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班科學教案7篇【精】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制作冰。
2、知道冰的特征,知道冰是由水變成的,冰遇熱會化成水。
3、感受制作冰的樂趣,知道夏天不能吃太多冰凍的東西。
【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的冰塊若干;
2、不同形狀的干凈器皿(用于制作冰);
3、白糖若干。
【活動過程】
1、老師引入話題:孩子們,天氣真是熱啊,你們在家是怎么避暑解熱的呢。引導孩子自由討論。然后老師說“我喜歡玩冰塊來解解暑。你們玩過冰嗎?”給孩子自由玩冰塊。
2、老師詢問孩子冰塊的感覺。(涼涼的,硬硬的,滑滑的。)
3、老師請他們嗅一嗅,聞一聞,嘗一嘗干凈的冰塊。讓孩子說出冰塊的特征。(無色,無味。)
4、老師詢問孩子,還可以怎樣玩冰塊。讓孩子有更多的玩法,對冰塊更加感興趣。
5、老師拿出一杯熱水,一杯冷水。請孩子們將冰塊放入水中,看看有什么變化。引導孩子得出冰塊遇熱會融化的結論。請孩子討論冰塊遇到什么會化,比如放在太陽底下,放在火堆旁。
6、請孩子們制作冰塊。讓他們自由選擇器皿,將水倒入器皿中,還可以加入白糖。由老師幫忙放入冰箱內。課后,再請孩子們去觀看自己的`冰塊,品嘗自己的冰塊。
7、老師不忘叮囑孩子們,冰塊雖好玩,但是冰塊涼涼的,吃多了冰塊,身體容易受涼,其他雪糕、凍西瓜等冰凍的東西也一樣,所以不能吃太多冰凍的東西。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科學領域中的科學探究第一條目標"親近自然,喜歡探究"(4—5歲幼兒喜歡接觸新事物,并樂于探索)。結合幼兒喜歡探究動物的興趣特點和本次"愛我中華——沙漠"這一主題,我設計了別開生面的一課:《沙漠動物的生存本領》。沙漠就是沙漠,沙漠在孩子的生活里很少見,沙漠到底是什么樣子?沙漠里有什么動物?它們又有什么生存本領呢?圍繞這一主線,逐漸激發(fā)幼兒的探索熱情和想要解開謎底的求知欲望。
活動目標:
1、了解沙漠的環(huán)境特征:地面被沙覆蓋、荒蕪、雨水稀少等。
2、認識沙漠里的六種動物,了解它們的生存本領。
3、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了解沙漠中六種動物的生存本領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ppt、影視資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沙漠,了解環(huán)境特征。
1、出示沙漠圖片,激發(fā)幼兒認識沙漠的興趣。
這是什么地方?沙漠的地面全是什么?
2、觀看沙漠的錄像,了解沙漠的環(huán)境特征。
3、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沙漠惡劣的環(huán)境特征。
4、猜猜什么動物會在沙漠里生存?
二、認識生活在沙漠里的六種動物,了解其生存本領。
1、出示駱駝圖片。
師:畫面上的是誰?駱駝是什么樣子的.?討論它有什么特殊的生存本領?
