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9-06 09:15:27 教案 我要投稿

(優(yōu)選)大班科學教案4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yōu)選)大班科學教案4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有彈性的物品在我們的周圍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歡玩一些利用彈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們只是覺得這類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學原理,而作為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適當地對其進行科學啟蒙,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通過讓幼兒觀察、探索、操作等來理解物體的彈性。

  重點難點:

  重點:在探索、制作等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難點: 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活動的`發(fā)現并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活動目標:

  1、對彈性物品感興趣,并能大膽探索。

  2、發(fā)現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fā)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二、活動準備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絲襪每人1份。

  2、乒乓球、夾子、橡皮泥、手鏈。

  3、石頭、海綿、毛衣、彈簧、彈力球、玻璃珠、氣球、記錄表每組1份。

  三、活動過程

 。ㄒ唬、玩一玩,初步感知彈性——請幼兒自選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彈性。

  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小秘密, 請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東西玩一玩,可以壓一壓,拉一拉,去發(fā)現他們共同的秘密。

  幼兒玩操作材料,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分享:說說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樣玩的?

  歸納:像刺猬球,羊角球,絲襪,皮筋這些物品,我們一用力,它們有的會變大,有的會變長,還有的會凹進去一些,我們不用力了,它們又都回到原來的樣子,這些物品都有彈性。

 。ǘ┍容^嘗試,認識彈性物品和沒有彈性的物品。

  教師出示夾子,乒乓球,手鏈,橡皮泥,讓幼兒猜想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并注意驗證認識有彈性的和沒有彈性的物體。

  (三)分組實驗,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師:現在老師這里有一組東西,小朋友們看看,然后猜猜這些東西哪些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討論說說并記錄。

  2、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卡。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有彈性,你就在“有”這個格子下打“√”,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沒有彈性,你就在“沒有”這個格子下打“ ”。

  3、展示幼兒的記錄表,請幼兒自由表達操作中的發(fā)現并與預測的進行比較。

  (四)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物品的認識和理解

  在我們家里有哪些彈性物品呢?(沙發(fā)、席夢思、床墊子……)在我們的活動室里,幼兒園里有哪些彈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們的身上有哪些彈性物品?(松緊褲帶、襪子、皮筋、皮膚……)

 。ㄎ澹┙處熆偨Y.

  課后反思:本堂課氣氛活躍,孩子興趣很濃,達到了活動目標,但對于彈性的極限沒有闡釋清楚,以后備課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和基本組成。

  2、能夠完整、連貫地講訴自己對樹的認識。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并能講訴自己對樹的認識。

  活動準備:

  PPT、樹葉(卡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猜謎語:身體長得壯壯壯的,春天來發(fā)芽,臉上皺紋多,冬天不見啦。ù髽洌

  二、出示PPT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張樹伯伯的圖片,請小朋友們的小眼睛仔細觀察,等一下老師會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問題哦!(出示大樹的圖片)

  2、師:你們在哪里見過樹呢?

  3、那樹伯伯的身體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呢?(樹根,樹干,樹枝,樹葉)

  三、分解樹

  1、那現在老師還有幾張圖片,小朋友們也要仔細看哦!(出示圖片樹根)

  師:樹根的樣子?(長長的,彎彎的)

  樹根的作用?(吸收水分,讓樹能夠長高、長的.更壯)

  2、出示圖片—樹干

  師:這張樹干的圖片和其他樹有什么不一樣?哪里不一樣?(粗細、長短)

  3、出示圖片—樹枝、樹葉

  師:大樹慢慢的長大了,慢慢的長出了樹枝,再慢慢的長出了樹葉

  4、秋天到了,大多數的樹葉都掉落了下來,那現在我們在來看一下秋天的樹和春天的樹有什么不一樣呢?(沒有樹葉)

  四、游戲活動

  1、小朋友剛才看了大樹的圖片,那如果我們用自己的身體來變成(模仿)大樹,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示范)

