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在實踐中嘗試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積累合作經(jīng)驗。
2.能積極、大方地參與游戲,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角色。
3.體驗共同表演,合作游戲的樂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故事中各種動物的頭飾,簡單的池塘環(huán)境布置;熟悉故事,對蝌蚪的生長活動很感興趣,有比較豐富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1. 引起回憶,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排練一個節(jié)目,節(jié)目的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小動物?
2.回憶上次游戲出現(xiàn)的問題,師幼共同商討解決。
。1)昨天排練節(jié)目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當音樂開始的時候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們都能馬上上來,可后面跟著的寶寶們沒有馬上出來,是什么原因呢?(不聽音樂、注意力不集中)
。2)今天排練的時候,寶寶們的動作一定要跟著媽媽。
3.幼兒選擇角色,進行表演。
。1)我們小朋友都選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什么呢?
。2)今天我們表演的時候老師還有一個要求,表演結束后我們要選出6個最佳表演獎,每種小動物中選出一個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員。
(3)什么樣的表演可以評為最佳表演獎?
4.幼兒體驗游戲。
師:小演員們都準備好了嗎?演出就要開始了。請欣賞表演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進行表演。
5.評價和小結。
。1)師:你們覺得今天的表演中,誰可以獲得"最佳表演獎"?為什么?(從聲音、動作、表情等進行評價)
。2)剛才的游戲中遇到了什么困難?該怎么辦?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2
教材分析
在這個經(jīng)典的故事通過描寫小蝌蚪找青蛙不僅再現(xiàn)了小蝌蚪變青蛙的科學現(xiàn)象,表達出小蝌蚪尋找媽媽的急切心情。還有更深的寓意——看待問題要全面,否則就會出現(xiàn)偏差。此外,故事中的對話也非常多,結構重復但有比較多的變化,適合分角色對話表現(xiàn)角色心理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本次活動中,目標著重于通過對話完成角色心理的體驗。對大班孩子來說,復述簡單的對話是比較容易的事,但是這個對話中有比較多的變化,要講的比較完整和準確,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套圖片,將故事解讀為三個段落層次,很清楚的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展現(xiàn)給孩子,并且能很好的將第二段尋找媽媽的過程及對話清晰的展現(xiàn)給孩子,幫助孩子很快的記憶和理解對話內(nèi)容,解決本活動中的重點。其次,本故事中的情感教育也是可挖掘的部分。孩子離開媽媽的情感體驗應該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共有經(jīng)驗,引導得好一定會引起孩子的共鳴。如果把孩子的情感調(diào)動起來,孩子一定會愿意表達和表現(xiàn)。我們可以采取調(diào)動經(jīng)驗——激發(fā)情感——引發(fā)思考——表現(xiàn)表達這么一個流程來達成這樣一個目標要求。然后,文本中還有關于青蛙的生長過程這么一個科學知識包含在內(nèi),我們用圖片配合講述的辦法自然而然的解決,不做刻意的解釋。最后,還有一個價值就是描述事物或者說是看待問題的'完整性問題,值得讓孩子進行探討和學習。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使用幫助小蝌蚪的方法激發(fā)孩子講述的愿望,領悟到看待事物要全面的道理。
活動目標
1、嘗試有感情地進行故事對話,體會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
2、理解故事內(nèi)容,懂得看待問題要全面。
活動準備
黑板、磁鐵、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主題
師:孩子們,你們要是找不到媽媽著急嗎?(幼:……)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怎么辦?請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設計意圖]以提問形式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從而引導幼兒認真聽故事。
