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八年級地理教案

八年級地理教案

時間:2023-11-29 06:56:25 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地理教案15篇[實用]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地理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地理教案15篇[實用]

八年級地理教案1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末知識點

  一、地勢和地形

  1、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诺貏萏攸c: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西部多為山地、高原和盆地,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迫夒A梯概況

  階梯名稱海拔高度主要地形類型主要地形區(qū)

  第一級階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1000~米高原、盆地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對我國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賹夂虻挠绊懀何覈貏菸鞲邧|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qū)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趯恿鞯挠绊懀何鞲邧|低的地勢,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入海洋;河流從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的水能。

  ③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lián)系,但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2、地形復雜多樣(P24中的圖2.4)

 、潘拇蟾咴奶攸c: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黃土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廣的黃土分布區(qū),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崎嶇不平。

  內蒙古高原:我國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一望無垠。

  ⑵三大平原特點:

  東北平原:我國面積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廣布。

  華北平原:我國最完整的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魚米之鄉(xiāng)”。

 、撬拇笈璧靥攸c:

  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盆地,有我國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我國內流河——塔里木河。準噶爾盆地:我國面積第二大盆地,相對濕潤。

  柴達木盆地:我國地勢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也稱“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積較大的成都平原,農業(yè)發(fā)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戎饕矫}(P26中的圖2.6)

  ①東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陰山;中列:昆侖山——秦嶺;南列:南嶺。

 、跂|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長白山——武夷山;東列:臺灣山脈。

 、畚鞅薄獤|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爾泰山;中列:祁連山;南列:巴顏喀拉山。

 、苣媳弊呦虻娜校罕绷:賀蘭山;中列:六盤山;南列:橫斷山區(qū)。

 、莼⌒巫呦颍合柴R拉雅山脈,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國和尼泊爾邊境。

 、拗袊逶溃簴|岳泰山(山東),西岳華山(陜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知識點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地形和地勢

  1、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類型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2、縱橫交錯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

  3、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

  4、我國地勢的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5、我國陸地的最低點(艾丁湖)。

  6、我國陸地海拔地方是(珠穆朗瑪峰),它位于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節(jié)氣候

  1、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

  2、我國大部分地區(qū)1月平均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漠河和?诘1月平均氣溫相差約(50℃)。

  3、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普遍高溫)。我國大部分地區(qū)7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

  4、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漠河縣的北極村),最熱的地方(新疆的吐魯番)。

  5、根據(jù)氣溫的南北差異,并結合農業(yè)生產實際,從北到南,可以將我國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青藏高原)區(qū)。

  6、從總體上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很不均勻。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7、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燒寮)、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遜)。

  8、一個地區(qū)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干濕狀況)。

  9、年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氣候(濕潤);年降水量小于蒸發(fā)量,氣候(干旱)。

  10、根據(jù)氣候的干濕狀況,可以將我國劃分為(濕潤)、(半濕潤)、(干旱)、和(半干旱)四類地區(qū)。

  11、我國東南部以(濕潤)、(半濕潤)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區(qū)為主。

  12、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和(季風氣候顯著)兩個主要特征。

  13、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14、我國東部地區(qū)為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區(qū),由北向南分布著(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季風氣候的類型齊全。

  15、我國西北部分布著(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地區(qū)分布著獨特的(高原山地)氣候。

  初二地理復習方法

  以課本為主,構建知識結構,精講重、難點?

  首先,教師按照教材編排的章節(jié)順序給學生進行全面貫通講解。在這一輪里要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對教材中學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內容點到為止;針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和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內容,以及近幾年會考試題中多次考查的知識熱點,一定要講清、講深、講透。如:《地球和地圖》里的(1)經度和緯度的劃分?

  (2)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部分內容,都需要精講。?

  其次,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做到一邊講,一邊輔之適宜難度的課堂同步練習題,以章為單元,以講帶練,面面俱到,把講的知識點通過試題形式加以記憶鞏固、轉化遷移,使知識點之間的縱橫聯(lián)系、重點內容的融會貫通落實到實處。讓學生邊學邊用,邊用邊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這一輪的復習,其目的就在于讓學生跟隨教師講解的思路,重新構建章節(jié)知識結構的框架,形成總體輪廓。?

  第二輪復習:以專題形式整合初一、

  初二教材內容,提高復習效率???????

  基于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初中會考的考核目標與要求,可以將初一與初二的有關知識點進行整合。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兩大角度重新分類、歸納、編組成專題知識塊,然后以專題形式有序地讓學生尋找分散在各章節(jié)中的相關知識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對零散的知識點進行匯集吸收、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綜合梳理,形成網絡化的地理知識結構體系。?

  關注社會熱點??熱愛鄉(xiāng)土地理?

  回顧近幾年的地理會考試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份試題里,都會涉及到有關社會的焦點與新聞的熱點問題,以及鄉(xiāng)土地理的內容。這類地理知識具有“內容新”、“時效強”、“跨度廣”等特點。?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復習時,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平時多關注全球事實形勢,關注社會經濟生活實際和自然環(huán)境等問題,增強學生的全球意識和環(huán)境意識。讓學生學會用地理的眼光對其進行觀察、思考、分析,以培養(yǎng)他們關注國家的發(fā)展、關注民族的未來、關注自己的生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八年級地理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運用地圖說出明確北方地區(qū)的位置、范圍

  2、能夠運用圖表資料說出北方地區(qū)的自然特征及其內部地理差異。

  3、理解北方地區(qū)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北方地區(qū)農業(yè)生產與自然環(huán)境的分析,學習自然環(huán)境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2、了解農業(yè)生產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北方地區(qū)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區(qū)的春旱的原因、影響及其措施。

  難點:理解北方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課時】

  2。

  【導學過程】

  【情境引入】

  由《沁園春·雪》引入北方地區(qū)的學習。你知道我國北方地區(qū)有哪些自然特征嗎?讓我們一起去探討吧。ò鍟┑谝还(jié)自然特征與農業(yè)展示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范圍;地形;氣候。

  【自主學習】

  黑土地黃土地

  分別請學生發(fā)言指圖展示北方地區(qū)的自然特征及其內部差異。

  1、范圍重點請學生指圖課本P9圖6、3說明北方地區(qū)的位置:北方地區(qū)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主要省區(qū)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等。

  2、地形:平原和高原為主

  請學生指圖課本P9圖6、3說明北方地區(qū)的地形。主要從地圖上明確一下地形

  ——山地: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脈、太行山脈;