教師小結:駱駝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眼睛;耳朵有毛,可以阻擋風沙;鼻孔可以自動閉合防風沙;身上的駝峰,可以儲藏營養(yǎng)。
2、認識沙蜥,了解其生存本領。
教師小結:通過改變體色來控制體溫,從而減少身體水分的蒸發(fā)。
3、以同樣的方式來認識沙鼠、沙狐、長耳跳鼠、花背蟾蜍,重點了解他們的生存本領。
沙鼠:后肢比較長,能將身體遠離滾燙的沙地,每天幾乎不用喝水,用鋒利的爪子,可以挖掘很深的洞,并在洞里儲存大量的食物。
沙狐:挖洞本領高明,幾秒鐘就能挖好一個洞鉆進去,就像魚兒潛水一樣。
長耳跳鼠:白天天熱只呆在洞里,晚上出來捕食蟲子,聽覺十分敏銳,后退有力,在沙漠中跳躍能力強,遠離滾燙的沙地。
花背蟾蜍:不挖洞,以鼠類的洞穴為家,白天呆在洞穴里,黃昏出來活動,善于掩藏自已,撲捉大量飛蟲為食。
活動延伸:
教師小結:沙漠雖然生存環(huán)境惡劣,但依然生活著許多動物,因為他們有各自高超的生存本領,除了以上幾種,還要響尾蛇、貓鼬、沙丘貓、地鼠龜等。等以后我們長大了,可以親自到沙漠中去觀察。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我們的身體”是本班幼兒正在探索的主題活動,在探索小手的活動中,羅宜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手指上的線叫什么呀?”但是,小朋友誰都說不上來。這是一個頗具價值的問題,因為它是我們在主題活動中生成的,有利于孩子們繼續(xù)對自身進行探索的興趣的培養(yǎng)。而且,現(xiàn)代的指紋技術正越來越與高科技融為一體,涉及到了很多方面,適當地在這方面豐富一些見識,不僅能開闊幼兒的眼界,且對于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也會有好處。另外,作為一個新班,我們的孩子們在探索能力上還顯得很單一,缺乏運用多種方式探索的意識,本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常識多種復制指紋的方法,對幼兒的多樣化探索意識也是有幫助的。活動中,處于整合性原則,我還在其中,融合了識數教育,即觀察時給手指紋編號,結合一切可利用因素進行自然銜接下的.教育。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發(fā)展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
2、探索復制指紋的方法,萌發(fā)多樣探索的意識。
3、初步激發(fā)對科學、創(chuàng)造和探索自身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小紙片、顏料、印泥、橡皮泥、鏡子、抹布等。
活動過程:
1、提問交流:
1)請羅宜家提出自己原先的問題。
2)引導幼兒觀察手指,進行相關的經驗交流,如:上面的線長得怎么樣?
2、操作體驗:
1)討論:怎樣將指紋復制下來,讓別人觀看?
2)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復制指紋,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紋等。
3、觀察比較:
1)介紹自己是怎樣復制指紋的,滲透多元探索的意識。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從而得出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結論。
4、拓展內化
1)討論:除了指紋與別人不一樣,還有什么也是與人不同的?
2)討論:指紋有什么用?
介紹有關警察用指紋破案的事和指紋鎖的好處,激發(fā)幼兒對科學和創(chuàng)造的興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綱要》在科學領域中要求我們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xiàn)象,萌發(fā)對科學的興趣。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發(fā)現(xiàn)周圍有趣的事情,并積極尋求答案。
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特擬以下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鞏固已認識的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初步感知半圓形和圓形的轉換關系。
3、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鋪路。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PPT,音樂,圖形卡片,為鋪完路的小房子。
經驗準備:對各種常見圖形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由小鴨子的新房子,鞏固已學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二、鋪路
1、情景展現(xiàn):小鴨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師:請小朋友們幫助它把路鋪好。
2、鋪小路
(1)先引導幼兒觀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狀。
師:土坑有哪些形狀?請你把與土坑形狀相同的石頭填進去,然后檢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導幼兒操作,用圖形一一對應地填好。
(3)還有坑沒填好,但是沒有與它形狀相同的圖形怎么辦?
引導幼兒觀察旁邊的`半圓形石頭:鼓勵幼兒嘗試拼一拼,教師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讓幼兒觀察比較。
歸納并小結: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可以拼成一個圓形。
(4)喊小鴨子回家引出鋪路任務。
交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鋪路幼兒人手一張要鋪路的圖,強調在鋪路的時候應邊對邊、角對角鋪平。
幼兒完成后點評、展示。
三、活動結束:
將我們鋪好的小路圖送到教室的科學活動區(qū)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賞吧!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找找有哪些東西的形狀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雞出生的過程。
2、發(fā)展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對小動物產生愛心。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小雞是怎么出生的
2、聲音:公雞,母雞,小雞
活動過程:
一、聽聽什么聲音播放聲音:雞叫聲音提問:請小朋友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小朋友知道小雞是從哪兒來的呢?
