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絕句》教學反思

《絕句》教學反思

時間:2023-02-12 18:15:3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絕句》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絕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絕句》教學反思

《絕句》教學反思1

  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欣賞圖片,對古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讓學生借助圖片,詩畫相融,想象畫面,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畫面進行生動的描述,體會意境。

  2、利用多媒體,把生字與圖畫相結(jié)合,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并為理解詩意打下基礎,分散難點。

  3、課件出示古詩的`停頓提示、對對子提示,讓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感受到詩歌和諧的音韻美。并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感悟古詩的意境和情趣,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出示具體形象的畫面,直觀了解詩人的視角,使學生理解“窗含”的意境,突破教學難點。

  5、讓學生借助播放的視頻畫面,背誦古詩。

  不足之處:

  在引導學生借助圖片及句式說一說詩句描繪的畫面環(huán)節(jié),應該再多擠出一點時間,讓學生充分的表達,給更多學生發(fā)言的機會。

  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把信息技術(shù)充分融合到自己的課堂,幫助學生更深入的學習。在教學設計時,合理分配教學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認真地想,充分地表達,讓語文的味道更濃一些。

《絕句》教學反思2

  我剛剛上完古詩《絕句》,感覺效果不錯。這首詩學生早已經(jīng)會背,所以在上的時候,在上課的時候,我首先給學生介紹了絕句這種詩歌體裁,并簡單介紹了杜甫。然后直接從插圖入手,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圖上都有哪些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描述。學生很快找出了雪山白鷺 翠柳 黃鸝 小船,并進行了描述,然后我再讓學生說說圖上都有哪些較醒目的'顏色。學生說完這些以后,我給大家點出這就是詩人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那么詩人是怎樣描述這個漂亮的地方呢,一起來學習。

  學生很快就簡單說出了前兩句的意思,這時候我就問,黃鸝在叫,白鷺在飛,這說明了什么?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學生說出了“有聲”,我大大的鼓勵了學生,緊接著又問,那么,黃鸝是黃色的,白鷺是白色的,并有青青的翠柳。蔚藍的天,這又是什么呢?學生很快說出了“有色”,理解了詩人描述的“有聲有色”美景。后兩句的描寫,學生略感到困難,通過孩子簡單的描述,我給學生對照窗戶畫框進行了講解,學生很快理解了“含”的意思,并且把詩人觀察的角度位置都清楚地說了出來,概括時又準確地說出了動態(tài) 靜態(tài)描寫,我感覺這節(jié)課學生上的非常踏實,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絕句》教學反思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教前反思與構(gòu)思

  要根據(jù)古詩內(nèi)涵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特點,教學時可通過指導觀察課本插圖,播放課文范讀錄音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詩歌意境。在學生充分入境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和背誦,感受詩中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教學時可適當進行朗讀指導。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背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

  2、揭示課題,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

  1、理解課題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瀑布嗎?是什么樣的,能不能說給我們聽聽?

  2、學會寫課題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廬山在什么地方嗎?

  4、學習這首詩

  (1)出示整首詩

  2)指名讀一讀

  3)再讀,可以討論,看能不能理解詩的意思,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4)交流:

  重點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川三千尺

  誰能講這首詩的意思?

  評議,他講得怎樣?

  再指名講詩的意思。

  5、詩人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6、指導朗讀

  7、指導背誦

  三、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 香爐 生 紫煙,

  遙看 瀑布 掛 前川。

  飛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銀河 落 九天。

  教后小記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想象意境,理解詩句,背誦記憶;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之美。抓住“銀河”,激發(fā)想象,體會瀑布與銀河有什么關(guān)系,詩人為什么要比作銀河,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瀑布垂掛山前的壯美之景。

  第二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二、學習《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理解絕句

  2、簡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你能理解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詞語、句子的意思了?

  四、學習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一、二兩句

  輕聲自由讀一讀,畫出還需要理解的詞語。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句的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舒暢預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句

  指名讀一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詩人卡到了什么?

