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時間:2023-03-01 08:44:2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關于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教學反思15篇

關于教學反思1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而在教學設計時,加強有效的課前預習,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需要收集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以及朱自清寫《匆匆》的時代背景。通過搜集信息、幫助自己理解課文。

  當時的作者剛剛二十出頭,大學畢業(yè),正是大展宏圖之時,但社會的動蕩,令作者感到前途渺茫,作者不甘心就此碌碌無為,但又找不到奮斗的目標,心情特別壓抑,因此寫下了這篇散文。我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前了解這一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拉近了作者作品與讀者的距離,使學生能站在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中去想作者所想,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當時孤獨無助,寂寞彷徨的思想感情,不再游離于作品之外。其次在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幫助學生領略朱自清樸實而又細膩的文筆,在頭腦中留下優(yōu)美的語言,留下美好的情感,促進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關于教學反思2

  一篇略讀課文,一堂校內(nèi)公開課,來聽的都是自己人,我沒有做什么特別準備,只按照尋!疤茁贰保鹤x、問、佳句賞析——就這么上。

  相比于朗讀和賞析,質(zhì)疑是活潑生動的。為使他們“會問”,我可是付出了很多氣力。在我看來,學生是否“會問”、所問深度如何,是他們語文水平高下的直接反映。作為教師,對學生可能提出的疑問,我自然有所準備,但是我知道,總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xiàn),把我當堂問倒也是說不準的事情——我當那是可遇亦可求的靈光的閃現(xiàn),我喜歡并期待著那種情形的發(fā)生。

  預料中的幾個問題,他們都提出來了。和往常一樣,我盡量讓學生作答,而他們的群策群力,也總能完成任務的絕大部分。評議、點撥,如此而已——需要我認真出力的時候還真不多。作為教師,能夠如此偷懶,無疑是幸福的。

  問1:文章的.題目為什么不叫“母親的懷念”或是別的,而叫“秋天的懷念”?

  答:母親臨終前要帶兒子到北海賞菊花,這說明事情發(fā)生在秋季。母親是在秋天離開的,所以每到秋天,作者就格外懷念母親。

  教師:“格外”一詞用得好,掌聲鼓勵!

  問2:飛翔的大雁,甜美的歌聲,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看到聽到它們,作者為什么要發(fā)怒?

  答:作者年輕輕的就癱瘓了,大雁能飛,而自己連站立行走都不能夠,他感到傷心絕望,所以會發(fā)怒。又因為心情不好,自然連歌也不想聽啦。

  教師:望雁而怒應當說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難的是如何將作者對歌聲的厭惡解釋清楚。你的回答合情合理,堪稱圓滿!

  問3:對于“跑”和“踩”之類的字眼兒,母親為什么比我還敏感?

  答:怕兒子引起聯(lián)想傷心唄。假如我考了滿分,就不應該在不及格的同學面前說分數(shù),這是一個道理啊。

  教師:能夠舉一反三,作觸類旁通的發(fā)散思維,很好。

  當然,我不可能總是如此瀟灑,終于有人將大家都難住了:

  問4:老師,母親在前面說“咱娘兒倆在一快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到了文章的后面,作者又說他要和妹妹一起好好兒活。媽媽為什么不說三個人一起好好兒活呢,難道她忘記女兒了嗎?

  這正是我在備課時留意到的啊!聽到有人提問,看到無人能答,我像中了彩一樣的高興:

  “問得好!這正是老師期待的有深度的發(fā)問啊。讀書都要細心到這樣,那才有味道呢!

  “在家庭中,一個人的不幸肯定要成為親人的負擔,我想母親說這話的意思是:女兒總要長大,長大了總要去過自己的生活。只要能活一天,她就要盡心盡力地照顧病殘的兒子一天,母親寧可自己承擔所有的痛,也不愿拖累女兒!覀兡飪簜z’——這恰恰說明母親在愛兒子的同時一刻也沒有忘記女兒啊。關于這一點,我們從母親臨終遺言:‘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也可以看出。自己已經(jīng)病到了那種地步,還那樣深地愛著兒子和女兒,這正是母愛的偉大啊。”

  當然,做教師的不能完全被學生牽著走。在我這里,肯定要有一兩個精心策劃的問題:說它“精”,因為它應當是學生問不出、答不了,但是經(jīng)了老師的點撥頓覺豁然開朗的——這樣的問題,哪怕一課只有一個,時間長了,不愁他們的鑒賞和思辯能力不提高。

  請讀課文結尾部分的文字:“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戳司栈ā|S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開得爛漫!

  “多么優(yōu)美的文字啊,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很明顯,在懷念之外,作者被陶醉了,他是在真心實意地賞花呢,F(xiàn)在我要問:當母親活著的時候,兒子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現(xiàn)在母親去世了,他反而能夠盡情地欣賞花兒的美麗,這是為什么?”

