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高中>高中數(shù)學>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5-18 08:48:03 高中數(shù)學 我要投稿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實用15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nèi)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要注意有什么內(nèi)容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實用15篇)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

  1.①與(0°≤<360°)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角與角的終邊重合):|k360,kZ

 、诮K邊在x軸上的角的集合:|k180,kZ③終邊在y軸上的角的集合:|k18090,kZ

 、芙K邊在坐標軸上的角的集合:|k90,kZ

 、萁K邊在y=x軸上的角的集合:|k18045,kZ⑥終邊在yx軸上的角的集合:|k18045,kZ

 、呷艚桥c角的終邊關于x軸對稱,則角與角的關系:360k

 、嗳艚桥c角的終邊關于y軸對稱,則角與角的關系:360k180

 、崛艚桥c角的終邊在一條直線上,則角與角的關系:180k

 、饨桥c角的終邊互相垂直,則角與角的關系:360k902.角度與弧度的互換關系:360°=2180°=1°=0.017451=57.30°=57°18′3、弧長公式:l||r.扇形面積公式:s12扇形2lr12||r

  2、三角函數(shù)在各象限的符號:(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yy+y+-+-+-o-x-o+x+o-x正弦、余割余弦、正割正切、余切

  3.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域:

  三角函數(shù)定義域f(x)sinxx|xRf(x)cosxx|xRf(x)tanxx|xR且xk1,kZ2

  f(x)cotxx|xR且xk,kZ

  4、同角三角函數(shù)的基本關系式:

  sincostan

  cossincot

  tancot1sin2cos217、誘導公式:

  把k2“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的三角函數(shù)化為的三角函數(shù),概括為:三角函數(shù)的公式:

 。ㄒ唬┗娟P系

  公式組一sinxcscx=1tanx=sinx22

  cosxsinx+cosx=1cosxsecx=1x=cosx2sinx1+tanx=sec2xtanxcotx=11+cot2x=csc2x

  公式組二公式組三

  sin(2kx)sinxsin(x)sinxcos(2kx)cosxcos(x)cosxtan(2kx)tanxtan(x)tanxcot(2kx)cotxcot(x)cotx

  公式組四公式組五sin(x)sinxsin(2x)sinxcos(x)cosxcos(2x)cosxtan(x)tanxtan(2x)tanxcot(x)cotx

  cot(2x)cotx(二)角與角之間的互換

  cos()coscossinsincos()coscossinsin

  公式組六

  sin(x)sinxcos(x)cosxtan(x)tanx

  cot(x)cotxsin22sincos-2-

  cos2cos2sin2cos112sin

  2tan1tan2222sin()sincoscossintan2sin()sincoscossintan()tantan1tantan

  tantan1tantan

  tan()

  5.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數(shù)的圖象的性質(zhì):

  ysinxycosxytanxycotxyAsinx(A、>0)定義域RR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單調(diào)性[1,1][1,1]1x|xR且xk,kZ2x|xR且xk,kZRRR奇函數(shù)A,A22奇函數(shù)2當當0,非奇非偶奇函數(shù)偶函數(shù)奇函數(shù)0,上為上為上為增函上為增函數(shù);上為增增函數(shù);增函數(shù);數(shù);上為減函數(shù)函數(shù);上為減函數(shù)上為減上為減上為減函數(shù)函數(shù)函數(shù)注意:①ysinx與ysinx的單調(diào)性正好相反;ycosx與ycosx的單調(diào)性也同樣相反.一般地,若yf(x)在[a,b]上遞增(減),則yf(x)在[a,b]上遞減(增).②ysinx與的ycosx周期是.

  ▲y

  Ox

  0)的周期T③ysin(x)或yx2cos(x)(2.

  ytan的周期為2(TT2,如圖,翻折無效).

  ④ysin(x)的對稱軸方程是xk2(

  kZ),對稱中心(

  12k,0);

  ycos(x)的對稱軸方程是xk(

  kZ),對稱中心(k,0);

  yatn(

  x)的對稱中心(

  k2,0).

  三角函數(shù)圖像

  數(shù)y=Asin(ωx+φ)的振幅|A|,周期T2||,頻率f1T||2,相位x;初

  相(即當x=0時的相位).(當A>0,ω>0時以上公式可去絕對值符號),

  由y=sinx的圖象上的點的橫坐標保持不變,縱坐標伸長(當|A|>1)或縮短(當0<|A|<1)到原來的|A|倍,得到y(tǒng)=Asinx的`圖象,叫做振幅變換或叫沿y軸的伸縮變換.(用y/A替換y)

  由y=sinx的圖象上的點的縱坐標保持不變,橫坐標伸長(0<|ω|<1)或縮短(|ω|>1)到原來的|1|倍,得到y(tǒng)=sinωx的圖象,叫做周期變換或叫做沿x軸的伸縮變換.(用

  ωx替換x)

  由y=sinx的圖象上所有的點向左(當φ>0)或向右(當φ<0)平行移動|φ|個單位,得到y(tǒng)=sin(x+φ)的圖象,叫做相位變換或叫做沿x軸方向的平移.(用x+φ替換x)

  由y=sinx的圖象上所有的點向上(當b>0)或向下(當b<0)平行移動|b|個單位,得到y(tǒng)=sinx+b的圖象叫做沿y軸方向的平移.(用y+(-b)替換y)

  由y=sinx的圖象利用圖象變換作函數(shù)y=Asin(ωx+φ)(A>0,ω>0)(x∈R)的圖象,要特別注意:當周期變換和相位變換的先后順序不同時,原圖象延x軸量伸縮量的區(qū)別。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2

  數(shù)學立體幾何知識點

  1.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掌握三個公理及推論,會說明共點、共線、共面問題。

  能夠用斜二測法作圖。

  2.空間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平行、相交、異面的概念;

  會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和異面直線間的距離;證明兩條直線是異面直線一般用反證法。

  3.直線與平面

 、傥恢藐P系:平行、直線在平面內(nèi)、直線與平面相交。

 、谥本與平面平行的判斷方法及性質(zhì),判定定理是證明平行問題的依據(jù)。

  ③直線與平面垂直的證明方法有哪些?

 、苤本與平面所成的角:關鍵是找它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范圍是

 、萑咕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試題都要考查這個定理. 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證明垂直關系與空間圖形的度量.如:證明異面直線垂直,確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確定點到直線的垂線.

  4.平面與平面

  (1)位置關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

  (2)掌握平面與平面平行的證明方法和性質(zhì)。

  (3)掌握平面與平面垂直的證明方法和性質(zhì)定理。尤其是已知兩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據(jù)性質(zhì)定理,可以證明線面垂直。

  (4)兩平面間的距離問題→點到面的距離問題→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義法,一般要利用圖形的對稱性;一般在計算時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線、斜線、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線好找,一般在計算時要解一個直角三角形。

 、凵溆懊娣e法,一般是二面交的兩個面只有一個公共點,兩個面的交線不容易找到時用此法。

  高中數(shù)學立體幾何知識點

  數(shù)學知識點1、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1)棱柱:

  幾何特征:兩底面是對應邊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對角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側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多邊形。

  (2)棱錐

  幾何特征:側面、對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與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頂點到

  截面距離與高的比的平方。

  (3)棱臺:

  幾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邊形 ②側面是梯形 ③側棱交于原棱錐的頂點

  (4)圓柱:定義: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其余三邊旋轉所成

  幾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圓;②母線與軸平行;③軸與底面圓的半徑垂直;④側面展開圖

  是一個矩形。

  (5)圓錐:定義: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旋轉軸,旋轉一周所成

  幾何特征:①底面是一個圓;②母線交于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6)圓臺:定義:以直角梯形的垂直與底邊的腰為旋轉軸,旋轉一周所成

  幾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兩個圓;②側面母線交于原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弓形。

  (7)球體:定義: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周形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圓;②球面上任意一點到球心的距離等于半徑。

  數(shù)學知識點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側視圖(從左向右)、 俯視圖(從上向下)

  注:正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俯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側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數(shù)學知識點3、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①原來與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谠瓉砼c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

