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合集(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2、學習編寫閱讀提綱,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和篇章結構。
3、聯(lián)系學生實際,培養(yǎng)科學實驗精神。
教學重點:
1、議論文三要素在本課的體現(xiàn)。
2、格物致知精神的含義。
教學難點:
1、編寫本文的結構提綱。
2、對文中難句的理解。
教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情趣。
請一學生講《三國演義》中“馬謖失街亭”的故事。
師小結:“馬謖失街亭”的故事告訴我們:再好的理論也不能脫離實際。下面,我們就學習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的文章----《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看他告訴我們科學發(fā)明創(chuàng)造應當靠什么呢?(板書課題)
二、走近作者:丁肇中----(點學生介紹)
三、檢測預習:
1、生翻開這課的《導與練》,師找四名學生上臺寫出“基點梳理)1—4的答案,鼓勵學生提出另外的生字難詞,師生共同點評糾正。
2、師補充:根據(jù)所給內容在課文中找出相應詞語寫在括號里。(師說生答,師把詞板書在黑板上。)
A、形容非常順利,沒有阻礙。( 一帆風順 )
B、置身于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xié)助別人。( 袖手旁觀 )
C、不知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fā)急。(不知所措 )
D、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 )
E、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彷徨 )
四、感知文本:點生按座次朗讀課文,一人一段,要求:不能添讀、漏讀、錯讀,聲音要宏亮,吐詞要清楚;讀完后師找學生點評。
五、鞏固鋪墊:師生一起回憶議論文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新課做準備。(同學們可結合課文后邊方框里的文字回答)
1、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論點、論據(jù)、論證)
2、什么是論點?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3、怎樣理解論據(jù)呢?
論據(jù)是證明論點的根據(jù),它又分為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兩種。
4、那什么是論證呢?
論證是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事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歸納論證、演繹推理論證等,在議論文中往往綜合運用幾種論證方法說理,很少只用一種方法。
六、活學活用:那么本課的論點是什么?你能為本文列出結構提綱嗎?利用剛才所復習的議論文知識,小組討論完成。小組可推舉一個代表把討論提綱寫在黑板上,其他人則寫在書上或者預習本上。師生共同訂正。(板書)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提出問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要格物致知。(論點)
第二部分(3---12)分析問題
A、(3—5)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舉例證明王的陽明的格物是格己,這種觀點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
B、(6---10)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C、(11---12)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以“我”舉例。
第三部分(13)解決問題:強調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七、師生互動:研讀課文。
1、“格物致知“出自何處?是什么含義?
A、“四書”中的《大學》開篇之“大學之道”
B、含義是從探索物體而得到知識。而作者認為“格物致知”的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應有想象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
2、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為什么應有這種精神?
A、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通過接觸事物和實地實驗不斷獲得新知識。
B、如果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我們所學知識只能從書上獲得,一旦面臨真正的實驗,就會不知所措,就不能適應現(xiàn)在的世界。
3、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
A、傳統(tǒng)中國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B、a中國學生大部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功課成績好,但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b我國基礎教育的'優(yōu)點是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缺點是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個缺點使得我們的學生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影響到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前途。
八、說古論今:為什么在中國的土壤上至今還沒有誕生諾貝爾獎?談談你的反思。你覺得一個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主動塑造自己為國爭光?可暢所欲言。
九、走進文本:生自由讀課文,進一步走進文本。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先生告訴我們無論是學習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都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那么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探究一下他是采用什么論據(jù)和論證方法來說明道理的。
二、默讀課文:學生默讀課文在書上找答案。(事例論據(jù),道理論據(jù);事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相結合)
三、師生互動:繼續(xù)研讀課文。
1、用文中語句回答什么是“實驗的精神”?
實驗的精神就是積極的探測,細致具體的計劃。
2、第8、9兩段都是論述“實驗”的內容,刪去一段可以嗎?為什么?
不可以。因為8、9兩段分別運用了事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這樣既擺事實,又講道理,使論證嚴密,更有說服力。
3、將第10段中的“不常有”改為“沒有”行不行,為什么?
不行!安怀S小闭f明“基本知識上的突破”不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但不是不可能出現(xiàn),如果改為“沒有”就太絕對化了。
4、第12段中的“這樣”指什么內容?
