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聲是什么說課稿

聲是什么說課稿

時間:2022-05-21 12:09:2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聲是什么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聲是什么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聲是什么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內容是八年級物理《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第一章、第一節(jié)。它不僅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在整本教科書,乃至整個初中物理教學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新教材改變了原有的教材結構,把聲現(xiàn)象放在教材的最前面,是因為聲的知識更能吸引學生。本節(jié)內容和生活社會聯(lián)系緊密,便于循序漸進地安排多種探究活動。又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ǘ┍菊n內容的教學目標

  新教材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因此我想在教學中既要重視科學內容的學習,又要重視科學探究的學習,同時還要強調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作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我確定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4)知道聲音是一種波,叫聲波;知道聲音具有能量叫聲能。2.過程和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傳播的?(2)通過學習活動,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2)注意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其它同學合作的意識。

 。ㄈ┍菊n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知識重點是: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教學難點是:1.聲音是一種波。2.如何引導和調控好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和學習討論活動?3.如何應對學生在討論題、探究題中作出的各種回答?

  二、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說明

  本課的課題定為《聲是什么》,一開始就引發(fā)同學們去思考、去探究。

  可見新教材十分強調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科學的本質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究。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科學知識,還可以體驗科學的過程,了解科學的方法,可以受到科學價值觀的熏陶。

  為此,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了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其模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把自己當作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策略。整個教學以實驗為基礎,以探究求知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動腦能力為目標,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得知識。該模式的精髓是:讓學生作為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參與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其操作程序可分為啟發(fā)質疑—實驗探究—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四個程序。它以布魯納的認識發(fā)現(xiàn)論為理論依據。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類似于人類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學的方法應當是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回答他們自己的疑問,解決他們自己形成的問題,學生應當憑借發(fā)現(xiàn)法去探求知識的奧秘,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

  本課的教學我采用了二級探究的方式。1、本課在課堂結構上主要設計成四大板塊,即: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實驗探索、進行新課;復習小結,鞏固提高和課外實踐、拓展延伸。與“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相吻合。2、對于新課的兩個知識重點的教學我也都采用了“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

 。ㄒ唬﹦(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一開始教師讓學生觀看北京奧申委在莫斯科申辦奧運會時播放的申奧宣傳片錄像片段,并提請學生特別注意其中美妙的聲音,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其中美妙的畫音效果能使學生得到美的感受。同時因為申奧的成功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再結合講解本章引言“奇特的聲音”,使學生帶著疑問、好奇和經驗走進了奇特的聲世界,也走進了新教材,走進了物理新天地。

  (二)實驗探究,進行新課

 。保谝淮螌嶒炋骄浚禾骄柯曇舻漠a生

  學和教的方式的更新是新課程發(fā)生的主要變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綜合的學習方式是各種課程標準的內在要求。因此,教師首先提問:“用一張紙或一根橡皮筋,一個筆帽,一杯水或身邊的其它東西怎樣使它們發(fā)出聲音?”這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比看,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與眾不同?”很快又能喚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xiàn)欲望,促進學生的思維。同時采用的器材都是身邊的物體,這又拉近了物理和實際生活的距離。學生上臺演示,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興趣,同時獲得了學習的自信心,增加了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再進一步質疑:“上述物體發(fā)聲時與不發(fā)聲時有什么不同?”又把學生從感性認識引入到了理性的思考。為了引導學生歸納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這一科學結論,我設計了“用小錘敲擊音叉,靠近音叉的通草球被彈起,然后用手抓住叉股,聲音停止!钡难菔緦嶒,讓學生觀察思考。并讓學生將手指放在喉嚨發(fā)聲處;使發(fā)聲的音叉觸及面頰來感受發(fā)聲物體的振動,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歸納總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边@一科學結論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投影提問:“什么是聲源?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聲源嗎?”指導學生自己閱讀,尋找答案。最后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分別舉出利用固體、液體、氣體作為聲源的例子,促進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加強了物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考慮到在舉例的過程中氣體作為聲源的例子相對比較難找,教師可以補充介紹笛子發(fā)出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等實例。

