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4-06-27 10:23:2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熱】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將相和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5篇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

  上個星期我在赤坭鎮(zhèn)劍嶺小學上了《將相和》一課。本篇課文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zhì)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本文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縱橫交錯的矛盾沖突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但是本文篇幅較長,要學生充分領悟人物性格特點需要三課時的安排,再此我選擇了第一課時教學來進行教后反思。

  一、交代背景,激發(fā)興趣。

  在導入時,我選擇向?qū)W生交代《將相和》的時代背景:(兩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叫做戰(zhàn)國時期。當時,比較強大的國家有七個,分別是——秦、楚、齊、趙、燕、魏、韓。也稱戰(zhàn)國七雄。七個國家都想一統(tǒng)天下,因此戰(zhàn)火連年。然而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是秦國,也稱虎狼之國,位于趙國的西面。而趙國的東面則是富強的齊國。趙國處于兩個大國之間,行事處處小心。更何況,當時的秦王是一個兇狠殘暴、陰險狡詐、不守信用又貪得無厭的人。趙王也就更加小心翼翼了。)通過讓學生了解戰(zhàn)國時期各個國家的情況,激發(fā)學生對當時歷史的好奇從而產(chǎn)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為學生們是農(nóng)村的孩子,課外知識并不豐富,平時閱讀的機會少,對歷史方面的了解更是貧乏。所以當我在導入時交代戰(zhàn)國七雄的情況時,孩子們睜大了眼睛,表現(xiàn)出濃厚地學習興趣,讓我成功的把他們帶進課堂,帶進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在秦國和楚國之間的`故事。

  二、抓住主線,理清脈絡。

  在講課文前,我已經(jīng)交代學生做好預習。課始我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順其自然的將課文的主線展現(xiàn)在黑板上。(如:通過預習,誰知道將是指的?相?文中還有哪些主要人物?課文主要講了哪三個小故事?)學生邊將預習成果展示出來,我邊進行板書,于是一條主線清晰起來,一目了然。不僅讓學生輕而易舉的抓住課文的脈絡,同時也為第二課時、第三課時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2

  《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文章篇幅雖長但巧妙地運用過渡句來承上啟下,使得整篇文章脈絡清晰,指向明確。文中著力描繪了人物的言行,人物個性鮮明。讓學生感受到故事的曲折生動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敘述全文。三個故事之間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guān)。突出表現(xiàn)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jié)協(xié)作的品質(zhì),從而告誡人們“以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本課時,我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以課題為抓手,巧妙設置問題,引入新課。我設計的題目是:課題中的'“將”是誰?“相”又是誰?“和”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下面請大家?guī)е@幾個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朗讀課文并找一找答案吧。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被調(diào)動了起來,快速地投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我的第二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邊讀邊想理清課文的思路。在文本中出現(xiàn)了“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縛著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等句子。所以我要學生在用心讀課文的基礎上小組合作,給每一部分歸納一個小標題。在學生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之后,我又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么?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我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作好鋪墊。

  三、學習本文的一個重點是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這是我要設計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要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邊讀邊思考:廉頗和藺相如分別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們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在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老師進行巡視。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采用的是抓住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來體會人物的特點。如:王鵬同學通過“完璧歸趙”這個小故事體會到了藺相如足智多謀和不畏強權(quán)的特點。李欣同學通過“負荊請罪”這個故事體會到了廉頗的知錯就改的特點。趙宇同學通過“澠池相會”這個小故事感悟到了“和為貴”的道理——她說,秦王之所以這么聽話是因為廉頗和藺相如非常的團結(jié)。

  我覺得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如果能夠讓學生從這三個小故事中各自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在小組內(nèi)演一演會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接受思想教育。

  因此如果我再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會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小組內(nèi)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設計一個課本劇來演一演。通過表演,讓孩子們走進歷史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體會他們的思想情感,觸摸他們的崇高品質(zhì)。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3

  將相和,這篇文章講完了,留下了許多的沉思,我也知道教學是一種缺憾的藝術(shù),正是在這不斷的反思中,教學才日趨成熟。

  本課教學,有以下幾處值得提倡之處:

  一、在這課的教學中,用這句話統(tǒng)領教學,全課教學的思路清晰:“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先讓學生理解這句話,之后練讀這句話,注意讓學生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學生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問學生:廉頗說藺相如就*一張嘴,當上了上卿,你們覺得他說的對么?那么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說出了哪些話,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藺相如的語言來。于是學生們動手在文中找出藺相如的語言,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zhì),最后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己錯了,從而負荊請罪。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二、對文本進行了加工處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1、在學習負荊請罪內(nèi)容時,結(jié)合文章此處的留白,讓學生自已設計想象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并表演出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

  2、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板書,給了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jié)合人物特點,設計了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宰相肚里能撐船,讓學生結(jié)合人物品質(zhì),對出下聯(lián)來,學生很快就對出:將軍背上能負荊,對人物的品質(zhì)銘記于心。

  三、注重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訓練

  !、注重了朗讀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讀出人物的.不同心理來,如,讀廉頗的那段話時,要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讀藺相如與秦王的對話時,要讀出理直氣壯的大無畏精神來,而讀藺相如與下人的對話時,要讀出語重心長的語氣來。

  2、注重了理解課文方法的訓練。理解人物品質(zhì)時,注重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品析,從中體會出人物的品質(zhì)來。并指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在書上適當批注。

  在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了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的改進:

  一、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及時,評價的語言還不夠豐富。評價學生,是對學生現(xiàn)階段學習方法的一個小結(jié),也是

  調(diào)動其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手段,因此做為老師一定要關(guān)注并評價每一次學生的發(fā)言,用真心的鼓勵換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適當?shù)狞c睛之筆。當學生體會到人物的品質(zhì)時,做為教師要有梳理、概括學生的零亂的發(fā)言的能力,把學生語言中提到的閃光點做一下恰當?shù)慕Y(jié)語,這樣對文章的內(nèi)容學生就會產(chǎn)生整體的認識。

  三、還要在教學中注重教給學生分析,閱讀的方法,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4

  《將相和》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由名著選段組成。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zhì)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我前后用兩個課時進行了本篇課文的學習。第一課時重在閱讀,兼以掃除字詞障礙、介紹課文出處、作者生平、故事背景,梳理三個小故事,并了解三個小故事的因果關(guān)系,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學會讀、讀中學,我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閱讀的力量為第二課時的人物分析,語言分析打下了基礎。第二課時對人物進行逐步分析,通過三個小故事,逐步豐滿人物形象。

  第一課時時,在導入時,我選擇以名著為媒介,介紹《史記》。向?qū)W生交代《將相和》的時代背景:兩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叫做戰(zhàn)國時期。當時,比較強大的國家有七個,分別是——秦、楚、齊、趙、燕、魏、韓,也稱戰(zhàn)國七雄。七個國家都想一統(tǒng)天下,因此戰(zhàn)火連年。然而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是秦國,也稱虎狼之國,位于趙國的西面。而趙國的東面則是富強的齊國。趙國處于兩個大國之間,行事處處小心。更何況,當時的秦王是一個兇狠殘暴、陰險狡詐、不守信用又貪得無厭的人。趙王也就更加小心翼翼了。通過"戰(zhàn)國形勢圖",讓學生了解戰(zhàn)國時期各個國家的情況,激發(fā)學生對當時歷史的好奇,從而產(chǎn)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為學生年齡段,對于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我成功地把他們帶進課堂,帶進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在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故事。

  通過請同學讀課文,疏通生字詞;齊讀課文,說明"將"是誰?"相"是誰?通過自讀課文,學生給每個小故事加上標題,主要是訓練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并進行板書。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nèi)容我都給予了肯定,關(guān)鍵是要求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再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時,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即可,目的是要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后,我在學生的基礎上總結(jié)概括,在多媒體PPT上進行呈現(xiàn)。最后,留下課后問題"你認為藺相如、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5