  討論,理解西嶺千秋雪相機板書,畫簡筆畫。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

  詩人向門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東吳

  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jié)全詩,體會感情。

  (1)一行寫一個景,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p>

 。2)小結(ji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鸝鷺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

  板書:

  絕句

  兩個 黃鸝 鳴 翠柳,

  一行 白鷺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嶺 千秋 雪, 舒暢愉快

  門泊 東吳 萬里 船。 遠景

  教后小記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自讀自悟,深入理解古詩后,再引領(lǐng)學生認識對仗,感受詩美。如“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等。

《絕句》教學反思4

  學校的課博會開始了,沒輪到我的時候就一直擔心自己上不好,所以一直在準備。光是選課就選了4節(jié),可是臨到最后講的時候居然決定改選一篇來講,結(jié)果就如自己想的一樣:講得的不好。心里面默默練習過很多次,但是上臺講的時候還是和自己預想的差很多。課博會讓我受益匪淺,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這次的課程看到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不足之處。

  《夏日絕句》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的懷古詩,詩的`開頭兩句是針對那些貪生怕死,不思收復失地的南宋統(tǒng)治者而說的。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意思,舉一個歷史人物繼續(xù)發(fā)揮。李清照用項羽的骨氣來強調(diào)自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觀點。全詩圍繞一個“思”字,直抒胸懷,寫出了英雄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特別是“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已經(jīng)成為格言警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讀者。

  本節(jié)課課堂上我準備抓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兩句詩,體會項羽的英雄氣節(jié),李清照的贊頌、悲憤、擔憂等復雜的感情。課堂上給孩子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李清照、項羽和南宋的歷史資料,從而使孩子們能融情于文本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讀中將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并能結(jié)合古詩賞析明白做人的價值取向:有正氣、有骨氣、有氣節(jié)。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勵自己努力去做這樣的英雄,預設的教學目標就完成了。

  每節(jié)課都會有遺憾,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心中有一份失落感,因為教學效果沒有像自己預設的那樣好,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幾點:

  1、在小組展示時學生發(fā)揮不佳,而我也沒有及時進行指導和引導。學生可能也有緊張心理,而且三年級的小組展示學生還是初級階段,我預設的太高了。

  2、我的心情有些急躁,當學生的回答有些茫然時,沒有更好地去引導他們?nèi)ニ伎,而是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

  3、課堂上有個別學生的回答中有錯誤時沒有及時糾錯。

  4、學習古詩的方法只是泛泛而談沒有深入介紹。

  5、高估了學情,雖然在課之前有布置查閱背景,可是學生小,理解不了。

《絕句》教學反思5

  一、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給了他們自主探究的機會。探究前,在不經(jīng)意間給了學生自己理解古詩的方法的指導;在探究中,我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了學生的探究活動之后;探究取得成果后,我大力表揚,使學生體驗到了“征服”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快樂。由此激起了他們下一輪“征服”的勇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不足之處

  一節(jié)課的時間,處理的過于倉促,有些詞語學生們理解不是很透徹。時間緊張,對文章讀得不夠細,感情不夠充沛。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有種前松后緊的感覺。

  三、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詩中展現(xiàn)的童年故事,與現(xiàn)實不太一樣。首先讓學生懷著濃濃的興趣投人到學習中去。

  2、在學習課文時,把起,進行比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學,體會其內(nèi)容上的相似之處,感悟童年生活因環(huán)境的各異,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3、教學中,引導學生結(jié)合拼音把每首詩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nèi)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結(jié)合注釋,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詩詞,背誦詩詞。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應盡量避免就詞解詞的做法,要體現(xiàn)從整體人手的原則。

  4、采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應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和機械的朗讀腔調(diào)的模仿。結(jié)合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讀出自己的感受。

《絕句》教學反思6

  《絕句》是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春日的草堂周圍生機盎然的春色,前兩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時詩人的情緒是悠然的,而隨著視線的轉(zhuǎn)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心情有了微妙的變化。這種復雜細致的內(nèi)心思想活動是三年級的孩子無法感受的,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鑒于此,我把本課重點放在欣賞春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詩人的喜悅。

  為了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我在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懂古詩的基礎上,嘗試把古詩與散文相結(jié)合,讓經(jīng)典潤澤學生的生命,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拓寬美的視野,培養(yǎng)審美情趣,積淀文化底蘊。

  首先,整堂課都努力創(chuàng)設春日的美好氛圍,在課件的制作中,我始終以明麗的色彩為背景,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懷抱,感受春天的美好,進而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

  其次,教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邊讀邊想象,在想象中體會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快樂。