 。玻诙螌嶒炋骄浚禾骄柯曇舻膫鞑

  學習的體驗性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它要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在重視直接經驗的同時,要自己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在體驗的過程中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在探究聲音的傳播時,我仍然采用了“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仍然按照啟發(fā)質疑,實驗探究,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四個程序進行。但在具體的實驗探究的方法應用上與前面又有很大的不同。我一開始首先啟發(fā)質疑:“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那么聲音是怎樣從發(fā)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呢?”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并不急于讓學生馬上回答,而是先引導他們通過與“火車從車站到遠方需要鐵軌”;“自來水從水廠到用戶需要水管”等現(xiàn)象進行類比,猜想聲音的傳播是否需要物質。先猜想假設,后通過實驗來驗證,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接著指導學生自己閱讀“用鉛筆敲擊衣架的二個實驗”,并思考“在兩種情況下是否都能聽到敲擊衣架的聲音?”。對于第二種情況憑生活經驗許多同學會認為因為堵住了耳朵,不可能聽到聲音。這必將引起同學們激烈的爭論,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此時再讓學生合作進行實驗探究,并在實踐中得出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必將使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體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同時產生探究新知識的強烈欲望。在實驗成功的基礎上,再啟發(fā)學生思考兩次響聲是在什么物質中傳播的?自然水到渠成。固體和氣體能傳聲學生有著較豐富的感性認識。聲音能否在液體中傳播,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對較少。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首先讓他們猜想聲音是否能在液體中傳播,然后提供器材,讓他們利用這些器材自己設計實驗,進行探究。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也教給了學生一種探索科學的基本方法。學生在得出正確的結論基礎上,再來分析課本上魚缸中的水傳聲的實驗則變得輕而易舉。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我采用了教師演示的教學方法,隨著瓶內空氣被抽得越來越少,手機的鈴聲越來越弱,最后幾乎聽不到,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這樣學生又獲得了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即科學推理。在前面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歸納總結就不難得出: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科學結論。

  拓展延伸部分,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問題1.你能想出哪些實驗或事實支持上述結論?學生回答后教師可補充一些例子。例子可以引用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保烧Z典故“伏地聽聲”等來整合學科間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用釣魚時必須保持安靜等例子使學生覺得物理知識是有用的,從而激發(fā)學習熱情。也可介紹貝多芬耳聾后用牙齒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xù)進行創(chuàng)作的故事。在講解物理學道理的同時,要求學生學習貝多芬為藝術和科學獻身的精神。問題2.一根長空心管一端用鐵錘敲打一下,在另一端能聽到幾次響聲?若想聽到三次響聲,你有什么辦法?該題既能鞏固新知識,又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常奥曇羰且环N波”,“聲音具有能量”雖不是本課的知識重點,但它們在本書中卻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了物理課程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加強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有利于使學生獲得對自然界更本質的認識,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奥曇羰且环N波”是本課的一個知識難點,但教學中不必作過深的要求。

  這兩部分的內容從教學手段來說,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學,輔以一定的講解和演示。使學生對“聲是什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三)復習小結、鞏固提高

  新授知識結束后,我們指定學生小結本課知識內容。并提問:“通過本課學習,你得到了哪些啟發(fā)?”讓學生談感受和收獲,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加深對科學探究的新的認識。接著討論課本后(1)(2)(3)三道習題,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知識得到了鞏固,能力得到了提高。

 。ㄋ模┱n外實踐,拓展延伸

  課后讓學生收集有關利用聲能的裝置和資料,并與同伴交流。使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拓寬了學生活動空間和知識領域。加強科學和生活社會的聯(lián)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世界觀,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三、訓練安排和板書設計

  本課的訓練設計主要穿插在探究活動的全過程中,最后進行復習小結,鞏固提高。從內容上圍繞重點鞏固新知,從層次上逐層深化,拾級而上。既重視知識的鞏固又重視學生思維能力訓練和學習方法的訓練。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和集中反映。本課板書的內容除課題外,是教材的四部分知識要點,即: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傳播需物質,在真空中不能傳播。3.聲音是一種波,叫聲波。4.聲音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聲能。這樣把知識的“序”和要點全部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聲是什么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聲謝謝》說課稿11-13

說聲對不起說課稿03-03

《捉不住的蟬聲》說課稿11-29

《我是什么》說課稿06-26

《我是什么》的說課稿08-04

《幸福是什么》說課稿02-12

聲音是什么說課稿11-05

我是什么說課稿11-10

幸福是什么說課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