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20 09:53:2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9篇[熱]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9篇[熱]

科學教案 篇1

  用實物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帶來了柿子、蘋果、彌猴桃、西瓜、橘子、哈密瓜、山楂、火龍果、橙子、冬棗、等等;顒右婚_始這么多的水果拓展了幼兒的視野,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這么多的水果中有2種形態(tài):圓圓的、彎彎的。每一個幼兒都對自己的水果感興趣,爭先恐后的介紹自己水果的形狀,“老師,我的蘋果是圓的”“老師,我的也是圓的”在孩子的回答中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在活動中要求孩子用“圓圓的xx”“彎彎的xx”回答,這樣孩子就會說“老師,我這是圓圓的蘋果”“老師,這個是彎彎的香蕉”。在了解的水果的形狀之后,讓孩子說一說還有什么是圓圓的(彎彎的)?孩子就會說“月亮是彎彎的”“太陽是圓圓的”……幼兒語言完整規(guī)范,并激發(fā)了孩子說話的欲望,調動幼兒思維的活躍性。

  用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在問到幼兒:“你還知道哪些水果”的問題時,小班幼兒由于經(jīng)驗少,好多孩子說“我還知道蘋果(香蕉)(橘子)”雖然一再引導說“說別的小朋友沒說過的,看看誰知道的多”,但是孩子們舉手回答的依舊是眼前的一些常見的水果,只有極個別孩子會說“我還知道草莓、我還知道荔枝”,幼兒吃過的水果雖多但是回憶起來有些難度,眼前的水果實實在在擺在面前而且確實是經(jīng)常見到、吃到的水果,難怪孩子只會回答這些答案。于是,我在網(wǎng)上找了許多的水果圖片,并和幼兒一起看一看、說一說,你認識哪一些,這樣既豐富了幼兒的經(jīng)驗又能調動所有的孩子的思維,引導他們去想“我吃過這種水果,它叫xx”。

  讓幼兒大膽用語言描述:小朋友喜歡吃的水果是多種多樣的,在活動過程中有“最喜歡的水果”這一環(huán)節(jié)“你喜歡吃哪種水果?”“為什么?”回答是多樣的,”“我喜歡吃香蕉,因為他吃起來甜甜的”“我喜歡吃蘋果,因為媽媽說蘋果營養(yǎng)好”“我喜歡吃葡萄,因為葡萄酸酸的、甜甜的.”“我喜歡吃西瓜,因為西瓜有好多的水”……孩子喜歡的原因是多樣的,我的應答也是不同的“彎彎的香蕉,甜甜的”“紅紅的蘋果最好吃”“大大的西瓜有許多的水份”老師給的回應有多樣性,用肯定的話表揚了孩子的努力,通過描述性回應將幼兒零散的語言進行鏈接。知道回答問題得到老師不一樣的回應,讓孩子的心理得到滿足更加喜歡動腦思考,引起幼兒共鳴,激發(fā)其他幼兒思維的活躍。

  不足: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好多小朋友在一開始看到有這么多的水果,都伸手去摸,還有幾個手也沒洗就悄悄的自己吃了起來。如果在開始的時候就告訴小朋友活動結束我們會一起品嘗水果,這樣幼兒可能會注意力集中點。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 指導學生通過體驗和閱讀認識呼吸的意義。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稱和呼吸的過程,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通過對我們現(xiàn)時呼吸的觀察,為下節(jié)心臟與血管的認識打下基礎。

  2.通過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讓同學們科學認識到人類不停的呼吸是為人體的正常運行提供怎樣的化學必備物質,讓同學們科學認識呼吸的重要性。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對科學課己經(jīng)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樂于參與探究性的研究活動,但是學生們在課堂的自制力和該觀察什么,怎樣提問題,以及怎樣將自己的觀察結果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圖片、圖表表達出來等問題上還存在不足,而且,學生往往不能按照要求帶來課上探究所需的材料,影響教學的進展。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力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探究人的呼吸的.產(chǎn)生,了解呼吸的路線和呼吸的意義。能相互質疑對人體參與呼吸的器官和作用進行推測。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憋氣、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認識自己的呼吸器官;

