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中華文化說課稿

中華文化說課稿

時間:2024-05-24 19:26:29 詩琳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中華文化說課稿(精選1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文化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華文化說課稿(精選19篇)

  中華文化說課稿 1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燦爛的中華文化》,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說對這堂課的設計。

  一、 說教材:

  《燦爛的中華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級思品第五課第一框,八年級已學過《多元文化地球村》。探討的是世界各國的文化,為本課作過鋪墊。面對世界多極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fā)展,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學生面對的文化,有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后的,積極的和頹廢的。各種各樣的文化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有滲透又有抵御,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一些學生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美德、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感有所減弱,而對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盲目認同。如果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其內在力量,就會導致一些學生在思想意識上不自覺地忽視了中華文化的地位和價值,盲目地迷信外國文化,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話。通過體驗、質疑、活動三個具體步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增強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懂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了解中華文化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我國的發(fā)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對推動世界文化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從歷史、文學、軍事、科技等方面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

  4、逐步提高學生收集、整理、歸納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地看問題。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培養(yǎng)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在了解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基礎上,增強對其認同感并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繼承、發(fā)揚、傳播中華文化。

  難點:傳統(tǒng)美德,薪火相傳;

  二、說教法:

  這一課屬于知識課型,又能滲透責任感和國情教育,因此教學中要以詳實的歷史史實、民族文化為依據(jù),以社會現(xiàn)實和學生的生活為認識基礎,通過感性材料的積累和歷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歸納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及其偉大作用,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威力,培養(yǎng)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增強我們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認同感并以實際行動傳承民族精神。據(jù)此,本課教學設計遵循新課程中“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根據(j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和本課的特點,本課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繼承傳統(tǒng)美德為主線,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方式,以課堂討論,解答疑問銜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成教學目標。學生通過聆聽觀看、閱讀思考、小組討論、回答練習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檢測相關基礎知識,并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做好適當?shù)狞c撥、引導和總結。

  四、說教學環(huán)節(jié):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中華文化某一方面的資料,通過研究,展現(xiàn)其魅力,可以多種形式展示。

  2、了解蘇武牧羊、徙木為信、負荊請罪的故事。

  第一框 燦爛的中華文化

  (一)導入新課:關于文化的話題,我們不是第一次探討,還記不記得初二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有關文化的內容是什么?

  引導學生回憶,思考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多元文化地球村。探討的是世界各國的文化。

  今天,我們側重探討的是中華文化的內容。

  活動一:看誰說的多

  1、提到中華文化,你會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們的來歷嗎?學生回答(略)

  談起文化,不少學生覺得很抽象,因此我通過多媒體展示富有中國文化韻味的事物,因而也就生動具體了。

 。ǘw驗新課 多媒體展示

  體驗內容:

  ⑴中國的民族服裝、旗袍、飲食文化、長城故宮、建筑風格、京劇臉譜,民族樂器,書法,繪畫,武術、儒家思想,哲學思想。

 、埔恍┯嘘P奧運會的.圖片資料

  體驗要求:

  1、體驗本課的學習內容,做好體驗筆記

 。病⑼瓿烧n文中的小問題或需要填寫的內容

  體驗提示:

 。、課文中介紹了哪些具體內容?

 。、課文中列舉了哪些具體事例?

 。场⒍昧耸裁吹览?理解了什么問題?

  4、課文中還有哪些疑難問題?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形成互補。如學生在完成體驗過程后的筆記:

  ⑴誰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 中華文明文明歷盡滄桑卻綿延不絕的原因在哪?

 、遣┐缶畹闹腥A文化是由什么組成的?

 、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乃至對世界有什么影響?

  ⑸ 中華民族在創(chuàng)造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還創(chuàng)造了什么?

 、 我國傳統(tǒng)道德精華的品質是什么?等等

  活動二:品味中華文化

  1、 你是怎樣品味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認為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為什么你覺得他們最能代表中華文化?

  活動三:諺語和格言賞析

  1、 吃一塹,長一智

  2、 車到山前必有路

  3、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4、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欣賞并說出上述諺語的內涵,在橫線上再寫三句類似的格言,并談談面這些話對我們?yōu)槿俗鍪掠惺裁从绊懀?/p>

  活動四:講故事

  1、請三位同學分別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以下三個歷史故事

  蘇武牧羊

  負荊請罪

  徙木為信

  2、這些故事所蘊涵的傳統(tǒng)美德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最后老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自己對學習內容提出的問題:

 、胖腥A文化有什么特點?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⑵ 中華文明為什么歷盡滄桑而不衰、飽受磨難而不絕?

 、侵腥A文化的影響和地位如何?

 、 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中華文化?

 、 我們中學生如何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

 、嗜绾握_對待中華文化 等

 。ㄈ┱n堂小結:幾千年來,我們的民族就在中華大地上勞動和生活,用勤勞和智慧開發(fā)了祖國的大河山,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明的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僅對東方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為整個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青少年有義務、有責任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珍視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在世界舞臺上立于不敗之地!

  中華文化說課稿 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的內容。本框題承接上一框題同學們對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和重大作用的了解基礎上,來進一步感悟中華文化的輝煌特點,從而自覺成為中華文化的弘揚者和傳播者。

  2、教學目標:結合高二同學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鑒于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文化觀還處在不斷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中,我確定本框題的教學目標如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同學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激發(fā)同學的愛國熱情,從而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導他們自覺擔負起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責任和義務。

  4、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曉之以理——通過活動,讓同學們識記中華文化的豐富和發(fā)展。

 。2)難點:動之以情——通過感悟,讓同學們自覺做中華文化的建設者、弘揚者和傳播者。

  5、關鍵點: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意義。以此激發(fā)同學們以實際行動來表達愛國情懷。

  6、教材處理:我把本框題教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來講授,第一部分是情感體驗,領略中行華文化;第二部分是情感升華,傳承民族精神。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引導法、情感體驗法、討論歸納法。

  學法:自學品味、合作探究、活動感悟。

  (依據(jù):教法服務于學法,學法又豐富教法。學生在品味、體驗、感悟中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思維主線”的互動式課堂教學格局。)

  三、說教學流程:

  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1、文學藝術

 、僮饔茫

  ②風格:

 、鄣匚唬

  2、科學技術

 、俚匚唬

 、谔攸c:

 、垡饬x:

  1、閱讀P66—68,思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通過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的,請舉例說明。

  2、舉例(或是從所給出的作品中選擇一個)各國的文學藝術的代表作品及其反映的時代精神生活。

  3、從科技的角度舉例分析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成因:

  2、關系:

  3、表現(xiàn):

  4、選擇一個具體的文化形式舉例分析其地域差異,說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5、閱讀P68—69的材料,比較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異。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1、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①雕刻建筑藝術:

 、诿褡逦膶W:

  2、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訇P系(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

  ②地位:

 、坳P系(民族文化之間):

 、芤饬x:

  6、“憶一憶”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指的是什么?其本質上有怎樣的特點?

