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

時間:2023-07-10 07:54:01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的設計成功之處在于重視“人”的發(fā)展,以人為本。眾所周知,學生不是一只等人喂的鴨子,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在平等、開放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既可學習知識,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又可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也正是新時期語文教學乃至各科教學都應做到的。

  除此之外,我認為本節(jié)課體現了教師是“促進者”而非“帶領者”。在整節(jié)課中,我的活動雖不很多,但并不清閑,我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并且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這里的關鍵在于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能自己去實驗、觀察、研究、探討,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2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文學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其中尖銳的矛盾沖突,鮮明的人物性格,寥寥數字的人物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語文必修一模塊中,只有《鴻門宴》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對于這樣一個千古名篇幅,我們可以管中窺豹,以一斑而知全貌。進而感受到《史記》給后人帶來的藝術魅力。

  文言文是高中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如果單純的翻譯課文,學生不會產生興趣,相反會很抵觸,很厭倦,因此我把這節(jié)課設置為以討論為主,從課文內容,情節(jié)入手,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整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為:一、李清照詩歌導入;二、對劉、項人物的喜惡,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三、作者的態(tài)度;四、把人物分成不同的陣營。比較分析配角性格特點。

  在分析劉、項性格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同學們非常積極踴躍,概括出了很多有個人見諦的東西,從而也引發(fā)了大量關于楚漢之爭的歷史資料,可見課下下了不少功夫進行查找,最主要的是把查閱的相關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整合信息的能力,應該算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收獲,每位同學都想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發(fā)表出來,與其他人共同分享,但是課堂的時間有限,為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我武斷地阻止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進行,造成了各別同學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失落,打擊了學生的熱情,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F在回過頭想一想,其實完全可以放開手讓學生充分地表現,哪怕是教學任務完不成,超碼學生得到了鍛煉,這也是一種收獲。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吸取這樣的經驗,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這樣才會形成良好的教學循環(huán)。

  此外,還有一點讓我感觸頗深,其實學生的表達能力是一個及待挖掘的寶藏,隨時隨地都會涌現出驚人的奇思妙想,同時會激活教師的思維,生成很多事先無法設計的方案。而教師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地總結和記錄下來本節(jié)課的心得體會,為今后的教學積累經驗。

  由于工作繁忙,上完這節(jié)課后,沒有馬上把心中所想如實地寫下來,以致于現在回想起來,缺少了很多當時的激情,不過我會把這節(jié)課當作一次經驗,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地完善。

 。矗捣昼姾芸爝^去了,留下的是我不盡的反思。我要不離不棄,再接再厲,在教學一線上鑄就成功的豐碑,圓自己一個美好的夢。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3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這天,我們遵循“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探索學生全面發(fā)展之路。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就應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必須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資料和寫作訓練方法。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huán)節(jié)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確定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透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新課標下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學設計務必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

  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tǒng)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潛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開發(fā)。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讀寫、聽、說、修辭、邏輯等等,每節(jié)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貼合學生的學習潛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實效。高中語文教育指向“人的發(fā)展”。因此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務必聯系生活實際,注重語文實踐,潛力訓練,要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做到切實有效,課內課外有機結合。但我認為,無論課內課外,都務必圍繞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也就是圍繞“潛力訓練”這個核心而展開,兩個基本點就是課內與課外。課內注重于練習,課外致力于閱讀,課內課外相互結合,不拘泥于教材資料,而延伸到課外閱讀教材,并穿插一些課外讀物,這樣課堂教學氣氛就比較活躍,對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學設計務必體現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了語語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理解,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務必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jié)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fā)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fā)言,發(fā)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用心發(fā)言。但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tài),不是被動地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