  如我所料,學生怔住了。思無所得之后,他們將渴求的目光齊集于我。順便說一聲,后排聽課的教師也在竊竊私語,露出饒有興趣的神色,我在心中不無得意地贊了自己一聲:

  問得好!

關于教學反思3

  1、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的集體備課顯得特別重要。集體備課重在集體的交流和研討,這是提高備課質(zhì)量、節(jié)省時間的最好的方法。我們要確實做到個人自備——集體交流——個人整理有機結合起來。使每一次備課都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進步。同時強調(diào)與學生一起探討,共同制作課件,讓師生共同分享勞動成果。

  2、新課程提倡開發(fā)課程資源和活用教材,但是開發(fā)課程資源不能冷落教材。四個省份的課改實驗區(qū)唯一政治教材統(tǒng)一采用人教版,所以在重視教材的前提下用好教材,學會拓展教材,但是不能過早、過多和無限地補充教學內(nèi)容。

  3、活動設計中,要從新的教材觀、學生觀出發(fā),并且結合本地區(qū)本校學生實際,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活動,并在活動中遵循相應的科學性、操作性、開放性等原則。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積極參與,使活動課更具有實效性。

  4、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我認為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和不確定因素將大大增加,這對我們教師的應變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形成嚴峻挑戰(zhàn)。所以我們教師不僅要做“教書匠”,更要做新課程的“研究員”。我們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自覺地更新觀念,主動、積極地投身于教育創(chuàng)新的研究和實踐之中,與時俱進,才能走在課程改革的前例。

關于教學反思4

  《老山界》教學反思

  根據(jù)這篇課文特定的歷史背景,我在課前利用多媒體進行了充分的情境創(chuàng)設,激蕩起學生的感情;引導學生挖掘文章內(nèi)在的思想性,體會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廣度,把思想精華牢牢抓住,揭示闡發(fā),啟發(fā)學生深思并聯(lián)系、擴展,增添感情濃度和知識趣味性;盡量發(fā)揮課堂教學多功能的作用,使思想、知識、能力、智力、情感相互影響,融思想、語言、認識能力、素質(zhì)培養(yǎng)于一爐。

  我深深感到:首先教師上課要有激情(首先要讀透文本,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這樣才能寓教于情,熏陶感染學生;其次要會靈活地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用生動的語言、動人的形象、高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學生,在這過程中變換提問的角度,引導學生咀嚼品味語句、交流討論問題,從中訓練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再次就是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教材中優(yōu)美的語言、鮮活的紅軍戰(zhàn)士形象、新穎的寫作手法(如以動寫靜)、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苦為樂、全心感受大自然的`恬美心境等)、使人奮發(fā)的人生哲理,既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創(chuàng)造美!

  還有就是要利用好適當時機,拓展有關的內(nèi)容,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打開學生的思路,放開學生的手腳,“歡迎質(zhì)疑”、“歡迎發(fā)表與教材的不同見解”、“歡迎發(fā)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鼓勵其獨立思考、暢所欲言,這樣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充分發(fā)揮。

關于教學反思5

  物體的內(nèi)能是所有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具有動能和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具有勢能的總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內(nèi)能,那么物體的內(nèi)能再多也毫無意義。要充分利用內(nèi)能,就必須設法改變內(nèi)能,將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內(nèi)能的兩種方式,功和熱量是內(nèi)能改變的量度。對于一定質(zhì)量的物體,物體吸熱或是外界對物體做功,則物體內(nèi)能增大;物體放熱或是物體對外界做功,則物體內(nèi)能減少。對于一定質(zhì)量的物體,物體吸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nèi)能增大;物體放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nèi)能減少;物體吸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者物體放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不通過定量計算是不能確定物體內(nèi)能的增減的。對物體做了多少功,同時物體吸收了多少熱量,則物體內(nèi)能的增加就是它們的.總和,做功和熱傳遞將其它形式的能與內(nèi)能相互轉(zhuǎn)化。在轉(zhuǎn)化過程中總的能量是保持不變的,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關于教學反思6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所聞、所見、所做、所想為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群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的沖突場景。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災難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力求主線明確,目標定位準確,按照從整體一部分一整體的結構進行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力圖讓學生通過自主讀文、抓住重點詞語.感情朗讀、換位思考.悟中想象等過程,理解文章內(nèi)容。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曾多次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文本的角色內(nèi)心,與角色同憂、同喜、同悲、同樂。例如:在故事高潮時,幼龜們得到錯誤信息,于是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先引導學生從“成群”“爭先恐后”“魚貫而出”等詞語體會幼龜之多,爬行速度之快,且有秩序之后,再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是巢中的幼龜,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也是爭先恐后.魚貫而出!巴郏⊥饷婧馨踩,快爬呀!”“快,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呀!”聽著學生們一句句如同真實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們讀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證實了這種想象教學也是一種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實效 。