二、展示圖片,師結合圖片幫助孩子理清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幼兒仔細傾聽,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設計意圖]幼兒通過傾聽故事進入故事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故事。通過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鍛煉語言能力,豐富語言積累,體會故事中語言的魅力。
1、出示背景圖,師指背景圖有感情地講故事第一段,引導孩子進入故事情境。
2、學習第二至六段,用圖卡結合的方式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幫助孩子了解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學習故事中的對話,體會小蝌蚪急切的心情。
[設計意圖]在這幾段中,對話的結構是重復的,但內(nèi)容是豐富有變化的。我不變的內(nèi)容用重復的圖片,變化的內(nèi)容用不同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讓變化一目了然,降低幼兒記憶的難度。
3、圖卡結合,講述故事最后一段,體會小蝌蚪找到媽媽喜悅心情,并了解青蛙生長過程。
三、嘗試讓幼兒講述故事對話,引導幼兒體會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
[設計意圖]大班孩子有感情共鳴意識。通過引導幼兒體會故事中小蝌蚪的心情,引發(fā)幼兒感情共鳴意識的自然流露,從而很好地鍛煉了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
四、引導幼兒理解事物要全面的道理。
[設計意圖]大班孩子看問題,理解事物還是不夠全面,而且他們對這種意識也不強。通過對小蝌蚪幾次認錯媽媽過程的學習,啟發(fā)孩子思考,看待問題學會完整全面,是對孩子能力又一次的提升,讓孩子不知不覺增強這種意識。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在實踐中嘗試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積累合作經(jīng)驗。
2.能積極、大方地參與游戲,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角色。
3.體驗共同表演,合作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故事中各種動物的頭飾,簡單的池塘環(huán)境布置;熟悉故事,對蝌蚪的生長活動很感興趣,有比較豐富的經(jīng)驗。
三、活動過程
1. 引起回憶,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排練一個節(jié)目,節(jié)目的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小動物?
2.回憶上次游戲出現(xiàn)的問題,師幼共同商討解決。
(1)昨天排練節(jié)目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當音樂開始的時候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們都能馬上上來,可后面跟著的寶寶們沒有馬上出來,是什么原因呢?(不聽音樂、注意力不集中)(2)今天排練的時候,寶寶們的動作一定要跟著媽媽。
3.幼兒選擇角色,進行表演。
(1)我們小朋友都選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什么呢?
(2)今天我們表演的時候老師還有一個要求,表演結束后我們要選出6個最佳表演獎,每種小動物中選出一個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員。
(3)什么樣的表演可以評為最佳表演獎?
4.幼兒體驗游戲。
師:小演員們都準備好了嗎?演出就要開始了。請欣賞表演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進行表演。
5.評價和小結。
師:你們覺得今天的表演中,誰可以獲得"最佳表演獎"?為什么?(從聲音、動作、表情等進行評價)(2)剛才的游戲中遇到了什么困難?該怎么辦?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活動課堂很有趣。它主要是對話,是培養(yǎng)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良好材料。重新思考由我自己設計的該活動類,盡管有成功的一面,但仍然存在許多缺點。
我認為此類課程的設計自然,流暢,生動。教學內(nèi)容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風格。生動的視覺教具是孩子們的興趣所在。首先,向老師詢問孩子們,當他們回家而不見母親時,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情緒,讓孩子們知道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關系,然后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不僅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使孩子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情,孩子們對小燕的各種動態(tài)有一定的`了解。老師首先讓孩子們了解小燕的特點,然后讓孩子們討論小樽游泳的逆轉,如何改變小樽游泳的方向,突出本活動課的重點。巧妙地將語言發(fā)展,數(shù)字感知和探索結合起來。
