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農夫與牧童》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農夫與牧童》

時間:2024-06-08 12:24:4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農夫與牧童》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農夫與牧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農夫與牧童》

 一、素材解讀

  1、素材的選取。人類社會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人類正在享受著科技發(fā)達帶來的各種便利,我們似乎漸漸遠離了牛耕的時代。然而,伴隨兒童的成長歷程,他們卻不止一次從成人那里、從電視上、從畫冊上欣賞到神秘的“農夫與牧童”的故事。教材以這樣的一個背景為基礎,呈現(xiàn)了童話般的的學習素材,把兒童的思維引向了神秘的遠古時代。相信兒童讀了這樣的材料,會產生無限的遐想與無盡的向往,同時我們會更相信,素材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等方面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本單元的情景串。本單元有2個信息窗。依次是:農夫的一天--牧童與牛

  二、單元知識分析

  1、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

  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

  一年級上冊:圖形與位置--上下、前后、左右;

  生活經驗:生活中經常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所處的方位,這是兒童從成人那里獲得的知識與經驗。

  2、教材的地位。有三點:東南西北方位的初步學習階段;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階段;三維空間領域向二維空間領域的初步轉換階段。

  3、知識構成。共設有2個信息窗,每個信息窗的學習內容如下:

  信息窗1:辨別東、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信息窗2: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

  三、單元教材解讀

 。ㄒ唬┬畔⒋1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朗朗上口的古詩,很多兒童都能背誦下來,這是兒童從小時候起在不止一次接受成人的教育時而獲得的積累。相信不管過去多少年以后,它仍然會是成人教育孩子時首選的古詩。本信息窗以《鋤禾》這首古詩為背景,以兒童喜聞樂見的連環(huán)畫形式,呈現(xiàn)了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場景,較好地實現(xiàn)了各學科之間的整合。

  2、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2個紅點,共2個例題。

  3、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認識)方位的相關知識,能用方位知識(東、南、西、北)描述生活中常見事物的位置關系。(知識與技能)

  ※在經歷用東、西、南、北方位知識描述常見事物位置關系的過程中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數(shù)學思考)

  ※在描述現(xiàn)實世界事物位置的過程中,認識方位的相對性,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教育。(解決問題,教學思考)

 。2)學生經驗分析與方位認識的思維模型

  日出日落,烈日當空,繁星點點是兒童所熟悉的自然現(xiàn)象與自然規(guī)律,人們遵循這種自然規(guī)律進行著朝出暮歸的辛勤勞作,這些都是兒童記憶中抹不去的回憶。這些客觀規(guī)律的獲得,大多來自于對客觀世界的長期觀察與積累,并非人為強加給的。

  另外,方位名稱“東、南、西、北”的認識,是在以上所述對客觀世界認識過程中,從成人哪兒獲得的,同時也是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

  人們之所以規(guī)定“東、南、西、北”這些方位,是以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關系而定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是人類在長期同大自然交流時約定俗成的,是人類社會長期以來達成的共識,同時也為了方便,人們就把兩個物體中誰最靠近太陽升起的地方規(guī)定為“東”,靠近傍晚太陽落下的地方為“西”。這是我們敘述方位的最基本的模型,任何人也不能例外,既太陽是一個具體的參照物。正像我們敘述左、右一樣,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的敘述,是以我們人的左、右手作為參照物的。

 。3)幫助學生建立方位認識的感性經驗。為了學習本課,應提早一星期或更長時間布置學生每天晚上去觀察北極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學生把觀察與想象畫下來,如星下還可以畫人、飛船等,可以以“月光(或北極星)下的遐想”來命名。

 。4)要了解不同學生對方位認識的經驗基礎。對于群體來講,學生之間的認識差距是巨大的,有的學生能夠辨認生活中的東南西北,還可能有的學生一無所知,教學的定位不僅僅使優(yōu)秀學生得到更大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使哪些一無所知的學生掌握學習的基本要求。

 。5)要注意滲透各個學科之間的互相融合。在逐一弄懂每一幅圖意思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用語言把四幅圖進行聯(lián)結,融合數(shù)學與語文、自然的聯(lián)系,通過講故事培養(yǎng)學生語言邏輯能力,通過觀察北極星滲透了自然科學教育。

 。6)對教材的正確分析是教學的重要保證。教學時不必把兩個例題分開教學,可以放在一起進行。表面上看例題一是進行方位“東”的認識,例題二是進行方位“北”的認識,其實是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認識。

 。7)要幫助學生梳理數(shù)學語言。如在表述方位時要說清誰在誰的什么方向。

 。8)教學模式:閱讀情景,初步感知--活動探究,豐富表象--建立聯(lián)系,深化認知。

  閱讀情景,初步感知--引導學生閱讀情景時,采取“分--合”的方式進行,“分”既分別弄清每一幅圖的意思,“合”既在此之上把幾幅圖的意思進行合并,也就是引導學生講故事。以此為基礎,從學生的發(fā)現(xiàn)中抽象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也既: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中午--太陽高高地掛在南方,傍晚(日落)--太陽從西方落下,晚上--我們能看到北方的北極星。

  活動探究,豐富表象--此環(huán)節(jié)可以在室外進行。為什么?因為在室內改變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生在思考與表述時沒有了可以借鑒的模型,所以一定要在室外進行,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與思考。

  說一說:以學校為參照物,說一說學校周圍建筑物的方位關系。以校內某一建筑物為參照物,說一說校內建筑物的方位關系。

  這個活動的實質是“能借助參照物正確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把四個方向以物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游戲一:誰在我的東南西北?指名五人合作,請四人分別站到一人的四個方向,讓大家表述四人同中間一人的方位關系。

  游戲二:跳方格。在操場上畫出8×8的方格,請一人站到某一個格里,按照指令跳格。如向北跳兩個格,再向東跳5個格等。這樣的活動就把平移的知識滲透其中。

  建立聯(lián)系,深化認知--既建立方位與數(shù)字、與統(tǒng)計的聯(lián)系,與時間的關系。

  活動一:哪個方向的同學多?完成課本17頁的第三題。

  建議教學時師生共同完成統(tǒng)計過程。第一步:提出問題,共同操作。即在黑板中央畫一個長方形(或小旗)表示學校,學生根據(jù)自己家的位置分別在學校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寫出自己的名字(當速度慢時或不會寫時后面的可用“√”表示,讓最先發(fā)言的幾個同學寫名字)。這其實就是一張圖,也是一個收集數(shù)據(jù)的過程。第二步:整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用統(tǒng)計表作統(tǒng)計。第三步:得出結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也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方法進行,把如下所示的表格畫在黑板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完成統(tǒng)計過程--指導學生在統(tǒng)計欄中畫符號或畫“正”字,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上臺表現(xiàn)的機會。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農夫與牧童》】相關文章:

牧童一年級音樂教學反思03-10

《牧童》說課稿10-27

《牧童》說課稿06-18

牧童說課稿06-16

《牧童》教案03-31

《牧童》說課稿05-07

牧童之歌教案08-20

牧童小學作文09-09

《牧童》教學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