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3-09-16 09:56:1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實用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實用10篇)

中班教案 篇1

  相關知識:

  在蝸牛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卻有26000多顆牙齒。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體會循環(huán)故事的趣味性。

  2、與同伴交流分享,初步感悟不良言語對他人的傷害,懂得要尊重別人。

  活動重點:

  體會故事循環(huán)的趣味,懂得尊重他人。

  活動難點:

  會適當調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活動準備:

  掛圖、四個小動物頭飾(生氣、開心)

  活動過程:

  一、設置疑問,引出課題

  出示掛圖上生氣的豬、兔子、蝸牛、白鵝的圖片。

  提問:這些小動物都在干什么呢?他們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分享故事---有些語言會讓人生氣

  1、教師講述故事從開始至“他坐在克里生著悶氣:哼,白鵝居然笑我慢吞吞。

  提問:什么話讓小動物生氣?

  小動物之間的生氣是誰第一個引起的?

  為什么豬與其它動物很有自信地響應批評,一會之后卻又心里不太高興呢?

  你們有沒有被批評過?最常被誰批評呢?(爸爸、媽媽、老師)

  2、教師記錄下幼兒的發(fā)言,并小結:原來一句短短的話也會讓人不高興,這樣的話我們可要少說、不說啊

  3、討論:生氣的小動物們該怎么辦呢?

  教師鼓勵幼兒用各種調節(jié)方法幫助小動物,可以是自我調節(jié)(如;它們是和我開玩笑的,沒有關系,把這句話忘掉吧等)也可以通過與別人互動進行調節(jié)(如;誰應該向誰去道歉,請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玩游戲等)

  豬可以在越來越煩的時候,先問問自己為什么會越來越煩?難道心里也有些許同意蝸牛的說法嗎?

 。ㄘi可能會在反思與觀照自我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其實也是有點覺得自己肥,而且也是有某種程度覺得自己的肥,似乎也不是頂好的,似乎也不是100%滿意自己又圓又胖的身材,所以豬才會讓蝸牛的批評騷擾到自己的好心情。)

  如果豬在遇見其它動物前,做了這樣的`自我觀照,他遇到兔子時,嘲笑兔子的可能性就低了許多;沒有對內作自我觀照,情緒就像無主的游魂,隨意亂竄,就會傷害到別人。

  三、分享故事----有些語言會讓人快樂

  1、教師講述故事從“這時候,他猛然想起!敝凉适陆Y束

  提問:小動物還生氣嗎?

  它們做了什么事情,使大家都變得開心?

  小動物之間的快樂是誰第一個引起的?

  你知道或者說過讓人快樂的話嗎?

  2、教師記錄下幼兒發(fā)言,并小結:原來短短的一句話也會讓人快樂,我們要多說讓人開心的話

  四、解讀故事

  1、幼兒閱讀《小朋友的書》第1~5頁“是蝸牛開始的”,再次講述故事。

  提問:小動物之間的生氣是誰第一個引起的?

  生氣是怎樣在小動物之間傳遞的?

  當你被批評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呢?也去批評別人嗎?

  小動物間的快樂又是誰第一個創(chuàng)造的?

  快樂是怎樣在小動物之間傳遞的?

  蝸牛愿意去跟豬說對不起,你可不可以呢?為什么有些人很難說對不起?他們很害怕嗎?

  2、再次討論:怎樣分辨別人的批評是善意或是惡意?如何判斷他人的批評是不是值得接受?如果對方是惡意,該怎么辦?如果對方是善意,但是自己又不想接受,又該怎么辦?

  五、演示故事對話

  與孩子一起想象自己是書中任何一個動物,譬如說,假如我是白鵝,聽了蜘蛛的嘲笑,我會說什么?會有什么感覺?