Xiaokeke :蝌蚪(英語:t)在古代,寫“ Kingdou ”是青蛙和狒狒的幼蟲,也被稱為糯雞蛋。剛孵出的柴刀,身體呈紡錘形,沒有四肢,嘴巴和內(nèi)痔。它的尾巴很長,側面平坦。外蝎在頭部的兩側分支。它吸附在水草上,并依靠體內(nèi)剩余的蛋黃來提供營養(yǎng)。主要是團體。隨著蟑螂的成熟, 它們開始退化,逐漸從四肢中生長出來,然后(對于青蛙和)通過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其尾巴。活動課的重點。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自發(fā)地隨歌曲和樂曲自由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
2、嘗試用多種道具、材料表現(xiàn)音樂,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在活動中能積極地與同伴進行角色扮演體驗音樂劇的樂趣。
重點難點
1、能與同伴合作創(chuàng)編出角色動作造型。
活動準備
荷花道具(4個)、荷葉道具(4個)、綠絲帶(2條)、螃蟹頭飾(4個人)、金魚頭飾(5個)、小蝌蚪頭飾(5個)、青蛙頭飾(1個)、大樹頭飾(1個)、音樂MP3、大荷葉道具(2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階段
播放《哈嘍歌》
二.動作模仿階段
1、聽音樂模仿小魚游泳的動作。(播放音樂)幼兒跟隨音樂先模仿老師的基本動作,在熟悉后知識遷移幼兒自行創(chuàng)編蝌蚪游得動作。
指導語: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池塘的小魚是怎么游的嗎?(模仿)
上游游下游游左游游右游游
游得快游得慢游得輕游得重
師:小朋友在池里小蝌蚪是怎么游得呢?(創(chuàng)編)
2、合作與變化
聽鼓聲與同伴合作用肢體創(chuàng)編場景中蝌蚪、荷花、螃蟹角色的動作特點。
指導語:
師:請小朋友根據(jù)非洲鼓節(jié)奏快慢輕重2個為一組變成小蝌蚪游動。
請小朋友根據(jù)非洲鼓節(jié)奏快慢輕重3個為一組變成荷花隨風擺動。
請小朋友根據(jù)非洲鼓節(jié)奏快慢輕重4個為一組變成螃蟹在池塘里走來走去。
3、熟悉完角色動作后引出故事繪本!缎◎蝌秸覌寢尅方處煵シ疟尘耙魳贩侄窝菔就暾适。
4、聽故事音樂分段清楚每段音樂的特點討論音樂中適合角色扮演?
教師:播放音樂與幼兒共同討論,回憶我們故事中的角色。
5、教師和幼兒分組討論,分工在故事中幼兒自己想扮演什么角色按角色場景分類。
幼兒:說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那段音樂出場。討論場景中需要什么道具。
6、幼兒自由選取道具,聽音樂表演。設計一些簡單的對白。
7、討論成熟后嘗試讓孩子們自己表演音樂故事并展示,結束。
活動總結
幼兒通過本次活動在音樂劇有了基本的認識,共同探討了音樂劇《小蝌蚪找媽媽》有些什么角色。在角色的創(chuàng)設,音樂的節(jié)奏感知以及律動感知和同伴愉快地合作。讓孩子們都獲得了深刻的`經(jīng)驗體驗。提高了幼兒與同伴的合作能力,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欲望。大膽展現(xiàn)自己,豐富了自己故事閱讀的形式。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5
設計思路:
在經(jīng)歷一支筆畫畫的成功經(jīng)驗以后,幼兒對色彩有了別樣的體驗——原來很少的顏色也能畫出很美的圖畫。為《小蝌蚪找媽媽》畫插圖又是一次新的嘗試。在這個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嘗試在一張以綠色為主的畫面上,用幼兒不常用的白色作局部涂色,使畫面上綠色的植物、黑色的小蝌蚪和局部涂成白色的動物媽媽相映成趣,形成一種十分淡雅的色調(diào)。
我們按照故事的線索,以討論小蝌蚪和其他故事角色的位置為重點開展,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的均衡與變化,幼兒在小組中共同協(xié)商分工,每人選擇一段故事情節(jié),進行合作編畫。
活動目標:
1、嘗試變化小蝌蚪與其他的故事角色之間大小和位置,關注畫面的合理安排。
2、在共同為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畫插圖的基礎上,體會小組合作完成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齊白石作品《小蝌蚪》
2、故事人物:小蝌蚪、金魚、烏龜、白鵝、青蛙,水生植物水草、荷葉等。
活動過程:
一、談論欣賞——引發(fā)對小蝌蚪動態(tài)特征的觀察
1.猜謎:大腦袋,長尾巴,兒時無腿水中游。后腿伸,前腿到,跳來跳去找媽媽。
2.欣賞齊白石的畫《蝌蚪》,來了一群小蝌蚪,它們在干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
尾巴扭一扭蝌蚪就能向前游。
二、操作嘗試——感知布局的合理性
1.小蝌蚪要去找媽媽,遇到過誰?
2.這么多小蝌蚪是怎么圍在它們身邊找媽媽的?(引導幼兒嘗試自己來擺放蝌蚪的位置)。小蝌蚪遇到的動物誰大誰?