  想象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思維能力,語文教學有著廣闊的想象空間,小學階段是進行想象力訓練的良好時機。這堂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將古詩的內(nèi)容再現(xiàn)出來,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的腦海中,那么如何去展現(xiàn)呢,誦讀是最好的方式,教學生朗讀時延長某些字的讀音,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在不斷地朗讀中,孩子們還可以進行創(chuàng)造想象,所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飛向智慧的樂園。

  最后,從文學的角度,強化春天美,這堂課的設計嘗試把散文與古詩結(jié)合,尋找散文與古詩的結(jié)合點。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鷺》。這兩段文字與《絕句》一樣經(jīng)典!洞骸返钠喂雌鹆藢W生回憶——大自然多么美好,溝通了課內(nèi)與課外的聯(lián)系。在由衷的贊美聲中,學生進入到《絕句》的教學。郭沫若的《白鷺》對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學生的反映來看,他們感受到了白鷺蘊含的動態(tài)美、靜態(tài)美。雖然這兩段文字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有難度,但是兩位大文豪的文筆清新雋永,帶給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養(yǎng)下,孩子們潛移默化的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希望能激起學生課后閱讀的興趣。這兩次的拓展是第一層次的,其目的是讓學生欣賞美、感知美,培養(yǎng)審美情趣。

  而關(guān)于春天成語的拓展和“遲日江山麗”的拓展是扎扎實實的,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這兩處拓展告訴學生:語文學習需要不斷積累,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需要將課內(nèi)和課外鏈接起來,擴大學習的空間。

  從課后學生的反映來看,孩子感受到文字所表達的春天的`美好,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韻味,這是本堂課成功之處。但是,本課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足,如:對學生的關(guān)注不夠,很多問題都是點到為止,沒能深入;缺少大型活動的經(jīng)驗,準備不夠充分,忘記發(fā)畫紙,造成環(huán)節(jié)缺失;而最大的問題在于與學生的相處不夠和諧。正如錢瀾校長在評課中指出“學生與老師心靈的距離較遠”。

  靜觀上海洋涇實驗小學的楊弋老師的課堂,老師與學生親密無間,課堂上的楊老師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她能巧妙運用教學細節(jié)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運用個性化的教學細節(jié)激活教學過程,在教學細節(jié)中蘊含深厚的人文關(guān)懷,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

  課前交流:快樂、幽默

  上課前,楊老師跟學生的一段對話,從自我介紹,談到太倉,談到請學生做小導游,當學生只是介紹一些商業(yè)區(qū),楊老師笑著說:“你們都想讓楊老師來太倉花錢吧,能不能給老師介紹一些風景秀麗的地方呢?”幽默的話語,使課堂里飄蕩起春風,充盈著歡笑,消除了學生內(nèi)心的拘束和緊張,拉近了師生之問的距離。在笑聲中,學生開始說到大自然。課前交流的最后,楊老師說,“小朋友對我這么熱情,我就唱一首歌回報大家”,轉(zhuǎn)入《村居》的教學。在這過程中,楊老師始終面帶微笑,語言親切,而且用商量的語氣。這樣的交流,沒有年齡的溝壑,沒有身份的阻隔,沒有師生的痕跡;這樣的交流,給人們的感受是,楊老師也是兒童,是“長大的兒童”。正因為如此,學生與老師對話時無拘無束、輕松愉快,在這樣愉悅的氛圍中,學生不自覺地跟著老師輕輕地唱起歌來,進入了快樂學習的狀態(tài)。

  師生對話:心靈交融

  師生間的對話應該是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在這一堂課中,楊老師帶領(lǐng)著孩子們一遍一遍地朗讀著,從最初的不知“平仄為何物”,到最后有板有眼地朗讀,他們一起融入到春日的美好中,這段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是快樂的。此刻,師生關(guān)系的痕跡已經(jīng)淡化,師生之間心相撞、情相融,他們儼然是情意相投的朋友。

  指導朗讀:關(guān)愛有加

  新型的良好師生情感“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guān)愛的結(jié)果。它是師生創(chuàng)造性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

  她見初次讀平仄的孩子讀時有困難,微笑著說:“楊老師帶大家一起讀!碑斠粋學生依然不知所以然時,楊老師附在他耳邊輕輕地帶讀著,耐心地等待,熱情地鼓勵,給學生莫大的鼓舞,學生終于讀成功了。從這個細節(jié)中,我們不僅看到楊老師對學生的關(guān)愛,還可以從這種關(guān)愛中感受到楊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楊教師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位學生,把溫馨的微笑灑向每位學生。