  7、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選擇其中的優(yōu)秀者給大家介紹民族文化的特色。

  四、教學設計理念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巧用教材資源營造了“情意融融”的課堂氛圍,在學生、教師、課本的對話中,落實了“三維目標”,彰顯了同學們的個性,達到了“以情感人、以情勵行”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中華文化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患白饔

  本課屬于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是探究性學習課型。

  探究性學習較之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在這種課型之中。教師只是引導,不必給學生提供所謂的“標準答案”。探究并非要學生搞什么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意識和精神,敢于懷疑,勇于探索,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

  選擇成語作為知識梳理的對象,我是這樣考慮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漢語成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窗口。我們通過這個窗口,可以窺見中華文化的全貌。

  什么叫成語?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短語。同學們整理學過的漢語成語,不僅是對知識進行積累和梳理的過程,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巡禮。

  梳理,就是對過去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地整理,是一種重新學習的過程。通過梳理,學生對知識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從中掌握了某種規(guī)律性的東西。

 。ǘ⿲W情分析

  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之下,學生都變得有點急功近利,考什么就學什么,而對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要求有所降低。在語文學習方面,學生不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在這種形勢之下,新教材的編寫注入了這種梳理知識的環(huán)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這節(jié)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整理和積累知識的能力。

  根據(jù)這一專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ㄈ┙虒W目標

  1、明確成語的來源,了解成語的結構特點。

  2、學習積累成語的方法。

  3、梳理學習過的成語,做到能正確理解、使用所學的常用成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習積累成語的方法。

  2、正確理解、使用所學的常用成語。

  二、說教法

  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是課堂的主導,而不是課堂的主體。而且,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

  在這種前提下,本節(jié)課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由于這種梳理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歸納分類,可能顯得比較枯燥。為了避免這種枯燥感,可以采取設置情境和分組競答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時間:1課時。

  三、說學法

  在學生做好提前預習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一)呈現(xiàn)方式:列表、做卡片、寫目錄、作論文等。

  (二)內部分析:溯源、敘流、找特點、分類等。

  教師向學生推薦常用的幾種工具書。(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中國成語辭!返龋┳寣W生養(yǎng)成親自動手的好習慣。

  由于這是一次探究性學習課型,建議學生的活動時間不少于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二。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說課前準備。課前讓學生預習《成語──中華文化的縮微景觀》,在學生明確成語來源,了解成語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提出要求:對所學的成語按不同方法分類。

  教師要準備好十幾張卡片(上面寫一些能夠用動作表演出來的成語)。

  《成語──中華文化的縮微景觀》屬于知識性材料,教師要讓學生認真閱讀,為梳理打下基礎。但是,教師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擴展。教師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

 。ㄒ唬⿲耄

  同學們,今天大家興高采烈地來到學校,要上課了,看上去個個精神抖擻,老師對大家提點意見:希望同學們聽課時聚精會神,討論時各抒己見,回答時力爭對答如流,當然,你如果吞吞吐吐或者詞不達意時也不要有后顧之憂,因為我不會對大家求全責備的。不知大家有沒有信心跟老師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這節(jié)課上好?請你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我。

  請問剛才老師的這一段話有什么特點?

 。ǘ┏烧Z分類

  1、預習成果展示

 。1)小組內討論交流預習成果,并對個人分類進行整合,然后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介紹成語歸類結果(每類不少于10個),教大家記住它們。

  (2)小結:成語有很多歸類方法,適合自己記憶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好方法來不及介紹,可以課后把它教給你的好朋友。關鍵看誰記得最多、最牢。

  當然,光積累很多成語還不夠,真正有才華的人會恰當使用它們。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有才華的未來一代呢?接下來,我們就來進行小組成語知識比賽。下面我們看看哪一小組綜合實力最強。由此轉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2、學生活動

 。ㄌ羁昭a充成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類別對成語進行分類。)

 。ń榻B成語的'簡單分類,在分類方法上給學生以指導。)

 。ㄈ┏烧Z運用

 。1)做游戲:根據(jù)動作猜成語。

  成語不僅生動形象,言簡意賅,而且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下面請每一小組迅速推出一個代表,根據(jù)老師所提供的成語表演出它的意思,讓本組同學來猜猜它是什么成語,猜中得10分,猜錯扣10分。

  載歌載舞(手舞足蹈)、張牙舞爪、張冠李戴、抓耳撓腮、目瞪口呆、垂頭喪氣、昂首挺胸、眉開眼笑、捧腹大笑(這些成語是預先寫在卡片的)

  (2)修飾文段

  讀下面一段話,看看什么地方能換上成語,并讀一讀句子,看看句子有什么變化?

  昨天天氣不錯(風和日麗),爸爸說要帶我去龍亭公園放風箏,這個意外的消息讓我高興的快要發(fā)狂了(欣喜若狂)。爸爸總是天未亮就出門,天黑了才回家(早出晚歸),工作很辛苦,常常累得一點勁都沒了(筋疲力盡),哪有時間陪我出去玩。人未出門,可我恨不得立刻就到公園。來到公園,這里的人可真多。ㄈ松饺撕#!看看滿天的各種顏色(五顏六色)的風箏,我一下子都等不得了,(迫不及待)拉著爸爸的手直奔湖邊。

  提示:使用成語要恰如其分,并不是任意堆砌。

  結合一例高考成語題,總結做題規(guī)律:

  1、看感情色彩是否恰當;

  2、搞清成語含義,切莫“望詞生義”;

  3、看語義輕重是否得當;

  4、看成語是否“一語多用”;

  5、看成語的形容對象是否正確合理;

  6、看語體色彩是否合乎語境;

  7、看成語與其他成分搭配是否恰當;

  8、看成語是否符合使用習慣。

  (四)課堂總結

  有人把成語譽為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因為他簡潔精辟,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信息。成語運用的準確恰當,能增強語言表達效果。因此,不斷的積累并梳理學過的成語,是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內容。

  今天這節(jié)課復習了以前內所學過的成語,大家都能正確理解、使用所學的常用成語,還積累了不少的成語。

  同學們,上了這樣一堂非同尋常的課,你們有什么感受呢?用帶有成語的一句話來表達。

  五、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成語: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課堂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設置情境,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得到知識與能力的提升,獲得心靈的啟迪!