3.小蝌蚪們還可以游在什么它們的什么位置?(幼兒個體操作)
原來當許多小蝌蚪碰到動物時,有的可以遠遠地問,有的可以圍在一起靠近問,有的可以分散有的可以集中在一起,還可以排成不同的隊形。有的是比較大的動物有的是比較小的動物,不過動物們都比小蝌蚪要大很多喲。
三、分工創(chuàng)作——選擇不同場景創(chuàng)作
1、小蝌蚪找媽媽的路上還遇到過誰?請你們把這個故事畫下來。
要求:
。1)一組朋友完成一個故事,每人分工完成故事中的一個畫面即分別選擇一個動物。
。2)想一想小蝌蚪要站在小動物的什么位置來問話?(按自己的想象確定動物的位置,并和小蝌蚪相呼應)。
2、按畫面需要適當添加水生植物。
1.用線描勾畫水生植物,用白色炫彩棒局部涂色和涂抹水紋。
四、共同分享——講述故事內(nèi)容
1.展示一組自制圖畫書,找一找小蝌蚪問小動物時的位置排列都一樣嗎?
2.找一找誰和你畫的一樣的,看看你們的小蝌蚪和小動物排列位置也一樣嗎。(幼兒分散觀察比較)
延伸:
1.為大書做封面。
2.扮演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了解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生長過程和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征。
3、學習根據(jù)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提高語言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學習包書;
各種"媽媽們"的頭飾、小青蛙的頭飾;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邊出示畫面邊配樂朗讀全文,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2、指導幼兒復述人物對話,要啟發(fā)幼兒通過不同語調(diào)、速度、音色和節(jié)奏表表現(xiàn)媽媽們的不同形象。
3、組織幼兒分組討論(可邊拿手中的小圖畫書邊討論):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對話時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么好處?
。2)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征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長變化的'過程是怎么樣的?(可讓幼兒邊找材料邊求得答案。)
。4)最后請各組派一人來分別回答這些問題。
4、引導幼兒自由組合成幾個表演組,自己創(chuàng)設場景表演故事情節(jié),教師當"媽媽"的角色,參與表演,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表演。
5、讓幼兒自己選擇故事某個情節(jié)的畫面作畫。展示幼兒的畫,讓幼兒畫好的作品與其他人分享。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jié)語言活動,講了一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內(nèi)容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勵,引導學習方式。
在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內(nèi)容,并很積極的回答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對故事的興趣也很高,在回答問題時老師不光讓舉手的幼兒回答,還向沒有舉手,表達能力不太好的幼兒提出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只要說對一半也進行了鼓勵。
如果讓我再一次上的話,我會加關于故事的動畫片,光盤上只講了故事 ,沒有畫面。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游戲,引導幼兒學習根據(jù)物體的不同特征看分合式列算式。
2、訓練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寫有5的加減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圖一張、活動圖片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各一張,小蝌蚪六張(大小顏色等各有不同)。
教學過程:
1、復習5的組成(出示背景圖)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導入,讓幼兒觀察有幾只小蝌蚪,分別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幫小蝌蚪找媽媽
分別遇到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別根據(jù)自己身上的特征(大小及有無蝴蝶結),列出5以內(nèi)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確,才告訴它們該去哪找媽媽。
鴨子1+4=5 4+1=5
魚 5-1=4 5-4=1
烏龜 2+3=5 3+2=5
大白鵝 5-2=3 5-3=2
3、“開火車”游戲
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它們也長大了,變成了小青蛙,和媽媽一同坐上小火車,去農(nóng)田里捉害蟲保護莊稼” 幼兒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張火車票(5以內(nèi)算式題卡),算出得數(shù),坐上相應數(shù)字的“車廂”,排成4路縱隊“開火車”。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tǒng)的童話故事,因其內(nèi)容生動、有趣而深受幼兒喜愛。本課程用這個幼兒耳熟能詳?shù)墓适聝?nèi)容貫穿始終,用故事設置了游戲情景,借助故事中角色的對話來逐步提出問題,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當中來,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發(fā)展和培養(yǎng)幼兒的事物的興趣,獲得觀察力,想象力。
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知道要保護小動物。
通過具體活動,讓孩子們得到快樂,從而熱愛學習。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青蛙的成長過程,知道小蝌蚪長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據(jù)老師的演示復述故事。
活動準備
魚缸、水、(紙做的)小魚、小黃牛、小烏龜、荷葉、小蝌蚪、青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孩子們,當你放學回家沒見著媽媽時,你會怎樣?今天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誰聽得最認真,誰最棒!