  課后反思:

  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我一直在觀察孩子們生活中的所有小細節(jié)。發(fā)現孩子們犯錯誤后的第一反應都是:是他先這樣做的,不是我。。。幾乎沒有幾個小朋友會首先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有些小朋友都不愿意接受批評,認為自己做的永遠是對的。

  每個孩子都需要表揚和鼓勵,但過多的表揚只會適得其反。今天正好借這個故事我從多方面對孩子們進行了引導:故事中的小動物在受到批評時是怎樣說的?但后來的表現卻怎樣?如果小朋友們嘲笑或批評了你,你會怎么做?文中的小動物嘲笑別人,是因為他不了解別人,也許他嘲笑的正是別人引以為自豪的呢。孩子們在與人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來自各方的嘲笑與批評,我認為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加健康的心理,也才能讓孩子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壞情緒會傳染,快樂也會傳播。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的不僅是被動的處理已經發(fā)生的錯誤,更應該教會孩子怎樣主動地尋找快樂傳播快樂。從故事的一開始,蝸?洫劻素i呢?那故事中的每個人這一整天都會很快樂,故事也許就有了新的結局。讓我們的孩子也做個傳播快樂的人,相信生活會更美好。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感知活動中發(fā)現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稱

  2、觀察五官的相對位置和外形特征,初步了解保護五官的一般常識

  3、學習保護五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五官,知道保護五官的重要

  難點:讓幼兒知道五官的名稱,在學習中知道五官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五官圖像若干,五官臉譜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眉毛搬家》:寶寶累了,很早就休息了。這時房間里傳來爭吵聲。原來是五官在爭誰的本領大。誰也不讓誰。眉毛一聲不響,眼睛嘴巴耳朵鼻子以為眉毛一點本領也沒有,就把眉毛趕走了。結果寶寶上幼兒園時,汗水流下來。一直流進眼睛里。寶寶摔倒了,鼻子耳朵嘴巴都受傷了。

  2、了解五官的作用

  提問:你們知道他們是因為什么吵架嗎?他們先把誰趕走了?

  (五官在為誰的本領大而吵架)(先把眉毛趕走了)

  眉毛被趕走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為什么沒有了眉毛,寶寶為什么會摔倒呢?(因為眼睛看不見了)為什么眼睛看不見?(因為汗水流進眼睛里了)那為什么汗水會流進眼睛里?(因為眉毛不見了)

  小結:眉毛有擋汗水的功能。

  3、續(xù)講故事:聽了小朋友的話,它們都知道了,原來眉毛也有很大的本領,不能少了它。就趕緊把眉毛請了回來。(教師把眉毛粘回原來的位置)眉毛不能少,那到底誰本領大呢?它們一起看著眼睛:“眼睛眼睛,你最沒有用了,你走吧!”眼睛被趕走了。(教師拿掉眼睛)

  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沒有了眼睛,會怎樣呢?(看不見東西了)

  體驗:現在請小朋友們起立,向前走幾步閉上眼睛,轉過身來再找找自己的`位置。

  提問幼兒,明明,你們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嗎?(不能)為什么?(看不到了)睜開眼睛,回到位置問幼兒:剛才眼睛看不見了,你們有什么感覺,眼睛有什么作用呢?

  (黑黑的、有些害怕)(有了眼睛可以看到周圍的事物)(能夠看到周圍的事物感覺很幸福)

  小結:眼睛可以讓我們看見周圍的事物,眼睛不能少。(粘回眼睛)

  4、續(xù)講故事:五官他們趕緊把眼睛請了回來,眉毛不能少,眼睛不能少,那到底誰最沒有用呢?五官們你看我,我看你,他們又一起說:“鼻子鼻子,你最沒有用了,你走吧!”于是鼻子被趕走了。(拿掉鼻子)

  提問:鼻子真的沒有用嗎?

  出示白酒和醋,小朋友,你們看我手中的兩個小瓶中分別裝著,白酒和醋,小朋友們想一想,應該用什么辦法才能知道那個瓶里是白酒,那個瓶里是醋?(幼兒自由猜測)那我們用眼睛能區(qū)分出它們嗎?(不能,它們都是透明的)。那到底應該怎樣做呢?(用鼻子聞)我們一起來聞一聞。分別請幼兒聞白酒和醋:你聞到的是什么?(酸味、辣味)你是怎么知道的?(用鼻子聞出來的)

  體驗:用手捏住鼻子有什么感覺?

  小結:對啊!鼻子能幫助我們辨別氣味和呼吸,所以鼻子本領也很大,它能少嗎?(不能)趕緊把鼻子請回來吧1(粘回鼻子)

  5、續(xù)講故事:鼻子不能少,鼻子回來了,嘴巴說:“耳朵耳朵,一定是你最沒有用了,你走吧!”耳朵被趕走了。(取下耳朵)

  提問:沒有了耳朵會怎么樣呢?

