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初中

數學說課稿初中

時間:2022-01-16 10:38:1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集合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初中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集合10篇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jié)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基于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并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

  三、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被谶@一理念,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分月餅、折紙片、涂顏色、找分數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四、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分四個環(huán)節(jié)完成:(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人物喜羊羊創(chuàng)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

  (2)有2個草莓,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

  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的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1個月餅,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學生會說每只羊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才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么樣的數來表示呢?這個問題成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矛盾產生的創(chuàng)生點,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并板書課題: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板書)

 。ǘ┳灾魈剿、合作學習。

  1、認識

 。1)電腦演示,初步認識:

  多媒體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的過程。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用數學的語言來說,就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二分之一 1/2 )

  接著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借助月餅圖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這個月餅的1/2嗎?明白平均分成的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僮寣W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谧寣W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并啟發(fā)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壅故緵]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huán)節(jié)著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后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1)猜想: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板書:1/3 、1/4 、1/5 ……)

 。2)探究: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幾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比較分數的大小

  通過把同樣長的繩子反復對折,再比較其中的一份。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ㄈ⿷眯轮鉀Q問題

  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1、基本練習:

 。1)說出紅色小正方形在下圖中分別用哪個數表示:

  學生回答后,追問:為什么同樣的一個正方形卻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2)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的畫√,不正確的畫×。

  2、提高練習:設計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個同樣大的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練習: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最后選取圖中的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涂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的新知產生矛盾,在學生的爭執(zhí)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后面要繼續(xù)學習的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的擴展。

 。ㄋ模┛偨Y提高,拓展延伸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通過回顧、交流,對情感態(tài)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展現(xiàn)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逐步認識和理解的過程。

  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數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教。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2

  一、說課本:

  1、課本內容:我以為可以明白為探索規(guī)則——明白規(guī)則——應用規(guī)則,進一步表現(xiàn)了新課標中“情境引入——數學建!砻、拓展與應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與分數的乘除法雷同,以是可通過類比,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規(guī)則的歷程,會舉行簡樸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分式運算的效果要化成最簡分式和整式,也便是分式的約分,要修業(yè)生能辦理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樸的現(xiàn)實題目。

  2、 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與分數的約分、分數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聯(lián)系,也為后面學習分式的混合運算作準備,為分式方程作鋪墊。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2)、會進行簡單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

  能力目標:(1)、類比分數的乘除運算法則,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2)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1)、通過師生觀察、歸納、猜想、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用意識。(3)、讓學生感悟數學知識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又為現(xiàn)實生活服務,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4、教學重點:分式乘除法的法則及應用.

  5、教學難點: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運算。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我們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催化劑,好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我們事半功倍。新課程改革中,老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性原則是永恒的,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讓學生成為課堂上行為的主體。

  2、合作式教學,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評價學習。

  三、說學法:

  學生在小學就已經會很熟練的進行分數的乘除法運算,上一章又學習的因式分解,本章學習的分式的意義,分式的基本性質等,都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知識上的鋪墊。

  1、類比學習的方法。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運算類比。2、合作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1、類比學習,探索法則。(約3分鐘)

  讓學生認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個分數的乘除法的例子(2個乘法,2個除法)

  復習:分數的乘除法法則(抽一學生口答)

  猜一猜:;(a、b、c、d表示整數且在第一個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個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類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a、b、c、d表示整式且在第一個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個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

  活動目的:讓學生觀察、計算、小組討論交流,并與分數的乘除法的法則類比,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

  教學效果:通過類比分數的乘除法的法則,學生明白字母代表數、代表式,這樣很順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

  2、理解法則:(約2分鐘)(1)文字敘述:兩個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兩個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顛倒位置后再與被除式相乘.

  (2)符號表述:×=;÷=×=.