  中華文化說課稿 4

  我講授的課是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下面我從教學設計思想(含教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含教育技術的應用)四個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討這節(jié)課。

  教材方面:

  本課主要介紹了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主要的思想家、軍事家和他們的思想 主張,以及形成的百家爭鳴的局面,屬于思想文化史。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春秋戰(zhàn)國 時期正是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的大動蕩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爭鳴局 面的形成正是社會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到大變革時代的表現(xiàn),同時百家爭鳴也為統(tǒng)治階 級選擇治國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礎。在教材上,本課既依附于了第7 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第8 課《大變革的時代》提供的時代背景,又為后邊秦始皇建立統(tǒng)一的君 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和漢武帝的思想上的大一統(tǒng)做了鋪墊。諸子百家的思 想對古代社會和當今社會都有這重大影響。是本冊課本的重點。

  教學目標方面:

  知識與能力:掌握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孫武七個人所屬學派 及 主張,重點是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 通過列表培養(yǎng)學生用圖表表達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掌握列表梳理知識的方法。 通過學習理解各大家的思想主張,產(chǎn)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掌握從不同角度分析 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樹立良好的學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了解各家的積極進步思想,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政治主張及教育成就。

  2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

  教學難點 :

  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

  教法和學法方面:

  關于人物,重點在于對孔子的認識,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資料,加深學生對 人物的認識。 關于主張,理論性很強又是生澀難懂的文言文,初一的學生理解很困難,這也是本課的難點,在教法上突破難點的方法就是:通俗講解,精提煉,階段分解記憶, 降低記憶難度。指導學生學習要注重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在建立人物與主張之間的聯(lián)系方面,用列表的方法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記憶。

  教學過程:

  在導入部分我采用以舊引新的復習導入法,由第7 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和第8 課《大變革的`時代》的政治軍事紛爭,經(jīng)濟社會的變革引出許多思想 家紛紛著書立說,發(fā)表自己治世治國的見解。這種導入從交代了歷史背景原因入手, 水到渠成。

  新授部分,我主張按課本順序,先介紹孔子,因為孔子是本課的重點,在剛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好,有利于掌握重點知識,我們可以 用身邊的歷史激發(fā)學生整堂課的興趣。 關于孔子首先要將“孔圣人”,“世界文化名人”等信息傳遞給學 生。

  其次作為思想家孔子的政治思想,我們可以概括為“仁”、“為政以德”。講 解時強調:“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包含一切美德,如: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尊 敬老師,團結同學,孝敬老人”等等,都是“仁“的范疇。“為政以德”就用“體 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來解釋,再加上“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來補充就可以了。

  另外,關于孔子的教育成就是重點中的重點,他的教育成就可概括為:創(chuàng)辦私 學;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四點。對其內容的解釋可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發(fā) 表自己的認識,學生剛剛在語文課上學過《論語》應該能有所理解。隨后要不失時 機的號召學生去做,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后強調孔子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思想都收集在《論語》中,這些思想后來成為封 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倡導同學 們多讀《論語》。 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還有一位,被孔子稱為“能上天入海的的龍一般的人物” 那就是老子。介紹老子的思想主張,可概括為:事物有對立面,能夠互相轉化來記 憶。對于這兩句哲學觀點,學生很難理解,用《塞翁失馬》故事來說明。 孔子的言論收集在《論語》中,老子的言論收集在《道德經(jīng)》里,對比強化記憶。

  第一部分講解完后,我們最好進行一次小鞏固,降低記憶難度。

  講到第二部分百家爭鳴時,要注意過渡,孔子和老子開創(chuàng)了儒家和道家學派, 發(fā)展到了戰(zhàn)國時期,他們的主張引起了其他對時事有不同見解的思想家的爭議出現(xiàn) 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關于各思想家的主張我們可用表格概括

  關于諸子百家的主張我們還要精提煉便于學生記憶

  墨子的主張可概括為:“兼愛”、“非攻”,孟子的主張可概括為:“春秋無義戰(zhàn)”,“仁政”治國,自然資源持續(xù)利用三點。

  莊子的主張可概括為:“無為而治”。

  韓非的主張可概括為:改革、法治。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孫武要記住著作:《孫子兵法》,和軍事格言“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在分析觀點時,墨子的“兼愛”“非攻”用課本的話說明白就行了,不必拓展多,孟子的自然資源持續(xù)利用,需要拓展聯(lián)系生活實際。關于莊子的“無為而治”理解起來有難度,需要老師講解通俗。 莊子的“無為而治”有積極的一面,它闡明事物發(fā)展要順其自然,我們應該按規(guī)律辦事,可用“揠苗助長”的故事來說明其正確性。 關于韓非的主張,要強調得到秦國國君的賞識。 對于孫武的軍事思想可作適當?shù)耐卣梗驗槟莻征戰(zhàn)的年代,軍事占有重要的 地位。 在逐個分析主張后再進行對比分析來體現(xiàn)百家爭鳴。 這正是爭鳴的具體體現(xiàn),但這些思想家爭的是治世治國的道理,也正說明他們 都是有思想的心系天下的勇士,都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倡導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的下一環(huán)節(jié)是鞏固復習,在幫助學生記憶方面,不知哪些老師有記憶的高招。在學生鞏固之后,我們用探究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在當時的社會,你認為誰的 觀點更適合當時的社會?哪些觀點值得現(xiàn)代社會吸收利用? 關于課堂小結我主張采用根據(jù)板書梳理知識的小結方式。 關于板書用前邊我們所列的表格就可以了。課堂練習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我們選題時要精。

  中華文化說課稿 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

  一、分析本課教材

  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墩Z言文字應用》是選修教材,在這之前學生已完成了五本必修教材的學習!吨腥A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位于本冊選修教材第四課《詞語萬花筒》下的第四節(jié)!对~語萬花筒》較好地將本冊選修教材前后的內容銜接了起來,而《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則對本課內容起到很好的收束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依據(j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明晰熟語的概念,了解熟語的類型及特點。

  2、過程與方法:分析誤用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

  3、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充滿智慧的語文學習者和實踐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考慮到高二學生語文學習特點,確立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努力使學生成為一個充滿智慧的語文學習者和實踐者。

  難點:分析精選的最新影視劇、報刊等熟語方面的誤用實例。

  四、教法

  熟語,不論是舊課標下的高考還是新課標下的高考都屬于必考的'內容。但學生僅僅是高二,如果過早的將學生裹進高考,勢必會使學生錯誤的認為現(xiàn)在所學的熟語就等于高考題中的熟語,這樣就大大狹義化了熟語的范疇,也可能給學生高三的熟語學習埋下審美疲勞的禍根!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了這樣的理念:在教學實施中,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積累整合、應用拓展的課程目標。得法于課內,收獲在課外。語文學習與生活是不應該脫離的。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解,我才下功夫從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影視劇、報刊中精選誤用實例并整合教材內容,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原來我們每天都在學習語文,減少學習了語文教材某一課某一節(jié)后仍然不知道學習了些什么,仿佛只有做題,只有像做數(shù)理化題一樣的做語文題才感到心里踏實的困惑。教法上強調教師的引導、示范。

  五、學法

  強調學生動手,強調學生增強積累意識,鼓勵學生敢于給名報、名劇等挑毛病,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奶骄烤瘛?/p>

  六、教具準備

  幻燈片、學案。

  七、教學過程:

  1、由“山西文化數(shù)二定(平定、定襄),二定數(shù)平定”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并巧妙地扣課題中的“智慧”,從而引入熟語的學習。

  2、整合教材,給出教材中沒有給出的熟語的概念,讓學生通過概念歸納出熟語的三個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舉例子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3、通過分析名劇、名報中的誤用實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才真正是語文學習的源頭,強調學生增強積累意識,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奶骄烤瘛?/p>

