理解意境美

  3.合作討論學習,體會寓意美

  4.總結積累方法,領悟情感美

  5.探究文本、拓展思維,增強創(chuàng)意美

  適當的教法與學法是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的,我對教學過程做了如下設計:

  三、關于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指導預習

  這一步驟利用早讀、自習等時間完成這種指導在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就會掌握了預習的方法,自己制定預習方案。

  指導目標:根據課文導讀和課后思考練習題,與學生共同制定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完成預習方案,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預習建議:思考困惑的問題,然后把學習效果與同學交流,取長補短,在合作互助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要鼓勵、指導學生對預習中的疑問查找資料,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增多、更新,如上網搜索等因為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每時每刻都面臨著如何運用信息的問題信息素質是中職學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學會收集與處理信息是每個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的發(fā)展的必備能力之一。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決定從有關“窗”的詩句入手,引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故設置導語如下:

  一位詩人說:“打開窗戶,陽光不止一種顏色”我們透過窗戶欣賞五彩繽紛而又美麗豐富的世界,所以我們常說“窗戶是房屋的眼睛”我們又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看到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我們的內心今天,就讓我們推開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窗》,走進兩位病人的內心世界。

  (三)復述故事,把握小說情節(jié)

  1.復述故事,提示要注意語言的簡練,情節(jié)的完整。

  2.把握小說的情節(jié)與環(huán)境通過對小說知識的回憶和復習,掌握了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整體感知精巧的構思高爾基說過“情節(jié)的發(fā)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史”,情節(jié)的一步步發(fā)展就是為了展示人物形象的,這個環(huán)節(jié)為突破重點和難點打好了基礎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并不是本文的學習重點,但這個極為省儉筆墨又具體可感的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卻是不可忽略的,通過這個問題的設置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多元化,是學生思維訓練的一個結合點。

  此處的設計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有效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首先把握三個原則

  (1)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逐一攻破;

  (2)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

  (3)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

  總的方法是:提出問題,引學生的思維上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緊扣教材,由淺入深地設置一連串有內在邏輯性的問題,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經過獨立思考,共同討論的合作探究,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里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設置問題,激發(fā)思維,突出重點

  “再讀課文”中,通過對情節(jié)發(fā)展和情節(jié)高潮的分析所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學生搭建知識的臺階;“深入分析課文”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學會在分析中運用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方法面對兩位病人之間的矛盾,“生存”和“死亡的矛盾”,找到解決的問題的多種答案,甚至超越作者本意的答案;結尾的空白,成功地“填補”了,那就是一次思維的飛躍,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教法上,第一部分的問題由學生稍作思考即回答;第二部分問題討論后回答,回答過程中,實現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多元互動、教學相長,提倡、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有創(chuàng)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進而完成本課教學重點。

  對于教學重點中,學生未能注意的方面,我則適時適當的點撥、評價、引導、控制,使教學活動健康高效的運行。

  例如:當學生基本能分析出描述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后,提出:“我認為描述者是高尚的,因為他能夠在自己重病時,鼓勵病友戰(zhàn)勝病痛,大家認為我說的對嗎?”

  再如:提示學生,在描述者死去的那個夜晚,作者多次描寫了另一個病人的眼神,但同樣的眼神表現的是不一樣的心態(tài),仔細揣摩一下,他此時心里在想什么?

  (1)一天晚上,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

  (2)他的同伴大聲咳嗽著……他兩手摸索著,在找電鈴的按鈕……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

  (3)病人終于停止了呼吸,另一位病人繼續(xù)盯著天花板。

  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聯想和想象中,豐滿人物形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鞏固聯想式、空白式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方法。

  第二步問題中滲透德育,分析評價中突破難點。

  中等語文課程的教學與實施,要著眼于提升未來勞動者的全面素質,我們今天面對的中職學生,將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他們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而且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品位,即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成為有文化品位的勞動者這些問題的設計,結合生活實際,來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想所為,讓學生有個心理的道德行為的底線在學生共同討論,總結主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我們自己是否有過與“不靠窗病人”類似的心理過程?如果有,你認為該怎么辦?如果沒有,該如何避免?然后進一步思考:如果我們周圍的人中,有類似“傾聽者”的人你該怎么辦?從而達到學生自我教育,德育透滲的目的。