  體驗:捂住耳朵和放開雙手,分別體驗老師的指令,然后比較,為什么第一次小朋友都沒有反應,第二次大家馬上就做出動作了。

  (捂住耳朵就聽不見了)(放開耳朵聽得很清楚)

  小結:耳朵能聽見聲音,所以耳朵不能少。(粘回耳朵)

  6、續(xù)講故事:眉毛不能少,眼睛不能少,鼻子不能少,耳朵也不能少,它們一起大聲地說:“嘴巴嘴巴,肯定你最沒有用了,你走吧!”嘴巴被趕走了。(取下嘴巴)

  提問:嘴巴真的能少嗎?(不能)(沒有了嘴巴,我們不能吃飯、喝水、說話)

  小結:是啊,沒有了嘴巴,我們就不能吃東西,不能說話了,所以嘴巴也不能少。(把嘴巴還原)嘴巴還有一個作用,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體驗:把鼻子和嘴巴捏住有什么感覺?你再捏住鼻子放開嘴巴有什么感覺?(不能呼吸)(可以呼吸)

  原來嘴巴和鼻子都能幫助我們呼吸。

  故事結尾:五官當中,眉毛眉毛擋汗水,眼睛耳朵不能少,鼻子嘴巴用得著,五官個個本領高,少了哪個都不好,五官中誰也不能少,所以他們又成為了好朋友。

  通過故事我們知道了,五官在生活中缺一不可,那么我們就要學會保護自己的五官,怎樣保護五官呢?

  學習保護五官

  我們怎樣保護我們的眼睛?(不用臟手揉眼睛,不要用硬的物品碰眼睛、不要看過亮的事物、不要在過暗的地方看書)

  怎樣保護我們的鼻子?(不亂摳鼻子、不往鼻子里塞東西、有鼻涕及時用紙擦)

  怎樣保護我們的耳朵?(不亂摳耳朵、不往耳朵里塞東西、)

  怎樣保護我們的嘴巴?(不用手摳嘴,不往嘴里放大的東西,不大聲喊叫)

  教師小結:

  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五官,首先就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行為習慣,這樣我們才能健康,才能成為一個聰明的寶寶。

  咦?老師怎么聽到五官又吵架了,(教師出示錯位五官請幼兒看)他們又分開了,我們來幫助它們好嗎?怎么幫呢?(讓他們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才行)

  拼貼五官

  1、你們知道它們在臉上的位置嗎?

  (眼睛在上面、嘴巴在下面、鼻子在中間、耳朵在頭的兩側)

  體驗:請一名幼兒粘貼五官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位小朋友雖然把五官的位置貼對了,但是你們看到這樣的一張臉有什么樣的感覺?(不舒服)不舒服的原因在哪里?你們互相看看在你們的臉在于畫上的臉有什么不同(五官位置要對稱)

  教師總結:(教師邊總結邊示范)一張臉兒大又寬,彎彎的眉毛圓圓的眼,鼻子長在臉中間,嘴巴長在鼻子下面,耳朵分別在兩邊,這張臉多像我,笑嘻嘻的真好看。

  2、我的這張笑臉拼粘好了,現在小朋友也快動手幫助你們的五官找準自己的位置,可別讓他們再吵架了。

  幼兒粘貼,教師分別指導。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數字10,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能用目測接數的方法仔細觀察判斷小動物的數量。

  3、在活動中能夠敢于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接數卡(6—9、5—8、4—7、5—9、6—8、7—9);一碗飯、四群螞蟻(數量分別為7、8、9、10)、數字卡片7—10。

  2、幼兒用書人手一本、7個鉛筆筒。

  三、活動過程:

  (一)游戲《拍手數數》,復習9以內數數。

  師:(出示接數卡)首先我們來玩?zhèn)“拍手數數”的游戲,看誰數的又對又快。(采用集體、個別的形式進行)

  (二)認識數字10

  1、兒歌《逗螞蟻》,引出螞蟻。

  —師:(出示一碗飯)今天老師做了一碗香噴噴的飯,我們一起來逗螞蟻吧!

  —師生共同念兒歌《逗螞蟻》。

  2、數螞蟻。

  —師:(出示螞蟻圖片)香噴噴的飯引來了幾群螞蟻?你能很快地看出每群螞蟻有幾只嗎?

  —引導幼兒用目測接數的方法判斷毎群螞蟻的數量,并給螞蟻匹配相應的數字卡片。

  —師:(指著一群為10只的.螞蟻):這群螞蟻有幾只?10只螞蟻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你認識數字10嗎?它是什么樣呢?