  活動目的:兩種形式鞏固對法則的理解。

  教學效果:理解法則,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符號感。

  3、應用:(約20分鐘)(1)牛刀小試

  教材74頁到76頁的例1、做一做、例2.我準備把例1和例2先學習了。再學習做一做。

  例1計算(1);(2)

  活動目的:抓住學生剛學習了法則,躍躍欲試的學習激情,抽2名同學上黑板演算,其他學生在課堂作業(yè)本上演算。老師巡查,予以輔導,反復提醒學生像分數乘法一樣來學習分式乘法(即類比)。

  教學效果:有的學生可能沒有注意把結果化為最簡分式,要提醒注意,有的學生可能一邊計算一邊就分解因式進行約分(化簡)了的,說明已經很好地與分數的乘法進行類比學習了(分數是分解因數),應該予以表揚,讓全班學生認真學習、領會。講評時還應該讓學生理解一步的算理。

  例2.計算:(1)3xy2÷;(2)÷

  活動目的: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類比的學習方法,分式的除法先轉化為乘法。

  教學效果:因式分解在分式約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對于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運算時,一般先分解因式,并在運算過程中約分,可以使運算簡化。

  (2)“西瓜問題”

  活動目的: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有條理的進行表達。

  教學效果:通過以上例題幫助學生總結出分式乘除法的運算步驟(當分式的分子與分母都是單項式時和當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項式兩種情況)

  4、隨堂練習。(約5分鐘)76頁第一題,共3個小題。

  教學效果:在總結出分式乘除法的運算步驟后,大部分學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還有些學生忘記運算結果要化成最簡形式,老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分解因式的知識沒掌握好,將會影響到分式的運算,所以有的學生有必要復習和鞏固一下分解因式的知識。

  5、數學理解(約5分鐘)教材77頁的數學理解,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像小明那樣的錯誤。但是也很容易找出錯誤的原因。

  補充例3計算(xy-x2)÷

  教學效果:鞏固分式乘除法法則,掌握分式乘除法混合運算的方法。提醒學生,負號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課堂小結(約3分鐘)先學生分組小結,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師總結。

  7、作業(yè)布置,凝固新知。(約2分鐘)教材77頁到78頁,習題3.1,1、2、4.并補充一題(分式乘除法混合運算的)

  五.說板書設計:

  主板書采用綱要式,一目了然。

  (一)、分式的基本性質1、文字敘述2、符號表述

  (二)、應用

  末了,談談我的領會。講堂上同等對話,讓門生自主掌握數學,發(fā)明題目,實時糾正。講授是讓門生富厚了解。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2節(jié)《數軸》。下面,我將從背景分析、教學目標設計、、課堂結構和教學媒體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及教學評價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背景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數軸”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有理數” 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在引進了負數及分析了有理數的分類后給出的。數軸是理解有理數的概念與運算的重要工具,利用這個數學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數的概念、大小比較等,還可以利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包括絕對值,有理數的運算等,非常直觀地把數與點結合起來,滲透著初步的數形結合的思想。對以后的知識概念及實際問題的解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教學的重點:1)正確理解數軸的概念;2)正確掌握數軸的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教學的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點的對應關系,體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3. 教材的處理

  1)通過觀察溫度計及師生互動表示課本第10頁中的問題,使學生明白數與形的對應,初步認識數形結合的美妙之處。

  2)通過講解數軸的概念,概括出數軸三要素,指導學生正確地畫出數軸。

  3)通過練習,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數軸的概念,并會用數軸表示有理數,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

  4)通過課本第11頁的歸納,使學生深化對數軸概念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設計

  1. 知識技能

  1)掌握數軸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能正確地畫出數軸。2)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給定的有理數,會根據數軸上的點讀出所表示的有理數。理解任何有理數在數軸上都有唯一的點與之對應

  2.數學思考

  1)通過觀察與思考,建立數軸的概念。

  2)通過對數軸的學習,初步體會對應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

  3.解決問題

  會利用數軸解決有關問題。

  4.情感態(tài)度

  通過對數軸的學習,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實踐,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結構和教學媒體設計

  1.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學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因為新課標和新理念認為,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诒竟(jié)課的特點:課堂教學采用了“情境—問題 —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著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根據教材分析和目標分析,貫徹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方法,確定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啟發(fā)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huán)境里,積極參與,互相討論,一步步地掌握數軸的概念,并通過練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軸概念,從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有方法就要有手段進行依托,我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課件演示,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并派代表發(fā)言。教師耐心引導、分析、講解和提問,并及時對學生的意見進行肯定與評議,從而突出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啟發(fā)者、引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的形象。

