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論語教案

論語教案

時間:2023-06-29 13:31:50 澤濱 教案 我要投稿

論語十則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十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十則教案(通用10篇)

  論語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結合注釋理解文言語句,并熟讀成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2)、感受我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理解《論語十則》的內容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評點、質疑法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學內容

  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

  2、結合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本課的字詞障礙。

  3、熟讀文章,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劃出自己最難理解的地方。

  二、教學內容

  1、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活動形式:請一生講臺為大家介紹。

  2、初讀——讀準字音、停頓恰當

  指名學生朗讀,正音正字,指導語氣停頓

  活動形式:男女生擂臺賽。

  全班齊讀

  3、翻譯

 、偬釂栙|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解決。

  ②翻譯。活動形式:擂臺賽:由男生講解第一則大意,男生聽完補充,女生聽完質疑。

  4、整理文言知識:通假字;虛詞“而”的用法;成語。

  第二課時

  一、自學內容

  1、熟讀并背誦后五則,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思考哪些內容是探求知態(tài)度的,哪些內容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內容是談修身做人的。

  二、教學內容

  1、你認為哪些語句是談求知態(tài)度的,哪些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是談修身做人的?

  歸納明確。引導學生明確每則的道理。

  2、談感受。

  哪則對你啟發(fā)最大?請說說你的感受。

  3、明確整理的文言知識。

  背誦并默寫《論語十則》。

  教學反思:

  學生對擂臺賽的興趣比較大,在男女生分別朗讀比賽和翻譯比賽時,學生聽的特別認真專心,全班學生都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了。需要思考的是學生在談啟發(fā)時,仍然停留在翻譯層面,談不出更深的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仍是很窄,語言表達較弱。計劃利用自習時間給學生讀讀《于丹論語心得》。

  論語教案 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論語》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詞語

  2、理解前五則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由《論語》和孔子直接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誦讀感知

  1、學生范讀,讀畢師生評點,明確文言文的朗誦要求

  2、教師范讀

  3、學生齊讀

  三、研讀分析

  1、“學而時習”章

  (1)“學”指的是孔門弟子要學的功課——詩、書、禮、樂等,學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嗎?

  不行,還要“時習之”,“習”是實踐,是練習。拖得太久也不行,還要經常、按時練習。這里的“學”與“習”有什么區(qū)別?好比游泳,先學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學會了,會有什么感覺?(說,高興,同“悅”)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從遠方來,為什么會感到快樂呢?(自由作答,適當引導與學習聯(lián)系起來)孔子有門徒三千,來自全國各地,來的時間也不一樣,有早的有晚的,孔子這句話是對門徒說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配稱作君子?

  (4)這段話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譯時要譯做“不也……嗎”

 。5)這一則談的是什么問題?

  2、“吾日三省”章

 。1)這段話是誰說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說,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講了三件事,同學們能把三句話翻譯一下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翻譯,教師糾正問題

 。4)講述“曾子殺彘”的典故,問,這個故事大致能照應哪句話?

  (5)這一則談的是什么問題?

  3、“溫故”章

 。1)我們每天都在“溫故知新”,想一想,“故”指的是什么?“新”又指什么?

 。2)“可以為師矣”一句應當怎樣翻譯?

 。3)模擬孔子與弟子的問答,促成背誦

  4、“學而不思”章

  (1)只讀書卻不思考會怎么樣?(罔:迷惑)

 。2)光空想不去讀書又會怎么樣?(殆:有害)

 。3)孔子在這里談的又是學習的問題,提到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他有什么主張?

  (4)你贊同他的說法嗎?能舉例證明嗎?

 。5)情景表演,模擬孔子師生之間的對話

  5、“誨女”章

 。1)疏通文句

 。2)介紹這段話的背景

  《荀子》一書有記載,書中說,子路穿著很華美的衣服去見孔子,孔子批評了他,意思是說,你穿得這樣隆重,就會使別人害怕接近你,別人不敢接近你,你就聽不到別人的規(guī)勸了。從這個背景看,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什么?

