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2-05 23:03:00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是教學用兩步連乘計算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生在之前已經(jīng)學了關于兩步計算的一些問題,但是不同的是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中的已知條件更能夠進行不同的組合,不僅需要學生去收集信息更需要去選擇分析有用的或者是關聯(lián)的信息,使得學生掌握不同的解題策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用兩步連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積累對相關數(shù)量關系的認識,感受從已知條件出發(fā)或從所求問題出發(fā)進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確定解題思路,能用兩步連乘正確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靈活組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運算的實際應用價值,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并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對獲取的信息作出正確分析,用連乘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數(shù)量關系,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有條理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的活動體驗1dm和1mm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fā)展估測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分米

 。ㄒ唬┕酪还,量一量

  1、今天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測量。圖上這支鉛筆,你有什么辦法,說說這支鉛筆有多長?

  2、你估計它有多長呢?把你估計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計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結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鉛筆有多長呢?

  5、10厘米還有個名稱是什么?

  對!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過來說,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ǘ┱乙徽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劃一下,看看有多長?這么長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畫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約有多長呢?

  5、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分米?

 。ㄈ┫胍幌

  1、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呢?說想法,在尺子上數(shù)一數(shù)。

  2、分米對我們生活有什么幫助呢?

  3、當量比較長的物體時,我們就可以用分米做單位來測量了。

  4、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大約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動二:認識毫米

  我們認識了1分米的長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與厘米和米的關系,F(xiàn)在來看第二支鉛筆,自學第二支鉛筆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然后告訴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長度、與厘米的關系等)教師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你有什么感覺?;拿出你的一分硬幣,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象這樣的長度就大約有1毫米。

  3、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毫米。

  4、估計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畫一條長二十毫米的線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組里討論一下)

  7、到現(xiàn)在為止,一共學習了哪幾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的'區(qū)別嗎?

  活動三:練一練(第一題),小組互助。

  《鉛筆在多長》教學反思

  一、開展體驗性的學習方式,激活學生思維。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它能給予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情感體驗的時空,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在鉛筆有多長》一課中,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探究,認識分米、毫米,體驗并建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它們與其他單位間的關系。在體驗長度單位的意義活動中,學生的回答極其精彩。分米可以用來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體的長。在體驗米、分米、厘米之間的關系時,學生討論出 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個1毫米。

  這樣教學,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深化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好的掌握數(shù)學有效的學習途徑,提升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感受成功的愉悅。

  二、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解讀他們的體驗和思維。

  學生是數(shù)學活動的主體,體驗性學習為每個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學生的發(fā)展是有差異的,因而當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時,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來審視客觀世界,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是一個極富個性的過程。

  在《鉛筆有多長》教學時,認識1分米后,提出問題,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嗎?學生有的說從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還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不一定是整十數(shù)的,還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后還有學生總結出起點到終點的個位都是相同的,這樣剛好就是10厘米。至此,教師再進行一個定論:也就是說,只要夠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體驗1毫米的長,伸出你的手,比劃1毫米的感覺,學生說太小了,比螞蟻還小呢,螞蟻都有幾毫米呢 ,這些感覺就說明了學生在腦中已經(jīng)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時,他們也體驗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體的長度,還有當不是整厘米時,認識毫米就知道多幾小格就是幾毫米了,教師理解了,適時進行點撥:也就是能幫助我們測量更精確,對嗎?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欣賞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在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隨時會閃現(xiàn)與眾不同的想法,耐心聽取每一個學生的發(fā)言,激勵他們把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表達出來,從中解讀他們的體驗和思維,這樣才能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節(jié)課的不足

  《鉛筆有多長》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間觀念,并能進行估計、測量。除了讓學生說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加深他們的感受。本節(jié)課就在這方面忽視了,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操作訓練,以致學生建立的觀念不夠扎實,兩個單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論上,不會學以致用。

  四、困惑

  本節(jié)課沒有能夠加強針對性的練習,最主要因為讓學生探索和交流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于是練習的時間就無法達到充分。那么,如何處理好探索交流與技能訓練之間的關系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學內(nèi)容:練習十三的第4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立體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學會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佼嬘虚L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立體圖形的投影片;

  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模型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幾種立體圖形?它們的名稱是什么?

  學生:我們學習過五種立體圖形(如果沒有選學球就說四種立體圖形)。它們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

  教師出示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立體圖形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

  教師:這些立體圖形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它們各自的特點。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說一說每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分別說出每一種圖形的組成部分及名稱,如幾個頂點、幾條棱、幾個面、幾個底面、底面的形狀、高、曲面等。

  教師:我們還學習了求這些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誰能說一說每一種圖形的表面積和它的體積有什么區(qū)別?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拿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模型說明:什么是這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什么是這個立體圖形的體積。

  教師:怎樣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表面積?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說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表面積的方法。

  教師:怎樣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體積?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說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的方法和公式。

  教師:大家說得很好,學習得很扎實。這些立體圖形除了各自的特點以外,有的圖形還有與其他圖形共同的特點,F(xiàn)在我們就來動動腦筋,給它們分分類,把有共同特點的圖形分成一類。先自己試著分一分,然后說一說,你是根據(jù)什么分類的,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讓學生自己試著分,然后讓學生發(fā)言說自己的分法、分類的理由。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討論,可以有幾種分法。如: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沒有曲面。

  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形。

  圓柱、圓錐和球都有曲面。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是上下一樣大。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都是底面積高。