  快速提高數(shù)學成績的方法

  1、運算是學好數(shù)學的基本功.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數(shù)學運算能力的黃金時期,初中代數(shù)的`主要內(nèi)容都和運算有關,如有初中數(shù)學理數(shù)的運算、整式的運算、因式分解、分式的運算、根式的運算和解方程.初中運算能力不過關,會直接影響以后數(shù)學的學習。

  2、做完一節(jié)的全部練習后,對照答案進行批改.千萬別做一道對一道的答案,因為這樣會造成思維中斷和對答案的依賴心理;

  先易后難,遇到不會的題一定要先跳過去,以平穩(wěn)的速度過一遍所有題目,先徹底解決會做的初中數(shù)學;不會的題過多時,千萬別急躁、泄氣,其實你認為困難的題,對其他人來講也是如此,只不過需要點時間和耐心;對于例題,有兩種處理方式:“先做后看”與“先看后測”。

  3、最重要就是興趣問題,學習興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培養(yǎng)我們的學習興趣呢?首先,我們自己要做的就是調(diào)整好我們的情緒,很多同學一提起數(shù)學這兩個字,負面情緒馬上出現(xiàn),這樣,不用其他人,你自己已經(jīng)把自己給放棄了!因此,想學好初中數(shù)學,最重要的是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只有有了積極的情緒,才會有高效率的學習。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3

  集合的分類:

 。1)按元素屬性分類,如點集,數(shù)集。

  (2)按元素的個數(shù)多少,分為有/無限集

  關于集合的概念:

  (1)確定性:作為一個集合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這就是說,不能確定的對象就不能構成集合,也就是說,給定一個集合,任何一個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也就確定了。

 。2)互異性: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說是互異的),這就是說,集合中的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同一個集合時只能算作集合的一個元素。

 。3)無序性:判斷一些對象時候構成集合,關鍵在于看這些對象是否有明確的標準。

  集合可以根據(jù)它含有的元素的個數(shù)分為兩類: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非負整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數(shù)集,記作N。

  在自然數(shù)集內(nèi)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數(shù)集,記作N+或N_。

  整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整數(shù)集,記作Z。

  有理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數(shù)集,記作Q。(有理數(shù)是整數(shù)和分數(shù)的統(tǒng)稱,一切有理數(shù)都可以化成分數(shù)的形式。)

  實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實數(shù)集,記作R。(包括有理數(shù)和無理數(shù)。其中無理數(shù)就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有理數(shù)就包括整數(shù)和分數(shù)。數(shù)學上,實數(shù)直觀地定義為和數(shù)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shù)。)

  1、列舉法:如果一個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舉出來,寫在花括號“{}”內(nèi)表示這個集合,例如,由兩個元素0,1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

  有些集合的`元素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在不致于發(fā)生誤解的情況下,也可以列出幾個元素作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號表示。

  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數(shù)的全體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2,3,…,100}。

  無限集有時也用上述的列舉法表示,例如,自然數(shù)集N可表示為{1,2,3,…,n,…}。

  2、描述法:一種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質(zhì)來描述。

  例如:正偶數(shù)構成的集合,它的每一個元素都具有性質(zhì):“能被2整除,且大于0”

  而這個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這種性質(zhì),因此,我們可以用上述性質(zhì)把正偶數(shù)集合表示為{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大括號內(nèi)豎線左邊的X表示這個集合的任意一個元素,元素X從實數(shù)集合中取值,在豎線右邊寫出只有集合內(nèi)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質(zhì)。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中,屬于集合A的任意一個元素x都具有性質(zhì)p(x),而不屬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質(zhì)p(x),則性質(zhì)p(x)叫做集合A的一個特征性質(zhì)。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質(zhì)p(x)描述為{x∈I│p(x)}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質(zhì)p(x)的所有元素構成的,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質(zhì)描述法,簡稱描述法。

  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征是X2—1=0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4

  一、函數(shù)對稱性:

  1.2.3.4.5.6.7.8.

  f(a+x)=f(a-x)==>f(x)關于x=a對稱

  f(a+x)=f(b-x)==>f(x)關于x=(a+b)/2對稱f(a+x)=-f(a-x)==>f(x)關于點(a,0)對稱f(a+x)=-f(a-x)+2b==>f(x)關于點(a,b)對稱

  f(a+x)=-f(b-x)+c==>f(x)關于點[(a+b)/2,c/2]對稱y=f(x)與y=f(-x)關于x=0對稱y=f(x)與y=-f(x)關于y=0對稱y=f(x)與y=-f(-x)關于點(0,0)對稱

  例1:證明函數(shù)y=f(a+x)與y=f(b-x)關于x=(b-a)/2對稱。

  【解析】求兩個不同函數(shù)的對稱軸,用設點和對稱原理作解。

  證明:假設任意一點P(m,n)在函數(shù)y=f(a+x)上,令關于x=t的對稱點Q(2tm,n),那么n=f(a+m)=f[b(2tm)]

  ∴b2t=a,==>t=(b-a)/2,即證得對稱軸為x=(b-a)/2.

  例2:證明函數(shù)y=f(a-x)與y=f(xb)關于x=(a+b)/2對稱。

  證明:假設任意一點P(m,n)在函數(shù)y=f(a-x)上,令關于x=t的對稱點Q(2tm,n),那么n=f(a-m)=f[(2tm)b]

  ∴2t-b=a,==>t=(a+b)/2,即證得對稱軸為x=(a+b)/2.

  二、函數(shù)的周期性

  令a,b均不為零,若:

  1、函數(shù)y=f(x)存在f(x)=f(x+a)==>函數(shù)最小正周期T=|a|

  2、函數(shù)y=f(x)存在f(a+x)=f(b+x)==>函數(shù)最小正周期T=|b-a|

  3、函數(shù)y=f(x)存在f(x)=-f(x+a)==>函數(shù)最小正周期T=|2a|

  4、函數(shù)y=f(x)存在f(x+a)=1/f(x)==>函數(shù)最小正周期T=|2a|

  5、函數(shù)y=f(x)存在f(x+a)=[f(x)+1]/[1f(x)]==>函數(shù)最小正周期T=|4a|

  這里只對第2~5點進行解析。

  第2點解析:

  令X=x+a,f[a+(xa)]=f[b+(xa)]∴f(x)=f(x+ba)==>T=ba

  第3點解析:同理,f(x+a)=-f(x+2a)……

 、賔(x)=-f(x+a)……

 、凇嘤散俸廷诮獾胒(x)=f(x+2a)∴函數(shù)最小正周期T=|2a|

  第4點解析:

  f(x+2a)=1/f(x+a)==>f(x+a)=1/f(x+2a)

  又∵f(x+a)=1/f(x)∴f(x)=f(x+2a)

  ∴函數(shù)最小正周期T=|2a|

  第5點解析:

  ∵f(x+a)={2[1f(x)]}/[1f(x)]=2/[1f(x)]1

  ∴1f(x)=2/[f(x)+1]移項得f(x)=12/[f(x+a)+1]

  那么f(x-a)=12/[f(x)+1],等式右邊通分得f(x-a)=[f(x)1]/[1+f(x)]∴1/[f(x-a)=[1+f(x)]/[f(x)1],即-1/[f(x-a)=[1+f(x)]/[1-f(x)]∴-1/[f(x-a)=f(x+a),-1/[f(x2a)=f(x)==>-1/f(x)=f(x-2a)①,又∵-1/f(x)=f(x+2a)②,

  由①②得f(x+2a)=f(x-2a)==>f(x)=f(x+4a)

  ∴函數(shù)最小正周期T=|4a|

  擴展閱讀:函數(shù)對稱性、周期性和奇偶性的規(guī)律總結

  函數(shù)對稱性、周期性和奇偶性規(guī)律總結

 。ㄒ唬┩缓瘮(shù)的函數(shù)的奇偶性與對稱性:(奇偶性是一種特殊的對稱性)

  1、奇偶性:

  (1)奇函數(shù)關于(0,0)對稱,奇函數(shù)有關系式f(x)f(x)0

 。2)偶函數(shù)關于y(即x=0)軸對稱,偶函數(shù)有關系式f(x)f(x)

  2、奇偶性的拓展:同一函數(shù)的對稱性

  (1)函數(shù)的軸對稱:

  函數(shù)yf(x)關于xa對稱f(ax)f(ax)

  f(ax)f(ax)也可以寫成f(x)f(2ax)或f(x)f(2ax)

  若寫成:f(ax)f(bx),則函數(shù)yf(x)關于直線x稱

 。╝x)(bx)ab對22證明:設點(x1,y1)在yf(x)上,通過f(x)f(2ax)可知,y1f(x1)f(2ax1),

  即點(2ax1,y1)也在yf(x)上,而點(x1,y1)與點(2ax1,y1)關于x=a對稱。得證。

  說明:關于xa對稱要求橫坐標之和為2a,縱坐標相等。

  ∵(ax1,y1)與(ax1,y1)關于xa對稱,∴函數(shù)yf(x)關于xa對稱

  f(ax)f(ax)

  ∵(x1,y1)與(2ax1,y1)關于xa對稱,∴函數(shù)yf(x)關于xa對稱

  f(x)f(2ax)

  ∵(x1,y1)與(2ax1,y1)關于xa對稱,∴函數(shù)yf(x)關于xa對稱

  f(x)f(2ax)

  (2)函數(shù)的點對稱:

  函數(shù)yf(x)關于點(a,b)對稱f(ax)f(ax)2b

  上述關系也可以寫成f(2ax)f(x)2b或f(2ax)f(x)2b

  若寫成:f(ax)f(bx)c,函數(shù)yf(x)關于點(abc,)對稱2證明:設點(x1,y1)在yf(x)上,即y1f(x1),通過f(2ax)f(x)2b可知,f(2ax1)f(x1)2b,所以f(2ax1)2bf(x1)2by1,所以點(2ax1,2by1)也在yf(x)上,而點(2ax1,2by1)與(x1,y1)關于(a,b)對稱。得證。

  說明:關于點(a,b)對稱要求橫坐標之和為2a,縱坐標之和為2b,如(ax)與(ax)之和為2a。

 。3)函數(shù)yf(x)關于點yb對稱:假設函數(shù)關于yb對稱,即關于任一個x值,都有兩個y值與其對應,顯然這不符合函數(shù)的定義,故函數(shù)自身不可能關于yb對稱。但在曲線c(x,y)=0,則有可能會出現(xiàn)關于yb對稱,比如圓c(x,y)x2y240它會關于y=0對稱。

 。4)復合函數(shù)的奇偶性的`性質(zhì)定理:

  性質(zhì)1、復數(shù)函數(shù)y=f[g(x)]為偶函數(shù),則f[g(-x)]=f[g(x)]。復合函數(shù)y=f[g(x)]為奇函數(shù),則f[g(-x)]=-f[g(x)]。

  性質(zhì)2、復合函數(shù)y=f(x+a)為偶函數(shù),則f(x+a)=f(-x+a);復合函數(shù)y=f(x+a)為奇函數(shù),則f(-x+a)=-f(a+x)。

  性質(zhì)3、復合函數(shù)y=f(x+a)為偶函數(shù),則y=f(x)關于直線x=a軸對稱。復合函數(shù)y=f(x+a)為奇函數(shù),則y=f(x)關于點(a,0)中心對稱。

  總結:x的系數(shù)一個為1,一個為-1,相加除以2,可得對稱軸方程

  總結:x的系數(shù)一個為1,一個為-1,f(x)整理成兩邊,其中一個的系數(shù)是為1,另一個為-1,存在對稱中心。

  總結:x的系數(shù)同為為1,具有周期性。

  (二)兩個函數(shù)的圖象對稱性

  1、yf(x)與yf(x)關于X軸對稱。

  證明:設yf(x)上任一點為(x1,y1)則y1f(x1),所以yf(x)經(jīng)過點(x1,y1)

  ∵(x1,y1)與(x1,y1)關于X軸對稱,∴y1f(x1)與yf(x)關于X軸對稱.注:換種說法:yf(x)與yg(x)f(x)若滿足f(x)g(x),即它們關于y0對稱。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5

  一、集合、簡易邏輯

  1、集合;

  2、子集;

  3、補集;

  4、交集;

  5、并集;

  6、邏輯連結詞;

  7、四種命題;

  8、充要條件。

  二、函數(shù)

  1、映射;

  2、函數(shù);

  3、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

  4、反函數(shù);

  5、互為反函數(shù)的函數(shù)圖象間的關系;

  6、指數(shù)概念的擴充;

  7、有理指數(shù)冪的運算;

  8、指數(shù)函數(shù);

  9、對數(shù);

  10、對數(shù)的運算性質(zhì);

  11、對數(shù)函數(shù)。

  12、函數(shù)的應用舉例。

  三、數(shù)列(12課時,5個)

  1、數(shù)列;

  2、等差數(shù)列及其通項公式;

  3、等差數(shù)列前n項和公式;

  4、等比數(shù)列及其通頂公式;

  5、等比數(shù)列前n項和公式。

  四、三角函數(shù)

  1、角的概念的推廣;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

  4、單位圓中的三角函數(shù)線;

  5、同角三角函數(shù)的基本關系式;

  6、正弦、余弦的誘導公式;

  7、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數(shù)、余弦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zhì);

  10、周期函數(shù);

  11、函數(shù)的奇偶性;

  12、函數(shù)的圖象;

  13、正切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zhì);

  14、已知三角函數(shù)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余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舉例。

  五、平面向量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與減法;

  3、實數(shù)與向量的積;

  4、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

  5、線段的定比分點;

  6、平面向量的數(shù)量積;

  7、平面兩點間的距離;

  8、平移。

  六、不等式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

  3、不等式的證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絕對值的不等式。

  七、直線和圓的方程

  1、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

  2、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和兩點式;

  3、直線方程的一般式;

  4、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條件;

  5、兩條直線的交角;

  6、點到直線的距離;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qū)域;

  8、簡單線性規(guī)劃問題;

  9、曲線與方程的概念;

  10、由已知條件列出曲線方程;

  11、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

  12、圓的參數(shù)方程。

  八、圓錐曲線

  1、橢圓及其標準方程;

  2、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zhì);

  3、橢圓的參數(shù)方程;

  4、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

  5、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zhì);

  6、拋物線及其標準方程;

  7、拋物線的簡單幾何性質(zhì)。

  九、直線、平面、簡單何體

  1、平面及基本性質(zhì);

  2、平面圖形直觀圖的畫法;

  3、平面直線;

  4、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與性質(zhì);

  5、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

  6、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

  7、兩個平面的位置關系;

  8、空間向量及其加法、減法與數(shù)乘;

  9、空間向量的坐標表示;

  10、空間向量的數(shù)量積;

  11、直線的方向向量;

  12、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13、異面直線的公垂線;

  14、異面直線的距離;

  15、直線和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

  16、平面的法向量;

  17、點到平面的距離;

  18、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19、向量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

  20、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

  21、平行平面間的距離;

  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23、兩個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zhì);

  24、多面體;

  25、棱柱;

  26、棱錐;

  27、正多面體;

  28、球。

  十、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

  1、分類計數(shù)原理與分步計數(shù)原理;

  2、排列;

  3、排列數(shù)公式;

  4、組合;

  5、組合數(shù)公式;

  6、組合數(shù)的兩個性質(zhì);

  7、二項式定理;

  8、二項展開式的性質(zhì)。

  十一、概率

  1、隨機事件的概率;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互斥事件有一個發(fā)生的概率;

  4、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fā)生的概率;

  5、獨立重復試驗。

  必修一函數(shù)重點知識整理

  1、函數(shù)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數(shù),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數(shù),0在其定義域內(nèi),則f(0)=0(可用于求參數(shù));

  (3)判斷函數(shù)奇偶性可用定義的等價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給函數(shù)的解析式較為復雜,應先化簡,再判斷其奇偶性;

 。5)奇函數(shù)在對稱的單調(diào)區(qū)間內(nèi)有相同的單調(diào)性;偶函數(shù)在對稱的單調(diào)區(qū)間內(nèi)有相反的單調(diào)性;

