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草原》教學反思

《草原》教學反思

時間:2024-05-21 17:58:2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優(yōu)秀]《草原》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草原》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yōu)秀]《草原》教學反思15篇

《草原》教學反思1

  《草原》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見到草原的真情實感告訴讀者。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熱情好客,歌頌了民族大團結。學習課文,就是讓學生理解這些美,從中受到美的教育。教完本課,細細反思,成功之處喜悅作為經驗,不足之處不餒作為改進的目標。

  一、 創(chuàng)設情景,熏陶感染。

  上課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欣賞著藍天白云,碧草盈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結束,以一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來結束今天的學習,讓學生在回過頭來美美的聆聽那草原的贊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 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景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自主發(fā)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fā)展。

  這篇文章結構清晰,著重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在研讀草原景色部分時,我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遼闊。例如:各種形式的讀,個人讀、自由讀、默讀、教師引讀、集體誦讀、配樂朗讀等,通過讀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yǎng),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較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草原的遼闊壯美以及自己的喜愛之情。此時,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點撥。尤其是寫作方法的點撥: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草原的天的可愛,美麗;把寫景物和感受緊密結合起來;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體恰當地把羊群在草原上的美表現出來。此訓練比較到位。

  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聯系語言環(huán)境和實際生活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第一段寫景語言優(yōu)美,又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敢不敢向老舍先生挑戰(zhàn),用自己的語言和感受把“一碧千里,而并不茫!钡拿谰爸匦逻M行描述,把學生的思維推向一個新的臺階。學生想象,草原上都有什么呢?用有( ),有( ),有( )的句式進行描述,真正理解到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而后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在贊揚聲中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在理解作者的感受: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句時,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驚嘆的是什么?為什么會覺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為什么?分層次去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體會作者驚嘆的是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視野開闊,心胸豁達,令人心曠神怡;愿久立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為眼底美景沁潤著心田,引發(fā)起激情,要抒發(fā),要表達。然后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果你就在老舍身邊,你將怎樣抒發(fā)你此時的心情?使學生深層次體會到草原的美。

  三、 選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讀懂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應在課文第二部分重點體現。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迎客、相見、款待、話別幾個方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學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這一點我體現得不夠明顯。

  當然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學生放手不夠,有遷的跡象;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實,如背誦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教學中的點撥語,過渡語,總結語缺乏感染力。在今后的教學之路上我將揚長避短。

《草原》教學反思2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學中無論是運用課文中的美去感染 學生,還是教師用組織教學的藝術美作用于學生,都要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出來,讓學生將學校規(guī)定的功課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多媒體教學能把教材中的知識展現出來,使學生感受到美的所在,

  并且主動與知識牽手。

  小學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大部分學生認為這門學科比較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況呢?這就需要教師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美,并借助于某一形式,將美展示給學生。我對此比較信賴多媒體教學。利用課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最終讓學生在一種融洽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并得到全面發(fā)展,取得學與教的最佳效果。學生在學習《草原》一課時,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找了大量的教學課件。上課時,我首先以騰格爾的一首《我的天堂》導入,讓學生產生疑問:騰格爾所指的天堂在哪里?為什么稱之為天堂?然后,演示大量的蒙古草原風景圖。學生對這些圖片表現出了極濃厚興趣,都全神貫注地欣賞著。雖然我們的學生沒有機會去實地參觀蒙古草原,但通過教學課件的演示,學生仿佛真的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了。當學生陶醉于美景之中時,他們便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鉆研課文。課文內容掌握后,我繼續(xù)演示課件,向學生展示了本課知識的外延——蒙古的人文風俗。其中包括學生感興趣的馬術和摔跤術等等。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最后,我要求學生自己到課外搜集有關蒙古的資料,準備下一節(jié)課進行交流。伴著騰格爾的一首《蒙古人》,我結束了《草原》這一課。

  在多媒體教學課件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學到了許多知識。教學課件讓學生在一種真實的、復雜的、具有挑戰(zhàn)性、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和問題情境中展開學習,展開討論,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得自信。我真切地感受到多媒體教學所帶來的成功喜悅,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單把知識呈現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與知識牽手。

《草原》教學反思3

  蘇教版第二冊《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趕著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一共有兩句話“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鞭聲打破黎明的寧靜”等詞句,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教學這一段是,我借助音樂邊演示投影片邊深情地講述:“天快亮了,無邊的草原靜悄悄的。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勤勞的牧民們趕著羊兒開始放牧了,草原頓時熱鬧起來了!焙⒆觽兎路鹨哺惺艿搅诉|闊草原的蓬勃生機。接著,我又讓學生們看圖練讀,讀好象聲詞“啪!啪!”,討論理解“打破”,“黎明”,“寧靜”等詞語的意思,感受草原的“寧靜”。雖然同學們的感情朗讀的韻味越來越濃,可我總感到還不夠。于是,我讓大家討論:“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又是什么聲音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各抒己見。

  “喔!喔!喔”響亮的公雞啼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

  “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小鳥的歌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

  “笛!笛!笛”汽車的喇叭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

  “丁鈴鈴!丁鈴鈴!”清脆的鈴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

  “刷!刷!”清晰的掃地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

  “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陣大雨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

  ……

  從生活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是引導學生走進教材的重要方法。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幫助他們把學的東西與生活現實聯系起來。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一個個例子互為補充,豐富了常識,開闊了視野,加深了理解。