  2.學法指導

  現(xiàn)代新教育理念認為,學習數學不應只是單調刻板的簡單模仿、機械背誦與操練,而應該采用設置現(xiàn)實的問題情景,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來引起學習者的興趣。為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應強調探究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研究學習、合作學習才能改變學生原來的那種“學而無思,思而無疑,有疑不問”的舊學習方式。

  要達到學生主動的學習,本節(jié)課采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觀察發(fā)現(xiàn),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究-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感知知識的過程中,無疑提高了探索-發(fā)現(xiàn)-實踐-總結的能力。

  學生的工具: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觀察溫度計,并填空:

  ℃ ℃ ℃

  師生行為:老師演示課件,學生觀察并舉手發(fā)言。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溫度計并填空,為學習數軸概念做好鋪墊。

  2)課本第10頁問題:在一條東西方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m和7.5m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桿,試畫圖表示這一情境。

  師生行為:老師發(fā)問:“請同學們思考:怎樣用數簡明地表示這些樹、電線桿與汽車站的相對位置(方向、距離)?”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并畫出圖形。老師巡堂查看學生完成的情況,并請最先做好的兩個小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到:考慮東西方向馬路上一些樹、電線桿與汽車站的相對位置關系,既要考慮距離,又要考慮方向,從而需要用正負數描述。

  3)再次觀察課本圖1.2-1、溫度計,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之處

  師生行為: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組內討論,并派代表發(fā)表意見,老師及時給予肯定和評議。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學生容易發(fā)現(xiàn)正數、0和負數都可以用一條直線上點表示出來。

  活動2學習數軸的概念

  一般地,在數學中人們用畫圖的方式把數“直觀化”。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

  數軸滿足以下要求:1)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2)規(guī)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或上)為正方向,通常以向右為正方向。3)選取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直線上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個點。

  師生行為:老師講解數軸的概念,說明畫數軸說要滿足的條件,并提醒學生數軸的三要素;學生觀察、理解。

  設計意圖:初步認識數軸的概念及其所需要的條件。

  活動3數軸概念的應用

  1)討論下列數軸畫得對錯?并思考你認為畫數軸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什么?

  ① 師生行為:學生組內討論交流,派代表發(fā)言,老師進行總結,并概括數軸

  的三要素。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和反思,使學生認識數軸的三要素。

  2)畫數軸

  畫數軸的步驟:1.畫直線;2.在直線上取一點作為原點;3.確定正方向,并用箭頭表示4.根據需要選取適當單位長度。

  師生行為:師生共同歸納畫數軸的步驟,要求學生獨立畫出數軸,并互相交流,老師巡堂并參與交流使學生弄清如何畫數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畫數軸,交流和反思,使學生真正掌握數軸的概念。

  3)在數軸上表示右邊各數:0.5 +2 -0.3

  4)指出數軸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解:點A表示-2;點B表示2;點C表示0;點D表示-1。

  師生行為:觀看課件的題目,要求學生在自己所畫的數軸上完成,再由老師演示答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活動4數軸概念的深化

  填空:數軸上表示-2的點在原點的 邊,距原點的距離是 , 表示3的點在原點的 邊,距原點的距離是 。

  歸納:一般地,設a是一個正數,則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 右 邊,與原點的距離是 a 個單位長度;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 左 邊,與原點的距離是 a 個單位長度。

  師生行為:通過填空,老師引導學生做出課本第12頁的歸納。

  設計意圖:通過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歸納出數軸上的點的特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從具體的數到字母表示的數)能力

  活動5鞏固數軸的概念

  課堂練習:

  1)課本第12頁的練習1、2題

  2)強化練習(1)在數軸上標出到原點的距離小于3的整數。(2)在數軸上標出-5和+5之間的所有的整數。

  師生行為:學生練習,老師巡堂、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數軸的概念;強化練習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用數軸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業(yè):課本第17頁習題1.2第2題;學生用書同步訓練。

  設計意圖:通過適量的練習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還應該給他們足夠的發(fā)展空間,讓他們多做同步訓練。

  五、教學評價設計

  這節(jié)課,我通過五個活動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guī)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總之,在這節(jié)課上,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體參與,探索新知識,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聯(lián)系實際,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讓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數學,才是新課程改革的最終價值取向。我相信,有了快樂,數學課堂將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

