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2-28 08:32:2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

  1、在吹泡泡的游戲情景中,理解兒歌內(nèi)容,并快樂地學念兒歌。

  2、能幫助泡泡找到很多朋友,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關(guān)鍵點:理解、學習兒歌

  活動準備 :

  “吹泡泡”多媒體、吹泡泡用具、擦手毛巾、幼兒操作材料若干、背景音樂

  活動流程 :

  吹吹玩玩

  談話導入

  ●意圖: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主要提問:

  1、今天我們一起到草地上去做游戲好嗎?(進場)

  2、猜猜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么好玩的?(出示吹泡泡器具)

  3、幼兒吹泡泡

  看看說說

  ●意圖:理解兒歌內(nèi)容

  主要提問:

  1、誰在吹泡泡呀?(出示圖一)

  小結(jié):小寶寶,吹泡泡

  2、你們喜歡這些泡泡嗎?為什么?

  小結(jié):大大小小真好玩(五顏六色真漂亮……)

  3、圓圓的泡泡去找朋友,為什么會找西瓜做朋友呢?

  小結(jié):圓圓的泡泡像西瓜。

  4、我們用小手去碰碰它,泡泡怎么了?

  小結(jié):輕輕一碰不見了

  念念演演

  ●意圖:學念兒歌

  主要提問:

  1、我們來看看我們剛才是怎么玩游戲的,好嗎?

  2、提出進一步要求:聲音好聽。

  3、做動作表現(xiàn)兒歌。

  小結(jié):吹泡泡的`游戲真好玩。

  找找說說

  ●意圖:幫泡泡找朋友

  1、游戲:幫泡泡找朋友

  2、驗證是否找對朋友

  3、一起律動:泡泡不見了。

  附:兒歌 吹泡泡

  小寶寶,吹泡泡,大大小小真好玩,

  圓圓的泡泡像西瓜,輕輕一碰不見了。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并嘗試記錄。

  3、在游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chǎn)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為游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

  在活動室里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里有些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

  評析:開放、自由的空間很快調(diào)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著自己找到的會滾動的東西,開始有些興奮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滾一滾,玩一玩,那么作為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玩的空間,但并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地玩,而是帶著問題去玩。這個問題就是:想一想,為什么它們都能滾動呢?讓幼兒在玩中發(fā)現(xiàn),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滾動物體的特征。

  3、說一說:為什么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評析:幼兒帶著問題自由玩,對問題的答案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這時老師及時給予幼兒大膽表達的機會,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老師適當引導,總結(jié)出答案:因為它們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二、第二次探索:物體滾動的路線是怎樣的?

  1、游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評析:這個游戲的優(yōu)點在于,縮短了幼兒等待游戲的時間,一個人滾動物體時,兩個合作伙伴能同時觀察,共同探究發(fā)現(xiàn)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xié)作的機會。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觀察與傾聽,必要時和孩子們一起玩,做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jīng)歷去發(fā)現(xiàn),讓幼兒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成功的.快樂。通過這個游戲,幼兒會發(fā)現(xiàn),有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小組的兩個合作伙伴對發(fā)現(xiàn)的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質(zhì)疑、思考、討論。這時,老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有必要帶領(lǐng)全體幼兒對這一發(fā)現(xiàn)作一個總結(jié)和提升。

  2、集體交流,并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老師:“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后,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咦,為什么這些紙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思考、討論。

  當幼兒回答出“這些東西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的時候會轉(zhuǎn)圈”等答案時,老師及時作現(xiàn)場演示,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的接納、重視和贊賞,同時也可以讓全體幼兒對圓錐臺滾動時會轉(zhuǎn)圈這一科學現(xiàn)象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這時再請幼兒上來在大記錄紙上記錄它們滾動的路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記錄出圓錐臺滾動路線的基礎(chǔ)上,再來記錄圓柱體和球體滾進球門的路線對幼兒來說就更容易了。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jié)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xiàn)出來,讓幼兒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學”,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三、第三次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游戲“趕小豬”。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這是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小朋友自愿組合成三人組,其中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在“兩棵小樹”中間繞“8”字型走,三人輪流進行。