  《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jié)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構(gòu)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的故事。教學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然后圍繞“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精讀各個小故事,最后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評價故事中的廉頗。

  這篇課文故事性強,學生有濃厚的.興趣,關(guān)于藺相如的高尚品質(zhì),學生也很容易分析出來。關(guān)鍵就于,學生對于廉頗的認識,可能只停留在“知錯就改”的層面,所以需要聯(lián)系全文和生活實際,去了解廉頗威震朝野,耿直豪爽的一面。

  本單元的課文,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去看名著,熱愛名著。所以在課堂的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有意思的作業(yè):趙國既然“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為什么還會被秦國滅了呢?這一問題極大地引起了學生閱讀《史記故事》的興趣,甚至有學生當天就拿出書與我討論?梢姡袝r候,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比一次精彩的講解來得重要。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6

  再沒有恨,再沒有淚,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在激昂的歌聲中,我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長噓了一口氣,回想起來喜憂摻拌。

  《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故事,歷史,就意味著過去,如果不讓孩子們了解文章的歷史背景,課堂上就不能游刃有余,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和人物的性格特點就很難把握。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努力放手,以學生為主體,給他們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只是起了一個影響和引導的作用,讓學生抓住具體詞句及語言揣摩人物的心理,在朗讀中,在表演中領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激起孩子們的閱讀欲望,從而使他們領會三個故事的因果關(guān)系,并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學會融會貫通,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并引導他們會結(jié)合生活實際往高處想,往遠處想,不要就事論事,學會深一層挖掘它的思想意義,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等辨證主義觀點。課堂上孩子們精彩的演說使我感到看上去很乏味的歷史故事在孩子們心中卻充滿了神奇和幻想。

  可惜的是這節(jié)課在我的前怕狼后怕虎、顧此失彼的思想下卻成了敗筆:分析過細,語言有重復,沒有把握好長課文短處理的'方法,沒有很好地教給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就像袁校長、姜主任、王主任、吳主任給我評課時說的那樣,文章只需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一項就夠了,而這節(jié)課我有些寫面面俱到,結(jié)果卻是一大敗筆,有損了這節(jié)課的形象。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課后練習中出現(xiàn)的題都沒有逃出我的所講范圍,同學們掌握的非常牢固,我心里才有了點安慰

  課講完了,就自身而言,還是缺少鍛煉,臨場應變能力太差,研究教材太膚淺,不夠全面,一意孤行,缺少和大家的溝通,閉門造居。吃一塹,長一智,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想了很多,也有了挑戰(zhàn)自我的信心和勇氣

  有句話說得好,打鐵自身要硬,我認為這里所說的硬是指:語言要硬,應變能力要硬,堅持不懈的精神要硬,駕馭教材的能力要硬,文學底蘊要硬,從我身上缺少的恰恰就是硬,這樣才能適應現(xiàn)代瞬息萬變的課堂。我真誠的希望各位領導能關(guān)注我的課堂,并給予指導,給我指點迷津,更希望各位老師能在教學中給我?guī)椭,我不勝受恩感激?/p>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7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合起來構(gòu)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時,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課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然后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guān)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學生精讀課文合課后的“思考.練習”,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再由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對于提出的問題,教要善于引導學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于那些跟課文關(guān)系不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在課外研究。

  這篇課文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zhì)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軍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結(jié)合“思考.練習”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思想和美好品質(zhì)。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8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合起來構(gòu)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時,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課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然后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guān)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對人物評價之后,我讓學生給每個小故事加上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nèi)容我都給予了肯定,關(guān)鍵是要求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再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時,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即可,沒有過高的要求,目的是要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精讀課文時,我結(jié)合課后的“思考。練習”,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再由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對于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于那些跟課文關(guān)系不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在課外研究。

  這篇課文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zhì)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軍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結(jié)合“思考。練習”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思想和美好品質(zhì)。