。ㄓ變夯フf)
二、聽故事:可愛的小雞
1、教師:剛才小朋友講了很多,那么小雞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請小朋友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2、教師講故事提問:瞧,這是一群多么可愛的小雞。∶兹椎,他們,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雞媽媽生的。)教師:雞媽媽是怎么生的呢?
。u媽媽蹲在雞蛋上,生出來的。)教師:那么,蛋是從哪兒來的呢(母雞生的)
三、了解雞的成長
1、課件:雞的成長母雞生蛋→母雞孵蛋→小雞啄破殼出來了→變成毛茸茸的小雞→小雞長成公雞、母雞(環(huán)形圈)
2、提問
。1)雞蛋怎樣才能變成小雞呢?(雞要蹲在上面)對了,雞媽媽用自己的身體來暖和這些雞蛋,雞蛋在媽媽身體下面很暖和很暖和,雞媽媽要化好長的時間,這些雞蛋里才能長出小雞。
。2)雞媽媽蹲在上面這叫什么呢?(這叫孵蛋)誰會用完整的話來講一遍?(雞媽媽蹲在雞蛋上這叫孵蛋)小朋友都來學雞媽媽孵蛋(動作)
3、教師:雞蛋里長出了小雞,小雞看到外面很熱鬧,它們可想出來了,可是小雞它怎么出來呢?
(它用嘴巴把雞蛋殼啄破,就出來了。)哪個小朋友會說,小雞是怎么出來的`?(小雞啄破殼。)請小朋友一邊學習雞啄破殼,一邊說(動作,語言)教師:小雞啄破殼出來了,變得毛茸茸的,可愛極了。
4、教師:小雞每天要吃很多東西,你知道小雞它吃些什么東西嗎?(米、蟲、菜)
5、教師:小雞一天天長大了,變成什么了?(公、母雞)公雞怎樣叫?母鳴怎樣叫?
四、請幼兒看圖書說一說雞的成長
1、這是誰?它在干什么?
2、小雞是怎么出來的?
3、小雞變得怎么樣?
4、小雞長大變成什么啦?
五、教師總結
小朋友都知道小雞是從哪里來的了,請小朋輕輕跟著老師說,母雞生蛋→雞媽媽孵蛋→小鳴啄破殼出來了→變成毛茸茸的小雞→小雞吃很多東西→又長成大公雞和大母雞→大母雞又能生蛋了。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
2.知道蜜蜂對人類的貢獻,激發(fā)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學過程
一、認識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師說謎語:一只小小蟲,飛到花叢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愛勞動。
誰來告訴大家,這只小小蟲是什么?
二、課件演示
1.我們來看看小蜜蜂長的什么樣呀?
幼兒觀察圖片并講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體分為哪幾部分?
。^、胸、腹)
。2)蜜蜂的頭上有什么?
。ㄑ劬Α⒂|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幾對翅膀?(兩對)
(4)蜜蜂的有幾對足?看看三對足長的一樣嗎?
第三對足跟前面兩對有什么不一樣?(三對足,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長什么?
小結:蜜蜂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一對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兩對翅膀、下面有三對足,蜜蜂全身長著細細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導幼兒討論:
。1)蜜蜂是怎樣采蜜的?
教師講解:蜜蜂從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約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個胃中,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經過30分鐘的發(fā)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內溫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經過一段時間,水份蒸發(fā),
成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貯到巢洞中,用蜂蠟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誰?
2.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知道它對人類有什么好處嗎?
課件演示:蜂產品
四、認識蜂窩
課件演示
1.你們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樣的嗎?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窩是什么形狀的?