  2、復合函數(shù)的有關問題

 。1)復合函數(shù)定義域求法:若已知的定義域為[a,b],其復合函數(shù)f[g(x)]的定義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義域為[a,b],求f(x)的定義域,相當于x∈[a,b]時,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義域);研究函數(shù)的問題一定要注意定義域優(yōu)先的原則。

 。2)復合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由“同增異減”判定;

  3、函數(shù)圖像(或方程曲線的對稱性)

 。1)證明函數(shù)圖像的對稱性,即證明圖像上任意點關于對稱中心(對稱軸)的對稱點仍在圖像上;

  (2)證明圖像C1與C2的對稱性,即證明C1上任意點關于對稱中心(對稱軸)的對稱點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線C1:f(x,y)=0,關于y=x+a(y=—x+a)的對稱曲線C2的方程為f(y—a,x+a)=0(或f(—y+a,—x+a)=0);

  (4)曲線C1:f(x,y)=0關于點(a,b)的對稱曲線C2方程為:f(2a—x,2b—y)=0;

  (5)若函數(shù)y=f(x)對x∈R時,f(a+x)=f(a—x)恒成立,則y=f(x)圖像關于直線x=a對稱;

  (6)函數(shù)y=f(x—a)與y=f(b—x)的圖像關于直線x=對稱;

  4、函數(shù)的周期性

 。1)y=f(x)對x∈R時,f(x +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則y=f(x)是周期為2a的周期函數(shù);

  (2)若y=f(x)是偶函數(shù),其圖像又關于直線x=a對稱,則f(x)是周期為2︱a︱的周期函數(shù);

 。3)若y=f(x)奇函數(shù),其圖像又關于直線x=a對稱,則f(x)是周期為4︱a︱的周期函數(shù);

 。4)若y=f(x)關于點(a,0),(b,0)對稱,則f(x)是周期為2的周期函數(shù);

 。5)y=f(x)的圖象關于直線x=a,x=b(a≠b)對稱,則函數(shù)y=f(x)是周期為2的周期函數(shù);

 。6)y=f(x)對x∈R時,f(x+a)=—f(x)(或f(x+a)=,則y=f(x)是周期為2的周期函數(shù);

  5、方程k=f(x)有解k∈D(D為f(x)的值域);

  6、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7、(1)(a>0,a≠1,b>0,n∈R+);

  (2)l og a N=(a>0,a≠1,b>0,b≠1);

 。3)l og a b的符號由口訣“同正異負”記憶;

 。4)a log a N= N(a>0,a≠1,N>0);

  8、判斷對應是否為映射時,抓住兩點:

 。1)A中元素必須都有象且唯一;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熟練地用定義證明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求反函數(shù),判斷函數(shù)的奇偶性。

  10、對于反函數(shù),應掌握以下一些結論:

 。1)定義域上的單調(diào)函數(shù)必有反函數(shù);

 。2)奇函數(shù)的反函數(shù)也是奇函數(shù);

 。3)定義域為非單元素集的偶函數(shù)不存在反函數(shù);

 。4)周期函數(shù)不存在反函數(shù);

 。5)互為反函數(shù)的兩個函數(shù)具有相同的單調(diào)性;

 。6)y=f(x)與y=f—1(x)互為反函數(shù),設f(x)的定義域為A,值域為B,則有f[f——1(x)]=x(x∈B),f——1[f(x)]=x(x∈A)。

  11、處理二次函數(shù)的問題勿忘數(shù)形結合;二次函數(shù)在閉區(qū)間上必有最值,求最值問題用“兩看法”:一看開口方向;二看對稱軸與所給區(qū)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12、依據(jù)單調(diào)性,利用一次函數(shù)在區(qū)間上的保號性可解決求一類參數(shù)的范圍問題

  13、恒成立問題的處理方法:

 。1)分離參數(shù)法;

 。2)轉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組)求解。

  拓展閱讀:高中數(shù)學復習方法

  1、把答案蓋住看例題

  例題不能帶著答案去看,不然會認為自己就是這么,其實自己并沒有理解透徹。

  所以,在看例題時,把解答蓋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時再去看。這時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里與解答不同,哪里沒想到,該注意什么,哪一種方法更好,還有沒有另外的解法。

  經(jīng)過上面的訓練,自己的思維空間擴展了,看問題也全面了。如果把題目徹底搞清了,在題后精煉幾個批注,說明此題的“題眼”及巧妙之處,收獲會更大。

  2、研究每題都考什么

  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做題,“熟能生巧”這個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題不是搞題海戰(zhàn)術,而是要通過一題聯(lián)想到很多題。

  3、錯一次反思一次

  每次業(yè)及考試或多或少會發(fā)生些錯誤,這并不可怕,要緊的是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重現(xiàn)。因此平時注意把錯題記下來。

  學生若能將每次考試或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記錄下來分析,并盡力保證在下次考試時不發(fā)生同樣錯誤,那么以后人生中最重要的高考也就能避免犯錯了。

  4、分析試卷總結經(jīng)驗

  每次考試結束試卷發(fā)下來,要認真分析得失,總結經(jīng)驗教訓。特別是將試卷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分類。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6

  1、你掌握了空間圖形在平面上的直觀畫法嗎?(斜二測畫法)。

  2、線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定義、判定和性質(zhì)定理你掌握了嗎?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這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轉化在解決立幾問題中的應用是怎樣的?每種平行之間轉換的條件是什么?

  3、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你記住了嗎?你知道三垂線定理的關鍵是什么嗎?(一面、四線、三垂直、立柱即面的垂線是關鍵)一面四直線,立柱是關鍵,垂直三處見

  3、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在應用時都是三個條件,但這三個條件易混為一談;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條件錯誤地記為”一個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分別平行”而導致證明過程跨步太大。

  4、求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時,如果所求的角為90°,那么就不要忘了還有一種求角的方法即用證明它們垂直的方法。

  5、異面直線所成角利用“平移法”求解時,一定要注意平移后所得角等于所求角(或其補角),特別是題目告訴異面直線所成角,應用時一定要從題意出發(fā),是用銳角還是其補角,還是兩種情況都有可能。

  6、你知道公式:和中每一字母的意思嗎?能夠熟練地應用它們解題嗎?

  7、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范圍:0°《α≤90°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圍:0o≤α≤90°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圍:0°≤α≤180°

  8、你知道異面直線上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如何運用嗎?

  9、平面圖形的.翻折,立體圖形的展開等一類問題,要注意翻折,展開前后有關幾何元素的“不變量”與“不變性”。

  10、立幾問題的求解分為“作”,“證”,“算”三個環(huán)節(jié),你是否只注重了“作”,“算”,而忽視了“證”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11、棱柱及其性質(zhì)、平行六面體與長方體及其性質(zhì)。這些知識你掌握了嗎?(注意運用向量的方法解題)

  12、球及其性質(zhì);經(jīng)緯度定義易混。經(jīng)度為二面角,緯度為線面角、球面距離的求法;球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7

  :平面

  1.經(jīng)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面.

  注:兩兩相交且不過同一點的四條直線必在同一平面內(nèi).

  2.兩個平面可將平面分成3或4部分.(①兩個平面平行,②兩個平面相交)

  3.過三條互相平行的直線可以確定1或3個平面.(①三條直線在一個平面內(nèi)平行,②三條直線不在一個平面內(nèi)平行)

  [注]:三條直線可以確定三個平面,三條直線的公共點有0或1個.

  4.三個平面最多可把空間分成8部分.(X、Y、Z三個方向)

 。嚎臻g的直線與平面

  ⒈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⑴三個公理及公理三的三個推論和它們的用途.、菩倍䴗y畫法.

 、部臻g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相交直線、平行直線、異面直線.

  ⑴公理四(平行線的傳遞性).等角定理.

 、飘惷嬷本的判定:判定定理、反證法.

 、钱惷嬷本所成的角:定義(求法)、范圍.

 、持本和平面平行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與性質(zhì).

 、粗本和平面垂直

 、胖本和平面垂直:定義、判定定理.

 、迫咕定理及逆定理.

  5.平面和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的位置關系、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與性質(zhì).

  6.平面和平面垂直

  互相垂直的平面及其判定定理、性質(zhì)定理.