  組織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呼吸模型來初步了解呼吸過程。

  3、情感與價值

  意識到探究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愛護自己的呼吸器官。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對人體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實際上就是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教學難點]

  推想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實現(xiàn)體內同外界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換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利用玩具引導孩子科學地探究其中的奧秘,這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它能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探究欲望,并能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認識到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本活動通過兩次實驗,不僅使幼兒了解打氣筒的構造及作用,而且更還使幼兒樹立了“用事實說話”的科學探究精神。

  活動目的:

  1、在實驗中了解玩具打氣筒的構造及其作用。

  2、學習記錄實驗結果,并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能拆裝的'玩具打氣筒人手一個。

  2、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出示拆卸的玩具打氣筒,提出嘗試要求。

  2、 幼兒預測、實驗、討論。

  1)教師提問:打氣筒上有兩個不同顏色的口子,打氣管應接在哪個口子上呢?

  2)幼兒預測,并記錄預測結果。

  3)幼兒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4)師幼共同探討實現(xiàn)結果:打氣管應接在哪個口子上呢?你猜對了嗎?(出氣孔)

  3、 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幼兒預測、實驗、討論。

  1)教師提問:另外這個口子有什么用呢?假如我們把這個口子堵起來,打氣筒打起氣來會怎么樣呢?

  2)幼兒預測。

  3)幼兒實驗,并記錄實現(xiàn)結果。

  4)師幼共同探討實驗結果:這個口子堵起來行嗎?為什么不能把它堵起來?(進氣孔)

  4、幼兒正確使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

  5、 師幼共同收拾活動場地。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能選這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喜歡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交流;珍愛生命;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fā)展特點,關注個人保健。

  【教學準備】

  準備自己不同年齡段的照片

  課前觀察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身體特征,并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

  在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的動物、植物的生長變化提出問題——人的身體從小到大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小到大身體、心理、語言行為等方面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猜想假設

  學生根據(jù)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制定方案

  分小組制定探究方案

  4、實施探究

  A、探究人的一生身體發(fā)展變化特征

 。1)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了一些“人從小到大身體發(fā)展變化”的資料,有的同學還準備了上學以來的體檢表。下面請你們小組內交流搜集的資料,看看能從資料中發(fā)現(xiàn)什么。

  (2)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3)除了身高和體重有變化之外,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其他方面的變化嗎?

  美麗青春痘、說話的聲音變粗、喉結突出……

  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人的身體的變化得特點。那么你認為人從小到老身體變化最明顯的階段有哪些?

  人出生后,身體逐漸長大,直到長成健壯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體又會逐漸的衰老,直到死亡。這是一個客觀規(guī)律。一般來說,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發(fā)育期(從出生到20歲)、成熟期(20道40歲)、漸衰期(40到60歲)和衰老期(60歲以后)等4個發(fā)展階段。生長、發(fā)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經(jīng)歷的過程.

  人的身體特征發(fā)育比較緩慢,相鄰的兩個階段身體特征沒有明顯的界限。人的各個發(fā)展階段時間比較長短因人而異。

  B、探究青春期身體變化特征

  同學們已經(jīng)查閱了自己的體檢表,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你感覺到什么?如果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制成表格或圖形,研究起來就會更明顯。你想用怎樣的方式研究呢?(統(tǒng)計表、條形碼統(tǒng)計圖生、折線圖)

  請同學們先繪制圖表,然后再觀察圖表,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請寫在下面:

 。1)圖表

 。2)發(fā)現(xiàn)