  2、老師示范并解說腳是樹根,直直的身體是樹干,手臂是樹枝,那我們少了什么呀?(樹葉)那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樹葉,待會兒給你們貼上。

  3、分別請4組,每組幼兒5人模仿大樹,一人當樹根和樹干,四人當樹枝和樹葉!(老師為幼兒貼上樹葉)我們的大樹做好了!請小朋友們慢慢的把樹枝長出來,再有樹葉,風來了,我們的樹葉應該?(幼兒搖擺樹枝和樹葉)

  4、那現在小朋友想不想去看一下真正的大樹是什么樣子的呢?(想)請幼兒依次排隊出門觀察大樹!

  活動反思:

  樹木與我們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人類的貢獻巨大,但是幼兒在此方面的知識儲備不多,對樹木的了解不夠。如果只是說教性的教育幼兒愛護樹木,收效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幼兒清楚了樹木對人類的關系,在現實生活中就會很自然的想到要保護樹木,愛護樹木,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這比單純地說教要有效果。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教材剖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嘗試使用工具來探索問題、尋找答案,將使幼兒得到莫大的愉悅,并對其終身的生活和學習有益!笨茖W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是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的,這個活動恰恰能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當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實踐找到答案,得出結論時,那種喜悅是任何情感不能代替的,從而將更加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和發(fā)展。

  [學生分析]

  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世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蔽乙舱J識到,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是從身邊事物開始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現象,更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熱情,同時也有益于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

  [創(chuàng)新分析]

  原本一錘子下去就能砸碎的核桃,在孩子眼里卻充滿著無盡的探究余地,為使這個活動構成一個漸進的整體,使幼兒的經驗逐漸加深,我首先請幼兒競猜可以砸開核桃的工具,然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各種工具成功與否的假設,無論他們的預想怎樣,我都支持鼓勵他們去嘗試,讓他們從事實中得到反饋,在嘗試統(tǒng)計的過程中構建新的知識經驗,讓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fā)現。

  同時,我鼓勵、引導幼兒間交流、分享自己的新發(fā)現,在觀點的相互交流與碰撞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并引發(fā)深入探究的欲望。那么,猜想、驗證、統(tǒng)計、交流、表達的過程,會使幼兒的感受在相互傳遞中得到豐富與完善!

  活動中,幼兒可以充分自由的選擇工具,這使他們產生了一種想去發(fā)現的要求,他們因此而懷有很高的熱情,并及其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實驗。

  [教學目標]

  1、體驗思考、發(fā)現、探索與成功的樂趣。

  2、鼓勵幼兒運用原有經驗,猜想并嘗試使用工具砸開核桃,發(fā)現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引導幼兒獨立設計記錄符號,嘗試統(tǒng)計的方法,使用恰當的語言與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集體品嘗,激發(fā)幼兒砸開核桃的欲望。

  (1)動畫出現小核桃卡通形象,幼兒品嘗核桃仁

  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位小伙伴,快來看看它是誰?”(動畫出現小核桃卡通形象)

  小核桃:“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小核桃,我有一件硬殼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們吃了我的果肉,會變得更聰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請你們來品嘗我的果肉,好嗎?”

  幼:“好!”(請幼兒品嘗核桃仁,每人一塊)

  小核桃:“小朋友,你們一定沒吃夠吧,那好,我把伙伴們請來,讓你們吃個夠!但是,這次你們要自己想辦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們能做到嗎?”

  幼:“能!”

  (2)出現小核桃的伙伴們(完整核桃),幼兒討論怎樣吃到核桃仁?(充分討論、爭議、辯論,漫畫演示各種辦法的結果)

  師:“快來說說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幼:“用腳踩”、“用牙咬”、“用拳頭砸”、“用錘子(或其他工具)砸”……(其中前三種爭議比較大,后一種方法贊成的比較多,而通過小漫畫的演示,更加生動的證實了幼兒的想法。)

  漫畫內容:用腳踩、用牙咬、用拳頭砸——“這個辦法可不行!”用工具砸——“這個辦法太好了!“

  2、說工具

  請幼兒說一說有哪些工具可以用來砸核桃?

