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歷史說課稿

歷史說課稿

時間:2022-01-21 22:50:2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歷史說課稿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歷史說課稿錦集六篇

歷史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成吉思汗與忽必烈》

  一、 說教材:

  《成吉思汗與忽必烈》是七年級下冊,第七學習主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第4課的內容元朝上接遼宋夏金下啟明清,它結束了唐末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國家長期統(tǒng)一的局面。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改革措施,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理解元統(tǒng)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

  (2)過程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通過用騰格爾MTV,文天祥話劇表演,小組討論,蒙古滅夏、金、南宋的動畫設計,學生結合提綱自學,元朝疆域圖和中國政區(qū)圖的對比,故黃河、棉花圖片展示,《上下五千年--馬可波羅》影片剪輯,回族學生生活習慣介紹,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到蒙古是中華民族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通過文天祥抗元斗爭精神的學習,培養(yǎng)為國家民族現(xiàn)身的高尚情操,通過回族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意識和形成對外接納的開闊胸襟。

 。4) 本課重點: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措施

  難點:元朝統(tǒng)一與文天祥抗元的關系

  二、 說學情

  下面說一下學情,經過初一近一年的`積累,學生知道了中國朝代更替的順序,了解了唐朝和吐蕃的關系,知道三國時期吳國衛(wèi)溫、諸葛直到達夷洲的情況,剛學過遼宋夏金的并立,初步積累了一些民族關系的知識。隱約知道成吉思汗屬于蒙古族,元朝疆域很大。初一學生知識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知識積累的過度階段。在生活中,對學校北邊徐州的故黃河十分熟悉,但不知黃河何時經過徐州及黃河發(fā)生的水患;知道自己屬于江蘇省,但不知道省級制度何時建立;部分學生知道京杭運河經過徐州,但不知京杭運河開鑿及疏通的歷史;知道回族有不吃豬肉的習慣,部分學生知道回族的信仰,但對回族的歷史并不明確。

  三、說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課教學主要采用師生互動,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時綜合運用圖片、視頻、聯(lián)系生活實際,編演話劇,古今對比,時空聯(lián)系等教學方法,力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在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華。

  下面我將重點說一下我的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師: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學生齊答:56個民族)師:正是56個民族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大家知道我國歷史上元朝是哪個民族建立的嗎?你知道回族是什么時候形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蒙古族及元朝相關的歷史。

  2、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板書)

  放映騰格爾MTV《蒙古人》2分鐘,問:蒙古人過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自學課本P52找出統(tǒng)一蒙古的人物?蒙古汗國建立的時間?思考: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蒙古帝國的急速擴張有什么關系?

  3、忽必烈建立元朝(板書)

  學生通過自學理清元統(tǒng)一的過程。自學完請同學對照投影《金南宋西夏形勢圖》,到講臺前說出滅各國順序。再通過動畫視頻重復,讓學生對蒙古滅西夏、滅金、建立元朝、滅南宋的順序性加深理解。角色扮演:三個同學表演忽必烈勸降文天祥的話劇(突破難點)然后小組討論:如何認識評價元統(tǒng)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通過討論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史實。小組合作探究---元朝改革的措施:(突破重點)這是本節(jié)課重點,采用知識提綱化和聯(lián)系的方法予以突破。注意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故黃河、棉花圖片展示),注意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唐朝和吐蕃的關系,知道三國時期到達夷洲的情況)。學科交叉,樹立時空觀念(元朝疆域圖和中國政區(qū)圖的對比)。PPT投影自學提綱元朝改革的措施:中央:地方:農業(yè):水利:自學后先組內討論,再確定知識點。以此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對有價值的生成性問題,及時予以肯定和解答。

  4、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板書)放映剪輯的動畫片“中華上下五千年---馬可波羅”約3分鐘,通過看動畫片了解元朝對外開放的態(tài)度,師設疑提問:元朝的民族情況是怎樣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請對照提綱自學本節(jié),PPT投影自學提綱。

  5、知識總結利用PPT展示本課脈絡圖,同時老師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認知。

  6、隨堂練習為提高課堂氣氛引入謎語搶答:如:忽必烈、都燕京(答一盛世名稱),忽必烈稱帝。(答一節(jié)日)。為了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可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設計幾道選擇題,用PPT展示給學生,簡單的讓學生以搶答的方式完成,稍難的題個別回答。最后通過該部分中考材料題選講拓展練習的深度。

  謝謝!

