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漫話小行星教案

漫話小行星教案

時間:2022-01-26 00:02:10 教案 我要投稿

漫話小行星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漫話小行星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漫話小行星教案

漫話小行星教案1

  自讀要求

  1.通過默讀訓練,提高自己整體感知文章的能力。

  2.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利用表格等形式來梳理文章內容。

  3.用“標注法”及“評注法”閱讀文章。

 。ń庹f:對于一篇自讀課文,只有讓學生親自閱讀,親自感悟,并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絡,才能真正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學習側重點

  1.結合課內外知識,了解小行星的發(fā)現史和命名辦法。

  2根據說明文的體裁特點,理解作者組織文章的思路,即說明的順序。

  3通過本文與學術作品的比較,體會科普作品的寫作特色。

 。ń庹f:對于本文的學習,首先應達到基本要求——讀懂,即在解決字詞問題的基礎上,把握文章所蘊涵的文字內容;其次應深入探究的是,作者為了高效展示這些內容,采用了忑樣的形式與技巧。前者是學習的基礎,后者則是深化。

  因此,結合說明文體裁的特點,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設置了上述三項學習側重.長。)自讀程序 1.默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

 。╨)劃出讀不準音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自查工具書解決。

  (2)第一層次的思考題。

 、賴@小行星,作者分別“漫話”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谟帽砀窕蚱渌问娇偨Y小行星的發(fā)現史。

  2.自學成果展示。

  除語言交流外,可用實物投影儀等方式展示學生的自學成果。

  3.第H層次的思考題。

  根據本文依次說明的主要內容,應如何劃分文章結構?從中又可分析出作者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來組織文章?

  4分小組討論學習。

  5.匯報各小組學習成果。

  6.自由朗讀全文,并就語言的準確性及科普文章的特點做評點批注。

 。ń庹f:安排上述“自讀程序”的原因有:其一,強化學生在閱讀中的自我感悟,提高自學品質,形成適宜的學習策略。在課堂中,教師的'作用應是:使用一切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用語言暗示、趣事導入或設置富有邏輯關系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奮;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在學生閱讀遇到困難時,適時予以點撥。其二,突出學習過程的意義。閱讀教學應是學生感受語言的過程,而感受語言是達到領悟語言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擁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閱讀經歷,才會形成對語言敏感性、聯想性、想像性的認識,才會積累屬于自己的閱讀經驗,也正因為如此,才可能會在其中蘊藏著可貴的獨立性、獨創(chuàng)性,才會克服消極被動學習等弊端。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應真正從思想上轉變教育觀念,誠心作學生探究問題的伙伴,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敢于挑戰(zhàn)書本與權威,敢于發(fā)表一己之見。)

  自讀點撥

  1.知識性與可讀性并舉。

  《漫話小行星》一千余字的篇幅,清晰地說明了小行星的發(fā)現史、命名方法等有關知識,內容豐富,具有極強的知識性,即科學性。同時,作為科普讀物,作者采取了多種形式,把單調的天體知識變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趣味盎然。第一,文章列舉了大量事實,介紹了小行星被發(fā)現及命名的生動事例,引人入勝。第二,作者既講克得饔镅緣淖既沸裕又突出了語言的生動性?

  2順序合理,思路清晰。

  小行星的發(fā)現是為其命名的基礎,而命名后準確的觀察又是產生新的探索的基礎。本文就是根據說明對象本身的規(guī)律性,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順序來安排說明層次,因此,從全文整體考慮,當屬邏輯順序。然后,在說明小行星發(fā)現史這一局部問題時,作者則又采用了時間順序,將兩百年間的發(fā)現依次有選擇地進行介紹,雖內容繁雜,卻雜而不亂,條理分明,脈絡清晰。

