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學反思(精選4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早》教學反思(精選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早》教學反思1
上個星期,我給學生上了《早》這篇課文。課文第三自然段按照方位順序介紹了三味書屋的陳設,當屬本課教學的重點段落。因此,在教學本段時,我先引導學生讀了一遍課文,然后讓他們對照課文畫出了書屋的方位圖,最后告訴學生,可以將這種寫法運用到今后的寫作當中去。記得當時我還請了兩個學生上黑板來畫方位圖,有一個學生畫錯了,我及時給以糾正,當時心里還美呢:這下學生該一清二楚了吧。第二天,當我批閱學生的《練習與測試》時,有一道題目把我改得頭暈腦漲。哪道題呢,就是“學習第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個你熟悉的處所!碑敃r我改題的感覺就是腦子里有只袋鼠在跳躍,一會到東,一會到西,仿佛是有意在考驗我的耐心呢!改著改著,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雖然教學時我?guī)椭鷮W生弄清了三味書屋的.內(nèi)部陳設,但沒點明作者是按照由西→南→東→東北這樣一個逆時針方向展開描寫的,而這恰恰是學生模仿寫作的關鍵點,這層窗戶紙不捅破,學生敘述時的思維肯定會呈跳躍狀,筆下的文字也就顯得雜亂無序。
優(yōu)秀與平庸,這中間其實只差關鍵的一步,而想要邁出這一步,絕非一日之功。這就是我從以上這個教學片段得到的啟示。
《早》教學反思2
《早》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后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的“早”的來歷,贊揚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
第一課時重點引導學生對文中三味書屋的有順序、有條理的方位描寫。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范讀課文,結合課文插圖,說說三味書屋內(nèi)有哪些陳設,并分別板書于黑板正中,提問:如果你就像黑板上書寫的這樣向別人介紹三味書屋,可以嗎?為什么?學生隨即答出:很隨意、很亂。這正中我意,于是我隨即讓學生用“△”劃出第三自然段的方位詞語。同時,我更是以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結合方位詞,邊說邊畫出三味書屋的陳設的簡單示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全班的集中力達到了100%,我心里暗喜。我借船下篙,繼而讓學生對照簡易圖進行三味書方位的描述:“如果你是三味書屋的導游,你會怎樣按順序介紹三味書屋呢?試試吧!”同學們敘述的正確率很高,我通過兩個學生上講臺指說和同桌間互說的方式,鞏固了學生按照方位順序介紹某個地方陳設的訓練。
當然,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方位順序知識學習,我讓學生課后按照方位順序介紹自己的班級、校園或者自己的臥室。
《早》教學反思3
《早》是作家吳伯蕭先生的一篇游記散文。作者按參照參觀訪問的順序寫出在三味書屋的所見所想。以前教學的時候為了顯示對教材的靈活處理,習慣地喜歡將散文打“散”,教師把自己的理解塞給學生。這節(jié)課上,滕老師特別注意尊重作者的行文思路,順文而教,品味語言,激活思維,觸動情感。
1、品味語言。
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的形成的關鍵因素。而學生只有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才能感悟到語言的魅力所在,從而在以后的閱讀中關注語言,主動積極的去思考,去品味語言。這樣的教學才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才能不失語文味。這樣的教學也才能形成閱讀的敏感,才能真正使學生形成語文的能力。當教學的著力點放在文本關鍵詞語的品味的時候,學生才會口留余香。教學中對于“訪問”、“蠟梅”、“默默地”、“輕輕地”等詞語的品味注重了層次的不斷深入,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在讀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聚焦,然后想象、感悟、探討、議論、運用。待內(nèi)化之后,再通過動情地朗讀外化出來。值得一提的是,滕老師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內(nèi)容意義”的同時,不忘記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比如,對三味書屋陳設說明方法的`領悟,對事物(三味書屋)與聯(lián)想(幾十年前上課的情形)的感受等。讀讀、悟悟、議議,學生的語感自然得到了增強。
2、激活思維。
目前的許多課堂,師生的讀書成了次數(shù)的累積,沒有問題的驅動,缺少層次的推進,因而學生的讀書沒有動力,淺嘗輒止。學生持久的讀書的動力來自思維的參與,沒有思維的課堂是膚淺的。語文思維的呈現(xiàn)方式有概括、探究、品味、想象等。這堂課最顯著的特質(zhì)是用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比如,“為什么用‘訪問’”,“哪一張是魯迅的桌子”,“為什么用‘早’字做題目”等等。這些問題閃爍著教師“問”的智慧,以問促讀,以問激思,提高教學的效益。語文課堂只有關注了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才有張力和持久的動力,才能開啟學生的智慧。
3、觸動情感。
語文與情感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語文教學要激發(fā)學生對情感的真切體驗。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毕膩D尊先生也說文字本身沒有力量,而是通過讀者在心中喚醒已有的體驗,形成情感的觸動,進而產(chǎn)生了文學的力量。課堂上打動學生的是情感,震撼學生的也是情感。好的文章對于學生情感的觸動和產(chǎn)生的力量是深遠的,可以在他們的思想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文字觸動情感,情感產(chǎn)生力量。通過讀書,教師注重激發(fā)學生對梅花的喜愛之情、贊頌之情。通過讀書,學生走進魯迅,感悟他的早字精神——“時時早”、“事事早”,讀出了對他的敬佩之情。更主要的是學生在表達著喜愛之情、贊頌之情、敬佩之情的同時,點燃了自己的激情與豪情,在自己的心靈里刻下了屬于自己的“竹”、“勤”等字。
綜上所述,這是一堂真正以文為本,講究方法,引領學生品味語言、激活思維、觸動情感行走在語言的世界里的好課。
《早》教學反思4
《早》這一課做了一個練筆:結合第三自然段,運用準確的方位詞,描寫一處地方的多個景物。一開始的目的在于準確運用方位詞,計劃中,學生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許多學生在介紹的.時候,雖用上了方位詞,但是缺少順序,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整個空間的內(nèi)物品之間的關系,依然沒有能夠表現(xiàn)出來。由此想到《天安門廣場》一課,這應該是第一次比較全面的了解方位詞,課后還有一個在圖畫上填名稱的練習。可能由于當時沒有進行有效的訓練,因此學生知道是什么,卻不知道怎么用。語文往往不像數(shù)學一樣,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如何鞏固,如何檢測,都有比較系統(tǒng)的構建。語文則更多的是基于經(jīng)驗,很多時候也缺少有效的訓練,因此經(jīng)常重復教學。
其次在于內(nèi)容的遞進上。我年級,仍然停留在方位詞的運用上,顯然是有些淺的。深挖之下,第三自然段的描寫,其實是圍繞這一個中心來描寫的,即介紹私塾,所有的選擇和描寫都是在突出這個中心。正常的情況下,我們的教學也應該立足在這個點上?涩F(xiàn)實的情況是,一部分人連準確運用方位詞還沒有掌握,現(xiàn)在要在此基礎上,去突出描寫對象的個性特征,于是,他們與較好學生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
【《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早教學反思04-08
《早》教學反思03-23
《早》教學反思15篇04-18
《早》的教案04-03
《早》說課稿12-02
《早》教案03-16
早教學習心得體會06-02
早初中作文06-08
早高中作文06-20
早的初中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