  ——高原:內蒙古高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黃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脈以西;

  ——平原:東北平原位于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華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脈以東。

  3、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請學生完成合作探究,解決北方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及其差異。小組合作完成后,請學生指圖講解。

  讀下圖(課本P10圖6、5),探究北方地區(qū)的氣候差異:

  (1)根據(jù)齊齊哈爾、石家莊、延安的氣溫和降水在時間上的配合情況,可以判斷三地的氣候類型是:xx,氣候特征:xx。

 。2)比較石家莊和齊齊哈爾的氣候差異,試分析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3)比較石家莊和延安的氣候差異,試分析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最熱

  (4)北方地區(qū)地跨我國的帶和帶,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氣候。冬季,

  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 ° C以下,夏季,月平均氣溫在20 ° C以上,大部分地區(qū)的年平均降水量為毫米,屬于。降水季節(jié)分配,主要集中于季。

  【合作探究】

  北方地區(qū)的氣候差異。

  【課堂小結】

  氣候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節(jié)多沙塵暴。由于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北方地區(qū)的氣候具有明顯的南北差異和東西差異。(板書)

  4、土壤:“黑土地”和“黃土地”承轉:由于北方地區(qū)的這種自然特征深刻的影響了北方地區(qū)人們的生產、生活。例如北方地區(qū)的農業(yè)就形成了明顯得以旱作農業(yè)為主的特點。

  【練習設計】

  1、北方地區(qū)東臨()

  A:渤海和黃海B:東海和南海C:黃海和東海D:渤海和東海

  2、下列屬于北方地區(qū)地形區(qū)的是()

  A:內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C:黃土高原D:長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不屬于北方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有利因素的是()

八年級地理教案3

  一、說教材

  《中國人口》是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第三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教材主要講述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人口分布的情況。是中國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識,是學生學好中國地理,尤其是學好我國工業(yè)、農業(yè)、交通、城市等知識以及分區(qū)地理知識的基礎。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只有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fā),才能合理布局工業(yè)、農業(yè)、交通和城市。因此,學好本節(jié)教材,掌握我國人口的分布概況,將為學好后面各章節(jié)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 說出我國人口總數(shù)。

  2、 運用有關數(shù)據(jù)說明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并簡陋分析建國后我國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3、 學會制作人口增長曲線圖

  4、 運用人口分布圖說出我國人口分布概況

  5、 使學生明白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估國策,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出路,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人口分布是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為我國人文地理的學習打基礎。

  如何交換學生分析圖表和動手作圖是本節(jié)的難點。本節(jié)教材出現(xiàn)了四種類型的圖表:如扇狀統(tǒng)計圖、柱狀統(tǒng)計圖、線狀統(tǒng)計圖、人口密度分布圖,因此,如何教會分析上述圖表和繪制人口增長曲線圖是本節(jié)的難點。

  四、說學情

  經過七年級世界地理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學習,使學生已經具備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圖的閱讀能力,這將為本節(jié)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八年級的學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視地理課也將使本節(jié)課的難點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

  五、說教法、學法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加以點撥。

  六、說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情境創(chuàng)設:第13億個公民誕生的圖片資料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中國人口》的學習

  新課學習:

  活動一 感受130000000

  a. 多媒體展示《20xx年世界人口構成餅狀圖》,中國占21.2%

  b. 多媒體展示《我國省級行政單位人口數(shù)量圖》找出5000萬以上人口大省,9個。

  c. 生活中人口擁擠的畫面:下班的路上、海濱浴場、春運的候車室

  說明:讓學生感受13億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觀地在他們的腦海中建立起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形成為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從而解決了本節(jié)的一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活動二 我們來發(fā)現(xiàn):

  我國人口達13億,那么我國人口的發(fā)展狀況如何呢?

  a. 展示 我國人口增長示意圖 公元 0年---- 公元20xx年的'變化狀況,這主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

  歸納:慢

  較快

  飛速發(fā)展(基本國情),解決了教與學的重點。

  b. 師生共同完成建國以來我國人口增長的曲線圖,教會學生作人口增長曲線圖,從而突破了教學難度。這個難點的突破體現(xiàn)師生互動、師生合作的教學理念。

  c. 在自制的我國建國后人口增長曲線上進行自主分析,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

  1949-1990 變

  1990-20xx 化 變慢,原因:計劃生育

  d. 計劃生育的國策

  說明:整個活動中,主要是學生自主活動,去動手做,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不

  僅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而且也初步樹立樹立學生正確的人口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活動三 探討人口分布的特點

  13億人口在我國有的地區(qū)多,有的地區(qū)少,分布如何呢?

  a. 人口密度的復習:比較中、俄、美、世界。橫向比,我國的人口密度大

  b. 展示各省級單位的人口密度圖,找出d小大的省區(qū)、分布概況。

  c. 展示人口密度圖 歸納總結:東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過程遵循了學生的認知過程,使由簡---難,由分析、推測---科學證實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又突破了教學的另一個重點人口分布特點。

  課后拓展延伸:探究

  1. 為什么我國人口東多西少

  2. 我國人口過多帶來了哪些人口問題

  七、說板書

八年級地理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地殼是在運動變化中的,以及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

  2、能通過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觀點。了解魏格納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觀察、質疑、假設、驗證——

  3、練習表達自己的觀點。

  4、嘗試著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觀點。

  5、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習慣。

  6、嘗試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鼓勵性評價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變化發(fā)展中的,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8、提出問題也是一種貢獻。

  9、理解科學研究既需要大膽的質疑、假設和驗證,還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養(yǎng)尊重不同意見的胸懷,學習與持不同意見的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

  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海陸變遷的實證。

  三、教學難點:

  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批判和質疑的思維品質。

  四、教學方法:

  質疑、表達法。

  五、課時安排:

  1個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海陸分布導入海陸變遷。

  教師引導

  海陸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這樣的嗎?指導閱讀,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

  學生活動:到講臺前陳述自己的問題。

  教師評價:對每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恰當?shù)腵評價,重點在于發(fā)掘問題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乘轉:讓我們來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學家它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師講解:重點闡述魏格納的觀察、思考、驗證以及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通過魏格納探險遇難這一史料,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

  學生活動:尋找大陸漂移假說的證據(jù)。到臺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價:對學生的發(fā)言過程和內容進行評價,重點鼓勵其在方法方面的闡述。

  教師引導:由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造學說。重點講解由假說到學說這一科學研究的方法。