“這樣”指“以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
5、作者說:“科學發(fā)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边@段話怎樣理解?你能舉出具體的實例說明嗎?
A、 不論是研究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科學,還是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tài)度,要靠實踐來發(fā)現(xiàn)事物的真相。
B、 示例:為了駁倒亞里士多德的下跌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觀點,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薩斜塔同時拋下兩個物料相同、重量不同的物體,證明不同重量的物體在空氣中自由降落時,重量與下降速度無關,不同重量的物體以同樣速度落地。
6、哥白尼為了推翻教會的“地心說”,翻閱大量文史資料,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觀察,最終提出了“日心說”,除了以上這些實例,你還知道哪些能證明實驗精神在科學上重要性的實例?說出來大家聽聽。
例:A、以前流傳人是由猴子變來的,而達爾文經(jīng)過長期考察通過化石發(fā)現(xiàn)人是由類人猿演化而來;B、以前人們認為天圓地方,而麥哲倫通過環(huán)球航行成功,發(fā)現(xiàn)地球是圓的。
四、探究語言:本文限制性修飾詞語的運用及關聯(lián)詞語的運用大大增強了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連貫性,試找出文中這些詞語句子和你的同學一起探討。
1、“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薄拔┮弧币辉~為什么不能去掉?
“惟一”一詞指出要想尋求真理,只有對事物進行客觀的探索,別無它路,強調了實踐,探索的重要意義。
2、“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薄把酃、勇氣和毅力”這三個詞語位置能互換嗎?為什么?
不能!因為一個成功的實驗首先要有眼光地選擇正確的目標,當選好目標后,要想使實驗取得成功,勇氣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這三個詞位置不能調換。
3、試比較下面兩句話的異同。
A、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探測。
B、實驗的過程是積極的探測。
兩句話內容相同,但表達效果不同,A句關聯(lián)詞“不是……而是…….”列出兩種實驗態(tài)度作比,讓人們更清楚地了解到怎樣才能取得實驗的成功,強調了“積極的探測”對于實驗的重要意義。B句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語文教案 篇2
一.啟發(fā)談話,引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guī)砹艘环N昆蟲,請看圖片。知道它的名字嗎?
(板書:屎殼郎)
2.我們已經(jīng)收集了許多有關于它的資料,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它?
屎殼郎原產(chǎn)于的中原。屎殼郎的唯一食物是動物的屎。因為什么屎它都攻克(吃掉),故稱屎殼郎(蜣螂)。屎殼郎體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蟲。夜出性,但推糞球是在白天進行。穴居地下(洞穴)生活。它能把大堆的'牛糞做成小圓球,然后一個個推向預先挖掘好的洞穴中貯藏,慢慢享用。因為圓形在地面滾動時省力,運回巢穴比較容易。雌把卵產(chǎn)在糞球里,卵孵化后,出世的小蜣螂立刻就可以得到食物吃。然而在蜣螂的同類中,也隱藏著一些懶漢和無賴,它們不好好勞動,常常伺機在半路上去搶奪滾動著的糞球,妄圖占為已有,雙方為此展開一場搏斗。
3.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讓它成為我們想象故事中的主角,一起來編一個有關于它的故事。(板書:的故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要求,啟發(fā)想象。
1.他這么不起眼,能為它編出什么故事呢?先觀看多媒體課件。
。ㄊ簹だ煽朔N種困難推糞球的過程)
2.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ㄑa充課題:推糞球。再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鍥而不舍、有毅力、聰明等)
4、他的身影在我們的視野里消失了,但是,他每天推糞球的工作還沒有停止,遇到的困難還有許多,當然,它還會那么鍥而不舍。那么,他還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呢?
交流。
為了幫助大家打開思路,我給你們看幾幅圖:人為、自然、天敵、自身
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動腦筋來想象,小組合作編一個它推糞球過程中的故事。
三、引路,領悟方法,指導表達。
1.我這里就有一個編好的故事,想聽嗎?