  回顧這篇課文的教學,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把課堂這個主陣地交給學生。但細想過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上有些忽略;二是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師包辦代替的話有些多,應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9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我感覺教得還算輕松,學生學得也較愉快,課堂教學效果也大為改觀,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擴大了課堂參與度,課堂學習研討氛圍濃烈。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把課堂這個主陣地交給了學生。不過細究起來,還是有些欠缺:首先是詞語教學部分還需改進,重點應該突出對成語的理解,讓學生能在課堂上積累這些重點詞語。對于梳理課文內(nèi)容部分,還要幫助學生建構(gòu)故事體系,以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研讀過程也存在不足:

  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上缺乏頻率,尤其在朗讀廉頗的'不滿語句時還不夠到位,當時還是有些忽略;

  二二是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還應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

  三是要留有時間,讓學生展開想象對人物進行說寫,補充課文的空白內(nèi)容,使人物形象能夠在學生頭腦中得到內(nèi)化。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0

  《將相和》是人教版語文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故事情節(jié)完整曲折,引人入勝。在整個故事中,人物形象鮮明、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zhì)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

  一、通過人物間的對比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

  本節(jié)課設計的是第二課時,那么如何引導更好地學生學習《將相和》呢?如果只要求一般的讀懂故事情節(jié)并不難,但要真正讀懂藺相如,讀懂廉頗,讀懂秦王、趙王,還需要下番功夫。所以對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采用對比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中的重要人物藺相如,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讓學生簡單地評價文中的人物,整體感悟,但這種感悟還是初步的、表層的;重要的是感悟重點人物藺相如;最后以重點人物為主軸,引發(fā)對比,從對比中加深對人物的感悟。我讓有相同體會的同學到同一小組交流學習,以讀為本,并進行匯報,從各個小組的交流匯報中,學生讀懂了藺相如的品質(zhì):膽識過人,洞察人心,寬宏大量。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把課堂這個主“陣地”交給了學生。

  1、新課伊始,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全班同學帶著大家提出的問題開始自主學習。

  2、有相同體會的學生到一個小組內(nèi)交流,匯報,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第一小組:藺相如與趙國文武大臣對比,可以看出藺相如膽識過人。

  第二小組:我們組把藺相如與秦王比,覺得秦王陰險狡詐,而藺相如能洞察人心,才取得斗爭的勝利。

  第三小組:我們組把藺相如跟廉頗對比,感覺到廉頗這個人很孤傲,瞧不起人。藺相如真是個寬宏大量的人。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感體驗感悟藺相如的美好品質(zhì)。

  課堂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shù),在解決第二小題時,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只是讓學生簡單地進行了匯報,沒有深入地學習研究。所以最后我把這一問題放到了第三課時,讓學生在下節(jié)課再繼續(xù)深入地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我會不斷地研究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靈活地駕馭課堂,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1

  本課講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教學中:

  首先,我從整體入手,在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將、相原來是和睦的,后來失和了,最后又和睦了這條線,為正確理解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打下了初步基礎。

  其次,引導學生認識部分與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jié)果。

  最后,又從部分升華到整體,三個故事間的相互因果關(guān)系。

  教學中,我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通過組織,適當引導,讓學生通過讀書,質(zhì)疑、討論、交流、表演等形式,體會全文。使學生民主,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習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在小組學習中獲得更多知識,學會與人合作。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閱讀提倡獨立思考,鼓勵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這節(jié)課雖然教學目標完成的`很好,但對學生的評價我感覺有不到位的地方,原因是對歷史了解還太少。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探索,使我的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2