  評析: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已經(jīng)自主探索出三種物體的滾動路線,但對圓柱體和球體滾動路線的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為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jīng)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球體、圓柱體的外型與它們滾動路線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設計了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趕小豬。這個游戲巧妙之處在于,幼兒在趕這兩種小豬繞“8”字走時,由于圓柱體和球體的不同特性,幼兒趕著它們轉(zhuǎn)彎會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為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教師在游戲中繼續(xù)扮演活動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盡量不去打擾。

  游戲結(jié)束后,老師提問:

  “剛才,我們趕了‘圓筒小豬’和‘皮球小豬’,你有什么感覺?”

  “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

  評析:這一問題給了幼兒較大的發(fā)散思維空間,由于幼兒都分別趕過這兩種“小豬”,有了親身的經(jīng)歷和體驗,所以都有話說,樂于說。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幼兒經(jīng)過思考和觀察發(fā)現(xiàn)圓柱體是一個長長的圓筒,而皮球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很圓,由于它們形狀上的不同,導致它們在滾動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jié)果。教師這時及時演示,同時請幼兒上來說一說,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贊賞幼兒的發(fā)現(xiàn),在此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zhuǎn)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

  得出結(jié)論后,讓幼兒在記錄紙上補充出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任意滾動的路線。

  四、結(jié)束活動

  老師小結(jié)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游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并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

  評析:會滾動的東西不只局限于課堂上幼兒所看到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幼兒對它們依然有好奇和疑問,于是老師順理成章地在活動小結(jié)以后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幼兒課后繼續(xù)進行滾動路線的探究和記錄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gòu)知識與經(jīng)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匯,釋義為轉(zhuǎn)動體沿轉(zhuǎn)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磁鐵

  教學目標:

  1、 知道不同的磁鐵、同一塊磁鐵的不同部位磁性強弱是不同的。

  2、 知道磁極的磁性最強。磁極相互作用,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3、 學生能積極、認真地參與實驗的設計、操作實驗、記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各種不同形狀的磁鐵。

  問: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性質(zhì)?

  2、歸納:這是磁鐵,磁鐵能吸鐵的性質(zhì)叫磁性。

  二、新授

 。ㄒ唬、磁鐵磁性強弱

  1、設問:這些磁鐵的磁性強弱一樣嗎?讓學生想一想。

  怎樣才能知道磁鐵磁性的強弱呢?

  2、歸納三個設計方案。

  3、實驗演示:

 。1)、比較吸起的回形針數(shù),判別一塊磁鐵的磁性強弱。

  (2)、比較橡筋伸長的長度,判別一塊磁鐵的磁性強弱。

 。3)、比較隔著紙的多少,判別哪一塊磁鐵磁性強。

  4、學生操作實驗。

  5、教師輔助實驗。

  你們知道了什么結(jié)果呢?

  小結(jié):不同的磁鐵的磁性有強弱。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測量方法,比較它們的磁性強弱。

  6、設問:一塊磁鐵的不同位置的磁性強弱一樣嗎?有什么辦法分辨嗎?

  學生實驗驗證

  小結(jié):磁鐵兩端的磁性最強,叫做磁極。

 。ǘ、磁鐵的.相互作用

  1、提問:我們以前了解到磁鐵能吸鐵,那么兩塊磁鐵相互靠近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歸納:相互吸引或吸不住。

  要求:請同學們用一塊磁鐵的磁極去接近另一塊磁鐵的磁極,看看你會有什么

  發(fā)現(xiàn)?

  教師巡視指導。

  小結(jié):相同磁極相互靠近,互相吸引;不同磁極靠近,相互排斥。

  2、投影:(P28上)你再來試一試在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下打“ ”。

  教師填投影。

  3、根據(jù)上面的實驗,你得到了什么科學道理?