。ㄗx,配簡筆畫背景)
學生評議。
出示習作要求:
想象要合理,符合實際。
故事內容完整,情節(jié)有所波折(可失敗,也可成功)。
語句通順、連貫,能有細節(jié)描寫。
可以根據(jù)故事內容自定題目。
四.自由想象,合作編故事
以小組為單位,在音樂聲中自由想象,合作編故事。
。ㄈ艘唤M,共同想象組織語句:一人執(zhí)筆把想象的故事寫下來;一人畫一畫;一人準備交流)
五.交流欣賞
1.同學們已經(jīng)寫好了,我們來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組的同學想象最豐富,故事最吸引人,語句表達最生動。
2.選幾組交流,師生互評。
3.教師:
大家的想象力真是非同凡響,你們用飽蘸情感的筆,把屎殼郎置身于各種困境,又把它的經(jīng)歷寫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從這次習作中,你們肯定還有一個和我一樣的收獲:在自然界中尋找到了人生的榜樣,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智慧與勇敢。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學會ai、ei、ui3個復韻母,能認清形,讀準音。
2.學會ai、ei、ui的四個聲調。
教學重點:
掌握3個復韻母的音、形及四聲。
教學難點:
掌握3個復韻母的音、形、標調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看卡片,讀字母:a、o、e、i、u、ü。
2.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23個聲母朋友和6個單韻母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幾個復韻母朋友好嗎?那么什么是復韻母呢?請大家看黑板:
板書:10.a(chǎn)i、ei、ui
像這樣,由兩個或三個字母組成的韻母叫復韻母。
二、看圖學習復韻母ai、ei、ui的音形
(一)學習復韻母ai的音形
1.學習ai的音
(1)請2個同學到前邊來,讓他們挨得很近。問: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了?
。2)出示圖:ai你們看這兩個小朋友也背靠背地挨在一起。那么這個字母怎么讀呢?
。3)指名讀ai。教師結合學生發(fā)音情況進行具體指導:發(fā)ai音時,先張大嘴巴發(fā)a的音,口形由大變小很快滑向i,a讀得重,i讀得輕,中間氣不斷,一口氣讀成ai。
。4)教師講后范讀,學生繼續(xù)體會發(fā)音方法。
(5)采取個別讀,同桌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練習,達到讀準音。
2.記住ai的形
。1)問:你們看復韻母ai是由哪兩個字母組成的?
。2)再讀,同學讀讀ai的讀音。邊讀邊記住ai的形。
(二)學習復韻母ei的音形
1.學習ei的音
。1)出示ei圖:ei問:你們能不能用學習ai的音形方法學習ei的音、形呀?4個同學為一組討論,一會兒我們請每組的代表當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2)請小組派出的小老師給大家講ei的音形。(圖上畫的是一個小男孩用力在砍一棵枯樹,小男孩發(fā)出的聲音就是ei的音。請大家看枯樹和小男孩手里拿的kan刀,共同構成ei的形。ei是由單韻母e和i組成的。)
。3)教師結合小老師的講解要進行鼓勵表揚,發(fā)給他們組一朵小紅花。和他們學得一樣好的小組也獎勵一朵小紅花。
。4)如果學生讀得不準,教師適當進行必要講解。
(三)學習ui的音形1.出示ui圖:ui
。1)問:誰能自己試著借助圖畫來學習ui的音形?學生自學。
。2)同桌同學互相說說你是怎樣學的?
。3)請同學匯報學習結果:(圖上畫的是一個小女孩圍著圍巾,我借助“圍”的音學習ui的讀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圍巾和搭拉下來的圍巾,加上小辮子上的.花合起來就是ui的形。)
。4)教師糾正發(fā)音方法。發(fā)ui時,先發(fā)u的音,接著發(fā)ei,口形由圓到扁,逐步交成i的音。最后讀成ui。
(四)總結復韻母的發(fā)音方法
。1)師講:復韻母ai、ei、ui是由兩個單韻母組成的一個整體,發(fā)音時,要先發(fā)第一個韻母的音,再從第一個韻母的音向第二個韻母的音快速滑行,改變成第二個韻母的口形,口形由大逐漸交成i的口形。
。2)用這樣的方法再試著讀讀ai、ei、ui,體會方法。
第二課時ai、ei、ui
一、學習復韻母ai、ei、ui的四聲
1.讀ai、ei、ui3個復韻母
2.按順序讀6個單韻母a、o、e、i、u、ü,告訴學生他們是好兄弟,老大a,老二o,老三e,老四i,老四u,老六ü。
3.a(chǎn)i、ei、ui都是由兩個單韻母合成的。那么在標調的時候,應該標在誰的頭上呢?我們來學一首標調歌。二、板書出示標調小兒歌:
6個兄弟標調號,
沒a找oe,
iu并列標調號,
誰在后面送給誰。
(1)學生讀讀兒歌
。2)想想什么意思?
