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4號選手。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牛頓第一定律》。下面我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模式、說設計、說板書、說評價、說開發(fā)、說得失等八個方面來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
一、說教材
。ㄒ唬┙虒W內(nèi)容
牛頓第一定律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一節(jié)內(nèi)容。包括“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三方面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為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jīng)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它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聯(lián)系起來,確立了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為后面學習二力平衡的知識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教材把牛頓第一定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章乃至整個初、高中物理課程的基礎。
。ㄈ┙虒W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材內(nèi)容以及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基礎,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義。
2、能用物體的慣性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有關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
1、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經(jīng)歷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在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悅,感悟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ㄋ模┲攸c、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實驗研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難點是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教學中應采用實驗探究與科學推理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以及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合理推測、總結規(guī)律,以此培養(yǎng)觀察實驗、科學推理的能力。
二、說學情
學習者是八年級學生。有利的方面是:經(jīng)過半學期的物理學習,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并且在八年上學期學習了第一章機械運動、八年下學期第一章第一節(jié)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為本節(jié)學習做好了鋪墊。不利的方面是:學生受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錯誤觀念不容易轉變。
在學習中有一些學生誤認為“物體在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時才有慣性”。不理解一切物體都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與質量有關。要解決這問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實例分析慢慢接受。
三、說模式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本課我采用“五環(huán)三步一中心”的問題引導教學法模式。在“解決問題”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演示法”與“科學推理法”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討論,又加以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總結規(guī)律。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正確實施下,我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等學習方法。我認為“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目的是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變學生由“學會”轉向“會學”。
四、說教學設計
本節(jié)課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強化理解→知識遷移,鞏固應用→拓展創(chuàng)新,延伸升華。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約2分鐘)。
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睘榇,我設計了一個思考問題引入新課,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思考:水平滑動的滑板,不再蹬地時,它最終會停下來,那物體運動需要力嗎?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著想知道這是為什么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約8分鐘)
1、探究實驗中運用了什么方法?要觀察什么?結論怎樣?
2、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
3、什么叫慣性?慣性大小與什么有關?
4、利用慣性可以解釋什么現(xiàn)象?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了解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約25分鐘)
一、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三個步驟:
第一步:用flash課件展示實驗,用嚴格的推理方法讓學生感受伽利略觀點是正確的。通過回顧歷史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通過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學生對伽利略理想實驗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接下去的實驗探究做一個鋪墊。
第二步: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師出示以下問題,學生分析。
1、我們實驗目的是什么?實驗中觀察什么?
2、幾種不同的.物體鋪在木板上,作用是什么?
3、實驗中怎樣保證小車開始時的速度相同?
4、實驗中,如果我們把表面換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車的運動情況會有什么變化嗎?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
6、如果表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
7、如果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會怎樣?
通過這些難度不同的問題引導,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學生在教師演示過程中,認真觀察解決問題。這樣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于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
第三步: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結論。
教師強調(diào)以下幾點: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運動要靠力來維持”是錯誤的,伽利略的觀點“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是正確的。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漸漸停下來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說,力改變了物體運動狀態(tài),而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合理推理,不是憑空想象。伽利略正是有敢于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和對科學的執(zhí)著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長達xxxx年的錯誤理論,為后來笛卡爾等科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牛頓第一定律
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動畫能夠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運動下去。
提問:運動的物體不受阻力時將永遠運動下去,那靜止的物體不受阻力時會怎樣呢?
學生通過討論能夠得出:靜止物體在不受力時,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
教師講解:為解決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在伽利略、笛卡爾等前輩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牛頓第一定律:
引導學生得出:我們在科學正確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最終得出可信的結論,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實驗+推理的研究方法。
教師再通過展示圖片使學生了解任何科學的發(fā)展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的觀點和探究過程與偉大科學家是一致的,從而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探究的自信心,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如何把牛頓第一定律理解透徹,一直是很多學生學習的大難題,通過對這以下三個問題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節(jié)難點。
1、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3、力和運動是什么關系?