  一堂課下來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缺失,我覺得以下兩點是做得不夠的:

  一是板書與教學脫節(jié)。總是講過之后,才想起要板書,和教學內(nèi)容嚴重脫節(jié),這也暴露了自己在這一方面的不足?赡芷綍r的教學中自己懶散慣了,以至連板書也跟不上了,以后要在這方面加強練習。

  二是評價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催生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無疑會喚起學生的信心,激勵起學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課堂上我的.評價語言相當困乏,激勵不起學生的興趣。像這樣的缺點還有很多。仔細審視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平時明白的道理,但往往是明白于心而未能成于行。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矯正自己,不斷充實自己。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節(jié)課,就是不斷地對自己教學進行“精雕細刻”,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我將在教學實踐中努力鍛煉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高。

關于教學反思7

  《談禮貌》是一篇典型的說理性,作者先用古語引出自己的觀點,接著分別列舉了三個典型的古人、普通人和偉人,以禮相待的小事例,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與人往時,以禮待人,恰當?shù)氖褂枚Y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開放日教授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能初步感知說理性的表達方法。③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我從小學會禮貌待人,并養(yǎng)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先扶后放”,授生以法,讓學生學會自學與合作,加大了參與度。整堂課我都在引導學生讀好書、寫好批注、說好話、做好人。學生理解文本并不難,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揣摩人物特點,便很快明白了故事表明的道理。

  朗讀始終是進行語言實踐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讓學生在讀中投入情感和智慧,讀出課文應有的情趣和理趣,我在教課時抓住關鍵詞,是我們常用的指導朗讀的方法,然而這種方法對于一些感悟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并不能奏效,果然在指導朗讀描寫牛皋一段話時,多數(shù)學生能抓住關鍵詞進行朗讀,尤其分角色朗讀時效果不錯。

  任務二就是“由扶到放”的教學模式的實踐。通過對第二自然段進行學習方法的提煉,并且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依次在小組內(nèi)去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如此安排,不僅調(diào)動了每個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更加讓學生學會了一種自學的方法,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效果非常好,每個學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這節(jié)課美中不足的地方是:①時間把握不夠準確,下課鈴響后沒有及時結課。②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時間還是倉促,教師不能較全面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③課堂練習不充分,沒有扎扎實實的去實踐。

關于教學反思8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

  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

  對于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根據(jù)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我確定了這篇課文在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應發(fā)揮的具體作用。

  根據(jù)教材的位置,結合課后的生字和練習,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學會書寫14個生字。

  正確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主讀書,了解“為什么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并利用課余時間上網(wǎng)查找資料、運用資料,增強利用網(wǎng)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感悟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周圍景物的方法。

  仿照課文表達方法,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陶冶美的情趣,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關于教學反思9

  平時的教學,都是一篇一篇獨立的課文,我們可以把這些課文聯(lián)系起來,同一個單元的文章,可以找出課文間的相關點進行聯(lián)系,《手指》教學反思。學過的同一個作者的文章,也可以聯(lián)系起來,以此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知識。 《手指》一文我把它放到《匆匆》后面進行教學,因為我覺得兩篇課文的作者都是從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得到啟示,由此話題,我引入了新課。——此為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 再者,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豐子愷,四年級時,我們學過了他的另一篇課文《白鵝》,我出示了文中的片段,讓學生讀,回顧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因?qū)W過,學生很快就總結出“風趣、幽默、生動”這幾個關鍵詞。

  我隨即過渡到這課:讓我們走進《手指》這一課,再次感受豐子愷先生風趣、幽默、生動的描寫,還要細心地找找這篇文章的表達還有什么特別之處。(介紹手指的每一個特點時,都是先提出觀點,再舉例子進行論述?梢宰寣W生仿照這樣的結構,介紹一種物品的特點,下一步就是從這些特點中得到什么啟示。進一步修改,豐富練筆的內(nèi)容后,便是本單元的第二篇習作了。)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本單元強調(diào)“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我在教這一句的時候分了兩步:第一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手指團結起來,怎樣變得有力、有用,教學反思《《手指》教學反思》。第二步,生活中如何體現(xiàn)“團結起來,變得有力、有用”。 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tài)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倍且プ∽钅芊从澄甯种柑攸c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tài))特點──不美。具體表現(xiàn)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后用關聯(lián)詞“但”一轉(zhuǎn),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xiàn),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了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為了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表演“五指爭論”這個環(huán)節(jié)。四人小組各人分別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爭一爭誰的優(yōu)點多,一番爭論下來,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優(yōu)點是不行的。在讓學生互相找找對方的優(yōu)點,贊一贊,懂得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關于教學反思10