  (五)課堂訓練,總結升華

  訓練題目:最后,當即將離開病房時,讓我們一起關心不靠窗的病人,每一位同學寫一句話或一段話作為禮物送給他,希望他在我們同學的幫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風景,能夠好好地生活下去。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要做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接受美學的理論中,讀者是接受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獨特的心得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也是對教學的一種反饋,這個過程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它是議析理解性評價和練習形成性評價的反映,實現了難點知識的突破,又可以使重點知識落到實處小小的一扇窗,折射出人性的光輝與陰暗,窗里窗外,美丑分明我們個人都應該反思,用我們的心靈去關愛他人,去鄙視那些丑陋的行為這樣打開心靈的窗戶,我們定會看到湛藍的天空、飄逸的白云、潺潺的流水、青青的遠山和燦爛的陽光。

  (六)練筆閱讀,拓展思維

  1.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練習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同時把讀與寫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

  2.第二個關于語言的作業(yè)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美好語言的感受力,訓練學生正確有效地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同時,強化了對難點的掌握。

  3.對比閱讀歐8226;亨利的小說《最后的長春藤葉》學生在有目標的閱讀與鑒賞活動中,能夠發(fā)展獨立閱讀能力,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四、教學反思

  反思《窗》的課堂教學,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

  1.由于重視學情,方法適當,所以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

  2.導語和結束語設計是這篇課文教學的一個亮點,導語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束語既是對本課的總結,也是對課文內容的升華,精美而智慧的語言定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對教材的挖掘還不夠深入、透徹課堂上注意了課文的一些大問題,但課文中些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細、欠深;

  4.課堂教學機智還欠靈活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對教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課堂上,一是未能及時抓住學生發(fā)言中的有關信息深入挖掘課文;二是“放”學生之后不能及時地“收”回,致使課堂后半部分重復現象比較嚴重,浪費了時間,課堂節(jié)奏拖沓;

  5.教師語言欠精練,板書不夠適時這些,將激勵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解讀教材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采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把古詩《華山》巧妙地包含在敘述寇準與先生登山的現代白話文中。“詩”是“文”的話題開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這也是本文的一個最顯著的寫作特色。文章妙在作者先點孩子隨同先生登山,末點孩子姓名和年齡,重點放在登山吟詩上,以此表現少年寇準的才華出眾。針對新課程標準對一年級的閱讀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從課文中體會華山的高大、壯美。

  3、了解詩文的聯系,掌握學習的方法。

  4、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本課新詞。對課文第二自然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的重點、難點。

  二、把握教法

  (一)經驗交流,引入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教師應從創(chuàng)設情境入手,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過程,達到“扣開心扉”的程度。因為無錫的小朋友大多數有爬錫山、惠山的經驗,所以我在開頭設計了情境引入的辦法,欣賞祖國山河之后,讓小朋友來談一談爬山的感受,特別讓他們有條理地說說向山下看到的景色,從他們的記憶中挖掘出登山觀景的美麗畫面。以上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啟發(fā)談話,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其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為下文的重點內容作了一個小小的鋪墊。

  (二)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求知。

  古詩是全文的中心、話題,教師要避開繁瑣的零碎知識,直接將學生引入課文中心。結合本文“文包詩”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第一層次:從詩到文

  A、出示古詩,學生質疑——在讀通古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地對這首古詩提出自己的疑問。

  B、帶著問題讀課文!處熡幸馔怀觥斑@首詩描寫的是什么樣的景色?”這個問題。讓學生以這個問題為主要閱讀目的,自己在文中尋找與詩有關聯的句子。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C、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要求學生理解華山是十分高大的。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為此,在教學這幾句話時,應充分發(fā)揮多謀體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展現畫面,讓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擺一擺,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借助具體的畫面,更深層地理解語言文字。讓靜態(tài)的文字動態(tài)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通過課件的擺放,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這些詞語,讓學生說說對這些詞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例如;讓學生擺放一下云朵的位置,通過擺放,理解了“山腰間”這個詞語的意思,并且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擺在山腰間。分頁標題#e#