  (3)這一則談的是什么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前五則

  2、鞏固課文底下的注釋

  3、預習后五則

  論語教案 3

  教學目標

 、僬莆粘S玫奈难詫嵲~,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诮柚ぞ邥,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賹W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ùn)學而不思則罔

  論語教案 4

  教學簡說: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人。”誰有這樣偉大的人格魅力,讓司馬遷這樣的大歷史學家心向往之。古史亦有:半部《論語》而治天下!雖曰夸張,然實則確也!《論語》作為中華古典文獻巨著之一,蘊含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其中所體現(xiàn)的孔子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響深遠。《論語》作為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在歷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讀典籍。全書二十篇,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義。今天,我們重讀《論語》(亦或初讀),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義,將經典古籍化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華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養(yǎng)的精神食糧。

  《論語》里有許多句子發(fā)展成為成語、名言、警句,其數量之多,流傳之廣,在中國的典籍中可謂獨占鰲頭!所選十則,各有所側重,或談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或談思想品德修養(yǎng),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教讀這些,要謹記三要:其一,激發(fā)文言興趣,自主探究學習;其二,注重生成發(fā)散,完善知識積累;其三,創(chuàng)造“反芻”條件,沉淀鍛塑人格。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激趣熱身

  任務:搜集主題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

  活動:主題預設走近儒家傳統(tǒng)文化(結合北師大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走近孔子(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主題活動:《孔子世家》司馬遷、《孔子:第一位教師》馮友蘭、《孔孟》黃仁宇、《四書五經的假面目》南懷瑾、《孔子家語》王肅、《儒學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論語》(《論語》相關簡介及評論)

  學情預估:

  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搜集與整理長期以來是語文學習的“禁區(qū)”,學生相對來說比較陌生,同時又略顯有點難度,因此,平時我在閱讀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比較注意讓學生搜集、分類并進行整理這方面的知識,依此作為文言學習的知識儲備。與“走進儒家傳統(tǒng)文化”相比,“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搜索與分析。

  說明:

  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本節(jié)課學深學透的基礎,同時隨閱讀量的增加,疑點會呈波浪式出現(xiàn),有些問題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點則會呈現(xiàn)一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景。我們正是抓住這點點滴滴的疑,從而展開探究。

  二、文本導讀質疑

  任務:依話題為導向,結合文本交流匯報資料,從而使資源共享達到最優(yōu)化,依此激趣導課

  活動:話題預設“遨游儒家傳統(tǒng)文化”、“感悟傳統(tǒng)經典”“我心中的孔子”“我與孔子的心靈對白”“走進《論語》”……依小組為單位,依據搜集資料的實際選擇言之有物的話題,結合文本具體信息完成初讀學習的生疑、質疑,進而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鋪墊!

  學情預估:

  初一的學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資料,可能不很主動,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題,這需要教師既要點燃學生自己展示的熱情,又要進行方向性極強的指導。

  說明:

  關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與創(chuàng)新是文言學習的主旨所在,依據資料生疑、質疑,進而圍繞文本展開討論,走進文本,深入探究。(重點參讀南懷瑾《四書五經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讀賞析

  任務:圈點文言重點字詞,訓練句讀,分類商譯文本內涵

  活動:

  1、抄讀文本,刪除標點,訓練句讀,自主探究

  2、圈點字詞,商譯(商討、翻譯)文本,分類整理

  3、交流異議,反復誦讀

  4、《論語》成語、格言、警句集錦

  學情預估:

  學生可能對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詞義的演變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的解決產生障礙,諸如“說”同“悅”;“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這些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正確詮釋!同時,在進行句讀訓練時,注重語法,商譯文本時,也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

  說明:

  句讀訓練是文言學習的最基本能力,通過訓練可以增加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為商譯與誦讀做好了鋪墊。而商譯與誦讀的過程則是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探究研讀。由文本歸納總結成語、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學活用文言文的標志,更容易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

  四、交流感悟,強化體驗,自省篤行(實踐)

  任務:沉浸文言經典體驗感悟實踐

  活動:

  1、誦讀感受,體驗經典

  2、交流感悟,結合所搜集資料,整體感悟孔子思想及《論語》

  3、歸納大家的想法,進行類的升華

  4、參照文本,強化自我體驗,實踐真知

  學情預估:關注學生的是實際情感體驗,給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內化文本知識,拓展學生視野,關注學生的知識構建和人文素養(yǎng)。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具開放性的,學生依據《〈論語〉十則》的文本信息,加之補充讀物和所搜集資料,從而學生會更有可言之的話題,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學在這里更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民主與開放,也更具有人文關懷,因為我們始終在關注著學生。