  為了統(tǒng)一認識到底什么是一堂好課,得出一個科學的評價標準,初中部參照其它已獲成功學校的經(jīng)驗,再參照我校原有的聽課評價表,定出初稿,以學科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經(jīng)幾上幾下的討論,修改再討論,再修改,現(xiàn)已確定了適合初中部實際情況的一堂好課的標準。

  (1)教學思想先進

  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是一個根本問題,是怎樣看待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及相互關系問題。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來說是要研究學生如何學好知識,更主要的是要充分認識教師的教對于學生學的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對學生的知識、智能和身心所起的不可忽視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缺一不可的,杜絕滿堂灌,教師的本領不僅僅是占有知識,而是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理解了的知識,啟發(fā)潛能,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新,這就是教師主導作用的結果。在我!氨WC基礎,發(fā)展個性,服務社會”12字方針指引下,做為“保證基礎”的課堂教學活動,是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把學生當成有意識、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局限于老師講,學生聽。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興趣,盧梭講過:“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弊⒁鈱W法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不要看作是靜態(tài)的固定的,而應看作是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的,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活動量越來越大,這并非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的減弱,其實恰恰相反,課堂中隨著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主體精神發(fā)揮的越來越大,對教師授課內(nèi)容質(zhì)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尤其是中學生,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逐漸提高和發(fā)展,形成邏輯思維的能力漸趨成熟,辯證思維開始形成,心理上的獨立性進入了最迅速發(fā)展時期,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其知識性,趣味性,邏輯性及辯證觀點,必須有一個高水平,高深度,高層次的主導意識,才會讓學生信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但教師本人的高尚道德品質(zhì)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及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內(nèi)容等只有人格化為教師的'知識、才能、個性,才能通向?qū)W生的心靈,最終達到潛能開發(fā)的目的。

  (2)教學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向盤指南針,也是起始和歸宿。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準確,不脫離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以認知目標為切入點,以智能目標為主線,以情感目標為動力,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完成大綱的要求。教學目標不僅要具體明確,而且要分清主次輕重,以提高課堂效率與效益,同時教學目標的制定也應考慮可以操作和測試,能及時反饋,彌補不足與缺陷。這學期抓課堂教改,首先抓了備課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求備課組首先熟悉大綱的要求,把握教材知識體系,使教材的精神內(nèi)化為教學工作思路,上課才能揮灑自如,得心應手,才能熟練、正確、科學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腦中有大綱,要熟悉所教年級,所教學科具體的教學目標的要求,了解大綱對相鄰年級乃至整個學段的整體要求,從宏觀上一盤棋統(tǒng)籌安排教學時間,把握教學進度。

  備課中要充分體現(xiàn)備學生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強調(diào)各備課組教師集體備課的重要性,集體備課是優(yōu)化備課的保證。統(tǒng)一認識,備課時有幾個知識點,哪些需要必須掌握的,重點、難點在哪里,要求作業(yè)的基本題統(tǒng)一等,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個人的教學能力及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適當增加新的信息,增強學生的興趣。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學生也增長了知識,鍛煉了思維。

  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首先要認真地記錄在教案中。教學目標應是具體的而不是籠統(tǒng)的,每節(jié)課的目標與知識點的目標都應是具體明了,還要落實,只要知識點的目標得不到落實,長期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教案要求詳細認真設計書寫,克服上課時教師主觀隨意性,不認真?zhèn)湔n寫教案,拿起教材隨意上課,這樣也許會有頓悟和新意,可這種隨意性較大地破壞了知識的連貫性,也違背了教學計劃的特點,不寫教案,浮想聯(lián)翩,海闊天空與課堂無關的內(nèi)容成串,計劃內(nèi)的教學內(nèi)容講的膚淺或不得要領,就會大大抑制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備好課,寫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要求把這種思維活動記錄下來(即寫好教案),這就大大地增加了備課的科學性。

  (3)教學內(nèi)容科學

  教學內(nèi)容要把握內(nèi)在聯(lián)系,傳授知識要準確無誤,不出現(xiàn)科學性的錯誤。教師胸中要有教材,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識脈絡,把握知識的點、線、面、體層次結構及相互關系。教師要忠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在原有教材不超綱的基礎上,增加或擴大現(xiàn)代科學的信息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渴求。課堂上要明確知識的重點,巧妙地突破難點,講述的內(nèi)容要富有邏輯性,精講精練。精講不等于不講。以學生為主體,不等于老師不起主導作用,不講課,不傳授知識。而是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要更深一步地挖掘教材中豐富的情感因素,去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達到要求的更深更高層次。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提倡教學活動應遵循第一個法,適應第二個法,創(chuàng)造第三個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設計應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確定。當前教改實驗中多采用的發(fā)現(xiàn)法、研究法、問題教學法、快速聯(lián)想法、模擬法、演示法、討論法、興趣教學法、讀、議、講、練教學法等,其目的都是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zhuǎn)化成內(nèi)在的學習需要,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強烈要求,引發(fā)學生的潛在素質(zhì)。要從實際出發(fā),運用一種或綜合運用幾種教法,引導學生對具體的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觀察、實驗與思考。啟發(fā)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層層啟發(fā),步步引導,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及能力的發(fā)展。