  在教學《將相和》中的澠池之會,我抓住學生愛分勝負的心理特點精心設問,并讓學生圍繞問題充分展開討論,激活了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上不斷閃現(xiàn),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我首先設問: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在澠池之會上,趙王和秦王究竟誰戰(zhàn)勝了誰?這個問題挑起了學生思維的矛盾,課堂里一下子像炸開了油鍋,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說戰(zhàn)成了平局,有的說秦王戰(zhàn)勝了趙王,有的說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面對這種爭論不休的局面,我沒有一錘定音,而是讓學生細讀課文,分小組進行討論。變爭論為討論,結(jié)果學生意見得到了統(tǒng)一,大家都認為在澠池之會上是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緊接著,我又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爭著發(fā)言。一生說:課本上說秦王沒占到便宜,我推想一定是趙王占到了便宜,所以我認為是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一生說:趙王為秦王鼓了瑟,秦王也為趙王擊了缶,但秦國是大國、強國,趙國是小國、弱國,因此可以說是趙王勝了秦王。一生說:趙王鼓瑟是秦王讓他做的,而秦王擊缶是藺相如讓他做的,從這個角度說,也是趙王勝了秦王。還有一生說:我是從樂器的聲音聽出來的,瑟的聲音優(yōu)雅動聽,缶的聲音像敲罐子的.聲音,所以我覺得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

  這個教學片段的特點在于:設問抓住了教材要點,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啟發(fā)性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較濃,老師僅說了三句話,而其余都是學生主動讀書,主動思考,主動答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最后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3

  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性比較強的文章,我班的學生接觸的歷史知識不少,像如我們正在進行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閱讀,就是和歷史親密接觸。所以,我覺得我在講解這篇課文時,學生在掌握起來應該不是很難。我告誡自己,要從語文的角度分析課文,不要講成歷史。結(jié)束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對自己的這堂課喜憂參半。

  首先,在這節(jié)課上,我學習了王崧舟老師順學引導的方法,在融洽的師生對話中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像如在引導學生理解藺相如去秦國之前所立下的軍令狀時,我這樣引導學生:“”,既說到了學生的心里,又融洽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愉悅中學會了聯(lián)系前文和提示語理解人物的言行。

  讓我比較得意的第二點就是學生在理解古文時,能夠抓住古文中的主要信息,了解古文的大意。這一點,不是進行海量閱讀,大量閱讀文言文的孩子很難達到。在這節(jié)課上,讓我看到了海量閱讀成效的不僅僅使這一點,像如“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也是在我們學習《中華上下五千年》年中學到的。

  其三,我注意了課堂評價語和引導語的有效運用。這段時間以來,我在看《王崧舟講語文》這本書時,發(fā)現(xiàn)王崧舟老師的評價語和引導語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驚羨于王老師的授課藝術(shù)的同時,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關(guān)注了這一方面。《將相和》這一課中,我覺得自己在這一方面和以前相比有所進步。

  反觀自己,看到的最多的還是不足之處。

  第一,自我感覺準備的比較充分,但是我對學情的把握不是很到位。

  第二,課堂上的失誤較多。其他老師在給我評課時說我很緊張。實際上,我一點都沒有緊張,而是時時在關(guān)注著學生,也許是過于關(guān)注學生而忽略了自己的言語,所以導致口誤較多,讓學生幫忙糾正了許多次,顯得教師心理素質(zhì)不高。我想,我應該多關(guān)注自己的語言,沉住氣、靜靜心,減少自己的失誤。

  第三,課堂時間把握不準。孩子們早就坐在教室等著了,我也怕等的時間過長,學生會失去新鮮感和興趣,所以我提前上課了。前面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得很順利,師生之間的對話也很融洽,可是到了后半節(jié)課,時間就顯得過于緊張了,我急匆匆的`進行著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看到時間快到了,有的問題直接刪掉。像如,我講了廉頗負荊請罪之后我還有一個問題時“如果你是藺相如的仆人或者家人,看到這一幕你會說什么?”這個問題就沒有問。這就使得整個課堂結(jié)束的比較突然,前松后緊,虎頭蛇尾。

  第四,也許和性格有關(guān)系,總覺得自己在課堂上語言過于瑣碎,本來應該是學生回答的問題,我卻越俎代庖,搶奪了學生思考的權(quán)利和回答的機會。整體感覺就是課堂上教師過于拘謹,放不開,這也是我下一步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

  總的來說,這次講課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在課堂教學上的點滴進步,同時也有著太多需要改進地方。以后我會就我的不足之處加以努力。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4

