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27 10:16:2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9篇[優(yōu)秀]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9篇[優(yōu)秀]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ㄒ唬┱J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

  (二)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義。

  (三)理解文中例證法及其作用

  二、教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情境導入

  運用多媒體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畫“曉陽輻射新學光”和“超弦生萬象”。

  2.課前熱身

 。1)介紹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等。20xx上?茖W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學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征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向月》、蘇軾的《水調歌頭》,到邁克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fā)現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系作了精彩的闡述。

 。2)借助課文注釋理解部分詞語

  潛意識嬋娟共鳴依賴奠定

  3.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他認為兩者的融合必將促進、加速文化的進展,而且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茖W家站在科學的立場看藝術,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藝術與科學”結合的構想。他告訴人們,無論是正在從事科學或藝術事業(yè)的人,都要具備創(chuàng)造精神和提高創(chuàng)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這樣我們科學和藝術才會有大的發(fā)展。

  (2)四邊互動

  互動1

  逐字逐句地讀懂課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話,通過理解,在頭腦里形成具體的事物。

  互動2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明確: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動3

  為什么說“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確: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沒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

  互動4

  再次速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結構。

  明確: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2-10)具體論證論點。

  第三部分(11-12)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4.達標反饋

  (1)簡要說說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是一致的?

  (2)細讀下面的句子,并結合實例談談你的理解。

 、偾楦性秸滟F,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诙傻年U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

  5.延伸拓展

  1)鏈接生活

  仔細觀察生活,從中找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事例。(例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雜技、魔術、戲法里有許許多多物理、化學、心理學的學問。)

  2)實踐探索

  查找各種資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神話故事,準備在班上交流。

  6.板書設計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共同基礎: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科學與藝術

  共同目標: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7.資料下載

  自1987年以來,中科院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每年的國際會議都邀請畫家按照會議的主題作畫。作者中有李可染、吳作人、黃胄、華君武、常莎娜等藝術大師,也有魯曉波這樣的后起之秀。這些作品既給予科學家藝術欣賞,又觸發(fā)他們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國內外科學界的廣泛贊揚。

  我想,現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學和藝術是不能分割的。他們的關系是與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關聯的。偉大藝術的美學鑒賞和偉大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隨后的感受升華和情感又是分不開的。沒有情感的因素,我們的智慧能夠開創(chuàng)新的道路碼?他們很可能是確實不可分的。如果是這樣,藝術和科學事實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他們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

  第二課時

  1.情境導入

  講講我國古代的人們面對冰清玉潔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編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實例。

  2.課前熱身

  (1)請一個同學說出::《科學與藝術》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3.合作探究

  四邊互動

  互動1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自選文中一部分,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分析。

  問題1:找出點明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談談如何來理解它們。

  問題2:說說什么是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和“普遍性”?如何來理解它們。

  問題3:找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它們的關系。

  問題4:“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的”表現

  互動2

  班級交流

  明確1:強調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句子: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地情感。

  理解:就是說,只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藝術珍品,也才能喚起深藏在內心的情感。

  強調藝術“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理解:“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反響”是指藝術接受者欣賞者的共鳴反映。

  明確2: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的句子: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實一種人為的,并屬于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是一樣的。

  理解:這句話強調了人對于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

  科學的普遍性: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理解:這就是說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fā)展,也只是它的應用形式,它本身是不會變的。

  明確3: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科學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個人類。

  理解: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科學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圍要大于藝術家所追求的。

  明確4: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的”表現:藝術和科學都需要智慧,而要發(fā)揮發(fā)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互動3

  議一議本文運用的例證法及其作用。

  明確: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實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本文2至4段中舉了李白的《把酒問天》和宋蘇軾的《水調歌頭》,說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

  本文第5段舉了莎士比亞的例子,說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舉了“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和“普朗克在1900年發(fā)現的黑體輻射公式!钡氖吕齺碚撟C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互動4

  播放歌曲《水調歌頭》

  4.達標反饋:

  科學與藝術

  王禹民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請李可染、吳作人等畫家為物理的前沿學科當題作畫。繪畫的主題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為表述“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這個當代物理學的主題,畫了兩頭公牛角斗的場面,題為《對撞生新態(tài)》,既生動形象,又幽默風趣。吳作人先生為“二維強關電子聯系統(tǒng)”而作的《無盡無極》的畫,即像陰陽魚,又像兩顆彗星,且只有兩筆,簡潔而對稱。我們的老藝術家懂得了當代尖端科學的基本思想,為古老的中國畫開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這也說明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自然科學研究本質及其最高使命,是從紛紜雜陳的一團混亂中整理出貫穿于其中的不變規(guī)律和井然秩序。與此相仿佛,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本質和最高使命也是從萬千現象的零亂中整理出秩序和規(guī)律。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科學和藝術“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頂峰匯聚”。