  在楊老師的課堂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也找到了今后目標,有效地課堂,首先應該是平等和諧的課堂,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絕句》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以畫為媒,讀寫結(jié)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熱情

  上課伊始,教師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知作者的同時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把學生引入詩情畫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觀伴著輕快流暢的朗讀,學生埋藏于心靈深處的情感被撥動,詩興噴涌而出,大家躍躍欲試,爭先說出與畫面相關(guān)的詩句,學習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二、白描畫面,引入詩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chǎn)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謂“詩畫一家”。本節(jié)課的`教學亮點是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展開想象,作畫配詩,以“畫”為媒介,為學生“走”向古詩搭一座美麗的引橋!爱嫛眱H僅是手段,目的是把學生領(lǐng)到詩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在白描畫面后,讓學生圖詩對照,對畫進行點評,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也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nèi)容,將零散的事物組織成一幅完整、雋永的圖畫,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反復吟誦,升華詩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誦”。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jié)奏、激蕩的情感結(jié)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歡快激揚的情感,升華了詩情

  四、適時拓展,豐富閱讀

  本課教學文本中只有一首絕句,但在講課時,我卻讓學生接觸了杜甫所寫的六首絕句中的五首,并且還出示了一些有關(guān)顏色描寫的詩句,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積累量,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

  五、模仿寫作,開拓想象

  在教學中,借助古詩形式,我適當設計了一次小練筆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表現(xiàn)一下自己,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和習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

  總之,一切成功都屬于有準備的人。只要用心去研究,去思考,成功永遠伴隨在身邊。

《絕句》教學反思8

  我抓住了杜甫詩中有畫的特點,展開想象,感受課文景色之美。我首先讓學生結(jié)合插圖,自讀古詩,了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結(jié)合圖片,小組交流領(lǐng)悟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抓住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讀出春的生機和和諧。適當拓展內(nèi)容,一方面增加學生背誦方面的積累,另一方面積累對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處,學生古詩詞積累較少,整個課堂不活躍,學生參與性不高,沒有能夠積極主動的進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之中。

  在今后的古詩詞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讀多背誦,積累大量的古詩詞,能夠看到景物就想起詩句。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精彩。

《絕句》教學反思9

  前兩天進行了《絕句》的教學,講完之后,也有一些自己的反思。

  這篇古詩是三年級下冊的第一篇古詩,從題材上來看是一首五言絕句,內(nèi)容也比較簡單,是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學生讀起來也比較容易理解。講完之后再回過頭來看所講解的內(nèi)容,還存在以下不足:

  1. 講的內(nèi)容比較基礎,缺乏一些拔高的知識。在這次講解中我主要緊扣課標來講解,重要的'內(nèi)容雖然沒有漏講但是沒有深入的講解,孩子們將來遇到稍微難一點的題目可能會比較疑惑。

  2. 缺乏閱讀指導。首先教師的朗讀示范不夠,講課中播放了音頻但是教師再范讀效果會更好。其次,缺乏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比如說開心的時候怎么讀?哪里該讀的快一點?哪里該讀的慢一點?這些跟學生詳細講解孩子們會更樂意朗讀。

  3. 對古詩大意的重視程度不夠。三年級應該掌握古詩的大意,但是我覺得對于大意應該在孩子理解的基礎上再記憶,最好自己能夠理解、分析出來。所以在講課的時候講了但是沒有讓學生加深印象,可以在最后的時候展示出來讓孩子們再記憶一下。

  作為一名新老師,還有很多需要學習、改進的,希望自己能夠不斷進步!

《絕句》教學反思10

  優(yōu)秀的古詩大多語言凝煉含蓄,意境深邃悠遠,有著無限的魅力,是陶冶情感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好教材。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多讀古詩,以增強自身語言文字修養(yǎng)。但是一直收效不佳,總感覺學生在完成任務,而不是自覺自愿地愛上古詩。所以借著這次上組內(nèi)教研課時,我把握機會上了古詩《絕句》一課,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學會欣賞古詩的美,從而真正愛上古詩。

  《絕句》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韻味無窮的美。詩歌以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氛圍。全詩一句一景但又合而為一,通過景物完整表現(xiàn)了詩人復雜細致的內(nèi)心活動。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生通過欣賞畫面理解詩意然后再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詩歌的色彩美,如: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黃綠相間,白藍輝映,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感受詩歌的結(jié)構(gòu)美、對偶美,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鳴翠柳——上青天”等。

  另外還要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詩人用短短四句詩,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jié)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這么美好的畫面,怎能不讓學生好好體會呢?