  (二)直線與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的證明思路(見附圖)

  (三)夾角與距離

  7.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與二面角

 、牌矫娴男本和平面所成的角:三面角余弦公式、最小角定理、斜線和平

  面所成的角、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贫娼牵孩俣x、范圍、二面角的平面角、直二面角.

  ②互相垂直的平面及其判定定理、性質(zhì)定理.

  8.距離

 、劈c到平面的距離.

  ⑵直線到與它平行平面的距離.

 、莾蓚平行平面的距離:兩個平行平面的公垂線、公垂線段.

 、犬惷嬷本的距離:異面直線的公垂線及其性質(zhì)、公垂線段.

  (四)簡單多面體與球

  9.棱柱與棱錐

 、哦嗝骟w.

 、评庵c它的性質(zhì):棱柱、直棱柱、正棱柱、棱柱的性質(zhì).

 、瞧叫辛骟w與長方體:平行六面體、直平行六面體、長方體、正四棱柱、

  正方體;平行六面體的性質(zhì)、長方體的性質(zhì).

  ⑷棱錐與它的性質(zhì):棱錐、正棱錐、棱錐的性質(zhì)、正棱錐的性質(zhì).

 、芍崩庵驼忮F的直觀圖的畫法.

  10.多面體歐拉定理的發(fā)現(xiàn)

 、藕唵味嗝骟w的歐拉公式.

 、普嗝骟w.

  11.球

 、徘蚝退男再|(zhì):球體、球面、球的大圓、小圓、球面距離.

 、魄虻捏w積公式和表面積公式.

  :常用結論、方法和公式

  1.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求法:

  (1)平移法:在異面直線中的一條直線中選擇一特殊點,作另一條的平行線;

  (2)補形法:把空間圖形補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幾何體,如正方體、平行六面體、長方體等,其目的在于容易發(fā)現(xiàn)兩條異面直線間的關系;

  2.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斜線和平面所成的是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銳角,它的三條邊分別是平面的垂線段、斜線段及斜線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過斜線上某個特殊點作出平面的垂線段,垂足和斜足的連線,是產(chǎn)生線面角的關鍵;

  3.二面角的求法

  (1)定義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點(特殊點),分別在兩個半平面內(nèi)作棱的垂線,得出平面角,用定義法時,要認真觀察圖形的特性;

  (2)三垂線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個面內(nèi)一點到一個面的垂線,用三垂線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內(nèi)一點到兩個面的垂線時,過兩垂線作平面與兩個半平面的交線所成的角即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與棱垂直;

  (4)射影法:利用面積射影公式S射=S原cos,其中為平面角的大小,此法不必在圖形中畫出平面角;

  特別:對于一類沒有給出棱的二面角,應先延伸兩個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現(xiàn)棱,然后再選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慮射影法)。

  4.空間距離的求法

  (1)兩異面直線間的距離,高考要求是給出公垂線,所以一般先利用垂直作出公垂線,然后再進行計算;

  (2)求點到直線的距離,一般用三垂線定理作出垂線再求解;

  (3)求點到平面的距離,一是用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來作,因此,確定已知面的垂面是關鍵;二是不作出公垂線,轉化為求三棱錐的高,利用等體積法列方程求解;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8

  1.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

  如果一個數(shù)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shù),那么這個數(shù)列就叫做等差數(shù)列,這個常數(shù)叫做等差數(shù)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若等差數(shù)列{an}的首項是a1,公差是d,則其通項公式為an=a1+(n-1)d.

  3.等差中項

  如果A=(a+b)/2,那么A叫做a與b的等差中項.

  4.等差數(shù)列的常用性質(zhì)

  (1)通項公式的推廣:an=am+(n-m)d(n,m∈N_).

  (2)若{an}為等差數(shù)列,且m+n=p+q,則am+an=ap+aq(m,n,p,q∈N_).

  (3)若{an}是等差數(shù)列,公差為d,則ak,ak+m,ak+2m,…(k,m∈N_)是公差為md的等差數(shù)列.

  (4)數(shù)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數(shù)列.

  (5)S2n-1=(2n-1)an.

  (6)若n為偶數(shù),則S偶-S奇=nd/2;

  若n為奇數(shù),則S奇-S偶=a中(中間項).

  注意:

  一個推導

  利用倒序相加法推導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公式:

  Sn=a1+a2+a3+…+an,①

  Sn=an+an-1+…+a1,②

  ①+②得:Sn=n(a1+an)/2

  兩個技巧

  已知三個或四個數(shù)組成等差數(shù)列的一類問題,要善于設元.

  (1)若奇數(shù)個數(shù)成等差數(shù)列且和為定值時,可設為…,a-2d,a-d,a,a+d,a+2d,….

  (2)若偶數(shù)個數(shù)成等差數(shù)列且和為定值時,可設為…,a-3d,a-d,a+d,a+3d,…,其余各項再依據(jù)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進行對稱設元.

  四種方法

  等差數(shù)列的判斷方法

  (1)定義法:對于n≥2的任意自然數(shù),驗證an-an-1為同一常數(shù);

  (2)等差中項法:驗證2an-1=an+an-2(n≥3,n∈N_)都成立;

  (3)通項公式法:驗證an=pn+q;

  (4)前n項和公式法:驗證Sn=An2+Bn.

  注:后兩種方法只能用來判斷是否為等差數(shù)列,而不能用來證明等差數(shù)列.

  5.有關平行與垂直(線線、線面及面面)的問題,是在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過程中,大量的、反復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論證、計算角、與距離等)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因此在主體幾何的總復習中,首先應從解決“平行與垂直”的有關問題著手,通過較為基本問題,熟悉公理、定理的內(nèi)容和功能,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概括,掌握立體幾何中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充分利用線線平行(垂直)、線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轉化的思想,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6.判定兩個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據(jù)定義--證明兩平面沒有公共點;

  (2)判定定理--證明一個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

  (3)證明兩平面同垂直于一條直線。

  7.兩個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質(zhì):

  (1)由定義知:“兩平行平面沒有公共點”;

  (2)由定義推得:“兩個平面平行,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的直線必平行于另一個平面”;

  (3)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如果兩個平行平面同時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平行”;

  (4)一條直線垂直于兩個平行平面中的一個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5)夾在兩個平行平面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6)經(jīng)過平面外一點只有一個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8.乘法與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 X1+X2=-b/a X1__X2=c/a 注:韋達定理

  判別式

  2-4ac=0 注: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2-4ac0 注: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2-4ac0 注: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復數(shù)根

  9.三角函數(shù)公式

  兩角和公式

  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積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數(shù)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__2+2__3+3__4+4__5+5__6+6__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圓的標準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圓心坐標

  10.圓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拋物線標準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側面積 S=c__h 斜棱柱側面積 S=c__h

  正棱錐側面積 S=1/2c__h 正棱臺側面積 S=1/2(c+c)h

  圓臺側面積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積 S=4pi__r2

  圓柱側面積 S=c__h=2pi__h 圓錐側面積 S=1/2__c__l=pi__r__l

  弧長公式 l=a__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shù)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__l__r

  錐體體積公式 V=1/3__S__H 圓錐體體積公式 V=1/3__pi__r2h

  斜棱柱體積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 L是側棱長

  柱體體積公式 V=s__h 圓柱體 V=pi__r2h

  11.通項公式的求法:

  (1)構造等比數(shù)列:凡是出現(xiàn)關于后項和前項的一次遞推式都可以構造等比數(shù)列求通項公式;

  (2)構造等差數(shù)列:遞推式不能構造等比數(shù)列時,構造等差數(shù)列;

  (3)遞推:即按照后項和前項的對應規(guī)律,再往前項推寫對應式。

  已知遞推公式求通項常見方法:

 、僖阎猘1=a,an+1=qan+b,求an時,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解,其關鍵是確定待定系數(shù),使an+1 +=q(an+)進而得到。

 、谝阎猘1=a,an=an-1+f(n)(n2),求an時,利用累加法求解,即an=a1+(a2-a1)+(a3-a2)++(an-an-1)的方法。

  ③已知a1=a,an=f(n)an-1(n2),求an時,利用累乘法求解。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9

