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時間:2022-02-17 09:31:4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題西林壁》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通用6篇)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1

  《題西林壁》是統(tǒng)編版四年級第三單元第九課《古詩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順承了三年級的“留心生活,細致觀察事物”,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細致觀察。

  教學中,我將重點放在理解詩句意思,并能懂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思想。我從三年級所學的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進入學習本首古詩,通過解題——誦讀——理解——感悟等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尤其是在學習“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時,我沿用上一單元策略提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同一座山會看到不同的景象?”這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明了,我選用一個六面體,分別找不同位置的學生說說各自看到了什么顏色,當學生發(fā)現(xiàn)每人看到的顏色都不同是因為坐的位置不同后,很容易就明白了詩人因為身處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色自然不同。之后在教學“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因為這兩句中采用了因果倒裝的寫作手法,并含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我又用“盲人摸象”這個小故事引導他們理解詩意:因為詩人身處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所以看不到廬山的全部景象。

  繼而馬上提問:你認為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有的學生說從高處看,有的學生說從遠處看,有的學生說把所有看到的景象合并在一起,從他們的回答中看出學生已明白一定道理。這時候我出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并舉例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平時遇到的這樣的'情況,有一個學生回答他在下棋時,因為旁觀者縱觀整個棋局,最后幫他下贏了這盤棋;還有學生回答兩個同學鬧矛盾了,她在旁邊看清了整件事情的經(jīng)過。這些事例都能很好的說明這個道理。

  同時也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之后,為了當堂消化所學古詩,我設計了背誦、默寫環(huán)節(jié),達到會讀會背會寫的教學目標。課后也認真閱讀了各位老師的教學建議,果然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中史老師、劉老師、梅老師、喻老師還有廖校長給出的建議,讓我看到了本課教學的不足,也為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2

  古詩的學習主要通過“讀、品、說、賞”幾個方面進行,緊緊抓住“橫、側(cè)、遠、近、高、低”幾個詞,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在反復誦讀中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領悟詩歌深刻的內(nèi)涵,從而受到啟迪。

  我認為較成功的方面有:

  1、精心設計的課件有使用價值。

  2、整堂課用“賞美景、品名詩”這條線串起來,這樣活而不散。

  3、個性化朗讀和多元化感悟,使得學生更能品出“詩中有畫、詩中有歌、詩中有理”的韻味,實現(xiàn)了學習目標。

  4、課堂生成不少亮點:學生頻繁品讀、相互補充;還想出了好多例子,以便把自己對詩意、內(nèi)涵的領悟給別人講明白, 說明他們對這首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真的是在品詩、欣賞。師生所表現(xiàn)出的激情比預料的更高漲,因此出現(xiàn)了讀詩、美讀中體會詩情,讀出詩中的圖畫。

  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由于學生感悟很多,所以預設的拓展理趣詩的內(nèi)容沒有出示;雖然力求關注每位學生,設計了多樣化評價、解說式評價、引導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但真正到了課堂上,還是覺得不盡完美。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3

  清晰的記得竇桂梅老師執(zhí)教的那堂古詩文鑒賞課。我今天講授〈題西林壁〉一詩,決定借鑒竇桂梅老師的教學藝術(shù),從吟詠入手,鑒賞開路,體驗為線,和學生一起在詩的意境中陶醉?墒牵搭}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詩。前兩句,孩子們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能夠點評精妙。

  “老師,蘇軾對廬山觀察的真仔細啊,遠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態(tài)作者都很喜歡,但是,他不知道該怎么說好,他每從一個角度看,都覺得好奇。啊,怎么和剛才看到的又不一樣了?”

  “作者用詞準確,嶺和峰體現(xiàn)作者對廬山高大險峻的驚奇,嶺是山脈多,峰是山崖陡!

  “作者對廬山的感情很復雜,他不知道該怎么描述,所以把遠近高低看到的'廬山用各不同留給我們想象了!

  那么,后面兩句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

  頓時,班里鴉雀無聲!白髡邽槭裁匆f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呢?”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當蘇軾放眼廬山,遠近高低從很多角度去看 的時候,他驚嘆廬山風景的瑰麗,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么廬山的面目,為什么作者說不識呢?他認為自己完全了解廬山了嗎?沒有!為什么沒有呢?”

  孩子們齊聲回答“只因為在廬山中!薄爸灰驗樵趶]山上,所以——”“不認識廬山真面目”“真面目 就是指廬山的全貌”那么,從這兩句詩中,你領悟到了什么呢?

  又一次鴉雀無聲!霸谖覀兊纳钪校覀冇袥]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對錯,可是——”“別人知道我們的對錯!”