歷史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筆墨丹青》。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設計理念等六方面來談談對本課的構思過程,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與作用:《筆墨丹青》是岳麓版“文化發(fā)展歷程”第二單元第八課的內容。本課在內容上透射出中國傳統(tǒng)的宇宙觀、自然觀、人生觀,在形式上獨樹一幟,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課學習,了解中國古代藝術多姿多彩的風貌,培養(yǎng)學生體驗美、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豐富生活內容,培養(yǎng)藝術情操。

  2、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中國古代繪畫的發(fā)展歷程及成因。

  (2)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古代藝術的內容,使學生逐步理解藝術的特點和表現(xiàn)形式。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中國古代的藝術比較感興趣,但對古代藝術的了解僅在于感官,對古代藝術背后所傳承的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程,了解較少。透過學習古代藝術名作,有助于學生認識中華文明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地位。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熟悉中國古代繪畫史上著名的畫家和作品,掌握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歷史發(fā)展脈絡,理解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特色;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德育目標--提高學生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激發(fā)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四、教法與學法

  為了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本課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展示歷史畫卷,并融入時代內容,使課堂有“聲”有“色”。在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1、演示法:利用中的圖片、視頻等手段對中國古代繪畫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2、情境法: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培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 3、學生活動法:學以致用,提升能力。

  由于學生的學習風格存在差異,我采取多樣的學習方法: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互評法學習等。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談一下教學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導入新課,講授新課,構建整體知識框架,布置作業(yè)。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

  (截取奧運會開幕式上展示畫卷的部分視頻.)播放視頻.

  在華麗的場景與優(yōu)美的意境中,一幅中國畫卷以流動的方式展示出來。隨著主持人對中國畫風的介紹,教師提出問題:中國繪畫的歷史源遠流長,它起源于何時?有哪些特點?從而將學生帶入本課內容。

  2、講授新課(大約需要30分鐘)

  第一步:走近和感受中國繪畫

  通過多媒體分別展示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感受遠古繪畫的質樸,戰(zhàn)國漢代的夸張浪漫,魏晉時期的以形寫神,盛唐的氣象萬千,宋元明清的活潑、張揚,并讓學生結合課本總結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征及繪畫特點。

  這部分內容我通過以下5個問題貫穿起來

 、倨鹪磿r期的繪畫具有什么樣的形式、風格和內容呢?----------------------起源

 、诼(lián)系戰(zhàn)國時期和漢代的時代背景,為何帛畫主題及形式呈現(xiàn)出這樣的風格?--成熟

 、蹚奈簳x時期到宋元明清的文人畫各有何特點?----------------------------發(fā)展

  ④民間風俗畫的興起和哪些因素有關?------------------------------------豐富

  ⑤從課文的介紹中,能否概括出中國古代繪畫的基本特點?

  第二步:品味中國文人畫風格

  文人畫是北宋以后中國畫的主要藝術形式,通過多媒體展示體現(xiàn)文人風格的三類畫: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體驗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畫家的精神風貌,進一步理解文人畫不求形似,追求神似,注重意境和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fā)等特征,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三步:學生活動

  根據(jù)課后“閱讀與思考”中宋代宮廷畫院出過的考題,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力,設計自己的畫面,并一起交流評論,比較誰的構思最接近傳統(tǒng)文人畫的標準,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3、構建整體知識框架,突出知識主干(大約需要5分鐘)。

  新石器時代繪畫

  一、繪畫藝術的起源 戰(zhàn)國時代繪畫

  兩漢時期繪畫

  興起背景

  魏晉文人畫

  二、從顧愷之到吳道子 特點

  背景

  唐朝繪畫 特點

  代表

  背景

  宋代文人山水畫

  三、文人意趣 特點

  元代文人畫特點

  明清文人畫特點

  背景

  宋代民間畫興起

  四、民間風情 代表作

  明清民間畫

  4、布置作業(yè)(大約需要5分鐘)

  解析與探究---欣賞宋代的兩幅作品,結合所學知識,提取它們蘊含的歷史信息。

  六、教學理念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的教學理念是:圍繞一個核心:以時代背景為核心,理解各個時期繪畫的時代風貌;突出一個重心:以學法為重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主動性;提升一種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升華一種情感:激發(fā)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增強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升華。在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支持。