  第一講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zhì)1.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推理1:經(jīng)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推理2:經(jīng)過梯形一腰的中點,且與底邊平行的直線平分另一腰。

  2.平分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平分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推論: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質(zhì)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定義: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數(shù))。

  由于從定義出發(fā)判斷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需考慮6個元素,即三組對應角是否分別相等,三組對應邊是否分別成比例,顯然比較麻煩。所以我們曾經(jīng)給出過如下幾個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的簡單方法:

 。1)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

 。2)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3)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

  預備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1:對于任意兩個三角形,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簡述為: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對于任意兩個三角形,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兩邊對應成比例,并且夾角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簡述為: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對于任意兩個三角形,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對應成比例,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簡述為: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

  引理: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么這條直線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邊。定理:(1)如果兩個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銳角對應相等,那么它們相似;

  (2)如果兩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么它們相似。

  定理: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三角形的斜邊和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么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

 。1)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和對應平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外接圓的直徑比、周長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圓的'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是兩直角邊在斜邊上射影的比例中項;兩直角邊分別是它們在斜邊上射影與斜邊的比例中項。

  第二講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1.圓周定理

  圓周角定理:圓上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它所對的圓周角的一半。圓心角定理:圓心角的度數(shù)等于它所對弧的度數(shù)。

  推論1: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相等。推論2: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2.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性質(zhì)與判定定理

  定理1:圓的內(nèi)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

  定理2: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內(nèi)角的對角。

  圓內(nèi)接四邊形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四邊形的對角互補,那么這個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共圓。推論:如果四邊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它的內(nèi)角的對角,那么這個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共圓。

  3.圓的切線的性質(zhì)及判定定理

  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圓的切線垂直于經(jīng)過切點的半徑。推論1:經(jīng)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jīng)過切點。推論2:經(jīng)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jīng)過圓心。

  切線的判定定理:經(jīng)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4.弦切角的性質(zhì)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周角。

  5.與圓有關的比例線段

  相交弦定理:圓內(nèi)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割線定理:從園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切割線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切線長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6.垂徑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7.三角形的五心

  (1)內(nèi)心: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也是三角形內(nèi)切圓的圓心。性質(zhì):到三邊距離相等。(2)外心:三條中垂線的交點,也是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性質(zhì):到三個頂點距離相等。(3)重心:三條中線的交點。性質(zhì):三條中線的三等分點,到頂點距離為到對邊中點距離的2倍。

  (4)垂心:三條高所在直線的交點。

  (5)旁心:三角形任意兩角的外角平分線和第三個角的內(nèi)角平分線的交點。性質(zhì):到三邊的

  距離相等

  第三講圓錐曲線性質(zhì)的探究1.平面與圓柱面的截線:

  當平面與圓柱的兩底面平行時,截面是個圓;當平面與圓柱的兩底面不平行時,截面是個橢

  圓;定理1:圓柱形物體的斜截口是橢圓。

  定理2:在空間中,取直線l為軸,直線l’與l相交于O點,夾角為α,l’圍繞l旋轉得

  到以O為頂點,l’為母線的圓錐面,任取平面π,若它與軸l的夾角為β(當π與l平行時,記β=0),則截面不過頂點時:

  (1)β>α,平面π與圓錐的交線為橢圓;(2)β=α,平面π與圓錐的交線為拋物線;(3)

  β<α,平面π與圓錐的交線為雙曲線;截面過頂點時:(1)截面和圓錐面只相交于頂點,交線為一個點。

  (2)截面和圓錐面相交于兩條母線,交線為兩條相交曲線。(3)截面和圓錐面相切,交線為兩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0

  一、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與推論

  1、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nèi),那么這條直線在這個平面內(nèi);

  公理2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2、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直線與直線—平行、相交、異面;

  直線與平面—平行、相交、直線屬于該平面(線在面內(nèi),最易忽視);

  平面與平面—平行、相交。

  3、異面直線:

  平面外一點A與平面一點B的連線和平面內(nèi)不經(jīng)過點B的直線是異面直線(判定);

  所成的角范圍(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線相交得到夾角或其補角);

  兩條直線不是異面直線,則兩條直線平行或相交(反證);

  異面直線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nèi)。

  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平移法,把異面問題轉化為相交直線的夾角

  二、空間中的平行關系

  1、直線與平面平行(核心)

  定義:直線和平面沒有公共點

  判定:不在一個平面內(nèi)的一條直線和平面內(nèi)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平行于此平面(由線線平行得出)

  性質(zhì):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jīng)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則這條直線就和兩平面的交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

  定義:兩個平面沒有公共點

  判定:一個平面內(nèi)有兩條相交直線平行于另一個平面,則這兩個平面平行

  性質(zhì):兩個平面平行,則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的直線平行于另一個平面;如果兩個平行平面同時與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平行。

  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線、平行四邊形對邊、已知直線作一平面找其交線

  三、空間中的垂直關系

  1、直線與平面垂直

  定義:直線與平面內(nèi)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

  判定:如果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的直線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

  性質(zhì):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平面平行

  推論:如果在兩條平行直線中,有一條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另一條也垂直于這個平面

  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0,90】度,平面內(nèi)的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說成的銳角,特別規(guī)定垂直90度,在平面內(nèi)或者平行0度

  2、平面與平面垂直

  定義:兩個平面所成的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fā)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點為端點,在兩個半平面內(nèi)分別作垂直于棱的兩條射線所成的角)

  判定:一個平面過另一個平面的垂線,則這兩個平面垂直

  性質(zhì):兩個平面垂直,則一個平面內(nèi)垂直于交線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垂直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1

  導數(shù)及其應用

  一.導數(shù)概念的引入

  1.導數(shù)的物理意義:瞬時速率。一般的,函數(shù)yf(x)在xx0處的瞬時變化率是

  x0limf(x0x)f(x0),

  x我們稱它為函數(shù)yf(x)在xx0處的導數(shù),記作f(x0)或y|xx0,即f(x0)=limx0f(x0x)f(x0)

  x例1.在高臺跳水運動中,運動員相對于水面的高度h(單位:m)與起跳后的時間t(單位:

  s)存在函數(shù)關系

  h(t)4.9t26.5t10

  運動員在t=2s時的瞬時速度是多少?解:根據(jù)定義

  vh(2)limh(2x)h(2)13.1

  x0x即該運動員在t=2s是13.1m/s,符號說明方向向下

  2.導數(shù)的幾何意義:曲線的切線.通過圖像,我們可以看出當點Pn趨近于P時,直線PT與

  曲線相切。容易知道,割線PPn的斜率是knf(xn)f(x0),當點Pn趨近于P時,

  xnx0函數(shù)yf(x)在xx0處的導數(shù)就是切線PT的斜率k,即klimx0f(xn)f(x0)f(x0)

  xnx03.導函數(shù):當x變化時,f(x)便是x的一個函數(shù),我們稱它為f(x)的導函數(shù).yf(x)的導函數(shù)有時也記作y,即f(x)lim

  二.導數(shù)的計算

  1.函數(shù)yf(x)c的導數(shù)2.函數(shù)yf(x)x的導數(shù)3.函數(shù)yf(x)x的導數(shù)

  2x0f(xx)f(x)

  x

  4.函數(shù)yf(x)1的導數(shù)x基本初等函數(shù)的導數(shù)公式:

  1若f(x)c(c為常數(shù)),則f(x)0;

  2若f(x)x,則f(x)x1;

  3若f(x)sinx,則f(x)cosx

  4若f(x)cosx,則f(x)sinx;

  5若f(x)ax,則f(x)axlna6若f(x)e,則f(x)e

  xx1xlna18若f(x)lnx,則f(x)

  xx7若f(x)loga,則f(x)導數(shù)的運算法則

  1.[f(x)g(x)]f(x)g(x)

  2.[f(x)g(x)]f(x)g(x)f(x)g(x)

  3.[f(x)f(x)g(x)f(x)g(x)]g(x)[g(x)]

  2復合函數(shù)求導

  yf(u)和ug(x),稱則y可以表示成為x的函數(shù),即yf(g(x))為一個復合函數(shù)yf(g(x))g(x)

  三.導數(shù)在研究函數(shù)中的應用

  1.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與導數(shù):

  一般的,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與其導數(shù)的正負有如下關系:

  在某個區(qū)間(a,b)內(nèi),如果f(x)0,那么函數(shù)yf(x)在這個區(qū)間單調(diào)遞增;如果f(x)0,那么函數(shù)yf(x)在這個區(qū)間單調(diào)遞減.2.函數(shù)的極值與導數(shù)

  極值反映的是函數(shù)在某一點附近的大小情況.求函數(shù)yf(x)的極值的方法是:

  (1)如果在x0附近的左側f(x)0,右側f(x)0,那么f(x0)是極大值;

  (2)如果在x0附近的左側f(x)0,右側f(x)0,那么f(x0)是極小值;

  4.函數(shù)的最大(小)值與導數(shù)

  函數(shù)極大值與最大值之間的關系.