  4、通過教師的實例,鼓勵學生真正做一個能夠讓智慧自由飛翔的學習語文者和實踐者。

  5、板書。熟語讓智慧飛翔。

  6、布置作業(yè)。完成學案上繼續(xù)給名劇、名報等挑錯的任務。

  我的說課結束,敬請各位專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中華文化說課稿 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依據(jù)課標“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提高文化認同感、了解傳統(tǒng)美德”的要求編寫的。作為“融入民族文化”一課的第一框、本框的學習主要讓學生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并自覺做中華民族精神弘揚者(第二框和第三框將要學習的內容);這一框題的內容還是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文化篇”的開篇。所以說、這一框題的學習在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本框題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理解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杰出貢獻。

  能力目標:能運用史實說明與漢字相關聯(lián)的中華文化、提升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中華文化力量、培養(yǎng)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并能積極承擔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義務和責任。

  3、教學重難點

  本課內容比較抽象、且學生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在思想上忽視中華文化、盲目崇拜外來文化。因此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感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確定的教學難點是: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二、學生分析

  初中學生正值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隨著世界經(jīng)濟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文化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現(xiàn)狀、學生盲目跟從外來文化、漠視民族文化、造成混亂的價值取向、因此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進而化為愛國行動顯得非常必要。

  三、學法與教法

  思想品德課程性質的“實踐性”、“人文性”特點要求課程實施過程中注重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因此我將采用情境教學法和活動教學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體驗感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按理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應該符合常態(tài)課的要求、但是由于這一框的內容浩瀚而龐雜、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有較高的要求。而實際情況是學生的知識儲備與我們的預期有較大差距。為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我將在課前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會甄別與篩選。

  我的具體教學流程是: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周杰倫《青花瓷》的音樂聲中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這一課的課題很大、但課堂導入的切入點要小。學生對周杰倫的《青花瓷》很熟悉、用周杰倫的《青花瓷》—瓷器China—中國China—中國文化的導入學生較容易接受。

  (二)體驗感悟、達成目標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我將從以下以下三個方面具體說明。

  (1)說“名”釋“意”——感受中華文化傳承的主要媒介“漢字”的魅力

  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交流漢字的起源與發(fā)展。

  從我們的姓名所包含的寓意說起、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講述自己姓名所包含的寓意、貼近學生實際、用名字來說文化、共同感受漢字的魅力。用漢字說文化是為了強調漢字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最重要載體、同時也為第二部分—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好鋪墊。

 。2)中華文化大家談——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師在課前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組確定一個探究課題。學生可以從課本上列出的孔子、京劇、長城、敦煌壁畫、編鐘、算盤、地動儀、武術八個方面選擇性地進行探究、也可以選擇其它內容進行探究。教師應做好協(xié)調工作、避免學生探究內容的“撞車”、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充分了解相關領域的知識并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教學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分享、從而提高學生的相關素質與能力。學生可能講得并不完整、這時教師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補充、體現(xiàn)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

 。3)歷史文化名城的維護——保護傳承中華文化我有責

  在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礎上、師生近距離地了解鎮(zhèn)江文化。教師重點介紹鎮(zhèn)江西津古渡文化、了解西津古渡文化的內涵及價值、以及鎮(zhèn)江市對西津古渡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學生暢談鎮(zhèn)江近年來在城市改造進程中對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具體實例?梢詮恼磧蓚方面來舉例。

  學生思考: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是否相矛盾?

  師生交流并得出結論。學生對我市城市建設中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提出合理化建議。

  設計意圖:鎮(zhèn)江文化其實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縮影。作為鎮(zhèn)江人、有必要了解鎮(zhèn)江本地的文化、在感受鎮(zhèn)江文化深厚底蘊的基礎上、肩負起傳承鎮(zhèn)江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通過研討城市發(fā)展和文化保護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自覺投身于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實現(xiàn)知、情、意、行的有機統(tǒng)一。

 。ㄈ┛偨Y歸納、拓展延伸

  以班級為單位、給鎮(zhèn)江市有關部門寫一封倡議書、提出保護鎮(zhèn)江文化遺產(chǎn)的一些舉措。

  中華文化說課稿 7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主要是圍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本特征,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以歷史事實說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繼衰落、中斷或湮滅,而中華文化則具有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并薪火相傳;第二層,以漢字和史學典籍為見證,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第三層,近代中華文化走向衰微,因而我們要再創(chuàng)中華文化輝煌。本節(jié)課是政治知識與歷史知識結合非常緊密的一節(jié)課,知識的綜合性很強。

  二、教學目標:

  作為文化生活知識,它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使學生在了解文化常識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而作為高二年級的學生,在相關的歷史知識與文化知識方面有一定的積累,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知識的能力,據(jù)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通過師生的探究互動學習讓學生了解古老的中華文化走過的輝煌歷程,掌握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了解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的原因和重要見證就是漢字和史學典籍,了解中華文化的現(xiàn)狀與未來。

  2、過程與方法:結合實際,采用情景創(chuàng)設法、探究小組討論法,引導學生通過課外探究、搜集和獲取有關人類古代文明源流、中華傳統(tǒng)文化思想、漢字、史學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過分析、整理,對信息資源收集整合,去粗取精,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整合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生活智慧與學習智慧。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回顧古代中華文化的輝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通過了解中華文化的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自覺肩負起振興中華的使命。

  三、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的教學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發(fā)揮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力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探究達成教學的目標。

  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處理。

  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特殊,結構雖然簡單,但是知識跨度大,是一節(jié)橫跨政治與歷史知識的課程,因此就要通過多媒體、資料收集與整理等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并在原有教材內容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臄U展與延伸。這對學生綜合知識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戰(zhàn)。

  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與目標,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教學的難點在于如何探究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全體學生,重視差異,進行合理的組織。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選取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視頻資料、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貫徹以上理念,采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

  (一)直觀演示法:利用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ǘ┣榫敖虒W法:通過情景和問題的引導,啟迪學生思維,主動探索知識。

  (三)歷史對比法:其他古老文明與中華文明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感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征。

 。ㄋ模┖献魈骄糠ǎ和ㄟ^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營造和諧、寬松、民主的氣氛,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

  2、學法:在學生學法上力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討論學習等方式。

  六、教學過程

  堅持以問題探究或活動探究為線索來展開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的探索過程。

  1、導入新課。通過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世園會、長安塔所蘊含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來引出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

  2、設計探究問題1“古國文明各如何?”,通過學生對中國與其他文明古國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其他古國的文明中斷或湮沒,而唯獨中華文化薪火相傳。

  3、探究活動2“面對奇跡深思索”。通過觀看秦始皇兵馬俑的視頻來引發(fā)學生的思索,感知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文化創(chuàng)造力。

