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像山那樣思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領會“一聲狼嚎”所引發(fā)的“山的思考”,理解保護生態(tài)的深刻意義;
2.體會作者的悲憫情懷,了解本文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為什么只有山能夠“客觀”地聆聽狼的嚎叫;
2.怎么理解作者對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的思考。
[教學課時]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像山那樣思考》是一篇什么文學體裁的文章?
哲理散文,就是通過作者獨特的社會觀察產(chǎn)生人生感悟的散文,也就是講道理的散文。這種散文一般以一件事情或者一種現(xiàn)象來開頭,然后在敘述抒情評論的過程中講述道理,啟迪人生!断裆侥菢铀伎肌肪褪沁@一種哲理散文。
作者簡介:奧爾多·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作家,生態(tài)學家,被稱為是美國環(huán)境倫理的播種者,“近代環(huán)保之父”。從小就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近50歲時,購買了美國威斯康星河畔的一個被人類遺棄的沙鄉(xiāng)農(nóng)場,從此開始了長達13年的恢復生態(tài)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觀察與思考結(jié)晶成了《沙鄉(xiāng)年鑒》。
《像山那樣思考》是《沙鄉(xiāng)年鑒》(《沙郡歲月》)中收錄的一則隨筆。
二、自讀提問:
先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一共10個自然段。然后聯(lián)系課文對照文章題目讀出了哪些問題。
1. 是什么引發(fā)了山的思考?
2. 山在思考什么問題?
3. 山是怎么思考問題的?
4. 誰應該像山那樣思考?
三、導讀感知:
第1節(jié):
1. 是什么情況引發(fā)了山的思考?緣于“一聲深沉、驕傲的狼嚎”。
2. 這“一聲嚎叫”有哪些特點? “深沉”與“驕傲”有什么樣的意思?
深沉、驕傲;不馴服、對抗性、悲鳴;對世界上一切苦難的蔑視。
深沉:充滿沉重和悲憤的情感,蘊涵深刻的含義;
驕傲:自己十分清楚自己的艱難處境,也明白這樣下去會帶來怎樣的一系列的后果,而人類卻蒙在鼓里。
3.“這”里面蘊含了怎樣的一種情感?(是誰試圖“馴服”它?它和誰在對抗?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迸發(fā)”?)
狼在人類的掠殺和擠壓之中遭受到了越來越殘酷的折磨,于是發(fā)出了一聲聲聲嘶力竭的嚎叫,傳達出了它們生存的無奈和不甘心為人類折磨的情感。
第2-3節(jié):
1. 因為這一聲“深沉、驕傲的狼嚎”,引起了“活著的東西”各種不同的反應,作者把它概括為“淺顯而迫近的希望與恐懼”,那么,哪些是“希望”,哪些是“恐懼”?
郊狼、獵人:希望;
鹿、松林、牧牛人:恐懼。
一組排比句,列舉了這聲狼嗥對于不同生物的不同意義,將一個嚴峻的生態(tài)倫理問題以極其形象的語言表述出來,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
2.這“一聲嚎叫”里其實還“隱藏著更加深刻的含義”,這種深刻的含義是誰聽懂的?這是怎樣的一種深刻含義呢?
是山。因為它從狼的嚎叫之中明白了狼的存在與否對于山、對于自然、對于人類具有特別的意義,狼的命運和自然與人類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聯(lián)系。山思考的問題是一個自然世界的生態(tài)倫理問題。
3.“那些不能辨別其深藏的含義的人也都知道這聲呼喚的存在,”可是,他們沒有像山那樣思考。比較一下,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獵人等是一種怎樣的思考方式?而山又是怎樣的一種思考方式?
這是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一種是一般人類的思考,是一種眼前的、淺顯的、功利的、偏面的看法,是一種主觀的留意與反應;一種是山的思考,是一種長遠的、深刻的、公正的、全面的思考,是一種客觀的聆聽和反應。所以說,只有山“能夠客觀地聆聽狼的嚎叫”。
山的思考其實是誰的思考?是作者的思考。對于同一聲狼嚎,同一種事物,人們常常習慣于這樣的思考;只有山明白,也只有作者明白,我們不能這樣去思考,應該像山那樣去思考。
四、研讀體悟:
第4-7節(jié):
1.在4-7節(jié)中,作者為了說明自己“對這一點的認識”的由來,敘述了“在那個年代里的”的一段經(jīng)歷,在這個經(jīng)歷過程中,作者對狼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敵對(掠殺)——同情(察覺)——敬畏(反思)
2.第6節(jié)里,作者說“有某種對我來說是新的東西”,結(jié)尾處又說,“但是,在看到這垂死時的綠光時,我感到,無論是狼,還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請問,作者說的“新的東西”是什么東西?“這種觀點”又是什么觀點?