3、.結合剛才的小兒歌試著給3個復韻母標調號。
。1)出示aiaiaiai
eieieiei
uiuiuiui
請同學想想應該怎樣標調號?
。2)請同學到黑板上把復韻母標上四聲調
4.學生練習讀四聲:
(1)自己讀(2)同桌讀(3)齊讀(4)按順序讀,不按順序讀。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識撿、酷、倆、始等18個新字,會寫奶、吵、急、第等8個生字。
2、讀懂故事中狐貍做了什么事。
3、能用關鍵詞概括故事中的狐貍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談話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打開你的回憶的閘門,想想,你們曾讀過哪些有關狐貍的故事,想好后告訴我。并說說講了狐貍干什么了?它們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出示:高洪波寫的小詩《我喜歡你,狐貍》。
2、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另一組關于狐貍的故事(課件出示故事題目)《狐貍分奶酪》、《狐貍和馬》、《狐貍孵蛋》、《瞎眼狐清窩》。
二、走進故事感悟道理
1、我們先來學習《狐貍分奶酪》
(1)這篇課文講了狐貍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
(3)你從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4)指導朗讀
2、讓我們回顧一下是怎么閱讀《狐貍分奶酪》這篇故事的內容。
3、讓我們采用剛才的閱讀方法繼續(xù)閱讀后三篇(小組合作學習完成題單)
4、簡單匯報:
(1)狐貍和馬--聰明的狐貍
(2)狐貍孵蛋--善良的狐貍
(3)《瞎眼狐清窩》--慈愛的狐貍
三、走出故事總結特點
1、《狐貍和馬》、《狐貍孵蛋》這兩篇文章是什么類型的文章(童話)
2、童話的特點:
(1)擬人化描寫
(2)想象豐富
(3)有趣有理
3、學生齊讀高洪波的小詩《我喜歡你,狐貍》。
四、總結收獲布置小練筆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一篇篇關于狐貍的故事,感受了狐貍
可愛、善良、聰明和慈愛。這些故事一部分來自民間流傳的`,一部分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但這些故事都來源于生活,假如你想寫一個狐貍,你筆下的狐貍有是怎樣一只狐貍呢?下課后,自己編一個關于狐貍的故事》,老師期待著……
《中國童話大師經(jīng)典叢書》
板書設計
故事中的狐貍
狡猾
聰明
善良
慈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
二、檢查學習生字。
1、認真讀一讀課文,圈畫出課后生字和新詞,在組內互相檢查。
2、小組展示學習。
3、全班交流。
三、學習詞語
開始起始始終方便便利便于
四、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課后生字,找出難寫的生字。
2、指名說說難寫的生字。
3、練習組詞。
4、教師示范。
5、學生練習。
五、作業(yè)
1、生字詞語抄寫。
2、完成練習冊。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
映照 燃燒 頓時 一碧如洗
贊美 臉龐 挺拔 熱鬧非凡
2、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師: 同學們,通過對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能告訴大家這篇課文主要告訴了我們什么?用書中出現(xiàn)的一句話說。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生: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師: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北大荒細細地感受它、欣賞它。(師板書課題:北大荒的秋天)
二、學習課文,感知大意。
1、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讀能力0
2、組織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學生1:美在一碧如洗的天空。
學生2:美在清澈見底的.小河。
學生3:美在熱鬧非凡的原野。
3、自主朗讀。
師:你覺得哪的景色最美,就讀哪里。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品味天空的美。
1、指名學生朗讀。
2、思考交流:天空美嗎?美在哪里?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天空的美。(生:一碧如洗,并結合圖片和文字讓生理解一碧如洗的含義,使學生能從直觀上理解,加深理解)
3、感知北大荒秋天的多姿多彩。
過渡:北大荒不僅沒在天空的一碧如洗,它還多姿多彩。它的多姿多彩體現(xiàn)在了哪里?