  三、教學設計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實的訓練

  課堂教學中,有時根據教材的特點針對某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相關的表演,這無疑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思想。但如果不顧文本資料,就是單純?yōu)榱嘶钴S課堂氣氛,把表演當成課堂時尚的道具,那么這種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設計課堂表演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就應先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首先想一想讓學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為了表演而表演。我個人認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為表演畢竟一種輔助手段,而且年級越高越要摒棄。如果學生能透過語言文字在頭腦里表演豈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讓學生表演。例如在講《阿Q正傳》時,你想透過表演讓學生體會阿Q語言的特點、神態(tài)的變化,那么學生的表演能到達這個目的嗎?你的學生是專業(yè)演員嗎?怎樣調控才能不會成為一場鬧。咳绻麑W生一想起阿Q的形象就是課堂上滑稽的表演,是不是影響了學生對這個人物形象準確的把握。所以教師課前要認真去準備,不僅僅是臺詞、動作,更主要是學生紀律的約束。我認為就應把表演簡單化,情景化,語文化,最好是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結合起來。課堂表演不是萬能的鑰匙,過多的課堂表演必然使課堂流于浮華,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語文訓練。與其課堂上讓學生脫離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說一說,走馬觀花地看一看,到不如為學生多創(chuàng)設一些聽、說、讀、寫的機會,多給學生帶給口頭表達和書面練筆的機會。沒有扎扎實實地“雙基”訓練,怎樣能切實地提高語文潛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實的訓練才能使語文學習擺脫表面的浮華熱鬧,回歸本源。

  四、教學設計要少一些合作討論,多一些朗讀品味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最重要的變革,于是小組合作、討論就成了目前語文課堂上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也許在必須程度上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但有的老師為了追求更“貼近”新課程標準,為了給課堂貼上一個“新課程”的標簽,時不時地就來個小組討論,動不動就來個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討論的效果,而是追求討論的形式,做了許多無用功。合作、討論并不是不能夠使用,但老師就應注意的是需要討論什么資料,怎樣去討論,如何展示和評價討論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師在討論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導鋪墊,缺少對文本必要的朗讀品味,在學生對文章的資料缺乏深刻理解的狀況下就隨意地展開討論,那么討論的過程和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狀況下合作、討論就演變成了下面的幾種狀況:

  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fā)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

  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

  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fā)言,但沒圍繞主題,時而擠眉弄眼,時而哄堂大笑,你能夠想見他們是不是在討論老師布置的問題,至少不是嚴肅認真的。表面討論時氣氛熱烈異常,卻沒解決實際問題。我認為合作討論就應在對文本充分解讀,學生自己有獨立思考后的前提下來進行,這樣的交流討論才用有

  必須的效果。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傳統(tǒng)的語文課,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了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堂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一節(jié)語文課講下來,鍛煉了老師,耽誤了學生。這些弊端是務必要革除的,但矯枉不能過正,我們不僅僅要從形式上,更要從思想上走進新課程。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4

  給這屆學生講解《雨霖鈴》,正好是在天氣漸暖,柳絮紛飛的,春雨微濛的暮春時節(jié),文理科分班剛剛結束,整個校園高一學生之間里彌漫著一種淡淡的感傷氣息。這一切都為《雨霖鈴》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情感氛圍。于是,我在導入時播放了歌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快就把就把學生們的思緒拉到課堂上來,然后又由“長亭”、“古道”自然過渡到柳永歌詠離別的這首《雨霖鈴》上來。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順理成章:暢談作者,師生互讀,配樂朗誦,由聲入境,盡情地去感受曲詞的情韻之美。

  接下來的工作該是教師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地去找意象、品情感、析手法、評語言。這屆學生也趕上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校也實行了將盡一年的時光,有迷茫,也有收獲,更重要的是它為我的語文教學工作悄起一扇門,打開了一扇窗,開闊了我的視野,也使我更加快樂地帶領著學生在語文的百草園中感受到更多奇異的芬芳。