  歸納板書:(學生齊讀)磁鐵不同能夠磁極靠近時互相吸引,磁鐵相同磁極靠近時互相排斥。

 。ㄈ、動腦筋

  1、出示白色小車。小車內(nèi)裝有一塊條形磁鐵,有什么包辦法在不打開紙蓋的情況下判斷出

  南北極?

  歸納:用實驗方法來檢驗。用一塊磁鐵的S極去接觸小車,如果相吸說明是異極,如果相斥

  是同級。

  總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方面的知識?指板書。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動物尾巴形狀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動過程中能培養(yǎng)幼兒仔細觀察和談論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尾巴的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課件,背景圖,動物圖片若干。

  經(jīng)驗準備:有去動物園參觀小動物的經(jīng)歷。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呀,老師想帶你們?nèi)淞掷锿嬉煌,你們愿意嗎?看,真漂亮呀,樹林里有些什么呀?/p>

  二.觀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魚、馬尾巴形狀的不同。

  2、用分別先出示松鼠、孔雀身體的方法說說尾巴形狀。

  3、小結(jié):尾巴長在身體的`后面,不同的動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戲、鞏固知識。

  1、操作要求:看一看,說一說,貼一貼。

  2、幼兒操作。

  3、小結(jié):你們真棒,幫這些小動物們都找到了尾巴,小動物說要謝謝你們,小朋友,謝謝你們!

  四.兒歌滲透、了解作用。

  1、讓幼兒試述4種動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師通過兒歌的形式來說一說這4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3、小結(jié):原來小動物不僅長著漂亮的尾巴,而且這些尾巴用處還真不小。

  4、通過兒歌《尾巴的用處》加深幼兒對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動、拓展經(jīng)驗。

  教學反思:

  活動中,我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我通過猜一猜的方法,讓孩子來猜一猜這是誰的尾巴,孩子們興趣很高。接下來我出示了多媒體課件與孩子們進行互動游戲,幼兒們通過幫小動物們找尾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尾巴的一些特征,這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對局部事物的觀察力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接著我嘗試了填表格的形式讓孩子了解尾巴的作用。由于孩子們對填表格的形式較少接觸,所以在活動的開始顯得較為陌生,但是孩子們填對了一種作用后,后面的過程都顯得興趣十足。

  小百科:科學家們把現(xiàn)存的人類已知的動物根據(jù)體內(nèi)有無脊柱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科學家已經(jīng)鑒別出46900多種脊椎動物。包括鯉魚、黃魚、草魚等魚類動物,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青蛙、娃娃魚等兩棲類動物,鳥類以及紅熊貓等哺乳類動物等。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感知初夏常見的水果。

  2、嘗試用味覺去發(fā)現(xiàn)水果味道的不一樣。

  3、大膽跟同伴、教師交流自己的體驗與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材料:各種水果,彩色筆

  經(jīng)驗:嘗過酸甜苦辣等不同的味道。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偶,引起幼兒興趣。

  1、以小猴請小朋友去它家做客引入。

  2、帶小朋友到小猴家。

  二、品嘗小猴為大家準備的水果,嘗試說出水果的味道和名稱。

  1、幼兒品嘗各種初夏的水果。

  2、交流討論:

 。1)、你吃的是什么水果?什么味道?

 。2)、這些水果酸酸甜甜的味道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3)、你還吃過哪些水果?是什么味道?是身體的哪個器官讓我們嘗到了各種各樣的味道?

  三、幼兒看操作圖卡

  1、幼兒看操作圖卡,說說你認識的`卡上的水果。

  2、幼兒看操作圖卡,觀察卡上人物的表情,猜猜他們嘗到了什么味道?請幼兒將人物表情與嘗到的東西連在一起。讓他們建立對應聯(lián)系,學習連線的方法。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12-09

科學教案12-09

科學教案12-09

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