生1:體現(xiàn)在了傍晚時西邊天上的流云。
生2:體現(xiàn)在了流云的顏色上。(師對這位學生進行及時的點評)
生3:流云的顏色很多。
師:你們說得都很棒,書中說到的流云的顏色都有哪些?
生: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絳紫。
師:除了書中所說到的流云的顏色,想一下流云還會有哪些顏色呢?
生各抒己見。
師:顏色好多呀!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色彩之多?(生回答:色彩斑斕、五光十色、色色俱全、五顏六色……)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的詞匯量)
師:顏色不僅多,而且變化也很快,從文中哪個詞可以看出?
生:轉眼間。
4、體會比喻句在這里的作用,并理解詞語“抖動”。
5、有感情地朗讀段落
天空的景色真美呀!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
四、品味小河的美
1、看圖,進行說話訓練:
師: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河?
生看圖進行說話。
2、結合小河圖片,理解詞語“清澈見底”。
3、思考:從哪個詞中可以看出小河很安靜?
生:靜靜地。
4、有感情地朗讀。
過渡:看,安靜、清澈的小河把誰吸引來了?
生:小魚。
師:小魚在水里游的很快活。
師:讓我們也像小魚一樣,暢游在這歡樂的小河里吧,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這一段。
五、品味原野的美
1、了解原野的特點——熱鬧非凡。
2、理解“熱鬧非凡”——非同一般的熱鬧,就是很熱鬧。思考:生活中哪些場景可以用這個詞?
生交流:廣場、電影院、旅游勝地……
3、思考:
原野上是怎樣熱鬧非凡的?畫出相關句子并進行交流。
生集體朗讀和描寫原野熱鬧非凡有關的句子,再次體會原野的熱鬧以及農(nóng)民豐收的喜悅。
六、品味北大荒物產(chǎn)的豐富。
過渡:北大荒的秋天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產(chǎn)豐富。(師板書:物產(chǎn)豐富),請同學們齊讀第5段。
1、 生齊讀第5段。
2、 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這句話的意思。
秋天莊稼成熟了,風吹大豆發(fā)出的響聲像鈴鐺一樣,地里一片金黃,預示著收獲的季節(jié)到了。
3、想想說說: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捧出什么寶物來?(生想象,交流)
七、齊讀最后一段。
北大荒的秋天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產(chǎn)豐富,所以作者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師引讀)
八、總結:
北大荒的秋天可真美呀!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這篇課文。
九、課后作業(yè)
仿照第四段寫一段話
1、課間的操場上熱鬧非凡——————————
2、節(jié)日的大街上熱鬧非凡——————————
十、板書設計: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見底 美
原野 熱鬧非凡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用精煉的語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點。
2.能說出傳說故事與桂林山水的關系。
3.能說出作者在文中抒發(fā)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領略并鑒賞桂林山水的美,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2.明確作者寫此文的用意。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欣賞文章的詩意美。
2.學會使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xiàn)事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1、通過吟哦諷誦,品味作者筆下鮮活、靈動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涌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
2、通過單元綜合學習與探究,文筆精華的閱讀,專題內容的了解,養(yǎng)成比較、分析、歸納、拓寬、遷移等思考性的閱讀習慣、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
設計理念:
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語言干癟、隨意,空洞無物,是阻礙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頸。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盡顯出語言優(yōu)美的特點,因此,本節(jié)課以語言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優(yōu)美語言的品讀,也是希望讓學生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富有真情實感的有效嘗試。本課應該以學生誦讀為主。
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檢查字詞預習(投影):
褒(bāo)貶 攢(cuán)聚 剔(tī)透 嶙(lín)峋
精髓(suǐ) 愚鈍(dùn) 恬(tián)靜 恍(huǎng)惚
怠(dài)慢 貯(zhù)藏 瞭(liào)望 黑黝(yǒu)黝
裊(niǎo)裊 圩(wéi)子
褒貶:評論好壞。
攢聚:緊緊地聚攏在一起。
玲瓏剔透:形容器物細致,孔穴明晰,結構奇巧(多指鏤空的手工藝品和供玩賞的太湖石等)。