  —教師出示數卡10,引導幼兒認識數字10,知道數字10是由1和0組成的。

  —師:數字10像什么?

  —師:數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螞蟻,還可以表示什么?請你找一找我們身上哪樣寶貝正好是10?

  (三)幼兒操作活動。

  1、找出數量為10的小動物。觀察畫面,目測接數毎群動物的數量,圈出數量為10的小動物。

  2、認一認畫一畫。觀察畫面上的數字,在方格里添畫相應數量的圓點。

  (四)活動評價。

  請幼兒展示操作活動,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價。

中班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開學初孩子們開始學做新的廣播操,在排隊的過程中他們也發(fā)現了各自的身高的明顯的變化,他們也在議論暑假過后哪些朋友比以前長高了。結合站點“我們快快長”及“和同伴比高矮”站點內容,通過活動運用目測與測量幫助幼兒積累相關數經驗,學習比較的簡單方法,也從而體驗自己長大了。同時結合班級中體弱幼兒的情況,向幼兒滲透一些長高的好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實行。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通過幼兒聯系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從外在的感知(服飾、體重、飯量等)來初步感受自己的變化;其次通過兩個兩個,三個三個的遞進比高矮體驗和感受測量的.不同方法;最后通過進一步的討論和對視頻的欣賞,來進一步激發(fā)幼兒運用好的長高方法,讓自己快快長高。

  活動目標:

  1、在兩個人比高矮的基礎上,嘗試用比較、目測等方法進行高矮排列。

  2、分享長大長高的經驗,知道一些長高的不同方法。

  活動準備:

  測量身高的刻度表,保健醫(yī)生關于長高方法的錄音或視頻。

  活動過程:

  一、我們長高了——在談話中了解自己長高了,體驗到長大的快樂。

  1、我們現在成為中班的哥哥姐姐了,你覺得從哪里感覺到自己長大了?

  2、你比以前長高了,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小結:衣服鞋子都小了,穿不下,個頭長高了,我們真的長大了。長大了還可以幫助家人做很多有用的事情呢。

  二、誰長得高——在比一比的過程中了解并探索一些比高矮的簡單方法。

  1、誰長得最高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身高的時候,怎樣比才最公平?(幼兒示范,背靠背站直)

  3、用這個好方法我們來找個朋友比一比誰高誰矮?

  4、如果三個人比,該怎么辦?(兩個兩個輪換比)

  5、四個人比有更快更好的方法嗎?(目測)

  三、我要快快長高——了解一些長高的好方法并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1、想讓自己長得更高更快,有什么好方法嗎?

  2、聽一聽,潘醫(yī)生是怎么說的?

  3、小結:只要天天用這些好方法,我們的身體一定能夠長得更高更快,下次我們再來比一比,我們的身高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形,知道名稱和基本特征,能區(qū)分長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們的異同。

  2.能在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象長方形的物體。培養(yǎng)幼兒對圖形進行比較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2-54]各種各樣的形狀

  2.正方形娃娃一個;幼兒用正方形紙和長方形紙。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對正方形的認知,引出課題。

  出示正方形娃娃,問:“這是誰呀?它叫什么名字?長得什么樣?

 。ㄕ堄變簝扇嘶ハ嗾f說)

  小結:正方形有4條邊、4個角,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

  二、認識長方形

  1.操作感知

 。1)請幼兒自我比較:

  用正方形紙與另一個圖形比較,數數邊、數數角,找一找比一比,正方形與另一個圖形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哪些地方不一樣?

  (2)兩個圖形什么地方一樣?

 。▋蓚圖形都有4條邊、4個角,4個角一樣大)

  (3)兩個圖形什么地方不一樣?

  (另一個圖形對邊一樣長)

 。4)請幼兒再次進行比較,將對邊折疊驗證是否一樣長。

  2.讓幼兒用語言說出長方形長的什么樣,邊用手指著邊說

  小結:這種圖形叫長方形。長方形有4條邊、4個角,4個角一樣大,對邊一樣長。

  三、游戲鞏固:送圖形娃娃回家

  方法: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媽媽和長方形媽媽的 頭象,啟發(fā)幼兒將自己手中的圖形送到媽媽身邊來,并說“我把X娃娃送回家”。

  請幼兒互相檢驗結果。

  四、數學課件演示:

  [2-54]各種各樣的形狀

  尋找法:啟發(fā)幼兒課件中尋找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運海洋球。

  2。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身體的控制能力。

  3。體驗合作創(chuàng)編游戲的樂趣。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1。海洋球150個。

  2;@筐四個。

  3。獨木橋兩座。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教師帶領幼兒"動動脖子,左、右、前;動動手臂,動雙腳"

  二、探索運用身體各個部分運球

  1。師:請你們到那邊每人運一個海洋球到我這里。你們剛才是用什么運球的`?