解釋牛頓第一定律時主要強調(diào)“一切”、“不受外力”、“總保持”、“或”的含義,并強調(diào)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這樣,使學生加深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并能準確的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
三、慣性
介紹慣性定義,慣性與質量有關。用“小球不隨彈出的金屬片飛出”實驗,認識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播放生活中有關慣性的例子,使學生學會用物體的慣性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有關現(xiàn)象,認識到人們可以利用慣性,還要避免慣性帶來的危害。
第四環(huán)節(jié):歸納概括,強化理解(約3分鐘)
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困惑。用3分鐘的時間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
第五環(huán)節(jié):知識遷移,鞏固應用(6分鐘)
1、在體育上,我班同學都參加了哪些項目?現(xiàn)在請大家思考,假如你正在和同學賽跑時,突然,所有的力都消失了,會出現(xiàn)什么情形呢?
2、慣性是造成許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請舉出在生活、生產(chǎn)中哪些實例是利用慣性?哪些實例是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知識得到升華,通過練習,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知識。
第六環(huán)節(jié):拓展創(chuàng)新,延伸升華(約1分鐘)
以“假如力消失了,我們的生活會怎樣?”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小論文的寫作,需要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同時通過實踐作業(yè)的完成可以形成對知識的復習回顧。
五、說板書
為了突出重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我設計的板書以知識樹方式呈現(xiàn):
六、說評價
可評價的學習要素
(一)探究實驗及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
評價方法:教師現(xiàn)場評價
評價指標:
1、能否正確裝置實驗儀器。
2、操作步驟是否圍繞實驗目的進行,是否注意觀察現(xiàn)象和記錄結果。
3、能否積極討論確定本組的實驗結果,提供給發(fā)言人發(fā)布。
。ǘ┠芊裢瓿蓪嶒瀳蟾嬷械谋砀
評價方法:學生互相觀察表格填寫
評價指標:
1、表格的項目填寫齊全。
2、項目的內(nèi)容填寫正確。
。ㄈ⿲W生發(fā)布探究實驗設計結果
評價方法:教師現(xiàn)場評價
評價指標:
1、說出3條查找途徑。
2、說出對信息怎樣做了篩選。
3、說出最后的篩選結果。
。ㄋ模┝曨}的解答
評價方法:教師現(xiàn)場評價,學生互評。
評價指標:
1、各選項正誤的判斷。
2、判斷的依據(jù)。
七、說開發(fā)
。ㄒ唬┲匾暯炭茣任淖终n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教材中的插圖、實驗、想想議議、科學世界等,符合學生的認知,貼近學生的生活。
。ǘ┏浞掷枚嗝襟w教學資源
1、音像資料的收集與選擇應注意以下幾點
A、收集學生難以見到的、有重要物理意義的、展示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實況錄像,視頻等。比如,本課中為學生播放“伽利略理想實驗”的視頻等。
B、收集課堂上難以完成的實驗錄像資料。比如,生活中各種慣性現(xiàn)象。
2、教師應制作適合物理教學的多媒體課件。比如,本節(jié)課件中包含文本內(nèi)容、視頻、動畫等類型的文件。
八、說得失
本節(jié)課首先利用具體情境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動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以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與討論,演示實驗使學生更真切的感受到物理學就在我們身邊,最后應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對慣性的教學列舉了生活中學生熟知的實例,貼近學生生活,易于理解。
在教學中時間與預計出入,在概念的教學中感覺時間緊張,同時自己急于求成,想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一步到位,太失誤。
九、結束語
通過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準備和教學,讓我在教學中得到了一次較好的鍛煉,在教學理念上有了較大的改變。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思索、探討,讓我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以上是我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認識和理解,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教學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牛頓第一定律》,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這一章的知識屬于動力學的知識,是研究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只在懂得了動力學的知識才能據(jù)物體所受的力確定物體的位置,速度變化的規(guī)律,才能夠創(chuàng)造條件來控制物體的運動。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作為動力學的核心內(nèi)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作為牛頓物理學的基石,首先對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作了歷史的回顧,著重介紹了伽利略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貢獻,而后講述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和物體慣性的概念。為后續(xù)的牛頓運動定律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針對教材,提出本節(jié)教材的
(2)、教學三維目標
、僦R與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其主要推理過程及結論。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義
3、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谶^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到結論的方法
2、通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3、通過對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物理學史的簡介,對學生進得嚴密的科學態(tài)度教育,了解人類認識事物本質的曲折
2、通過對伽利略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敢于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的精神和科學探究精神。
。3)、教學重點及依據(jù)
教學重點: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只所以認為它是它是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理由是在于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物理規(guī)律教學課,通過這節(jié)課的科學探究及實驗論證的目的就是為了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揭示其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及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
(4)、教學難點及依據(jù)
教學難點:力和運動的關系。學生在從生活經(jīng)驗中得到了一種被現(xiàn)象掩蓋了本質的錯誤認識。物體的運動是力的結果。為了使學生擺脫些種觀念,樹立正確的認識,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嚴密的推理,轉變錯誤觀點。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推理,邏輯思維能力。但對于學習習慣方面,主動性不強,認知習慣,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因此制定
三、教學方法及依據(jù)
針對學情及重點、難點,采用問題教學法、實驗法、談話法、講解法、推理法相結合。開設一堂科學探究課,在突破難點,形成重點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學法及依據(jù)
猜想與假設,設計與論證、歸納分析法,討論法為依據(jù),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五、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問題引入:1。物體原來是靜止,現(xiàn)在要讓它運動,我們應該怎么辦?2。停止用力,物體會如何呢?
