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蝙蝠和雷達教案

蝙蝠和雷達教案

時間:2022-02-27 11:39:4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蝙蝠和雷達教案4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蝙蝠和雷達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蝙蝠和雷達教案4篇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薄⒄J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病⒗首x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础⑺鸭⒛芘c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

  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薄⒔虒W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fā)現(xiàn)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chuàng)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二、教學準備

  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三、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ǔ鍪掘鸷屠走_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

 。、自己默讀課文,試著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4、生反饋,并要求學生說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lián)詞,說說從這個關聯(lián)詞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臺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合作學習,突破重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仔細品讀七、八自然段

  2.小組代表反饋交流

  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探測障礙物的方法,請生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讀全文,說說你從文中受到了什么啟示?人們的哪些發(fā)明都來自動物的啟發(fā)?

  2.閱讀資料袋,補充交流仿生學的資料。

  3.根據(jù)仿生學自己動手設計一種小發(fā)明。

  三、寫生字詞

  1.認讀生字

  2.提出難寫的字

  3.各自說出記字的方法

  4.給生字組詞

  5.抄寫生字詞。

  四、總結

  五、板書

  超聲波

  嘴巴

  障礙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達

  無線電波

  天線

  障礙物

  反射

  熒光屏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2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作者以簡潔、準確的語言,介紹了蝙蝠的嘴和耳朵的特殊作用以及對于發(fā)明雷達的啟示,揭示了蝙蝠和雷達的內在聯(lián)系,介紹了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向我們介紹了某些仿生學的知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般比較重視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這課的教學目標通常定位為:

 。薄⒁龑W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

 。病⒓ぐl(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有了新的課程標準和新的課程目標,我想我們的教學也一定要做些新的嘗試,以便能更好地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一、教學目標新

  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而且是展示生命價值的舞臺;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而且是生長生命的土壤。教師在教學目標中既要有“智商” 的培養(yǎng)目標,又要有“情商”的培養(yǎng)目標。新課程標準試驗方案中指出,在課程目標上,過去強調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現(xiàn)在更強調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里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就是“情商”。

  在《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自己讀課文就能發(fā)現(xiàn),再多讀幾遍就能弄清。如果把弄清他們之間的關系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實際上等同于通過記憶儲存知識,既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又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同時減弱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因此,我們給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科學家科學的思維方法、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病⒓ぐl(fā)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形成運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價值觀。

  這樣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跳一跳,摸得著,能使他們產生探索的興趣;使他們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教學目標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對于以往的教學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探索。

  二、教學過程新

  由于教學目標中,我們強調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隨之而來的教學過程也發(fā)生了新的變化。

  1、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活動和情意活動相統(tǒng)一的過程。新課程強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要素,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態(tài)度不僅指學習態(tài)度、學習責任,更是指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寬容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tǒng)一;不僅強調人類的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tǒng)一,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在教學《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時,我們的教學分為三個層次:1、自讀理解,調動情感。以往的教學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所謂引導,即是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接受,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的情感因素被忽視。漸漸地,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中“麻木”起來,F(xiàn)在,我們在教學中,充分信任學生,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把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看看自己讀書讀懂了些什么。這樣真正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他們知識的起點、他們還需要了解什么。在學生的發(fā)言中,我們看到,學生能夠自己讀懂的問題:飛機夜間能夠安全飛行是因為人們從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啟示;蝙蝠探路不是靠眼睛,而是通過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進行的;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原理發(fā)明了雷達;蝙蝠探路的秘密是通過嘴巴發(fā)出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傳到耳朵里;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熒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看到這里,你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我們再也不可能像原來那樣,繼續(xù)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弄請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上了。因此我們認識到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必須充分的信任學生,因為它所帶來的是學生所給予的巨大回報,有時他會讓你感到意外,甚至是令你驚喜。