  新課程“基本理念”要求:“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和審美的創(chuàng)造力!庇谑牵野褜υ娫~的鑒賞分析設置成了一道開放行的題目:小組合作,任選一個角度(從意象、情感、技巧、語言方面)對本詞進行賞析,言之成理即可。學生們熱情很高,我的工作則是到更小組去做點撥,引導。大約十分鐘后,各小組準備好了自己的答案。意象組的同學找到了:寒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點明共同特點是凄美。情感組的同學認為:全文抒發(fā)了一種離別之痛和羈旅之愁。技巧組的同學看出了借景抒情、虛實結合。語言組的同學說出了輕新、自然、優(yōu)美。這些答案有的是在我的點撥下得出來的,有的在具體的表述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但是,在此過程中,同學們積極地開動了腦筋,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思考,掌握了鑒賞詩詞的方法,收獲了快樂,學會了合作。正所謂是“受之于魚,不如受之于漁”。

  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是“說出記憶中離別的故事”(要求:用詩詞名句回答)如: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蘇軾《水調歌頭》“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鼻赜^《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運用與課文情感意象相似的詩詞作答,同類比較,再次讓學生領悟詞凄婉的情感之美。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最后,布置作業(yè):選擇某種景物寫幾句話,贈與昔日的好友,寄托自己的一種思念之情。

  通過本次教學我深刻認識到:

  1、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fā)的意識與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素質,身邊的一是一物,才會變?yōu)橐环N很好的語文資源,從而為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2、應該想辦法讓語文學習變成一種學生愿意主動參與的活動,課堂開放,才能能活躍學生思維,調動其積極性,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語文教學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如果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就無法走進學生的心靈。只用重視實踐,語文學習才會對學生的生活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5

  昨天自己上了這一課,同時聽了丁玲琴、葉紅珠和陳梁飛三位老師上的同一篇文章,同時聽取了其他老師們的意見,感觸頗深。發(fā)現自己有以下的不足:

  1、就教學語言來審視自己,一是普通話太彩色了,這是一位語文老師的大忌,因此下階段應該加強普通話的訓練。二是教學語言的美感也有待提高提高,像《聽聽那冷雨》這樣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教師的教學用語如果也能散文化、詩化,那就會相得益彰。

  2、對文本的解讀深度不夠,發(fā)現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有待提高,平時要多讀書,多看些文學嘗試獨立處理教材,獨立解讀文本,改變幾十年離開教參就無法教學的惡習。

  3、幻燈片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這節(jié)課的語言鑒賞部分如果做了超鏈接的話,可以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來及時呈現內容,對學生回答中涉及的語言現象進行及時的總結概括。

  從其他老師的`上課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值得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或改進的方面。

  1、教師教學時說話的語氣語調應跟教學的內容想吻合。

  2、問題的設計要清楚,外延要明確,如果含糊不清,學生的回答就不會朝著教師預設的方向去,教學過程的展開就不順暢。

  3、對學生回答的評價與引導是一門重要的藝術。評價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是否在點子上將影響到整個教學流程的展開與教學目標的達成。

  4、多媒體的運用不能一味追求畫面的漂亮,有時色彩過亮的畫面反而會分散了學生對主題內容的注意力。配樂也要考慮與課文意境的一致,并且音量的大小都要控制。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6

  優(yōu)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語文課,就像一篇躍動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藝術品。語文課堂教學的“活”,需要靈活的教師引導,鮮活的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蓪τ趧偺ど瞎ぷ鲘徫坏腵我來說,還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我覺得要使課堂氣氛”活”起來,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方面是這個學期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活化課堂關鍵是教師引導靈活。要想活化語文課堂,讓學生學得活,當然教師靈活引導是關鍵。首先,教師的教學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fā),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其次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上課,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內容,并且能順利解決課文有關問題,準確把握知識要點。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功能,鮮活的思維是優(yōu)化語文課的核心。在教學操作中,有經驗的教師在靈活引導的同時,十分注重鼓勵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的并用,并力求異新,自覺地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鮮活的學生思維是智慧激蕩的搖籃。我在教學中從不隨意打斷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當然,在實施活化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二是要對學生的活動多加肯定,表揚。希望我能在下學期的教學中有所改進,查漏補缺,師生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語文教師。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7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