  青少年在10~20歲時,身高體重增長較快,這個階段稱為青春期。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因人而異,一般女孩比男孩早兩年。青春期是由兒童發(fā)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fā)展變化最快的時期,人的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等都增長的很快,而且還有人會長出青春痘,男同學長喉結、長胡子等特征。

  C、青春期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

  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fā)展變化最快的時期,關系到以后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為了給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礎,我們在青春期應該注意什么?(加強鍛煉、合理飲食、保證睡眠、心理咨詢)寫出日常生活中你的做法:

  5、展示交流

  展示探究結果,全班交流。

  6、拓展創(chuàng)新

  請同學們課下繼續(xù)收集資料,了解不同國家和不同種族的人的外形特征?梢詫懗鲅芯繄蟾嬖谌嘟涣鳎部梢猿鲆黄趯n}研究。

  7、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了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了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反展特點,注重個人保健。

科學教案 篇5

  病 毒

  教學內容:青島版P2~P4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提出與病毒相關的問題;

  2、會查閱與病毒相關的書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關病毒的剪貼報.

  4、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

  二、科學知識: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種類主要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有關病毒的資料

  學生準備:

  了解有關病毒的有關知識。

  四、教學過程

 。ㄒ唬、提出問題

  1、教師提問:關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預防呢?

  2、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ǘ、猜想假設

  1、流感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2.學生討論,指名回答。

 。ㄈ、制定方案

  1.教師講解.

 。ㄋ模、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3.脊髓灰質炎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4.麻疹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ㄎ澹┱故窘涣

  5. 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6. 學生討論后,教師講解.

  (六)、拓展延伸(網(wǎng)上學習)

  1、教師講述:關于病毒,你還知道些什么?請回去以后在網(wǎng)上自主學習。

  2、學生交流學習收獲和體會。

  3、課后作業(yè):

 。1)回去查資料,了解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

 。2)利用作文、圖畫或小報的形式,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fā)生摩擦,會產(chǎn)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既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又與物體的輕重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

  過程與方法:

  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形成認真實驗、根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夠辯證地看待摩擦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重量的關系。

  難點:掌握對比實驗的關鍵與要注意的問題。

  三、教學準備

  學生:裝有筆等的文具袋、測力計、毛巾。

  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物體重量關系實驗記錄表。

  教師: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實驗材料兩組:接觸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組合裝置一套;上下用木塊,兩側各用海綿連接圍成的矩形框子、條形木板、大理石塊等組合裝置一套。

  多媒體教學課件等。(學生有的教師也有一份)

  四、教學過程

  (一)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摩擦力

  1 老師給同學們表演一個有趣的小實驗,這個小人在這根繩子上可以隨便移動,而且特別聽老師的話,老師叫它停它就會停在哪里,想知道這里面的秘密嗎?老師再給大家做一個小實驗:筷子提米。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來呢?

  這與我們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摩擦力的秘密有關。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書課題)

  同學們都有這樣一個生活經(jīng)驗: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紋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呢?如果穿著花紋磨平的舊鞋子走在結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樣?怎樣做才能不滑倒呢?

 。ㄔO計意圖:著名教育家于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闭n始以倆實驗創(chuàng)設愉快有趣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苯Y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順勢拋出一個問題,以回憶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摩擦的普遍存在。)

  2 體驗:把手放在桌面上,輕輕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壓著桌面往前推,比較兩次手的感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費力呢?

  3 演示并講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壓力往前推,我會覺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種阻力,阻礙手向前運動,這就是桌面對手的摩擦力。

  把矩形框子放在條形木板上,用測力計輕輕向右邊拉,矩形框就變形為平行四邊形,上面的木塊傾向右邊,而下面的木塊還在原來的位置并沒有滑動。這就說明有一種阻力在阻礙下面的木塊向右滑動,這就是木板對它向左的摩擦力。向右拉動讓它在木板上勻速滑動起來,這個矩形框就受到木板對它向左的摩擦力,它是阻礙矩形框向右運動的。摩擦力的方向與矩形框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摩擦現(xiàn)象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拿起一個物體,它沒有掉下來,就是受到了我手對它向上的摩擦力。(搓搓雙手)運動與摩擦總是相隨相伴、密不可分的。