  讓學生自讀理解這一過程,學生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所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雖然有的還很淺顯,但學生對課文有了自我的理解,并給了他們巨大的醞釀情感的空間,使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到了自己體驗學習的成功快樂,從而產生了樂于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對于進一步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注重過程,培養(yǎng)態(tài)度:

  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lián)系。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詰問知識、評判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

  我們認為以往的教學中,只把弄清蝙蝠和雷達的聯(lián)系做為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就存在中結論、輕過程的問題。我們把科學家是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做為本課的研究重點,激勵學生探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我們的做法是:當學生自讀理解之后,自己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接著,再請同學們看看科學家是如何發(fā)明雷達的。經(jīng)過學習討論,同學們發(fā)現(xiàn),科學家發(fā)明雷達經(jīng)歷了四個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蝙蝠夜間能夠安全飛行,飛機夜間飛行存在很多危險)、提出問題(蝙蝠夜間是怎樣探路的?是不是蝙蝠的眼睛非常敏銳?飛機夜間飛行能不能像蝙蝠那樣安全呢?)、解決問題(通過試驗研究,得出結論。)、摹仿發(fā)明(摹仿蝙蝠探路的原理,發(fā)明雷達。)在學習中,學生知道了科學家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同樣是夜間飛行,蝙蝠很安全,而飛機卻不能在夜間安全飛行這樣的問題,這教會了學生要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這樣才會有所發(fā)現(xiàn);學生看到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蝙蝠夜間能安全飛行,提出了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的眼睛是不是特別敏銳?這樣的問題,他們知道了可以根據(jù)人們的需要來提出問題(弄清蝙蝠探路的原理,可以解決飛機夜間飛行的安全問題),可以根據(jù)人們的生活經(jīng)驗提出問題(人類和動物一般都是用眼睛探路的)。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銳這個問題又使科學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因此學會提出問題是非常關鍵的。然后,教師和學生一塊兒著重探究科學家是如何試驗的。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進行角色換位,“假如你們就是科學家,四個同學組成一個科學研究小組,開始進行試驗!币笥忻鞔_的分工:負責場地布置的、負責試驗方法的、負責記錄試驗結果的、負責得出試驗結論的,還要求每位科學家談談自己是怎樣想的(比如:場地布置方面,談談為什么選擇一間屋子?為什么要橫七豎八地拉些繩子,還要系些鈴鐺?實驗方法方面:為什么要先蒙上眼睛?……這些問題體現(xiàn)了科學家的思維過程,還可以由其他同學提出疑問,由試驗人員來解答)。

  學生進行角色換位的過程,讓學生去體驗科學家的研究情景,使他們獲得了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他們顯得興奮、投入,他們感受到科學研究的樂趣,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揭開了科學研究神秘的面紗,他們感到,原來科學研究是這樣的啊,我們也能搞科學研究了,雖然這不出自于孩子們的口中,但這確實形成了這樣一種潛移默化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是積極向上的,對他們終生受用的。

  科學家是如何得出結論的?這個問題也非常值得學生探究,因為每次試驗,他們都會得到一個結論,第一次試驗的結論是:蝙蝠飛行不是靠眼睛。第二次、第三次試驗的結論是:蝙蝠探路和嘴巴有關、蝙蝠探路和耳朵有關。三次試驗的結論是:蝙蝠是靠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當他們學到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弄清了蝙蝠探路的秘密時,同學們從“反復”一詞中知道科學家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試驗才發(fā)現(xiàn)蝙蝠探路的秘密,體會到科學研究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搞科學研究就應該有不懈努力的、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拓展延伸,形成價值觀:

  當他們學到科學家發(fā)明雷達這一部分時,我們又讓他們想一想,科學家的發(fā)明有什么目的?學生知道雷達使飛機能夠安全飛行,從而明白了科學家的發(fā)明是為人類服務的。這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積累談談還有那些發(fā)明是人們從生物學中得到的啟示?學生思考后有了反饋:人們從齒輪形的小草割傷了手指中受到啟示,發(fā)明了鋸,人們從蜻蜓飛行的原理中受到啟示,發(fā)明了直升機……趁著這個時機,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學生們表示也要向科學家們一樣發(fā)明許多東西,為人類服務。這不就是形成了一種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tǒng)一的價值觀嗎?這不是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體現(xiàn)嗎?