《草原》教學反思4

  一、課標要求

  1.2—5通過典型實例,比較我國不同地區(qū)在各自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以及人地關系方面的主要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以內蒙古大草原為例介紹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風情。教材從草原人民的生活、生產、那達慕大會等風俗習慣充分體現草原特色,課文圍繞草原牧區(qū)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草原自然條件對牧民生活生產的影響。教材有許多余地,可以讓學生去進一步探索,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引入活水,只要教師能合理把握,就能更好凸顯新課程的理念。

  三、學情分析

  由于大多數學生對內蒙古草原有認知,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經驗積累,教學上可以側重內蒙古草原風情形成的原因組織教學,對內蒙古草原的獨特風情進行探究,抓住內蒙古的自然環(huán)境決定了草原牧民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這一難點,突出人地關系,使學生認識到: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及人地關系的協調對發(fā)展的重要性。

  四、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通過對內蒙古大草原的學習,初步學會從地理環(huán)境、生活、生產、風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點,體會牧民們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條件安排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區(qū)生活。

  (二)過程與方法:能夠從地圖和相關資料中獲取有用信息,能夠運用各種資料,描述一個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特征。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了解草原文化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感受牧民對草原的熱愛之情,認識到人地關系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性。

  五、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認識內蒙古大草原牧民的生產生活狀況。

  六、教學難點

  理解內蒙古草原的自然環(huán)境對牧民生產生活的影響,認識人地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性。

  七、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PPT,視頻資料

  八、教學方法

  1、探究學習2、討論式學習3、直觀教學法

  九、教學流程:

  (一)談話式導入

  師:五一假期即將來臨,又是旅游的好時節(jié),放下忙碌的工作學習,去哪玩呢?北國冰雪風光;北京、上海國際大都市的熱鬧繁華;江南水鄉(xiāng)的小橋流水人家;我們已經神游了一番,現在就讓我們隨著騰格爾的《天堂》來一場草原風情游吧!

  (二)草原風情游

  1、教師播放《天堂》并要求,請同學們用心觀察感受,草原風情,旅行結束請說說你的旅游見聞。

  師:《天堂》優(yōu)美的歌聲將我們帶到內蒙古大草原,在那藍天碧草間,我們欣賞了大草原別樣的風情,現在來說說你的旅游見聞吧!

  2、旅游見聞交流匯報,教師對學生的見聞歸類板書

  (說說內蒙古大草原人們的生產、衣食住行樂等方面的生活風情)

  蒙古袍(衣)、蒙古包(。、騎馬(行)、賽馬、摔跤、射箭、馬頭琴(娛樂)

  師:剛才的旅行中我們沒有看到蒙古族人民的飲食,他們吃什么呢?與我們這里的飲食習慣相同嗎?請學生回答

  師:藍天碧草間,穿著蒙古袍的牧民們,騎著駿馬放牛羊,日落回到溫馨的蒙古包,一家人吃著手把肉喝著奶茶,閑暇之余人們摔跤,賽馬,拉起馬頭琴,或來一段蒙古族的長調民歌,訴說著草原兒女對草原的深情厚誼。這樣的生活別具風情,大家想過沒有,為什么草原牧民的生活與我們那么不同,他們這樣的生活方式與草原有關嗎?讓我們一探草原生活之謎。

  (三)草原生活探秘:探草原風情形成的原因。

  衣:蒙古袍

  出示服飾圖與中國1月份平均氣溫圖思考:1.蒙古袍有什么特點?2.這與草原有什么聯系?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出示:衣:蒙古袍—可以抵御風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師:請同學們以“衣:蒙古袍—可以抵御風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為模板探究蒙古族人民食住行樂與草原有什么聯系。

  學生自主探究仿寫3分鐘

  探究成果交流

  出示圖片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出示:

  食:奶茶和肉類—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飼養(yǎng)牛羊—草原(不作展開補充)。好晒虐阌诓疬w搬運—便于草原放牧—草原教師稍作介紹

  行:勒勒車、馬—便于出行、驅趕牛羊—便于游牧生產、生活—草原

  拓展:請學生說說勒勒車的優(yōu)點,教師補充介紹

  勒勒車:古稱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這種車車身小,但雙輪高大,直徑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赏耆脴迥净蛴苣局瞥,不用鐵件,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修理。勒勒車輕便宜駕,適宜在草原、雪地、沼澤、沙灘上行走,可用來拉米、牛奶,搬運蒙古包和柴草等貨物。行駛時可一輛輛排成長長的車隊,首尾相連,如草原列車般行進在廣袤的草原上,一個婦女或兒童即可駕駛七八輛至數十輛,承擔全部家當的運輸任務。

  樂:出示四幅圖,

  師:美麗的大草原孕育了多才多藝的蒙古族人民,他們能歌善舞,我們班也有很多才人,林祎寧同學擅長蒙古舞,讓她給我們來一段。

  欣賞長調配蒙古族舞蹈(學生),欣賞后,

  師:長調剛才的配樂是什么?(長調)簡介20xx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剛才的欣賞,我想大家對蒙古族的歌舞與草原的聯系有了更深的理解。現在請同學來破解吧!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出示:

  樂:那達慕大會—賽馬,摔跤,射箭—擅長騎射—熱愛草原

  長調——草原、駿馬、牛羊——熱愛草原

  舞蹈——抖肩、馬步——駿馬——熱愛草原

  師:剛才的探究活動很成功,我們來整理下:

  衣:蒙古袍—可以抵御風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

  食:奶茶和肉類—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飼養(yǎng)牛羊—草原

  。好晒虐阌诓疬w搬運—便于草原放牧—草原

  行:勒勒車、馬—便于出行、驅趕牛羊—便于游牧生產、生活—草原

  樂:那達慕大會—賽馬,摔跤,射箭—擅長騎射—熱愛草原

  長調——草原、駿馬、牛羊——熱愛草原

  舞蹈——抖肩、馬步——駿馬——熱愛草原

  適應

  生產生活方式草原自然環(huán)境

 。ㄋ模┳犯康祝禾綄ご蟛菰植贾i。

  師:蒙古族牧民獨特的衣食住行娛樂活動,是當地人適應草原自然環(huán)境的結果。內蒙古自治區(qū)草場資源非常豐富。有5大草原(點擊出示內蒙古衛(wèi)星影像),其中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榮列中國五大最美麗的草原之一。請注意這兩大草原在內蒙古的位置,它們在內蒙古的東部,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內蒙古優(yōu)質草原分布在東部。讓我們一探大草原分布之謎。

  出示《中國年降水量圖》,請同學觀察內蒙古自治區(qū)降水變化情況,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降水由東向西逐漸減少。

  師:隨著降水由東向西逐漸減少,自然景觀會出現什么變化?出示四幅內蒙古不同景觀圖。引導學生得出:可見草原分布與降水有關。繼續(xù)引導思考,內蒙古自治區(qū)降水為什么東多西少?與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地理位置有關,位于中國西北地區(qū),又因其東西跨經度大狹長的輪廓特點,自東向西遠離海洋,降水逐漸減少。

  (五)今日草原

  師:大草原是牧民的家園,牧民們傳承著祖先千百年來“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但是歲月變遷,大草原也有了變化。去過內蒙古大草原的'朋友給老師帶了幾張照片,我們來看看今日的大草原。

  1、草原喜與憂

  出示兩張照片,請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牧民們離開蒙古包,住進了現代化的洋房,開始定居生活,補充在大草原上你可能還會看到飛馳的汽車取代了勒勒車,牧民們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出示)這是大草原令人欣喜的變化。但是你可能也會看到出示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照片,這是大草原令人擔憂之處。

  師:牧民逐漸現代化的生活,草原草場資源的銳減,蒙古族牧民離大草原越來越遠,長此以往,草原獨特的衣食住行文化會消亡嗎?我們不免擔憂,讓我們行動起來拯救草原文化。

  2、拯救草原文化

 。1)如果草原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會對草原文化帶來什么影響?

 。2)為了保護草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建議?

  出示問題,同學思考討論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的建議很好,希望草原環(huán)境能日益好轉,牧民在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后,也能保護傳承草原獨特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因為這正是草原風情的魅力所在。

  課堂小結:教師根據板書小結

  板書:

  草原風情

  草牧

  。好晒虐

  原業(yè)行:騎馬、勒勒車

  自然環(huán)境生活

  十、教學反思

 。ㄒ唬﹥(yōu)點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思路能打破常規(guī),從現象到原因層層探究,遵循學生(從形象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知特點,最后聯系現狀提出草原文化拯救,上升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整堂課設計邏輯嚴密,層層深入水到渠成。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師生互動較好。

 。ǘ┎蛔

  1、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創(chuàng)新,看視頻模擬旅游,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師生問答形式較傳統(tǒng)。

  2、教學過程中,由于板書設計位置不準確導致與幻燈片的播放順序未匹配,使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瑕疵,如果幻燈片播放順序做成超鏈接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今后要注意。

  3、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拯救草原文化這一活動,在操作過程中沒有落實到位,一方面固然有時間因素,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本身在設計時考慮欠周到“(1)如果草原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會對草原文化帶來什么影響?(2)為了保護草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建議?”兩個問題將第一個問題一筆帶過,重心放于第二問,其實關于第一問的探討更有利于學生對草原與草原文化之間的關系的理解。今后要深入思考,周全考慮。

《草原》教學反思5

  在教授二年級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學生用優(yōu)美、抒情而有連貫的聲音歌唱。同學們在欣賞了歌曲后,發(fā)揮想象,用語言描繪出草原上美麗的景色:藍天、白云、草地、蒙古包、牛羊成群……于是我請大家用模聲詞“嗚”輕哼歌曲旋律,同學們都非常投入地唱了起來,可突然幾下又低、又重極不和諧但又十分熟悉的!皢琛甭曓D入耳際,“一定是劉強!又是一陣低而重的“嗚”聲,還夾著幾聲偷笑,我心頭頓時掠過一絲不快,這時又另有幾名學生竟然也偷偷地跟著學,頓時,教室里引起了一陣騷動。我真想把琴聲停下,對他們批評一番,但轉念一想,還是耐住性子,只是邊彈琴邊用目光搜索到那幾個孩子,在目光的對視中,他們的聲音輕了下來。唱罷,我離開鋼琴,默不作聲地走到大家面前,幾十雙眼睛都盯著我。我認真地說道“草原上的天氣真不錯,藍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太陽公公笑瞇瞇——突然飄來了一朵烏云,又飄來了幾朵烏云(邊說邊看這幾名學生),遮住了太陽,遮住了白云,哎!我們玩不成了,游戲也做不了了,真掃興!”同學聽后也都滿臉掃興的樣子,我接著問道:“你想對‘烏云’說些什么呢?”同學們爭先恐后:“烏云,你快走吧,把好天氣還給我們5”“烏云你真討厭!”同學們的話使“烏云”低下了頭,我見教育的效果已經達到,便說,“讓我們一起像天上的白云一樣輕輕地用‘嗚’再來唱一遍,老師相信,烏云聽見了我們美妙的歌聲一定會變成白云的!”說完向“烏云們”投去相信的目光。音樂起,這回再也沒有聽到不和諧的聲音,大家始終用優(yōu)美動聽納粞崍?zhí)K饈贅棖竺嫻謀硌莼方諞裁揮惺艿秸舛?“小插曲”的不良影響。