  《將相和》一文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從故事中我們可知,兩個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個性品質(zhì):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等,廉頗的知錯就改等;共性品質(zhì):他們都以國家利益為重,愛國。個性的品質(zhì)學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質(zhì)學生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為此,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去讀、悟、演,寫領悟人物的個性品質(zhì)和共性品質(zhì)。這一過程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主體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原則。

  藺相如和廉頗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輝的人物。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頗之上,這是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實質(zhì)上緣于廉頗的錯誤認識“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毖赞o無禮,充滿不滿情緒。理解廉頗這段話,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在這課的教學中,用這句話統(tǒng)領教學,全課教學的思路清晰:“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先讓學生理解這句話,之后練讀這句話,注意讓學生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學生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問學生:廉頗說藺相如就靠一張嘴,當上了上卿,你們覺得他說的對么?那么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說出了哪些話,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藺相如的語言來。于是學生們動手在文中找出藺相如的語言,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zhì),最后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己錯了,從而負荊請罪。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講讀時,我以廉頗的身份來引導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討論:藺相如究竟是不是“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讓學生從文中找到說服我的理由,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采取勾畫、讀中感悟、交流匯報等形式來說明藺相如的`才智過人、做事果斷、不畏強暴、為維護國家尊嚴不顧個人安危等品質(zhì)。接著,我說:“現(xiàn)在廉將軍可生氣極了,你們既然明白藺相如不是僅靠一張嘴,你們幫忙勸勸廉將軍好嗎?”學生一聽,來勁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起來,他們從“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兩個故事中找根據(jù),既加深了對藺相如這一人物的認識,又復述了故事,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了推出兩個人共性的品質(zhì),我步步緊逼“如果沒有我在邊界上做好抵御秦兵的準備,秦王能放你們回國嗎?”帶動全班同學通過辯論明白:只有二人齊心協(xié)力才能取得勝利!接著,我以廉頗的口氣說道:“我明白了,我是有勇無謀,而藺相如才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英雄。∥移鹣冗以為他怕我呢!現(xiàn)在看來,他不是怕我,他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啊!他考慮到什么了?”學生通過讀藺相如的話,體會到了藺相如是位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zhì),而通過廉頗最后的行為也體會到了他和藺相如一樣,都能夠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且勇于認錯,是個知錯就改的人!

  在此,講完“負荊請罪”這個結(jié)果時,我還給學生們布置了寫的訓練:廉頗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兩人可能說些什么,課文沒有寫,請學生想一想他們各會說些什么并寫出來。通過學生拓寬思維,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得學生的思路大開,既更深的理解了課文,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真正做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5

  以讀為本,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如何引導小學生讀《將相和》?如果只要求一般的讀懂故事情節(jié)并不難,但要真正讀懂藺相如,讀懂廉頗,讀懂秦王、趙王,還需要下番工夫。因此我采用對比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中的人物。首先從讀切入感悟幾個人,這可算是整體感悟,但這種感悟還是初步的、表層的;再就是感悟重點人物藺相如;最后以重點人物為主軸,引發(fā)對比,從對比中加深對人物的感悟。體現(xiàn)了“讀”是內(nèi)化的吸收,學生讀懂了人物的品質(zhì):藺相如大智大慧,有勇有謀,臨危不懼;廉頗驍勇豪爽,知錯就改,開了“負荊請罪”的先河。

  再有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教師教得得法、高效,學生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于是我創(chuàng)設讓學生“揣摩”、“討論”和教師“引導”、“點撥”相結(jié)合的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摒充教師包辦代替或一問到底的教法。課堂上學生們學得較主動,必要時我加入適當?shù)狞c撥,學生可以“七嘴八舌”地說自己的想法,互相啟發(fā)。討論時,學生理解的就說,不理解的就問;有不同見解的就爭議、交流,學生的討論可以說緊扣教材。只要學生能說的,我就讓學生說;學生理解不透的,我就啟發(fā)深化。漸漸的人物形象顯明了,精神品質(zhì)領會了,閱讀的重點訓練項目也得到訓練了。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立體作用,重視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精神和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在課堂上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另外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以教師講多講少為準繩,而是體現(xiàn)在無論是思想教育,還是語言文字知識教學都教在點子上。

  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講完后我讓學生寫自學筆記的習慣;培養(yǎng)“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的認真讀書的習慣;養(yǎng)成學生主動發(fā)言、質(zhì)疑、爭議的習慣。

  《將相和》一文是十一冊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借助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因此在課文的教學中我采用的以下幾點教學方法:

  一、借助過渡句,理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基本關(guān)系。

  1.學習單元提示,學生通讀課文找到文章過渡句,結(jié)合上面對“和”的理解,引出了哪三個故事?