歷史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動蕩的中東地區(qū)》是選自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的一節(jié)課。本課內容緊緊圍繞一個主題——中東地區(qū)的局勢動蕩,按照一條線索中東動蕩局面的產生——動蕩局面的頻仍——動蕩根源的復雜性展開敘述。層層推進,逐步深入。

  二戰(zhàn)后,和平與發(fā)展逐漸成為世界兩大主題,世界大戰(zhàn)短期內不會爆發(fā),但地區(qū)沖突成為影響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東問題尤為突出,它集中了戰(zhàn)后國際社會的各種矛盾,民族、宗教、政治、經濟、地緣……任何構成混亂與動蕩的因子都能在中東發(fā)現(xiàn)其淵藪,這也是中東問題至今懸而未決的癥結。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中東矛盾的復雜性這一關鍵問題。解決好了這一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二戰(zhàn)后世界政治局勢的把握,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中東地區(qū)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地理課中已有所涉獵,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關于中東問題,多數(shù)學生對其動蕩表象很感興趣,但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對動蕩局勢的成因、后果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讓學生貼近歷史。并設置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去思考,達到認識上的提高。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根據(jù)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及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了解中東地區(qū)在地理、交通、經濟方面的重要價值;知道為解決中東問題作出過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掌握中東戰(zhàn)爭的基本概況。

  (2)在收集并運用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整合資料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樹立小組合作意識;并通過討論中東地區(qū)錯綜復雜的矛盾理解中東問題的復雜性,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分析中東戰(zhàn)爭的嚴重后果,認識到沖突與戰(zhàn)爭最終受害的是廣大人民,戰(zhàn)爭不是解決矛盾的最好辦法,樹立和平觀念,認識到生命與和平的可貴。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掌握中東戰(zhàn)爭概況、認識戰(zhàn)爭的嚴重后果

  2、理解中東地區(qū)矛盾的復雜性

  【確立依據(jù)】課程標準要求知道中東戰(zhàn)爭,認識戰(zhàn)后中東地區(qū)矛盾的復雜性;通過對歷次中東戰(zhàn)爭的分析,不僅可以準確把握中東政治局勢的特點,而且為理解中東問題的復雜性作了鋪墊。而中東地區(qū)錯綜復雜的矛盾是中東局勢動蕩的重要原因,也是中東問題難以順利解決的癥結所在。

  難點:分析中東地區(qū)錯綜復雜的矛盾

  【確立依據(jù)】中東地區(qū)戰(zhàn)火頻仍,其原因錯綜復雜,而九年級學生知識儲備有限、理性思維能力不足,讓他們有條理的分析交織在一起的諸多矛盾,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教法與學法

  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對本課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創(chuàng)設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

  2、探究式教學法:設計恰當?shù)膯栴},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歷史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ㄒ唬 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主要分析了亞洲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其經驗教訓對今天改革開放的中國有很強的借鑒作用。

 。ǘ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分析、掌握新加坡、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西亞等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培養(yǎng)學生歸納、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學生預習、按小組收集、整理相關歷史材料;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全班同學按“東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四個方位就座,并各派一代表發(fā)言,分析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和解決的辦法;

  分析、討論亞洲經濟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評選本課最佳小組。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亞洲經濟發(fā)展,使學生認識:要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培養(yǎng)其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民族責任感。通過反對“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斗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勇于斗爭的精神。

  (三) 重點、難點

  重點:亞洲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原因、特點;

  亞洲經濟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難點:亞洲經濟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依據(jù):中國是發(fā)展中的大國,地域廣闊,亞洲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存在的問題都有可能在中國出現(xiàn),故學習他們經濟發(fā)展的經驗教訓對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任重道遠,故定為重難點。

  二、 教法學法

  1、 學情分析:

  本校是三級達標的農村完中,學生基礎較差,但是經過一年半的高中學習,已初步掌握歷史學習方法,分析、歸納能力有所提高,自學能力增強。

  2、 教法學法:

  依據(jù)本校學生實際,結合三維教學目標,本課采用“情境教學模式”,模擬召開“21世紀亞洲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教師