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圩子:低洼地區(qū)防水護田的堤岸。
裊裊:形容聲音婉轉悠揚。
黑黝黝:沒有光亮,黑暗。
介紹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楊朔(1913~1968),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現(xiàn)代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說《紅石山》、短篇小說集《北黑線》和中篇小說《三千里江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專力進行散文寫作。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香山紅葉》《畫山繡水》《茶花賦》《海市》等。
2寫作背景:
漓江,是中國錦繡河山的一顆明珠,是桂林風光的精華,早已聞名遐邇,著稱于世。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它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于奇峰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回、奇峰倒影、深潭、噴泉、飛瀑參差,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人稱“百里漓江、百里畫廊”。作者通過對漓江風景的品評,揭示了勞動人民在其中所凝聚的深厚的感情和審美創(chuàng)造。
課文內容分析:
一、題目解說:
“畫山繡水”,這個題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是畫出來、繡出來的山和水。“畫”用來形容詩文或景物,在中國傳統(tǒng)文藝中是指其中蘊含的詩意;繡活是工細纖巧,用“繡”來形容詩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華彩。題目揭示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二、結構分析:
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桂林山水,揭示它不同于其他名勝的特點。第二部分(第4~15段):描寫沿江景色及船家講述的種種傳說?煞譃閮蓪樱
第一層(第4、5段):江山如詩如畫的景色。
第二層(第6~15段):在船家的指點下,了解了這一帶山巖的名稱和有關的'傳說。
第三部分(第16、17段):對比過去,暢想未來。
三、整體感知:
(一)、賞讀1-3段
1.齊讀1-3段,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點。
明確:(1)清奇峭拔;(2)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吟哦諷誦”第二段文字,讀出作者的情感。思考: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明確:
第一句:盛贊桂林山水。
第二句:先寫水,用重疊,用比喻,寫出水之綠。
第三句:寫怪石奇峰,用比喻,寫出峰石姿態(tài)萬千。
第四句:用反問,突出桂林山水無人能寫出畫出的天然美妙。
3.賞讀句子,并仿寫一句。
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卻從來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見過—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明確:
這句話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通過對比和互文的兩種修辭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自然美與勞動人民智慧情感的結合。
(二)賞讀4-5兩段文字
1.作者用形象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兩幅優(yōu)美的畫面,請你為每幅畫取一個題目。
明確:(1).漓江水色圖
(2).魚鷹捕魚圖
明確:恰當?shù)男揎椩~、恰當?shù)膭釉~,可使畫面更美,更具體,更豐富。
2.請在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進行表達。
(1)兩幅畫中,你更喜歡哪一幅?說說理由。
(2)兩段文字中,哪些字句給你留下深刻印象?請說說理由。
四、寫作特點總結:
1、作者巧于選材。桂林景區(qū)的幅員廣闊,可以寫的美景很多,作者僅寫了從桂林到陽朔漓江上所見的景色和聽到的傳說。在景色描寫中,又相當有節(jié)制,如水色只寫了不多的幾句。山石是重點寫的,但是,也只挑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來寫。
2、文章工于構思。楊朔動筆寫散文時,“總是要像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寫成文章”。他是把散文當做詩來寫的。本文入題引了一句用得很濫的詩,似乎落入俗套,但由于提出自己的理解,翻出新意,一下子切人中心。雖然是順著往下寫的,但是,由于作者有意設置小的波瀾,顯得宛曲有致。如從看魚鷹捕魚到聽船家講關于山巖的傳說,結尾對過去時代的傳說的理解等。給人以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感覺。
3、本文創(chuàng)造的詩的意境非同一般。作者的人生思考和熱烈的詩情融為一體,楊朔總是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客觀世界,盡可能按自己的理解去賦予生活以一定的意義,讓人回味。
4、 楊朔散文的語言使用很考究。本文中對于風景物象總是致力描繪,刻鏤得很細致。如第12段對寡婦橋的描寫,用了三句話,第一句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觀察;第二句是釋說,講山巖為什么稱為橋;第三句是進一步釋說.講山巖由來的神話傳說的依據(jù)——“巖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風尾竹,清風一吹,蕭蕭瑟瑟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裊裊的歌音吧”。先要你看.再要你細看,比較,再要你細聽,激起你的思考.再要你接受他的釋說。