3.蜂窩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識講解:蜜蜂的蜂窩構造非常精巧、適用而且節(jié)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兩個房孔之間只隔著一堵蠟制的墻。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尖的。
這個底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
兩個鈍角都是109°而兩個銳角都是70°。
五、品嘗蜂蜜
六、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課,我執(zhí)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jié)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jié)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jié)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jié)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fā):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fā),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qū)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jié)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jié)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jié);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赡軓目茖W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xiàn)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xiàn)“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xiàn)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jié)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玩一玩,知道皮球里裝有空氣。
2、聯(lián)系生活,知道空氣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探索怎樣把無形的空氣裝起來加以利用。
2、了解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皮球若干、打氣筒一個、塑料袋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
做“鼻子,鼻子,嘴”游戲,看誰反應快。(規(guī)則:老師說出第三個器官時,幼兒馬上用手指向相應位置,如:老師說“鼻子,鼻子,嘴“,幼兒馬上用手指向嘴巴等)
二、認識皮球里有空氣。
1、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一樣東西(出示用袋子裝好的打足氣的皮球)。
2、請幼兒從外面看看,摸摸,猜猜是什么?
3、從袋子里拿出皮球,觀察形狀知道圓圓的、鼓鼓的,質疑:有誰藏在里面呢?
4、讓幼兒敲一敲,搖一搖,提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里面藏著誰呀?
5、擰開氣嘴,用手輕輕一壓,讓幼兒用耳朵靠近聽一聽,問:你聽到什么?感覺怎樣?
6、讓幼兒輪流把氣壓出來,繼續(xù)追問:誰跑出來了?
7、小結:哦,原來皮球里藏有很多空氣呢。
三、通過實踐,探索空氣的秘密。
1、空氣都從皮球里跑出來了,我們怎樣才能再把空氣裝進皮球里呢?
2、師生共同用打氣筒給皮球打氣。
3、哪里有空氣呀?我們怎樣才能抓住它呢?
4、師生共同實踐,用塑料袋裝空氣。
5、玩一玩。
、倌銗弁嫫で騿幔靠梢栽鯓油婺?(可以拍、踢、滾,也可以傳接球等)
②師生一起玩皮球,引導發(fā)現(xiàn):打足氣的皮球運動快,氣不足的皮球運動慢。
四、了解空氣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1、剛才我們把空氣裝在皮球里、裝在塑料袋里,你平時還看見人們把空氣裝在哪里呢?怎么裝?空氣有什么用呢?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氣球打足氣可以飄起來;汽車、自行車輪胎打足氣滾動快、省力;游泳圈打足氣可以浮起來等。
3、我們呼吸也需要空氣呢,走,我們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ɑ顒咏Y束)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表現(xiàn)出非常的興奮,活動氣氛很活躍。這是因為我抓住了他們愛玩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從頭玩到尾,用玩這種方式激起他們參與活動的欲望,讓所有的幼兒盡可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的過程中,我讓幼兒通過多種感覺器官去感受的同時,我還相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問題“皮球里面藏著誰?”;“怎樣才能知道里面藏著誰?”;“怎樣才能再把空氣裝進皮球里呀?”;“怎樣才能抓住空氣呢?”“平時你還看見人們把空氣裝在哪里?”;“空氣有什么用?”等。讓幼兒通過實踐活動,并結合生活實際弄懂了皮球里原來藏著空氣,空氣這種無形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可以有辦法把它抓住并利用它,從而突破難點。
但在操作過程中,由于我的教學經驗不足,又由于班級人數相對較多,活動材料相對少,在讓幼兒參與活動時,組織有些亂,幼兒有相互搶材料的現(xiàn)象,如搶皮球、塑料袋等,我知道,這樣存在安全隱患很大,以后我會想辦法解決,盡量避免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2-15
中班科學教案08-02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1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4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6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0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9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7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