  在這堂課所出現的情況中,我采用了“暗示效應”,而不是直接去批評這些同學,給他們留了“面子”。作用反而更好。心理效應在音樂教學中的影響不可低估,心理效應是指由于某個人的`言行或某種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而在人的心理上引起的反應和效果。其中暗示效應是教師在每堂課上都會用到的一種心理效應,它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暗示考不自覺地按照暗示的意愿行動。暗示效應在具體實施中主要表現為直接暗示、間接思想傾向、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平衡等人格效應。

  因此了解并掌握音樂教學心理效應的特性與規(guī)律,利用和發(fā)揮其積極作用,防止與克服其消極作用,對教師順利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是十分有幫助的,對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也是大有益處。

《草原》教學反思6

  寒假熟悉新教材的時候,我再一次被《草原》這篇課文吸引住了。它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課文用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初次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安排的是兩課時,按照作者旅游的順序學習課文。但是,真正學習時,我花了三課時,對原有教學設計也作了一定的修改,從風景、蒙古人兩方面來感受草原的美,感覺較為理想。

  一、我班的.孩子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時,我采用多媒體導入。通過用多媒體播放七幅草原風景圖,再配上一首樂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樂美中,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

  二、新課程標準提倡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所以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草原上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一碧千里”,“綠油油的草原上飄動著白色花朵”等景色十分迷人。在讀的過程中,采取了自由讀、小組讀、品讀……最后我又為學生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草原的美景,收到語言美的熏陶。

  三、感受蒙古人們的熱情好客時,我先讓學生找找從哪幾方面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提煉:迎接、相見、款待、聯歡、話別;然后課件出示:激情、盛情、盡情、深情、熱情,讓學生加到適合的詞語前。學生在完成詞語搭配的時候,進一步感受到了“熱情好客”,因而在學習小組學習時,重點把握較準確,還能從教材想開去。

  學完全文后,我覺得有一點還不夠到位,那就是學生的個別朗讀,情感流露未得到充分體現。

《草原》教學反思7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文章既寫出了草原的獨特風光;又寫出了蒙古同胞熱情好客、遠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以寫草原之美襯托蒙古族人民的心靈之美,各民族團結的精神之美。全篇文章文筆優(yōu)美、語言清新流暢,草原的靜態(tài)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的熱鬧歡騰的場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的學生很難體會到草原那種一望無際、滿眼都是綠色的美。于是我準備通過各種渠道讓學生想象、感受草原的美,聽一首描述草原美景的歌曲,學生閉上眼睛隨著歌詞想象那兒的.景。

  讓學生愛上想象,為學生的心靈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從此在智慧的天空自由翱翔。

《草原》教學反思8

  《草原小姐妹》是一堂綜合性的音樂課。我的課程是這樣安排的:一、導入。在導入這個部分中我安排了綠動和節(jié)奏訓練。一開始利用視覺圖像把學生“帶入”草原,了解內蒙古的.風土人情,然后在歌曲伴奏背景下學習擠奶、硬件等動作,熟悉旋律,為教唱作鋪墊。蒙古族被稱作是“馬背上的民族”引出學生模仿馬蹄聲做節(jié)奏訓練;二、聽賞歌曲。聽了第一段一部分,讓學生感受這一部分的主題內容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通過這一部分的欣賞,了解什么是協奏曲;三、歌曲教唱。學唱小姐妹心中的贊歌,采用整體聽唱法學唱歌曲,體驗歌曲自豪的情感。

  這堂課在教學上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1、教學組織語言、連接語言不是很巧妙,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說的少,老師說的多;2、節(jié)奏時間過多,乃至于演唱歌曲時間不夠,學生基本學會歌曲就已經下課,沒有達到教學目標表中的“能用樸素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體驗歌曲自豪的情感”;因為時間關系歌曲中襯詞部分還有同學旋律上還有錯誤,沒有全部糾正。

《草原》教學反思9

  教學目的:

  1、認識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句子意思,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對這片神奇的土地的深切的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詩歌,感受牧民的幸福生活,產生熱愛草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結合詩中出現的擬人、比喻等句子,體會草原的美,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學難點:

  理解“牧民描繪幸福景,春光萬里美如畫!钡纳羁毯x。

  教學方法:

  讀中悟讀中想讀中思讀中繪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草原的圖文資料、音像資料、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歌聲飛揚激情引領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導入新課)

  師:藍天是白云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大海是魚兒的家,美麗的大草原是牧羊姑娘的家。一首由蒙古歌手德德瑪首唱,并在近三十年歲月中久久縈繞在人們心頭的動人旋律,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直讓人們對內蒙古有著無限的遐想與神往。

  現在,讓我們也來聆聽這優(yōu)美的旋律,欣賞大草原的無限風光,邊聽邊看邊想,這首歌能使人們想到什么呢?

