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11-17 08:50:1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的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5篇)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逍遙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四冊第六單元的首篇課文!跺羞b游》作為《莊子 內(nèi)篇》的第一篇,具有開宗明義的價值。更關鍵的是,莊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絕對自由的理想就集中體現(xiàn)在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現(xiàn)實的理論依據(jù)和深層動力

  并本單元要求學生加強自學,掌握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詞和句式,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欣賞作品的情節(jié)、形象和語言。欣賞中要展開想象,進入作品創(chuàng)造的藝術天地。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學生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繼續(xù)加強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

  另外教學大綱要求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整合,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語感的培養(yǎng),以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據(jù)此本文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詞和句式。

  2、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及其形象化說理的風格。

  智能目標:

  1、練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養(yǎng)展開想象、進行文學鑒賞的能力,能欣賞作品聽情節(jié)、形象和語言。

  德育目標:

  1、能一分為二地恰當評論莊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2、領略莊子散文想象豐富、思路縱橫、氣勢非凡、汪洋恣肆的特點,欣賞其渾莽開闊的意境和獨具特色的氣韻美。

  [教學重點]

  1、掌握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詞和句式。

  2、了解、賞析本篇形象化的說理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無所待”的思想

  二、教法運用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jù)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jié)合所教學生的基礎實際,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學:

  1、教師提示誦讀要領,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了解內(nèi)容并體味、把握其中的感情變化。

  2、介紹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的方法,點撥詞句,幫助學生學會積累文言詞語,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文言現(xiàn)象的能力。為了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主要采取發(fā)現(xiàn)法、聯(lián)想法。發(fā)現(xiàn)法是來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思維的高級形式;聯(lián)想法練習思維的發(fā)散,有助于學生開拓思維空間,為創(chuàng)造思維打下基礎。對重點字詞句則是引導、啟發(fā)學生結(jié)合課文注釋,聯(lián)系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利于記憶掌握及鞏固。

  三、學法分析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存在著一種不好的現(xiàn)象,就是學生被動接受。對文言文學習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學,不愿意學。文言文學習停留在一種教師單邊進行的層面上。文言文教學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瓶頸。本課還將采用自主式學習法,讓學生在學習古文時“動”起來,引導他們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整合,自主積累和自主提高。

  當導語故事引出作者時,讓學生以回憶的形式了解作者,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還鞏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點。

  在對本文一些常用文言字詞句式的梳理時,學生在掌握本文知識的同時,聯(lián)想到過去學過的相關知識,并加以歸納,有利于形成知識網(wǎng),聯(lián)合鞏固新舊知識。

  四、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n前安排學生利用工具書及課文注解進行預習,力求初步熟悉課文,掃除生字障礙,對照課文注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并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ǘ⿲дZ:由一則小故事引出追求逍遙游的莊子,并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了解介紹作者,教師再并結(jié)合一些文學常識補充完善。

 。ㄈ⿲φn文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再指導朗讀,體味其中的感情變化以及作者獨特的文筆。

 。ㄋ模┤嗬首x,指出朗讀中的不足或錯誤。因為本單元要求加強自學,故本課時以總結(jié)歸納的方式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并聯(lián)系學過的相關知識使之掌握和鞏固。內(nèi)容涉及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ㄎ澹┬〗Y(jié)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并提示下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六)布置作業(yè),鞏固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進一步自學,深入了解課文。

  (七)板書設計:重點突出,直觀系統(tǒng)。將板書大體分為三塊,左邊為文學常識板兇括作家及作品簡介等。中間與右邊兩塊作為教學重點的突出版面,內(nèi)容包括重點字、詞和特殊句式。

  五、教學效果

  課上,學生積極配合并思想,達到了較好的互動。經(jīng)過這節(jié)課,學生了解了相關的文學常識,在掌握了本文的一些文言字詞句的同時,歸納梳理了以前學過的知識點,將新的知識點與舊的知識點聯(lián)結(jié)起來形成知識網(wǎng)絡。并掌握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其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1、 教材在本單元的所在位置及教學目的

  第六單元是文言文單元,前兩課講讀課文《勸學》和《師說》都是論證學習的,是講讀課文,這篇文章是課內(nèi)自讀課文!秵栒f》和《師說》的體裁都是“說”。學習這幾篇課文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tài)度。特別是這篇課文對指導學生勤學好問有積極的意義。在寫作方法上這幾課都有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可以借此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掌握正反論證、比喻論證,掌握若干活用詞。這一篇古文雖說寫于晚清,但是桐城派古文章多艱深,篇幅長,生字多。因此,要求學生加強預習,在課前掌握生字生詞。

  二、說教法

  既然是自讀課文,可以從知識遷移方面考慮,采取比較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課內(nèi)自學。教師在指導時,仍要重視誦讀,使學生讀出語感,和《勸學》、《師說》加以比較,進一步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朗讀法DD粗知課文了解內(nèi)容。

  討論法DD深入理解掌握意義

  比較法DD區(qū)分異同認識特點

  練習法DD實踐歸納掌握字詞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這一課,遇到的典故多,對此通讀,知其大意即可應結(jié)合實際理解問與學的關系,重在誦讀,歸納比較。配以練習,突破難點。除了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還應對常用字文言實詞進行歸納整理。

  四、說教學程序:

  1、布置預習,朗讀課文。結(jié)合預習提示和注解,粗知課文大意。劃分段落層次,找出論點論據(jù)。

  2、 導入新課,由《師說》從師而問引入《問說》由勸學即勸問引入《問說》,并指明《師說》《問說》同屬“說”,一種議論文體裁。

  3、 引導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第一段的內(nèi)容要點是“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這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昂脤W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是推論。第二段論證“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捌破湟伞薄扒笠坏谩薄百Y切磋”這三個作用概括出“好問則!薄5谌喂湃恕疤撝胁粩嗤晟啤薄叭韵掠袑W無問”第四段今人不好問的原因表現(xiàn)和危害,“為害于心術者大”。第五段今人不善問的表現(xiàn)。第六段從反面論證問與學相輔而行的關系。第七段總括全文。

  4、 引導學生比較《師說》《問說》的相同處。

  題目都有說,《師說》《問說》

  都勸人們要虛心學習,要向各種人學習。

  都反復運用對比的.方法。

  都是內(nèi)容質(zhì)樸,多排偶句,整散結(jié)合。

  比較不同點

  《師說》強調(diào)從師的重要性,學必有師,《問說》強調(diào)問的重要性,學必好問。《師說》對比對象繁多,參比內(nèi)容單一。都是“不恥相師”與“恥學與師”!秵栒f》對比對象單一但對比內(nèi)容繁多。

  5、 歸納詞的活用。

  6、 學生提問教師解疑。

  7、 總結(jié)學習要勤學好問,要掌握正反對比論證.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3

  《師說》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該文集中反映了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對從師與學習的認識的論述。該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古代的議論性散文。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在于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礎的文言語法知識,學習如何清晰有力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本文安排在單元的第四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是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嘗試主動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學習方法的關鍵。

  根據(jù)新課標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的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知識還在積累階段的,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一定量的誦讀的實際情況。

  我擬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本課出現(xiàn)的文言知識。

  新課標指出,應該“通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nèi)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由于本文是論說文,韓愈對比論證的手法是其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學生在習作中借鑒。因此,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采用誦讀法和分析法進行教學。誦讀法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tài),如節(jié)奏、語調(diào)、語氣等,這就需要揣摩文意。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分析法在于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文中所載的道,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關于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古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梢园咽柰ㄎ囊夂驼n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背誦課文,使記誦和理解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guī)律,也減輕學生課下的負擔。

  本課計劃安排兩課時。今天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主要有:

  首先,導入課文,我計劃從學生們學習過的有關“說”這種文體的知識導入,介紹寫作背景。其次,誦讀課文。通過單個學生讀課文、教師的糾正范讀、全體學生共同誦讀三個步驟,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使文言文語感的訓練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能夠落到實處。另外,使學生整體上對文章有所了解,明確課文論述的中心。第三,讓學生主動疏通課文詞句,指出應該注意的文言知識點,教師給與總結(jié)與點撥,這是給學生主動權,讓他們學會收集整合資料,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第四,分析課文的第一段,明確課文的中心。第五,再次誦讀課文,加深記憶和理解。最后布置作業(yè),要求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我作如下安排:

  首先,檢查課文的背誦情況。借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其次,進入課文的分析。本課從分析討論課文的第二段開始。這一段中,對比論證使的手法是教學的關鍵。我設問[提問]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為了批評“恥學于師”的人,作者從幾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鍛煉搜尋有效信息和歸納的能力。要求學生將幾方面的對比關系一一列出,并用課文原文回答作者通過每一組對比得出的結(jié)論。從而在誦讀與找尋中明確對比論證的使用效果,并鼓勵學生在習作中使用。分析后要求當堂成誦。第三段,作者用了舉例的手法論證“圣人無常師”。在設計中,我設問[提問]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么觀點?用文中原句回答。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明確所舉例子背后所蘊含的道理,明確學習應該勤學好問、不恥下問。分析后,要求學生當堂成誦。最后一段是作者闡述寫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點分析,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和韓愈寫作的原因即可。背誦最后一段。

  再次,全文講解完要求學生再次背誦全文。加強誦讀訓練的力度,培養(yǎng)語感。同時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討論]前面學過的《勸學》和今天學習的《師說》都市和學習有關的論說文,說明古人很注重學習的問題。那么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學者”與“師”應該是一種什么關系呢?大家討論一下。設這個問題,一是讓學生將所學道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中,二是促進師生間相互學習關系的發(fā)展。

  最后總結(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背誦全文。就課堂討論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游褒禪山記》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課文,F(xiàn)依據(jù)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的、教學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1、教材簡析

  《游褒禪山記》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這篇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jīng)過,并借此生發(fā)議論,說明要實現(xiàn)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yè),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提出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游記立意超卓,指向鮮明,言簡而意豐,言近而旨永。

  2、教學目標的定位

  (1)、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中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用法。了解文言虛詞以、其的意義與用法。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方法。

  (2)、能力目標

  熟讀背誦,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敘議結(jié)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

  領會意志、深思慎取對學習、生活、工作的重要意義。

  3、教學重點

  一、重點積累名、曰、文、進、奇、好、出、極、觀、求、險等文言實詞的意義。

  二、掌握虛詞以、其的意義與用法。

  三、判斷句、陳述句、反問句等常見文言句式

  4、教學難點的突破

  一、掌握文章說理深刻、章法嚴謹?shù)膶懽魈攸c。

  二、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

  二、說教法

  1、點撥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導的語文點撥教學法是根據(jù)中國漢語文的特點,針對中學生學習語的實際,為落實啟發(fā)式教學原則而采取的一種教法。所謂點撥,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與,運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fā)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方法。簡單說,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游褒禪山記》中,我主要點撥的是準確理解詞語含義的幾種方法,使學生學會猜,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

  2、歸納法。從上學期開始,我一直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tǒng)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如《游褒禪山記》一文的第二課時,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文蓋道三個實詞義項及乃然其三個虛詞用法。

  3、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

  情境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誦讀法———古詩文需要熟讀背誦。

  小組合作法———文言文需要小組協(xié)作。

  提問法———課堂上需要師生互動。

  討論法———課堂上需要活躍氣氛。

  反饋法———新知識需要及時整理。

  練習法———教學上需要精講多練。

  三、說學法

  1、學生的.情況。

  此前,學生學習文言文已經(jīng)有了初中三年的學習經(jīng)驗,上了高中后也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識。因此,學生學習這篇淺易的文言文并不會感到特別的吃力,但是部分文言字詞的讀音、句讀、釋義依然會對高一學生存在一定的挑戰(zhàn)。

  2、學法的指導。

  高一學生對文言文閱讀已具備了一些基礎知識和積累,但對如何學習文言文,還是一個新課題,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運用已有的知識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獨立學習的境界。

  1、誦讀法。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誦讀能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tài)的同時,實現(xiàn)對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語聲音形態(tài)與情味的關系是極其密切的,從感知的直接性來說,文字不如聲音徹底、深刻、細膩。

  2、圈點法。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這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一種常見的閱讀方法。

  3、猜讀法。哥德曼認為,閱讀過程并非一個精確知覺的過程和系列加工的過程,而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和預期的過程,閱讀是一種語言心理學的猜測游戲。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詞匯后,碰到難詞時,教師應引導點撥學生大膽猜測,在小心求證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詞在文中的含義。

  4、歸納法。

  高二游褒禪山記語文說課稿鼓勵學生及時歸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積累文言文知識,這也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5

  一、關于教材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這首古體詩不論是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已經(jīng)達到了十分純熟的境界!豆旁娛攀住吩谥袊糯姼璧乃囆g手法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高中語文古詩教學中也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關于學情

  這首詩歌在內(nèi)容上難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讀。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作個性化解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就此作些探討。

  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系統(tǒng)學習和本冊古詩部分的集中學習,有了一定的古詩鑒賞能力,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有了一些積淀,興趣漸濃,這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熱愛古代詩歌、學習古代詩歌的一個前提。

  三、關于教學方法

  1、聯(lián)想想象法

  2、意象分析法

  3、探究合作法

  四、關于教具

  1、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投影片

  2、課文配樂朗讀

  3、課文意境視頻資料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以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的品論導入。

  2、提問: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mdash;mdash;《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tǒng)《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蛟⒀裕蝻@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鑒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ㄌ崾荆悍绞绞窃噲D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diào)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辈苫ㄕ哿,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huán)境描寫,意在從側(cè)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zhuǎn)、合”,這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是暗轉(zhuǎn)過渡,為表現(xiàn)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zhuǎn)變?yōu)橄旅娴镊鋈讳N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zhuǎn)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fā)展暫時作一結(jié)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奥坪啤币辉~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問題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huán)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tǒng)一)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聲聲慢》,我說課的內(nèi)容由五部分組成,一是說教材,二是說教法,三是說學法,四是說教學過程,五是教學小結(jié)與作業(yè)。

 。ㄒ唬┱f教材

  1、教材地位與作用

  《聲聲慢》選自高中語文第四冊“詞別是一家”單元,這個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是鑒賞婉約派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詩詞的能力。欣賞詩詞要在反復的誦讀中,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詩句中蘊含的感情。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后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

  2、教學目標

  新課程理念提倡教學應以三維目標為中心,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nèi)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2)、能力目標: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nèi)涵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

  3、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jù)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受“閑愁”與“家國之愁”的區(qū)別、

 。2)、教學難點:這首詞選擇的意象很符合傳統(tǒng)的審美視角,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復雜的內(nèi)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ǘ┱f教法

  1、教學方法

 、佟1〉誦讀感悟法

  詩詞教學貴在多讀。本詞是宋詞中的經(jīng)典,文辭優(yōu)美,感情濃郁,我要認真引導學生誦讀,在誦讀中體驗女詞人孤凄愁絕的情感。讓學生在誦讀中發(fā)現(xiàn)詩詞中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誦讀的過程中質(zhì)疑,思考,品析,鑒賞。

 、、“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學中設計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膽質(zhì)疑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③、比較法

  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在誦讀、分析、聯(lián)系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堋⒔虒W手段及教學媒體的運用

  多媒體和mp3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借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學法指導:

  意象意境感情

 。ㄈ┱f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

  輕拂中華歷史的塵煙紗縵,咀嚼古往今來的悲懷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學長河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恐怕當數(shù)女詞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她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她還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說不盡的愁。

  2、比較閱讀《聲聲慢》與《一剪梅》

 。1)學生試讀這兩首詞

  根據(jù)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試著讀課文,考慮語調(diào),語速及感情基調(diào)。

 。2)聽錄音范讀或老師范讀上闋

  讓學生與自己前面的試讀對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3)提問學生朗讀其中一首

  糾正讀音,糾正節(jié)奏,調(diào)整感情。

  問題:《聲聲慢》這首詞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愁)那么此詞中表現(xiàn)的“愁”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是否一樣呢?((板書:一般愁字別樣情)

  同: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種“閑愁”,《聲聲慢》則勝于“愁”!伴e愁”自是相思之情,獨居生活的孤單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明確:創(chuàng)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南渡前:描寫少女、xx時期的生活閑愁、離愁——清麗婉轉(zhuǎn)

  南渡后:表現(xiàn)思夫、思國、思鄉(xiāng)濃愁、哀愁——沉哀凄苦

  設計意圖:通過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對比閱讀,讓學生明白李清照前后期詞的不同風格和不同情感。

  都說“一般愁字別樣情”,多愁善感的詩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千般濃、萬般深的“愁”該怎樣抒發(fā)呢?

  請同學們齊讀此詞,找出課文中直接抒發(fā)情感的句子

  明確: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谶@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人通過這兩句,直接抒發(fā)了自己的愁情。這次第,是指什么時候呢?讓我們走進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寫此詞時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記)

  李清照大事記:

  1103—1126年:與趙明誠結(jié)婚,婚后融洽歡娛,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研究,度過了這一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xx透頂,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1127年: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zhàn)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終年49歲,李清照時年46歲。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李清照被判刑兩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李清照寫此詞時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經(jīng)歷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寫此詞的?(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孤獨之苦)正是在此情形下,詞人在《聲聲慢》中寫下了自己的愁思。

  那么作者是如何入愁的呢?回到我們的第二個問題:找出奠定全詞感情基調(diào)的句子。(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尋尋覓覓”,李清照在尋覓什么?她當時的境況怎樣?(當時李清照的境況時國破家亡、夫死,自己顛沛流離。她可能在尋覓往昔歡樂的歲月,xx前的他太平生活,還有丈夫在世時的愛情等等,但卻又不知道去哪里尋找。從這個動作中看出了她的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詩人尋找到曾經(jīng)的快樂、幸福了嗎?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尋覓的結(jié)果不但沒尋回失去的東西,環(huán)境的冷清反而讓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詩人最后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凄苦無告)

  開頭這14個疊詞奠定了全詞哀婉凄涼的感情基調(diào)。

  分析意象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當詞人帶著滿眼憂愁來看周圍的事物時,“物皆著我色”。請問作者在詞中選取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她的愁。自讀課文,找出意象。(淡酒、秋風、過雁、黃花、細雨、梧桐)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睘槭裁词堑?(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闭埻瑢W們回憶出詞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現(xiàn)過黃花的詩句!包S花”一般喻指什么呢?(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對于滿地黃花堆積,你們怎么理解?(花開得盛:花凋謝在地。理解為花開之盛則是以樂景哀情反襯;理解為花凋謝在地則是以花喻人正襯,寫出詞人的凄苦憂愁。)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請同學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含梧桐的詩句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溫庭筠《更漏子》)

  請同學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含雨的詩句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拍痢肚迕鳌

  由此我們可知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征。

  由此我們可知梧桐一葉知秋牽愁惹恨。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以梧桐寫悲秋,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

  雨是最契合文人失意與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特定的感情內(nèi)涵。

  3、總結(jié)鞏固

  通過對比,我們清晰看到了詞人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diào)。早年的“愁”是“閨怨”、“離愁”、“相思之愁”,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晚年的“愁”則是在經(jīng)理了孤獨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之后的“欲說還休”的愁,是一種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jié)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課堂總結(jié),讓學生明白詞人早晚期詞作風格的差異,理解了“愁”的豐富內(nèi)涵。

  4、探究性作業(yè):

  根據(jù)所學知識,搜集相關作品,比較分析

  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詩人表現(xiàn)其“愁緒”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義。

  設計意圖:根據(jù)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yè)設計可以呈現(xiàn)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yè)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zhì)。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7

  教學目標

  1、體會安妮用生命記錄的情感和思考,感受她在厄運中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執(zhí)著,對人性善的深信不疑

  2、學習、了解書評的一般寫法,嘗試寫評論性的文章

  說明:

  本文是《紐約時報》一篇書評,寫于1952年當時,《安妮的日記》剛剛在美國出版,遠沒有現(xiàn)在的影響力作者說它是“經(jīng)典之作”,因為書中的安妮·弗蘭克勇敢、陰郁、機智、自我懷疑,幾乎完美表達青春時期的劇碼,還因為它并非事后回顧,而是同期記載了每一刻顫抖的生命,更因為書中隨處可見的對世界、對生命的好奇和熱愛,對人類價值的堅守

  正如日記中并沒有故意賺人熱淚的故事,作者評述的時候,始終客觀冷靜,不事雕琢,摘引日記中的文字時,津津樂道于密室居民的日常生活,極富人情味,著力表現(xiàn)普通人在xx恐怖陰影中的從容自若關于這一點,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深入文本,品讀作者摘引的文字,感受一個鮮活的生命在與世隔絕的生活中的堅忍和勇氣

  2、難點:理解《安妮日記》作為經(jīng)典之作的“雙重意義”

  說明:

  本文開篇即冠以《安妮日記》“經(jīng)典之作”的高度評價,隨即多方面論證其經(jīng)典性,語言洗練、中肯但安妮所處的逆境對于學生來說距離太遠,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書籍和影視資料,更多的了解“二戰(zhàn)”和“xx”,尤其要通讀《安妮日記》這樣,對所評述的內(nèi)容有了感性的認識,才能對作者的觀點和情感有切實的認同,并由此形成更為全面的思考

  xx的幸存者們,在經(jīng)歷了恐怖的劫難之后,出于自衛(wèi)的需要,首先選擇沉默,以抵擋太多的悲哀對他們來說,最迫切的是尋找親人,重組家庭幾乎是在20年之后,他們才開始重聚力量,一點一點開口而1947年出版的《安妮日記》則成為最早訴說這一慘劇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3月,流亡倫敦的荷蘭政府,通過廣播,號召荷蘭人民把自己的日記保存下來,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可以作為珍貴的史料正因為這個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相信真理、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才有了今天的《安妮日記》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預習導入

  揭示課題

  1、教師課前布置:

  (1)要求學生閱讀《安妮日記》部分篇章,感受她樸實流暢的文筆中蘊藏的痛苦的等待、花季的'憧憬和對生命的思考

  2、學生交流閱讀感受,教師順勢引入課題

  1、利用圖書館和網(wǎng)絡資源,查找作品

  可以一個人閱讀,也可以三、四個同學分章節(jié)讀

  2、學生讀日記中最讓自己感動的文字,并把這些文字做成ppt文檔,交流的時候,邊投影

  1、本文是對一部文學作品的評述,不閱讀原文,就沒有對那個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的少女的認識,對作者所說的“經(jīng)典之作”也就無從體認

  2、此環(huán)節(jié)是為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為后面的學習作準備

  初讀文本

  理清層次

  1、課文副標題為“評安妮&8226;弗蘭克著《安妮的日記》”,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找出這篇文章哪些部分是“評”,“評”的內(nèi)容是什么

  1、學生速讀課文

  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分段

  14小節(jié)為一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安妮日記》作為經(jīng)典之作,具有雙重意義

  514節(jié)為一段,摘引日記原文,表現(xiàn)安妮對真理、和平、人性的執(zhí)著追求敘議結(jié)合

  15小節(jié)為一段,介紹日記的出版流傳,痛惜哪些慘死在集中營的幾百萬安妮一樣無辜的生命

  本文結(jié)構(gòu)清晰,敘議有機結(jié)合在學生已經(jīng)對原著基本了解的前提下,理清行文思路,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作者的觀點、情感,并初步感知評論文的寫作特點

  跳讀文本

  品味詞句

  1、作者說安妮的日記“細膩翔實”、“溫馨而坦然”,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這些特點?