  4、探究活動3“文明長河共追索”,采用學生小組展示的方式進行。通過展示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所走過的輝煌歷程和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5、探究問題4“源遠流長——在哪里,觸摸你?”引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兩大見證——漢字和史學典籍。結合多媒體的視頻資料了解中國漢字的發(fā)展演變歷程,并適當擴展書法藝術的發(fā)展軌跡,了解中國史書典籍作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其具有規(guī)模大、存留豐的特點。在本問題的探究中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突出重點。

  6、探究活動“風雨之后,期待輝煌!”通過對近代歷史的回憶思考中華文化衰微之遭遇,通過小組討論來為中華文化之再創(chuàng)輝煌出謀劃策,形成知識上和思想上的提升。

  本節(jié)課在設計上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通過探究問題或者活動的串接來引導課堂流程和學生的學習思路,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huán)環(huán)相扣,增強教學的效果。

  七、教學媒體的使用

  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問題的展示引導教學過程,通過一些圖片的展示和視頻的播放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使教學更加立體化和形象化,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八、教學評價

  課堂的教學評價非常地重要,通過評價,可以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可以及時地對學生進行信息反饋和學習效果反饋,從而進行有效的調整與指導。

  在教學中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及時跟進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把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相結合,更重視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fā),調整與提升,提高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九、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上,選用了我們西安世園會與長安塔的材料,既拉近了與學生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有典型的代表性。因為世園會是我們西安的一個盛會,長安塔是它的標志性建筑,他們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正好證明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2)、在教學設計思路上,打破教材框目設置的束縛,以五個探究問題和探究活動為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中順流而下進行學習,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教學流程,增強教學效果。

 。3)、在教法和學法上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選取典型而有感染力的視頻資料并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采用了直觀演示法、情景教學法、對比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學生學法上力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

 。4)、在教學媒體的使用和教學材料的設置上作了充分的準備和恰當?shù)倪\用。采用多種教學資源和擴展材料,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視野、生動了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效果。

 。5)、在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上,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及時而到位的點評,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所在、及時糾正存在的不足。

  2、遺憾之處。

  中華文化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燦爛的中華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級品德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一框的內容,本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傳承中華美德,踐行中華文化。它與第八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有關,在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學目標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說過:“科學地確定學習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依據(jù)課標要求“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和“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了解和掌握中華文化的特點;逐步提高學生收集、整理、歸納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地解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活動開展、組內討論感受中華文化的無限魅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中華文化力量,培養(yǎng)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增強中華傳統(tǒng)美德認同感并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一堂課的“靈魂”。學生只有懂得中華文化蘊含的無窮魅力,才能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所以,我把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定為教學重點。文化的力量在內容上比較抽象,九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教學難點我就定為怎樣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要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造就學生獨立人格,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要求,聯(lián)系學生實際,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和活動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探究、體驗感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達成教學目標。

  我認為教法和學法是緊密相連的。在設計學法前老師要充分了解學情,研究學情,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由于中外文化的碰撞,一些學生辨別能力不強,盲目崇拜外來文化,漠視民族文化,導致其價值取向混亂。而九年級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我采用情境體驗學習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的過程來實現(xiàn)的,我計劃用以下幾步來完成:

 。ㄒ唬⒄n前準備

  課前要求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詢、訪談法等方式搜集代表中華文化的典型材料,搜集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二)、具體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注意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注意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撒滿學生的心田。”在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取直入主題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教師導入:我們一起來看一則材料,上述材料說明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鬃訉W院在全球廣泛開設是為了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讓世界了解燦爛的中華文化,讓燦爛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導入課題。

  2、通讀教材感知文化

  教師“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睂W生帶問題研讀課本,做標識,既培養(yǎng)學生手到、眼到、心到的學習習慣,又初步了解教材。

  3、合作交流品析文化

 。1)品析文化的特點

  教師先提問:提到燦爛的中華文化,你會想到什么?(生自由回答)然后我設計了知識競猜“我來問,你來答”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品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采取問答的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驗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品析文化的力量

  “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边@也是課標的要求。

  由于本框的難點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我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視頻。先引導學生對比四大文明古國,思考中華文明歷經(jīng)磨難,流傳至今的原因,使學生理解中華民族的生命力。通過趙州橋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民族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它體現(xiàn)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通過播放《神九飛天》視頻,引導學生體驗科技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3)品析文化的影響

  “教育不是一種告知與被告知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我通過設置情景,讓學生把新知識的運用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

  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充滿哲理的諺語或格言,這些格言給你什么啟示?

 、谟龅娇荚囀×,和同學之間發(fā)生摩擦了,受老師批評了,我們會用哪些格言或名言來勉勵自己?

  假如我們想提高的學習成績,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回顧論語中有關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以“我最感興趣的是……,因為……”來表達。讓學生來感受文化對我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影響。

 、芟胂雮鹘y(tǒng)文化中一些消極落后的思想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讓學生學會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的學為主體,課堂上體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心理學認為:學生的相互作用可以獲得一種鼓勵,能夠產(chǎn)生感染和競爭的氛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合作意識和互動精神。因此,我設計了活動體驗:“三人行,必有我?guī)!比嘶蛩娜藶橐唤M,先探究其意義、作用,然后相互找對方的優(yōu)點,對別人的缺點學會自省。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之后,請各小組成員推選一名同學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學生互評,教師適時點撥、開導,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活躍起來。

  4、自主探究傳承美德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課標要求學生“初步具備收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在課前就布置學生進行課前準備,先找兩至三名學生講“美德小故事”,學生談感受。然后倡導學生把我們民族引以自豪的傳統(tǒng)美德代代相傳。

  5、課堂小結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激情。教師先引導學生暢談本課感悟及收獲,然后師總結全文,此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系統(tǒng)、完整的印象。最后以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視頻來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在熱烈的氛圍中下課,給學生想像的空間,讓學生回味。

  四、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眼睛,要簡潔概括,重點突出。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燦爛的中華文化

  源生命力博

  遠創(chuàng)造力大

  流凝聚力精

  長深

  繼承創(chuàng)新

  五、說教學設計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做到:對教材的分析精確到位,符合學生實際,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從而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謝謝各位!