  充當主持人,學生采用“角色扮演”法分小組扮演亞洲各地區(qū)代表,討論、總結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原因、概況、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最后集體討論亞洲經濟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自由發(fā)言,就“亞洲經濟的發(fā)展戰(zhàn)略”提出設想。全班學生按個人特長,自愿優(yōu)化組合,分成四小組,盡量保證每個小組成員各具特長,資源配合均勻,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

  三、 教學程序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理念、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21世紀亞洲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開幕式 播放音樂《亞洲雄風》并展示亞洲相關圖片;

  作簡短的“研討會”開幕式發(fā)言。 四小組分別按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行政區(qū)域位置呈半圓型就座。

  感受“研討會”氛圍。 通過播放音樂和圖片,創(chuàng)設課堂學習氣氛。

  教育實驗表明,采用“非正式座位模式”,能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更多的交流,是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最好的環(huán)境。本課把學生分成四組按亞洲行政區(qū)域呈半圓形就座,營造“研討會”氣氛,利于學生合作、交流。

  學習新課 展示亞洲經濟發(fā)展情況(主要有新加坡、韓國、印度、西亞等)

  主持并作簡明的鼓勵性點評

  四小組各派一代表按亞洲經濟發(fā)展順序依次上臺發(fā)言,總結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概況、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 心理實驗表明,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成果和感情。本課采用“角色扮演”,讓學生進行模擬操作,限時三分鐘,展示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情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欲、表現(xiàn)欲,發(fā)揮創(chuàng)造精神和合作精神,體現(xiàn)自主學習。

  通過課前預習、收集材料,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習慣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通過分析、歸納經濟發(fā)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培養(yǎng)學生歸納、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新課小結 討論亞洲經濟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結合日、中兩國經濟討論并評議解決的方案。

  研討“當今經濟全球化大潮中,亞洲經濟的發(fā)展戰(zhàn)略”

  組織指導

  各組結合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提出存在的問題;

  大會綜合各組提出的問題列出帶普遍性的重要問題供大會集體討論、自由發(fā)言解決方案。

  就“當今經濟全球化大潮中,亞洲經濟的發(fā)展戰(zhàn)略” 自由發(fā)言,提出設想。 教育實驗表明,“討論學習法”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開拓思路、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激發(fā)學習熱情、加深印象,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并有利于增強口頭表達能力,是一種帶有啟發(fā)性、研究性的學習方法。本課通過討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自由發(fā)言,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展示個性,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使其關心時勢,明確自己所擔負的時代責任感,培養(yǎng)自強不息的人生態(tài)度、高瞻遠矚的預見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從而實現(xiàn)歷史的最大功能 ——“以史為鑒”、經學致用的目的。

  學習評價 評選最佳小組 公布評選結果;作鼓勵性的簡明、個性點評。 各組上交平分表;

  統(tǒng)計各組得分情況。 采用過程性的學習評價制度,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是課改的一個要求。

  四、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有如下特色:

  1、 以學生為根本,貫徹“生本教育”:采用“情境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體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在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學習。

  2、 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如歷史自學能力、材料收集整理能力以及集體協(xié)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 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學習亞洲經濟發(fā)展,使學生認識:要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培養(yǎng)其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民族責任感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反對“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斗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勇于斗爭的精神。

  4、 把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帶入課堂:本課研究性學習體現(xiàn)在預習中的收集整理材料、學習中的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中的解決問題等,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有利于歷史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

  5、 針對“小組討論式”學習中容易存在的幾個瓶頸問題如:材料的收集整理、語言表述中的照本宣科、口語化,以及討論不充分、個別學生作“壁上觀”等現(xiàn)象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嘗試性突破:首先,各小組優(yōu)化組合,盡量使小組各成員呈優(yōu)勢互補組合;其次,學習過程中采用小組互評方式,制定面向全體學生的平分表(見下表),對學生每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進行量分,通過這種競爭性的評分機制,促使全班每一位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

  綜上所述,本課通過“情境教學”、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言等,使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三維課程目標得到了較好體現(xiàn)。

歷史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選手,我說課的課題是(寫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內容。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初中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根據(jù)新課標要求,中國古代史主題是以中華文明起源和發(fā)展為主要內容,弘揚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從夏朝國家的產生開始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變化發(fā)生巨大的變革,本單元是古代史上,中國開始走上國家社會的開端。本課重點講述了夏商周三代的更迭,由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發(fā)展,為本單元后續(xù)朝代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說學情