  論語教案 5

  教學目標

  1、理解孔子關于交友目的、對象和態(tài)度等的觀點。

  2、對孔子的交友觀作出自己的評價。

  3、掌握“與、友、諒、責、斯、數、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司馬遷《史記》:“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保╬pt①)

  《周而不比》記錄了孔子說的14句話,這14句話講了一個共同的話題:交友。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可以“見孔子之為人”。

  二、探究文本

 。ㄒ唬┙挥涯康

  我們每個人都有朋友,請問你最好的朋友是誰?你為什么會和他成為至交?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課本,來看看孔子交朋友的目的是什么。請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以友輔仁”,其中“以”表示“用、憑借”?鬃诱J為交友的目的是“用朋友來輔助仁德的培養(yǎng)”。那么孔子說的'“仁”又是指什么呢?

  南懷瑾《論語別裁》:“所謂‘仁’就是愛人,也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自處的高度修養(yǎng),也可以說是做人的藝術!保╬pt②)

 。ǘ┙挥褜ο

  古往今來,人們對交友一事都很重視,戰(zhàn)國時期茍子就曾說過:“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意思是說朋友是相互信任、擁有的對象,所以選擇朋友要慎重。那么交怎樣的朋友才能幫助我們提高仁德修養(yǎng)和做人的藝術呢?

  明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其中“友直”“友諒”等中的“友”是意動用法,表示“以一…為友”!爸薄敝浮罢薄保罢彙敝浮罢\信”?鬃诱J為交朋友應該有一定標準,那就是與正直的人交友,與誠信的人交友,與博學多聞的人交友。

  同時孔子又指出了三種“損友”——有害的朋友:便辟(諂媚逢迎)者、善柔(假裝和善)者、便佞(巧言善辯)者。整句話可理解為:“與諂媚逢迎的人交友,與態(tài)度偽善的人交友。與夸夸其談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為什么和這三種人交友是有害的呢?

  明確(結合歷代名家的注解加深對“損友”的理解):

 、俦惚伲╬ianbi):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馬融《論語馬氏訓說》)②善柔:謂面從而背毀者也。(皇侃《論語義疏》)③便佞(pianning):辯而巧也。(皇侃《論語義疏》)(ppt③)

  孔子曾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痹囅。連自己都很少具備仁德修養(yǎng),又怎能輔助朋友呢,只能讓人“近墨者黑”。所以和這三種人結交有弊無益。

 。ㄈ┙挥褢B(tài)度

  北師大教授于丹曾說過:“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智慧的世界,能夠讓我們的人生具有光彩!痹诤团笥呀煌矫,大圣人孔子有一位自己的“偶像”。此人和孔子同時代,長得又矮又小,而且相貌猥瑣,叫晏平仲?鬃淤潛P他“善與人交”,而且達到了令別人“久而敬之”的程度;甚至連司馬遷也說:“如果晏平仲在世,我給他揮揮馬鞭趕趕車,也是很高興和向往的事!

  在孔子看來,我們怎樣做才會成為像晏平仲那樣的“善交者”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孔子給我們的建議。

  1、子日:“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明確:“躬自”指“自己”,“責”可理解為“要求”,“厚”后省略“責”,與“薄責”相對。孔子認為和朋友相交,就應該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對待別人的過錯,就不要像對自己那么嚴格,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遠離朋友的怨恨了。

  2、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3、子貢問友。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明確:以上兩句講的是如何把握朋友相交之度!皵怠弊xshu,可譯為“頻繁”,指侍奉君主或和朋友相交煩瑣無度;“忠告”是指“對朋友忠言相告”!暗馈币鉃椤皠駥А保拔恪敝浮安灰。前一句可理解為:“侍奉君主,(如果)頻繁地反復提意見,就會招致羞辱;對待朋友,(如果)相交煩瑣無度,就會遭到疏遠!焙笠痪淇衫斫鉃椋骸埃ㄈ缗笥延羞^失),對朋友要好言相勸,不聽就作罷,不要自討羞辱。”

  朱熹《論語集注》:“事君,諫不行,則當去;導友,善不納,則當止。至于煩瀆,則言者輕,聽者厭矣。是以求榮而反辱,求親而反疏也!保╬pt④)