2、出示裝水的魚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來游去。老師講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媽媽。
3、接著出示一條小魚。老師說:小蝌蚪游啊游,看見一條小魚,急忙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小魚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有四條腿。小蝌蚪說,哦,并急得哭了。
4、接著又出示小黃牛,邊演示邊說:小蝌蚪游啊游,看見了小黃牛,急忙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小黃牛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在水里。小蝌蚪哭著說,噢。
5、接著又出示小烏龜,邊演示邊說:小蝌蚪游啊游,看見一只小烏龜,急忙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小烏龜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是穿的綠衣裳,也沒有尾巴。小蝌蚪說,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邊演示邊說:孩子,我在這兒呢!小蝌蚪聽見有誰在叫他,一看,荷葉上坐著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蟲,小蝌蚪急忙游過去,邊叫著媽媽,邊跳上荷葉,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二、師:現(xiàn)在小蝌蚪已經(jīng)找著他的媽媽了,誰知道小蝌蚪為什么叫青蛙是媽媽?(小蝌蚪長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師演示,請孩子復述故事。
四,延伸
師:小蝌蚪長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動物,專吃害蟲,我們要保護他,不要傷害他,要保護大自然。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這節(jié)活動課,生動有趣,以對話為主,是培養(yǎng)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設計的這節(jié)活動課,雖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設計整體來說是自然、流暢、輕松活潑的,教學內(nèi)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首先從老師問孩子們,回家沒看見自己的媽媽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導入,讓幼兒知道孩子和媽媽的關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有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著很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達,孩子們對小蝌蚪的各種動態(tài)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先讓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讓幼兒討論小蝌蚪游動的反向,是怎樣改變小蝌蚪游動的方向的,突出了本節(jié)活動課的重點。將語言發(fā)展,數(shù)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布局畫面,獨立制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閱讀的快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了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nèi)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范本一本
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范本提問式導入主題
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里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里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么?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范講解圖書的制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
1、把與故事內(nèi)容相關的文字沿虛線剪下粘貼在每頁的合適位置,
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shù)奈恢锰懋嬌闲◎蝌,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巡回指導,根據(jù)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
繼續(xù)飼養(yǎng)小蝌蚪并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松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jié)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節(jié)。
2.能用簡筆畫表現(xiàn)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并嘗試將其做成連環(huán)畫。
3.與同伴協(xié)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任務。
4.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5.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活動準備:
1.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nèi)容,故事磁帶,錄音機。
2.幼兒在課外畫過魚、鴨子、鵝、烏龜、青蛙等,有一定的繪畫基礎。
3.繪畫紙若干、彩筆、油畫棒、訂書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播放錄音,請幼兒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充分理解故事內(nèi)容,熟悉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節(jié),為畫連環(huán)畫做準備。
2.根據(jù)需要設計提問:故事發(fā)生在哪里?小蝌蚪剛生下來是什么樣子?小蝌蚪去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后來又碰到了誰?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小結:小蝌蚪遇到了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最后終于找到了青蛙媽媽。
3.師:如果我們把小蝌蚪找媽媽故事的角色和內(nèi)容一幅幅畫出來,連起來就叫連環(huán)畫,讓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幼兒了解什么是連環(huán)畫。
師: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連環(huán)畫嗎?
教師出示一本連環(huán)畫,讓幼兒欣賞。
小結:連環(huán)畫就是由一張張連續(xù)的畫面,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按順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連環(huán)畫。
2.怎樣制作連環(huán)畫。
a.畫故事。每張紙畫一個故事情節(jié),有幾個情節(jié)就畫幾張紙。幼兒討論《小蝌蚪找媽媽》有幾個情節(jié)。
第一幅應該表現(xiàn)什么?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幅呢?