  教師講述:舉例說明板塊構造學說對火山地震的解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學生活動:學生宣讀自己搜集的資料,或發(fā)表自己的問題或觀點。

  課后作業(yè)

八年級地理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征及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知道我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了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使用地圖和相關圖表、材料及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通過本節(jié)課對地圖和圖表的綜合分析,引導學生用過去所學和教師提供的資料,自主探究和分組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并使學生認知知識的連續(xù)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初步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并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fā),節(jié)約用水,有意識的保護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保護有限的水資源。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及解決措施;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教學難點:分析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造成影響及解決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對淡水資

  源危機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做節(jié)水、護水的模范。

  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我們日常生活較為密切,許多內容是我們身邊發(fā)生的事。為了保證課堂

  教學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討論法”。通過“角色扮演”和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f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并通過活動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分組,收集相關資料和數(shù)據(jù),準備課堂討論。

  2.教師收集相關資料數(shù)據(jù)、圖片,準備相關投影片。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背景音樂——高山流水。教師:聽著這美妙的音樂,請閉上眼睛想象:青

  山削翠,流水潺潺,飛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愜意,我們好像聽到高山對流水說:高山仰止,流水不斷;流水對高山講:萬流歸宗,生命永恒。▽W生聽音樂跟隨老師一起體會。)

  板書課題:第三節(jié)水資源

  一、時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資源的概念和作用。(學生看書并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水資源概念

  廣義:包括海水在內的地球水量總體。

  狹義: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資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動和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水不僅維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對一切經濟問題都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

 。2)多媒體展示“中國主要河流徑流量分布示意圖”,讓學生觀察我國河流徑流量的南北、東西差異,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均,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國水資源從時間 配上來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何影響?(先給學生展 資料,學生舉例并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給社會經濟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南、北方農業(yè)土地利用方式差異明顯,南方以水田為主,北方以旱地為主。我國將水和徑流的季節(jié)、年季節(jié)變化大,是造成水旱災害頻繁、農業(yè)生產不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區(qū),水資源的不足更是制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瓶頸。

  (教師展示我國各地水資源制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圖片或播放相關視頻。)

  板書二、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

  (4)如何緩解我國的'缺水狀況?(提示學生根據(jù)我國水資源問題尋找解決途徑和方法)

  明確:由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興修水庫是解決水資源季節(jié)變化大的措施之一;(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學生我們周圍的水庫的意義,引導學生通過類比理解水庫的作用。)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的地區(qū)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多媒體出示南水北調示意圖,并簡單解說引灤入津、引灤入津、引黃入晉工程的作用及意義,從而提示學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5)我國水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僅為世界水平的1/4,總體上我國缺水情況日益加劇。然而在水資源利用過程中,水污染和是浪費的狀況也很嚴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狀況?(學生回答)引出“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話題。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角色扮演:從以下角色中任選一個,從角色出發(fā),談談如何節(jié)約用水,你現(xiàn)在的身份是:農民、水利工程師、政府官員、造紙廠廠長、家長、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尋找節(jié)水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節(jié)水是社會各部門各方面需要進行的共同的工作。節(jié)水是社會問題。)

  明確:

  A、我國為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規(guī);?有償使用;?制定“中國水周”;?制定“節(jié)水標志”。

  B、農業(yè)節(jié)水:幫助學生了解我們周圍的農業(yè)用水情況,并把幾種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給學生。

  C、工業(yè)節(jié)水:提示學生根據(jù)教材了解。

  D、城市節(jié)水:簡單了解。

  E、家庭節(jié)水:調查學生的家庭用水情況,并評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學生找到身邊的榜樣。

  F、出示節(jié)水標志,并通過讓學生介紹這一標志,強化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節(jié)水意識。(觀察節(jié)水標志圖,通過觀察你有哪些想法,這些會不會對你今后的生活產生影響?記住節(jié)水標志,時時不忘節(jié)約水資源。)

 。6)動畫“沒有水我們還有什么”。

  結束語:不要讓我們的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們美麗的地球,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播放音樂:《竹林晨曲》。

  教學反思

  1、通過本次教學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對于水資源的現(xiàn)狀問題以及如何保護水資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觀。

  2、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等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實踐和我們的理想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在不斷的探索與思考。這節(jié)課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相信我們會走得很遠。

八年級地理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道與技能

  讓學生了解“秦嶺—淮河”一線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法、討論法,掌握“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壯麗,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重點為、難點

  了解“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同學們,聽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嗎?故事講到晏子出使楚國時,講過這么一句話“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就是說橘子生長在淮南是橘樹,生長在淮北則是枳樹,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通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并用其中“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一句話設問引發(fā)學生思考。)

  [講授新課]

  1.秦嶺與淮河的位置

  [探究活動] 引導學生讀圖,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

 。1)說出秦嶺山脈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點?

 。2)找出“秦嶺—淮河”一線通過的主要省級行政單位。

 。3)下列省級行政單位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是( )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東 ⑤浙江 ⑥山西

  2.“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學生活動] 1.在地圖中找出0℃等溫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系,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氣溫差異;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系,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降水差異;3.通過這兩氣候要素的差異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引導學生思考,同時利用景觀圖輔助學生理解。)

  [學生活動2] 填寫下面表格

  秦嶺—淮河以北秦嶺—淮河以南

  溫度帶

  干濕區(qū)

  水資源豐富程度

  河流是否結冰

  耕地類型

  耕作制度

  植被類型

  主要糧食作物

  主要經濟作物

  主食

  其他

  [學生活動3] 以“到底北方好還是南方好”作為辯題,進行辯論。在教室兩邊分別掛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風情的圖片(各3~5張),請代表北方、南方的學生分坐兩邊,同組學生(每組里均有辯手、策劃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鄰。辯論前幾分鐘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學生播放代表當?shù)仫L情或歌曲錄音,以營造一個虛擬的良好情境,然后讓學生自由辯論,不受約束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板書設計

  一、秦嶺與淮河的位置

  1.走向

  2.經過的省區(qū)

  二、“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八年級地理教案7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qū),并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的評價

  2、讀圖熟悉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黃土高原的成因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并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后果。通過分析,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自然和人為原因,并認識相應的環(huán)境保護與資源開發(fā)的辦法與經驗。

  教學重點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

  學習難點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學方法

  導學法、談話法、講述法相結合

  教具、儀器、課件

  有關課本插圖和圖像資料.掛圖

  教學流程

  個案補充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有960萬km2的陸地面積。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景觀不同。我們生活的地方,處在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上。今天我們共同來認識生養(yǎng)我們的黃土高原。

  【講授新課】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

  1、引導學生讀圖8.1“黃土高原的位置”或掛圖,

  首先讓學生在圖上找出太行山、烏鞘嶺、秦嶺、長城以及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qū),并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教師可根據(jù)有關資料簡單地介紹把黃土高原。

  總結:在我國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黃土覆蓋的地區(qū)——黃土高原,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缭搅松轿魇 ㈥兾魇、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甘肅省。2、講述:在這片廣闊的區(qū)域內,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米。并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黃土地形景觀——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

  引導學生讀圖8.2“黃土高原景觀”認識“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仔細比較“塬、梁、峁”的景觀特征。

  提問:我們所處的地方是哪一種黃土地貌景觀?