  通過這篇課文的探索,我們感到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讓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充分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語文的人文性。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3

  計算機,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正日益介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逐步改善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引發(fā)了人類生活中的一場深刻變革,表現(xiàn)在思想觀念、技術手段、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對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須現(xiàn)代化,也就是說,運用多媒體技術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一次意義重大,又必不可少的艱巨任務。

  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手腦并用,思維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力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計算機的交互性,更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介紹仿生學知識的常識性課文。理解“人們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在夜里安全飛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膀鹄贸暡ㄌ铰泛惋w機利用雷達導航”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對于這些學生沒有感性認識的事物,光靠口頭講解顯然無濟于事,而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則能幫助學生從直觀的畫面上認識、接觸、理解事物,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解決學習中的重點、難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常識性課文,一般語言比較枯燥、平淡,教學方法不當,往往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而使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則使這一尷尬得以解決。在出示《蝙蝠和雷達》這一課題前,我先創(chuàng)設了情境:漆黑的夜晚,一架銀灰色的飛機亮著一紅一綠兩盞燈,伴著轟轟聲,由遠而近,劃破長空。鮮艷的色彩,強烈的音響,動感的畫面,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了。這時,我及時提出疑問:飛機為什么能在夜間安全飛行呢?以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多媒體屏幕又分別演示了靜態(tài)、動態(tài)的蝙蝠、雷達,使學生對這兩個互不相干事物有了清晰的認識,并產生疑問: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呢?此時,我出示課題《蝙蝠和雷達》,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學輔墊,學生對課文到底寫了什么,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課文,已到了最佳時機,而這樣好的開端,如果沒有多媒體課件的參與,顯然是不可能的。

  二、直觀演示、解決難點

  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的三次試驗,是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秘密,解決飛機夜航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這一教學難點的關鍵。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把原來抽象難懂的試驗過程,一步一步清晰地、有條理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第一次蒙上蝙蝠的眼睛,第二次塞上蝙蝠的耳朵,第三次封住蝙蝠的嘴,結果第一次蝙蝠飛了幾個鐘頭,鈴鐺一個也沒響,而第二、三次的結果都是蝙蝠到處亂飛,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動感的畫面,直觀形象的演示,學生自然而然地推斷出: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如果仍沿用舊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講解,只會使學生越聽越糊涂,教學效果也未必令人滿意。而多媒體課件,界面的'友好性,反饋的及時性,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得興致盎然,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三、人機交互

  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么關系呢?解決好這個難點問題,計算機的人機交互,充分發(fā)揮了它的優(yōu)勢。

  由于學生已經(jīng)弄懂了蝙蝠夜飛的秘密,所以學生可以在計算機上通過鍵盤操作,畫出示意圖。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那么,根據(jù)蝙蝠飛行示意圖,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課文的介紹,畫出雷達工作原理圖。這時,學生靈活的雙手在鍵盤上跳動,而老師則通過網(wǎng)絡,隨機調取任何一位學生的示意圖,進行個別指導,及時了解學生對難點問題的理解。當學生正確畫出雷達工作示意圖時,屏幕上還會出現(xiàn)一個圓圓的笑臉,夸它“真棒!”這時,笑意寫在孩子們的臉上,他們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把蝙蝠利用超聲波探路的示意圖和飛機利用雷達導航的示意圖,合在一起,蝙蝠和雷達的關系就一目了然了。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課文的重點、難點,都迎刃而解。

  《蝙蝠與雷達》一課,有效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很好。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視野的擴大,動畫、圖像、聲音等媒體的參與減少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加強了學生從形象到抽象的有效遷移,使學生在觀察、想象、語言、思維等方面獲得有效的訓練,從而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蝙蝠為什么能在夜間飛行。以及飛機夜間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科學作品的能力和興趣,激勵學生從小熱愛科學的興趣。