 。A設:學生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如草原的美,到處是綠草鮮花;天空也是那么藍;牛羊遍地;蚴窍氲皆姼琛峨防沾ā罚

  2、師:同學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這節(jié)課,就讓歌聲引領我們共同走進草原、親切草原、品味草原(板書課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齊讀課題

  過渡:草原我們總是用遼闊、寬廣、無邊無際來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懷抱中,有著無數的美景,風吹草浪,鮮花點頭,藍天、白云、綠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聽讀課文,一邊聽,一邊用心去感受,美麗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

  二、配樂讀文,再現草原

  1、師配樂讀文。提問:美麗的草原究竟美在哪兒?

 。ㄏ鄼C板書:景色美生活美)

  2、草原的景色美,生活也美,相信同學們讀得會更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本課要學習的生字,注意讀準字音。

  3、同桌互讀,糾正字音,并向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可以說子的結構,組詞,換偏旁等方法識記字形)

  4、匯報檢查

  (1)大屏幕出現生字,生讀,并說說記憶方法。

 。2)多音字“撒”(可以請學生回憶前面那篇課文曾出現過?《父親的菜園》中讀成sā撒尿,本課讀sǎ)

  (3)讀一讀本科的生字

  5、生字我們已經認識了,可是你能讀一讀么?(找生讀課文)

  三、圖文并茂,置身草原。

  1、師:草原景色美,生活美,作者又是抓住了哪些詞語來展現草原美的呢?找同學讀一讀,說一說,從這首詩中都知道了什么?

 。A設:草原遍地都是綠色;鮮花盛開引來無數的蜜蜂和蝴蝶,還有各種小鳥在歌唱;輕輕的溪水緩緩流淌;牛羊駿馬就像天上的云朵和璀璨的珍珠;比喻句:氈包好似白蓮花)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綠草彩蝶碧水駿馬牛羊氈包

  2、過渡:這些優(yōu)美的詞語描繪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大屏幕出示詞語)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詞語,談談這些詞語是你想到什么?

  (學生:想到了大草原上風兒把綠草吹動,好像一層層麥浪,蝴蝶展翅飛舞,彩云映在清澈的溪水中,聆聽鳥兒的叫聲,好像置身于仙境。)

  你能把頭腦中的畫面畫一畫么?(組內共同完成)

  3、展示作品,請生介紹自己的畫。

  4、同學們用自己的畫筆描繪了美麗的大草原,看來,你們也非常的喜歡,是呀,置身于這美麗的仙境,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它是那么的坦蕩、遼闊,大地萬物都包容于此。老師突然有想喊想唱的沖動,你們想么?就讓我們大聲的朗讀一下,把我們心中的煩惱統(tǒng)統(tǒng)拋掉放飛自己的心靈。我們就是草原的人,草原就是我們的家。

  5、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心中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并且老師把它們繪制成一幅幅畫面,你們想看么?(點擊詞語展示美景邊介紹)

 。◣煟猴L吹綠草好似麥浪,彩蝶紛飛花爭艷,一灣碧水映斜陽,水清草美育牛羊,綠色的海洋泛波浪,春光萬里美如畫,遍地花朵迎朝陽,百鳥齊唱草原美,彩云朵朵染碧天)

  多美呀!1975年作者火華來到錫林郭勒草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草原,一下車,就被眼前景色驚呆了,藍天白云下芳草萋萋,鳥語花香牛羊遍野。夕陽西下,一頂頂蒙古包上空炊煙裊裊,火爐上奶香陣陣,草地上歌聲嘹亮,怎能不讓作者浮想聯翩呢!

  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激動心情么?你能帶著這種情感在讀課文么?

 。ㄉ豪蠋熥x了課文,我有個問題不明白,“牧民描繪幸福景”描繪的是什么?)

  四、突破難點,暢游草原

  1、師:“牧民描繪幸福景,春光萬里美如畫。”美麗的家誰不愛,內蒙古大草原的牧民更愛自己的家,他們自己當了作了主,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使家鄉(xiāng)更加多彩。想當年是凄苦的馬頭琴聲伴隨他們四處漂泊,地主、王爺逼死他們的親人,奪去他們的牛羊,苦難和淚水讓他們流浪,鮮血染紅了綠草地。復仇的決心令他們催動駿馬奔向紅旗飄揚的地方,是毛主席,我們的黨給了他們雄鷹的翅膀,讓他們拔起刀槍消滅惡狼,讓草原再現藍天綠草,牧民們看是幸福的明天,他們要讓苦難的草原變成歡笑的海洋。所以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美景。

  (出示現在的草原的風光和現代化的設施)

  2、師:仔細看,這就是你的家鄉(xiāng)內蒙古大草原,美麗的草原張開了懷抱迎接五湖四海的來賓,在座的老師們也想去游覽觀光,想請你們這些草原的小主人做導游,你能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么?(給5分鐘做準備)

  3、請出勇敢而又熱情的小導游,帶我們共同暢游美麗的草原

  五、熱愛家鄉(xiāng),不忘草原

  這一趟草原之旅,老師不僅欣賞到了草原的風光美,還看到了草原的人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冬不拉輕快的弦音奏出了你們的友好與熱情,香甜的酥油茶令我們久久難以萬忘懷。美麗的草原我還要再來,你們歡迎么?