  2。師:除了我們的兩只手,身體的哪些地方也能運球?請你們去試試,最好和別人想的方法不一樣。(幼兒嘗試、探索。)

  3。集中交流你發(fā)現身體的什么地方也可以運球?哪些地方運起來球不容易掉下來?(引導幼兒發(fā)現一些不容易掉下來的方法。)并該幼兒在"大頭兒子"身上的相應部位也貼上小球。

  4。師:原來身體這么多的地方都能運球,現在請你們去試試一下子運許多個球,比比誰運的球多,又不掉下來。

  5。你一下子運了幾個球?怎樣才能一下子運很多個球,又不讓它掉下來。

  6。我們再去試試,請你們把身上能運球的地方都用上,如果遇到了大灰狼,我們就變成木頭人,一動不動,把你的海洋球保護好,別讓大灰狼搶走了。(游戲若干次)

  三、游戲"運海洋球"——你們的本領練的真不錯,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比賽,分兩隊過獨木橋運球,比比誰一次運球多又不掉下來,最后我們看哪組運的球多。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懂得借別人的東西要愛護,并能按時歸還。

  2.能使用借書和還書時的禮貌用語。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

  2.故事PPT

  活動過程:

 。ㄒ唬﹩l(fā)談話,引起興趣。

  教師:明明買了一本故事書,丁丁想借來看。丁丁該怎么做呢?

 。ǘ┛磮D書,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示圖1教師:丁丁向明明借書時是怎么說的?(明明,這本新書借給我看看好嗎?)

  (2)教師示圖1教師:他在干什么?(把借來的書包上封面。)為什么要包上封面呢?

 。3)教師示圖1教師:丁丁看書時怎么樣?(丁丁看得很認真,也很小心,不把書弄臟。)

  (4)教師示圖1教師:丁丁還書時會說些什么?(明明,這本書我看完了,現在還給你。謝謝。┟髅髟鯓诱f?(不用謝。)

  (二)情境表演,鞏固經驗。

  1.自由組合,表演"借書"。

  2.個別表演,師生評價。

  3.遷徙訓練,可表演借鉛筆、借橡皮等,練習借和還時的言行。

 。ㄈ⿴熒偨Y,提升情感。

  1.教師:你喜歡丁丁的`哪些地方?

  2.師生針對班級實際,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

  3.教師小結:借了東西要愛護,要及時歸還。借和還的時候要使用禮貌用語。

 。ㄋ模┬蕾p故事:《宋濂借書》,懂得"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的道理。

  教師:為什么主人同意宋濂隨時來借書呢?

  教師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借別人的東西不僅要有禮貌,還要講信用,要及時歸還給別人,今后再問別人借,就不難了。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借別人東西時有禮貌,并且及時歸還。

  附故事:

  宋濂

  借書

  明朝有一位叫宋濂的人,家里很窮,根本買不起書。宋濂為了學習知識,常常借書讀。許多富有的人家藏書很多,但是都不愿意借給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戶借書看,這家人不愿意借給他,所以借的時候講明十天之內要還回來,可十天根本就讀不完那本書。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著大雪,那家人以為宋濂不會來還書了,可是宋濂卻冒雪把書送了回來。主人很感動,他告訴宋濂以后可以隨時來看書,不再給他限定借書時間了。

中班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此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操作實驗,培養(yǎng)幼兒嚴謹的思維方式和動手操作能力。力求讓幼兒在玩中學、想中學、議中學。

  二、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實驗的方法和記錄實驗結果。

  2.萌發(fā)對實驗活動的興趣。

  3.初步感知斜坡高度、球的重量與速度的關系。

  三、活動準備

  1. 有一定長度的木板、積木若干。

  2. 各種球若干:大小、重量相同的球;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大小、重量都不同的球。