  我所授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七年級學生,教師要做到育才施教,必要要做到了解學生、掌握學情。首先從認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歸納能力,而這也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的方向;其次,從心里特點上分析,中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愛聽歷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師應抓住這些有利因素,認識到歷史課時一門科學,學好歷史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最后,從生理特點上分析,青少年活潑好動,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哎發(fā)表見解,愛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這生理特點,一方面,利用生動活潑的形象,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到課堂上,另一面,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發(fā)表見解,勇于質疑,讓學生熱愛課堂。

  三、說教學目標

  確立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關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要求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知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緊密圍繞新課標的要求,并依據(jù)新課改,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了解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湯滅夏、商朝建立、盤庚遷殷、武王伐紂、西周建立、西周的滅亡等基本知識,說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順序;歸納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處。

  過程與方法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通過閱讀自學、獨立思考,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概括和比較;通過課堂討論等活動方式激發(fā)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夏朝的學習,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而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夏、商、西周滅亡的史實,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歷史遺跡,樹立保護文物、愛護文化遺產的意識;了解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離不開奴隸和平民的艱苦勞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四、教學重難點

  縱覽本課,由家天下的夏朝、商湯滅夏、武王伐紂三個部分組成。由于學生在這一年齡段,思維能力有所局限,同時也是發(fā)展時期,因此我將通過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作為本課重點;同時,初一學生對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這一抽象概念的難以理解理解;公元紀年法中紀年與世紀的換算方法的了解。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針對每課的內容采取適當?shù)慕谭ê蛯W法,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從而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本課依據(jù)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為主線,以思維訓練為中心,所采取的教法主要有啟發(fā)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的學法有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本課我使用復習導入法,通過設置問題:傳說中的堯、舜、禹又是通過什么方式做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這種方式叫什么?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即復習上一單元只是,同時引出禪讓制,教師指出在大禹之后禪讓制被破壞,導入今天所學新課。

  2、教授新課

  本課分為三個子目。

  1)在第一子目“家天下”的夏朝中,

  第一個部分,首先出示“大禹陵”的圖片,設置問題:大禹陵的修建說明了什么?此問題主要引導學生,回顧第一單元知識,認識到大禹由于治水成功,地位的提高。設置第二個問題,傳說中的大禹還做了幾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鞏固其地位的大事?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第一段,獲得大禹“涂山會盟”和“制作九鼎”的信息。使學生認識到隨著大禹的地位提高,進而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其次,板書,夏朝的建立,讓學生根據(jù)課本回答出夏朝建立的時間、都城。并且結合地圖冊,指導學生學會通過地圖,認識到夏朝的地理范圍及陽城的具體位置,了解陽城是今天的哪個城市。通過設置問題:同學們知道四大文明古國嗎?通過學生的回答以及教師的簡單講解,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時是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歷史發(fā)展惟一沒有中斷的國家。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次,通過提“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誰繼承了呢?”引出啟繼承王位,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書本啟繼承王位的經過,讓學生討論書中“想一想”問題,學生通過討論,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同時教師指導學生使用比較法,認識到禪讓制和王位世襲制的區(qū)別。

  第二個部分,板書,夏朝的發(fā)展。指導學生觀察《二里頭宮殿復原圖》及閱讀文字,分析據(jù)此所獲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宮殿,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情況等。

  這之后,教師通過問題,夏朝就這樣一直繁榮下去了嗎?過度到下一個子目的學習。

  2)在第二個子目“商湯滅夏”中,

  首先,結合書本,指導學生觀察《“桀駕人車”漢畫像石》,設置討論問題:這是夏朝最后一位國王桀,你認為他的怎樣一位國君,你能預見到他統(tǒng)治的結果嗎?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桀已經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將滅亡。于此同時,學生通過閱讀,認識到商族的強大,引導學生推斷:商滅夏。接著,板書商的建立,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歸納商建立的時間、都城。

  其次,觀察《商朝形勢圖》,使學生認識到商代前期先后七次遷都,通過設置提問:商朝當時會因為什么原因而遷都?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認識到商代遷都的原因。板書:盤庚遷殷。通過地圖冊,使學生殷的地理位置。