  (4)教學過程優(yōu)化

  教學優(yōu)化是1972年蘇聯(lián)巴班斯基將現(xiàn)代系統(tǒng)論的基本原則和系統(tǒng)論引進教學論的研究提出的一種教學理論方法。最優(yōu)化是指“以一定的標準來看是最好的”。它不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而是在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原則的基礎上,教師對教學過程提出明確的目的性,并精心組織與安排,科學地選擇一種適合教學的方案。根據(jù)上述原理,提出優(yōu)化教學過程,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教學,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組合要得當,無論怎樣的課堂類型棗新授課、復習課、練習課、競技課、實驗課、活動課都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注意知識的邏輯性,結構的嚴密性。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們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思維的總稱。它包含了傳統(tǒng)教育所重視的邏輯思維,以及遠沒開發(fā)的非邏輯思維。在類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正是這兩種思維的交錯進行和結合,使人們作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而非邏輯思維又往往在關鍵時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非邏輯思維包括了靈感、直覺、想象三個活躍的因子,若化為一個核心即發(fā)散性思維。發(fā)散性思維是從多角度多途徑地去思考問題,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關鍵往往是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們把這種培養(yǎng)努力體現(xiàn)在每一堂課中,如一題多解、一問多答、立體空間的想象?己瞬扇§`活多樣的措施,對學生的進步與困難給以鼓勵與幫助等等,都是提高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即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好辦法。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統(tǒng)一起來,使教師們知道,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不應該只是主導作用的教師單方面能量的釋放,而是讓主體地位的學生有時間和空間對教師給予的信息進行反芻思考,優(yōu)化教學過程,也包含著教師對學生引導得法,過渡自然并講究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師生的雙邊活動積極有趣,充分合理地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yōu)化教學過程,還強調(diào)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5)教學能力過硬

  教學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的基本功棗情、講、寫、演、活等方面。

  情:教師在課堂上要情感充沛,精神飽滿具有感染力,善于用眼神、姿態(tài)、面孔來表達自己思想,莊重中見微笑,嚴肅中有溫情,舉止大方得體。在傳統(tǒng)要求的基礎上,向老師提出要重視無聲語言的作用,教師上課從一進教室開始,就顯得很有學問,有的教師剛一踏進教室,教室馬上安靜啞雀無聲,而有的教師則恰恰相反,這是無聲語言所起的作用。眼神是心靈的窗口,表情是心靈的鏡子,姿態(tài)則表達的是思想感情。課上,老師向某一位說話的同學投去一種批評的眼神,他就會馬上停止講話;同學在回答教師提出問題時,由于回答正確,老師不僅用語言表達,而且投去贊揚的目光,這種作用是任何形式也不能替代的。上課沒有感情的教師是蒼白無力的。“無聲勝有聲”無聲語言不僅能代替有聲語言,而且能輔助有聲語言,增強有聲語言表達的效果,美化教師形象,充分反映教師的氣質(zhì)和人格,深深印在學生們的心目中。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指出:

  信息總量效果=7%(文字)+38%(音調(diào))+55%(表情)

  由此可以看出,無聲語言,尤其是情感對學生獲得的信息量的重要作用,只要我們教師向?qū)W生們投入真情實感,真誠、和諧,課堂的質(zhì)量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講: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簡潔、生動、形象,聲音清晰宏亮,普通話標準流利,體現(xiàn)自己個性,要有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和較強的表達能力。

  寫:板書整潔,明了,醒目,布局合理,對揭示本節(jié)課內(nèi)容起重要作用,作圖美觀,寫字規(guī)范。要求教師要具有“兩筆字”(軟筆、板筆)的基本功。力爭做到硬筆字過關的要求。

  演: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合理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如電腦、電教設備等器材及演示手段,操作,演示規(guī)范。

  活:課堂上善于組織教學,靈活處理偶發(fā)事件,應變能力強。

  (6)教學效果良好

  要很好地完成一堂課的教學計劃,要有反饋環(huán)節(jié),做到心中有數(shù),達到教學目標,不拖堂,并有反饋自測,達到預期效果,做到負擔輕,質(zhì)量高。

關于教學反思11

  南流小學童聲合唱校本課程的教學反思

  南流小學一直以“務實、創(chuàng)新”為理念辦學,為了使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從20xx年開始,在學校領導的帶領和引導下,我們開始著手開發(fā)具有特色的藝術校本課程——《童聲合唱》。