  因此,在教學時,我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一組春天的圖片,讓學生用一個詞或是一句話來贊美春天,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這樣自然而然地將他們引入詩境。

  其次,在講解詩意時,我先出示圖片,讓學生賞析畫面,初步理解詩意,然后用講故事的形式融入詩人的生活,體會詩歌的意境。

  如:在教學第一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先出示兩個黃鸝在翠柳之間鳴叫的畫面,想象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這天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么?這樣把四句詩歌融入畫面,融入故事,學生的眼睛始終跟隨著大詩人杜甫的眼睛在觀察,在體會,自然而然自己也就仿佛置身于其中,也能夠切身體會到詩人心中的情感了。

  另外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我還挖掘了文本的空白點,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滲透給學生,并結(jié)合《春望》、《草堂》這兩首詩讓學生理解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使學生和杜甫在情感上產(chǎn)生了共鳴。

  最后,就是讓學生反復吟誦,在吟誦的過程中升華情感,讓他們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jié)奏、激蕩的情感結(jié)合在一起,讓他們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不過,在教學時感覺自己還是提點過多,應該多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品味,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自己只要當好一個領(lǐng)路人就足夠了!

《絕句》教學反思11

  古詩詞閱讀課上,學生通過認真讀詩,細細品味古詩詞字里行間呈現(xiàn)的一個個生動、精妙的字詞,鋪設出一條“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的走進古詩文的道路,實現(xiàn)學生與教者、作者三方心靈與情感的互通。

  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佳作。詩人用28個字,向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天圖畫,向我們告白了詩人在面對明媚的春光時愉快而充滿期盼的感情,向我們透露了東吳船只帶給詩人的那種淡淡的鄉(xiāng)愁。在這樣的意境中,一切都是美的:美美的黃鸝,美美的柳樹,美美的白鷺,美美的藍天,美美的西嶺千秋雪,連美美的東吳萬里船牽出的那淡淡的鄉(xiāng)愁都是美的。

  面對這樣一首明快而又隱含淡淡愁怨的古詩,面對一群不足十歲的孩子,我在教學之前認真地研究著教材,研究著學生,想象著學生自學時會有哪些疑問,又能自己解決哪些問題。我精心地設計著我的教學過程:學生自讀古詩,學會生字,學會質(zhì)疑;學生再讀古詩,理解字詞,品味詩韻;學生三讀古詩,感悟詩情,習得方法。課堂上,我讓學生在充分自主閱讀古詩的基礎上,提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疑問,抓出詩中的關(guān)鍵字、關(guān)鍵詞,認真讀,仔細品。

  字詞拓展悟詩情

  詩中的“西嶺”與“東吳”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是個陌生的字詞,也是他們難以理解的字詞。孩子們在課堂上進行自主閱讀時,提出了對于“西嶺與東吳”一詞的不理解。教學時老師以詞為重點,引導學生進行適當?shù)睦斫馔卣埂_記得理解“西嶺”一詞時,老師先讓學生通過工具書,了解“西嶺”的“嶺”子乃高大的山峰。然后開玩笑地說:西嶺西嶺,一定是哪個方向的嶺?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西邊。我及時表揚他們真聰明;我接著問孩子們想不想知道:這西邊高大的山嶺究竟是那座山?當孩子們的探究興趣被啟動時,我及時出示多媒體畫面:一座高大挺拔、雄偉壯觀的山嶺映入眼簾,這就是西嶺——岷山,毛主席有詩為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睂W生在詩畫中感受岷山氣勢磅礴,紅軍豪氣沖天!理解“東吳”時,我正想把我事先準備好的“東吳”的答案告訴他們,一個男孩舉手說他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這個男孩流利地表述著他在《三國》里看到過這個詞,應該是個地方的名稱,當時是孫權(quán)所建立的國家。聽了他的話,我感到很詫異,真的不能低估了這些孩子的知識水平。我高興地送給了這個孩子八個字“真會讀書,向你學習”!后來在學習后兩句詩時,我正是抓住孩子們對“東吳”一詞的.興趣,及時引領(lǐng)他們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我告訴孩子們,“東吳”,就在我們現(xiàn)在的江蘇境內(nèi),蘇州無錫一帶,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我告訴孩子們,杜甫的一生可沒有我們這樣幸運,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詩人的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窮困,寫詩時58歲的詩人因為逃亡帶著妻兒老小一家人來了四川成都浣花溪住了下來。而他的家鄉(xiāng)是在湖北襄樊,從地圖上看,相距很遠。在做了這么多背景鋪墊之后,我問學生,詩人看到東吳的船到了這么遠的成都,他會想起什么?(此時學生答出了:戰(zhàn)爭終于結(jié)束了!我的家鄉(xiāng)怎么樣了?可以坐船回家鄉(xiāng)了嗎?想起了一家人在家鄉(xiāng)時熱鬧幸福的景象……)詩人的淡淡鄉(xiāng)愁就這樣被“東吳”慢慢牽出,詩人的滿懷愿望就這樣因“東吳”隱隱流露。