  學生回答:黃土塬。

  3、提問:這么厚的黃土到底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別的地方沒有?

  引導學生完成課本第67頁活動2題,分組討論,尋找答案,教師巡回指導。

  (1)讀圖8.3“黃土形成過程示意”說說戈壁、沙漠、黃土的分布規(guī)律。

  (2)下面是支持黃土高原黃土“風成說”的幾方面證據(jù),討論每一條證據(jù)說明了什么問題。

  黃土就像冬季地面積雪那樣,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起伏不同的各種地形上——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水沖來的。

  黃土高原自西北到東南,黃土的顆粒越來越細——黃土流動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黃土高原黃土的礦物質成分與堆積地方的基巖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礦物成分相同——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黃土不是當?shù)貛r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小結:關于黃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黃土是從哪里來的呢?科學家曾經提出過很多假說:有“風成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等。其中,“風成說”得到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黃土高原表現(xiàn)出“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特點,“塬、梁、峁”等地貌類型多樣,這些特征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1、讓學生讀圖8.4“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進行分組討論,然后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幫助他們進行歸納總結。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俚匦巍5孛嫫露仍蕉,地表徑流流速越快,對地面物質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匯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黃土丘陵區(qū),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達30°,坡長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長。每年每公頃流失25噸~100噸,甚至225噸以上。

  ②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黃土高原地區(qū)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劇了水土流失。

 、鄣孛嫖镔|組成。黃土高原幾乎為黃土所覆蓋,黃土多為風積物,土體疏松、多孔隙,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干燥時較堅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蝕后易崩解,抗蝕力很低。

 、苤脖。達到一定郁閉度的林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郁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強。而黃土高原恰恰是一個植被極度缺乏的地區(qū)。

  引導學生完成活動1:“閱讀圖8.6,討論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系”。

  得出“植被覆蓋率越高,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就越強,水土流失狀況相對就不會特別嚴重。”

  2、讓學生閱讀圖8.7的對話,分組討論認識人類活動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響。

  引導學生歸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

  2)人為原因主要有:

 、贇Я帧Р荨⒍钙麻_荒,破壞了地面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wěn)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廢土棄石隨意向河溝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3、引導學生完成活動3:我國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米。

  讀圖8.8,找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的分布,并根據(jù)圖上信息,分析這些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確定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除了黃土高原外,還包括哪些地區(qū),請學生描述。

  第二,從地形、地勢著手,看一看這類地區(qū)分布在哪些地形區(qū)內,又在第幾級階梯上。

  第三,讓學生看等降水量線,觀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其降水量在哪個范圍內。

  最后歸納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jié)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qū),地表坡度較大。

  4、提問: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會產生什么后果?

  引導學生讀圖8.5和第二自然段課文回答: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小結本節(jié)主要內容】

  達標檢測

  1.填空

  (1)黃土高原東起、西至、南連、北抵?缭健、、等省區(qū)。

  (2)黃土高原黃土物質是由作用形成的。

  2.選擇題

  (1)關于黃土高原敘述正確的是( )

  A.黃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廣泛的地區(qū)

  B.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泛的地區(qū)

  C.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

  D.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許多山間小盆地

  (2)黃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

  A.黃土坡B.黃土塬C.黃土峁D.黃土梁

  3.簡述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作業(yè)布置一、單項選擇

  1.黃土高原與南方地區(qū)的重要界線是:( )

  A.淮河B.秦嶺C.太行山D.大興安嶺

  2.關于黃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廣泛支持的說法是:( )

  A.冰川B.地震C.風成說D.火山灰堆積

  3.黃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眾多B.降水量大,位于濕潤區(qū)C.水流速度快D.流經黃土高原區(qū)

  4.黃土高原地區(qū)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 )

  A.旱澇災害B.臺風C.寒潮D.地震

  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會產生怎樣的后果?

  板書設計

  第八章認識跨省區(qū)域

  第一節(jié)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qū)——黃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

  1.位置和范圍: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陜、寧、甘等四省區(qū)。

  2.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觀——塬、梁、峁

  3.黃土高原的成因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2.人為因素

 、贇Я、毀草開荒破壞了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

  (二)水土流失產生的后果

八年級地理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發(fā)解西北地區(qū)的范圍,主要地區(qū)、主要地形區(qū)、主要礦產區(qū)和工業(yè)城市的位置,主要鐵路線的分布;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qū)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yè)生產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用圖、畫圖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區(qū)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對農牧業(yè)生產的影響。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講述本區(qū)自然資源豐富、地域遼闊、草場眾多,看到本區(qū)農牧業(yè)發(fā)展前景很好,從而對學生進行熱愛邊疆的教育,激發(fā)學生開發(fā)邊疆、建設祖國的決心和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yè)生產的影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提問] 在中國分區(qū)地理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了哪幾個分區(qū)?誰能概括各分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從位置、自然條件、經濟特點等角度引導。)

  [展示圖片] 西北地區(qū)景觀圖。

  [提問] 你知道這是我國哪個地區(qū)的景象嗎?和我們學過的幾個分區(qū)一樣嗎?

  為什么有這樣的景象呢?今天,我們來學習西北地區(qū)。

  [展示地圖] 西北地區(qū)圖。

  [提問] 誰能指圖說出本區(qū)的范圍和作為地理界線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區(qū)和相鄰的國家,然后概括出本區(qū)的位置特點?(從緯度、海陸和相對位置不同角度引導。)

  [歸納] 西北地區(qū)位于我國北部和西北邊疆,屬于內陸地區(qū),跟海較遠,越往西跟海越遠。

  [教師提問] 本區(qū)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遠,這對本區(qū)的降水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 降水少,跟海洋越遠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讀圖指導] 指導學生用地圖冊“中國年降水量”圖進一步說明本區(qū)降水量的分布:在內蒙古東部為400毫米,往西逐漸減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為本區(qū)的主要自然環(huán)境特征。

  [提問] 除海陸位置外,還有什么能影響到水汽深入西北內陸呢?(地形)本區(qū)有哪些主要地形區(qū)?