  4 課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chǎn)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實物演示:讓這兩塊木塊這樣相對滑動,在兩塊木塊間就有摩擦力產(chǎn)生,這個摩擦力是阻礙兩塊木塊發(fā)生相對滑動的。上面的短木塊向右滑動,就會受到下面的長木塊對它向左的摩擦力;下面的長木塊向左滑動,就會受到上面的短木塊對它向右的摩擦力。

 。ò鍟佑|面摩擦產(chǎn)生)

 。ㄔO計意圖:教材內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是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具有理性思想的內容,如果不把教材內容放到生活與實踐中去,那教材內容只不過是“無土之木”、“無源之水”。根據(jù)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的實際,我這樣處理教材:在學生對摩擦力“一知半解”的基礎上,通過親自體驗和運用感官觀察,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摩擦力的真實存在,這樣將學生的已知與新知建立聯(lián)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感受科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此法印象深刻而又簡捷方便,便于教師對概念的闡述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明白摩擦力是一種阻力。領悟出摩擦力的產(chǎn)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接觸,二是運動?涿兰~斯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針對學生最感困惑的地方,利用形象直觀可操作性強的演示實驗讓學生親眼看見摩擦力所產(chǎn)生的阻礙,與物體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通過這幾個小活動,將摩擦力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動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中,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從而推動教學過程的深入展開。)

  (二)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演示并講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間接測量的。用測力計拉著文具袋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文具袋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文具袋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桌面對文具袋的摩擦力也是一對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拉力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ㄗ⒁猓罕M量讓文具袋不快不慢按一樣的速度前進,要用手把測力計稍抬起,以免運動時測力計底板與桌面產(chǎn)生摩擦而增大了文具袋的摩擦力。)

  播放測量摩擦力大小的錄像。

 。ò鍟 。

  2 演示:在同一斜面上放上同一塊木塊(一面光滑,另一面粗糙),第一次實驗木塊下滑而第二次實驗卻沒有下滑。為什么呢?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

  在矩形框下面的木塊上加上一個重物后勻速直線拉動它,比較和沒加重物拉動時的變形有什么不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

  3看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怎樣用它們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呢?這里有兩個因素影響摩擦力的大小,我們可以采用對比實驗分別來研究。怎樣設計實驗證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系呢?

  4 出示: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實驗記錄表。小組輕聲討論實驗方法,并把相同條件、不同條件分別填在表中。

  學生演示并匯報實驗方法,提出注意事項,學生分小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在不同的滑板上拖動相同重物時,接觸面光滑,摩擦力;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ò鍟饣 粗糙)

  5 剛才我們只拉著一個空文具袋,這個摩擦力已經(jīng)記錄下來了,現(xiàn)在再裝上文具,看看摩擦力有什么變化?

  出示: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關系實驗記錄表。(學習方法同上)

 。ò鍟p 重)

  6 播放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的動畫。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了。摩擦力的大小還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演示:用手指輕輕一推透明膠圈,移動距離很小,換種運動方式變滑動為滾動,移動距離增大。

 。ㄔO計意圖:實驗是完成科學教學任務非常有效的途徑,也是學生模仿科學家進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實驗過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開放、創(chuàng)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規(guī)范化操作。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喜歡鮮明的形象活動,他們愛看老師的演示實驗,更愛自己做實驗。通過錄像和教師的演示使學生學會科學的實驗方法,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學生興趣、刺激學生的材料,然后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辈孪肱c假設已成為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與假設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對科學活動預見性的重要實施渠道!犊茖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能根據(jù)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讓學生放開思路,自主地、大膽地設計制定實驗方案,這也是一種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本著這樣的教學理念,我設計結構性的材料為學生學習搭建“腳手架”,為最終解決問題服務。在活動前制定周密的計劃,對整個探究活動的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茖W記錄也是我在教學中著力指導的,用數(shù)據(jù)、事實來說明問題是培養(yǎng)科學精神的重要方面。通過學生自主的對比實驗使得他們對于實驗的科學性有了更深的了解。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和方法上少走了彎路,而且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最簡捷、最有效的鍛煉,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和諧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