  二、運用對話教學,降低學習難度

  為了能準確的表達思想,我在教學中采用自由對話的形式引導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

  鑒賞文學作品是一種積極的審美活動,主體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躍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詩歌教學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沒有審美的體驗。

  詩歌教學容易流于空泛和形式化,對于像《雨巷》這樣朦朧意境的現代詩更需要反復斟酌。理想的詩歌教學應以引導學生審美體驗的達成為宏旨,拿捏好虛實之間的尺度,在營造整體美感的氛圍中將教學指向明確化,讓學生在個體體驗中進入詩歌的內部世界,體味作者的情感。本篇教學設計在對《雨巷》所傳達的情感傾向的`引導上注重多方位映射和多指向性,讓學生在對詩人生平資料的大面積占有之上和對主要意象的立體式解讀之中達到對《雨巷》的情感共鳴。

  課后有三首丁香的詩歌,我沒有對這三首詩詞進行分析,而是一帶而過,使這三首古詩詞沒有真正的發(fā)揮好在這篇課文中的作用,也是一個小小的失誤。

  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互動的生動課堂,我會一直努力邁進。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8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7月寫作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由于時代久遠,作者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獨特感受,不易為現代青少年所理解,教學上有一定難度。但這又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優(yōu)美散文,其語言精妙傳神,是學生品味語言好教材。筆者把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品味語言,掌握方法上”,“拈精摘要”,大膽取舍,主要抓住描繪“荷塘月色”的的三幅圖景,教會學生掌握品味語言方法。

  1、誦讀精彩文段:

  誦讀是品味語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著名特級教師洪鎮(zhèn)濤先生說:“……采用朗讀的辦法,讓學生比較、推敲、品味語言使用的妙處,形成語感!睂W生通過對精彩文段的反復誦讀,可以感受語言的豐富性,領會語言表達的規(guī)律性,從而增強對語言的規(guī)范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拔恼虏皇菬o情物”,通過表情朗讀,學生從朗讀的語調、音色和形象生動的詞匯中,領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我主要采用多種朗讀方法,誦讀描繪“荷塘月色”的部分。除齊讀外,或讓學生先聽錄音,體會范讀的速度,聲調的高低以及感情的流露等;或由學生自己試讀;或讓學生自讀,便于自己體味、揣摩;或由一人范讀,其他同學聆聽,然后共同評論其優(yōu)劣。

  2、抓住關鍵詞語:

  在景物描寫中,關鍵詞語就是指那些最能反映景物特點,又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荷塘月色》中描寫月下荷塘里的景色有:田田的荷葉、裊娜的荷花、縷縷的荷香、脈脈的流水;描寫荷塘上的月的景色有:如水的月光、月色、月影。一切都顯得那么得寧靜、和諧、自由,與作者“求靜”的心態(tài)相吻合,情景交融。

  描寫景物形態(tài)的詞語起到了渲染環(huán)境及刻畫作者情感的作用,也屬關鍵詞語。如月下荷塘一段的“曲曲折折”、“田田”、“亭亭”、“點綴”、“裊娜”、“羞澀”等,無不與表現人物思想情緒、感情色彩密切相關。

  體味本文樸素、典雅,充滿詩意的語言,還應抓住本文比喻、通感及疊字的運用。比如,寫靜態(tài)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寫出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忽明忽暗、不染纖塵的美質。寫塘中的月色,“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由視覺向聽覺轉移。

  月的光華和陰影,用“名曲”的旋律來形容,表明光和影的和諧,與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樣悠揚、優(yōu)美,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給讀者以聯想和想象,乃至帶人進入一種幻境。作者錘煉語言的另一方面,是許許多多疊字的運用,這也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色,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同時又加強了語意,給人一種音韻和諧的美感。如“蓊蓊郁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脈脈”的流水,真是比比皆是,匠心獨運。