  品讀回味明意法

  在品讀過程中,我引導孩子們體會:詩中的哪個字把黃鸝與白鷺寫活了?又是哪個字把“西嶺千秋雪和東吳萬里船”寫靜了?學生很快從詩的前兩句中抓住了“鳴與上”。一個“上”,一個“鳴”,品出了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在嫩綠的柳樹枝條上愉快地唱歌,品出了一行白鷺振翅高飛,直上蔚藍的天空的語句。一個 “鳴” 、一個“上”字,讓學生體會到詩人視角的轉(zhuǎn)換——由低到高,體會到詩人筆下的黃鸝與白鷺活了,動了,能說出一片動態(tài)的美景仿佛就在他們眼前向著高遠延伸;從古詩的后兩句中品出了“含”,品出了“泊”,品出了窗外遙遠的西嶺上靜靜地的皚皚白雪千年不化,品出了門口不遠萬里從東吳來的船只靜靜地停泊。一個 “含”,一個“泊”,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眼中的遠山與近船,就是一幅鑲在窗中的畫,鋪在門口的圖,這畫、這圖,從遠遠的西嶺向我們眼前舒展過來。學生體會到了一個動靜結(jié)合的美,體會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韻,體會到詩就是一幅工筆花鳥畫,一幅寫意的山水潑墨圖,一首洋溢春天氣息的歌。

  在品讀過程中,我讓學生從詩中找找:詩人是在哪里賞“雪”,又是在在何處看“船”?引導學生抓住一個“窗”,一個 “門”,在細細地揣摩與品味中,領(lǐng)悟到詩人觀察點的變化——由遠到近;透過“窗與門”,引導學生領(lǐng)悟工整的對仗與美妙的對偶:字數(shù)相等,意思相近(相對),位置相同……學生很快找出了“黃對白,鸝對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西嶺對東吳,千秋對萬里,雪對船……”感受了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神韻。

  在這節(jié)古詩教學課上,正是學生接觸了這么多生動活潑、精美有韻的語言實例,通過“誦讀、揣摩、品析,表述”,才內(nèi)化為實際運用的能力,真是“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

《絕句》教學反思12

  寬城區(qū)蘭家中心校

  高明

  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韻味無窮的美。

  一、色彩美。

  詩人展開語言的調(diào)色板,選用繽紛的色彩,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使它產(chǎn)生了誘人的魅力。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黃綠相間,白藍輝映,讀來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暢?

  二、結(jié)構(gòu)美。

  這首詩巧妙地將數(shù)字運用于形象思維領(lǐng)域,既使詩在結(jié)構(gòu)上渾然一體,又獲得了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給人一種神思馳騁的時空美。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了時間;第四句“萬里”船,展現(xiàn)了空間。簡短四句詩,點、線、面相互交織;遠、近、時、空彼此對照,構(gòu)成了這首詩內(nèi)在的結(jié)構(gòu)美,耐人尋味。

  三、意境美。

  這首詩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作者身在草堂憑窗遠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低頭瞥見門外停著的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只,不禁喜上心頭。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jié)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