  和、不和、和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發(fā)展、原因

  (這一環(huán)節(jié)側(cè)重讀的訓練,以讀懂為基礎,向讀深、讀透發(fā)展。把學會讀書作為一個訓練訓點來抓:因為讀書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基本內(nèi)容之一。)

  2、細讀三個故事,自學討論,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后果,學生參與板書。

  3、在找到三個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朗讀,領會每個故事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

  二、讓學生在開放作業(yè)中學會合作。

  開放式作業(yè)要打破作業(yè)內(nèi)容和形式的封閉性,要突破單純注重知識和智力的局限,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應根據(jù)教材拓展延伸,內(nèi)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靈活多樣,特別要重視小組的集體學習。

  1、展開想象,補充課文的空白內(nèi)容。

  出于表達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敘述比較簡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師可以抓住這些簡略進行補充練習。教學《將相和》時,我讓學生補寫廉頗負荊請罪時的神態(tài)、言行以及藺相如的態(tài)度。這些練習處在特定的情境中,內(nèi)容又與課文緊密相連,故學生很樂于展開自己的想象,也易于學生接受。

  2、課內(nèi)外結(jié)合,開展辯論。

  學習了《將相和》之后,我精心設計一道辯論題:究竟藺相如的職位應該不應該比廉頗的職位高?要求學生課后準備,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我欣喜地看到,學生都在積極地為辯論賽做準備,他們翻閱圖書雜志,上網(wǎng)查找資料,合作擬定發(fā)言提綱,分組討論交流,推薦參賽選手,樂此不疲。辯論賽進行得很激烈,通過辯論,同學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將相和,國則安;將相不和,國則危。大敵當前,將相以國家利益為重,共同抗秦,實乃千古流傳的佳話。更有學生能聯(lián)系班級實際、社會現(xiàn)實談齊心協(xié)力、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積極性很高,在準備與研討過程中學生鞏固了課本知識,學會了互相合作鍛煉實踐能力,這種開放式作業(yè)通過合作完成,較好地消除了學生對作業(yè)的枯燥感、無奈感、讓更多的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借助課本劇形式,加深人物形象。

  通過上面幾方面的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zhì)還需要一個內(nèi)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不必強求要達到什么效果,學生理解的深淺也可以不一。因為作為表演的同學來說,實踐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體驗;對于觀演的同學來說,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實在的感悟。

  本課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故事中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曲折動人,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zhì)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根據(jù)文章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jié)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gòu)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的時候,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然后再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guān)問題;最后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對人物作出評價之后,我讓學生給三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nèi)容我都給于了肯定,關(guān)鍵是要求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在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時,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即可,沒有過高的要求,目的要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學生精讀課文時,我結(jié)合課后“思考·練習”,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再由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很濃。對于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于那些跟課文關(guān)系不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課外去研究。這樣真正達到了課堂效果。

  本課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zhì)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結(jié)合“思考·練習”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訓練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質(zhì)。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把課堂這個主“陣地”交給了學生。

  但細想過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上缺乏頻率,當時有些忽略;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師包辦代替的話語有些多,應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

  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重難點指撥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將相和教學反思03-04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6-12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4-08

《將相和》教學反思02-12

《將相和》教學反思(熱)07-11

《將相和》教學反思(15篇)03-06

《將相和》教學反思 15篇04-08

《將相和》教學反思15篇02-19

將相和教學反思(15篇)04-08

將相和教學反思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