誤導學生:物體受力就會運動,物體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謬論: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亞里士多德觀點)
實驗演示:推一輛小車,撤去推力,小車沒有立即停下。請學生思考原因
實驗事實與經(jīng)驗相違背,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探究的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新課教學
教學難點的突破
實驗演示:讓小車從同一高度的斜面滑下,在毛巾及玻璃表面滑行的距離不一樣。(科學探究過程一:提出問題)
學生發(fā)表看法:可能是摩擦力的緣故。(鼓勵學生發(fā)表看法,)
介紹物理學史:談伽利略之前對力與運動的錯誤認識及猜想:如果沒有摩擦力,物體會會怎樣運動呢?
學生跟著猜想:一直運動下去。(科學探究過程二:猜想與假設)
理想實驗-----探究過程
學生閱讀教材,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展示理想實驗,學生很想了解伽利略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思維過程。
。ㄅnD第一定律)說課稿,標簽:物理說課模板,高中物理說課模板,
展示伽利略的思維過程:(科學探究過程三: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問題一:如果沒有摩擦,第一個斜面上小球將會上升到什么高度。
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生活體驗)
問題二:第二個斜面上小球將會上升到什么高度?
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問題三:小球在水平面上會如何運動?
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想達到原來的高度,所以就一直運動下去。
問題四:通過實驗,力與運動是什么樣的關系?(科學探究過程四:歸納與總結)
每位同學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并進行相互交流(科學探究過程五:合作與交流)
并由幾個學生進行歸納。教師歸納------理想實驗的魅力,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敢于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的精神和科學探究精神。
實騅論證:氣墊導軌,提供阻力很小情況下的物體運動
教師提出:笛卡爾對力與運動的認識的補充。得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重點的處理:
教師:為解決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在伽利略、笛卡爾等前輩科學家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以談話法,講解法理解新知識,加深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從內(nèi)容,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解決矛盾),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需要外力(突破重點)分層次,有梯度的升華。然后對物理規(guī)律進行展示。
教師講解:慣性: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及靜止狀態(tài),或者說有抵抗運動狀態(tài)的“本領”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慣性這個重點內(nèi)容,采取實例分析。
實驗現(xiàn)象分析:打疊放的棋子,汽車剎車。
總結分析: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
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舉例說明,加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
教師問題提出:慣性的固有屬性跟什么有關系?