新的東西:殺狼之危害。對狼的存在意義的重新認識,對狼的負罪感。
這種觀點:從前的觀點,“我總是認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著是獵人 的天堂”。
第8-10節(jié):
1.因為人類的獵殺,“狼——鹿——草”之間發(fā)生了一種可怕的生物鏈現(xiàn)象,山在“對鹿的極度恐懼中生活”。在利奧波德的那個年代,那個看見了狼就扣動扳機的年代,他們用槍彈打在了狼的身上,其結(jié)果就是,那顆子彈又轉(zhuǎn)了回來,最后打在了誰的身上?
人類自己的身上。
這個道理誰明白?山。
誰應該像山那樣思考?人類。
2.本文在寫狼、鹿、牛、牧人等一系列關系的時候,歸根結(jié)底是寫誰與誰之間的關系?
自然與人類的關系。作者是一位生態(tài)倫理作家,在講述自然與人類的關系的時候,從一聲狼嚎的生態(tài)現(xiàn)象引發(fā)出山的思考,向人類發(fā)出了深情的呼喊。在文章結(jié)尾部分有沒有通過群山的思考直接表述作者生態(tài)倫理思想的句子呢?
“在這方面,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許是客觀思考的必然條件,不過,太多的安全可能產(chǎn)生了長遠的危險。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這也許是狼的嚎叫中隱藏的內(nèi)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卻還極少為人類所領悟!
3.“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揭示出怎樣的人生意義?
“荒野”是指自然世界,“荒野”給這個世界的啟示就是整個大自然對生存法則的啟示。無論是狼,還是鹿、草,甚至是牧牛人,都是生物鏈上的一部分,沒有那一種生命不值得尊重。人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的時候,絕不比山更明白,這個世界可以有主人,但不能有主宰,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類應該明白要向山學習,像山那樣思考。
補充:“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這句話是美國另一位自然主義作家梭羅的話。
梭羅曾把自己全家的東西捐獻出去之后,一個人住一間小房子過著野人一樣的生活,從事著環(huán)境保護工作!锻郀柕呛肥撬P于自然生態(tài)的著名著作,和利奧波德的《沙鄉(xiāng)年鑒》并譽為自然人文寫作的典范,入選紐約公共圖書館“世紀之書”人文類十大必讀好書。它記錄了作者對自然界中各種生命之間彼此折射輝映的親知和體悟。其文筆優(yōu)美,思想深邃,被譽為“綠色圣經(jīng)”。
五、小結(jié):
1.既然山代表的是自然的聲音,那么我們可不可以把題目改成“像自然那樣思考”呢?
不可以。雖然說的是一個道理,但是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因為作者采用擬人手法賦予山以象征意義,既有意象也有意境,有了人的性格性情,特別富有詩意,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和味道,攝人心魄,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而用“自然” 的話太寬泛,指向不明,象征意義就不顯著。
2.再看題目,這是一個祈使句,讀一讀,你覺得重音應該在那個詞上? 說說自己的理解。
重音在“山”上,強調(diào)的是山的自然與法則,有一種凝重、莊嚴、巍峨、包容一切的感覺;重音在“那樣”上,強調(diào)的是山的思考方式;重音在“思考”上,強調(diào)的是必須進行深刻的思考。每一個詞都有自己特殊的意義,是一個特別具有感召力和啟示性的題目。(我的意見覺得應該在“山”字上,因為全文有兩條線,一條是一聲狼嚎,一條是山的思考,從山的思考里揭示出了狼嚎的含義,希望人們感悟自然生態(tài)的平衡法則,用實際行動改變?yōu)榱俗陨砝娑o大自然造成的嚴重危害。這個主題無論在利奧波德的年代,還是在現(xiàn)在或者將來,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
這是作者發(fā)出的一聲深情的吶喊,它濃縮了作者一輩子的情懷和祈禱,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
悲憫情懷,深遠祈禱
作業(yè):
梭羅的《瓦爾登湖》和姜戎的長篇小說《狼圖騰》。
板書:
像山那樣思考
一聲狼嚎———————————山的思考
悲憫情懷,深遠祈禱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相關文章: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03-05
像山那樣思考作文05-30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15篇08-29
像山那樣子思考作文03-28
像山那樣思考教學教案一等獎11-25
像火箭那樣驅(qū)動小車說課稿06-26
像什么呢教案08-27
《月亮像什么》大班教案06-02
大班教案《月亮像什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