小結:第一幅表現(xiàn)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在水草上產(chǎn)卵。
第二幅是小蝌蚪遇見了鴨媽媽。
第三幅是小蝌蚪遇見了魚媽媽。
第四幅是小蝌蚪遇見了烏龜媽媽。
第五幅是小蝌蚪遇見了鵝媽媽。
第六幅是小蝌蚪遇見了青蛙媽媽。
b.把畫好的故事內(nèi)容按照先后順序排列并寫上頁碼。
c.裝飾封面。把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媽媽》畫在封面上,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本連環(huán)畫告訴我們的是什么故事了。
d裝訂。
3.商議分工,合作進行連環(huán)畫制作。
a引導幼兒商議分工,每六人一組,自己商議誰畫第一幅,誰畫第二幅,誰畫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
b播放故事,幼兒繪畫制作連環(huán)畫,教師對幼兒提出繪畫要求,巡回指導。
c裝訂成冊。
三、結束部分:
幼兒之間相互欣賞、交流,體會合作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后將自己喜歡的故事繪畫成連環(huán)畫,裝訂成冊,帶到幼兒園大家一起欣賞。
活動反思:
春天的自然角里養(yǎng)了許多小蝌蚪。小蝌蚪是孩子們常見的小動物,這貼近幼兒生活。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是幼兒熟悉的故事,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節(jié)。所以選擇這個故事進行連環(huán)畫的制作比較適合大班年齡的孩子。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興趣很高,能夠積極回答問題。在制作連環(huán)畫的過程中,孩子們分工討論熱烈,能根據(jù)自己的喜愛和能力,分工合作。但在活動中,有5名幼兒年齡較小在繪畫上還有所欠缺,在今后有待加強。還有就是如果每個幼兒能獨立完成一本連環(huán)畫制作會更好,孩子會更有成功感。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根據(jù)《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nèi)容,按故事情節(jié),并參照有關的繪畫資料,合作畫三、四張連環(huán)畫。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學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業(yè)。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觀念。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故事情節(jié)。
2、教師的范畫。
3、幼兒在課外練習畫過魚、鴨子、鵝、烏龜?shù),有一定的基礎。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復述故事中的對話,幫助幼兒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
2、請幼兒討論一下,這個故事可分成幾個畫面?每個畫面應該有什么角色?
3、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范畫。
4、理解詞:連環(huán)畫。(我把這些畫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書,這種以圖畫為主的.書叫連環(huán)畫。)
5、提出要求:
我們每一組小朋友一起來完成一本連環(huán)畫。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畫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樣。并請個別幼兒說說:你選的是哪一幅?這幅畫需要畫哪些東西?
6、幼兒作業(yè)。
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選擇畫畫,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指出鴨子和鵝的區(qū)別。
7、講評。
請畫同一幅畫的幼兒把畫放在一起,選出畫得較好的裝訂冊,加上封面成小型連環(huán)畫,放在圖書角上。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再熟悉故事的基礎上,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表現(xiàn)有情節(jié)的畫面。
2、學習表現(xiàn)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膽添畫與情節(jié)有關的事物。
3、與同伴協(xié)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任務。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看過連環(huán)畫故事書,了解什么是連環(huán)畫。
2、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對股市情節(jié)比較熟悉。
3、故事磁帶和動畫片,圖畫書《小蝌蚪找媽媽》。
4、圖片:鴨、魚、龜、鵝、青蛙。彩色筆、紙、訂書機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看動畫片并討論。
教師:故事里有哪些動物?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小蝌蚪找媽媽時先遇到了誰?后遇到誰?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們找到媽媽了嗎?
2、請幼兒欣賞圖畫書,邊思考邊討論繪畫方法。
教師:這么長的故事我們可以怎么畫呢?小組合作時怎樣分工?一共要畫幾張?有哪幾張?每幅圖上可以畫些什么?怎么畫?除了動物,還能畫什么?
教師出示一本圖畫書u,提醒幼兒制作完整的連環(huán)畫。
3、播放故事,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jù)情節(jié)的發(fā)展表現(xiàn)完整的畫面。
難點: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4、幼兒之間互相欣賞、交流,教師評價。
教師:你們小組是怎么合作制作連環(huán)畫的?哪一組的連環(huán)畫畫得最好?為什么?你們是怎么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的?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因其內(nèi)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啟事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著課的質(zhì)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秘地告訴學生,剛才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啟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尋人啟事》:
大家好!