  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是(19)號說課者,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所選用的教材是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初審通過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根據去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數學課堂標準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等五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 19 章第 1 節(jié)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平行四邊形 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是在學習了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的基礎上,對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進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為 其他四邊形 的教學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在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新的數學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判斷,對此本節(jié)課的>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及應用

  難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推導過程(這點要求比較難)

  我將通過問題情境的設計,課堂實驗研討,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

  <根據去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數學課堂標準的理念,學生學習的目標應將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方面融為一體,為了落實這幾點,我們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3.教學目標

  1)掌握

  2)探索,由此發(fā)現(xiàn)充滿著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方法與過程)

  3)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能從交流中獲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這樣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并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增加他們對問題的.感性認識。通過推理論證,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這包括大膽猜想、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頑強的學習毅力等)。

  <總之,我這節(jié)課更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針對這節(jié)課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二、說教法

  情境教學法、課堂研討法

  讓學生處于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適當的形象化,這就相當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場所,從多種感觀獲取信息,體驗我們的數學活動。 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得到體驗: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3)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奠定基礎

  從整體課堂來看,我們這節(jié)課很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古人說:“學貴有方”

  三、說學法

  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應只是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一些數學的學習方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指導學生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明白數學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指導學生通過類比、猜想、推理等思維進行教學。

  <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為了落實這幾點,我按以下5個階段來,完成本課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將靈活運用溫故而知新,承接前后章,展示情境,結合實際生活,引入新課。

  2階段:新課教學(通過合作性學習進行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合作性學習中,學生不再是學習上的競爭對手,而是共同提高的合作者,這不僅對他們的學業(yè)會有幫助,在人格的培養(yǎng)上也很有可取之處。)

  3階段:課堂實踐

  我將通過:首先和學生們一起議一議(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簡單利用)

  最后再和學生們共同完成練一練(隨堂練習,基礎訓練、創(chuàng)新訓練)

  4階段:課堂小結(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學到什么、收獲什么,教師點評,以達到加深知識的理解)

  5階段:布置作業(yè)(達到復習鞏固新知識的目的)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通過課堂學習,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指導幫助,從而維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在引進了負數及分析了有理數的分類后給出的。數軸是理解有理數的概念與運算的重要工具,利用這個數學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數的概念、大小比較等,還可以利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包括絕對值,有理數的運算等,非常直觀地把數與點結合起來,滲透著初步的數形結合的思想。對以后的知識概念及實際問題的解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習任務分析:

  1、要求學生會正確畫出數軸初步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

  2、能將有理數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

  3、通過觀察數軸上的點的位置關系初步比較有理數的大小,并能通過數軸上點的移動說出表示點的數

  三、目標分析:

  1、通過回憶和實例使學生掌握數軸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過動手畫數軸和數軸的概念,觀察數軸上點的位置關系,了解點與數之間的關系。

  3、通過圖形與數量的對應關系了解數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數形結合。

  4、通過實例啟發(fā)思維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充分體驗實踐生活離不開數學

  四、教法選擇:

  創(chuàng)設情景、動手操作、模擬演示、啟發(fā)引導、學習應用、發(fā)展能力。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學中注意課堂民主、平等氛圍的營造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鼓勵學生團結協(xié)作、大膽猜想、動手操作。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思維活動提供具體、直觀、感性的支持,所以本節(jié)課的設計借助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啟發(fā)誘導,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

  本節(jié)課的引入采用先回憶再從實例引入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較探索式的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中,讓學生自已動手畫數軸,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改變原來的"聽數學"為"做數學"。

  數軸應用采用分層式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注重基本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現(xiàn)數學應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和突破:

  1、正確畫出數軸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首先回憶小學生學過的知識直線上用點表示數量數軸的三角形,再通過實物如:標尺、溫度計等,要求同學們通過觀察能建立數軸的概念模型通過提問:標尺及溫度計上的數據有什么規(guī)律?從而引出數軸的方向性及數軸的原點和單位長度,上面的過程可以由學生討論,教師補充從而概括數軸的概念即三要素。

  2、變式;從而也可歸納出數軸商店表示即,數與點的對應關系。

  通過例題要求學生動手操作畫出數軸并描述點

  說明:

  (1)可能有不少學生會忘記正方向

 。2)原點左邊的數的表識會發(fā)生標反的錯誤。

 。3)數軸上的正方向,同時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單位長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長度,不是唯一的.。

 。5)數軸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溫度折線圖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3、正確畫出數軸后,即使點在數軸上的表示,整數的表示學生很容易理解,強調一下,分數和小數的表示是這一節(jié)課的難點,首先通過例題:

  通過在數軸上描點:4,-2,-4,5,1/3,0

  先對數進行分類,正數,零,負數,負數在0(既原點)的左邊,正數在原點的右邊再按整數和分數描點,通過練習鞏固能說出數軸上的點表示什么數?