  你能接受孔子這樣的觀點嗎?請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有一個故事叫“刺猬取暖”:一群刺猬挨在一起希望用對方的體溫溫暖自己。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會產生傷害;離得遠了,又不能相互取暖。經過長時間的調整,它們終于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中國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規(guī)過勸善”,這是朋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錯誤相互糾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勵,互相“輔仁”,這就是真朋友。但規(guī)過勸善也要有一定限度,娓娓道來,這叫“善道之”,而不應該聲色俱厲。你好好給朋友提意見,但是“不可則止”,朋友一定堅持己見就停下來,不要自取屈辱,這就是朋友之間的分寸把握。

  所以,和朋友交往,有時“距離能產生美”;在給朋友提意見時,應注意把握時機和火候。只有掌握一定分寸,才既能適當地提醒朋友,又能和朋友和諧相處。

  4、或日:“以德報怨、何如?”子日:“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明確:大小多少、以德報怨是老子哲學中一種調和、化解矛盾的思想。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孔子沒有直接反對。只是在邏輯上作了一個論辯。他說:“人家對我好,我又該怎樣報答呢?”他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直”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以直報怨”的?

  南懷瑾《論語別裁》:“儒家思想有一點俠義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腳;你對我不好,我不理你,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對我好的當然對他好,對我不好的當然不理他,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張明辨是非的!保╬pt⑤)

  所以“直”可理解為“正直的行為”,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對我好的當然對他好,對我不好的當然不理他,只有這樣,才更能弘揚正氣,打擊邪惡。

  三、交流評述

  你對交友目的、對象的看法和孔子的觀點相同嗎?你怎么看待孔子在交友方面提出的建議?

  明確:這個問題不必有固定、統(tǒng)一的答案。主要是讓學生在誦讀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解讀,喚起學生切身的生活感受,引導學生在生活感受中達成評判。進而化經典為經驗,突顯《論語》的當代文化意義。

  四、結束

  生活中如果我們用孔子的交友態(tài)度去結交朋友,就叫“周而不比”。“周”指“朋友相交以道義合”,而“比”指“以利益合”,整句話可理解為“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北師大教授于丹:“《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保╬p⑥)

  我想,能夠結交到好朋友。能和朋友快樂地相處,通過朋友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情操,這也是一種人生真諦。

  論語教案 6

  【教學目標】

  圍繞“樂”,解讀孔子的快樂之道,從中獲得些許人生的感悟、心靈的快樂體驗。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朋友”

  2、我們三類人都是“朋友”

  3、熱情洋溢地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這句出自《論語》(第一則)

  二、由“樂”引出的讀音解困

  1、“樂”字,讀音有疑問

  明確:多音字,解釋為“快樂”,讀“l(fā)e”

  2、再次齊讀這一句

  3、自由朗讀《論語十則》再看看還有哪些字,在讀音上要引起注意的。

  明確:多音字、通假字、生字等。——順帶把一句的意思都理解了。

 。ńY合意思能更好地確定讀音,確定了讀音也能更好地理解意思)

  4、再次齊讀全文(注意:已經疏通的讀音)

  三、孔子的快樂之道一:向一切人學習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ㄊ裁礃拥模┡笥?來(干什么)?

  明確: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交流學習心得和經驗……

  2、背景:《史記》中說,孔子辭官以后,專力講學,“弟子彌多,至遠方來”。

  明確:既然來的都是跟他學習的人,可見學問都不如他,那有什么好快樂的?

  3、引導誦讀:第七則(第六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籴屃x這句話(注意:三、必、擇其善者、從、改)意思

 、趹撟x出怎樣的語氣?(個別讀)

  明確:肯定的語氣(必、從、改)重音

  ③齊背這一則、個別背

 、苄〗Y板書:孔子之所以“快樂”,因為可以“向一切人學習”。

  四、孔子的快樂之道二:坦然面對無知

  1、因此,孔子擁有了弟子3000,其中有72賢(賢能賢德)人。

  2、仲由便是其中一個,讓我們看看孔子是怎樣將“快樂”傳遞給他的學生的。

  3、齊讀第五則。

  4、這里你讀到“快樂”了嗎?這則說什么?

  明確:學生很可能是沒有讀到的,沒關系,先理解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智慧的!