  [讀圖] 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出: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天山、吐魯番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說明本地主要以什么地形為主?

  [講述] 本區(qū)主要地形區(qū)有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等。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部風蝕作用顯著,戈壁灘上形成奇形怪狀的風蝕城堡、風蝕蘑菇等;塔里森盆地中部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碼干沙漠,沙漠地區(qū)隨處可見綿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由此可見,西北地區(qū)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為主。

  [提問] 請同學們在地形圖上找找新疆境內的主要山脈、盆地,說說新疆地形的顯著特征是什么?

  [板圖] 新疆“三山夾兩盆”示意圖(教師在黑板上畫,并指導學生在書本上畫)。

  [指圖講解] 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從北向南三條橫線依次代表阿爾泰山、天山和昆侖山脈,兩個“田”分別代表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結構特點,天山橫亙在塔里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之間。

  [出示投影片] 西北地區(qū)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圖。

  [提問] 本區(qū)地表植被,由東向西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回答] 由東向西,地表植被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圖講述] 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豐美,馬牛羊成群。賀蘭山以西的內蒙古西部、甘肅河西走廊、新疆兩大盆地,由于降水越來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來越矮小稀疏,逐漸成為荒漠。

  [讀圖] 在“西北地區(qū)的位置和地形圖”上找出塔里木河。觀察本區(qū)河湖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講述] 本區(qū)河流稀少,且多為內流河,其中最長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為內流湖。與南方地區(qū)的“水鄉(xiāng)澤國”形成鮮明對照。原因是:深居內陸,降水少,蒸發(fā)強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發(fā)、滲漏,因而水量越來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內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提問] 有人說,在西北地區(qū)水貴于金子,你同意嗎?為什么?

  [講述] 因為本區(qū)氣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對于人類生產和生活來說,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農業(yè)來說,水源就成為制約農業(yè)發(fā)展的首要因素。

  [提問] 請問西北地區(qū)主要適宜發(fā)展什么農業(yè)呢?(畜牧業(yè))

  [板書] 農業(yè)以畜牧業(yè)為主

  [提問] 假如你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的一位農場主,要建個畜牧業(yè)基地,你覺得建在哪里比較合適呢?能在圖上畫出來嗎?

  還有什么地方可建畜牧業(yè)基地呢?

  [展示投影] 由山麓到山頂植被有什么變化?如何利用這里的草場資源呢?山上是冬季牧場還是夏季牧場?為什么?

  這就是新疆天山山地牧場,因水熱條件引起牧場分布具有垂直分布的特點。

  [提問] 除了發(fā)展畜牧業(yè),在西北地區(qū)還可適當發(fā)展什么農業(yè)?(種植業(yè))

  水是農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自然條件之一,在西北,大氣降水的'可性不大,那么水從何而來呢?請你幫助找水,并設想一下種植農業(yè)區(qū)可能分布在哪兒?為什么?

  [學生] 略

  [講述] 對,大家的眼光不錯,在河套平原、寧夏平原,可以引黃河水灌溉,這里因為有了水,而發(fā)展成為物產富饒的綠地,因而被譽為“塞外江南”。

  [提問] 還有哪兒可發(fā)展農業(yè)?怎樣解決水的問題?

  [講述] 夏季,因為夏季時氣溫高,冰雪融化。

  [提問] 那么,怎樣利用地下水呢?

  [展示投影] 介紹坎兒井原理。

  [講述] 坎兒井真是保護灌溉、節(jié)約用水、防止蒸發(fā)的一處好方式。

  [小結] 在西北地區(qū)發(fā)展農業(yè),必須要有水灌溉,那么這種農業(yè),我們叫做“灌溉農業(yè)”。

  [承轉] 西北地區(qū)流行一句話:麻雀、孔雀東南飛,這話什么意思呢?

  [講述] 要想發(fā)展西北就必須有世界眼光,而世界發(fā)展的出路無非是工業(yè)化問題,怎樣才能邁上工業(yè)化的道路呢?讓我們找找西北地區(qū)發(fā)展的優(yōu)勢。

  [展示] 西北地區(qū)礦產資源、主要城市、交通分布圖,請完成課本P.17活動1.

  [提問] 西北地區(qū)要發(fā)展經濟,靠的是什么?工業(yè)分布有什么特點?西北的交通情況怎么樣呢?

  [學生回答] 略

  [小結] 西北地區(qū)礦產資源豐富,近幾十年來,利用本區(qū)資源和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特點,大力發(fā)展相關工業(yè),交通運輸條件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展示圖片] 有關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動物遭殺的圖片。

  [承轉] 但是,西北地區(qū)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比較脆弱。所以,在資源開發(fā)中必須要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 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

  [小知識] 了解歷史古城——樓蘭古城消失的原因,并且完成書本JP.17活動2。

  [板書] 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

  板書設計

八年級地理教案9

  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材是圍繞著河湖的基礎知識、我國不同類型河湖的特點,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對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而展開的;

  1、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體系是:河湖的基礎知識,教材采取了以地圖疊加文字說明和主圖疊加附圖的形式,淡化了內外流域的'界線,突出了內流河和外流河這一基本概念、內外流域面積的差異及我國的河流主要分布在東南部的外流區(qū)等內容。

  2、本節(jié)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

 。1)能夠運用地圖與統(tǒng)計資料說明中國河湖概況。

  (2)提高學生讀圖、識圖、用圖和材料分析的能力。

 。3)能夠運用地圖和資料,初步學會弄宏觀的角度去學習地理,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人地協(xié)調觀念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學情分析

  八年級有45位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學習方法且對地理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是,也有少數(shù)同學對地理課興趣不大,學習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較差。所以本節(jié)課要充分利多媒體手段和網絡資料對學生進行地理興趣教育和我國的國情教育是很好的題材,既能提高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情趣,又能進行愛國主義和基本素養(yǎng)的教育。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我國河湖眾多的特點及其河湖在人類活動中的作用。