  此外,一些數詞、量詞,甚至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同樣要引起重視。

  3、體會深層含義:

  學生找到這些關鍵詞語后,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這些詞語的意義和作用。我讓學生思考:“‘云’、‘月’是‘淡淡’的,不能郎照,作者卻以為是恰到好處呢?”“蟬聲與蛙聲很熱鬧,為什么作者說‘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逐步明確這實際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發(fā)展歷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作者不滿黑暗現實,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時又看不清前進方向,心情苦悶彷徨,思想矛盾復雜,于苦悶中想求得一時的解脫,因此踏上了求靜之路,來到了日日曾走過的荷塘。欣賞著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得到了片刻的寧靜,但現實的陰霾在心頭揮之不去,總有一股淡淡的憂愁蘊含其中。學生再進一步可以理解本文將客觀描述與主觀感受融為一體的寫作特點。

  4、通過比較,體會詞語運用之妙:

  不同詞語的運用,所表達的效果也不一樣,沒有比較,就沒有發(fā)現,就難有深的體會。引導學生比較不同詞語的優(yōu)劣,品味其中的奧妙,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必然大增。

  《荷塘月色》中描述月光時這樣寫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我讓同學們比較“瀉”字與“照”的區(qū)別。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品味,一個“瀉”字,變靜為動,增強了月光的流動感,同時與“流水”相照應,而“照”就缺少這樣的表達效果。

  又如“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是否可以換作“漂”或“升”呢?同學們思考后明確,“浮”,寫出了霧的輕飄狀態(tài),與“薄薄”相照應。“漂”和“升”就難以體現青霧的輕盈之美、自由之態(tài)。

  教學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學生自己掌握品味語言方法。實踐證明,語文教學抓住了“品味”這個鼻子,完全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因為教材中所選課文大都是語言精品,引導學生深入品味,就如同挖井,井挖得越深,泉水越多,越甘甜。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9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放心不下的是課文字、詞、句的落實,是文言文中“言”的部分,至于文言文中的人文信息、整體意蘊等“文”的價值常常被忽略了。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漠視了學生作為閱讀主體因文得意和發(fā)展自我的內心需求,是只有文言文字、詞、句知識的教學而沒有“閱讀”的`教學。新版語文教科書文言文部分的注釋相當詳盡,學生通過注釋參讀課文基本能疏通大意,教師適當點撥即可。若要保險起見,可通過預習導學案和課堂上適當點撥來補充不足。

  問答導學能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能更好地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特征,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合作探究學習重視對學生歸屬感的滿足,能使教學活動在充滿快樂的氣氛中推進,品位詩意的語文生活,成為語文教學的需求。朗讀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的情境,感知課文的氛圍。

  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他的角色意義在于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自己的主導地位。我在設計這篇課文教學時,一直以平等作為目標向度,使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成為一次難忘的精神之旅。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0

  綜上各位老師的觀點:第一單元欣賞小說:《林黛玉進賈府》《祝!贰独先伺c!,這三篇小說分別是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中國現代小說和外國小說,從內容的歸屬上來講,編者力圖使教材包含古今中外的作品,但是這樣的編排,使我們的.教學有了一定的難度,小說與小說之間的跨越太大,聯系不強,但這幾篇小說在情節(jié)結構上都有著比較一致的特點,那就是情節(jié)結構相對復雜,反映的社會比較廣,而且風格多樣,增強了文章的深度。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說是一件通過敘述故事情節(jié),刻畫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的文學樣式、欣賞《林黛玉進賈府》《祝!贰独先伺c海》,可以通過分析深入細致的人物刻畫,完整復雜的政策情節(jié),具體充分的環(huán)境描寫這三個要素來把握小說的主旨,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則是重點,三篇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祥林嫂、桑亞哥,無不栩栩如生,學習時可以從人物格言、心理、神態(tài)、動作等方面來把握。