  3. 圖形記錄表、筆每人一份。

  四、活動過程

  1.幼兒進入活動室,看見場地中間放著木板和一筐球、一筐積木。

  老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用這些積木和木板搭斜坡,玩斜坡上滾球的游戲(老師與孩子們一些選材料,搭斜坡)。

  幼兒有的單獨搭,有的合作搭,搭好后拿不同的球從斜坡上滾下,老師觀察,并和幼兒一起玩斜坡滾球的游戲。

  小月:將木板搭成 形,讓球從不同的方向滾下斜坡。

  明明:先搭一個小斜坡玩球,再不斷墊高,使斜坡越來越斜,不斷地將球從每一個高度的斜面上滾下。

  亮亮:再斜坡底端豎著放塊小積木,防止球滾得太遠,當每次球滾下來擊倒小木塊發(fā)出"啪"的一聲時,他都得意地說"我成功了"。

  林林:因為幾次球都從斜坡邊滾落,于是他想辦法,將積木、盒子圍在斜坡地四周,防止球從旁邊滾落。

  教學反思:由于給幼兒了自由探索地機會,每個孩子都在積極動手、動腦、神情投入,交流自然,他們有地不斷變化斜坡地高度,有時不停地找各種球放到斜坡上往下滾。

  老師發(fā)現幼兒操作中地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時給予肯定,并對孩子玩同一個游戲但關注點不同,做到心中有數。

  2.老師在斜坡底端加一塊小木板,一手拿一個球放在斜坡最上面,然后,同時松手,讓球從斜坡上滾下,請身邊地小朋友觀察,哪個球滾得快。孩子們很快模仿老師,幾個小朋友一起玩比賽。

  這時,孩子們大部分從獨自玩,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幾個人一起合作玩,有地喊口令,有的拿球,有的做裁判,玩得興趣更濃。幼兒都有好勝心,幾次比賽如果失敗,孩子們會比較自己的球與同伴的球有什么不同,根據第一次嘗試的經驗去換球,也有的改變斜坡的高度,力求使自己的球比同伴的滾得快。

  教學反思:在老師的隱性引導下,幼兒這一次的嘗試更有目的性,對斜坡的高度、球的重量、大小與速度的關系有了初步的感知。比賽的形式讓幼兒覺得活動更有趣味。

  3.引導幼兒討論

  (1) 我們剛才玩了哪幾種球?

  (2) 了哪幾種斜坡?

  冰冰:玩了大球、小球。

  大海:玩了重球、輕球。

  民民:玩了彩色的球。

  小林:我們搭了高坡、低坡。

  紅紅:我們搭了不高也不矮的坡……

  教學反思:前面的嘗試活動使幼兒對斜坡的高低和球的大小、重量不同有了感性的認識。但幼兒沒有注意到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于是,老師拿了兩個一樣大小、不同重量的球讓幼兒比較,為下面的實驗做好相關經驗準備。老師通過傳送儀出示記錄(如圖),讓幼兒對每組斜坡與球進行比較。

  比較圖一

  幼兒能說出一個斜坡高,一個斜坡低,兩個球是一樣的。

  比較圖二

  幼兒能說出斜坡一樣高,一個球輕、一個球重。老師肯定是一個球輕,一個球重。

  比較圖三

  有了前面兩次的比較,幼兒很快比較出第三張圖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斜坡一樣高,一個球大,一個球小。

  引導幼兒討論:怎樣進行以上三組實驗及用什么方法做記錄。

  教學反思:老師在逐步引導幼兒學會看圖示的過程重,幫助幼兒理解實驗條件和方法使實驗能順利進行。

  兩個人一張記錄表,一支筆。一人操作,一人記錄,然后交換,并互相檢查。

  老師參與孩子們的活動,觀察孩子們的操作情況,并對有困難、操作不正確的幼兒給予幫助。

  喃喃:我和你一起玩,你玩球,我記錄。

  萬穗:我們三個人一起玩,你喊口令,我拿球、他記錄……

  教學反思:學習按圖中的要求進行實驗,對孩子使一個挑戰(zhàn)。實驗中常有孩子顧及到一個條件、忽視另一個條件,這就需要老師及時地發(fā)現,對老師全面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兩個人一張記錄表,讓孩子們合作實驗,使他們按表格要求,選擇材料時能互相提醒,互相幫助,不斷交流,為孩子們提高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及科學實踐方法的能力了機會。