  求函數(shù)yf(x)在[a,b]上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步驟

 。1)求函數(shù)yf(x)在(a,b)內(nèi)的極值;

  (2)將函數(shù)yf(x)的各極值與端點處的函數(shù)值f(a),f(b)比較,其中最大的是一個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四.生活中的優(yōu)化問題

  利用導數(shù)的知識,求函數(shù)的最大(小)值,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章推理與證明

  考點一合情推理與類比推理

  根據(jù)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性質(zhì),退出這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都具有這種性質(zhì)的推理,叫做歸納推理,歸納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它屬于合情推理

  根據(jù)兩類不同事物之間具有某些類似(或一致)性,推測其中一類事物具有與另外一類事物類似的性質(zhì)的推理,叫做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的一般步驟:

  (1)找出兩類事物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2)用一類事物的性質(zhì)去推測另一類事物的性質(zhì),得出一個明確的命題(猜想);

  (3)一般的,事物之間的各個性質(zh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約的如果兩個事物在某些性質(zhì)上相同或相似,那么他們在另一寫性質(zhì)上也可能相同或類似,類比的結論可能是真的

  (4)一般情況下,如果類比的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質(zhì)與推測的性質(zhì)之間越相關,那么類比得出的命題越可靠.

  考點二演繹推理(俗稱三段論)

  由一般性的命題推出特殊命題的過程,這種推理稱為演繹推理.

  考點三數(shù)學歸納法

  1.它是一個遞推的數(shù)學論證方法.

  2.步驟:A.命題在n=1(或n0)時成立,這是遞推的基礎;B.假設在n=k時命題成立C.證明n=k+1時命題也成立,

  完成這兩步,就可以斷定對任何自然數(shù)(或n>=n0,且nN)結論都成立。

  考點三證明

  1.反證法:

  2.分析法:

  3.綜合法:

  第一章數(shù)系的擴充和復數(shù)的概念考點一:復數(shù)的概念

  (1)復數(shù):形如abi(aR,bR)的數(shù)叫做復數(shù),a和b分別叫它的實部和虛部.

  (2)分類:復數(shù)abi(aR,bR)中,當b0,就是實數(shù);b0,叫做虛數(shù);當a0,b0時,叫做純虛數(shù).

  (3)復數(shù)相等:如果兩個復數(shù)實部相等且虛部相等就說這兩個復數(shù)相等.

  (4)共軛復數(shù):當兩個復數(shù)實部相等,虛部互為相反數(shù)時,這兩個復數(shù)互為共軛復數(shù).

  (5)復平面:建立直角坐標系來表示復數(shù)的平面叫做復平面,x軸叫做實軸,y軸除去原點的部分叫做虛軸。

  (6)兩個實數(shù)可以比較大小,但兩個復數(shù)如果不全是實數(shù)就不能比較大小。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2

  1、等比中項

  如果在a與b中間插入一個數(shù)G,使a,G,b成等比數(shù)列,那么G叫做a與b的等比中項。

  有關系:

  注:兩個非零同號的實數(shù)的等比中項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shù),所以G2=ab是a,G,b三數(shù)成等比數(shù)列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2、等比數(shù)列通項公式

  an=a1_q’(n-1)(其中首項是a1,公比是q)

  an=Sn-S(n-1)(n≥2)

  前n項和

  當q≠1時,等比數(shù)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為

  Sn=a1(1-q’n)/(1-q)=(a1-a1_q’n)/(1-q)(q≠1)

  當q=1時,等比數(shù)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為

  Sn=na1

  3、等比數(shù)列前n項和與通項的關系

  an=a1=s1(n=1)

  an=sn-s(n-1)(n≥2)

  4、等比數(shù)列性質(zhì)

  (1)若m、n、p、q∈N_,且m+n=p+q,則am·an=ap·aq;

  (2)在等比數(shù)列中,依次每k項之和仍成等比數(shù)列。

  (3)從等比數(shù)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項:q、r、p成等比數(shù)列,則aq·ap=ar2,ar則為ap,aq等比中項。

  記πn=a1·a2…an,則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個各項均為正數(shù)的等比數(shù)列各項取同底指數(shù)冪后構成一個等差數(shù)列;反之,以任一個正數(shù)C為底,用一個等差數(shù)列的各項做指數(shù)構造冪Can,則是等比數(shù)列。在這個意義下,我們說:一個正項等比數(shù)列與等差數(shù)列是“同構”的.。

  (5)等比數(shù)列前n項之和Sn=a1(1-q’n)/(1-q)

  (6)任意兩項am,an的關系為an=am·q’(n-m)

  (7)在等比數(shù)列中,首項a1與公比q都不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等比數(shù)列求和公式

  q≠1時,Sn=a1(1-q^n)/(1-q)=(a1-anq)/(1-q)

  q=1時,Sn=na1

  (a1為首項,an為第n項,d為公差,q為等比)

  這個常數(shù)叫做等比數(shù)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數(shù)列a1≠ 0。注:q=1時,{an}為常數(shù)列。利用等比數(shù)列求和公式可以快速的計算出該數(shù)列的和。

  等比數(shù)列求和公式推導

  Sn=a1+a2+a3+、、、+an(公比為q)

  qSn=a1q + a2q + a3q +、、、+ anq = a2+ a3+ a4+、、、+ an+ a(n+1)

  Sn-qSn=(1-q)Sn=a1-a(n+1)

  a(n+1)=a1qn

  Sn=a1(1-qn)/(1-q)(q≠1)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3

  1.有關平行與垂直(線線、線面及面面)的問題,是在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過程中,大量的、反復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論證、計算角、與距離等)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因此在主體幾何的總復習中,首先應從解決平行與垂直的有關問題著手,通過較為基本問題,熟悉公理、定理的內(nèi)容和功能,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概括,掌握立體幾何中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充分利用線線平行(垂直)、線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轉化的思想,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2. 判定兩個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據(jù)定義--證明兩平面沒有公共點;

  (2)判定定理--證明一個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

  (3)證明兩平面同垂直于一條直線。

  3.兩個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質(zhì):

  (1)由定義知:兩平行平面沒有公共點。

  (2)由定義推得:兩個平面平行,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的直線必平行于另一個平面。

  (3)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如果兩個平行平面同時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平行。

  (4)一條直線垂直于兩個平行平面中的一個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5)夾在兩個平行平面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6)經(jīng)過平面外一點只有一個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以上性質(zhì)(2)、(3)、(5)、(6)在課文中雖未直接列為性質(zhì)定理,但在解題過程中均可直接作為性質(zhì)定理引用。

  數(shù)學必修單元知識點

  第一,函數(shù)與導數(shù)。主要考查集合運算、函數(shù)的有關概念定義域、值域、解析式、函數(shù)的極限、連續(xù)、導數(shù)。

  第二,平面向量與三角函數(shù)、三角變換及其應用。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點但不是難點,主要出一些基礎題或中檔題。

  第三,數(shù)列及其應用。這部分是高考的重點而且是難點,主要出一些綜合題。

  第四,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證明,而且很少單獨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題中比較大小。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

  第五,概率和統(tǒng)計。這部分和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比較大,屬應用題。

  第六,空間位置關系的定性與定量分析,主要是證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離。

  第七,解析幾何。是高考的難點,運算量大,一般含參數(shù)。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梳理

  函數(shù)與導數(shù)