  師:“那你們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來砸核桃呢?”

  幼:“錘子”、“石頭”、“鉗子”……

  (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積極調動了自己所有關于工具的原有經驗,去交流、去爭論,并在這一過程中,對工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使用工具產生了強烈的愿望。孩子們猜想出了十余種能砸開核桃的工具,包括剪刀、錘子、鉗子、鑷子、螺絲刀、木棒、石頭、扳子、鎖頭、菜刀、鋸等。)

  二、猜想與嘗試

  1、成功的設想

  (1)動畫演示預想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欄填預想哪種工具會成功,第二欄記錄實踐后的結果。)

  師:“這是小核桃?guī)淼挠涗浛,記錄卡第一行畫的都是什么?”

  幼:“工具!

  師:“第二行的前面有一個問號,它的意思是請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開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把結果記在這里!

  (預想表格中選擇了八種意見比較集中的工具,分別是剪刀、錘子、鉗子、鑷子、螺絲刀、木棒、扳子、鎖頭。)

  (2)幼兒自由選擇成功符號。

  師:“在記錄之前,你要先選擇一種符號,然后在第二行認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畫上符號。”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對工具能否成功進行設想,并用符號記錄,小組間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給予了幼兒極大的創(chuàng)造和自由選擇的空間,24名幼兒的記錄符號花樣繁多,達十五種,有太陽、星星、月亮、小房子、花朵、小草、幾何形體、帽子、手套、葉子、樹等等。由于是預測過程,幼兒的原有經驗水平不一致,因此預測結果有很大分歧,但在錘子的預測結果上基本保持一致,分歧主要集中在木頭、螺絲刀、剪子、鑷子等幾種工具上。)

  2、實驗與驗證

  (1)請幼兒自由使用各種工具實驗,并記錄結果。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邊實驗邊記錄,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幼:“想!”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記錄卡中的工具,一會兒你們就可以動手驗證一下自己猜得對不對?但是在使用工具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為了保護地板,請小朋友在小木板上來砸。”

  幼:“老師,我砸開了!”

  師:“真棒!你是用什么砸開的?”

  幼:“鎖頭。”

  師:“快把結果記錄下來!”……

  (實驗中,有三名幼兒嘗試了所有工具;大部分幼兒嘗試了四至五種工具;少數幼兒嘗試了一至二種工具。)

  (2)幼兒間交流實驗結果,引導幼兒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結果。

  交流中發(fā)現,有的幼兒用鉗子沒有夾開核桃,可其他同伴用鉗子頭砸開了核桃;有的幼兒用螺絲刀頭沒有撬開也沒有砸開核桃,而小伙伴用螺絲刀把兒砸開了;有的幼兒和同伴使用方法一樣,可結果卻不同;還有的幼兒發(fā)現了工具可以配合使用,例如:用錘子砸開后,再用螺絲刀撬……

  三、探索與發(fā)現

  1、統(tǒng)計與排除

  經過小組統(tǒng)計與集中統(tǒng)計,確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師:“現在我給每組發(fā)一張大統(tǒng)計卡,請每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嘗試結果記在上面,你使用哪種工具成功了,就在這種工具的下面畫個1,每組的每個小朋友都要記錄!(各組統(tǒng)計)

  師:“現在請每組派一名代表,把你們的統(tǒng)計結果說一說。”

  幼:“我們第一組用鉗子成功的有兩個,用錘子成功的有五個,用鈑子成功的有三個,用鎖頭成功的有三個……”

  統(tǒng)計結果是:使用錘子、扳子、鎖頭三種工具嘗試的基本都成功了;使用鉗子、螺絲刀兩種工具嘗試的出現了不同結果,存在分歧;使用鑷子、剪刀、木棒嘗試的沒有人成功。

  2、交流新發(fā)現

  (1)交流工具的恰當使用方法

  師:“請大家說一說你發(fā)現哪種工具怎樣使用容易成功?”