  P23練習中第3題為下節(jié)課的內容做下了鋪墊,即數的大小比較,這里要求學生能在新排列一下,使學生能了解數軸哂納感,負數、0、正數,之間的關系。

  4、提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在+3和+4之間沒有正數

  (2)在0和—1之間沒有負數

 。3)在+1和+2之間有無窮個正分數

  (4)在0、1、和0、2之間沒有正分數

  這題通過數軸的直觀描述進一步說明數軸上的點與有理數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6

  說教材

  “正數與負數”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本節(jié)課是學生學過的自然數與分數的延續(xù)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數的基礎,因此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作為初中階段的第一節(jié)課,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區(qū)分正、負數以及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說教法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認知特點,我確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正、負數的概念,了解正數與負數是從實際需要中產生的;會列舉出周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并用正負數來表示;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明確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過程與方法:

  探索負數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建立正數與負數的數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實際例子的引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說教學重難度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將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了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教學目標,我將在教法上采用引導啟發(fā)法和講解傳授法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這是因為七年級的學生個性活潑,學習積極性高。在整個過程中,我將講解和分析與學生自己歸納相融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學法

  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整個過程,對學生的回答與表現(xiàn)給予肯定、表揚,由此保護并發(fā)展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引領下,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分為五個部分: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索新知;鞏固練習,熟練技能;總結反思,發(fā)展情意;布置作業(yè)。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三幅圖,通過設置問題串,讓學生復習小學學過的自然數、零和分數,讓學生了解到數是因為實際生活的需要產生的.同時增加一個新的問題:某市某天的最高氣溫是零上3℃,最低氣溫是零下3℃,要表示這兩個溫度,如果都記作3℃,這樣就不能把它們區(qū)別清楚.這樣之后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用以前學過的數不能簡潔清楚地表示這兩個數,由此需要產生一種新數,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課.這樣的引入,既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又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探索問題的欲望。

 。ǘ┖献鹘涣,探索新知

  接著,我根據學生已經產生的認知沖突及時地給出4個實際例子讓學生練習,幫助他們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進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環(huán)節(jié).我會在學生練習時進行巡視.具體的例題如下:

  例1:氣溫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車向東行駛4千米和向西行駛3千米.

  我會讓學生對以上例子中出現(xiàn)的每一對量進行討論.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一對反義詞.于是我在學生回答 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然后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學生在閱讀課本后很容易就會回答:足球比賽中的凈贏球和凈輸球;花生產量的增長和減少;體重的增加和減少等例子.這樣的舉例,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另一方面也為新知的展開鋪平了道路.

  幫助學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后,我將帶領學生回到創(chuàng)設情境中產生的問題:零上3℃和零下3℃應該如何表示? 一邊引導學生,一邊歸納總結:對于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量,如果其中一種量用正數表示,那么另一種量可以用負數表示.通常地,我們規(guī)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為正,虧損、支出、減少、下降為負.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

  這里建立正數與負數的概念時,我會特別強調,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同時指出,0不僅僅表示“沒有”的意義,還有確定的意義,比如0℃就是一個確定的溫度.

  (三)鞏固練習,熟練技能

  為了使學生實現(xiàn)由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化,我將通過形式不同的練習,讓學生把知識轉化成技能.如課本上的練習:判斷正、負數以及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在判斷正、負數的時候,我將再一次強調學生的易錯點: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其中一道練習:如果水位升高3m 時水位變化記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 時水位變化就可以記作-3m,水位不升不降時水位變化可以記作0m.這里也要特別強調0表示的意義.由此讓學生加深對正、負數概念以及零的意義的理解.課內及時練習,反饋調整,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

  (四)總結反思,發(fā)展情意

  練習之后,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結合教學目標,歸納總結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1)用正數與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2)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從而起到了對本節(jié)課鞏固深化的作用.這樣不但可以梳理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記憶,而且可以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側重.