  2.初步掌握一般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分兩步出現(xiàn))

  1.示圖,認識蝙蝠,介紹蝙蝠。

  2.示圖,認識雷達,簡介雷達。

  3.引導學生思考課題:蝙蝠是一種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雷達卻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推測裝置,它們是不是同一類事物呢?(不是)課題用一個“和”字把蝙蝠和雷達兩種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塊兒了,為什么會聯(lián)系在一塊呢?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通過學習來弄清楚。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正音)

  2.自由讀課后作業(yè) 題(1)中的詞語,聯(lián)系課文上下文理解詞義。有困難的可。

  3.處理自學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

  三、按小組分自然段齊讀課文。

  要求讀得比較流暢。

  四、默讀課文并思考:

  1.初步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2.課文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用一句話概括。讀后邊討論,邊板書。

  五、根據(jù)板書,引導學生討論分段:

  1.課文該怎樣分段?說說你的根據(jù)。

  2.概括段意,擬出小標題。

  六、指名分段讀課文。

  七、作業(yè) :練習寫字詞,熟讀課文,并聯(lián)系課文內容思考課后作業(yè) 題。

  第二課時

  一、速讀課文。(讀后要求說出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

  二、講讀課文。

  (一)指名讀第一段。了解課文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的解答。

  (二)閱讀第二段。

  思考:1.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做了幾次試驗,都是怎樣做的?試驗說明了什么?

  2.第二段哪句話是主要的句子。

  3.簡介常識性課文的一般敘述方式。

  (三)閱讀第三段。

  1.找出這段的主句。

  2.圍繞這句話,課文是怎樣具體敘述的?再讀課文。要求:

  (1)讀懂有關詞語。

  (2)說出蝙蝠是怎樣憑著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

  3.學生口述蝙蝠憑著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過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板書)。

  1.啟發(fā)學生說出蝙蝠的嘴所具的特殊本領“發(fā)出超聲”,耳朵的特殊本領是“接收超聲”。

  5.科學家揭開的秘密回答了課文前面提出的這個問題?

  6.練習朗讀。

  (四)自由輕聲讀課文第四段。(要求學生根據(jù)上段學習方法進行自學)

  1.找出這段的主句。

  2.夜航的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探路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邊讀邊填寫)

  3.這段的敘述回答了前面課文提出的哪個問題?

  4.練習朗讀。

  5.總結。小朋友學得真好,這個板書是我們師生共同完成的,課文開始提出的問題,通過同學們的認真學習,已經(jīng)完滿地解決了(邊講邊擦掉“?”號)。

  (五)看課題,引導學生說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六)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課外閱讀中了解的有關仿生科學的知識進行交流。

  (七)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

  [評:《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教學中,要重視語言文字的挖掘,傳授科學知識,激勵學生熱愛科學,還要使學生掌握說明文一般寫法和閱讀方法。教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讀、想、說、議、練,努力做到融發(fā)展語言、增長知識,提高能力于一體。

  一、教給方法,注重規(guī)律

  1.按照整體原則,沿著由篇章、段落到句子、詞語的路子進行。先讓學生通過讀課文后,了解到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雷達,使飛機能安全夜航。教會學生每接觸一篇文章,通讀后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寫什么的方法。

  2.理解“怎么寫”。在教學中簡單介紹常識性課文的一般寫法,引導學生了解這篇課文的敘述方法是先提出問題,然后一步步來解答問題。在解答問題的段落中往往有一個主句,而其余的文字則圍繞這個主句進行敘述。本教學設計,以教會學生找一段話的主句(即抓基本要點),然后讓學生去體會課文是怎樣圍繞主句進行分析、推理、概括的。這一主線是貫穿于始終。做到了以教示法,使學生在學中悟法,掌握一般說明文的規(guī)律。突出常識性課文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突破難點,循序漸進