  兩三百年來,英國水彩畫家所關注的是光與暗的關系,是河流、山脈、樹叢和海浪的運動,以及云彩的形成和變幻?邓固紶柕慕M畫《英格蘭風景畫》就真實生動地展現出瞬息萬變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在透納和法國畫家柯特曼的筆下,海洋呈現出一種永遠在作不停的顛簸的運動。

  無獨有偶。透納的同鄉(xiāng)和同時代人、植物學家布朗,于1827年用顯微鏡觀察到浮在水里的菌類孢子在作不停的運動。孢子越小,運動越劇烈。后來人們把這種騷動稱為布朗運動。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參與了相關研究,并進而揭示了分子運動的奧秘。

  那么,“布朗運動”和“透納運動”有什么區(qū)別呢?又有什么相通之處呢?

  可以說布朗所描繪的運動是一幅數理科學的風景畫;他們所使用的語言是數學和物理概念。透納所描繪的運動則是一幅藝術的風景畫;使用的語言是色彩和線條。本質上布朗和透納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畫筆的畫家。

  布朗運動是大自然深層結構的微觀運動;欣賞它的壯麗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透納運動是大自然表層結構的宏觀運動;驚嘆它的雄偉同樣要肉眼心眼并用。

  科學風景畫是抽象思維的結晶;藝術風景畫是形象思維的結晶。兩者各司其職,但又通過神經進行交流、合作和互補。一個完整和諧、全面的人,應該同時能欣賞、贊嘆并創(chuàng)作出這兩種類型的風景畫。熱愛科學,同時也熱愛藝術,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現。

科學教案 篇2

  科學活動:

  什麼東西能導電

  本活動有三個目標:

  1、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

  2、了解電的用途,以及安全用電常識。

  3、對科學小制作感興趣。

  一、活動思路:

  電是小朋友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也是小朋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對電腦、電視、電冰箱、電燈……等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提到,我們在活動區(qū)中投放了電線和小燈泡等材料,當小朋友自己通過連接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時顯得特別高興,有些小朋友能在游戲的時候會向我提出:“為什么小燈泡能亮起來?”這樣的問題,于是我設計了一個科學實驗活動,通過兩個實驗來完成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以及安全用電常識等目標。

  二、課堂實錄:

  第一個實驗是:什么東西能導電?我請請小朋友來玩“會發(fā)光的小燈泡”這個游戲,不過這次的材料和活動區(qū)使用的材料有點不同:不光有銅絲、鐵絲,還有塑料線、毛線、紙繩,

  請小朋友自己試驗一下,哪種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并把你的試驗結果計下來。小朋友聽到我的這個要求,小朋友馬上行動起來,每個小朋友拿了一張記錄紙做起實驗來,那認真勁還真象一個小科學家,有的小朋友還問我:“老師,為什么還有毛線呢?”實驗后小朋友得出結論: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所以小燈泡就能亮起來,塑料、毛線、紙等東西不能導電。我們平時見到的電線都是用金屬類的材料來做的。

  接下來是第二個實驗:那根電線能導電?請小朋友拿一根電線,看看它們能不能使小燈泡發(fā)光?

  這時小朋友選擇的電線可不是一樣的了,有兩邊露出銅線的、有一邊露出銅線的、有兩邊都沒有銅線的,經過小朋友自己的操作,有的小朋友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有的小朋友選擇的電線就不能使小燈泡亮起來,于是我就針對這一現象請小朋友進行討論:為什么有的電線也不能使小燈泡發(fā)光呢?并

  得出結論:電線的外面包了一層塑料的外衣,塑料是不導電的,有的電線把兩邊的塑料去掉了露出了里面的鐵絲,所以就能導電,小燈泡才能發(fā)光,有的電線兩邊的塑料沒有去掉,塑料是不導電的,所以小燈泡就不會發(fā)光了。緊接著我又進行提問引出討論:為什么要用塑料把鐵絲包住呢?電既然是很危險的,為什么人們還要去使用它?經過了一些實際操作和討論,小朋友們對于電的特性已經有了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了解電的用途,以及安全用電常識。對科學小制作感興趣。

  一些了解,然后我拿出為小朋友準備的一些材料請小朋友來當“小小工程師”,用電線、電池做一個小手電筒,孩子們可高興了,三五成群的組成一組,一邊制作一邊爭論,因為別的小朋友沒有采納小紐紐的建議,小紐紐還著急的直跺腳呢。當曾輝那組的小朋友先制作出小手電筒時,他們高興的'拍起了手慶祝自己的成功。

  三、課后自評:

  為了使小朋友能更加直觀的了解電的特性,我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不同的實驗材料。實驗一的目的是讓小朋友知道電線是由什么材料作成的,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不同的材料,有能導電的,還有不能導電的,目的就是請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試一試什么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從而能夠感受到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不是金屬類的材料不能導電的道理。所使用的記錄紙將每種線的實物貼在了表格中,小朋友一目了然,在實驗的時候也便于記錄,小朋友只要畫出和就可以了,降低了難度。

  實驗二的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驗證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我為幼兒準備了三種不同的電線,一種是剝掉塑料皮的,一種是沒有剝掉塑料外皮的,另外一種是只有一邊剝掉塑料皮的。

  這個實驗是通過小朋友自己操作發(fā)現問題,經過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才得出的結論,進一步驗證了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的材料不能導電的道理,而且知道了電線只有在剝掉外皮的情況下才是導電的。為了使小朋友對電的特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我設計了討論:“為什么要用塑料把銅絲鐵絲包?”和“電既然很危險,為什么人們還要去用它?”通過小朋友的發(fā)言,使小朋友明確電是很危險的,用塑料把銅絲、鐵絲包起來,電就不會漏出來就不會對人們產生危險,但即使這樣小朋友平時也不要隨便去摸電線、電源插座。電對人們的用處是很大的,只要合理的利用它是不會有危險的。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了解電的用途,以及安全用電常識。對科學小制作感興趣。

  經過了以上幾個步驟以后,小朋友對于電的一些特性已經有所了解,在活動最后,我設計了一個小制作的活動為小朋友準備了電線、電燈泡、小開關、膠帶、電路圖等材料,請小朋友自己來制作一個小手電筒,從而提高小朋友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幼兒在本次活動中,興趣很濃且情緒高漲,積極的進行實驗操作,討論的時候也能積極發(fā)言,所以教師在知道教育目標、內容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興趣點,在準備教育活動的時候也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幼兒的操作活動、操作材料,既要緊貼教育內容,又不能難度太大,否則幼兒就會失去興趣。這就是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一點點藝術。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的關系。

  2.經歷探究過程,體驗如何就探究的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

  3.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的關系。

  (2)學會猜想與假設,認識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2.難點

  (1)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

  (2)認識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討論、交流、實驗探究。

  教具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彈簧測力計、木塊、細線、毛巾、玻璃、長木板鉤碼、三只圓柱形鉛筆、肥皂水。

  教學過程

  一、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小實驗:讓學生用手壓在桌面上拖動,感受一下拖動時桌面作用在手上的阻力(摩擦力)。手對桌面壓得越緊(接觸面之間的壓力越大),手拖動就越困難(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然后在桌面上鋪上毛巾(毛巾要固定在桌面上)手再壓在毛巾上拖動,就比手在平滑的桌面上拖動更難一些(說明手所受的摩擦力較大)。

  師:手壓在桌面上拖動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手在桌面上滑動時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師:這摩擦力起到什么作用?

  生甲:阻礙手運動的作用。

  師:手對桌面壓得越緊,有什么感受?說明了什么?

  生乙:手對桌面壓得越緊,拖動越困難,說明所受摩擦阻力越大。

  師:在桌面上鋪上毛巾,手再壓在毛巾上拖動,有什么感受?說明了什么?

  生丙:手壓在毛巾上拖動比手壓在光滑的桌面上拖動更困難,說明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大。

  師:什么叫滑動摩擦力?

  生: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所受到的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師:注意,運動是相對的,所以應加以“相對”兩個字,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摩擦力。

  板書:第五節(jié)科學探究: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二、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師:對滑動摩擦力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生乙:滑動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

  師:你們提的問題提得很好,摩擦并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其產生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tǒng)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由于時間關系,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這個問題。

  2.猜想或假論。

  師:你們的猜想是什么?

  生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生乙: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間壓力的大小有關。

  生丙: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生。夯瑒幽Σ亮Φ拇笮】赡芘c運動速度有關。

  生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推力、拉力有關。

  生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材料有關。

  師:同學們很善于思考,你們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證明你們的猜想正確,怎么辦?