  但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不需要對古詩了解得多么透徹,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并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詩句的意思我給學生設計了兩個梯度:這首詩的前兩句意思淺顯,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讓學生自己來說,后兩句意思學生比較難以表達,所以以老師的講解為主。整首詩四句話的理解,我都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和體會。如:在教學第一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著這首詩,我們一起跟著大詩人杜甫去他的家鄉(xiāng)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么?在教學第二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我們再隨著杜甫的眼睛往高遠的藍天看看,又看見了什么?在教學第三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了這兩行詩,我們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生機勃勃,春意融融。這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學第四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這時詩人又低頭一看,門外的江面上停著一艘艘船。猜猜哪個字是“!钡囊馑?這些船都是從遙遠的東吳行駛而來的。哪個詞說明這些船行駛的路途很遙遠?我們的眼睛始終跟隨著大詩人杜甫的眼睛去觀察,去體會,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點,然后進行說話或?qū)懺捰柧,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剛研讀文本時,沒發(fā)現(xiàn)有什么空白點,但隨著研讀的深入,發(fā)現(xiàn)文本的空白點還是有的,如第一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里就含有說話訓練點,這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不就是在歌頌美好的春天嗎?于是在學生理解了這句詩的意思后我設計了學生想像說話: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飛來飛去,跳來跳去,嘴里不停地鳴叫著,好像在說——。

  課后,大家提了條非常好的建議:在背誦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如果讓學生跟著情境背誦,把原來的配音去掉,那這個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這個課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會更好。真是一個人的力量小,集體的力量大無比!

《絕句》教學反思13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快炙人口的詩詞,全詩采用對偶句式,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臨窗而望看到的窗外美麗的景色。

  理解詩意對二年級學生來說,不用太深,我讓學生結(jié)合書中的插圖找出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把描寫的景物用“三角號”標出來,這樣就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描寫景物的古詩,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就一目了然了。理解詩句的意思我給學生設計了兩個梯度:這首詩的前兩句意思淺顯,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讓學生自己來說,后兩句意思學生比較難以表達,所以以老師的講解為主。整首詩四句話的理解,我都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和體會。如:在教學第一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著這首詩,我們一起跟著大詩人杜甫去他的家鄉(xiāng)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么?在教學第二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我們再隨著杜甫的眼睛往高遠的`藍天看看,又看見了什么?在教學第三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了這兩行詩,我們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生機勃勃,春意融融。這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學第四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這時詩人又低頭一看,門外的江面上停著一艘艘船。猜猜哪個字是“停”的意思?這些船都是從遙遠的東吳行駛而來的。哪個詞說明這些船行駛的路途很遙遠?我們的眼睛始終跟隨著大詩人杜甫的眼睛去觀察,去體會,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詩中采用了對偶句式,教學中要滲透給學生。課后練習中也有這樣的訓練,在課堂上就更應該落實!皟蓚——一行”、“黃鸝——白鷺”、“鳴翠柳——上青天”。在第三、四句中,“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讓學生在讀中悟出相對詞語中的關(guān)系。

  優(yōu)秀的古詩,語言凝煉含蓄,意境深邃悠遠,講究平仄,講究格律、押韻、對仗,顯示著無限的魅力,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yǎng),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好教材。

  《絕句》是詩圣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杜甫一生歷經(jīng)喪亂,顛沛流離。社會的現(xiàn)狀使得杜詩充滿了“沉郁頓挫”之感。除了他的“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外,《絕句》應當算得上是一首表達老杜喜悅心情的千古絕唱了。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生去理解詩人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形象美、語言美、意境美。難點定位于“含”字的理解上。“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chǎn)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謂“詩畫一家”。本節(jié)課的教學亮點是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展開想象,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nèi)容。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誦”。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jié)奏、激蕩的情感結(jié)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歡快激揚的情感,升華了詩情。課講完了,效果還算理想。

《絕句》教學反思14

  本次賽課我執(zhí)教古詩《夏日絕句》,課后,我感覺收獲比較大,這里反思一下。

  一、反思課堂教學的處理

  把挑戰(zhàn)與合作引入課堂,增添課堂活力

  孩子們四年級了,有一部分學生因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愛舉手了。根據(jù)此現(xiàn)象,本課教學時,我精心把兩個問題設計成了“請接題”挑戰(zhàn)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學;一次是“不肯過江東”的教學。每次挑戰(zhàn),孩子們都表現(xiàn)出昂揚的斗志。這種挑戰(zhàn)的方式,直接帶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為準備充分的同學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合作學習本課教學放在了區(qū)別“不肯”與“不愿”“不能”“不想”,體會用詞的準確性,放在了聯(lián)系《題烏江亭》體會杜牧眼中的項羽。這兩處對于學生都有一定的難處,合作學習很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正因如此,如第一次合作學習后學生的表現(xiàn):換作“不能”好像江東的父老鄉(xiāng)親不諒解項羽不讓他回去,這是被迫的。而項羽是自己覺得無顏見鄉(xiāng)親不愿回去,感覺上不同,所以不能換。學生說得非常好。而且小組討論時我湊近聽了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發(fā)表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并不拘泥于形式,非常的實在。