  “ 是啊,那你再讀最后兩句,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孩子們這次沉默了。理趣詩對孩子們來說,沒有類似的感情體驗,他們很難體會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境界,在這個時候,我恨不得拿出粉筆把我的答案寫在黑板上,但是,那樣做,孩子仍然是不理解啊。

  ”作者后兩句詩在前文寫景的基礎上由衷的抒發(fā)自己的感受,作者前面的情感正如同學們剛才所說,是怎么看也看不全廬山的美景,同樣的,我們有時候看問題看不全面,是為什么呢?“

  ”是因為我們置身其中,很難分辨事情對錯吧?“有的孩子試探著問!笔前。敲丛鯓硬拍茏R得廬山真面目?“”孩子的反應也機敏起來!澳蔷鸵叱鰪]山,看問題只有置身事外,才能把問題看清楚吧”

  孩子們在反復的朗讀和體驗中,對詩歌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這篇詩歌,孩子們默寫的時候,別字出的也特別少。我突然感覺到,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礎上,孩子們才會對詩歌有興趣,出錯才會少。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4

  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哲理詩,又是最喜歡的東坡名作,自不敢怠慢!

  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备爬ㄆ饋恚簿褪嵌炷茉?shù)哪前藗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對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看?只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只看到他的優(yōu)點呢?還可以舉出其他事例,告訴同學們今后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我還用采訪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一個學生扮演蘇軾,其他的人采訪他,問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也可以互相采訪,內(nèi)容是大家學習了這首詩后有什么感想和收獲。

  通過這樣的學習,從而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總的說來,這節(jié)課,做的.比較成功的地方,我認為有:

  1、用一個主問題(大問題)引領全首詩的教學。

  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于古詩的教學,四年級學生能夠適應這種方法,避免了逐詞逐句講授的傳統(tǒng)古詩教學模式。

  2、將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融于“他有一個什么遺憾”“難道他沒認真地觀賞嗎”和“他為什么沒有遺憾呢”等問題中,較易地理解“入其內(nèi),出其外”,能懂得要全面分析事物的道理。

  但總體而言,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學生難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例子,并對其進行多角度的分析。

  3、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4、課堂缺少詩味,還未能很好地讓學生入境、出境。

  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所突破。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5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借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注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然后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再去欣賞廬山的山峰,站在詩人的角度,把自己當作詩人,走進廬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這樣,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來感悟詩中所蘊含道理的就很容易。我先采用小組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字面上的意思,讓他們明白詩人會寫下“為什么看不清廬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來是自己處在廬山的群山之中”。我讓學生模擬表演試試看,把自己身藏在學校的樹林中,看能否看清整個校園的面貌。這樣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當然就明白了詩人所寫的意思。最后我引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句詩的`內(nèi)在含義。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币簿褪俏覀兂Uf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然后我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評價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是只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只看到他的優(yōu)點呢?還有生活中我們常常是自己犯了錯誤還不知道錯在哪里而是等到老師或者同學點穿以后在猛然醒悟。告訴同學們今后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學,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學生自學體會了詩中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讓學生一詩人的身份去體驗,切身感受和再現(xiàn)到詩人寫詩的情景,也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也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我認為在教學古詩時,讓學生一詩人的身份去讀去感悟,效果較好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6

  生動的刻畫了豐收之年農(nóng)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xiāng)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nóng)民的淳樸

  《游山西村》這首詩的作者是圍繞一個游字貫穿全文的生和好客的品質(zhì)。本課教學基本是用問答式授完,沒有問答不成課堂。有人反對問答式,但是我覺得小學階段,沒有老師設疑作引領,是很難誘導學生進行有效思維活動的。

  上課時,我讓學生自讀古詩,說說古詩從哪些方面來寫山西村的,學生說待客和景物,一切都比想象中的`順利,這時候,真的很佩服學生的自學能力。之后以“山西村美嗎”這個大問題為主導,引領全詩的教學,所有小問題都圍繞這個大問題收放,為這個大問題服務,在引導學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過程中,滲透聽說讀寫訓練。學生最初講的是第三四句,體現(xiàn)景美。還從哪個詞看出山西村的美?“柳暗花明”讓學生感受山西村的美,體會詩人的心情,再指名學生板演,指導學生朗讀最后兩句詩。兩句優(yōu)美的詩,既寫出了鄉(xiāng)村的美,又寫出了詩人從“疑無路”到“又一村”的心理變化。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困難,以為無望,但經(jīng)過努力,又重現(xiàn)生機的情況,學生討論交流就能舉出類似的例子。

  山西村不僅寫了景物的美,但寫了人的活動,通過一些豐盛的食物,學生去感受村民們對到訪客人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有的說“熱情”、有的說“大方”、有的說“好客”等等,這些熱情大方好客的村民們,給詩人們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純樸的人性美。最后學生與詩人一道,融進這純樸的鄉(xiāng)情中,感受村民們的熱情。通過反思朗讀,把詩人對大自然的真摯的感情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