  生:實驗驗證。

  師: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實驗。

  由于時間關系本節(jié)課只能對前面兩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

  3.設計實驗。

  師:滑動摩擦力是產生在發(fā)生相對運動的兩個接觸面上,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接觸面材料,接觸畫大小有關,對這些因素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我們只能一個一個的單獨研究,而且在研

  究某一個因素的變化怎樣影響摩擦力時,必須保持其他因素不變,否則,你就無法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變化是由哪個因素的變化引起的,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問題時必須注意的“變量控制”方法。如在研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時,要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變,而在探究接觸面粗糙程度對摩擦力的影響時,則應控制壓力等因素的變化。

  板書:2.滑動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

  研究方法一—“變量控制”方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92"加油站”內容。

  生:閱讀。

  師: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

  生: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木塊勻速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的大小就反映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師:下面分組討論,制定出實驗計劃,并進行全班交流。

  生:討論后得出:根據桌面上的實驗器材,我們制定以下實驗計劃:

  (1)把玻璃固定在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在玻璃—亡勻速滑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填人課本P93表格中。

  (2)在桌面亡鋪一條毛巾,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在毛巾上勻速滑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填入課本P93表格中。

  (3)取走毛巾和玻璃,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在桌面上勻速滑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填人課本P93表格中。

  (4)在木塊上加放一個重物,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它們在桌面上滑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填人課本P93表格中。

  師:其他小組認為以上的實驗計劃合理嗎?有沒有異議?

  生:按課本上圖5—30(a)、(b)、(c)、(d)。在改變粗糙程度時,實際上也改變了相互摩擦的材料,摩擦力的改變是否是因為相互摩擦的材料的改變而引起的?

  師:你能發(fā)現這個問題很了不起,你將來肯定會大有作為的,希望你繼續(xù)努力。這里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接觸面粗糙程度的改變(因為粗糙程度的改變更為顯著),而我們探討的問題僅僅是看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沒有關系,所以這個實驗還是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的。

  生: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木塊勻速滑動時,為什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反映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師:你很善于思考問題,注重理解,將來肯定很有前途的,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在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這個拉力的大小與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有關此知識點要在第六章才學,現在先把它作為一個問題儲存起來吧。記錄實驗數據時,就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作摩擦力的大小。

  實驗操作時,還請大家注意:如何做到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呢?

  ①是沿直線水平拉動木塊;

  ②是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保持不變。

  好,如果沒有問題了,下面大家分組進行實驗吧。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4.分析論證。

  師:請各小組互相交流實驗數據,交流實驗的體會。

  生:交流。

  師:請3個小組將實驗數據公布在黑板上,比比看哪個小組數據準確。

  師:在(如課本P92圖5—30)實驗步驟(a)、(b)、(c)中,接觸面之間的壓力保持不變,你發(fā)現摩擦力變了嗎?你的結論是什么?

  生:在實驗步驟(a)、(b)、(c),接觸面之間壓力保持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改變時,摩擦力大小發(fā)生改變。我的結論是:當接觸面之間壓力保持不變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的結論嗎?沒有。好,大家做實驗都很認真,得出的結論也是正確的,掌聲祝賀。

  師:在(如課本P92圖5—30)實驗步驟(c)、(d)中,接觸面粗糙程度保持不變,壓力發(fā)生變化,摩擦力變了嗎?你的結論是什么?

  生:在實驗步驟(c)、(d)中,接觸面粗糙程度保持不變,接觸面間的壓力改變,摩擦力也發(fā)生了改變。我的.結論是:當接觸面粗糙程度保持不變時,接觸面間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的結論嗎?沒有。好,大家都得出了正確結論,同樣,掌聲祝賀。

  以上是關于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與摩擦力大小關系的定性探究,有興趣的同學町在課外繼續(xù)探究,摩擦力是否還與其他因素有關。

  三、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

  師: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存在摩擦?這些摩擦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請大家分組討論、交流。

  生甲:足球場亡,摩擦力可以幫助守門員抓穩(wěn)足球,這個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時,鞋底與地面間存在摩擦,這個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桌面對木塊有摩擦力,這個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機器轉動時,零件間存在摩擦,這個摩擦也是有害的。

  師:同學們發(fā)言很踴躍,說明大家平時生活

  中很注意觀察,這是一個好習慣,希望今后保持。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舉例說明請大家分組討論、交流。

  生甲: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是:

  1.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壓力,如北方冬天下雪路滑摩擦力小,常在路面上撒些灰渣,增大摩擦力。

  生乙:自行車剎車也是利用摩擦力,剎車時,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

  生丙:皮帶傳動也是利用摩擦力,它也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的,演奏二胡時,弓弦與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動發(fā)聲,用增大壓力的辦法來增大弓弦與琴弦間的摩擦力。

  生丁:鞋底、汽車的輪胎做得凹凸不平時,都是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

  板書:3.增大有害摩擦方法: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

  增大壓力

  師:以上大家講得都很好,一部機器工作時,有些部件要轉動,有些部件要滑動,這時都要產生摩擦,這種摩擦不但使機器發(fā)熱,白白消耗動力,而且使機器磨損,性能變壞,這些情況下的摩擦要設法減小它。下面再來考慮:如何減小有害摩擦呢?