達標測試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組練習,讓學生任選一題完成,結果在制作幻燈片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會直接的從第二題開始解答,導致教學有些被動。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里?聽說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愿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么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貼、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后,隨即拋出問題。
a.課件播放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征。學生在讀中了解內(nèi)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著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zhì)量。
體驗性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體驗使學生得到發(fā)展,使語言更具人性美,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要求,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要以參與求體驗,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展示編制得十分細致的教案,把課堂教學理解為演示教案的過程,就難以上出鮮活的好課,就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和感受時,要能根據(jù)學情的變化靈活組織教學,通過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通過對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發(fā)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激發(fā)起他們培養(yǎng)誠實、善良品質(zhì)的自覺性。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教師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jié),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
a.讀這兩小節(jié),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較句子。(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見烏龜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
d.分角色朗讀并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讓學生思考到底誰說得對?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意見出現(xiàn)分歧,開始爭論,自發(fā)的形成一種研討學習的氛圍。最后的出結論: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并且能夠簡要地說出原因。
(2)說內(nèi)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后,要求他們在尋人啟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學到的內(nèi)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婭還給予小女孩,給予哥哥姐姐,給予我們什么?”為重點,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誦讀文本、感悟文本,同時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為學生情感自在滋養(yǎng)的過程,成為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3.貼——據(jù)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松自如,毫不吃力。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活動,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長過程的樂趣。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內(nèi)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3、能大膽想像故事情節(jié),并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書一本(自制);故事磁帶、錄音機。
2、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各一;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猜謎語,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教師: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教師:小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呢?
(2)請幼兒憑以往經(jīng)驗先自由討論,再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
2、教師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激發(fā)幼兒自主閱讀的愿望。
(1)結合自制大書,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關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師一邊講述故事(從開始到“小蝌蚪們高高興興地向前面游去了”),一邊用手指著相應的畫面,幫助幼兒建立圖畫和口語的關系,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設疑,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閱讀環(huán)境。
教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路上遇到了誰?它們會相互說些什么話?最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請你們快去看看書吧!
3、幼兒分組自主閱讀小書,教師巡回觀察,并根據(jù)幼兒閱讀情況分層指導。
對于能基本正確讀懂內(nèi)容的幼兒,建議他們想像角色的對話,把故事連起來,完整地講一講;對于不明白個別地方的幼兒,建議他們看看前后的'畫面,推斷故事的內(nèi)容。