  合唱是一種易于推廣普及的群體性音樂實踐活動,它所需要的`“樂器”每個人都與生俱來,強調(diào)的是我們而不是我,參與合唱活動將有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集體的力量,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集體中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進而更主動的融入的集體當中。正是因為合唱教學這些獨有的優(yōu)勢,我們著力開發(fā)合唱校本課程。

  在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我首先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讓學生積極踴躍的報名,然后讓學生準備一首自己唱的比較好的歌給老師唱,我們進行篩選加入合唱團,依據(jù)是從音準、音色、樂感等方面作為篩選依據(jù),之后對學生進行聽音模唱的考察環(huán)節(jié),由此進行分聲部。由于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我采取慢、穩(wěn)的方式進行教學,保證每個學生對視唱練耳、基本樂理等內(nèi)容掌握的扎實后再進行練聲和學歌曲,歌曲以二聲部作品為主;最終我會以強化音樂基本素養(yǎng)為最終目標,以鑒賞為主。

  在編撰課程具體內(nèi)容時,我們參閱了大量的合唱文獻和優(yōu)秀的合唱曲集,拓寬曲目選擇渠道,同時突出經(jīng)經(jīng)典性、循序漸進、注重德育滲透、面向全體、突出學校特色,這五條原則。使得的整個合唱校本教材,不僅科學嚴謹,而且更具特色。

關于教學反思12

  在教學《畫雞》的過程中,我始終用“聽——讀——說——唱”的環(huán)節(jié)貫穿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在靈活多樣的品讀中,讓學生體會、感悟詩之美,公雞之美,以讀促教,以讀代教。創(chuàng)設平臺,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等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想像和創(chuàng)新等能力。體現(xiàn)語文課和藝術課相融合,享受古詩的美,陶冶情操。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猜謎導入,激發(fā)興趣。

  對于低年級學生,面對這么多不熟悉的教師,難免有些緊張。于是在導入時,我采用猜謎語的方法,讓學生猜相關的動物。消除恐懼心理,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謎語,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心情舒暢,學習興趣高。

  二、以讀激情,啟發(fā)想象。

  古詩朗讀背誦是教學的`重點。在朗讀訓練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集體讀、范讀、個別讀、小組讀、男女賽讀等形式,結合觀看雞冠花圖片,給學生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體會詩句優(yōu)美,大公雞的形美、可愛,激發(fā)學生的感情。此時,許多新的念頭在學生腦海閃現(xiàn),充滿創(chuàng)造熱情,讓學生在寬松活潑的教學中,感受古詩的美,記住詩句。

  三、拓展延伸、進行思想教育。

  俗話說,教育應從娃娃抓起,所以,在學生理解了古詩后,我及時教導孩子,應該向農(nóng)民伯伯、公雞學習,從小養(yǎng)成勤勞的習慣。

  存在的缺點:

  1、認字與寫字的教學,重心安排不對。

  2、讀書教學的方法不夠多樣,孩子們到最后還不會背誦。

  

關于教學反思13

  一、成功之處

  1. 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方法、作業(yè)布置、教師總結的比較和分析

  縱觀自己教案中這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其他13份教案是大同小異的。

  教學目標方面,我根據(jù)知識、能力、品德與情感目標分別設定了四個教學目標(見附錄),與其他教案相比,概括更為全面,且體現(xiàn)了《背影》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美中不足的是,實際教學中我的教案是涉及到詞語的妙用的,但在教學目標中并沒有明確指出要“體會文章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方面,對于《背影》而言,無非是落在寫作運用與情感上!扒楦欣首x,整體感知,體味深情”與“語言揣摩,背影品味,感悟親情”這兩個教學重點與其他教案相比,簡潔凝練,使體會文章情感與語言、寫法的運用融為一體了。誠然,教學難點中的“情境教學”的表達略顯模糊,如改成結合“望父買橘”這一情景,體會四次背影、兩次自責與三次落淚就更好了。

  而作業(yè)布置方面,我也用到了“親情體驗”與“寫作訓練”兩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抓住父母親讓你感動的一瞬間,將它寫成一段精彩的文字,以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到了最后的總結,我把自己讀《背影》的感受寫成一首詩,讀給學生,讓他們再次深入體會文章情感,得到一種心靈的釋放。

  2. 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比較和分析

  我的教案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談話式導入與情感疏導式導入的相結合。相比于其他教案的敘述故事、簡介作品、介紹作者導入等,本教案“說真話,訴衷情”的真情導入就在于一個字:真。我認為,學習一篇情感散文時,就必須導之以情。因此,本教案的導入部分是比較成功的。在這一番“說真話、訴真情”之后再來學習《背影》,學生們不但能深深地理解到朱自清父親對他的真摯、深沉的愛,也能感受到朱自清對父親的理解、感激和思念,學生能被文中那淡淡的哀愁所感染。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師用真情導入引出課題時,中間就插入了課文的作者與寫作背景,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