  生甲: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是:

  1.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減小壓力大小。

  師:在理論上,以上方法是對的,不過,用這樣的辦法還往往不能把有害的摩擦減小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你們還知道哪些更好的方法嗎?

  小實驗:先讓學生用手掌壓緊桌面拖動,感受桌面作用在手上的摩擦力;然后在手和桌面之間墊上二三支圓柱形鉛筆,再壓緊拖動,體會這時作用在手掌上的摩擦力是不是比滑動時小得多。

  師:做以上小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生:用滾動代替滑動,可以大大減小摩擦力。

  師: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用滾動代替滑動減小有害摩擦的例子?

  生甲:各種車軸的輪子做成圓的,就是用滾動代替滑動,減小摩擦的。

  生乙:旱冰鞋下的小輪,也是用滾動代替平底鞋的滑動,從而大大減小了與地面間摩擦。

  師:你還知道哪些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嗎?

  生甲:在機器零件間涂上潤滑油,使摩擦面不接觸,大大減小摩擦。

  生乙:汽墊船向下噴出強氣流,在船底和水之間形成一層空氣墊,可以大大減小摩擦。

  生丙:磁懸浮列車是靠強磁場把列車從軌道上微微托起,在列車和軌道間出現一層薄空氣,使摩擦力大大減小,車速可達500km/h。

  ……

  師:以上大家都說得很好,說明大家平時關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關心國內外大事。

  板書: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用滾動代替滑動

  2.使接觸面脫離直接接觸:涂潤滑油、充氣墊等

  師: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你的生活會出現什么問題?發(fā)生什么變化?請大家分組討論交流。

  生甲: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我就寸步難行。

  生乙: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我就無法用手拿任何東西。

  生丙: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運動的汽車將永遠停不下來。

  四、歸納與學習過程評忙

  師: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我們知道了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決定因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師:請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五、課后練習與學習實踐活動

  1.課本P95作業(yè)1、2、3。

  2.實踐活動:課本P96,活動1、活動2。

  3.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六、板書設計

  第五節(jié)科學探究: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2、滑動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減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

  七、課后反思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

  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二、教學目標

 。ㄒ唬┙虒W內容分析

  在進行了“植物”和“動物”單元的學習之后,學生將在這個單元里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當學生們對各種物體進行探索的時候,他們會發(fā)現,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梢园凑战M成物體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質來描述這些物體。而材料的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材料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響著周圍的環(huán)境。本課是這個單元的第1課,是讓學生觀察和思考,周圍的物體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認6種常見材料并用詞語描述它們。這一課將通過觀察和辨認來引導學生探究材料。他們將觀察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書包和教室里的設施,分辨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找出常見材料,描述它們的特性。這使我們有機會了解學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從材料的角度觀察物體、引發(fā)他們對材料的研究興趣,明確研究材料的意義。

 。ǘ⒕唧w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過程與方法:

  1.調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3.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的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教學準備:

  1、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餐巾紙、牙刷、毛巾、鑰匙、玻璃杯、木梳)。

 。病⑽覀兩砩系奈锲、書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的統(tǒng)計表

  三、教學過程

 。ㄒ唬、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問:摸獎見到過嗎,你摸過嗎?今天我們也來摸摸,看看你的運氣如何。老師先告訴你們,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你摸的時候,說說你摸到的感覺,并猜猜你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它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摸獎猜謎活動

  請幾名學生到前面來在老師準備的百寶袋里摸各種物品,學生每摸出一種物品都讓他猜猜這種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3、導入新課

  學生回答后師說:是的,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材料人們使用,今天咱們就來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材料。(板書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要研究的問題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會越感興趣。用摸獎猜謎的形式導入新課,似乎沒有什么新穎之處,但對小學生來說也很意外,在興趣盎然的摸獎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來。

 。ǘ、觀察記錄身邊的材料

  1、讓學生觀察自己和小組里的同學,身上穿的、佩帶的、攜帶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試著把它們寫在下面的表格中:

科學教案 篇5

  第一單元:物質的變化

  第一課 無處不在的物質變化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過程與方法:

  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 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可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不斷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教學難點】: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化。

  【教學準備】:

  師:塑料袋、易拉罐、水結冰圖片 生:蠟燭、火柴、鐵繡釘、紙 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質構成的

  1、切身環(huán)境導入:觀察我們的周圍,由哪些物質構成了我們的教室?

  2、學生自由發(fā)言,(預計大多為可視性的具體物體)教師指出:我們能直接觀察到的物體都可以叫做物質。

  3、深入探討:我們的教室其實不僅存在這些可以看的見摸的著的物質,還有我們不能直接感觸到的空氣、火、聲音、電、光,它們是物質么?