  《蝙蝠和雷達》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超聲波為什么能探路的道理,知道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因為裝上雷達靠無線電波探路,這就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要把這個道理說清楚,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這既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于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說明的道理,我通盤考慮,精心設計如下:

  第一步,通過第三、四、五自然段的教學,讓學生發(fā)現(xiàn)“段落圍繞一個主句進行敘述”的規(guī)律,為下面重點段落的學習,初步打下基礎。

  第二步,從第六自然段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上面學到的知識規(guī)律。先讓學生找到第六自然段的主句“蝙蝠就憑著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然后再看課文是怎樣圍繞主句具體敘述蝙蝠怎樣憑著嘴和耳朵探路飛行。

  這部分板書的出現(xiàn),形象地、概括地展示了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用箭頭、圖示形象而逼真地標明蝙蝠怎樣探路夜飛,使學生能看出蝙蝠的嘴能發(fā)出超聲,耳朵能接收超聲的這種特殊本領。這部分的板書,便于口述,加深印象,從而起到了幫助理解,加深理解的作用。

  第三步,教學第七自然段,放手讓學生熟悉運用上面所學到的知識規(guī)律。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雷達,使飛機也能夜間飛行,我著重指導學生理解的部分是:“相當于蝙蝠的嘴和耳朵”。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模仿老師的第一部分板書,用相似的有關文字和線條表明飛機夜飛的道理,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部分板書。(略)

  為了面向大多數(shù),讓每個學生得到練習的機會,人人動腦,個個動手,我將印好的小練習紙條發(fā)給學生,分小組討論填寫。并讓學生說出填寫的道理,并按圖示的內容,口述出飛機靠雷達夜航的`過程。這樣的筆練加口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tài),課堂氣氛活躍,改變了過去閱讀教學只是單一的口說答問的形式。整個板書,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這樣,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凝成了一個新的有機整體。

  三、溝通聯(lián)系,激發(fā)思維

  1.在學生掌握了圍繞段落的主句進行敘述的方法后,聯(lián)系第5課《海底世界》,讓學生比較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異同點,從而懂得科學性的課文一個段落的主句可以放在這段的前面,也可以放在這段的后面這一知識規(guī)律,進一步引導學生去閱讀相類似的課文。

  2.在學生已完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我扣住課題進行牽引:“蝙蝠和雷達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在這時提出這一問題,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都能明白雷達的發(fā)明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于是,我因勢利導,話題一轉講:科學家就這樣從動物、植物身上得到啟示。他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不斷實驗研究,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于是,再問學生:人們還從哪些動物、植物身上得到啟示而發(fā)明過什么呢?讓學生們聯(lián)系課內外知識討論“潛水艇”、“水草和鋸”、“蜻蜓和直升飛機”、“人腦和電腦”等,激發(fā)學生對仿生科學興趣。

  3.在這堂課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有意識地安排了處處聯(lián)系課外閱讀知識。如講到科學家第一次試驗蝙蝠的眼睛蒙上后鈴不響時,我設問:照這樣說蝙蝠的眼睛是不起作用的啰!有誰從課外書中了解到這方面的知識?讓學生運用課外書中的知識,蝙蝠的眼睛不起作用,是因為它的視力已退化,是動物世界的“盲人”。又如,講到雷達的熒光屏能顯示無線電波所反射出來的物體時,讓學生講自己在課外書中所學到的有關知識,以加深對課外知識的理解。]

【蝙蝠和雷達教案】相關文章:

蝙蝠和雷達教案02-08

蝙蝠和雷達教案11-09

《蝙蝠和雷達》教案02-18

《蝙蝠和雷達》教案03-09

《蝙蝠和雷達》的教案03-02

《蝙蝠和雷達》備課教案02-22

蝙蝠和雷達的優(yōu)秀教案02-23

《蝙蝠和雷達》教案15篇09-01

《蝙蝠和雷達》教案2篇09-19

精選蝙蝠和雷達教案3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