運用媒體播放一個視頻實例:運動場上,同一名同學推不同大小的鉛球,擲出的距離不同,說明不同物體抵抗其運動狀態(tài)的“本領”不同,即慣性不同。
實驗演示:不同質量的小車在同一壓縮彈簧下運動,獲得的速度不相同。
學生總結:質量是慣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加深理解與應用:多媒體展示慣性現(xiàn)象,讓學生展開討論,體會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樂趣。
最后進行小結,再次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家門對力與運動關系的認知過程,了解其認知的曲折性。情感進行升華。
六、布置作業(yè)必做題75頁(1)(2)
課后思考(3)(4)閱讀科學漫步:慣性參考系
不僅鞏固基本知識,也可以使有能力的學生發(fā)揮能動性,激發(fā)學習探究的興趣,鼓勵收集資料,開拓學生視野。使之帶著問題離開課堂
七、板書設計略
八、教學預測:
本節(jié)課是按照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節(jié)科學探究課,將物理學史與物理規(guī)律教學進行有機滲透,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可能因為師生互動不足達不到教學效果,要針對學生的認識水平進行合理的調(diào)節(jié)。
本節(jié)課非常注重知識點的歸納與升華,在其教學的關鍵點上設計有幾個有梯度的問題,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每位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是經(jīng)典力學的基本定律,構成了經(jīng)典力學的核心。而本節(jié)要學習的牛頓第一定律又是正確理解和掌握牛頓第二、第三定律乃至整個動力學知識的基礎和關鍵。
教材把本節(jié)安排在第六章的第一節(jié),前面五章的內(nèi)容分別是運動學和力學知識,這樣安排就把學生由表面的物體是如何運動的感性認識引入到物體為什么會做這樣的運動的思考中來,且符合高一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本節(jié)的特點是教材內(nèi)容以大量的文字陳述,沒有涉及到數(shù)學計算,著重物理學史教育、理想化實驗思想和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tài)度的熏陶。
于是,根據(jù)對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理解,我制定的三維目標如下
①知識與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其主要推理過程及結論。
2、掌握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義
3、明確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谶^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到結論的方法
2、通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3、通過對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物理學史的簡介,對學生進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的教育,了解人類認識事物的曲折性。
2、通過介紹伽利略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3)、教學重點及依據(jù)
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運動定律的基石,對后續(xù)學習牛頓運動定律和動力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毫無疑問,正確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陌生,需要打破常識去假設和推理,成為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學生在初中階段雖然已經(jīng)學習過,但還只是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在高中階段學習中,除了要保持新鮮感,還需加大思維強度,注意知識的深化和科學研究方法、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讓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學法及依據(jù)
“教學有方,但無定法”。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本課時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與“科學推理”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又加以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總結規(guī)律?傊浞终{(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教學程序
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為此,我設計了展示嫦娥奔月傳說的`畫面,播放“嫦娥一號”衛(wèi)星奔月的視頻,讓學生即熟悉又好奇,帶著懸念進入新課。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興趣。
通過視頻我將引導學生思考衛(wèi)星之所以會按照預設軌道運行,是因為我們對它進行了控制,而要控制衛(wèi)星的運動就得知道運動的原因。
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下來。
(一)廣泛調(diào)查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
緊接著我呈現(xiàn)了兩個常見的力和運動關系的問題,供學生討論。
1.桌面上的書,推一下,動;不推,就不動。
2.平直路上騎自行車,用力蹬,車前行;不蹬,車停下來。
通過討論大多數(shù)學生可能會得到:運動靠力來維持的觀點,有部分“記性好的”的同學可能會加以反駁。在爭論后我將引導他們思考得出錯誤的結論的原因------忽略了摩擦力的存在。
(二)讓學生參與發(fā)現(xiàn)過程,感受理想實驗魅力
鋪墊:如何用實例反駁“運動需要力來維持”?(適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使物體在運動方向上沒有力拉著或推著,卻能一直運動下去。預測:因為無法完全消除摩擦力,學生討論無果。)
設置懸念:教師介紹理想斜面實驗并演示。(學生疑惑:摩擦力還是有的!小球還是要停下來的。)
解惑: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如果很理想的光滑平面,物體將怎樣運動。
水到渠成:多媒體課件模擬無摩擦情況下的斜面實驗。
體會成功快樂:學生表述通過這個理想實驗可得到什么結論。
教師概括提升理想實驗的意義:理想實驗雖然是理想情況,但是以事實為基礎,實驗為依據(jù),是一種科學思想方法。
實驗論證:氣墊導軌,提供阻力很小情況下物體的運動。
(三)培養(yǎng)學生歷史地看待偉人的錯誤
簡要介紹亞里士多德的偉大一生:他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被恩格斯稱為“最博學的人”,西方文化的奠基人。
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此錯誤觀點能延續(xù)近兩千年? (除了亞里士多德的巨大威望,他的觀點又與人們許多生活經(jīng)驗相一致。)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相關文章: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1-20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09-27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1-03
《牛頓第一定律》的說課稿01-06
物理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02-15
物理說課稿:牛頓第一定律02-15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1篇11-07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1篇)11-07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5篇11-20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5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