  4.交流實際記錄結果

  明明:我拿兩個一個的球,放在一個高坡與一個矮坡上,高坡上的球滾得快。

  紅紅:我拿兩個一樣得球,一個重、一個輕的球,在一樣高的斜坡上,讓球滾下去,重的球滾得快。

  藍藍:我拿一個大、一個小的球在同樣高的坡上滾,大球滾的快。

  青青:我拿一個大、一個小的球在同樣高的坡上滾,小球滾的快。

  援援:老師我玩了兩次,有時大的快,有時小的快。

  玲玲:我拿兩個大小不同的球,在一樣高的`斜坡上玩,好像差不多一樣快。老師耐心地聽每一個幼兒的發(fā)言,又適時地提醒幼兒從怎樣的條件下、怎樣操作、記錄的結果如何三方面,用連貫、完整的語句講述。

  老師:在第一張圖中,所有的小朋友都認為高坡上球滾得快,早第二張圖中,所有的小朋友都認為重球滾的快,第三張圖中,有些小朋友認為大球滾的快,有些小朋友認為小球滾的快,到底是大球滾得快,還是小球滾得快,以后,小朋友再去試一試。

  教學反思:這個活動得全過程是通過對比實踐得方法,讓幼兒在試中學、做中學、想中學、議中學,體現了幼兒科技教育中嘗試的和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

  本次活動涉及到斜面高度、球的重量和速度的關系,前兩個實驗幼兒只要通過正確的操作不難出正確的經驗,而后一個實驗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他們很難分出大小不同的球的重量是否一樣,老師也不點破,讓這點疑點留在頭腦中,等他們今后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時,產生聯想,使認識更深刻。

  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是:幼兒在搭斜坡時,由于個別孩子喜歡搭的很高,以致斜坡不穩(wěn),落地聲音較響,影響了其他小朋友活動的順利進行,在今后的活動中應提醒孩子注意。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在游戲中感知、理解7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布偶、小動物圖片、花籃、禮物、圖片、玩具、糖果、花生、水果、椅子、杯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布偶巧虎,激發(fā)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好,我叫巧虎,很高興能夠認識你們。我剛搬進新家,今天我邀請了一些朋友來我家做客,希望你們有時間也來我家做客。好了,不和你們聊了,我要回家準備準備招待客人了。再見!”

  二、情景練習、感知數量。

  1、出示各種動物圖片,及所攜帶的禮物。幼兒通過點頭、拍手、跺腳、學小動物叫、數字卡片等形式,判斷所帶禮物的數量,復習鞏固數字1-6。

  小貓 魚5條 小狗 骨頭3根

  小雞 蟲2條 青蛙 草莓6個

  瓢蟲 餅干3個 兔子 蘿卜4個

  2、幫助巧虎招待客人,感知“7”的'數量。

  出示最后一個動物:小豬花7朵

  “一共來了幾位小客人,用數字幾來表示?”

  “帶了幾個花籃?用數字幾表示?”

  “7位客人應該搬幾把小椅子?”

  “請一位小朋友安排客人坐在椅子上!

  “7位客人應該倒幾杯水呢?”

  “給客人拿一些水果吃吧,一個人吃一個,應該拿幾個呢”

  “給客人吃餅干,一個人吃一個,應該拿幾個?”

  老師提出問題,幼兒回答,并請個別幼兒操作。

  (集體學習,初步理解7的實際意義)

  3、繼續(xù)招待客人,進一步感知“7”的數量。

  巧虎還給客人準備了玩具和一些吃的。讓我們給客人拿出來吧。

  “請拿7個玩具和7個糖果。”

  幼兒拿出后,放在桌面上。并請幼兒說出他拿的是什么,并數出個數。

  出示巧虎畫的畫,數出所畫東西的個數。

  畫有7個小碗的圖片。

  畫有7個足球的圖片。

  畫有7輛汽車的圖片。

  可以用多種方式表示“7”的數量,如:點頭、拍手、跺腳、學小動物叫、數字卡片等。

  (通過桌面操作,進一步感知7的實際意義。練習按數取物、按物取數。)

  三、巧虎評價總結。

  【拓展延伸】

  請幼兒在寫有7的白紙上,畫出7個物品。

中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在老師的提示下學習說一句話表達對自我的認知。如:我是藝昕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我有一雙手,我的小手會……,我的臉上長著……,我的眼睛可以……,鼻子可以……,嘴巴可以……,耳朵可以……

  2、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能說出人體主要部位的名稱和五官的名稱,知道五官的基本功能。