  4、建議作出討論,要求學生列出證據和理由。

  5、教師介入抽象物質的界定:對學生見解適當點評,必要情況下以空氣做示例,塑料袋實驗證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質構成。

  6、小結:無論是實際存在的物質還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感觸的到的物質,都說明了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

  二、過渡物質在變化:

  以教室為例,教室里同學們所列舉的物質都是一成不變,沒有任何變化的么? 學生會列舉許多變化,教師給予肯定。

  1、師引入演示:在我們的教室里還有老師帶來的兩種物質——易拉罐和水結冰的圖片。

  討論:捏扁易拉罐和水結冰也同樣是物質發(fā)生了變化,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呢?(物質本身沒有變,形狀改變,變化速度不同) 我們生活里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2、分組實驗發(fā)現:實驗盒里有火柴和鐵釘,它們會發(fā)生變化么?它們的變化又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實驗討論:火柴燃燒過以后變成了什么物質?和之前一樣么?鐵和鐵銹是同一種物質么?(除變化速度不同以外,都產生了新的物質) 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么?

  3、比較前后兩種實驗:這兩組實驗有什么相同和異同點? (前者沒有產生新的物體,后者產生新的物體)

  三、讓物質發(fā)生變化:

  1、在教師提供的鐵絲、熱水、紙張、蠟燭、火柴中,它們都會產生在怎樣的變化呢?(學生的思維面不會停留在課本展示的變化中,要求學生作出適當合理的解釋,教師適當補充,尤其是蠟燭的燃燒)

  2、各種變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點在自然產生的變化和人為產生的變化、變化速度的快慢、是否產生新的.物質)

  3、過渡引申:我們說的是我們現有的物質,對于巖石、房屋、馬路在變化么?世界上有不變的物質么?說出你的依據。

  四、總結:

  世界總是在不斷的變化,有些變化只是改變物質的形態(tài),大小,有些變化就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下節(jié)課接著研究。

  第三課時和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

  2、學習實驗設計、進行實驗驗證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

  教學準備:玻璃杯、蠟塊、生銹的鐵釘和無銹的鐵釘。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由主題人物在廚房中發(fā)現在各種現象,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到處都存在著物質的變化,引出“物質的變化是不是產生新物質”的問題,并板書課題《無處不在的物質變化》。

  二、新授

  (一)活動一:尋找身邊的物質變化。

  1、讓學生觀察煎蛋、燃放煙花、鹽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鐵制品生銹這些

  日常生活中時常能見下馬看花變化現象。

  2、學生試描述這些變化前后及過程的現象。

  (二)活動二:冰的融化。

  1、回顧以前(四年級上學期)做過的蠟塊加熱的實驗。

  2、使用玻璃杯進行實驗,觀察冰融化成水的現象及做好記錄,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3、比較冰融化成水的過程與蠟塊受熱過程。

  4、比較討論后,學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蠟塊融化都只是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5、討論:P5頁的現象。

  (三)活動三:鐵銹還是鐵嗎?

  1、引導學生觀察生銹的鐵釘和無銹的鐵釘,并作記錄。

  2、用小刀削下鐵釘表面的鐵銹,然后用砂紙打磨鐵釘,即得鐵銹和鐵。 3、用磁鐵靠近鐵銹,進行觀察。

  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可以知道磁鐵能吸引鐵,若鐵銹不被磁鐵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鐵銹還是不是鐵”的答案。

  3、活動延伸和應用:生活中還有沒有類似鐵生銹這樣的變化呢?并與活動二作比較。

  (四)活動四:研究蠟燭燃燒過程的變化。

  步驟1:點燃蠟燭,將一只手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會兒,觀察現象。

  步驟2:將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燒杯中,用石灰水將燒杯壁濕潤,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驟3、將用石灰水濕潤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會,觀察現象。 通過實驗學生會發(fā)現蠟燭燃燒后會產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動五:給物質變化分類。

  1、出示書本的五種物質變化過程情況。

  2、學生進行討論,從而作出判斷。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能通過實驗探究哪種材料適合做鼓面。

  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樂器的小組計劃。

  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小樂器。能對自己和別人設計、制作的小樂器進行客觀的評議。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制定小組制作計劃的過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小樂器的制作任務

  科學知識目標:能說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教學準備

  圓口容器、氣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紙、橡皮筋或膠帶、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認識書中的各種樂器,并提問:你們認識這些樂器嗎?你會彈奏嗎?

  告訴學生不同的樂器會產生不同的聲音并且聲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動一:做小鼓。

  1、用有圓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選擇不同的材料如橡膠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紙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膠帶將它繃緊在鼓身上敲擊鼓面,仔細聽聽發(fā)出的聲音。

  以教師演示為主以技能訓練為重點

  2、提問: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哪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么?