  幼:“鉗子要用鉗子頭砸”、“螺絲刀要用把兒砸”、“鎖頭要用底兒砸”……

  (2)交流砸核桃的適合部位

  師:“砸核桃的哪個地方容易成功呢?”

  幼:“砸中間的縫兒!”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師:“我們要怎樣砸容易砸開核桃?”

  幼:“用力砸!”

  四、激勵與創(chuàng)造

  欣賞成型的藝術作品,激發(fā)幼兒用核桃殼創(chuàng)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殼的同時整理活動室)

  師:“核桃肉可以吃,核桃殼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來看一看吧!”(展示核桃殼制作的作品)

  師:“這是用核桃殼制作的畫框,這是用核桃殼粘貼的畫,還有什么作品呀?”

  幼:“這是小烏龜!”、“這個蘿卜真像!”、“這是小金魚!”、“這是小蜻蜓!”……

  師:“我們回去后,也用核桃殼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嗎?”

  幼:“好!”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把活動室整理干凈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激發(fā)幼兒學會用比較觀察的方法發(fā)現事物之間的聯系。

  3、萌發(fā)幼兒對物體膨脹現象產生興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準備:膨脹的食物圖片ppt、

  實物準備:菊花、木耳、乒乓球、黃豆(干、濕)

  活動設計過程:

  一、引導幼兒認識遇水膨脹

  1、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陪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客人(出示泡過的和沒泡過的兩種黃豆)

  師: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位小客人嗎?

  幼:黃豆

  師:咦,這兩種黃豆怎么不一樣呢?

  幼:有一種用水泡過了。

  師:對,這是老師昨天晚上用水泡過的,你們看看有什么不一樣呢?

  幼:泡過的大,沒泡過的小。

  幼:泡過的是軟的,沒泡過的是硬的。

  2、 豆寶寶還帶來了它的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出示木耳

  師: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顏色的?

  幼:黑色

  師: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們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覺的?

  幼:硬的

  師: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們給它洗個澡怎么樣?你們想想,洗澡后它會變成什么樣子的呢?幼兒分組操作

  師:通過實驗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幼:木耳泡過后變大了

  :像黃豆、木耳這樣經過用水泡之后,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象就叫做遇水膨脹。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種遇水膨脹現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葉、銀耳的圖片讓幼兒再次觀察膨脹前后的.變化。

  二、引導幼兒認識遇熱膨脹

  出示玉米

  師:小朋友,你們摸摸什么感覺?

  幼:硬梆梆的

  師:你們猜猜如果我們把玉米放在炒鍋里經過高溫不斷加熱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幼:變大了,變成爆米花了

  師:我們來看一段視頻,看看你想的對不對,好不好?(放視頻)

  師:小朋友,玉米經過高溫變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嗎?請問你們吃過爆米花嗎?吃過的是什么感覺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師: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貪吃,像爆米花、蝦條、薯片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對小朋友身體可沒好處,所以我們平時要少吃。那像玉米這樣經過高溫加熱變大的現象是膨脹現象嗎?這種現象叫做遇熱膨脹。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遇熱膨脹現象呢?

  幼:面包、饅頭、豆腐、油條、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

  出示癟了的乒乓球

  師: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把癟了的乒乓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呢?想想辦法

  幼:用手捏捏、扎個眼兒吹吹、用熱水泡泡(讓幼兒逐一操作)

 。合衿古仪蜻@樣受熱以后隨著溫度升高,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象也是遇熱膨脹。

  延伸活動

  小朋友,我們今天認識了什么現象呀?一種是像黃豆、木耳那樣遇水膨脹的現象;一種是像玉米那樣遇熱的膨脹現象。你們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脹現象好不好?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蝸?茖W教案09-30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