  5、孔子是用什么樣的語氣?(讀一讀)

  明確:學生自由想讀。生氣、溫柔、嚴肅……

  6、為什么孔子這么強調分清“知與不知”?

  明確:不知道裝作知道會讓人很煩惱(庸人自擾)

  7、你有過這種“不懂裝懂”的經歷或者見過“不懂裝懂”的人嗎?當時有怎樣的感受?(聯(lián)系自己談談)

  明確:讓學生體驗到孔子看似責備的話語,事實上是將一種生活態(tài)度與“快樂”情感帶給子路。

  8、齊背這一則,個別背

  9、小結板書:孔子告訴弟子要正確對待知與不知,學會“坦然面對無知”(如果你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了,你也便可以活得更快樂)。

  五、孔子的快樂之道三:學會寬恕他人

  1、然而,我們知道人生難免會有不如意和令人氣憤的時候,比如:下面出現(xiàn)的.幾個場景:

 、賵鼍耙唬赫Z文課上,我和同桌輕聲討論書中一個生字的讀音,老師發(fā)現(xiàn)了,當眾點了我的名字,此時我心想:。

 、趫鼍岸合抡n期間,我的同桌小明垂頭喪氣地從老師辦公室回來,一道仇恨的眼神,直射我的臉上,然后惡狠狠地丟下一句:“我今天偷帶漫畫書到學校的事,你告訴老師的吧!”“誰說是我干的!”我沖他大喊,他卻當做沒聽見,不予理睬,這時候我。

  2、面對這些我們可能無力改變的事實,一味地生氣好嗎?我們來齊讀第十則,看看孔子是怎樣看待類似的問題的?

 、傧冉忉屢馑迹宏P注“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跒槭裁匆獙捤e人的錯誤?(結合第一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和尚背女人的故事)

 、蹖W會“寬恕”,你能獲得什么?

  明確:快樂

  3、重新回歸場景聯(lián)想,這時你的言行會有變化嗎?

  4、齊背第十則,個別背

  5、小結板書:學會放下包袱,“學會寬恕別人”,該放下時且放下,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

  六、總結送贈言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值得高興的事或者令人困惑的麻煩,也許很多時候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就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學會“快樂”的生活,就是孔子以及《論語》想要傳遞給我們的真諦!

  今天我們學習了僅僅才三句《論語》,卻已經有這么多的人生感悟了,可見《論語》是一部蘊含孔子大智慧的好書,我們一定還能在閱讀其他幾則中獲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齊聲讀全文,然后給你的好朋友或者同學選取一句你覺得最適合或者最能表達你期望的《論語》篇目作為贈言送給他們。

  明確:學生背送的句子,談談理由。

  論語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知大意,體驗人物

  2、積累文言詞語,疏通課文

  3、當堂背誦,積累成語警句

  過程和方法:朗讀法、合作討論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朗讀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學會修身做人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疏通課文,理解大意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當堂背誦,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你們了解他嗎?

  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十則。

  二、讀出氣韻

  這是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第幾次接觸文言文?你們知道要如何才能學好文言文嗎?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中,我們可以讀出氣韻,讀懂人物,讀出智慧。下面就請同學們搖頭晃腦地,不受約束地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派一個代表吧。(指名朗讀,正音)(要讀出韻味,除了讀準字音,還要我們進一步了解課文蘊涵的深意。)

  全班齊讀。

  三、讀出智慧

  1、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看誰背得又快又多。

  2、指名背誦,追問:

  你為什么最喜歡這一則?精妙的語言,總能流傳千古,這七則中哪些作為成語被保留了下來?

 。ń處熢诖嘶A上,明確這七則分別是講述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為人品行的)

  3、讀著你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種個性呢?請任選一個角度,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你的啟迪,也可以聯(lián)想曾有的經歷。

  四、總結

  今天在這堂課上,我們是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與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對面的交流,真是不亦樂乎。這堂課要結束了,老師送給同學們三句話作為臨別的禮物吧:“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五、作業(yè):

  1、背誦五則

  2、課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論語教案 8

  課題:

  《學而時習之》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和境界,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法:

  讀析、質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導語: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古之學者為己”,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進入下一課內容的學習。

  2、板書課題:學問之道——學而時習之

  二、初讀感知

  1、識記:說同“悅”慍()罔()殆()簣()鴻鵠()