  2.明確外流區(qū)(河、湖)、內流區(qū)(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內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夠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夠運用地圖和統(tǒng)計資料說明中國河、湖的基本概況,培養(yǎng)學生歸納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人地協(xié)調觀念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內、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

  教學難點:

  外、內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八年級地理教案10

  教學要求

  1.明確秦嶺—淮河一線是劃分我國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界線。

  2.通過閱讀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比較圖,明確區(qū)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過對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比較,了解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受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差異。

  4.訓練學生學會用比較法和歸納法學習區(qū)域地理。

  結構分析

  教材的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是在第一節(jié)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四大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本節(jié)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內容涉及“總論”中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中國地形的分布和特點、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中國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國的農業(yè)生產等知識。

  1.本節(jié)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同屬我國的東部季風區(qū),與西部地區(qū)有明顯的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對于區(qū)域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沒有一一羅列,而是用比較的方法,對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2.本節(jié)教材對應《地理課程標準》中以下要求: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說出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jié)安排2課時。

  【引入新課】

  1.中國區(qū)域地理知識是在中國總論的基礎上講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內容中很多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抓住這一點,盡量采用簡明生動的啟發(fā)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對區(qū)域知識的構建。

  2.可以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直觀地感到我國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的`差異。我國地域遼闊,區(qū)域差異明顯,在教學中要突出區(qū)域特色。

  【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1.展示不同區(qū)域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了解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自然差異。有條件的學?梢圆シ配浵褓Y料。提出問題:從圖片或錄像資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異?如何用科學的地理方法表述它們?為什么會有差異?

  2.這部分教材中的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景觀圖,包括圖5.9中的“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圖5.10的“東北林海雪原”、圖5.11的“海南島熱帶風光”。另一類是地理圖表,包括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的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長江和黃河的流量過程線圖,這部分教學活動應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

  3.指導學生分別閱讀哈爾濱和北京的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引導學生得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氣候特征。再將這樣的特點與武漢和廣州的氣候進行對比,認識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氣溫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時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點和植被的特點打下基礎。填活動1表格。

  4.由降水的特點引導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讓學生明白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的河流來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補給,由于南方地區(qū)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區(qū)多,所以造成了長江流量比黃河流量大。進一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河流流量的變化與降水的變化之間的關系:總的來說,河流的流量隨著降水的變化而變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減少。引申到我國南方地區(qū)夏季會出現(xiàn)洪澇災害,明確災害的形成原因,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5.由氣候的特點引導到對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明確不同區(qū)域的植被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植被類型與氣候條件的關系。首先分析“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區(qū)別,然后繼續(xù)分析區(qū)域內部植被的區(qū)別,又突出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差異明顯的特征。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6.總結歸納,繼續(xù)完成活動2的討論,歸納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

  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一步比較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差異。所以,活動1的表格中可以多設計幾行讓學生填寫。

  【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1.“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自然差異,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2.閱讀比較圖5.12和圖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差異,并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對比體現(xiàn)出來。這實際上是八年級上冊有關我國農業(yè)部分的知識的再現(xiàn),學生通過回憶上學期所學知識,再通過兩張素描圖的比較體現(xiàn)出來。

  北方地區(qū) 南方地區(qū)

  農耕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旱地為主 水田為主

  主要農作物 小麥、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傳統(tǒng)運輸方式 陸路運輸為主,多用汽車、馬車 水運

  傳統(tǒng)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墻體高

  其他不同

  3.組織學生探究北方農村生活景觀觀和南方農村景觀差異的原因,完成活動1:

  主要形成原因

  農耕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地形、氣候

  主要農作物 氣候

  作物熟制 氣候

  傳統(tǒng)運輸方式 地形

  傳統(tǒng)民居 氣候

  其他不同

  4.通過區(qū)域比較研究歸納區(qū)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別通過比較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自然地理差異和人文地理差異說明兩個區(qū)域的不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研究、歸納每個區(qū)域的特征,對于理解區(qū)域內人地關系協(xié)調發(fā)展意義重大。完成活動1之后,教師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北方地區(qū)的區(qū)域特色和南方地區(qū)的區(qū)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人類活動的關系,使學生受到生動的人地關系的教育.

八年級地理教案11

  教學目標:

  1、了解工業(yè)部門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工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2、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yè)分布特點。掌握我國工業(yè)分布的基本格局,認識一些工業(yè)中心和工業(yè)基地。

  3、要求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狀況。

  4、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工業(yè)的重要性、工業(yè)的分布。

  2、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成果,認識高新科技產業(yè)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綜合法、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復習:農業(yè)的地區(qū)分布:(1)東西差異;

  (2)南北差異,(秦嶺——淮河為界)

  新授:

  (一)工業(yè)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工業(yè)

  讀圖4.17 從采礦—煉鋼—機械制造圖片分析什么是工業(yè)?(工業(yè)是從自然界獲得原料、對原料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從事這三階段中任一過程都為工業(yè))

  學生完成課本102頁活動1、2;(讓學生理解工業(yè)產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工業(yè)的重要性

  讀圖4.18 工業(yè)對其他生產部門的重要性來分組討論工業(yè)與農業(yè)、國防、科學研究、生活的.關系

  讀圖4.19分析工業(yè)在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地位

  (二)我國工業(yè)的分布

  1、讓學生分析討論影響工業(yè)發(fā)展的條件

  活動(暢所欲言):你長大后想投資辦廠,工廠選址考慮因素

  2、讀圖4.21 了解我國工業(yè)分布特點:

 。1)讓學生找出我國沿海地區(qū)主要的工業(yè)中心

  (2)沿長江從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國主要的工業(yè)中心

 。3)討論分析小結我國工業(yè)分布大勢,沿海的工業(yè)區(qū)是最發(fā)達的經濟核心區(qū)。

 。ǹ臻g:東部,密集;中部,較多;西部,較少,稀疏)

  3、閱讀4.22,說出我國人均工業(yè)總產值分布的情況。

 。1)比較我國人均工業(yè)總產值與工業(yè)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比較內蒙古自治區(qū)和山東省工業(yè)總產值的差異

  (3)小組討論人均工業(yè)總產值高的地區(qū),工業(yè)總產值并不一定高的原因。

 。ㄈ、積極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05頁圖4.24“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舉例”,幫助學生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內涵,并認識到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實力。

  (2)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05頁圖4.2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總產值的增長”,幫助學生認識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10多年來的蓬勃發(fā)展

  (3)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06頁圖4.25“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及相關課文分析討論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的分布特點?