  二、反思課堂語文學習的“大語文觀”

  根據(jù)這首詩的學習的特點,提出讓學生課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學生查閱有關(guān)項羽的生平及與其相關(guān)的作品或成語等,進行交流學習活動。

  長課文要短上,短課文要長上。這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如何再現(xiàn)項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這就需要“課外資源”的有力補充,需要搜索不少資料,符合學生口味。具體是課前預熱時項羽的簡介、表現(xiàn)人杰的'成語補充、“不肯過江東”時的歷史資料再現(xiàn)、品時代造就英雄時的《題烏江亭》及南宋的歷史背景和整體提升時有關(guān)英雄氣節(jié)的名句。我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竇桂梅老師說過:“教古詩不能光看教的數(shù)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進學生的質(zhì)(精神)!

  真正的語文課并不僅僅是40分鐘,遵循這一特點,我獨具匠心設計了這節(jié)課的延伸活動:

  1、背誦并默寫《夏日絕句》

  2、配上旋律把《夏日絕句》編成曲吟唱。

  3、出一張有關(guān)英雄的手抄報。

  4、學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請把你的想法寫成文。

  從反饋的結(jié)果來看,可以歸納出幾點成功的地方:

  1、學生默寫并背誦特別認真,因為孩子們還沉浸在詩的意境中。

  2、學生自己出手抄報,自己為報刊題名,自己搜集資料,排版設計的過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愛畫畫的學生,還在報上畫上美麗的插圖,畫不好的,他們就采用貼圖,也很有創(chuàng)意……學生忙并收獲著。

  3、關(guān)于“英雄”文,學生的語言很有思維含量,很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絕句》教學反思15

  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始終以讀和圖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悟,在圖中感受。我在講授《望廬山瀑布》一詩時,導入部分以投影詩中插圖入手,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一個直觀印象,并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在出示課題的時候,我利用圖層關(guān)系,將課題中需要學生學習的生字“廬”和“瀑”進行重點學習,以此來實現(xiàn)第一個目標。在“學文“過程中,我主要進行了以下教學:其一,自主讀文;其二,進行朗讀指導;其三,進行會認字學習指導和古詩配畫學習;其四,指導背誦。從目標上看,四個目標都已經(jīng)達成,而且利用課文插圖和課件,很好地解決了重點和難點的教學。從效果上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體現(xiàn)。圖文結(jié)合,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另外,利用田字格,讓學生將觀察到的生字送回家,從而來指導學生的書寫,這既讓學生獲得了一個實踐參與的機會,又充分體現(xiàn)了交互、參與的新課程理念。同時,這也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策略,為師生搭起了一個交互的平臺,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授《絕句》伊始,我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根據(jù)圖來出示古詩,讓同學們在圖文并茂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時以圖來輔助理解“千秋雪”、“含”、“萬里船”等詞,效果良好。這樣的教學也能很好地實現(xiàn)目標“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后再利用多種朗讀方式幫助學生背誦課文。總之這一節(jié)課的目標得到了很好的達成,而且各知識點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另外,我還利用現(xiàn)實環(huán)境幫同學們理解古詩“窗含西嶺千秋雪”。我讓同學們將教室的'窗戶當作一張白紙,然后看窗外的景色。同學們一看就知道了“含”的意思。

  總之,這一節(jié)課更讓我明白,低年段不要過分注重課文字詞的理解,而要讓學生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自己去感悟,去理解,老師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作引導。這一節(jié)課也讓我明白了,要利用好現(xiàn)實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走出文本,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領(lǐng)悟。

【《絕句》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03-28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04-21

《絕句》教學反思15篇03-20

《絕句》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6篇)04-27

絕句教案《絕句》11-11

《絕句》教案04-28

《絕句》說課稿12-24

《絕句》教案03-03

絕句的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