  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了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知識,并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本課的重點。讓學生經歷“理性認識——動手操作——感性認識”的認識過程,自己領悟出華山的高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二個層次,從文到詩。

  本文的難點在于讓學生讀懂詩句。教完重點句后,要引導學生回到古詩上。其實,前文的句子已為學習古詩打好基礎。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尋找文與詩的聯系。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讀懂了哪句詩?”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再反復誦讀,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受到中國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更高的求知欲望。

  第三層次:從詩到法。

  我國教育界的老前輩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敝饕w現在學法指導要“有效度!币虼,教完古詩后,引導學生就“我們是怎樣讀懂這首詩的?”反省自己的認知過程。教師從中點撥,讓學生產生頓悟,找到文與詩的聯系,“讀懂詩先讀懂文,讀懂文即讀懂詩”。這樣的教學設計,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從“學會”轉向“會學”的樂趣。學會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

  (三)、采用多層次的朗讀方式。

  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習要求,貫穿有自由讀、小組讀、師生對讀、指讀、古詩與句子分角色讀,表演朗讀,齊讀等。這些形式能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參與面廣。這樣既使每一個學生得到了練習的機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學生朗讀、感悟課文培養(yǎng)、積蓄了情感,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表演讀能激起學生在表演中學習的濃厚興趣。我想讓學生來當一當小寇準,讓他們在輕松的背景音樂中表演朗讀,這樣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感受閱讀的樂趣。并且在反復誦讀中,完成了背誦課文的教學目標。

  (四)、注重寫字教學。

  在教學生字時,應培養(yǎng)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我想讓學生自己說說怎樣記住這些字,它的筆順應該怎樣,凡是學生能說、能講、能懂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解決筆順和部首時,利用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稱”字時,學生跟著課件一筆一劃書空,掌握了正確的筆順。

  在板書設計上,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板書不能多而雜,所以我想只需突出一個“高”字就可以了。

語文說課稿 篇6

  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石拱橋》這課。我的說課分為六個部分:說教材分析、說學生、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步驟、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事物說明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光輝成就。作者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杰出代表,著重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施工上的偉大創(chuàng)造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采用了有總述有分說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著,用例證說明和特征說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 橋為例,分別說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后又綜述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yè),尤其是石拱橋的新發(fā)展。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這篇說明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但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和列數字。

  二、說學生: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經歷了小學六年和中學一年的莽撞之后,思想開始發(fā)展成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長。有些事情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功的滿足,追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這就造成他們在性格上既有活躍的一面,也有內斂的一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著用一套較寬松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以飽滿的熱情全面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去。

  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知識與能力目標:①掌握課本中出現的生字詞及本課基本的文學常識。②重點: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征,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③難點:分析作者在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并體會其好處。

  2、德育目標:了解我國橋梁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辛勤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方法:1、授之以“漁”,排除學習障礙。本篇文章作為初二學生接觸說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說明文入門的指導工作。因此在正式學習之前,應帶領學生再熟悉有關說明文的一些知識。包括:①說明文的三要素(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②說明文的分類、(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科學小品文)③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準確、周密)。④說明的方法(舉例子 列數據 打比方 下定義 作詮釋 分類別 作比較 摹狀貌 畫圖表 引資料)等。重點強調了閱讀和寫作說明文要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征即這一事物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標志。我認為這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樣,有了它們學生在預習課文整體感知的過程中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在分析課文時重點以趙州橋為例,從說明方法、說明語言入手為學生做出范例;有關盧溝橋的部分讓學生推選代表上臺講解。讓學生真正學會運用“公式”去分析問題。2、針對難點,分組競賽,激發(fā)學習熱情。將全班同學分成2組,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趙州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另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盧溝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并體會其運用的妙處,看哪組同學能夠找得全,說的好。這樣做可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引導,能夠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自學能力。