  附:小行星發(fā)現史簡表 時間

  發(fā)現人 星名

  1801.1.1 皮亞齊 谷神星

  1802 奧伯斯 智神星(2號小行星〕

  1804 3號小行星

  1807 4號小行星

  1845 業(yè)余天文愛好者 5號小行星

  到1891 年.共發(fā)現了322顆

  目前,編號的小行星超過8000顆

 。ń庹f:在進行說明文教學時,應圍繞其文體特征來學習,如緊扣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方法及語言等!堵捫⌒行恰肪鸵云淞鲿、準確的說明,順序合理、脈絡清晰地給讀者上了一節(jié)生動的科普課,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而形象豐富的語言,靈活的說明順序又引發(fā)了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因此,將上表定為點技重點。)自讀思考 1.清在摘抄本上寫下學習本文積累的詞語或句子。

  2.選取文章中體現說明語言準確性與生動性的兩個例子,分別點評,每處字數5O字以上。

  3介紹你上學以來更換書包(或其他一種學習用具)的歷史。注意:①按照時間順序來寫;②要求1OO字以上;③應略寫更換原因,而對書包(或其他用具)的形狀、顏色等作具體說明。

漫話小行星教案2

  一、謀篇立意

  自古以來,燦爛的星空就強烈地吸引著人們的好奇心。小行星從發(fā)現以來只有200年的歷史,可已有8000多顆被觀測記實。本文作者以詳實的資料和科學的分析向讀者介紹了小行星的發(fā)現史和命名方法,增強了我們有關這方面的科學知識。文章向我們介紹了天文工作者的觀測和研究,尤其是對1號、2號、5號介紹較為詳細。之后重點說明了小行星的編號和命名:“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據預報觀測到一顆小行星時,才給予正式編號,同時,發(fā)現者獲得小行星命名權!弊詈螅恼逻說明了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絕大多數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還有近地小行星。關于小行星的體積和質量以及有待研究的新課題,文章在最后也作了簡單介紹。

  二、結構內容

  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體介紹了小行星的存在及存在的位置。在太陽系中,圍繞太陽運轉的,除了九大行星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小行星。它們大多數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

  第二部分(第2至第9自然段)具體介紹了小行星的情況。這部分是全文的重點?梢苑譃樗膶。

  第一層(第2至第4自然段)詳細介紹了小行星的發(fā)現史。這一層首先說明了第一顆小行星——谷神星在 1801年1月1日被意大利西西里島北部巴勒莫天文臺臺長皮亞齊發(fā)現的詳細經過,揭開了小行星的發(fā)現史。接著在第4自然段中介紹了小行星發(fā)現過程當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困難,說明在科學技術還不很發(fā)達的時候.小行星的發(fā)現是一件比較艱難的工作。最后說明隨著各種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目前已發(fā)現并獲得永久編號的超過8000顆。這就是小行星的發(fā)現史。

  第二層(第5、6自然段)介紹了小行星的命名方式。其中,第6自然段又介紹了有趣的“中華”星的命名情況。

  第三層(第7、8自然段)介紹了小行星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以及近地小行星的發(fā)現情況。

  第四層(第9自然段)介紹了小行星的體積和質量。

  第三部分(第 10、11自然段)介紹了科學家們對“為什么在九大行星間夾雜著這么多的小行星,而不是一顆大行星呢”這一問題的兩種不同的見解,并鼓勵我們進一步去更多地了解小行星。

  三、說明重點與說明順序

  課文圍繞小行星,主要談了兩大方面和幾個小的方面。兩大方面是:①小行星的發(fā)現史。②小行星的命名方法。幾個小方面有:①小行星的位置。絕大多數都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它們比較集中在距離太陽2。3-3。3天文單位間的幾個區(qū)域內,另有4顆近地小行星。②小行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并由此提出新課題:為什么眾多的小行星不是一顆大行星呢?簡單介紹了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及意義。