  繳()軔()或同“惑”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明確古之學者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

  三、讀析、討論、質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2)慍:音yùn,惱怒,怨恨。

 。3)溫故而知新:故,已經過去的。新,剛剛學到的知識。

 。4)罔:迷惑、糊涂。

 。5)殆;疑惑、危險。

 。6)干祿:干,求的意思。祿,即古代官吏的俸祿。干祿就是求取官職。

 。7)闕:缺。此處意為放置在一旁。

  (8)疑:懷疑。

  (9)寡尤:寡,少的意思。尤,過錯。

 。10)敏:敏捷、勤勉。

 。11)意:同臆,猜想、猜疑。

 。12)必:必定。

 。13)固:固執(zhí)己見。

 。14)我:這里指自私之心。

 。15)簣:音kuì,土筐。

 。16)軔(rèn):同“仞”。古代七尺(或說八尺)為一仞。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容,教師點撥明確。

 。12)“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13)孔子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和思不能偏廢。他指出了學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主張學與思相結合。只有將學與思相結合,才可以使自己成為有道德、有學識的人。這種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動中有其值得肯定的價值。

  (14)孔子并不反對他的學生謀求官職,在《論語》中還有“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他認為,身居官位者,應當謹言慎行,說有把握的話,做有把握的事,這樣可以減少失誤,減少后悔,這是對國家對個人負責任的態(tài)度。當然這里所說的,并不僅僅是一個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與行二者關系問題上的觀念,

  (15)孔子在回答子貢提問時講到“不恥下問”的問題。這是孔子治學一貫應用的方法。

 。16)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受到后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贊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于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yǎng)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17)孔子的自白給我們以“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感覺。而莊子卻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那是很危險的。知道了這一點而仍然要去追求知識,那就更危險了!”(《養(yǎng)生主》)這樣說來,孔子豈不是危險又危險了嗎?但他卻做了圣人。同樣感到生命有限,學海無涯,儒者和道家的態(tài)度卻是迥然不同,讓我們看到在知識問題上儒道兩家的不同。

 。18)“絕四”是孔子的一大特點,這涉及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人只有首先做到這幾點才可以完善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人格。

  (19)孔子在這里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和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愿。這對于立志有所作為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對人的道德品質的塑造。

 。20)這里,孔子講到“一以貫之”,這是他學問淵博的根本所在。那么,這個“一”指什么?文中沒有講明。我們認為,“一以貫之”,就是在學習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從而悟出其中內在的東西?鬃釉谶@里告訴子貢和其他學生,要學與思相結合,認真學習,深切領悟。

 。21)這一章講的是學與思的關系問題。在前面的一些章節(jié)中,孔子已經提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認識,這里又進一步加以發(fā)揮和深入闡述。思是理性活動,其作用有兩方面,一是發(fā)覺言行不符合或者違背了道德,就要改正過來;另一方面是檢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標準,就要堅持下去。但學和思不可以偏廢,只學不思不行,只思不學也是十分危險的。總之,思與學相結合才能使自己成為德行、有學問的人。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組成部分。

 。22)本段文字談到學習應“專心致志”,而不應該“三心二意”

 。23)“為山九軔,功虧一簣”,學習不能半途而廢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句

  2、總結文中特殊句式

  3、翻譯第十八段文字

  五、積累與應用

  1、名句誦讀:

 、佟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邸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堋⒚舳脤W,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p>

  六、教后感悟

  論語教案 9

  課題: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和境界,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法:

  讀析、質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課文

  1、導語:

  在學習上要“溫故而知新”,還要不滿足,不厭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下一節(jié)內容。

  2、板書課題:學問之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二、初讀感知

  1、識記:默而識()之悱()行()彀()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疏通文義

  三、讀析、討論、質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識:音zhì,記住的意思。

 。2)誨:教誨。

 。3)何有于我哉:對我有什么難呢?