 。4)引導學生閱讀課本閱讀材料“中關村”分析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的主要優(yōu)勢。(舉例)

  沿海地區(qū):

  沿邊地區(qū):

  內地:

  (5)引導學生閱讀107頁活動提供的材料,開闊視野,也可讓學生查找資料,讓學生對高新技術產業(yè)有更深的認識,體會高新技術對我們的重要意義。,

  三、課堂小結

  四、反饋練習:連線

  滬寧杭地區(qū)我國著名的重工業(yè)基地

  遼中南地區(qū)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

  珠江三角洲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

  京津唐地區(qū)以輕工業(yè)為主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

  一、工業(yè)及其重要性

  二、工業(yè)空間分布

  1、影響工業(yè)分布的條件

  2、我國主要工業(yè)中心

  3、四大沿海工業(yè)基地

  4.積極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

  【教學反思】

  反饋練習

  1、讀上圖,回答問題。

 。1)A工業(yè)基地位于省,該工業(yè)基地以(重或輕)工業(yè)為主。

 。2)B工業(yè)基地所跨的省級行政單位有、、。

  (3)C工業(yè)基地的主要城市有、、等。

  (4)D工業(yè)基地位于省,該工業(yè)基地中的經濟特區(qū)是、。

 。5)A、B、C、D四大工業(yè)基地的共同特點是(選擇填空)

 、 都是重工業(yè)基地 ② 都是輕工業(yè)基地

 、 都是綜合性工業(yè)基地 ④ 都是分布在我國的沿海地區(qū)

  (6)A、C工業(yè)基地都有鋼鐵工業(yè),試分析兩地發(fā)展條件的不同:

八年級地理教案12

  教學目標:

  1、讀圖說出黃河的發(fā)源地、流經省區(qū)、注入海洋和大致形狀。

  2、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個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分析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喚起學生對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責任感,并逐漸樹立人和自然協(xié)調觀念及課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分析黃河作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及帶來的災難,了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治理方案。

  教學難點:

  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的只是儲備,探究黃河所產生問題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學準備:

  黃河流域水系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歌曲。老師講述:有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有人說,黃河是一條害河,它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決口泛濫,給黃河流域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那么,我們應如何看待黃河的功與過呢?

  二:講授新課

 。ㄒ唬S河的概況

  教師講述并提問:引用李白的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學生活動:讀“黃河流域水系圖”回答問題,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東流注入東海。

  問題2:從地圖上看黃河像什么?

  學生活動:讀圖回答:幾字形

  3看地圖說出黃河的主要支流,流經的省區(qū)和上中下游的三級劃分。

  4將黃河與長江進行對比,讓學生比較,并總結出黃河水的特點。

  學生回答含沙量大水量小

 。ǘS河的貢獻

  學生自讀第49頁3、4、5段,說一說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發(fā)電和旅游

 。ㄈS河憂患

  老師講述:幾千年來,黃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黃河的哺育下才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那么黃河有沒有過呢?

  學生回答:有

  教師讓學生讀第53頁的圖2.45分三組說黃河上中下游各有什么憂患

  學生回答:上游:氣候趨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從黃河下游地形特點,探究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河水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問題:黃河還有哪些病癥?

  土地荒漠化、凌汛、斷流和污染等

 。ㄋ模└吸S河

  分組討論:針對黃河上中下三游的憂患我們因該分別采用什么辦法來處理

  上游:修建水庫建立水利樞紐工程

  中游:植樹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師講述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黃土高原地表植被變化的相關資料,了解治黃的成就設計理念:本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地觀,選擇新的熱點素材對知識進行重組。目的有三啟發(fā)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水到渠成形成過程不拘泥于具體的知識框架突出重點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家的距離,是學生親知善學

  三、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黃河的概況,黃河有哪些功,有哪些過,以及如何治理黃河,短暫的學校也許遠遠達不到你對黃河的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黃河更多資訊,詳情可閱讀《黃河兒女》累報刊雜志或登錄黃河網等,對黃河進一步的了解

八年級地理教案13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幾千年來,黃河一直是孕育中華燦爛文化的母親河,我們的祖先對其源頭進行長期的探索,唐代詩人李白曾吟誦:“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后,人們猜測、考察,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與探索,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到底從何而來,終于有了科學的答案,對母親河的源流概況也了如指掌。

  出示板書課件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

  二、自主研讀,初步感知

  同學們自主預習教材49~53頁內容,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

  1.黃河發(fā)源于哪里?注入哪個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劃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黃河干流流經哪些省區(qū)、地形區(qū)?

  黃河干流很明顯地呈巨大的“幾”字形,像一條巨龍,從青藏高原越過青海省、甘肅省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于晉、陜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岳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是中國的第二長河。

  3.在中國地形圖上,指出黃河發(fā)源于哪座山脈?黃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點是什么?(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黃河流域以高原、平原為主。)

  4.黃河中、下游分別流經哪些省級行政區(qū)、地形區(qū)?(黃河中、下游流經的省級行政區(qū)主要是山西省、陜西省和河南省、山東。涣鹘浀匦螀^(qū)主要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讀“我國主要河流長度、流域面積年徑流量對比表”,黃河、長江的長度相差800千米,年徑流量卻相差14倍。

  黃河、長江的長度相差不多,年徑流量卻很懸殊,這主要是受氣候的影響。黃河的徑流量受氣候影響很大,黃河流經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區(qū),降水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發(fā)量大,水量較小。

  與長江比,黃河水文特征還有什么差異?

  與長江比,黃河的年徑流量集中在夏秋季節(jié)(7~9月),黃河的含沙量大,黃河在冬季會出現(xiàn)結冰現(xiàn)象。

  黃河作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發(fā)祥地之一,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作出了哪些貢獻?利用多媒體適當根據(jù)學生反饋情況予以補充,主要體現(xiàn)灌溉、發(fā)電、旅游、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等方面。出示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景觀圖,在干旱的地區(qū)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出示黃河梯級開發(fā)示意圖、中國地形圖。通過讀圖,我們知道黃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主要的水電站有劉家峽、龍羊峽、三門峽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樞紐和水電站。這些水電站的建立,為黃河上中游地區(qū)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電能和水能。壺口瀑布以其水勢洶涌、奔騰而下的壯觀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的游客來此參觀游覽。

  三、小組合作,深化探究

  古老的黃河如母親般哺育著她的兒女,但是歷史上萬古奔流的黃河也曾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黃河陷入危機。黃河“憂患”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有何表現(xiàn)?