  三、活動三:制作自己的小樂器。

  1、讓學生先欣賞一些同學做的小樂器。

  學生認樂器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聲音與材料的性質有關,材料不同樂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組計劃

  試一試,怎樣讓自己制作的小樂器發(fā)出聲音?怎樣讓小樂器發(fā)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

  布置討論任務:對同學們制作的小樂器進行評價。

  四、教師總結全課,制定小組計劃。

  學生得出結論: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學生討論 制定小組計劃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的第5課。學生通過前面四課的學習,探究了構成物體的材料、重量、體積大小對沉浮的影響,感受到在水中的物體有浮力存在。從本課開始,學生著重研究浮力問題,分析物體沉浮的秘密。第5、6兩課將引導學生從浮力和重力的的關系,解釋物體沉浮的原因。本課主要是學習用實驗探究浮在水面的物體、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測量方法;分析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課探究下沉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經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

  2、懂得數據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感受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會測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每小組)】:

  小水槽(借用物體沉浮套件中的水槽,并在其外壁貼上容積刻度)、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3塊、彈簧秤、細線、滑輪(可借用簡單機械實驗盒中的滑輪)、小竹棒(長度略短于水槽的寬度)、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感受浮力:請同學們用手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注意體驗手的感覺。

  2、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像泡沫塑料塊這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課題)

  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1、出示用線系著的泡沫塑料塊:同學們已經學過用彈簧秤測物體的重力,請測一測泡沫塑料塊的重量,并把數據記錄下來。

  2、此時的泡沫塑料塊一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畫下來嗎?

 。▽W生試畫泡沫塑料塊的受力圖,拉力=重力)

  3、猜一猜:讓泡沫塑料塊靜止在水面時,它的重量會相同嗎?

  4、測量泡沫塑料塊靜止在水中的重力。質疑:是重力等于零嗎?

  5、解釋: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上時,重力并沒有消失,而是與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時,浮力=重力。(貼圖示板畫)

  三、測量上浮物體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1、再次用手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注意體驗手的不同感覺。

  2.為什么把泡沫塑料塊按入水里突然松開手它就會快速上?(浮力遠遠大于重力)

  3、當我們用手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既然浮力遠遠大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什么?能用彈簧秤測出來嗎?

  4、看課本第13頁的示意圖,小組討論:“浮力=重力+壓力

科學教案 篇8

  標志大擂臺

  設計思路:

  最近電視里一直在宣傳上海市民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活動,作為新一代的孩子從小對他們進行交通規(guī)則的教育非常的必要.我園周圍的交通比較方便,同時周邊又有較多的汽車銷售單位,有許多可利用的資源。所以我們選擇了的主題.

  馬路是幼兒熟悉的`環(huán)境,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尤其是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深受幼兒喜愛,我班幼兒對各種各樣的標志很感興趣,尤其是幼兒園附近的馬路上也有幾個標志,他們都熱烈的討論這是什么標志?但是對于三種不同意思的標志還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就設計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是在主題背景下的一次活動,我是利用游戲形式導入,更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然后請幼兒說說自己熟悉的標志的名稱,再讓幼兒通過PPT來懂得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最后請幼兒把三種不同的標志進行分類,進一步鞏固對標志的認識.

  內容和要求:

  1、通過幼兒對交通標志的回憶,培養(yǎng)幼兒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

  2、嘗試將交通標志按一定的規(guī)律分類。

  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各種交通標志、幼兒人手一張標志

  2、PPT課件

  活動流程:

  游戲導入交流互動操作實踐活動延伸

  觀察與指導要點:

  一、游戲導入

  1、游戲《開汽車》

  幼兒隨著音樂在教室里開汽車,教師出示紅綠燈提示牌,“指揮”交通,紅燈停,綠燈行。

  2、教師提出問題:老師沒有說活,你們?yōu)槭裁匆粫䞍和\,一會兒開車?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紅綠燈?紅綠燈告訴我們什么?

  二、交流互動

  1、出示各種標志,引出課題。

  2、引導幼兒交流各種標志所代表的意思。

  3、引發(fā)幼兒回憶: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標志?