  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摘引日記的文字

  2、要求學生選擇最有體會的文字,發(fā)表見解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 號考生。

  現(xiàn)在開始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蘇軾。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剖析本課。

  《念奴嬌·赤壁懷古》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一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歷史坐標上的沉思。詩歌是蘇軾被貶黃州游赤壁時所作,感情激蕩、氣勢雄壯,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學習本文有助于學生獲得審美體驗和精神陶冶。本課計劃用時1課時。

  高一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古詩詞知識,但鑒賞能力還有待提高。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立本課的三維學習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了解寫作背景,學習借古抒懷的手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詩歌內(nèi)容及表達技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歌的豪邁氣勢,學習作者面對人生挫折時的曠達情懷。

  教學重點為:賞析語言,感受豪邁之情。教學難點為:評價作者“人生如夢”的復雜情感。

  錢理群說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根本上是一種感悟文化。古典詩詞是最具表現(xiàn)力和畫面感的`文學形式。為此,本課將采用情境教學,以情促讀,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誦讀法、比較鑒賞法以及問題探究法完成學習目標。

  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

  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擬定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用時約3分鐘。

  多媒體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為整節(jié)課奠定一個良好的感情基調(diào)。導入語:古之文人雅士,每當?shù)歉咄h,必有所觸動;每臨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世人傳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悟東坡豪放的詞風。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品析,用時約10分鐘,分三步展開。

  1.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掌握字詞、疏通文意,多媒體課件展示蘇軾以及“烏臺詩案”相關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

  2.播放一段名家范讀的微課視頻,學生采用跟讀、自由朗讀等方式,體會作者感情。

  3.整體感知。引導學生分析詞作的結(jié)構(gòu)。上闋著力描繪赤壁之景,下闋借寫周瑜抒發(fā)感慨。以縱橫之筆將寫景、敘事、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意境開闊、氣勢磅礴。

  第三環(huán)節(jié):精讀探究,用時約20分鐘,分兩步展開。

  1.讀中悟情,深入文本。問:你認為這首詞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豪邁氣概的句子是哪句?小組交流討論,適時加以引導。師生共同明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最具豪邁之氣。陡峭的山崖聳入云霄、洶涌的波濤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澎湃的雪浪,生動地勾畫出了古戰(zhàn)場雄奇壯麗的圖景,不僅表現(xiàn)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氣概,也為下闋懷古渲染了氣氛。

  2.以情促讀,探究文本。問:有人認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含有消極情緒,也有人認為是從憤懣走向平靜的自我排解,難掩豪放曠達,你怎么看?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基調(diào)和寫作背景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并結(jié)合之前學習過的《前赤壁賦》探討“江月”這一意象在蘇軾文學作品中的特殊意義。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升華,用時約5分鐘。

  給學生1-2分鐘的時間消化吸收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問:蘇軾的一生,一度下獄,三度貶官,可謂命運多舛。然而他并沒有像賈誼那樣“抑郁而終”,也沒有像陶潛那樣“歸隱田園”,林語堂也曾說蘇軾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感受?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暢所欲言。

  整堂課,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問題為導向,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課前預設,并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

  第五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1.將本詞擴寫成一篇散文,發(fā)布到班級博客中,全班進行交流。

  2.三國時代人物眾多,作者為什么選取周瑜呢?自主探究,形成文字。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后我將及時進行總結(jié)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確立目標、重點和難點

  微型小說《窗》是高教基礎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它通過描寫發(fā)生在兩位病人之間的故事,在虛無與存在、利已與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沖突中,展現(xiàn)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批判了狹隘自私的陰暗心理,意味深遠,發(fā)人深省

  本文是中職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nèi)容,是學生對小說的閱讀在第一冊第二冊的基礎上,由理解能力上升為欣賞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訓練內(nèi)容本單元的重點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與接受性閱讀的活動中心不同接受性閱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的是作者寫了什么,怎樣寫的;提出了什么,怎樣論證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集中在讀者身上,讀者要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感悟作品給予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哲理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過程中包括探究性的活動,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發(fā)展思辯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現(xiàn)代文閱讀的要求中有整體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正確領會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提高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中外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窗》這篇小說的語言精練、含蓄;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情節(jié)很短但完整且有波瀾;內(nèi)涵豐富,表達了深刻而有普遍意義的主題教材選入這篇文章意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yōu)美意境,從對“人與人對待生活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的敘述中,啟發(fā)學生在“人性的美與丑”、“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作出深入思考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賞讀文章凝練含蓄的語言,探究對比及結(jié)尾藝術

  2.能力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學會關注生活,有意識地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形成正確的審美標準

  ②啟發(f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的見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圩x寫一體,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識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

  以上三個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具體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并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透過對優(yōu)美句段含蓄凝練語言的欣賞,領悟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

  二、教法與學法的思路與分析

  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確定了,還需與之相適應的教法與學法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jié)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對本課我主要采用這樣的教法:“讀——賞——議——悟——究”這個方法符合學生特別是職高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便于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獲得跨越障礙,獲取知識,解決疑惑,提高能力的成功感

  (1)讀—熟悉本文,整體感知在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這是一節(jié)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信息,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人性的美與丑

  (2)賞—品味語言,感受魅力本文詞匯豐富,對環(huán)境的描寫精當、傳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積累、總結(jié),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本課巧用對比,從不同的角度挖掘人物的性格內(nèi)涵,我們不難從中體會人性的善惡和靈魂的尊卑

  (3)議—互動合作,拓展思路學生就“人與人”的關系和做人要“長善抑惡”等話題展開議論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并進行課外延伸,鍛煉了學生說和議的能力

  (4)悟—發(fā)揮想象,體驗情感由學生總結(jié)自己的感悟與心得,積累閱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

  (5)究—合作探究,品析美文對比閱讀,啟發(fā)學生對“窗”多種含義的探究

  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我們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diào)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途徑由于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多數(shù)偏差,而且程度參差不齊,他們更需要一個寬松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在學法指導上,以適當?shù)慕虒W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以認可、贊賞、寬容、鼓勵去激活他們的學習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愉悅的'狀態(tài)中成長,從而達到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實現(xiàn)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fā)展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1.養(yǎng)成閱讀習慣,追求高尚情趣

  2.賞析優(yōu)美語段,理解意境美

  3.合作討論學習,體會寓意美

  4.總結(jié)積累方法,領悟情感美

  5.探究文本、拓展思維,增強創(chuàng)意美

  適當?shù)慕谭ㄅc學法是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的,我對教學過程做了如下設計:

  三、關于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指導預習

  這一步驟利用早讀、自習等時間完成這種指導在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就會掌握了預習的方法,自己制定預習方案。

  指導目標:根據(jù)課文導讀和課后思考練習題,與學生共同制定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完成預習方案,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預習建議:思考困惑的問題,然后把學習效果與同學交流,取長補短,在合作互助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要鼓勵、指導學生對預習中的疑問查找資料,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增多、更新,如上網(wǎng)搜索等因為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每時每刻都面臨著如何運用信息的問題信息素質(zhì)是中職學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學會收集與處理信息是每個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的發(fā)展的必備能力之一。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決定從有關“窗”的詩句入手,引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從而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故設置導語如下:

  一位詩人說:“打開窗戶,陽光不止一種顏色”我們透過窗戶欣賞五彩繽紛而又美麗豐富的世界,所以我們常說“窗戶是房屋的眼睛”我們又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看到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我們的內(nèi)心今天,就讓我們推開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窗》,走進兩位病人的內(nèi)心世界。

  (三)復述故事,把握小說情節(jié)

  1.復述故事,提示要注意語言的簡練,情節(jié)的完整。

  2.把握小說的情節(jié)與環(huán)境通過對小說知識的回憶和復習,掌握了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整體感知精巧的構(gòu)思高爾基說過“情節(jié)的發(fā)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史”,情節(jié)的一步步發(fā)展就是為了展示人物形象的,這個環(huán)節(jié)為突破重點和難點打好了基礎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并不是本文的學習重點,但這個極為省儉筆墨又具體可感的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卻是不可忽略的,通過這個問題的設置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多元化,是學生思維訓練的一個結(jié)合點。

  此處的設計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有效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首先把握三個原則

  (1)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逐一攻破;

  (2)重視素質(zhì)教育,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

  (3)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內(nèi)容

  總的方法是:提出問題,引學生的思維上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緊扣教材,由淺入深地設置一連串有內(nèi)在邏輯性的問題,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經(jīng)過獨立思考,共同討論的合作探究,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里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設置問題,激發(fā)思維,突出重點

  “再讀課文”中,通過對情節(jié)發(fā)展和情節(jié)高潮的分析所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學生搭建知識的臺階;“深入分析課文”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學會在分析中運用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方法面對兩位病人之間的矛盾,“生存”和“死亡的矛盾”,找到解決的問題的多種答案,甚至超越作者本意的答案;結(jié)尾的空白,成功地“填補”了,那就是一次思維的飛躍,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教法上,第一部分的問題由學生稍作思考即回答;第二部分問題討論后回答,回答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多元互動、教學相長,提倡、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有創(chuàng)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進而完成本課教學重點。

  對于教學重點中,學生未能注意的方面,我則適時適當?shù)狞c撥、評價、引導、控制,使教學活動健康高效的運行。

  例如:當學生基本能分析出描述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后,提出:“我認為描述者是高尚的,因為他能夠在自己重病時,鼓勵病友戰(zhàn)勝病痛,大家認為我說的對嗎?”

  再如:提示學生,在描述者死去的那個夜晚,作者多次描寫了另一個病人的眼神,但同樣的眼神表現(xiàn)的是不一樣的心態(tài),仔細揣摩一下,他此時心里在想什么?

  (1)一天晚上,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

  (2)他的同伴大聲咳嗽著……他兩手摸索著,在找電鈴的按鈕……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

  (3)病人終于停止了呼吸,另一位病人繼續(xù)盯著天花板。

  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聯(lián)想和想象中,豐滿人物形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鞏固聯(lián)想式、空白式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方法。

  第二步問題中滲透德育,分析評價中突破難點。

  中等語文課程的教學與實施,要著眼于提升未來勞動者的全面素質(zhì),我們今天面對的中職學生,將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他們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而且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品位,即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成為有文化品位的勞動者這些問題的設計,結(jié)合生活實際,來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想所為,讓學生有個心理的道德行為的底線在學生共同討論,總結(jié)主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我們自己是否有過與“不靠窗病人”類似的心理過程?如果有,你認為該怎么辦?如果沒有,該如何避免?然后進一步思考:如果我們周圍的人中,有類似“傾聽者”的人你該怎么辦?從而達到學生自我教育,德育透滲的目的。

  (五)課堂訓練,總結(jié)升華

  訓練題目:最后,當即將離開病房時,讓我們一起關心不靠窗的病人,每一位同學寫一句話或一段話作為禮物送給他,希望他在我們同學的幫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風景,能夠好好地生活下去。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要做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接受美學的理論中,讀者是接受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獨特的心得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也是對教學的一種反饋,這個過程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它是議析理解性評價和練習形成性評價的反映,實現(xiàn)了難點知識的突破,又可以使重點知識落到實處小小的一扇窗,折射出人性的光輝與陰暗,窗里窗外,美丑分明我們個人都應該反思,用我們的心靈去關愛他人,去鄙視那些丑陋的行為這樣打開心靈的窗戶,我們定會看到湛藍的天空、飄逸的白云、潺潺的流水、青青的遠山和燦爛的陽光。

  (六)練筆閱讀,拓展思維

  1.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練習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同時把讀與寫結(jié)合起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

  2.第二個關于語言的作業(yè)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美好語言的感受力,訓練學生正確有效地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同時,強化了對難點的掌握。

  3.對比閱讀歐8226;亨利的小說《最后的長春藤葉》學生在有目標的閱讀與鑒賞活動中,能夠發(fā)展獨立閱讀能力,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四、教學反思

  反思《窗》的課堂教學,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

  1.由于重視學情,方法適當,所以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

  2.導語和結(jié)束語設計是這篇課文教學的一個亮點,導語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jié)束語既是對本課的總結(jié),也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升華,精美而智慧的語言定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對教材的挖掘還不夠深入、透徹課堂上注意了課文的一些大問題,但課文中些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細、欠深;

  4.課堂教學機智還欠靈活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對教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課堂上,一是未能及時抓住學生發(fā)言中的有關信息深入挖掘課文;二是“放”學生之后不能及時地“收”回,致使課堂后半部分重復現(xiàn)象比較嚴重,浪費了時間,課堂節(jié)奏拖沓;

  5.教師語言欠精練,板書不夠適時這些,將激勵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屈原列傳》是魯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四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譜寫生命贊歌”為主題。

  《屈原列傳》是司馬遷寫的一篇文言人物傳記,通過記述屈原的生平事跡,表現(xiàn)了屈原對楚國興衰存亡說起的重大作用,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氣和嘆惋之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與鑒賞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文章內(nèi)容,基于此,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

  2.學習本課出現(xiàn)的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以及文言句式;

  3.學習本文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理解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判斷、介賓后置等句式。

  由于學生思維的深度有限,對于文本的寫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在學習作者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基礎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方法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傳記,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準備采用朗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等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法使學生由讀促悟,由讀入境。

  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積極的思考相結(jié)合,既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又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討論法加強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關于學生的閱讀方法,以“圈點讀書法”為主,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此外,我準備采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照一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關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今天,讓我們走進史學家司馬遷筆下的屈原,學習《屈原列傳》,用歷史的眼光去品評屈原。(多媒體展示屈原簡介和相關圖片)

  此導語力圖讓學生從對屈原的興趣遷移到對文本的興趣,又抓住了即將過端午節(jié)這一時機,具有及時性,又使學生理解了關于屈原的文學常識。

  第二環(huán)節(jié):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由于本課含有較多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如:“離騷者,猶離憂也”中的“離”通罹難的“罹”,以及注釋中并沒有出現(xiàn)的“齊與楚從親”的“從”通“縱”,合縱的意思。

  “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詞做狀語。還有判斷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钡取W衷~是學生讀懂文章的基礎,教師請數(shù)位學生通過逐段朗讀結(jié)合教師的講解,既訂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體現(xiàn)了語文是基礎性和工具性學科。疏通字詞和句子后,教師請學生默讀課文,劃分層次,提取圈點出關鍵詞。學生邊讀邊思考,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本課提綱,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適時板書。(板書內(nèi)容見第四)此外,對于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現(xiàn)了屈原和漁父的對話,教師請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和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求知欲。

  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點,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做鋪墊。