  出示源頭、上游地區(qū)荒漠化圖片資料,提問:黃河上游地區(qū)為何會出現(xiàn)荒漠化問題?與哪些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有關呢?黃河上游地區(qū)荒漠化嚴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氣候干旱),也有人為因素(人們過度放牧、濫墾草地等)黃河凌汛出現(xiàn)在黃河哪些河段?為什么會出現(xiàn)凌汛?主要與什么因素有關?

  ①凌汛主要出現(xiàn)在黃河上游和下游。

 、诔霈F(xiàn)凌汛原因:由于黃河干流跨的緯度比較大,南北河段地區(qū)的氣溫有明顯的差異,造成河水封凍和解凍的時間不同。凌汛的河段大多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

 、壑饕c自然因素有關。

  黃河在流經哪個河段后,產生的泥沙最多?黃土高原地形特征是什么?想一想,下雨后千萬條溝壑會是一種什么情形?黃土高原土層疏松,植被破壞嚴重,又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七八月份多暴雨,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就會一起匯入黃河。因而黃土高原成為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之一。

  黃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過程。

  ①黃河下游的泥沙約90%來自于黃土高原。

  ②黃河流入下游,進入華北平原。

  ③此時黃河河道會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會變慢,攜帶的泥沙會越來越多;大量的泥沙日積月累,使黃河越“長”越高,成為“地上懸河”。黃河成為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也成為中國的一大憂患,給兩岸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近年來,黃河又出現(xiàn)了缺水斷流、水污染等新問題。

  百病纏身的黃河需要她的兒女加倍地關愛與保衛(wèi),怎樣才能根治黃河呢?

  師生討論,引導學生回答。

  四、知識梳理,釋疑解惑

  板書設計

  黃河的憂患(黃河的奉獻)

  五、當堂檢測,提高升華

  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教師講解答案。

  六、課后作業(yè)測評

  學習至此,請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

八年級地理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積等及自然環(huán)境特征,并能對北京的位置做出簡要評價;

  2.使學生了解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掌握北京的城市職能和未來發(fā)展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jié)學習,加深學生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刻文化底蘊的認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城市職能;

  2.北京市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教學難點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評價;

  2.北京市城市建設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fā)式講述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展示臺、景觀圖片等。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上冊書中我們學過了我國的行政區(qū)劃,請大家回憶我國共劃分幾級行政區(qū)劃?最高級別的有多少個?分哪幾類?

  提問,學生回答。(略)

  講述:我國幅員遼闊,面積廣大,為了經濟發(fā)展和管理方便,共劃分了三級行政區(qū)劃,其中最高級別的共34個。分別為直轄市4個,省23個,自治區(qū)5個,特別行政區(qū)2個。那么,大家知道在這34個省級行政區(qū)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個嗎?

  學生齊答:北京

  對,北京。北京簡稱京,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大家對北京了解多少?有誰去過北京?請舉手。好,我們請××同學給大家介紹他所了解的北京。

  學生介紹。(略)

  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介紹,我們大家對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還不全面、不系統(tǒng)。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認識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書: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qū)域

  第一節(jié) 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壑v授新課]

  北京之所以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與它的位置、范圍、地理環(huán)境等密不可分。

  學生活動:請大家閱讀圖6.1“北京市略圖”和圖6.3“北京城區(qū)的地理位置”,以及相關文字內容。

  分析、討論、回答以下問題:(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標;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與哪幾個省區(qū)相鄰?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優(yōu)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圍的地形地勢有什么特點?

  5.北京市屬哪種氣候類型?有什么特點?

  6.流經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幾條?

  7.北京市的對外交通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教師巡回參與指導。(根據(jù)時間要求,可安排1、2組討論1、2題,3、4組討論3、4題等)

  提問,小組代表回答,組員補充。(略)

  板書:一、北京概況

  位置、面積、人口

  歸納講述:北京市位于華北平原北部,東部距渤海150 km;東南臨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圍。北京市的地理坐標為40°N,116°E。

  北京市面積1.68萬km2,現(xiàn)有人口1382萬人(20xx年)。

  板書: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板書)

  指圖(顯示北京市地形圖)講述:北京的地勢西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huán)山(板書),地勢較高。西部的山地總稱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脈,由幾條東北—西南走向的褶皺山嶺組成。門頭溝西部的靈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屬燕山山脈,統(tǒng)稱軍都山。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沿著燕山山脈蜿蜒起伏,雄偉壯麗。越山地,北與內蒙古高原相連,西與黃土高原銜接。在重疊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蝕,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

  北京的東南是華北平原(板書)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為山麓沖積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東南地勢低洼,屬于沖積平原,整個平原自西北向東南平緩傾斜。

  板書:2.北京的氣候

  (顯示北京市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

  講述:北京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板書)夏季高溫多雨(板書),春秋短,冬夏長,年平均降水量609 mm。

  北京的春季氣溫回升迅速,多風;夏季當東南季風來臨時,形成7~8月間的高溫多雨天氣。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對農業(yè)生產極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氣爽,為北京最舒適的季節(jié);而冬季則盛行西北風,經常出現(xiàn)大風、降溫、寒冷、干燥天氣。

  板書:3.北京的河流

  講述:北京市的河流屬海河水系(板書)。永定河、溫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條大河,分別自西北和東北向東南流入天津,匯入海河,最終流入渤海。

  注:以上各部分內容的講述順序可在學生回答了相應問題之后,內容的詳略程度視學生接受程度和時間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環(huán)境以后后,我們來看作為一國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板書:三、北京的對外交通

八年級地理教案15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1、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中國地勢三級階梯:

  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2、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3、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4、冬季風寒冷干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5、黃河發(fā)源于青海巴顏喀拉山。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

  黃河流經省份共有8個(自西向東):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陜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最終流入渤海。

  6、長江發(fā)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脈。它是我國最長、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國第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就位于長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

  長江流經的省份(自西向東):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四川省、云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最終流入東海。

  7、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8、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省)

  9、中國最大淡水湖泊:鄱陽湖(江西省)

  10、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

  11、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四川盆地(四川)、柴達木盆地(青海)、準噶爾盆地(新疆)

  12、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八年級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地理教案02-08

《長江》八年級地理教案01-13

地理八年級上冊教案02-28

初中八年級地理教案03-01

八年級地理農業(yè)教案02-23

《河流》八年級地理教案11-12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3-23

湘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3-20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教案04-10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優(yōu)秀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