  全文從總體上看是邏輯順序,由總到分。文體部分是并列關系。每一層次的順序又不盡相同,在說明小行星的發(fā)現史時,是按時間順序進行說明的。

  四、列數字說明方法的運用

  本文主要使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如“小行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其中最大的1導小行星的直徑也只有1000千米”。在列數字的過程當中又使用確數和約數。確數和約數有不同的作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了解達到了全面、精確的程度,應用確數予以說明,如“小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2。8個天文單位”,其中“2。8個天文單位”準確說明了小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了解尚未達到全面、精確的程度,應用約數加以說明,如“約在50萬顆以上”。確數和約數的合理使用,增強了文章的科學性。

  五、精當的用詞

  課文用詞精當,收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

  例如,在說明第一顆小行星被發(fā)現時用了“陌生天體”一詞,照應“發(fā)現”照應“任何星圖上都沒有標注”等語。說明它闖入了科學家的視線,闖入了科學研究領域,開啟了天文觀測的新篇章。

  又如,“1804年和1807年,3號和4號小行星又相繼被發(fā)現”“相繼”一詞,既說明了先后順序,又說明兩顆小行星的發(fā)現相隔時間之短。

  另有“風采”、“著實”、“杳無音訊”、“雨后春筍”等用得都很精當。

  六、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教學方法建議

  要強化學生在閱讀中的自我感悟,提高自學品質,形成適宜的學習策略。在課堂中,教師的作用應是:使用一切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用語言暗示、趣事導入或設置富有邏輯關系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奮;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在學生閱讀遇到困難時,適時予以點撥。要突出學習過程的意義。閱讀教學應是學生感受語言的過程,而感受語言是達到領悟語言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擁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閱讀經歷,才會形成對語言敏感性、聯想性、想像性的認識,才會積累屬于自己的閱讀經驗,也正因為如此,才可能會在其中蘊藏著可貴的獨立性、獨創(chuàng)性,才會克服消極被動學習等弊端。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應真正從思想上轉變教育觀念,誠心作學生探究問題的伙伴,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敢于挑戰(zhàn)書本與權威,敢于發(fā)表一己之見。

漫話小行星教案3

  一、導入新課

  先利用多媒體或圖片,展示九大行星排列及運行軌跡圖,使學生頭腦中留下感性的立體的九大行星圖,語文教案-漫話小行星 2。然后,請大家分別談談對哪種天體感興趣,為什么?想沒想過在研究自己感興趣的科學領域尋求自身發(fā)展的方向?

  二、明確目標

  1.了解小行星的發(fā)現史和命名辦法,增加這方面的科學知識。

  2.文章如何安排順序。

  3.思考小行星發(fā)現進程說明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掌握詞語。

  孜孜不倦(zī):勤勉不知疲倦的工作。

  杳無音信(yǎo):形容沉寂或不見蹤影。

  雨后春筍(sǔn):大雨過后,春筍旺盛地長出來。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現。

  懸而未決:無著落,未解決。

  2.學生討論概括本文內容。

  本文以平實的語言介紹了小行星的發(fā)現史、命名辦法,對小行星觀測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研究小行星的意義。

  四、研讀課文

  1.讀課文,將你從文中了解到的有關小行星的知識有條理地介紹給大家聽。

  指名一個學生表述,其他學生聽并指出其疏漏。

  本文介紹的小行星方面的知識有:

  (1)太陽系除了九大行星,還有眾多的小行星,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這是文章第一部分,概述小行星的位置。

  (2)小行星被發(fā)現只有200年的歷史。

  (3)第一顆小行星是十九世紀的第一天夜里被意大利人皮亞齊發(fā)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叫谷神星。

  (4)第二顆小行星是1802年3月德國人奧伯斯發(fā)現,它叫智神星。

  (5)小行星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動著,要經過很多個不眠之夜的觀測、檢驗和繁復的計算;在茫茫星海中把它們找出來不是易事。