  第三環(huán)節(jié):研讀賞析

  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典范,也是歷來評價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師以兩個問題為線索,請學生重點研讀此段。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題目:

  問題一:屈原寫《離騷》的原因;

  問題二:請分別用不同的符號圈出文中記敘,議論和抒情的句子。

  問題一學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蓋自生怨也”和“憂思而作離騷”,使學生能夠體會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臨困難時表現(xiàn)的高潔品質(zhì)。

  問題二學生首先通過文本具體句子區(qū)分這三種寫法方法,進而體會司馬遷在記敘的基礎上發(fā)表議論,在議論中又表達感情的寫作手法。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

  接著,教師請學生重點研讀文本4-11自然段,并出示討論題:《屈原列傳》是屈原的傳記,為何卻用7個自然段的大篇幅寫懷王和其他人?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基本可以明確作者這樣寫是為了通過寫懷王的昏庸反襯屈原對楚國的重大作用和表現(xiàn)他的高潔品質(zhì)。

  此時,教師點撥,通過講述司馬遷的經(jīng)歷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進行拓展:司馬遷和屈原在人生經(jīng)歷上又很多相似之處,都曾遭受陷害和放逐,司馬遷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史學家認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傳,作者在議論的過程中表達的不平之氣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之下,既了解的有關司馬遷的文史知識,又拓展了思考問題的深度,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去品評歷史人物,這也是本單元教學目標所要求的。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后作業(yè)

  文言問學習的重點是掌握實、虛詞和文言句式,并且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因此我的作業(yè)為:對本課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歸類,并做相關練習。

  四、說板書設計

  屈原列傳

  司馬遷

 。1-3)任-疏-志

  (4-11)免官-放逐

 。12)屈原之死

 。13)屈原影響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失街亭》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古代白話小說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古代小說常識,培養(yǎng)鑒賞古代小說的意識,解讀名家名篇,初步涉入小說規(guī)律之門。而《失街亭》又位于本單元第三的位置,屬于一篇課內(nèi)自瀆課文,因此以開放的思維,現(xiàn)代的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的學習產(chǎn)生良好的鞏固作用。

  2、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①、繼承古代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了解《三國演義》的主要內(nèi)容; ②、體味小說情節(jié)安排上的前后關聯(lián)、緊張自然的特點; ③、把握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分析諸葛亮、馬謖的人物性格特征。

 。2)能力目標:A、通過自讀瀆課文,提高積累、整合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提高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B、通過討論,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和領悟優(yōu)秀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馬謖這一反面教材,教育學生逐漸形成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優(yōu)良品質(zhì),不言過其實,重視實踐,不死守教條。

 。ㄟ@四個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

  3、根據(jù)以上學習目標,確定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1)重點:學習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和人物語言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分析孔明“三囑”、馬謖“三笑”、司馬“三探”、諸葛“三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難點: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分析“失街亭,誰之過”(可展開專題辯論)

  二、說教法與學法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量迅猛遞增的時代,現(xiàn)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币舱绨5录痈粻査f:“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蔽覀児湃艘舱f“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課堂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客觀對象,而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導向作用。從這一點出發(fā),再結(jié)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語言明白易懂,教師不必串講,讓學生自己閱讀分析,以培養(yǎng)自學能力

  2、《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古典小說,可作簡單介紹。建議課外閱讀《三國演義》

  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因而,這次討論課的方式有小組討論、大組討論、師生對話等。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倒好處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zhì)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說教學程序

  (一)課前熱身

  上課之前,先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播放電影片段《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沖突,渲染情感,創(chuàng)設氛圍,讓學生初步了解《三國演義》 。

  (二)導語設計

  俗話說:勇不勇看水滸,智不智看三國。意思是說,水滸中多勇士,三國中多智士。在前一課,我們 學習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了解了施耐庵那精巧的藝術構(gòu)思,也欣賞了梁山好漢們的智勇雙全的氣概,相對于施耐庵的《水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又向我們展現(xiàn)了另外一種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和歷史風云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三國古戰(zhàn)場看看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吧。 板書課文題目。

  (三)作家作品介紹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別號湖海散人。他可說是中國第一個用全力作小說的作家,其作品包羅萬象,著有小說《隋唐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雜劇《趙太祖龍虎風云會》等,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教師簡要介紹《三國演義》的成書和故事要點,街亭之戰(zhàn)的戰(zhàn)前情況。詳細見教師用書)

  (四)自主探究,整體感知

  自讀思考練習: 試用《三國演義》的章回體形式,給課文的四個部分各命一個小標題。

  1、孔明分兵拒司馬,馬謖立狀守街亭 2、司馬設伏取蜀兵,馬謖大意失街亭 3、亡羊補牢時已晚,發(fā)號施令另打算 4、趙云神勇保軍資,孔明揮淚斬馬謖

  (五)問題研討,點撥分析

  1、分析馬謖其人

 。1)教師介紹馬謖其人如何深受諸葛亮重用的相關情節(jié)(先后獻攻心計、離間計)。(2)學生討論,然后概括馬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ㄌ崾荆鹤则溩园痢⒛恐袩o人、死守教條等,只要符合這些意思即可)

  (3)探討作者寫馬謖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①直接描寫 :A、一“笑”——笑丞相:“丞相何故多心也?……” B、二“笑”——笑王平:“汝真女子之見!……” C、三“笑”——笑對手:“彼若有命,不來圍山!” 這些語言充分展現(xiàn)出一個自視甚高、輕敵麻痹、夸夸其談、目中無人的謀士形象。

 、陂g接描寫: 一是通過寫王平的謹慎謙恭反襯馬謖的自驕蠻橫; 二是通過寫諸葛亮的自責沉著側(cè)面襯托馬謖的無知幼稚; 三是通過寫司馬氏父子的機謹善謀和笑反襯馬謖的無能。 ( 以上主要通過學生討論完成,教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2、分析諸葛亮其人:

  (1)教師介紹后人對諸葛亮其人的評價:如“古今賢相第一人”,“多智而近妖”等等。 (2)學生討論,然后概括諸葛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提示:通過分析諸葛亮的“三囑”、“三哭”來展現(xiàn)其人物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探討作者寫諸葛亮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 ①襯托手法: A、 以司馬懿的態(tài)度反襯: 懿嘆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B、 以王平的正確建議來襯托:“……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 軍士不戰(zhàn)自亂矣。”

 、 直接描寫: A、知人善任,小心謹慎:派熟讀兵法的馬謖守街亭;派做事謹慎王平協(xié)助馬謖 B、知彼知己,機智多謀:嚴密防備街亭;街亭失守,穩(wěn)妥撤兵漢中 C、勇于自責,賞罰分明:“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 獎趙云、斬馬謖 D、如何理解諸葛亮的三“哭”?

