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最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最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1-03 07:23:13 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我們學過哪些基本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2.出示一張紙。師: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把這樣大小的許多紙重疊在一起,你們看,是什么形狀?(長方體)

  3.師:在日常生活中,長方體形的物體我們常見到,如保健箱、粉筆盒等等,你們能說出一些來嗎?(磚、墨水瓶盒子、教科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聯(lián)系很多,在工農業(yè)生產(chǎn)中用途很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示范操作,認識面、棱、頂點

  1.拿出一根蘿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學生觀察并且動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告訴學生這叫做“面”。

  2.將切出的蘿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塊,出示給學生看。

  師:這塊蘿卜有幾個面?兩個面相交的邊叫什么呢?(棱)

  3.繼續(xù)切,把蘿卜一面平擺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現(xiàn)了一個新情況,讓學生觀察后回答,有幾個面,有幾條棱。

  師: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剛才我們通過切蘿卜的.活動認識了物體的面、棱、頂點。

  4.教師出示長方體模型,學生取出長方體實物,進行觀察,并且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然后回答:一個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三、認識長方體

  1.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手中的長方體實物,并自學課本,同時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學題: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哪些面的面積相等?為什么?

  (2)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2.討論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簡要板書。

  (1)長方體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稱為相對的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2)長方體有12條棱,同方向的棱長度相等。

  (3)長方體8個頂點。

  3.接著教師出示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告訴學生這也是長方體,在它的6個面中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在長方體中,也可能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指導學生進行想象。

  (1)師:

  ①以上我們學習了有關長方體的知識,回憶一下看,長方體有哪些特征?根據(jù)這些特征,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你們見到的一些實物,說說它們的面、棱、頂點(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問各抒己見,進行討論)。

 �、谡l能說說教室這個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2)出示長方體模型。

 �、賻煟耗隳芸吹介L方體的哪幾個面?②一般我們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③出示透視圖。告訴學生:這幅圖稱為長方體的透視圖。

  (3)嘗試練習:判斷下列圖形中哪些是長方體,說明哪些不是長方體,為什么。

  5.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指導學生觀察模型,指著模型的一個頂點問: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有幾條棱?是哪三條棱?告訴學生: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我們把橫的棱長稱為長,縱的棱長稱為寬,豎的棱長稱為高。

  (2)教師取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再把同一模型換三個位置,分別由學生指出它的長、寬、高。

  (3)要求學生拿出各自帶著的錄音磁帶盒,要求:

 �、僭诮處熞�(guī)定的統(tǒng)一擺放位置,分別量出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②讓學生在各自不同的擺放位置,量出長、寬、高并報出數(shù)據(jù),讓其他學生猜出報數(shù)據(jù)學生測量時的擺放位置。

  (4)嘗試練習(略)。

  四、認識正方體

  1.以練習一第1題,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是5厘米的立體圖形為例,告訴學生:“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

  2.學生取出正方體學具,教師要求學生動手量一量12條棱的長度,觀察6個面的形狀和大小。教師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經(jīng)過討論,讓學生閱讀課本,根據(jù)課本的敘述,要求學生講出:

  (1)正方體的特征。

  (2)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五、總結比較

  師:我們分別學習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請取出按照練習二十二第5題要求制作的紙樣,再請大家比較比較: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2.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3.兩者的關系怎樣?

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如果告訴了長方體的長、寬、高,怎樣求它的表面積?

  2. 如果要求正方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怎樣求?

  3. 一個長4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它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一只無蓋的長方形魚缸,長0.4米,寬0.25米,深0.3米,做這只魚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二、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26頁第11~13題。

  1.第11題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粉刷教室要粉刷幾個面?哪一個面不要粉刷?還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這個教室需要花費482.4元。

  2.第12題

  這是一道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的題,提醒學生:兩個圖形重疊部分的面積不能算在表面積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就是把3個長方體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兩面也相等,實際上就是求中間這個長方體左右的兩個面即可。

  解:涂黃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紅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黃油漆的總面積為12800cm2,涂紅油漆的面積為10000cm2。

  3.第13題

  提示:把一個長方體從中間截斷,就可以分成兩個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切后的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再比較它們的表面積,看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小結:截完后,增加了兩個截面。所以,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大于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四、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 ×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與折疊的情景,經(jīng)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過程,能夠準確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能夠準確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讓學生拿出長方體的盒子并沿著棱剪開,把長方體展開成6個面并觀察這6個面有什么特點?

  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長方體的表面積由6個面來組成,每組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例題,一個知道長、寬、高的長方體紙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積?

  學生利用手中的長方體紙盒為參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同組之間相互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每個小組的討論活動。

  教師提問學生如何求長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回答:(分別求出每個面的面積,再加起來。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讓學生把長方體的紙盒展開,看一看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組成長方體表面積的6個面,等于(長×寬+長×高+高×寬)×2=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讓學生自己求出長7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

  學生列式:(7×5+7×3+5×3)×2

  教師讓學生思考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求?

  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交流,教師提問學生。(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高×寬)×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最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6

五年級下冊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10-12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08

五年級下冊的數(shù)學教案范文11-09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08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02-23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青島版11-07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15篇03-26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2-13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