  (五)布置作業(yè)

  最后,針對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課后練習作業(yè),并將作業(yè)進行分層,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適應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各位老師,以上說課只是我在短時間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指導思想設計出來的一種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準備時間充分的話,我會在教學過程這一模塊進行更多細節(jié)的探討,讓本節(jié)課的內容講授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十章《統(tǒng)計初步認識》中,第三節(jié)的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數據統(tǒng)計中三個基本統(tǒng)計量,是一堂概念課,也是學生學會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基礎。本節(jié)課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直接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知識目標: 理解平均數、眾數與中位數的含義,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計算方法,明確平均數、中位數肯定有,眾數卻不一定有的事實;

  能力目標: 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會確定一組較簡單的數據的眾數與中位數,培養(yǎng)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小組協(xié)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驗事物的多面性與學會全面分析問題的'必要性,滲透誠實、上進道德觀念,培養(yǎng)吃苦創(chuàng)新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三個基本統(tǒng)計量的概念以及其計算和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 平均數的計算,中位數眾數的確定。

  二、教法與學法

  本節(jié)課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概念教學中,主要以生活實例為背景,從具體的事實上抽象出三個統(tǒng)計量的概念,通過三個統(tǒng)計量的計算與確定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并鞏固概念;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以問題的方式啟發(fā)學生,以生動有趣的實例吸引與激勵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 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自學協(xié)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學生“探究自學”“小組討論”“相互學習”的學習方式而進行。

  三、教學過程的分析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3分鐘) 引入采用“故事法”引入——《從四十名到第十名》。通過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全面了解并分析數據的必要性。如何能對數據全面了解分析?今天我們將學習從三個不同側面反映一組數據的三個統(tǒng)計量——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通過生動的故事,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二)自學輔導,建構新知(11分鐘)

  提出概念: (3分鐘) 在學生還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的中時,對故事的情節(jié)設問:主人公的成績在哪一檔次?中等成績約是多少?哪一檔分數的人最多?學生一一作答。在此基礎上,老師把平時生活中的說法(如:中等成績)規(guī)范化并抽象出統(tǒng)計中的基本概念(如:中位數)。 這樣可以使新的概念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便于理解和記憶。 自學

  輔導: (8分鐘)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必須想辦法求出故事中的三個統(tǒng)計量,并找出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計算方法。(小組討論、教師輔導)。 因為新教材的編寫比較適合學生閱讀,這一節(jié)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較多,學生多有體驗,要讓學生理解并沒有太大的困難。這樣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小組協(xié)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使他們互相幫助, 體驗在集體中的成長與發(fā)展。

  鞏固整理: (20分鐘) 本節(jié)課的概念是一種動態(tài)性、操作性校強,所以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操作演練中去體驗、理解與鞏固概念。

  (三)、 探究交流,發(fā)展能力 。 (6分鐘) 作為這節(jié)課的內容,還可以適當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特別是閱讀圖表、分析數據并計算的綜全能力。小組為單位進行,看哪個小組算得又快、方法又巧。 利用表二計算,首先需要學生讀懂這些數據的含義,其次能正確的使用小學里乘法的意義導出“加權平均數”計算方法,第三這樣的數據的中位數的確定有一定的技巧,對學生的思維與分析要求教高。這是對學生的一次挑戰(zhàn),利于對學生“思想方法”與“意志品質”的提升。

  (四)結束新課,布置作業(yè)。(5分鐘) 學生交流心得。 老師相應補充:分析數據 切不可盲目片面,學會全面分析;確定中位數 :關鍵是將數據排序;確定眾數 :作好頻數統(tǒng)計。 完成作業(yè)本10.2.1。 學生交流心得。 老師相應補充:分析數據 切不可盲目片面,學會全面分析;確定中位數 :關鍵是將數據排序;確定眾數 :作好頻數統(tǒng)計。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8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數的減法》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五節(jié)的內容。

  “數的運算”是“數與代數”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減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運算。本課的學習遠接小學階段關于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減法運算,近承第四節(jié)有理數的加法運算。通過對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將對減法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后繼諸如實數、復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鑒于以上對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認識和理解,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并能熟練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能力目標:

  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guī)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在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同伴間的合作學習。