  1 利用摩擦力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出示自行車剎車裝置、拔河、滑雪、拉琴等12幅圖片,你能從這些事例中說出人們是在減小摩擦,還是利用摩擦嗎?

  生活中還有哪些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例子呢?

  作業(yè):觀察生活中人們是怎樣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并記錄下來,寫一篇觀察報告。

  2 總結:摩擦力,讓人歡喜讓人憂!我們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摩擦力對物體的運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時對我們非常有幫助,有時又會給我們造成困難和危險。我們可以針對摩擦力的特性采取有效的辦法消除它所帶來的危害。

  揭示聽話玩具小人謎底。

 。ㄔO計意圖:《科學》的宗旨:以問題為紐帶進行科學教育,從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問題始,到產(chǎn)生新的問題終。其核心策略是解決學生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敖逃淖罱K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和價值感‘喚醒’!崩谜n件針對生活中的實例判斷說理摩擦力的運用情況,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學以致用,溫故而知新?茖W來自生活,教學要走出課堂,向生活空間拓展,讓學生帶著解決新問題的激情走出課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體現(xiàn)科學的價值。)

  五、板書

  接觸面摩擦

  產(chǎn)生↙ ↗輕重

  摩擦力的秘密→ 大 小

  ↘ 光滑 粗糙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西紅柿、黃瓜的特征

  2、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1、西紅柿與小黃瓜若干,提籃人手一個。

  2、各組貼有西紅柿與小黃瓜標志的籃子各一個;餐盤若干,濕紙巾人手一條。

  3、切好的西紅柿、小黃瓜若干;小碟子、湯匙人手一套;白糖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

  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了解西紅柿與小黃瓜的外形特征。

  二、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主要特征。

  1、幼兒人手一個西紅柿,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說一說西紅柿的外形特征:

  西紅柿是圓圓的.紅紅的身體,滑滑的。它的'身體軟軟的,摸起來涼涼的。

  2、鼓勵幼兒看看并摸摸小黃瓜,然后說出其特征:又綠又長。

  3、引導幼兒通過與小黃瓜的比較,了解西紅柿的特征。

  4、比較西紅柿和小黃瓜的顏色、形狀、大小。

  三、觀察切開的西紅柿與小黃瓜,在比較中了解西紅柿的內部特征。

  1、西紅柿有紅紅的肉,有籽,還有許多汁流出來。

  2、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你看到了什么?摸了覺得怎樣?用鼻子闖到什么氣味?

  3、小結:西紅柿外表是又圓又紅的,頂上有綠色的葉子;

  切開后里面果肉的顏色是淺紅的,有汁和籽,摸起來光滑皮薄。未切開前沒有味道,切開后有點酸的氣味。

  四、品嘗西紅柿、黃瓜,感知味道,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1、教師:西紅柿有什么作用?你吃過西紅柿嗎?是怎么吃的?