  3、歸類分析,誤讀比較,啟發(fā)思考,突破重點。針對本科的教學重點(說明文語言的特點),設計采用歸類分析法和誤讀比較法進行分析:歸類分析法就是將本課出現的一些帶有表示估計、限制、程度詞語的句子歸納起來,讓學生通過歸類分析明確只有用最準確的語言對說明對象作精確的說明,才能使讀者對事物有明晰準確的印象(此環(huán)節(jié)的訓練題可以用多媒體投影展示,以增強直觀性)。誤讀比較法就是教師將選擇的一段課文原文進行改編,讓學生與原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五、說教學步驟,

  1、導入。同學們,生活中你見過橋嗎?他們是什么樣子的?那位同學能到黑板上給我畫下來你印象當中的橋?(生到黑板畫橋,用多媒體圖片演示趙州橋由此引入本課)。

  2、預習檢查:根據教學目標檢測學生對課文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對作家作品的認識。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自己講授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適時點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這一環(huán)節(jié)可用多媒體檢測)

  3、課文導讀:(多媒體投影導讀目標,學生依照目標朗讀課文,討論作答)(1、了解對象:說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說明的對象具有哪些特點?(3、品味語言:語言有什么特點?(通過朗讀訓練,結合導讀目標,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初步領會說明文文體的特點。)

  4、合作探究:(1、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么?(2、中國石拱橋有很多,文章為什么只選取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重點說明的例子?作者分別從那些方面為我們這兩座橋?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舉例子、列數字)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學生都能找的差不多,但是“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找不到,在這里需要教師強調。本課設定強化訓練的主要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和列數字,針對這個重點設計了以下練習題進行鞏固(投影展示)找出本文中用舉例子和列數字說明方法的句子都有哪些?(這里設計的題目比較簡單,目的是讓全體同學都掌握這兩種說明方法)

 。3、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4、根據課文,概括趙州橋的四個特點。

  (5、畫出趙州橋德平面示意圖,并標注各部分數據。

 。ㄔ诮處煹闹笇,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討論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多媒體投影明確板書:

  石拱橋 {形式優(yōu)美}——中國石拱橋{趙州橋}(單拱)

  {結構堅固} {盧溝橋}(聯拱)

  {歷史悠久}

  5、自由探討 :

 。1、根據分析趙州橋的方法小組互助分析作者是怎樣介紹盧溝橋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盧溝橋的特點?作者還寫到了解放后的橋,這樣寫的目的何在?(2、在介紹盧溝橋的時候能不能把這部分去掉換成課文后面陳壽儒寫的《夜宿盧溝》為什么?(通過自由探討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 識說明對象,掌握說明方法,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性。區(qū)別說明文和描寫性記敘文。)

  6、《中國石拱橋》的語言特點還在于使用了一些語意模糊、不確定的詞語進行說明,以使說明更切合實際。請從下面的練習中感悟這種模糊說明的藝術。投影展示練習題: 體會下邊幾句話中加點詞語的作用,把它們分別歸類到后面的表格里。學生完成表格,并小組討論,分析體會

  (上述語言分析的歸類訓練,可采用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于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同時這項訓練也是對學生學過的詞類知識的復習鞏固。)

  7、《中國石拱橋》語言的準確性,不僅體現在使用了一些恰當的模糊語,而且體現在準確地運用一些動詞、形容詞等作簡潔確切地說明。這些詞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難詞,你是否發(fā)現了這一點呢?通過下面的練習,你能體會到什么呢?下文節(jié)選的是課文的第3節(jié),教師朗讀時,要求學生認真聽,并記下老師讀錯的地方(文中黑體的詞有意不讀;需要故意讀錯的詞,在該詞后的括號內表明)學生聽完以后,對照課文再自讀,小組分析討論,派代表發(fā)言,(這些詞的含義和區(qū)別均可讓學生討論發(fā)言,以領會課文用詞的準確和簡明。對于省略不讀的詞,也可放手讓學生辨析,講用與不用的差別及不用可能會引起的歧義。有意誤讀,會成功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熱烈的討論,這既是一種語言聽說活動,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語言思維訓練,較形象深刻地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8、拓展延伸:(綜合學習實踐活動)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制作一座橋梁,畫出示意圖,并寫出簡要的介紹。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不僅起到復習所學內容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訓練了學生說明文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