  為了實現(xiàn)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難點是: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減法運算的意義并利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而不是一張“白紙”,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進行同類量之間的比較,因此學生對減法運算并不陌生,但這種認識常常流于經驗的層面;在小學階段學生進一步學習了作為“數的運算”的減法運算,但這種減法運算的學習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種技能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很多時候減法僅作為加法的逆運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這些既有的知識儲備作為知識生長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來促進新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情境中減法運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減法的意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欲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

  三、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谝陨侠砟,結合本節(jié)課內容及學生情況,教學設計中采用“引導——發(fā)現(xiàn)法”組織教學。其基本程序設計為: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驗證——總結歸納——反饋運用。

  上述教學程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本節(jié)課應鼓勵和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歷從列舉特例到歸納(不完全歸納)出一般的減法法則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全過程。

  四、過程分析: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設 計 說 明

  創(chuàng)設情境

  自然引入

  1、首先與學生互動談論合肥本地今日的氣溫,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9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八章第一節(jié)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等幾何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它不僅是對已學平行線、三角形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識的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猜測、歸納、證明,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發(fā)展學生合理的推理意識,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應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3、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與應用;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輔助線將平行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的思想方法。

  二、學情及教法分析

  初二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需要敦促,針對這種情況及本節(jié)課的特點,結合我校課題"因材施教,當堂達標"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引導-輔導-指導-講評-歸納"有目的的輔助學生學習。

  1、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模型,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發(fā)揮學生的觀察能力、聯(lián)想力,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可能性。

  2、注重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始至終處于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

  三、學法指導

  1、觀察猜想以學生的觀察、猜想為主,要求學生多觀察,大膽猜想,主動探索來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合作交流采取積極引導、主動參與、互相交流來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會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準備

  ppt課件,平行四邊形教具

  五、教學過程

  (一)溫故思新,情境導入

  首先復習四邊形的定義及四邊形的有關性質然后課件顯示章前圖和一些圖片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找出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嗎?

  這個問題是校園操場的圖片,學生可以見識各種四邊形的形狀通過查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起到復習的作用,為進一步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這些圖形做準備,并明確本章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

  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舉出身邊存在的平行四邊形的例子通過舉例,為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

  然后自學課本83頁-84頁例1上面的內容,教師出示問題:

  1、通過觀察圖片,找出圖形的共同特征,說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2、你會用符號表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想一想用符號表示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記作:□ABCD(略)

  3、通過觀察測量自做的平行四邊形你能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嗎?

  邊:對邊平行且相等

  角: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4、你能證明你發(fā)現(xiàn)的結論嗎?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從實例圖片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幾何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自學加深理解,發(fā)現(xiàn)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感受動手測量,猜想的樂趣,培養(yǎng)猜想的意識教師巡視引導,幫助學生自學。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共同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尋找證明的方法當學生有疑惑時,教師巡視輔導:我們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方法是什么?(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明)而圖中沒有三角形該怎么辦?引導學生得出需構造輔助線,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學生完成證明,歸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并引導學生寫出性質的幾何語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和引導,明確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證明三角形全等學生完成證明,驗證猜想的正確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和證明的必要性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歸納,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四)小組展示,學以致用

  1、小組代表展示交流的結果,通過實物投影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證明過程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

  2、探究例1:

  小明用一根36米長的繩子圍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場地,其中一條邊AB長為8米,其他三條邊各長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學生弄清題意后教師示范解題過程,并重點強調解答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幾何表述。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五) 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在□ABCD中,AB=5,BC=3求它的周長。

  (2)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外角是38,這個平行四邊形的每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為什么?

  (3)剪兩張對邊平行的紙條,隨意叉疊放在一起,轉動其中一張,重合的部分構成了一個四邊形線段AB和DC有什么關系?