  那就讓我們和草原輕輕說聲再見,美麗的草原,我們會記住你,不久的將來我還會再到來。大家一起有感情的再讀一遍課文好么?

  師:草原兒女愛自己的家,我們也愛自己的家,老師要請你們寫一寫,(大屏幕出示,請生讀)相信我們的家鄉(xiāng)九臺,也會在你的筆下熠熠生輝,看看那位小詩人能把我們的家鄉(xiāng)描繪的最美,最讓人留戀。

  教學反思:

  一、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理解感悟。

  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學探究,弄清“你從哪些地方感悟到了草原的美”這個核心問題,并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學習的體會。在研讀時,我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遼闊。例如:學生抓住遍地花想象到草原到處都是花,彩蝶紛飛想到各種顏色的蝴蝶在百花叢中翩翩起舞,百鳥唱想到很多鳥在草原上嘰嘰喳喳的叫著……在此基礎上,我還利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并結合課件讓學生想象,這樣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具體的畫面,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二、運用課件營造學習氛圍。

  教學中我搜集了很多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把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吸引過來,一下就將同學們帶進了學習的氛圍。在授課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親耳聆聽這首歌,并欣賞大草原的無限風光。同學們都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起來,有的同學甚至不由自主地跟著節(jié)奏翩翩起舞。整節(jié)課在歌聲中結束,使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三、抓朗讀走進文本

  讀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必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凡是朗讀能力強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強。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氣氛。我設計了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男女生比賽讀、喜歡讀的同學起立來讀、評價讀等等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走進課文,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享受朗讀中的無限樂趣,使語文教學變的生氣勃勃,促進學生感悟能力的發(fā)展。學生一旦讀進去了,那么理解起來就不會那么困難。再熟讀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背誦就水到渠成了。

  四、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葉老一句“教是為了達到不教”道破了閱讀教學的天機!敖獭痹鯓舆_到“不教”呢?它的關鍵在“教”的內容,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語言文字、思想內容、寫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學生閱讀方法。掌握了方法,學生才自能閱讀,教師才可能“不教”。在學完歌詞的第一小節(jié),我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此段的方法,學生在相互啟發(fā)的基礎上,總結出讀文找句子,抓詞來理解,感情來誦讀,熟讀背下來。然后進行學法遷移,學生再去學習第二、三小節(jié)歌詞,也就輕松自在了。同時我又引導在理解的基礎上去積累,并且讓學生感悟背誦的方法。進行及時的總結,逐漸形成學生學習的能力。

  五、讀寫結合,創(chuàng)編歌詞

  學文后,我還讓學生以《美麗的長春我的家》進行仿寫訓練,效果較好,我發(fā)現他們寫完后還在互相欣賞呢。我想語文教學就是要既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又要將閱讀與寫作結合,這樣才能相得益彰。

《草原》教學反思10

  一、樂曲簡析: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俄國作曲家包羅丁的一首著名的交響音畫,也是交響音畫中的一個極品。但是由于包羅丁一生的作品不是很多,熟悉他的人也很少,因此他的這首作品幾乎沒有學生知道。

  這首音樂是一首“標題”作品。作者曾在總譜上寫了一段說明文字:“在中亞細亞單調的砂質草原上,第一次傳來了罕見的俄羅斯歌曲的曲調。可以聽見漸漸走近的馬匹和駱駝的腳步聲以及抑郁的東方音調。一支商隊在俄羅斯士兵的衛(wèi)護之下從廣袤的沙漠中走過。他們安然無慮地在俄羅斯軍隊的保護下完成漫長的旅程,越走越遠,俄羅斯和東方安詳的曲調和諧的交織在一起,他的回聲長時間縈繞在草原上,最后消失在遠方。”與其它的欣賞課不同,作者這段話概括了這首樂曲所要刻畫的音樂形象,因此以往在欣賞課中作為重點分析的音樂形象就無須再費力了。我把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作為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對教學過程及教育理念的反思:

  音樂欣賞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一直是一個難點,而欣賞這樣的交響曲,更要難上加難。一是學生的欣賞水平有限;再有學生的興趣取向決定了學生對這種很難聽得懂的音樂不是那么感興趣。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著重于問題的設計,即提出的問題既要有針對性,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fā)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欣賞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體會到音樂欣賞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欣賞教學以音樂為本,以學生為本

  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都不可能離開音樂、音響和人的聽覺,傾聽是音樂欣賞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們提供學生們鑒賞的音樂必須是最優(yōu)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發(fā)學生美感的藝術精品。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獲得美好的音樂享受,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驗。

  2.欣賞教學要注意引發(fā)學生想象和聯想,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欣賞教學要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與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段聯系起來,促使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音樂欣賞教學啟發(fā)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種方式:一是由描繪性音樂引起聯想;二是由情節(jié)性音樂引起聯想;三是由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引起自由的想象。前兩種方式比較淺顯、易懂,也比較容易收到效果,后一種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以及相當的欣賞能力。