  中華文化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jīng)學習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它與本框一起分別介紹了中華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征。它在第一、二單元介紹“文化的共性”的基礎上,過渡到三、四單元“中華文化”的個性,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學好本框至關重要,它是高考的重要考點。

  二、說學情

  高二學生已經(jīng)參與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文化生活的參與還比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本課的重點是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區(qū)域性、民族性、包容性;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學生的認知起點絕大多數(shù)都是由歷史書本所得,有一定的學習興趣。但對于學生來說,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鱗片甲,要學會分析傳統(tǒng)文化,辨析中華文化的區(qū)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重要標識這一課標的要求還有難度。再則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的跳躍也有一定障礙。同時學生辨識社會現(xiàn)象、合作、表達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強。所以,在本課中需要充分運用圖片、視頻、詩歌等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熱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

  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形成原因、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各民族文化特征、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同學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運用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為將來投射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現(xiàn)。

  難點:各民族文化對于中華文化的意義,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jù)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電子白板教學法,利用圖片、視頻等進行直觀演示,同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凸顯生本理念。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如果說第六課第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從動態(tài)角度跨越千年,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激勵青年學生再創(chuàng)新輝煌,那么本框則主要從靜態(tài)視角呈現(xiàn)中華文化的厚重。所以我導入新課時精選了多領域的代表性圖片(北京故宮、徽派建筑、針灸、瓷器、《紅樓夢》、《淮南子》、戲曲、少數(shù)民族舞蹈等等),在多媒體上顯示出來,給學生留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初步印象,走進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講授新課

  1、由于第一目“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內容相對簡單,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已掌握了較多這方面的實例,所以教師只需注意引導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為重點,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體顯示國外著名學者的一些評價,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播放《吳越文化》及《滇黔文化》的相關視頻,指導學生對這兩種文化的特點及形成原因進行合作探究,領悟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區(qū)域文化之間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差別,卻能和諧共處于中華文化之中,這說明了什么?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為最終徹底解決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做了鋪墊。

  3、多媒體繼續(xù)展示石窟藝術、民族文學等,學生在感受少數(shù)民族文化成就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由此進入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合作探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搜集的材料分組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說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哪些優(yōu)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

  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從現(xiàn)代找出能充分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開放心態(tài)和中華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這樣可增添幾分時代氣息,更好地服務于當下實踐。其次,在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在知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將以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fā)展乃至續(xù)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從而突破難點。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根據(jù)板書回憶本科所學知識,并再次強調重難點知識。

  《紅對勾》相應的練習。

  七、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具體設計如板書所示。

  板書設計: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qū)域性)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中華文化說課稿 10

  各位老師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本次說課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我這節(jié)課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選自(人教版)高中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的內容。第三單元是前兩個單元的邏輯延伸,也是第四單元的邏輯起點。本框題與前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起分別介紹了中華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征,在“文化共性”的基礎上過渡到“中華文化”的個性,因此本框題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本框題主要圍繞兩大問題展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xiàn)(獨特性、區(qū)域性、民族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學習本框題有助于我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ǘ┙虒W目標及確立的依據(jù)

  【課程標準】

  辨析中華文化的區(qū)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展現(xiàn)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重要標識。

  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參照考綱考點,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認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具體表現(xiàn),并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是其特有的包容性。

  2.能力目標:通過闡釋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文化相關問題的理解,初步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對中華文化的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確立依據(jù)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xiàn)(獨特性、區(qū)域性、民族性)

  確立依據(jù):考綱要求基本知識點,學習以后知識的基礎。

  2.教學難點: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確立依據(jù):因為對該問題的理解需要相當?shù)奈幕仞B(yǎng),而對高二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起點大多是歷史書本,要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跳躍,確有一定障礙。

  關于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將在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

  二、學情分析

  中華文化所涉及范圍甚為寬廣,學生的知識面有限,大部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不夠深入和全面,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他們對其他地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認識基本是來自書本,沒有親身體驗,所以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

  三、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ǘ┙虒W方法:情境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

 。ㄈ⿲W習方法:合作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問題情境導入:

  中華文化形式多樣豐富多樣,內容博大精深,思想、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化藝術、天文地理、科學技術、文化典籍、民俗風情以及衣食住行等,無不在其中。中華文化到底具有什么樣的魅力,博大精深的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為什么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征?通過問題情境進入課題。

 。ǘ┲v授新課

  第一環(huán)節(jié):獨樹一幟 獨領風騷

  多媒體展示圖片:京劇、唐詩、園林建筑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領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獨特性。

  探究一:自主閱讀課本66-67頁的有關內容,請從我國的文學藝術及科學技術來談談是如何見證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

  此探究教師引導學生列舉我國在文學藝術及科學技術上的成就來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體展示典型的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圖片,再次感受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中華文化。

  【設計意圖】通過此探究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歷史文化知識來來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第二環(huán)節(jié):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區(qū)域性)

  探究二:廣西山歌、采茶戲和廣東粵劇的對比

  我把搜集到的廣西山歌、采茶戲和廣東粵劇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

  設計問題:你能說說廣西山歌、采茶戲和廣東粵劇的特點及差異的成因是什么嗎?

  引導學生從政治、經(jīng)濟、歷史和地理等方面去考慮,說出戲種的差異;探究造成差異的原因。在此過程中有意識地充分挖掘學生相對熟悉的'鄉(xiāng)土資源,以小見大,折射出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引導學生說出各地戲種的相似點;探究其原因。

  【設計意圖】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對不同戲種差異成因的分析來總結它們的相似性,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

  最后得出結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區(qū)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漸趨融合;同時,受歷史、地理、經(jīng)濟等因素的影響,保持著各自的特色。(區(qū)域性)

  第三環(huán)節(jié):中華之瑰寶 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通過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民族樂器和民族節(jié)日,讓學生感悟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文化的驕傲。在此基礎上學生探討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各民族文化間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設計意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性和自信心。

  經(jīng)過前面的鋪墊,在此時引出最后一個知識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搜集的材料可嘗試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說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哪些優(yōu)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或者由教師來展示)

  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是教學的難點,我除了要講清教材知識外,還要進一步解釋與闡明,讓學生加深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fā)展乃至續(xù)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

 。ㄈ┍菊n小結

  一句話總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讓我們?yōu)橹腥A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欣賞京劇《貴妃醉酒》片段升華情感。

  五、板書設計

  獨特性

  表現(xiàn)

  區(qū)域性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民族性

  原因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六、課堂練習(略)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課的構思,有什么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給我提出修改的意見,謝謝!

  中華文化說課稿 11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代代相傳的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結合學案,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檢測相關基礎知識,并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作適當點撥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難點: 傳統(tǒng)美德,薪火相傳

  【教學準備】

  課件、課堂練習、學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

  1、聽“古典音樂”

  2、看“萬里長城”“故宮”“書畫展”等圖片…

  3、古詩朗誦…

  講授新課:

  活動一:看誰說的多

  1、提到中華文化,你會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們的來歷嗎?

  活動二:品味中華文化

  1、 你是怎樣品味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認為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為什么你覺得他們最能代表中華文化?

  活動三:諺語和格言賞析

  1、 吃一塹,長一智

  2、 車到山前必有路

  3、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4、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欣賞并說出上述諺語的內涵,在橫線上再寫三句類似的格言,并談談面這些話對我們?yōu)槿俗鍪掠惺裁从绊懀?/p>

  活動四:講故事

  1、請三位同學分別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以下三個歷史故事

  書武牧羊 徙木為信 負荊請罪

  2、這些故事所蘊涵的傳統(tǒng)美德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課堂訓練】

  當堂完成鞏固練習

  中華文化說課稿 12

  教學目標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了解夏朝和商朝的歷法、戰(zhàn)國的24節(jié)氣;知道扁鵲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編鐘。

  重難點

  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問:“我們同學每天都在讀書、寫字,要接觸大量的文字,文字幫助我們記事、傳達信息、獲取信息,文字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祖先在文字沒產(chǎn)生之前是如何記事、傳達信息的呢?”