  3、在老師的帶領下活動小手和五官,聽音樂指令有節(jié)奏地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面向教師就坐,前面預留一定的活動空間

  活動過程:

  1、和中班幼兒打招呼,簡單介紹自己是鄧老師,和幼兒建立最初的親切感和信任感。

  2、以和藹的口吻和幼兒交流,

  師:寶貝們,你們知道我是鄧老師了,可我還不知道你們的名字呢?誰想告訴我呀?(選擇3——5個愿意交流的幼兒,請他們介紹自己的姓名)。

  師:你們這是在哪里呀?知道我們幼兒園的名字嗎?知道自己在哪個班里嗎?教師教幼兒學說完整的句子,逐步深入:“我在藝昕幼兒園”,“我是藝昕幼兒園的小朋友”“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我是藝昕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

  3、帶領幼兒進一步了解和認識自己,實現自我認知。

  師:我有一雙手,你們有嗎?讓我看看。我的手會搖一搖,你們會嗎?我的手會在身上爬一爬,你能嗎?試一試吧。

  師:在幼兒園里,我們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都用小嘴巴,讓我看看你們的小嘴巴在哪里呀?來張大嘴巴,啊————,像小老虎一樣叫一叫,啊嗚————,像小花貓一樣叫一叫,喵—————。

  師:我的眼睛看到了某某小朋友學得真好,你們的小眼睛在哪里,睜大了讓我看看,閉上眼睛還能看見嗎?

  師:幼兒園里有衛(wèi)生間,我們憋得慌的時候要去尿尿和拉巴巴,誰是站著尿尿的呢?從座位上站起來讓我看看,哦,站著尿尿的是小男孩,來,我們一起說說看:我是男孩,我站著尿尿,我是聰明的.男子漢。蹲著尿尿的是女孩哦,讓我們說說看:我是女孩,我蹲著尿尿,我是漂亮的小姑娘。

  4、帶領幼兒做手部動作的音樂游戲《放開捏攏》,有節(jié)奏地活動手掌和手指,并指認人體五官。

  5、評價幼兒的活動情況,表揚愿意參與活動的幼兒,鼓勵幼兒回家把今天學會的音樂游戲《放開捏攏》的動作也教給自己的爸爸媽媽。

  體驗后反思:

  今天的小中班的兩節(jié)體驗活動都是根據新入園幼兒的需要和年齡特點設計安排的,是該園第一次正規(guī)開展的集體教育活動,因此本班教師都參與了聽課。在體驗中面對沒有幼兒園生活經驗的孩子,感覺教師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以及對幼兒的心理特點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在幼兒與我非常陌生的情況下,在這些僅有一周幼兒園經驗的孩子們面前,組織一節(jié)集體教育活動真的是很不容易的,是對教師基本功底和能力的極大挑戰(zhàn)。好在我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比較豐富和夸張,說話全部使用的是兒童口吻,又有對幼兒年齡特征的基本了解和把握,因此還算比較順利地完成了預設的活動。在小班的活動中因為幼兒玩得盡興,在模仿小烏龜爬時,創(chuàng)編出了幾種不同的爬行姿勢,很是讓我欣喜,看來孩子們的表演欲望和創(chuàng)造性還是很好的。但首次活動中還是覺得有些遺憾,比如小班的孩子,只有半數左右的孩子能和老師互動,參與活動,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處于自由狀態(tài)和靜止狀態(tài),盡管我關注到了他們的表現,也鼓勵了,但是他們仍然不愿意參與,我尊重了剛入園幼兒的不適,沒有過多地干預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愿意參與活動的幼兒身上。

  中班幼兒的自我認知比較順利,幼兒參與活動的人數較小班明顯增多,除了極個別的幼兒外,大部分幼兒愿意參與到活動中和老師互動。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積極,情緒愉悅,讓我感到很高興。幼兒做動作比較積極,語言表達比較起來就顯得有些被動了,在老師的反復引領下,有半數左右的幼兒能完整地表達清楚一句話,這可能和幼兒在故鄉(xiāng)時使用方言有關系,而在幼兒園僅僅一周多些的短時間里要求使用普通話表達,他們還不習慣,相信隨著入園時間的增加,這種現象會改觀,幼兒會愿意開口表達的。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精選)08-02

【精選】中班教案08-01

[精選]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精選)07-29

中班教案【精選】07-29

[經典]中班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