4、引導幼兒圍繞重點開展討論。
(1)結合鴨媽媽與小蝌蚪對話的這張圖畫,幫助幼兒歸納觀察畫面的策略:依據(jù)后面的圖畫,推測前面的內(nèi)容。
(2)引導幼兒學習鴨媽媽的語言。
(3)用同樣的方法推測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的話。
教師:你們知道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了什么話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5、結合大書,師幼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教師先講故事的開始部分,再分別請幼兒輪流講述故事后面的情節(jié)(找到魚媽媽,找到龜媽媽,找到鵝媽媽,找到青蛙媽媽),最后部分由教師講。
6、集體欣賞配樂故事,進一步感受故事語言的優(yōu)美與生動。
播放語言磁帶,師幼共同欣賞配樂故事。
活動延伸:
1、在語言區(qū)擺放故事中動物頭飾,分區(qū)活動中可以讓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導幼兒繪制《小蝌蚪找媽媽》的連環(huán)畫。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14
一、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游戲活動中幫助幼兒建立物數(shù)對應,進一步理解10以內(nèi)數(shù)的實際意義,鞏固對數(shù)的形成的認識。
2、在熟悉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運用學過的知識幫助小蝌蚪找媽媽,從而獲得成功感。
二、重點與難點:
1、在做做玩玩游戲活動中幫助幼兒建立物數(shù)對應,進一步理解10以內(nèi)數(shù)的實際意義,鞏固對數(shù)的形成的認識。
三、設計思路
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周圍的環(huán)境也在不斷的變化著,我們?yōu)榱俗層變焊惺艿酱禾煲恍﹦又参锏淖兓。主題一開始,家園共同收集一些有關春天的資料:如:小蝌蚪、青蛙、蝴蝶、蜜蜂、蠶寶寶還有有關的春天的圖書、圖片等等。因而,關于春天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與幼兒的情感態(tài)度、已有經(jīng)驗、認知習慣相切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觀的現(xiàn)成的知識簡單的機械地塞給幼兒。隨著主題的不斷深入和我班幼兒的實際,我班幼兒對小蝌蚪的生長的都很好奇,他們都能積極探索。再根據(jù)二期課改的精神,幼兒的學習因根據(jù)幼兒興趣、以有的'生活經(jīng)驗。于是我設計了此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此活動主要是在熟悉故事故事內(nèi)容、做做玩玩中讓幼兒對數(shù)概念進一步感知和理解,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四、材料創(chuàng)設:
小蝌蚪胸飾若干只(正面小蝌蚪,反面青蛙,青蛙背上標有1——10數(shù)字)、幼兒人手一份小動物(有二條腿、四條腿、八條腿各種動物,但沒有青蛙),
五、活動指導:
。ㄒ唬、情景導入:
1、春天來了,小河里的水變暖了。池塘里游來了一群小蝌蚪。(出示小蝌蚪)數(shù)一數(shù),有幾只小蝌蚪?(10)
2、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啊游,真快活?墒怯幸惶焖麄兿肫鹱约旱膵寢寔砹耍骸拔覀兊膵寢屧谀睦锬?”讓我們一起幫助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ǘ┬◎蝌秸覌寢
1、幼兒扮演小蝌蚪。
2、小蝌蚪游啊游,碰見了鴨媽媽,鴨媽媽正著急得嘎嘎叫呢!原來鴨媽媽的孩子找不到了正著急呢。小蝌蚪說:我來幫你找吧!鴨媽媽說:好啊,好。∥业暮⒆由砩隙加杏浱,……………請您們快點幫我找一找。(幼兒扮演小蝌蚪幫助鴨媽媽找小鴨。讓小鴨回到媽媽身邊,師生共同驗證正確與否)小蝌蚪看見小鴨子在媽媽身邊多快活,真羨慕,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就問:“您認識我們的媽媽媽,您知道他是什么樣嗎?”鴨媽媽笑著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大概就在前邊,你們快去找吧!”
3、小蝌蚪繼續(xù)向前游去,咦,他們看見了什么?原來有許多動物朋友在一起,小蝌蚪想:“這里有沒有我們的媽媽呢?”請幼兒找一找,找出四條腿的朋友。有這么多啊,小蝌蚪說:“你們誰是我們的媽媽?”大家都笑了,“我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二只大眼睛,白肚皮,穿著綠衣裳!
4、小蝌蚪又向前游,看見前面荷葉上蹲著一個大眼睛、寬嘴巴、四條腿、穿著綠衣裳的家伙,難道這是我們的媽媽?你們說是不是。壳嗤軏寢尶匆,說“娃娃,我是你們的媽媽呀,你們已經(jīng)變成青蛙了.”(幼兒轉過胸牌,露出小青蛙)“不對不對,你們有的是我的孩子,有的不是,你們還有的媽媽正在捉害蟲呢,瞧,他們來了!鍪厩嗤軏寢,(肚子上有點子卡)孩子們,快游到你們媽媽身邊去吧。
(幼兒找到自己的媽媽,并相互驗證)
。ㄈɑ顒友由欤┬∏嗤茏胶οx
小青蛙跟著青蛙媽媽跳到岸上,跳到田里,天天捉害蟲,保莊稼。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場地模擬青蛙捉害蟲。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畫成6幅連環(huán)畫,表現(xiàn)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節(jié)。
2、引導幼兒用與物體相應的顏色作畫。
3、培養(yǎng)幼兒注意遠近、大小關系,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重點: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畫成6幅連環(huán)畫。
難點:注意遠近、大小關系,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我們已經(jīng)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我們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nèi)容畫出來,每一段故事畫一張畫,連起來就叫連環(huán)畫,讓別人把幾張畫連起來看就知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兒討論,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我們把故事分成6幅圖,在畫的右下角標上數(shù)字。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注意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并講述故事內(nèi)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并讓幼兒介紹作畫經(jīng)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