  3.教師的講解、提問,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fā)性

  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對欣賞曲進行講解、提問是必要的。但是,教師的講解力求精簡、生動,多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表達,多采用先簡要提示后傾聽音樂,再讓學生進行探索的方法,有些作品還可以采用讓學生在傾聽之后,再作探索討論,最后由教師作必要的講解和提示。

  4.巧設疑問,激發(fā)學生興趣

  交響音畫是交響音樂的一種形式。交響樂被冠以“高雅音樂”多由于他的難懂,不具有大眾性。雖然《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一首標題音樂,作者對樂曲做了詳盡的解釋,但是樂曲的'特點決定了其欣賞的難度。而讓十歲的孩子們聽這樣的音樂并且要求他們興趣高漲,也確實勉為其難。因此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興趣。

  師:一首歌曲,作者可以通過歌詞表現自己所要揭示的內容和主題,還能和聽眾產生共鳴。那么一首樂曲要想達到那種境界怎么辦?

  生:??(表情茫然)

  師:分組討論一下,看誰有辦法?

  生:分組討論。

  因為學生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交響詩、交響音畫等音樂題材,所以學生在討論之后仍舊沒有找到辦法。但是好奇心理驅使學生們想得到答案,這時再向學生介紹交響詩、交響音畫這種音樂體裁,學生就不會覺得枯燥難懂,而且很想聽這種音樂,為下面的教學又做了鋪墊,效果很好。

  5.抓住典型段落,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設計中,我把學生感受音樂要素——力度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作為重點,同時這也是學生在欣賞分析方面的一個難點。為此,我決定抓住樂曲中的典型段落與學生共同攻克難點。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的樂曲風格總體比較婉轉、靜謐,但是中間有一段音樂的音響非常大,力度很強,用學生的話來形容是嚇了“一跳”。我抓住這段落向學生提出了問題。

  師:本來很優(yōu)美的音樂,作者為什么再此處用這樣強烈的音響?

  生1:有危險情況發(fā)生了。(有學生笑)

  生2:遇到險情發(fā)生戰(zhàn)爭了!(學生大笑)

  師: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從開始的輕

  聲音越來越大到最大,是為什么?

  生3:駱駝隊從遠處向我們走來。

  師:為什么到這個地方聲音最大?

  生4:越來越近。

  師:越來越近的結果是什么?

  生5:走到我們的眼前!

  師:非常正確!作者的音樂刻畫了駱駝隊由遠及近,直到來到我們眼前的這樣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作者是通過利用音樂力度的變化來表現的,從而使我們認識到了音樂的力度在刻畫音樂形象上的重要作用。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參與意識非常強,而且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這也正是體現了音樂欣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作用——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欣賞教學是小學階段的難題,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與樂曲的思想內涵之間的客觀存在的差異性,使得欣賞教學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受學生歡迎,因此在這方面還需要進行綜合的探究。

《草原》教學反思11

  【教學片斷】

  師:課文第一段描寫了草原景色美,后邊則用大量篇幅描寫了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請認真閱讀后面的段落,用你們的慧眼和細膩敏感的心,去尋找、去體驗、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

  師:誰來給大家說說你的感受。

  生: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遠處的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么多人老遠騎馬來迎接客人,我從這里體會到草原人民熱情好客。

  師:你體會得很好。我們一起讀這句話,感受他們的熱情。

  生齊讀。

  生:老師,我覺得這句話不僅寫出了草原人民熱情好客,還寫得很美。作者把這群疾馳而來的迎客隊伍比作一條飄來的彩虹,我認為是他們穿的衣服顏色艷美,才會給作者美的印象。剛才讀這句話,我覺得真美。

  師: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請看插圖,他們的服飾確實色彩鮮艷,很有自己的民族特點。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用朗讀方式表現出來嗎?

  生動情地讀。

  【教學反思】

  要讓學生產生閱讀體驗,就得讓學生沉浸在課文豐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復誦讀涵詠,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課文的人文意蘊(對話)。在教學中,學生能感悟到文中的色彩美,引領學生循著美的新線索重新解讀文本,于是才生成了后邊愈來愈精彩的對話。如果漠視了學生的這一獨特體驗,非但是對學生的不尊重,草原也不會教學留下如此美的記憶。

《草原》教學反思12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內蒙古民歌,采用羽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旋律明朗豪放,表現了小小年紀的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xiāng)深深的摯愛之情。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課我就播放蒙古舞片段請學生欣賞,把學生的心引入到美麗的大草原上,初步感受到蒙古音樂和舞蹈的風格特點;在歌曲伴奏音樂中播放蒙古族的風情課件,了解蒙古族風土人情。特別是“那達慕盛會”中人們身穿節(jié)日盛裝的喜悅和隆重的節(jié)日氣氛以及騎馬、射箭、摔跤等活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到了蒙古人健壯的'體魄與豪放的性格;