  2、講倉頡造字的故事。

  3、導入:這是個傳說故事,但反映了古代的文字是從圖畫開始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勞動中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的。那么我們今天所能考證的較成熟的文字是什么呢?以后文字又是怎樣演變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的文化展廳去看看,這里展示了古代文字的演變、天文歷法、醫(yī)學成就、文學和藝術成就等。

  二、教授新課

  展廳一:文字的演變

  1、先展示各種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

  2、關于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對哪種文字最感興趣呢?

  3、甲骨文:

  (1)展示一些龜甲。

  (2)小組展示探究成果。

  (3)小組一起動手、動腦,自己造幾個簡單的甲骨文,展示和介紹造字的意圖,比比哪個組造的字合理,并和真正的甲骨文對照。

  (4)學生通過實踐后,總結甲骨文發(fā)現(xiàn)的`意義。

  4、甲骨文以后文字又是怎樣演變的呢?

  學生展示其他文字的探究成果。

  比較金文、大篆與甲骨文的不同:即方形圓形的團塊被線條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線條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漸降低。

  5、小結:漢字形聲表意,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成為維持和聯(lián)結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希望同學們熱愛我們的漢字,并寫好漢字好嗎?

  中華文化說課稿 13

  學習目標:

  1、重點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軍事家的主張。

  2、分析歷史現(xiàn)象、提高學習能力。

  3、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樹立良好的學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孔子的'主張和教育成就。

  學習難點:

  通俗講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張。

  學習過程:

  一、學習課文做導學練習:

  1、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 )。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鬃拥难孕杏涊d在《 》,他提出的“仁”的學說的內容有( )民情( )民力;反對( )和任意( )。孟子的思想主張有:輕( )治國;籠統(tǒng)地反對( );不濫用( )資源。

  2、成為我國封建文化正統(tǒng)思想并對后世產(chǎn)生極大影響的學說是( )家。

  3、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不亦說乎”;“三人行,( )”;“知之為知之,( )”。

  4、孫武是( )時期的軍事家,他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

  5、墨子的思想主張有:反對( )戰(zhàn)爭;主張“( )”、“( )”希望人們( )。

  6、老子的思想主張有:一切事物都有( ),事物對立的雙方能夠( ),從( )兩方面思考問題。

  7、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學派是( ),代表人物是( )。

  8、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提倡“因材施教”是( )。

  9、思考動腦筋P47、P48。

  二、學生互動討論:

  1、討論完成導學練習;

  2、找出文中的主要知識點,提出疑問難點;

  3、討論動腦筋。

  三、師生互動討論:

  1、分別指名學生說出導學練習完成的情況。

  2、討論: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僬f出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識點;

  ②師適當點撥、講述、歸納;

  ③P47討論動腦筋題目。

  3、討論思想家老子

 、僦该麑W生說出知識要點;

 、趲燑c撥、簡述、歸納;

  ③討論動腦筋P48。

  4、討論百家爭鳴

  ①指名學生簡述主要內容和要點;

 、趲燑c撥、簡述;

 、塾懻摶顒优c研究。

  四、小結。

  中華文化說課稿 14

  知識目標

  1、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4、中華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遠。

  能力目標

  感受中華文化的巨大力量,使之具有把握中華文化基本特點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培養(yǎng)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增強民族自尊心。

  教學重點

  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教學難點

  中華文明雖歷經(jīng)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結合課前音樂古箏曲《化蝶》導入中華文化

  【學習新課】

  一、展示自學提綱(用幻燈片展示)

  1、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如何產(chǎn)生的?

  2、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什么?

  3、燦爛的中華文化是由什么構成的?

  4、中華文化總的特點是什么?

  5、中華文化有何影響?

  二、活動小結

  活動一:

  1、要求學生閱讀p64第一幅圖并思考:提到中華文化,你會想到什么?

  2、教師組織學生回答。

  3、教師展示能代表中華文化的圖片:

  4、得出結論:中華文化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各族人民相互團結、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活動二:

  1、要求學生討論方塊字、故宮、京劇、編鐘、粽子等的來歷。

  2、教師展示巴比倫、印度、埃及的圖片

  3、得出結論:中華文明雖歷經(jīng)滄桑卻綿延不絕的原因是什么?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中。

  活動三:

  1、要求學生思考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人物以及他們的成就,提問回答。

  2、教師提出問題:

  A、中華文化的構成:

  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而深刻的道德倫理等,共同組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B、中華文化的特點:

  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活動四:

  1、要求學生按p66最上面的內容做

  2、教師邊提問邊歸納總結。

  3、提出問題: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

  不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推動世界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作用。

  【小結鞏固】

  1、中華文化的產(chǎn)生:

  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

  2、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華文化的構成:

  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中國哲學、道德倫理

  4、中華文化的特點

  橫向看:博大精深

  縱向看:源遠流長

  5、中華影響

  對中國: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發(fā)展道路

  對世界: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作用

  【課堂練習】

  用幻燈片展示,當堂完成

  【課外作業(yè)】

  配套練習作業(yè):單選①②,多選①②,判斷改錯①②,活動與實踐①,

  中華文化說課稿 15

  【學習目標】

  1、知道我國民居、服飾、飲食的地方特色,了解我國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及旅游資源的分類。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獲取地理知識,記住地理知識的能力,著重培養(yǎng)學生獲取、處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4、增強學生保護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我國的民俗。

  2、 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

  【教學難點】

  我國不同地方民俗的成因與該地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學方法】:

  講授式、讀圖分析法 、自學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課件學案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提問: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談談旅游中的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展示圖片

  [轉承]我國疆域遼闊、地域差異明顯,各地區(qū)、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 ”。(板書)

  二、民俗與環(huán)境

  1、 [自主學習] 結合學案問題提示,認真預習教材P92-94頁內容,仔細研讀教科書。

  2、 【解釋】民俗即民間風俗。

  3、 活動:閱讀“地方美食圖”、“中國民居圖”、“中國民族服飾圖”和有關資料,體會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飲食、民居、服飾的地方特色。

  4、 [講述]生活在不同地區(qū)的各個民族,由于地理環(huán)境、歷史差異、風俗習慣不同,飲食文化、建筑藝術、節(jié)日慶典、衣著禮儀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5、舉例說明自然環(huán)境對文化的影響

  分別從食 、住 、衣 、行 、節(jié)日慶典等方面探究各地民俗差異。

  (1)食:學生讀【知識之窗】 了解我國的八大菜系 課件展示地方美食圖片

  【學生活動】 課本P92 活動、P93活動1、2。

  (2)。何覀兊淖鎳卮笪锊,“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展示圖片中國民居 【學生活動】 課本P94活動1

  (3)衣:服飾的產(chǎn)生和服飾民俗的'形成和人類居住的自然環(huán)境、氣候條件,以及各民族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展示圖片中國民族服飾

  【學生活動】 課本P94活動2

  (4)行:學生交流 南方與北方的交通差異

  (5)節(jié)日慶典(視頻播放)

  6、拓展練習:

  三、旅游與文化

  (1)旅游業(yè)及其意義(播放視頻)。

  (2)我國旅游資源的分類.