  本單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個學習重點就是品味語言,包括對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以及作者的敘述語言的品味。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1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一、課文教學“教什么”

  這是針對教學內容而言的。“教什么”的問題是教學內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

  在這個問題上,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現象就是教學內容的空泛化和純知識化。所謂“空泛化”,就是教師講授一篇課文,無論是滔滔不絕地“分析”,還是狂轟濫炸地“提問”,教學的著重點都放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什么劃分結構、歸納段意、總結中心思想及寫作特點等,這些看起來好像很有條理,而實際上沒有體現出語文的“特色”來,課上得很空。而這些屬于課文內容(即文章“寫了什么”)方面的知識,學生只要認真讀一兩遍課文基本上都能把握。一個又一個寶貴的40分鐘,就這樣白白地耗費掉。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無效勞動就集中體現在這一點上。所謂“純知識化”,就是教師在講課文時,眼光聚焦在“這是什么”的層面上,如“這個字”怎樣讀音,“這個詞”怎樣解釋,“這篇文章”分幾段,每段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等等,內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課文恨不得放到嘴里先嚼個稀爛,然后再吐出來一口一口地喂給學生,把語文課上成“告知”課,學生只須記住就是了。

  所以導致上述現象的存在,就是相當數量的教師片面地認為課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記住文中字、詞等知識。應該說,這是課文教學的一個任務,但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終極目標。我在聽課中經常發(fā)現很多語文教師在他的教案中,都把“理解課文內容”列為“教學目標”中的一項。而在實際教學中,落得最實的,教師最賣力氣解決的也是這一項。我們說,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寫了些什么,這只是課文教學的低層次要求,而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到課文內部,理解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表情達意功能,才是課文教學的高層次要求和根本任務。不然的話,講了《致橡樹》,就是為了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愛情觀;講了《祝!罚褪菫榱俗寣W生認清封建禮教的罪惡;講了《蘇州園林》,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格局和特點……這就不叫語文課了,而變成政治課和地理常識課了。我們的語文教師,長期以來一直在教學的園地里為別的學科任勞任怨地、辛勤地耕耘著,而把自己的這塊語文“自留地”“責任田”給荒蕪了。

  那么,課文教學究竟應該教什么呢?一句話:教語言。

  課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教學,抓住了語言,就抓住了課文教學的核心。語言知識包括:標點知識、語音知識、文字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修辭知識、邏輯知識和文體知識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課文教學中不僅僅要學習、掌握這些“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作者是如何靈活巧妙地運用這些“死”知識來表情達意的。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苯逃啃轮朴喌摹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寫道:“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薄罢Z文”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合稱,構成“語文”的要素就是語言,如果離開了語言,“工具”不能稱其為工具,“人文”也就不復存在了。這就再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課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正確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

  二、課文教學“怎樣教”

  這是針對教學方法而講的`。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稱其為“科學”,我們就要探求其規(guī)律。按規(guī)律施教,教學就順暢,效率就高,反之,教學就滯塞,自然就達不到目的;稱其為“藝術”,我們就要講究方法。教法得當,效率就高,教法不當,效率就低。

  當前,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就是教不得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教不到位。如前所述,一些教師在課文教學中只注重字詞知識教學和內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語言的運用之妙和表情達意的功能。這一點在畢業(yè)年級的課文教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二是教法僵化。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長期教學實踐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教學套路,反映在課文教學上,就是用一種教學模式去應付各種體裁的課文,不能因文定法,教學模式化,課上得很死。三是以講為主。一些教師在課堂上主宰地位毫不動搖,以講為主,全面灌輸。特別是在分析課文時,總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深入理解這個層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總想分析出其微言大義來。仿佛不這樣教就顯得教學沒有深度,不這樣教就不算完成教學任務,不這樣教就展示不出教師的淵博學識和高深理論來。有時為了追求課堂上的表面活躍,大量的提問充斥課堂,滿堂講、滿堂問、串講串問,把語文課上成問答課。這樣的教學,現在還相當普遍。四是題海戰(zhàn)術。現在的學生,除了極少的上課時間,大部分時間都被“考試”“訓練”給占滿了。什么“課課練”“單元練”“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畢業(yè)年級還有不止一次的“模擬考”,等等。學生整日里泡在“題!敝卸荒茏园危荚嚂r最感頭疼的還是不會閱讀分析。這除了試題本身的因素外,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題海戰(zhàn)術的不靈驗。