  (6)1804年和1807年,3號和4號小行星相繼被發(fā)現,直到1845年,第5號小行星才被發(fā)現。

  (7)星表、星圖等觀測更加完備,使用了更強有力的望遠鏡等后,小行星才不斷地被發(fā)現。

  (8)照相方法在天文觀測中被應用后,人們找到的小行星日益增多。

  (9)目前已編號的小行星超過8000顆。

  以上內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包括第2~4自然段,介紹小行星的發(fā)現史。

  (10)給小行星正式編號的先決條件:從計算得到的軌道參數,預報它下次運行到地球附近時的位置,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據預報觀測到它時,才給予正式編號。發(fā)現者獲得小行星命名權。

  (11)以我國古代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有:張衡、祖沖之、一行、郭守敬。

  (12)由我國天文工作者發(fā)現而正式編號命名的小行星超過百顆,編號而尚未命名的更多。

  (13)中國人最早發(fā)現小行星的是已故著名天文學家張鈺哲,發(fā)現時間是1928年。

  (14)張鈺哲1957年發(fā)現的小行星編號是“1125”,命名為“中華”,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漫話小行星 2》。

  以上是第三部分,包括第5~6自然段,介紹了小行星編號和命名的方式。

  (15)已正式編號的八千多顆小行星中,絕大多數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它們比較集中在距離太陽2.3~3.3天文單位間的幾個區(qū)域內,小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2.8個天文單位。

  (16)近地小行星的發(fā)現只有50年的歷史。

  (17)已被確認為是近地小行星的現在只有4顆,其中第3顆是我國科研人員1977年發(fā)現的,離地球最近時只有75000千米。

  (18)天文學家們嚴密監(jiān)視著包括近地小行星在內的近地小天體。

  (19)小行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以上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包括第7~9自然段,說明小行星的在天體中的位置及其體積和質量。

  (20)為什么九大行星間夾雜著這么多的小行星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見解:一種認為是大行星粉碎成許多碎片形成;一種認為在太陽系未形成時,由于未知的原因,這一區(qū)域的物質未能凝聚成一顆大行星,而到現在仍保持著當初的原貌。

  (21)研究小行星對于探討太陽系起源和演化這一懸而未決的重大課題,能提供許多寶貴的資料和線索。

  以上是文章第五部分,包括第10~11自然段,概說小行星研究的意義,從小行星的位置說起又照應了文章的開頭。

  2.由前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大家可以看出本文的結構順序和說明順序。

  討論明確:

  先總說小行星在天體中的位置,再分說有關小行星發(fā)現的歷史、正式編號和命名以及活動區(qū)域、體積質量等方面的知識,最后總說小行星研究的重大意義,采用了總一分一總的結構順序。

  本文安排說明的內容,是以對事物認識的前后為順序,因而是由淺入深的邏輯順序。

  3.你思考過有關小行星的發(fā)現進程越來越快的原因嗎?試給大家談一下。

  討論明確:

  有關小行星的各種發(fā)現,如數量的增多(正式編號的八千多顆,總數約在50萬顆以上),運行區(qū)域(距離太陽2.3~3.3天文單位間的幾個區(qū)域內,小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2.8個天文單位),與地球的距離(最近的只有75000千米),體積和質量(最大的1號小行星的直徑只有1000千米;總質量也許還不及地球的千分之一)等,這些發(fā)現都借助了數據說明,表明其觀測的精確度。所有這些都是觀測技術設備的不斷完善(強有力的望遠鏡,照相方法等)和各種天體理論知識不斷豐富的結果。我們不妨由此看到,科學領域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是攙和了各方面的因素而達到的。這啟發(fā)我們擁有豐富知識的同時,注重博采眾長。

  五、總結、擴展

  教師談如何分析說明文的結構層次:

  說明文的總體結構,大體可以分作三個部分:(1)引出說明對象(引說部分);(2)闡說說明對象(主體部分);(3)總結說明對象(收尾部分)。

  說明的結構順序盡管千變萬化,但主要有三種基本模式:(1)模式結構(說明事物的幾個方面);(2)縱式結構(說明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或制作過程);(3)縱橫交錯式。