  本課教學我感受最深刻是:學生積極參與,興趣盎然,情緒隨著教學的推進不斷高漲,快樂地歌唱舞蹈,幾乎達到了瘋狂的地步。通過“看——說——聽——唱——演”的教學活動,一步一步加深對“蒙古族”的了解,恰倒好處地表現了蒙古族兒童騎上小紅馬奔馳草原的情景以及他們對草原、家鄉(xiāng)深深的摯愛之情。學生的這種熱情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特別是加上襯詞這一自發(fā)的集體創(chuàng)新行為,真是給了我意外的驚喜。讓我感受到他們騎上小紅馬奔馳在大草原上的興奮之情以及對大草原的熱愛,他們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不覺中我也和他們一起盡情高歌舞蹈了。

《草原》教學反思13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材,這是一首帶有濃厚草原風格的兒歌,旋律流暢自然,朗朗上口;情緒熱烈、歡快;節(jié)奏跳躍性強,非常具有舞蹈的律動感,表達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喜悅自豪的心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采用了視、講、聽、演四者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看、多聽,去感受內蒙古音樂的歌舞一體以及它的美,讓學生從感官上去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對內蒙古的風土人情有所了解,這樣為學習歌曲奠定了基礎。

  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去“聽”,聽節(jié)奏,聽風格,聽特點,接下來再將音樂文化加深到“演”,讓學生把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加深了對蒙古音樂的記憶。

  在教學時,使學生盡情的用自己甜美的聲音、舒暢愉快心情和贊美的情感,去表現牧民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及對家鄉(xiāng)的無比熱愛和贊美之情。我覺得整節(jié)課,效果還是不錯的,同學們唱的好,音色很美,富有情感,通過學生的唱、演,可看出學生完全的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從而也被草原的景美、音樂美、舞美等深深的陶醉。整個課堂進行的還是比較順利的,學生的熱情也很高,特別是在觀看課件的時候,學生的熱情極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但是我感覺有幾個方面沒有做好:

  1、沒有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優(yōu)勢。準備不夠充分,課前曾計劃把座位擺放得更加合理,更能適合于本節(jié)課的'分組表演,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充分。

  2、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表演中,沒有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積極性,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融入最后的表演中,把自己作為表演者,而不是一個觀看者。最后的集體表演時,有一部分同學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大大影響了最后表演的效果20xx年度二年級《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反思20xx年度二年級《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反思。所以在表演前應該把要求細化,分工更明晰一些。自己沒有更好的扮演“引導”的角色。

  通過這節(jié)課,我思考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其育人功能,它絕不是簡單的唱、跳、奏,它就象是一個工程:先要架好一個合理的框架,然后注重每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多運用這樣或類似的方法,讓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促成更強的學習音樂的能力。

《草原》教學反思14

  草原這一課是一直以來的經典之作,無數名師都講過,能出彩的都在第一自然段,可是我們組內要求都講第二課時。自己一個人在備課時就覺得沒有出彩之處,找不到突破口,所以就按照常規(guī)的講法來備,沒有什么新意。星期二第一節(jié)在五(1)班試講,讓組長劉潔瓊老師來試聽了,經過劉老師的`指導,幫我解決了備課時的一大難題。

  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自然段,寫了草原的風景美。第二至五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寫了草原人民的人情美。可是在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還在介紹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美麗風景。當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5段,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么?學生很容易說出:熱情好客。然后過渡:我們想要見到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之前,先要隨老舍一起欣賞一下初入草原的美景,之后再進入感悟熱情好客,當時我也覺得有些反復、不流暢。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將先后順序顛倒一下,由復習第一段的風景美直接出示寫景的語段,品讀完之后,再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剩余部分,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么?”這樣處理既自然流暢,又讓后面的內容緊密連成一體。(DX)

《草原》教學反思15

  《草原的早晨》這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出草原一片繁榮新旺的新氣象。

  班上的孩子,只有李易騁去過大草原,其他的孩子都沒有見過美麗的草原。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努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利用多媒體,拉近學生與“草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學習。

  因此我首先播放音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然后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看圖想象,然后把美麗的草原圖片以課件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孩子們有一個更加直觀鮮明的印象,這樣,通過“畫中感,讀中悟”,最終讓孩子們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和歡樂!

  第一自然段理解“鋪滿新綠”這一詞時,先讓學生想像再出示畫面,然后描述看到草原是什么樣子,很快理解了詞意。緊接著問:來到了草原,你感受到了什么? “草原到處都是綠色,真美呀!”“我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第二自然段草原醒來歡快的情景。我讓學生觀看了一段視頻,然后去品讀文字。學生很快感受到了那歡快的氣氛,而且能結合具體的詞語來理解。理解“涌出”“蹦跳”“奔向”時,有一個小朋友說:“下雪了,我們涌出了教室,蹦跳著奔向操場……”他們從生活找到相應的場景,在理解的基礎上來閱讀,讀得更有滋有味。

  第三自然段圖文對照,找一找“羊群”與“白云”的相似點,認識這種打比方的方法!盎厥帯币辉~理解有難度,我借鑒了“精彩片斷”里老師的教學手法,借助音樂聽中感受,從而理解,解決難點。

  盡管有很多孩子學得津津有味,但是還有少數孩子在后半堂課跑神了,我沒有及時關注。

【《草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草原教學反思09-22

《草原》教學反思06-13

《草原》的教學反思04-01

草原上教學反思02-23

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02-07

《草原上》教學反思03-16

草原教學反思優(yōu)秀02-22

【熱】《草原》教學反思06-13

《草原放牧》教學反思10-25

《草原》教學反思【推薦】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