  (3)世界遺產(chǎn)的分類方法以及分類,找出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等景點,并完成P96活動1

  (4)旅游業(yè)的開發(fā)與保護因注意些什么?(視頻播放)

  四、作業(yè) 完成學案 練習冊

  板書設計

  一、民俗與環(huán)境

  1.民俗差異

  衣、食、住、行、節(jié)日和宗教

  2.民俗差異因素

  地理環(huán)境

  歷史習慣

  風俗因素

  二、 旅游與文化

  中華文化說課稿 16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遺產(chǎn),理解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含義。

  2、引導學生形成“保護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意識,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

  3、通過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和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含義,并形成保護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遺產(chǎn)通常是指祖上留給后代的珍貴之物,是一個家族能夠代代承

  傳的東西。

  對于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來說,祖先也給后代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東西,這些東西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還可以結識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進程。這些東西屬于國家的財富,被稱為文物古跡,是我們必須珍惜的。

  二、 自讀課文:

  說一說:

  1、在我們生活得附近,你見到或聽說過有什么文物保護單位嗎?它們是一些什么樣的地方?

  2、你在博物館或其它什么地方見過文物嗎?這些文物是一些什么東西?

 。▽W生回答。)

  三、 課堂討論:

  為什么要保護這些文化遺產(chǎn)?怎樣保護?

  學生討論、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文物是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jīng)濟、政治、民俗等信息。具有體現(xiàn)文化精神、開展文化旅游、開展歷史和科學研究等重要意義。

  怎樣保護:科學規(guī)劃、有序利用、加強管理、制定法律法規(guī)、加大宣傳力度,修舊如舊,保持原有建筑風貌,做到遺產(chǎn)保護與旅游開發(fā)齊頭并進。

  四、 拓展:

  你還能列舉出更多的文化遺產(chǎn)嗎?

  五、課堂總結

  中華文化說課稿 1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認識茶葉并觀察泡茶葉時茶葉的變化,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

  2、通過課件,了解中國的茶文化,培養(yǎng)幼兒對中國文化的親近感。

  3、通過故事,使幼兒知道中國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茶葉可以泡水喝的.國家,激發(fā)幼兒對祖國的自豪感。

  4、教育幼兒從小懂禮貌。

  重點領域:

  科學、社會活動方式:集體、小組

  活動準備:

  1、課件

  2、茶葉、玻璃杯、茶具、磁帶、表格、信封。

  活動過程:

  一、用魔術形式引出主題,引導幼兒運用嗅覺,觸覺認識茶葉。

  1、魔術:信封出物。

  2、提問:猜猜老師變出的是什么?討論:用什么辦法來判斷?

  3、請幼兒觀察茶葉的形狀、顏色。

  4、記錄下沒泡前茶葉的形狀。

  二、通過看課件,使幼兒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1、介紹茶具及用途。

  2、泡功夫茶的步驟。

  3、介紹幾種名茶。

  4、品茶:

 。1)教師泡茶

 。2)幼兒聽故事《茶葉的故事》

 。3)請客人品茶。

  5、記錄結果:沒泡過的茶葉 泡過的茶葉 相同不同

  要求:可以畫,可以寫字也可以用拼音代替。

  三、結束:

  1、教師小結

  2、提問:關于茶葉,你們還想知道什么呢?請幼兒查找資料并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分享。

  [評析]《茶文化》一活動,教師能夠抓住生活中的教育素材,運用幼兒多種感官交互使用的辦法,通過觀、議、品、記等幾個過程讓幼兒初步了解到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整個活動幼兒積極性高漲,氣氛活躍,取得了預期效果。

  中華文化說課稿 18

  一、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嘗試在面團上用模具印花的方法表達月餅的花紋、圖案。

  2、知道節(jié)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3、簡單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二、活動準備

  面粉、月餅模具、帽子,桌布口罩音樂

  三、活動過程

 。ㄒ唬┲星锏,道中秋

  你知道中國特有的節(jié)日嗎?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敬老節(jié)、中秋節(jié)的由來和有關傳說和習俗"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吃月餅、賞月中秋節(jié)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ǘ┛丛嘛灒f月餅

  說說月餅的不同形狀不同--一般多見是圓形,還有方形,心形等等花紋不同--月餅上都有花紋,有的是圖案,有的還有文字餡兒不同--豆沙、玫瑰、鮮肉制作方法不同(制作材料不同)--冰激凌、冰皮、廣式、蘇式?

 。ㄈ┳鲈嘛

  討論: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月餅

  老師示范:先取適量的面團,在手中搓圓。用模具輕輕一壓,保持月餅表面光滑。取出塑料小刀,在月餅上刻上花紋。

 。ㄋ模┳杂山Y伴選擇材料制作

  觀察幼兒制作情況,適時、適宜給予提示、示范等幫助。(播放音樂)

 。ㄎ澹┙榻B、展示自制的月餅。

 。┗顒友由

  把做好的月餅拿到食堂蒸熟,讓孩子們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月餅。

  四、教學反思

  參與是一種快樂,創(chuàng)造是一種享受,合作是一種幸福。通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動腦、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進一步增進孩子與家長的親子感情,有效促進了家園聯(lián)系。

  中華文化說課稿 19

  一、教學目標:

 。薄⒛軌蜃寣W生正確流利朗讀全文,能背誦名言名句。

 。、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教學重點:

  能夠讓學生正確流利朗讀全文,能背誦名言名句。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

  四、教學方式:

  熟讀背誦,合作學習

  五、教學過程:

 。ㄒ唬┏踝x文本

 。、自由朗讀

 。、范讀正音

  【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fǘ)獲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于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親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3、學生抽讀

 。、全班齊讀

 。怠⑿〗M分讀

  (二)整體感知

  講述離婁章句上十二的主要內容

 。ㄈ┢纷x名句:

 。薄⒕酉挛欢猾@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翻譯: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病⒐收\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翻譯:所以,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

 。场⒅琳\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翻譯:極端真誠而不能夠使人感動的,是沒有過的;不真誠是不能夠感動人的。

 。ㄋ模﹥热莞爬

  真誠的`確是立身處世的根本所在,一個人如果沒有真誠,一切都無從談起。

  (五)熟讀、背誦名句

 。┩卣寡由

  討論:豬肉有瘦肉精,魚有孔雀石綠,奶粉有三聚青安,中國部分商人講究真誠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真誠嗎?

  六、作業(yè)布置:

  熟讀文本,背誦名句

【中華文化說課稿】相關文章:

中華文化說課稿01-08

《燦爛中華文化》說課稿07-07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說課稿05-11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說課稿07-08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說課稿12-28

《燦爛中華文化》說課稿3篇12-29

【經(jīng)典】《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說課稿4篇05-15

《中華文化的勃興》教案08-26

中華文化小學作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