  教師:很好2我們不但掌握了這個單元學習的新知識,還會把新學習的知識與以前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理解,這使我們掌握的知識更豐富、運用起來也更靈活。

  二、課堂練習

  教師:現(xiàn)在.我們還要練習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可以使我們知道所學的'知識有什么用處。還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1.做練習十三的第4題。

  讀題后,讓學生討論這道題的題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這道題先要求什么?(先要求這個底面直徑是2米、高是3米的圓柱的側(cè)面積,加上這個圓柱的底面面積。)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三的第5題。

  請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這道題先要求什么?(先要根據(jù)高與半徑的比,求出高的長度。)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第(1)小題的得數(shù)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三的第6題。

  請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讓學生思考:

  這道題先要求什么:(先要求這個底面積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圓錐的體積:)

  再求什么?(再求已知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又知道它的寬是10米、高是2厘米,求這個長方體的長。)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加法的理解.

  2.會利用這些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shù) .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求未知數(shù) 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填空

 。 )+20=50 300+( )=360

  50+( )=86 ( )+200=700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從一年級起,我們就學習了加法,今天我們來研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板書課題)

  1.教學例1(演示課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①誰能說一說圖的意思?

  ②根據(jù)圖意怎樣列式?

 、壅f一說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2)教師板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诟鶕(jù)圖意怎樣列式?

 。4)教師板書:

  60-25=3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么,求什么?

 、谝蟮臄(shù)在第一題里是什么數(shù)?已知的兩個數(shù)在第一題里分別是什么數(shù)?

 、墼鯓忧蟮谝粋數(shù)?

  教師板書

  第一個加數(shù)=和-第二個加數(shù)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谠鯓恿惺?

 。6)教師板書:

  60-35=2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么,求什么?

 、谝蟮臄(shù)在第一題里是什么數(shù)?已知的兩個數(shù)在第一題里分別是什么數(shù)?

  ③怎樣求第二個數(shù)?

  教師板書:第二個加數(shù)=和-第一個加數(shù)

 。7)歸納

  提問:第(2)題求的是第一個加數(shù),第(3)題求的是第二個加數(shù),它們的關系式都用減法求出,這兩個關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個關系式呢?

  教師板書:一個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8)根據(jù)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算式.

  驗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說明加法的得數(shù)是錯誤的.)

  正確答案:

  練習:根據(jù)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

  2.教學例2

  教師:過去我們學過填括號的題,如:( )+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關系,怎樣算出括號里的數(shù)?(根據(jù)一個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40-15=25,所以括號里填25)

  教師指出:括號里的未知數(shù)可以用字母 表示,變成例2.(板書:例2 求 +15=40中的未知數(shù) )

  介紹x是拉丁字母,讀作〔eks〕,用漢字注音讀愛克斯,一般用來表示未知數(shù).

  提問:(1)在等式 +15=40中, 表示什么數(shù)?

 。2)怎樣求出 是多少?

 。3)根據(jù)什么用減法計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四冊第32-33頁例題.想想做做1-4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能用豎式計算和在1000以內(nèi)的不進位的三位數(shù)加法,并且會驗算。

  2.感知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筆算加法的方法.加法的驗算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引新

  師:老師發(fā)現(xiàn),自從有了借書證,很多小朋友們都喜歡到圖書館借書,是嗎?那我們今天就來研究關于圖書館的借書情況的問題吧。

  二.探索新知

 。ㄒ唬┯嬎143+126

  1.師:(課件出示例題中的統(tǒng)計表)你們從統(tǒng)計表中知道了什么?

  根據(jù)這4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在小組里說一說。

  組內(nèi)交流。

  2.師:請組長來匯報一下,你們提出了哪些問題?

  組長匯報。(出示問題)

  3.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提出了很多數(shù)學問題。我們這節(jié)課先來解決其中的幾個問題,剩下的可以以后再研究。

  4.師:聽聽茄子老師問我們什么?(課件出示: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你會列式嗎?自己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學生獨立列式。

  5.師:你是怎么列式的?(板書:143+126= (本))

  6.師:觀察一下,這道題和以前學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樣?(出示課題: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

  7.師: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探索計算方法,可以動動腦筋,也可以用學具來幫幫忙。

  學生自主探索算法。

  8.師:誰愿意把你想出的.計算方法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課件出示算法)

  9.師:請同學們都用豎式再算一算。再自己說一說計算過程。

  學生計算,說過程。

 。ǘ炈143+126

  1.師:題目計算出得數(shù)后,用什么方法知道算得對不對呢?(板書:驗算)

  2.師:你有驗算的方法嗎?

  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3.師:你們試一試,體驗一下驗算的方法好嗎?

  4.師:你們這次計算的得數(shù)是多少?與剛才計算的得數(shù)相同嗎?這說明什么?

  如果兩次計算的得數(shù)不相同,又說明什么?應該怎么辦?

  三.鞏固深化

  1.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你能算出二年級和六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嗎?自己計算并驗算。

  學生計算并驗算,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1(課件出示)

  獨立做題,并列式驗算其中一題后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3(課件出示)

  師:你從統(tǒng)計表中知道什么?自己能解決問題嗎?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訂正時提問:你驗算了嗎?用什么方法驗算的?

  告訴學生今后不論是否要求驗算,都應自覺驗算,從小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

  指導:不寫豎式,在原式上從下往上再算一遍來驗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4

  (課件出示題目)理解題意,自己列式計算,全班共同訂正。

  四.總結歸納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在筆算加法中要注意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想想做做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4-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0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19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3-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門】03-1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3-17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5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