  3. 整體感知的比較和分析

  我的教案的“整體感知”部分是通過學生速讀課文與思考問題來把握文章主旨,這點與很多《背影》的教案設計思路是一致的。與其不同的是,本教案中整個第一課時的設計都是圍繞著“整體感知”中的兩個問題展開并最后落實的,前后有一種照應的關系。

  4. 教學過程的比較和分析

  在講解“文中的父親為兒子都做了哪些事?”時,很多教案是直接的師生問答,但由于此問題的'思考需要學生有整體、全面的思維能力,而作為初中生是很難做到這點的。為此,我采用了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擦出更多的思想火花,鍛煉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我搜集到的13份教案中,學生朗讀的居多,教師朗讀的居少。而我的教案中在研讀二三段時采用的是以教師范讀調(diào)動學生悲傷情感的方式。于是,我在思考:在越來越多的老師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所以在課堂里面,老師往往想方設法盡量讓學生開口朗讀,而教師的示范朗讀卻沒有了。而在我看來,語文老師要有善于朗讀的底氣,有敢于范讀的勇氣,還要講究朗讀指導的方法。對于《背影》一課,教師更要通過閱讀調(diào)動好學生的感情基調(diào),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此外,我通過《背影》的試講課,我還發(fā)現(xiàn)作為一名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的思維。如在“整體感知”中,很多學生都體會到“父愛子”,但卻體會不到“子愛父”,在教學中我通過層層映證,讓學生最終體會到了其雙向情感;猶如我在提出“兒子最后為什么流淚”一問時,許多學生答不出“理解、感激”二詞,他們想到的是“感動”,這時也需要教師對學生思維進行跟蹤,耐心引導。

  二、不足之處

  在試講課中我選取的是《背影》第一課時,教案中課時時間安排與環(huán)節(jié)設置還是可以的,但30分鐘的講課過后,小組同學認為結構有點凌亂,且一個課時講出來的內(nèi)容太少了。深究其原因,我為整份教案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與板書設計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1. 結構、板書上的改善

  經(jīng)過一番比較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整份教案的設計思想與所搜集到的其中兩份教案是一致的,采用的是“順向思路”中的“父親―兒子”對比式,形式較為新穎,但在結構上的安排卻不如它們清晰明了。如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父愛子”與“子愛父”兩大部分,在“父愛子”部分歸納出“體貼的父親”(為我所做的八件事)、“可憐的父親”(家境慘淡)、“樸實的父親”(四句話);在“子愛父”部分,從三次流淚中歸納出那時的我與現(xiàn)在的我,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這樣設計后既能落實好“整體感知”中的兩個問題,又能更好地完成教學內(nèi)容,并使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更為自然。

  至于板書設計,講課完后我明白到好的板書設計不僅對教師,而且對學生來講是尤為重要的。從板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完整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到這節(jié)課究竟講了什么。而綜觀自己兩課時的板書設計,情感與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并不緊密,條理性不強,教學重點不突出。于是,根據(jù)改善后的《背影》教案,我重構了一個教學板書:

  2.教學設想上的改善

  在整理分析中科看到許多教案沒有涉及到教學設想這部分內(nèi)容,我的教案也不例外。因此,以后再教學設計中應重視教學設想。如本教案的教學設想應是:抓住文章感情線索,抓住文章命題立意角度,通過“父愛子”與“子愛父”在課文中的映證,讓學生深入父親與兒子的心理,感受父子情深。

  3. 教學時間上的改善

  我在第一課時講課時,時間把握得并不好,甚至會讓小組同學感覺二三自然段這兩個非重點段講得太久了。細想一下,也許我太固執(zhí)于用朗讀來把握基調(diào)的形式了。其實,在教師朗讀完后又讓學生齊讀,再讓學生思考“悲傷情感從何而來?”,教師再板書,最后小結。無疑花了相當?shù)臅r間。其實這個過程簡化后也可達到相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師朗讀完后,教師應利落地引導學生思考并板書,再讓學生齊讀,以進一步感悟情感即可。

  4. 教學細節(jié)上的改善

  整體決定成敗,細節(jié)決定精彩。本教案在細節(jié)上還有許多要改善的地方。如在“整體感知”第二個問題的回答預設中不應把將要達到的效果概括成已經(jīng)達到的效果,而應全面考慮學生的各種應答情況;又如“引出背影,體驗反思”中應直接聯(lián)系到“整體感知”第一問進行講解,而接下來的讓同學邊聽朗讀邊表演父親爬月臺時的情形的方式也不適合課堂教學,這樣只會造成一場哄動,擾亂教學秩序。因此可改為用多媒體觀看情景視頻等;再如用“父親_______,怕兒子_______”這個句式來回答時。學生的思維可能跟不上,教師此時要注意適時引導。