  就正文說,由于段落層次之間的關系不同,因而形成了下面四種常見的結構形式:

  (1)并列式。各層之間的關系是平等并列的。

  (2)連貫式。各層之間按照事物發(fā)展過程安排層次,前后互相承接。

  (3)遞進式。各層之間的關系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

  (4)總分式。這種結構形式大致有三種情形:

  A.總—分式;B.分—總式;C.總—分—總式。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第一、二、三題。

漫話小行星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小行星的發(fā)現史和命名辦法,增加這方面的科學知識;

  2.懂得文章如何安排順序;

  3.思考小行星發(fā)現進程說明的問題。

  教學重點:

  了解小行星的有關知識。

  教學難點:

  組織文章的順序。

  解決辦法:

  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行動起來,在讀和寫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明確目標

  1.了解小行星的發(fā)現史和命名辦法,增加這方面的科學知識;

  2.懂得文章如何安排順序;

  3.思考小行星發(fā)現進程說明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

  學生活動——想一想

  快速默讀全文,把下列幾項內容按課文順序排列好:

  A.分說小行星的活動區(qū)域、體積、質量的知識;

  B.總說小行星在天體中的位置;

  C.介紹小行星的發(fā)現史;

  D.總說小行星研究的意義。

  E.介紹小行星編號和命名的方式;

 。 順序為:B—C—E—A—D 也就是文章的結構順序是:總—分—總)

  四、自讀過程

  學生活動——寫一寫完成小行星發(fā)現簡史

  學生活動——說一說

  1.小行星編號的先決條件是什么?

  2.小行星如何命名?

 。ǜ鶕䥽H慣例,一顆小行星被發(fā)現之后,先臨時編號。從計算得到的軌道參數,預報它下次運行到地球附近時的位置,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據預報觀測到它時,才給予正式編號。

  同時,發(fā)現者獲得小行星的命名權。)

  學生活動——議一議

  1.絕大多數小行星的活動區(qū)域在哪?

  2.小行星的體積與質量如何?

 。ń^大多數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他們比較集中在距離太陽2.3~3.3天文單位間的`幾個區(qū)域內。

  小行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教師引導——復習有關知識: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時間順序:與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注意時間 的先后。

  空間順序:注意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東南西北等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學生活動——練一練

  閱讀過說明的順序的知識,完成以下填空題:

  1.本文介紹小行星的發(fā)現史時用了 順序 (時間順序)

  2.全文說明小行星,總的來說用了由淺入深的 順序。(邏輯順序)

  學生活動——議一議

  第一顆小行星在1801年發(fā)現,而第五顆小行星在1845年才發(fā)現。最近這些年,小行星如雨后春筍,每個月都有數十或上百顆小行星被證實。請思考有關小行星的發(fā)現進程越來越快的原因。

  (小行星的各種發(fā)現,如數量的增多,運行區(qū)域與地球的距離,體積和質量等,這些發(fā)現都借助了數據說明,表明其觀測的精確度。所有這些都是觀測技術設備的不斷完善和各種天體理論知識不斷豐富的結果。由此看到,科學領域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是摻和了各方面的因素而達到的。這啟發(fā)我們擁有豐富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博采眾長)

  教師引導——小結

  1.本文主要介紹了小行星發(fā)現的歷史、編號和命名的辦法、小行星的起源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2.本文先總說小行星在天體中的位置,再介紹小行星的發(fā)現史、小行星編號和命名的方式和小行星的活動區(qū)域、體積、質量的知識,最后總說小行星研究的意義,是按總分總的結構順序說明的。

  學生活動——練一練

  1.本文主要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介紹小行星?請舉例。

  2..小行星的研究有何意義?

  3.觀看晴朗的夜空,寫一篇日記,談談你對天體的認識和感想 。(課后完成)

【漫話小行星教案】相關文章:

《漫話小行星》教案02-12

漫話探險初中作文01-27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自然教案教案01-23

小班教案游戲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