  再次,板書商代的發(fā)展。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歸納學生在國家機構上的建設。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書本閱讀部分,以及觀察《商代石人和玉人》、《商代玉器》、《商代玉蠶》、《商代鐵刃銅鉞》,體會商代經濟文化的進步。

  3)在第三個子目“武王伐紂”中,

  首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設置提問: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一下紂王?學生通過閱讀認識到商紂的殘暴。接著提問:昏庸殘暴的統(tǒng)治將預示著怎樣的結局?引出武王伐紂的事實。板書:西周的建立。學生歸納時間、都城。接著,通過書本議一議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具備了初步的歷史分析能力。

  其次,板書西周的發(fā)展:指導學生閱讀《詩經》節(jié)選及課文,提問: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還有哪些進步?學生討論歸納西周在經濟上的發(fā)展。教師指出,西周經濟的繁榮同樣也是平民的勞動者所創(chuàng)造的。

  再次,板書東周的建立:學生講述“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昏庸統(tǒng)治使其失去民心、預示著統(tǒng)治的滅亡。歸納知識點: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3、小結:指導學生將本課內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標識出來。

  4、〖鞏固練習〗做配套填充圖冊中的相關內容。

  教案點評:

  本教案采用了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展示大量的文物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歷史情境。同時,教師還在教學重難點部分,為學生提供了討論、講故事等機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由于本課的時間跨度較大,內容較多,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自制大事記年表的方法,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歷史說課稿 篇6

  一、情境導入

  課前播放圖片,講述:英國是怎樣蘊含了超凡的能量改變了自己又影響了世界呢?導入課題。

  二、新知探究

  第一環(huán)節(jié)革命的起因

  “新航路的開辟”

  探究:這幅圖片反映了什么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產生了什么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對英國有哪些重大影響呢?”

  多媒體展示“英國資產階級給國王的抗議書”。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意識到:封建專制統(tǒng)治,既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也損害了勞動人民的利益,雙方矛盾的激化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總結原因。

  第二環(huán)節(jié) 革命的過程

  讓學生自主看書,了解大體經過;

  借助歷史插圖和史料,對重要大事進行動態(tài)展示,強化重點。

  1、閱讀“第二目查理一世命喪斷頭臺”,歸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初期經過。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線是什么呢?為什么蘇格蘭人民起義成為戰(zhàn)爭的導火線?

  3、時勢造英雄。是誰呢?出示圖片。誰能介紹一下?

  4、思考討論: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什么能取得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其中哪個原因是主要的?為什么?

  5、英國內戰(zhàn)中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什么?。

  合作探究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怎樣的特點呢?(長期性和曲折性)這也說明任何事物的發(fā)展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而是要經過長期復雜的發(fā)展過程。

  2、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兩人對1688年政變的不同觀點,分析討論一下誰正確。

  教師簡單評價,鼓勵學生形成好的思考學習習慣。

  3、出示史學界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評價

  (三)《權利法案》頒布

  1、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長期艱巨的斗爭終于推翻了專制統(tǒng)治,怎么確立新的'統(tǒng)治秩序呢?用多媒體展示《權利法案》的摘選內容。

  提問:“通過內容可以看出,誰的權利受到約束,誰的權利得到保障? 它限制了國王的哪些權力?保證了議會所擁有的哪些權力?”

  2、講述:這樣,英國就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那什么是君主立憲制呢?結合自由閱讀卡,請一名學生簡明扼要的介紹一下。

  三、拓展延伸

  誰能說說在今天,英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是誰?除英國外,世界上還有不少國家不同程度地實行君主立憲制,你能舉例說明嗎?(日本、西班牙、丹麥、荷蘭、瑞典等國)可見歷史并沒遠去,而是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要繼續(xù)關注這些國家的發(fā)展。

【歷史說課稿】相關文章:

開元盛世歷史說課稿11-05

初中歷史說課稿01-05

歷史說課稿(精選13篇)09-27

初一歷史說課稿12-02

初一歷史說課稿02-25

歷史說課稿(精選10篇)10-17

歷史說課稿(精選10篇)05-11

歷史說課稿匯總8篇01-16

歷史說課稿(通用14篇)08-07

實用的歷史說課稿4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