  三、選擇標志,區(qū)別認識標志。

  1、教師逐一出示三幅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并根據內容選擇相應的標志。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三種標志的不同。

  3、讓幼兒把自己手里的標志送到相應的黑板上。

  4、教師指出個別幼兒錯誤的地方。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看看馬路上還有哪些標志?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绷私馕覈撅L氣候的類型和分布

  ⒉學會根據氣候資料分析我國季風氣候的特點

 、硨W會根據氣候資料分析我國西部干旱氣候的特點

 、粗罋夂蜃兓陝游镄袨榈年P系

 、盗私鈿夂驅θ祟惿a生活的影響,以及如流對氣候資源的利用

 、吨篮、臺風、洪水等災害性天氣的成因和危害

 、逢P注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初步建立人地和諧的氣候資源觀。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中國東部的季風雨西部的干旱氣候的特點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人類活動雨洪水;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難點:中國東部的季風雨西部的干旱氣候的特點分析;

  人類活動與洪水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一、東部季風氣候

  1、季風氣候區(qū)是指夏季風能夠到達的地區(qū)。

  2、我國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岡底斯山一線以東以南的地區(qū)是季風氣候區(qū)。分布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度季風氣候。

  【討論】P91討論題得出:

  3、我國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冬季氣溫低,降水少;夏季氣溫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較豐富。但南方冬季氣溫明顯高于北方,氣溫年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4、季風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對農業(yè)生產非常有利

  B、我國季風氣候的大陸性強,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使我國洪澇和旱災頻發(fā)。

  C、冬季的低溫又常形成寒潮、凍害、暴雪等惡劣天氣。

  二、我國西部的干旱氣候

 、毕募撅L不能到達的我國西部地區(qū)一般降水稀少,為干旱各半干旱氣候區(qū)。

 、参覈鞑康母珊禋夂虻奶攸c: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節(jié)變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形成原因的分析:西部地區(qū)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掣珊禋夂虻睦祝簹鉁剌^差大,光照時間長,對農業(yè)生產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產。

 、锤珊禋夂騾^(qū)的生物在行為和形態(tài)上的適應性:如仙人掌粗大的莖和葉刺;抬尾芥蟲在大霧的夜里抬起屁股的做法。

  三、寒潮、臺風和洪水

  1、寒潮是大范圍的強烈冷空氣活動。會帶來劇烈的降溫、霜凍、大風和揚沙天氣。

  2、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

  【討論】⑴臺風天氣的感受和自我防護知識

 、婆_風的利弊

  3、洪水是我國?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引發(fā)的原因:持續(xù)性的暴雨、臺風,人類活動。

  【實驗】植被護坡實驗

  【為什么做】

  持續(xù)性暴雨和臺風使引發(fā)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一些人類活動也可以引發(fā)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活動對洪水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現實呈現在我們面前!譬如黃河上游植被的破壞,使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頻頻發(fā)生洪澇災害。由于上游泥沙的'大量流失,黃河在下游也成為了地上河,使位于黃河下游的城市時刻處在洪水的威脅之中。讓我們來做這個實驗,初步而實在地體會一下植被對水土保持的作用。

  【怎樣做】

  1、實驗前我們應準備好一下器材:一個一側為玻璃,其它三個側面為木頭箱子,接水桶,灑水壺,泥土,草皮。

  2、在箱子內兩側按30。角堆好泥土,在其中一個土坡上種上草皮。在低處安上引水溝,放好接水桶。

  3、用灑水壺以相同的水量、同樣快的速度對兩個坡面灑水。

  4、觀察兩個坡面上,水的流動速度、匯入引水溝的水量和泥沙量的差別。

  【應關注的問題】

  1、為了使實驗效果更明顯,使用的土壤應是非沙質土,土壤的緊密程度和濕度要與自然狀態(tài)相似。

  2、如果能使草皮在土坡上種植一段時間后再做實驗,或者直接實驗整塊的草皮,效果會更好。

  【學到了什么】

  1、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有草皮的坡面有草的阻擋,水的流速慢,水的下滲就多,匯入水溝的水量就少。顯然,如果植被破壞,會導致水土流失,使洪水的危害和發(fā)生頻率增大。

  2、從這個實驗中,我們進一步知道怎樣對相關的實驗條件進行有效的控制。

  【進一步的研究】

  通過以上的實驗,你想進一步知道植被是怎樣達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的嗎?植被的抗侵蝕作用是通過它的三個主要構成部分來實現的:一是植物的生長層(包括花被、葉鞘、葉片、莖),通過自身致密的覆蓋防止邊坡表層土壤直接遭受雨水的沖蝕,降低暴雨徑流的沖刷能量和地表徑流速度,從而減少土壤的流失;二是腐質層(包括落葉層與根莖交界面),為邊坡表層土壤提供了一個保護層;三是根系層,這一部分對坡面的地表土壤加筋錨固,提供機械穩(wěn)定作用。一般情況下,在植物生長初期,由于單株植物形成的根系只是松散地糾結在一起,沒有長臥的根系,易與土層分離,起不到保護作用。同時護坡植被的存在也為各種小動物、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

  四、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人類與氣候關系密切。人類根據自然規(guī)律,改良局部地區(qū)的氣候,使氣候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fā)展。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04-06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科學教案(精)07-21

科學教案(推薦)07-21

科學教案【集合】07-21

[薦]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必備]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