  “揮淚”——顯示其對人才的愛惜; “流涕”——是因為內(nèi)心矛盾,既愛惜馬謖,又不得不處治馬謖; “大哭不已”——是為有負先帝重托,未聽先帝遺囑。

  (六)課堂討論,各抒己見

  失街亭,誰之過? (學生各抒己見,可以認為是馬謖的責任,也可以認為是諸葛亮的責任,還可以認為兩人都有責任,但理由論據(jù)要充分,說服力要強。)

  (七)課外作業(yè),鞏固延伸

  課外閱讀《三國演義》,針對三國歸晉的結(jié)局,說說三國滅亡的原因,然后寫成一篇短評。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詠懷古跡》其三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學習這個單元,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景,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懷古詩借古傷今借古傷己的風格特點。

  能力目標:賞析詩歌,體會作者情感

  情感目標:把握詩人借古傷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感

  二、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變是教學藝術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所謂應變,就是根據(jù)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授課內(nèi)容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處置措施。因此,教師要本著quot;因材施教quot;以及quot;教學有法,但無定法quot;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點撥詞句方面的一些知識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quot;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quot;quot;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quot;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圈點、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一課時)

 。ㄒ唬⿲胄抡n,激發(fā)興趣

  漢元帝年間,巴山楚水,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背負著民族的期望,義無反顧的踏上征途,走進朔風勁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將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輩子的守望,種在歷史的青冢里;唐大歷年間,羈旅半生,歷經(jīng)滄桑的杜甫,來到了昭君的家鄉(xiāng)mdash;mdash;湖北秭歸,在勢若奔馳的山林間,要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想呢?今天我們將通過《詠懷古跡其三》這首詩去尋找答案。

  (二)《詠懷古跡》五首簡介

 。ㄈ┳衷~正音

  (四)詩歌分析

 。ㄎ澹w會作者與王昭君情感共鳴

  (六)藝術技巧

 。ㄆ撸┎贾米鳂I(yè)

  杜甫詩三首

  詠懷古跡(其三)

  教學目標

  1、了解懷古詩借古傷今借古傷己的風格特點。

  2、感受詩歌主旨思想。賞析名句,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3、了解歷史人物,關注歷史人物,思考歷史人物。

  教學重點難點

  賞析詩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漢元帝年間,巴山楚水,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背負著民族的期望,義無反顧的踏上征途,走進朔風勁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將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輩子的守望,種在歷史的青冢里;唐大歷年間,羈旅半生,歷經(jīng)滄桑的杜甫,來到了昭君的家鄉(xiāng)mdash;mdash;湖北秭歸,在勢若奔馳的山林間,遙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想呢?今天我們將通過《詠懷古跡其三》這首詩去尋找答案。

  二、《詠懷古跡》五首簡介

  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

  2、內(nèi)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

  3、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fā)自己的心懷。

  三、字詞正音

  1、注音

  萬壑(hegrave;) 赴(fugrave;)荊門 明妃(fēi) 朔(shuograve;)漠 青冢(zhǒng)

  四、詩歌分析

  1、首先,請同學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朗讀的時候整體感知這首詩并在詩中找出能夠代表整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的詞語。

  明確:“怨恨”

  2、詩歌分析

  首聯(lián):“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①赴:奔赴,表達群山奔赴的氣勢。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千山萬壑寫活了,它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倜麇杭赐鯆、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谏杏写澹哼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還有古跡之意。尚:還。

  明確:

  1、首聯(lián)引出歌詠對象王昭君,點明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2、“千山萬壑”如此氣勢豪邁的地方一般是用來寫英雄出生之地,而在此卻寫一個柔弱的女子王昭君的出生之地,有何意味?(借高山大川之雄偉氣勢來襯托王昭君的不同凡響。

  頷聯(lián):“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③一去:一旦,一經(jīng)。指昭君一經(jīng)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

 、茏吓_:指漢宮

 、菟纺罕狈降纳衬

 、耷嘹#褐竿跽丫埂T诮駜(nèi)蒙古呼和浩特南,傳說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

  明確:頷聯(lián)寫昭君悲劇的一生,紫臺與朔漠、青冢形成鮮明的對比,生地的榮華與死地的荒蕪形成強烈的對比,襯托出悲涼的氣氛!斑B”字寫出出塞之景,“向”字寫出思漢之心。

  譯: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最后只留下青冢向著黃昏。

  頸聯(lián):“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⑦畫圖:漢元帝按圖招幸宮人,工人都賄賂畫工,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賄,被畫工丑化,不得皇帝召見。后來漢與匈奴和親,令王昭君遠嫁漢元帝才得知其為宮中第一美人,傳說因此殺了許多畫工。從這里可以看出漢元帝之昏庸,同時也可以看出詩人對此是很怨恨的。

 、嗍 保鹤x作shěng,教材作“曾經(jīng)”解。關于“省”,注釋紛紜,莫衷一是,有作“減”“少”解,也有作“略”“不”解。無論哪種解法,這句詩諷刺了漢元帝只看畫圖不看真人的昏庸。

  ⑨“春風面”:通感手法,將視覺移于感覺,寫昭君容顏之美麗。

 、狻碍h(huán)珮”女子佩戴的飾物,用來借代昭君。

  “空”:徒然

  明確:“ 月夜魂”與“春風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將生前的美貌與死后的月下孤魂比照著寫,一狀姿容秀美,一寫冷月孤魂,同一個王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諷意與同情隱于不同色彩的六個字中。此句文字對仗工整,又蘊含著無窮的感慨:生前已經(jīng)錯過了知遇的機會,死后魂魄歸來也是枉然。

  譯:憑借畫工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容顏,昭君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

  尾聯(lián):“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傳說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歌,感嘆在漢宮受到的冷遇。樂府有《昭君怨》、《昭君嘆》等曲辭。

  千年以來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還分明訴說著她心中的怨情!扒лd”點出樂曲流傳時間之長,以見昭君怨恨之深。

  五、體會作者與王昭君情感共鳴

  本首詩題為《詠懷古跡》可里面只寫了王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情懷,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明確:

  杜甫

  唐玄宗天寶五年,作者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具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被貶華州司功。

  王昭君

  也因漢元帝昏庸,不辨美丑遠嫁異鄉(xiāng),流離不得歸,身死遺長恨。二人的遭遇、經(jīng)歷、處境無不相似,顯然作者是在懷古傷己。

  昭君 杜甫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 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 遠離漢宮 不分忠佞 無辜遭貶

  身死異國 環(huán)佩空歸 漂泊西南 有家難歸

  因此,杜甫借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寫自己不被重用,身世漂淪的悲苦情懷。

  六、藝術技巧

  1、借古諷今,懷古傷己

  2、對比鮮明,對仗工整

  七、課后作業(yè)

  請同學們預習杜甫詩《登高》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滕王閣序》位于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第二課。本課是一篇駢體文性質(zhì)的抒情散文,駢體文的文體特征和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識;

 。2)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背誦精彩段落;

 。3)了解駢文的兩大特征——對偶與用典

  2、過程與方法:

  學會分類積累文言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志寸高遠、窮且益堅的精神品質(zhì)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識;

 。2)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背誦精彩段落;

 。3)培養(yǎng)志寸高遠、百折不撓的精神品質(zhì)

  2、教學難點:

  了解對偶與用典

  四、說教法學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都會用到,最重要的是能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讓教與學都落到實處。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文本所處位置及內(nèi)容含量,我將使用兩個課時講授本文,第一個課時著重疏通文意,積累文言知識;第二個課時重在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情感。

  第一課時

  1、導入:通過大家都學習過的人教版必修七年級所學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出對王勃的介紹。學生對王勃并不陌生,在課前又查閱過相關資料,此處就由學生起來講述,教師補充。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孫。六歲能文,未冠應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為沛王(李賢)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劍南,后補虢州參軍。又因私殺官奴獲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貶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驚而死。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其詩氣象渾厚,音律諧暢,開初唐新風,尤以五言律詩為工;其駢文繪章絺句,對仗精工,《滕王閣序》極負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詩文集早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3、全班齊讀課文,教師糾正讀音錯誤,學生讀后找出文中寫景段落(2、3)。此處按照長文短教,難文精教的原則,不求面面俱到,重點讓學生掌握積累文言知識的方法,在繼續(xù)學習中舉一反三。

  教師按照“重點實、虛詞”、“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固定/特殊句式”六大類范講第2段。