  第一、求函數(shù)定義域題忽視細節(jié)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使函數(shù)有意義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考生想要在考場上準確求出定義域,就要根據(jù)函數(shù)解析式把各種情況下的自變量的限制條件找出來,列成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就是該函數(shù)的定義域。

  在求一般函數(shù)定義域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分母不為0;偶次被開放式非負;真數(shù)大于0以及0的0次冪無意義。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非空的數(shù)集,在解答函數(shù)定義域類的題時千萬別忘了這一點。復合函數(shù)要注意外層函數(shù)的定義域由內(nèi)層函數(shù)的值域決定。

  第二、帶絕對值的函數(shù)單調(diào)性判斷錯誤帶絕對值的函數(shù)實質(zhì)上就是分段函數(shù),判斷分段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有兩種方法:第一,在各個段上根據(jù)函數(shù)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求出單調(diào)區(qū)間,然后對各個段上的單調(diào)區(qū)間進行整合;第二,畫出這個分段函數(shù)的'圖象,結合函數(shù)圖象、性質(zhì)能夠進行直觀的判斷。函數(shù)題離不開函數(shù)圖象,而函數(shù)圖象反應了函數(shù)的所有性質(zhì),考生在解答函數(shù)題時,要第一時間在腦海中畫出函數(shù)圖象,從圖象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對于函數(shù)不同的單調(diào)遞增(減)區(qū)間,千萬記住,不要使用并集,指明這幾個區(qū)間是該函數(shù)的單調(diào)遞增(減)區(qū)間即可。

  第三、求函數(shù)奇偶性的常見錯誤求函數(shù)奇偶性類的題最常見的錯誤有求錯函數(shù)定義域或忽視函數(shù)定義域,對函數(shù)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條件不清,對分段函數(shù)奇偶性判斷方法不當?shù)鹊。判斷函?shù)的奇偶性,首先要考慮函數(shù)的定義域,一個函數(shù)具備奇偶性的必要條件是這個函數(shù)的定義域區(qū)間關于原點對稱,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函數(shù)一定是非奇非偶的函數(shù)。在定義域區(qū)間關于原點對稱的前提下,再根據(jù)奇偶函數(shù)的定義進行判斷。

  在用定義進行判斷時,要注意自變量在定義域區(qū)間內(nèi)的任意性。

  第四、抽象函數(shù)推理不嚴謹很多抽象函數(shù)問題都是以抽象出某一類函數(shù)的共同特征而設計的,在解答此類問題時,考生可以通過類比這類函數(shù)中一些具體函數(shù)的性質(zhì)去解決抽象函數(shù)。多用特殊賦值法,通過特殊賦可以找到函數(shù)的不變性質(zhì),這往往是問題的突破口。

  抽象函數(shù)性質(zhì)的證明屬于代數(shù)推理,和幾何推理證明一樣,考生在作答時要注意推理的嚴謹性。每一步都要有充分的條件,別漏掉條件,更不能臆造條件,推理過程層次分明,還要注意書寫規(guī)范。

  第五、函數(shù)零點定理使用不當若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的圖象是連續(xù)不斷的一條曲線,且有f(a)f(b)0。那么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內(nèi)有零點,即存在c(a,b),使得f(c)=0。這個c也可以是方程f(c)=0的根,稱之為函數(shù)的零點定理,分為變號零點和不變號零點,而對于不變號零點,函數(shù)的零點定理是無能為力的,在解決函數(shù)的零點時,考生需格外注意這類問題。

  第六、混淆兩類切線曲線上一點處的切線是指以該點為切點的曲線的切線,這樣的切線只有一條;曲線的過一個點的切線是指過這個點的曲線的所有切線,這個點如果在曲線上當然包括曲線在該點處的切線,曲線的過一個點的切線可能不止一條。

  因此,考生在求解曲線的切線問題時,首先要區(qū)分是什么類型的切線。

  第七、混淆導數(shù)與單調(diào)性的關系一個函數(shù)在某個區(qū)間上是增函數(shù)的這類題型,如果考生認為函數(shù)的導函數(shù)在此區(qū)間上恒大于0,很容易就會出錯。

  解答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與其導函數(shù)的關系時一定要注意,一個函數(shù)的導函數(shù)在某個區(qū)間上單調(diào)遞增(減)的充要條件是這個函數(shù)的導函數(shù)在此區(qū)間上恒大(小)于等于0,且導函數(shù)在此區(qū)間的任意子區(qū)間上都不恒為零。

  第八、導數(shù)與極值關系不清考生在使用導數(shù)求函數(shù)極值類問題時,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就是求出使導函數(shù)等于0的點,卻沒有對這些點左右兩側導函數(shù)的符號進行判斷,誤以為使導函數(shù)等于0的點就是函數(shù)的極值點,往往就會出錯,出錯原因就是考生對導數(shù)與極值關系沒搞清楚。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4

  一、求導數(shù)的方法

 。1)基本求導公式

 。2)導數(shù)的四則運算

  (3)復合函數(shù)的導數(shù)

  設在點x處可導,y=在點處可導,則復合函數(shù)在點x處可導,且即

  二、關于極限

  1、數(shù)列的極限:

  粗略地說,就是當數(shù)列的項n無限增大時,數(shù)列的項無限趨向于A,這就是數(shù)列極限的描述性定義。記作:=A。如:

  2、函數(shù)的極限:

  當自變量x無限趨近于常數(shù)時,如果函數(shù)無限趨近于一個常數(shù),就說當x趨近于時,函數(shù)的極限是,記作

  三、導數(shù)的概念

  1、在處的導數(shù)。

  2、在的導數(shù)。

  3。函數(shù)在點處的導數(shù)的幾何意義:

  函數(shù)在點處的導數(shù)是曲線在處的切線的斜率,

  即k=,相應的切線方程是

  注:函數(shù)的導函數(shù)在時的'函數(shù)值,就是在處的導數(shù)。

  例、若=2,則=()A—1B—2C1D

  四、導數(shù)的綜合運用

  (一)曲線的切線

  函數(shù)y=f(x)在點處的導數(shù),就是曲線y=(x)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導數(shù)求曲線的切線方程。具體求法分兩步:

  (1)求出函數(shù)y=f(x)在點處的導數(shù),即曲線y=f(x)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k=

 。2)在已知切點坐標和切線斜率的條件下,求得切線方程為x。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5

  數(shù)學知識點1

  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1)棱柱:

  幾何特征:兩底面是對應邊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對角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側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多邊形。

  (2)棱錐

  幾何特征:側面、對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與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頂點到

  截面距離與高的比的平方。

  (3)棱臺:

  幾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邊形

 、趥让媸翘菪

 、蹅壤饨挥谠忮F的頂點

  (4)圓柱:定義: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其余三邊旋轉所成

  幾何特征:

 、俚酌媸侨鹊膱A;

  ②母線與軸平行;

 、圯S與底面圓的'半徑垂直;

 、軅让嬲归_圖

  是一個矩形。

  (5)圓錐:定義: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旋轉軸,旋轉一周所成

  幾何特征:

 、俚酌媸且粋圓;

 、谀妇交于圓錐的頂點;

 、蹅让嬲归_圖是一個扇形。

  (6)圓臺:定義:以直角梯形的垂直與底邊的腰為旋轉軸,旋轉一周所成

  幾何特征:

 、偕舷碌酌媸莾蓚圓;

  ②側面母線交于原圓錐的頂點;

  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弓形。

  (7)球體:定義: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周形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征:

  ①球的截面是圓;

  ②球面上任意一點到球心的距離等于半徑。

  數(shù)學知識點2

  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側視圖(從左向右)、 俯視圖(從上向下)

  注:正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俯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側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數(shù)學知識點3

  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

 、僭瓉砼c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谠瓉砼c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數(shù)學統(tǒng)計知識點總結10-21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的總結03-07

高中數(shù)學導數(shù)知識點總結04-10

高中數(shù)學復數(shù)知識點總結05-10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05-15

高中數(shù)學基本的知識點總結05-17

高中數(shù)學求切線知識點總結10-27

高中數(shù)學必修2知識點總結11-22

高中數(shù)學重點知識點總結11-18

高中數(shù)學基本的知識點總結[精華]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