  2、引導幼兒了解西紅柿的吃法---西紅柿汁、西紅柿蛋湯、西紅柿炒蛋等;

  知道吃西紅柿有益于身體健康。

  3、將切好的西紅柿、黃瓜分發(fā)給每組。

  引導幼兒用小碟子、湯匙取出自己想要的份額。

  4、提出品嘗要求:

  將手擦干凈(洗})后品嘗;品嘗時注意衛(wèi)生;吃完后將碟子、湯匙放在指定的地方、用紙巾擦嘴等。

  五、幼兒邊品嘗邊自由交流

  西紅柿有酸酸甜甜的味道;黃瓜脆脆的,很清淡。

  在品嘗中自由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 篇8

  一、說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xiàn)象!缎戮V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說目標定位:

  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因此,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協(xié)助能力。

  三、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四、說活動準備:

  根據(jù)《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蔽易隽巳缦聹蕚洌

 。1)、各種操作材料:大水盆、每張桌上放有西紅柿、土豆、蘿卜、桃子、枇杷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蔬果。每桌一盆水,記錄卡教師用(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幼兒用記錄卡(記錄表上畫有各種蔬果小圖片)。

 。2)、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五、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p>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采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于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并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了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六、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物體沉浮的秘密。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jù)。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說活動流程:

  1、想一想,猜一猜。

  師:小朋友快來看呀!這里有許多水果、蔬菜。你們認識它們嗎?

  2、引發(fā)幼兒思考:這些瓜果蔬菜哪些能浮在水上,那些會沉在水底。

  3、幼兒猜測并記錄

 。1)出示記錄單,了解記錄的方法。幼兒針對問題進行猜測并記錄。(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2)教師出示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三角形可半沉半浮的狀態(tài),并告訴幼兒如何做記錄卡的方法。

 。3)讓幼兒自由討論,請興趣較濃的幼兒上來操作,并把相應的圖片放在上下箭頭的后面。

  交流猜測的情況。教師將幼兒的發(fā)言在集體記錄單上。

  (4)教師:你認為哪些瓜果蔬菜能浮在水面上?那些瓜果蔬菜會沉在水底?為什么?

  4、幼兒試驗

  討論怎樣做試驗?

  教師和幼兒共同研究試驗的方法。如:試驗----觀察------撈上來-----記錄。教師觀察幼兒的試驗情況。

  5、交流討論。

  教師:你是怎樣做試驗的?哪些會沉在水底?哪些會浮在水面上?在試驗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現(xiàn)在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講給大家聽聽?

  如:我發(fā)現(xiàn)蘋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紅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師: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

  師:你們有沒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如:為什么大的西紅柿能浮起來,而小小的枇杷卻沉下去了呢?

  師:這個問題要留給小朋友們去動動腦筋,找找答案。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要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想想辦法,那就是怎么樣才能讓西紅柿沉到水底去,讓小枇杷浮到水面來?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樂于將珠珠拋進水中,初步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并產(chǎn)生好奇。

  2、喜歡拋珠子活動,在活動中感知快樂。

  3、愿意向同伴、老師表述:“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木珠、玻璃珠若干,將木珠、玻璃珠放在幾個筐子中。

  2、塑料大盆2個,里面裝一半水。

  3、在活動前組織幼兒看“跳水”的體育比賽,讓幼兒了解“跳水”這一運動。

  活動過程:

 。ㄒ唬┮浴疤硌荨币1、孩子們你們看過跳水表演嗎?今天,有2位朋友也要來表演跳水,你們看,是誰?(分別出示木珠、玻璃珠,引導幼兒與珠珠打招呼)2、木珠是什么樣的?(顏色、形狀)玻璃珠呢?

 。ǘ┨硌荩ń處熝菔,幼兒表述)1、跳水表演現(xiàn)在開始,首先出場的是木珠。(教師演示木珠跳水)聽“咕咚”,木珠寶寶跳到水里去了。(學說“咕咚”)2、木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

  3、玻璃珠也來跳水,它跳到水里后會是怎么樣的呢?(幼兒猜測后教師演示)4、玻璃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它和木珠一樣嗎?(幼兒學說:“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幼兒操作1、仔細聽,誰在說話啊……原來還有很多珠珠也想來跳水,我們一起幫助它們吧!

  2、每個幼兒1盒珠珠,把它們拋入水中,觀察珠珠在水里的沉浮現(xiàn)象,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3、收拾整理玩具,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精選)09-0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04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3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