  例:時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

  訪風景于崇阿。

  4、全班誦讀第3段,之后同桌之間討論或個人獨立查閱資料,按照老師范講第2段的模式,在教師引導下完成第3段的學習。

  學生課下在筆記本上獨立完成課文剩下段落文言知識的積累,此項任務要列入課外作業(yè),教師要及時檢查,并作出負責的反饋和評價,可結(jié)合本冊書后面“梳理探究”模塊中《文言詞語和句式》來講解,使學生養(yǎng)成習慣。當然,這個好習慣從初學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時就要養(yǎng)成,長期積累,必出成績。

  5、全班齊讀2、3段,乘勝追擊,試著背誦,減輕課下背誦負擔,同時鞏固加深已學知識。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哀江南》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古戲曲單元的自讀課文,安排兩課時。

  本文是著名的傳奇劇作《桃花扇》結(jié)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它由七支曲子組成,前六曲鋪寫景物,寓情于景;最后一曲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qū)懙脚f院,描寫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xiàn)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fā),動人心魄。

  整套曲子,語言準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臣子拜見天子的莊嚴禮儀聯(lián)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昔日神圣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剩字,意味深長,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

  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jié)。

  二、教學目的與重難點

  1、通過誦讀品味曲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2、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3、體會作品表現(xiàn)的興亡之感

  品味語言和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教學的重難點。

  三、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朗讀曲詞,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

  2、選取重點曲子作深入分析,并以此作為示范,引導學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賞。

  3、通過與詩歌進行比較閱讀,了解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在戲曲和詩歌中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劇情。

  三、介紹傳奇與雜劇的區(qū)別。

  四、整體感知。

  1、字詞正音。

  2、指導學生集體朗讀和自由誦讀。

  3、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主體內(nèi)容。

 。1)七支曲子可分幾部分,各寫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zhàn)后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濃郁、悲愴的基調(diào)。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抒發(fā)亡國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聲,為寫蘇昆生總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之痛。

 。2)蘇昆生憑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

  明確:重點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宮、秦淮河畔、長板橋和舊院。蘇昆生是按自己覽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描寫了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xiàn)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

 。3)課文中哪些語句能點明全篇的主旨?

  明確: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哀江南》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古戲曲單元的自讀課文,安排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知識目標:

 。1)識記作家作品;

  (2)了解《桃花扇》的劇情梗概及其寫作主旨。

 。3)誦讀、賞析曲詞,體會其中表達的真摯、強烈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鑒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鑒賞課文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3、德育目標:了解劇中人蘇昆生、柳敬亭等反對權奸、關心國事、不做順民的正義感和民族氣節(jié),培養(yǎng)熱愛國家、民族的思想感情。

  4、重難點:賞讀曲詞,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和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教學的重難點。

  三、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朗讀曲詞,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

  2、選取重點曲子作深入分析,并以此作為示范,引導學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賞。

  3、通過與詩歌進行比較閱讀,了解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在戲曲和詩歌中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劇情

  三、介紹傳奇與雜劇的區(qū)別

  四、整體感知

  1、字詞正音

  2、指導學生集體朗讀和自由誦讀

  3、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主體內(nèi)容

  (1)七支曲子可分幾部分,各寫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zhàn)后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濃郁、悲愴的基調(diào)。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抒發(fā)亡國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聲,為寫蘇昆生總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之痛。

  (2)蘇昆生憑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

  明確:重點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宮、秦淮河畔、長板橋和舊院。蘇昆生是按自己覽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描寫了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xiàn)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

  (3)課文中哪些語句能點明全篇的主旨?

  明確:“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第二課時

  一、選取第一、第七支曲子作精講

  1、讀第一支曲子,思考:前兩句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中 “殘”“廢”“瘦”“空”四個詞有何修飾作用。

  參考:“山松野草帶花挑”,描寫蘇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來的形象,點出他在南明滅亡后隱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頭”三字不僅可以使人想見蘇昆生心懷亡國之痛、低頭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轉(zhuǎn),表現(xiàn)了他的感情的急劇變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發(fā)現(xiàn)“秣陵重到”的情態(tài)!爸氐健钡摹爸亍弊郑崞鹑,表明了南明滅亡之前和滅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時間界限,引出蘇昆生目睹的南明滅亡之后南京的凄涼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懷舊傷今的寫景抒情基調(diào)。

  “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寫的是蘇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這里一連用“殘”“廢”“瘦”“空”四個詞作修飾語。以“殘”修飾“軍”,使人想見敗軍潰逃的情形,這是虛寫,是因“廢壘”這一眼前實景而引起的聯(lián)想;“殘軍”與“瘦馬”也是虛實相對,前者為眼前之未見,后者為眼前之所見;昔日用于戰(zhàn)爭的“壘”“壕”,如今已“廢”“空”,又襯之以臥在空蕩蕩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馬,更顯凄涼。這些描寫生動具體,寥寥數(shù)字,就真切地呈現(xiàn)了南京城郊戰(zhàn)后傷痕累累的凄涼景象。

  2、讀第七支曲子,思考:里面用了哪些對偶句、排比句?有何表達效果?

 、賹ε季

  金陵玉階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

  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

  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谂疟染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

  作用:這段曲詞大量運用排比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語勢貫通,使曲詞具有聲情并茂的強烈效果。

  二、引導學生自讀,品味語言(學生有可能提到詞句評析參考)

  (1)“橫白玉八根柱倒”一句中,一個“橫”字,一個“倒”字,寫出了景象的凄涼!皺M倒”是無順序地亂倒,可見是遭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見證。又加上“倒”的是白玉柱,又隱隱可見當年的繁華。由眼前景聯(lián)想到當年景,自不免悲從中來,亡國之恨頓生。

  (2)“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臣子拜見天子的莊嚴禮儀聯(lián)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昔日神圣宮廷今日卻極端衰敗的景象。

  (3)“剩一樹柳彎腰”一個“!弊,意味深長,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如將“!备臑椤傲簟被颉耙姟倍疾缓谩!笆!迸c“留”意思相近,但“剩”一般是被動的,而且有“殘存”“殘余”的意思;“留”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是主動的!耙姟敝痪脱矍岸裕荒芙o人今昔對比的變遷感。用“!弊直扔谩傲簟弊只颉耙姟弊指N切地表達了唱曲人的故國情懷。

  三、比較:劉禹錫的《烏衣巷》與課文的寫景抒情有何異同?

  參考:同為描寫南京現(xiàn)在的凄涼景象,借以抒發(fā)興亡之感,但《哀》與《烏》寫景抒情有所不同。

  《哀》寫整個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宮,秦淮一帶等各處的`景象,是全景式的描寫;《烏》只寫烏衣巷一帶的景象,以小見大。《哀》與《烏》兩者都描寫了現(xiàn)在的凄涼景象,但《哀》比《烏》的今昔對比更顯露,更鮮明。《哀》在主要描寫現(xiàn)在的凄涼景象的同時,也有對過去繁華景象的描述(“俺曾見金陵玉階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眼見他起高樓”);《烏》只描寫現(xiàn)在的凄涼景象,對過去的繁華景象僅以“舊時”二字略加暗示。

  抒情也不一樣!栋А穫艖雅f,悲嘆南明王朝的衰亡,抒發(fā)親身遭受的亡國之痛,表現(xiàn)了深沉的故國情懷和強烈的民族感情;《烏》詠史懷古,以煊赫世族的沒落表現(xiàn)六朝的興亡,抒發(fā)對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的感慨,寄寓了應從中汲取歷史教訓的深意。《哀》先集中筆墨寫景,寓情于景,景中見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稙酢贰坝霉P極曲”,詩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寄寓于景物描寫之中。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的說課稿11-07

高二語文說課稿01-13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1-17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15篇11-17

高二的語文說課稿(集合15篇)11-17

高二物理說課稿02-17

高二英語說課稿07-06

高二英語優(yōu)秀說課稿04-26

高二數(shù)學說課稿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