作業(yè)設計:
1、《初中語文建構式生態(tài)課堂學習指導》“達標導測”10到13題。
2、收集有關家鄉(xiāng)某處景物的傳說,將寫景與故事相結合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計:
總寫——清奇峭拔
沿途景色和傳說——詩情畫意
牢記過去,暢想未來——人生理想
【教學總結】
這篇散文從漓江上觀賞山水自然風景出發(fā),去挖掘由于奮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內涵,表現(xiàn)出珍惜現(xiàn)在、創(chuàng)造未來的人生理想。
根據(jù)單元教學目標和學校協(xié)進課堂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的教學目標是:1、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2、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方法。3、在反復吟誦中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確立的教學重難點是:1、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方法。2、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xiàn)事物的方法。
我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中考要求,現(xiàn)在的中考依據(jù)文本,降低難度,所以我設置的主問題是課后探究練習題一: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麗的桂林山水與表現(xiàn)舊時代“勞動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的傳說結合起來寫?是怎樣結合的?
圍繞主問題,我希望學生在課堂上運用以下學習方法:①誦讀法。通過大聲朗讀,體會楊朔的散文語言清新、絢麗、凝練的特點。②合作探究法。通過小組合作,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反映時代側影的方法。③聯(lián)想法。通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編寫傳說故事,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xiàn)事物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比如:讓學生自讀作者簡介和漓江的背景介紹,避免了教師的直白;體會語言特點時,讓學生大聲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者語句,并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避免了教師的過多講解;最后要求學生根據(jù)風景畫,仿照課文所敘傳說,編寫傳說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
在教學中,我注意了適時點撥引領,比如:在探究主問題時,由學生的回答,我適時指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這樣寫就是要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時不要忘記階級壓迫,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在賞析文章語言的妙處時,我適時地引領學生注意規(guī)范答題。
本堂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在突破重難點的時候,忽視了對子問題的精心設計,沒有做到循序漸進;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沒有緊扣中考要求精心設計,沒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優(yōu)化。
語文教案 篇7
一,情境鋪墊,導入新課。
師:四年(一)班的張華同學這幾天可忙拉,她正準備著下周的的數(shù)學奧數(shù)。你看,現(xiàn)在她正要去李誠家請教數(shù)學題。
。(大屏幕顯示器上出現(xiàn)了配樂動畫演示)
1,配樂動畫:張華在從自己家向李誠家走去。(或者線段圖)
①,指導觀察,提出問題:張華每分鐘走60米,走了6分鐘,走了多少米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張華走了多少米。
師:好,你來說說是怎么做的?
②,學生口頭列式回答后,復習數(shù)量關系:速度x時間=路程
師:也就是說求張華走的路程就相當于求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出示紅字“兩家相距多少米”)
師:有一天, 張華放學回家,正準備做作業(yè),發(fā)現(xiàn)不小心將同桌李誠的作業(yè)本帶回了家,她趕緊打電話給李誠,兩人在電話里商量了一會兒,如果步行的話,有幾種辦法可以讓張華把作業(yè)還給李誠?現(xiàn)在請同學們幫他們想一想辦法?看哪組的同學辦法最多?
。ㄒ运娜诵〗M討論的形式)
師:好,哪組的同學想出來的,派一名代表起來回答。
。▽W生一般會有三種想法:一是讓張華帶給李誠。二是李誠自己去取,三是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在路上相遇。)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yōu)樗麄兿氤龅霓k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幾個人在運動?而第三次呢?