  靜下心來,我感覺到《背影》的教案及其試講課還有好多地方存在著遺漏與不足,如教學時不夠自然,太拘泥于教案了。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發(fā)現(xiàn)了,教學不是紙上談兵,離開了講臺,離開了學生,任何教學都是架空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永遠沒有盡善盡美,只有永不滿足,不懈探索,不斷實踐才能做得更好;年輕老師上課,在課堂把握上,不可過于浮躁或急躁,要沉得住氣,要隨機應變,要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fā)點;課堂不是舞臺,不可作秀,必須用實實在在的基本功和真摯的情感去引導學生,感染學生;課堂教學允許遺憾的存在,但必須及時總結,“課后反思”就是一個很好的補救與再提高的途徑。當然,這份教學設計或者課堂教學肯定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當局者迷,一切有待我再慢慢地繼續(xù)反思。

關于教學反思14

  今天上了閱讀教學導讀課的公開課。在上閱讀教學前,針對一年級學生知識面及興趣的特點,我將“繪本”作為上課的材料。上星期在網(wǎng)上找了很多兒童繪本,反復閱讀比較后還是決定把《我爸爸》這本繪本作為上課的材料!段野职帧愤@本繪本內(nèi)容簡單,富有趣味性,而且還有很多的深意。對于今天的課堂呈現(xiàn)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完整,但是也存在著及方面的問題:

  1、閱讀教學重在一個“導”上,在教學過程中,我雖然能引導學生來進行繪本閱讀,但是在個別幾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于換面解讀的引導還不夠,致使學生思維上還不能完全對個別繪本圖畫加深理解。(本環(huán)節(jié)的缺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文本解讀還不夠深入,還沒有做到從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的原因)

  2、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教態(tài)自然大方,但是語速太快,這樣會影響學生聽問題的效果(這是今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以改正的')

  3、作為一年級的課外閱讀教學,但是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及基本語文知識積累能力還是需要更多的重視。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說話練習(就像課堂中已呈現(xiàn)的:爸爸像_______);在繪本導讀過程中應多引導學生觀察繪本、進行發(fā)散思維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次環(huán)節(jié)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比較欠缺);對于課堂中呈現(xiàn)的學生未學過的詞語可以設計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集中認識詞語,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4、學生課堂習慣還需要加以重視,回答問題的習慣,說話喜歡,做到“動中有靜”

  此時,我不禁想起了王崧舟說過的一句話,大致是這樣的,“作為一個老師想要上好一堂課,不僅要備課文,而且還要備學生、備作者”。確實,王崧舟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都是反復查閱各種資料,加以整合,進行創(chuàng)新的。

  今天上完課后,給我的感覺是,自己在課堂上行走的路確實太淺了,現(xiàn)在只能是處于最初的學習階段,在課堂中也做不到“放手”來讓學生充分展示,并且能做到游刃有余,心中不免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課堂,一門多么深奧的學問!

關于教學反思15

  《青蛙看!愤@篇課文主要講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識記生字“登”“吸”“級”,認識偏旁“登字頭”。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道理。

  教學難點是:感悟課文揭示的道理。

  以讀為主是教學本課的主旋律。

  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學生對課文敘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diào)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xiàn)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1、讓孩子通過自學畫出小松鼠和小青蛙說的話。分角色讀文。注意這個時候的分角色讀文不再是走過場,形式主義。而是整節(jié)課的朗讀指導重中之重。層層深入的指導朗讀,讀中感悟。指名一個孩子扮演松鼠讀:“你想看海嗎?”師提示讀出熱情的感覺了嗎?你也來演松鼠,再熱情的讀一讀。一個孩子扮演青蛙讀:啊,可是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師:“你心情怎樣?”“失望”“你生活中有過失望的時候嗎?來說一說。”“再把這種失望的感覺送到課文中去,你能讀好這句話嗎?”“誰也來當小青蛙?”“老師從你的'表情中已經(jīng)感受到失望了!誰再來試一試?”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學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帶著頭飾表演課文描敘的情景:松鼠(老師)帶著青蛙(學生)來到了山腳下,不畏辛苦地一級一級地登上山頂,最后終于看到了大海。這就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zhuǎn)換,帶著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課文,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chǎn)生親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內(nèi)心體驗。學生的興趣很濃,思維很活躍,表演和朗讀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讀了課文后進行的,屬鞏固性的實踐活動。表演后,伴隨著熱烈的情緒,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記憶,也體會出登上山頂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去走,這樣才能成功。

【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教學反思03-22

經(jīng)典教學反思04-21

精選教學反思04-21

教學反思12-31

教學的反思02-04

數(shù)學教學的教學反思03-18

教學dtnl的教學反思03-01

拼音教學教學反思04-21

合唱教學教學反思02-08

故事教學教學反思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