  (4)束修:修,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修就是十條干肉。孔子要求他的學生,初次見面時要拿十余干肉作為學費。后來,就把學生送給老師的學費叫做“束修”。

 。5)憤:苦思冥想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樣子。

 。6)悱: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

 。7)隅:角落。

 。8)文:文獻、古籍等。

  (9)行:指德行,也指社會實踐方面的內容。

 。10)忠:盡己之謂忠,對人盡心竭力的意思。

 。11)信:以實之謂信。誠實的意思。

 。12)喟:音kuì,嘆息的樣子。

 。13)彌:更加,越發(fā)。

 。14)鉆:鉆研。

 。15)瞻:音zhān,視、看。

 。16)循循然善誘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誘,勸導,引導。

 。17)卓爾:高大、超群的樣子。

 。18)末由:末,無、沒有。由,途徑,路徑。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19)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20)兼人:好勇過人。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容,教師點撥明確。

  (24)孔子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于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人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于在今天,我們仍在宣傳他的這一教育學說。

  (26)孔子所說的這段話,表明了他誨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

 。27)在這里,他提出了“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從教學方面而言,他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fā)、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guī)律的,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鑒。

  (29)本章主要講孔子教學的內容。當然,這僅是他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內容?鬃幼⒅貧v代古籍、文獻資料的學習,但僅有書本知識還不夠,還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所以,從《論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經常帶領他的學生周游列國,一方面向各國統(tǒng)治者進行游說,一方面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干。但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仍不夠,還要養(yǎng)成忠、信的德行,即對待別人的忠心和與人交際的信實。概括起來講,就是書本知識,社會實踐和道德修養(yǎng)三個方面。

  (30)顏淵在本章里極力推崇自己的老師,把孔子的學問與道德說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還談到孔子對學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誘”則成為日后為人師者所遵循的原則之一。

 。31)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里,他要自己的學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要進退適中。所以,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33)孔子的教育對象、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他辦教育,反映了當時文化下移的現(xiàn)實,學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變,除了出身貴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階級、階層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種機會。他廣招門徒,不分種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受教育。所以,我們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私學的先例,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基本思想。

  (34)所謂‘學海無涯’!別人向自己討教,不得已而回答是必要的。如果喜歡隨意指點別人,就會自以為是,甚至產生自滿而不再進去、追求。這是阻礙我們自身發(fā)展的一大憂患!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對別人的舉動、言論橫加指責。其實,不知道別人他們的舉動都是經過考慮的。這種立場上的區(qū)別由于出發(fā)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行為是應該理解的。

 。35)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規(guī)矩,教師不能教,學生無法學,小至手工技巧,大至治國安邦,凡事都有法可依,有規(guī)矩可循

 。36)不屑而教的奧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誨他,是讓他羞愧而奮發(fā)向上。因此,不屑于教誨只是不從正面講道理而已,是從反面激發(fā)他的自尊心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句

  2、翻譯第30、31段文字

  3、整理特殊句式

  五、積累與應用

  1、名句誦讀:

 、佟⒅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邸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

  ④、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⑤、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論語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亦、殆、誨、厭、齋、輔”等6個字。

  (2)了解“說”“識”等字的特定讀音。

 。3)了解孔丘和《論語》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熟讀、背誦課文,初步學會對照注釋學文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古人論學的道理,并借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

  二、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并理解文意。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并能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者及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墩撜Z》的體裁:語錄體

  二、朗讀課文

  三、分析課文內容: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古代特指有學問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稱,《論語》中是指孔子。曰:動詞,說。

  時:副詞,時常,常常。

  習:動詞,溫習,復習。

  說:通“悅”,形容詞,愉快,高興。

  乎:相當于“嗎”。

  朋:文章中指同一師門的師兄弟。

  慍:怨恨,心里不滿。

  君子:文章中指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

  翻譯:

  孔子說:“學了并時常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好好學習,享受學習。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友互相激勵,探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君子的風度。

  第二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動詞,溫習。

  故:舊,指學過的知識。

  知:這里有理解、領會的意思。

  為:動詞,做。

  矣:相當于“了”。

  翻譯: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便能有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這個)做老師了。”

  第三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通“惘”,迷惑不解。

  殆:危險。

  翻譯: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學習就會陷入困境!

  第四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好:動詞,喜愛。

  翻譯: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第五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三:表示數量少,不是確數。

  其:代詞,他的,他們的。

  從:采納,聽從。

  翻譯: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師在其中;選取他們好的東西加以學習、采納,他們(身上)不好的東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第六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用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耳:聽覺。

  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過。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為法度。

  翻譯: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研究學問,三十歲有所成就,四十歲不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和法則,六十歲時無論聽到什么,都能領會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歲我的道德修養(yǎng)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