2,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設問:兩個人,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路程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類問題中的有關知識。)
、诮沂菊n題:[板書:相遇問題]
二,指導觀察,學習新知。 (—),教學準備題
1,示題:張華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鐘走60米,李誠每分鐘走70米。
2,讀題,提出思考問題:幾個人運動?運動的方式和結果怎樣?、帶著觀察動畫演示。
3,動畫演示,指導觀察,幫助理解概念:
A,電腦動畫顯示第一次(全過程)。
交待線段的長表示兩家間的路程,線段的兩端表示兩家的住地。畫面為:張華走過的路用紅色線段表示,李城走過的路用藍色線段表示。
B,電腦動畫顯示第二次(全過程)。
(1),兩個人出發(fā)的時間,地點,運動的方向,最后的結果是怎樣?帶著問題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動畫顯示。
(2),認識概念: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師:這是幾人在運動 [板書:兩個人]
師:兩人出發(fā)的時間相同嗎 [板書:同時]
師:他們運動的方向又是怎樣 [板書:相對]
師:最后結果是怎樣的。 [板書:相遇]
4,填寫表格,通過電腦動畫顯示,師生共同研究兩人行走的路程與時間的變化情況,把數(shù)據(jù)填寫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
(1),電腦動畫顯示,教師按動鼠標,屏幕顯示兩人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1分鐘。
師:(1)兩人一分鐘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兩人還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書)
(2),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xù)顯示,兩人繼續(xù)同時出發(fā)再走一分鐘填寫表格后
指導學生觀察體會:當隨著時間的增加,兩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兩人間的距離反而減少。(3),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xù)顯示:兩人同時出發(fā),再走一分鐘,也就是兩人共同走了3分鐘。
教師指著屏幕上的線段圖和表格提問:張華和李城3分鐘走的路程分別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們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鐘,兩人距離是0,這說明什么
引導學生懂得:兩人同時出發(fā)3分鐘,兩人之間的距離為0時,也就是兩人走到同一個地點,表示他們相遇了。(教師按動鼠標,在兩人相遇點上發(fā)出響聲三下,電腦顯示器隨之出現(xiàn)"相遇"兩字)
教師按動鼠標,鼠標指著"390米"字眼,線段全長閃礫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提問學生:兩人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師:完成上面這道題,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要求同學們上課時將練習本準備在桌角。)
(二),教學例五。 l,自學例題
、伲绢}: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jīng)過4分,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 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
師:全班齊讀。
(2)讀題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
思考:兩家的距離跟兩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關系?可以用關系式表示嗎
2,指導觀察動畫顯示。
(1)第一次動畫顯示。
教師只需顯示電腦動畫,讓學生說出兩個人運動的時間, 出發(fā)的地點,運動的方向和結果。
(2)第二次動畫顯示。
教師提問:求兩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請學生再次認真觀察動畫軟件顯示,分小組討論問題。(看哪組的做法最多。)
板書: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兩家的距離
3,嘗試列式計算,并分組討論列式根據(jù)。
4,檢查學生列式情況,要求說出兩種列式根據(jù)。
教師把一名學生的答案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讓他說出列式根據(jù)。學生先回答,教師再用電腦動畫顯示加以證實。
5,教師演示動畫,證實學生的算法。
第一種算法:
師:65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強所走的紅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師:70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麗所走的籃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師: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來 (小強和小麗兩人共走的`整段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第二種算法:
師:65+70求出什么 (動畫顯示把小強和小麗第一分鐘走的那段閃爍,并移動到下面)
師:65+70的和為什么乘以4? (動畫顯示小強和小麗共走了4分鐘,每分鐘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個(65米+70米)
65+70
6,兩種算法對比。
(1),在數(shù)學知識上有什么聯(lián)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學生得出:兩種解法思路上不同,結果相同,而兩種
算法的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這些都是同學們自己探索出來的,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大家掌握了沒?
1。 志明和小龍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如圖),經(jīng)過5分兩人相遲,兩地相距多少米 (用兩種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計算)
簡略說說做法。
四 拓展練習:(用多種方法解答)
師: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這樣時間一樣的相遇問題不多,一般是一個先走了一段時間后,另一個才開始走,我們來看看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兩列火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 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甲車開出后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要求同學畫線段圖)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板書)
師:求兩地間的鐵路長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討論)
師:(指名)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將該同學的作業(yè)放出來。
并提問學生,請他說出為什么這樣畫,這樣做 講出算法的思路。
五、談談你的收獲
師:哪位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教案(精選)09-23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9-16
(精選)語文教案09-02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