  練習(2)(3)需說出理由,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求學生有條理的寫出解題過程。

  (六) 作業(yè)設計,強化新知

  1、選擇題:

  (1)平行四邊形的兩鄰角的角平分線相交所成的角為()

  A、銳角B、直角C、鈍角D、不能確定

  (2)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24cm,相鄰兩邊的差為2cm,則平行四邊形的各邊長為( )

  A、4cm,4cm,8cm,8cm B、5cm,5cm,7cm,7cm C、5.5cm,5.5cm,6.5cm,6.5cm D、3cm,3cm,9cm,9cm

  (3)下面的性質中,平行四邊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對角互補 B、鄰角互補 C、對角相等 D、對邊相等

  2、填空題:

  (1)如圖所示,DE∥AB,EF∥BC,DF∥AC,圖中有_個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角度數之和為200°,則平行四邊形中較大的角為

  3、解答題:

  如圖,在□ABCD中,∠A+∠C=160°,求∠A、∠B,∠C,∠D的度數

  設計意圖:課堂練習的“及時性”是很重要的。練習的設計目的在于鞏固當堂課上的主要內容。

  (六)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2、還有什么困惑?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反思引導學生概括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分析和小結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例1:(略)

  記作:□ABCD

  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且平行;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突出了本節(jié)教學重點,便于理清本節(jié)知識結構,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本著激發(fā)興趣,積極投入,由易到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這一主體思路下設計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0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法,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本節(jié)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這一節(jié)課是本冊書第一章第三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以下六個方面——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的設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在分析新數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確定了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首先來看一下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數的加法在整個知識系統(tǒng)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讓學生根據一些現(xiàn)實模型,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在初一階段完成。有理數的加法作為有理數的運算的一種,它是有理數運算的重要基礎之一,它是整個初中代數的一個基礎,它直接關系到有理數運算、實數運算、代數式運算、解方程、、研究函數等內容的學習。

  2、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一個重點。有理數這一章分為兩大部分——有理數的意義和有理數的運算,有理數的意義是有理數運算的基礎,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是這一章的難點,但混合運算是以各種基本運算為基礎的。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加、減法可以統(tǒng)一成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統(tǒng)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運算是本章的關鍵,而加法又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種有理數運算,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合和絕對值),關鍵是這一節(jié)的學習。

  3、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滲透的德育目標是:

 。1)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思維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上述對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1)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數加法的法則;

 。3)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準確運算;

 。4)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2、能力目標是:

 。1)培養(yǎng)學生準確運算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德育目標是: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4、個性品質目標: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有理數加法的意義與小學學習的在正有理數和零的范圍內進行的加法運算的意義相同,讓學生理解即可,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的理解與運用是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理解與運用。由于本階段的學生很難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異號兩數、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和互為相反數之間的關系,這就對法則的理解造成困難。因此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理解。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xiàn)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jié)是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學過程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不斷克服學生學習中的被動情況,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fā)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學法

  本節(jié)課是在前面學習了有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等概念,因此我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復習這些舊知識上,而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動形象的事例,讓學生充當指揮官的角色,親身參加探索發(fā)現(xiàn),從而獲取知識。在法則的得出過程中,我引進了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微機,讓學生在微機演示的一種動態(tài)變化中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歸納總結,這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法則的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又選配了一些變式練習,通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通過變式練習達到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這些我都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具體體現(xiàn)。而且在做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提問,使課堂在學生的參與下積極有序的'進行。

  六、教學過程的設計

  1、引入:再課堂的引入上,開始我本打算選擇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過于簡單。并且不宜于引起學生的注意,所以我選擇了學生們感興趣的軍事問題,讓學生在充當指揮官的同時,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并且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2、探索規(guī)律:法則的得出重要體現(xiàn)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過程。我通過了一個小人在坐標軸上來回的移動,使學生在小人的移動過程中體會兩個數相加的變化規(guī)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潑的教學手段,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問題中去,讓學生親身參加了探索發(fā)現(xiàn)及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最后由學生對規(guī)律進行歸納總結補充,從而得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3、鞏固練習:再習題的配備上,我注意了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習題的配備由難而易,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發(fā)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題,女生回答;女生出題,男生回答,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一種比較活躍的氛圍中,解決各種問題。同時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4、歸納總結:歸納總結由學生完成,并且做適當的補充。最后教師對本節(jié)的課進行說明。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設計。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達到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目的。說課對我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將進一步說好課,并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數學說課稿初中】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02-16

初中數學說課稿07-07

初中數學優(yōu)秀說課稿06-27

初中的數學分式說課稿03-01

初中數學《相交線》說課稿02-15

初中數學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07-21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11-25

《相交線》初中數學說課稿04-27

初中數學說課稿(15篇)08-12

初中數學說課稿15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