  教學方法上存在的這些問題,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對課文教學的認識上的偏差所致。我作為年輕的語文教師,學歷都已達標,工作熱情非常高,工作也很努力。但我對自己的教學不滿意,很盡快擺脫這種局面。所以,要解決課文教學“怎樣教”的問題,正確認識課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2

  《歸園田居》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時的一組重要的詩歌作品,寫于其“不為五斗米折腰”之后。厭倦了官場的繁縟禮節(jié),迎來送往,向往山川田園的陶淵明,最終結束了時仕時隱的生活,選擇在摯愛的田園中度過余年。

  《歸園田居(其一)》更是清楚地告訴讀者——他要回家。于是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詩歌本身的特點,上課時緊扣一個“歸”字來預設問題,從“歸”來鑒賞詩人的情感,體會他的精神追求。所以我提出四個問題:“緣何歸”、“歸何方”、“從何歸”、“歸如何”在課堂上師生合作共同解決,并在中間穿插了陶淵明身世簡介,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尤其是從“抓意象、辨角度、明白描”等入手去體會陶淵明筆下淡泊寧靜的田園之美。領悟詩人對真實的追求與堅守,考到陶淵明的那份純真、自然。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首先太過依賴于自己預設的問題,教條地只會按著多媒體的播放順序上課,卻忘了學生是活動的,他們的思想是與我不同步的,因此當學生的思想跳躍時,我卻未能跟上他們的腳步,有點手忙腳亂。

  其次重點不夠突出,在授課過程中喜歡面面俱到,導致重點不突出。為了“全”卻失了“全”也是此堂課的最大的缺點。雖然我的教案寫得密密麻麻,做的認真、仔細,學生也由于是賽教課更是積極努力的配合,尤其是連發(fā)言也努力猜測我預設的答案,讓我的心不由的沉重。因為我和學生都缺少了對詩個性的解讀。我們都參考了大量的資料,都被這些資料束縛的'展不開自己的解讀,讓我們的想象與聯想在限定的世界里游走,失去了“人”的魅力。

  再次在引導學生關注詩歌的煉字與比喻、白描等寫景角度時,我更沒有充分地信任學生的能力,我怕他們基礎差,不能說出我預想的答案而使課堂教學無法順暢的進行。所以我掌握著整個課堂,依然重復著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老套路。這種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這堂課看似滴水不漏,教學環(huán)節(jié)齊全卻毫無生機。

  寫到這里,我不禁捫心自問:自己精心準備的教學設想難道就是要看到這樣的局面?在他們點頭的同時是否真的走進了詩歌的內容與情感,是否感同身受的領略到了詩人筆下那個恬靜美麗的田園生活?是否知曉了“復得返自然”的“自然”二字在詩人心中的分量……

  想到這些,我真的對于自己這堂失敗的賽教課懊悔萬分,明明是為了求“完美”,卻上成了支離破碎,毫無亮點的一堂課。

  課后說課、評課時,聽著同僚給我提出的意見,我深深地明白了:詩歌教學切莫貪|“全”“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能將這種求“全”卻失“全”的做法戒掉,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因此,這堂課成了我教學路上的警鐘,讓我時時牢記自己在課堂上的位置,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成了我課堂追求的目標。讓自己多一份驚喜,少一點后悔吧!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3

  今天是3月8日,很值得紀念的日子。我正在忙碌而有序地思考我的教學,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去迎接探索實踐前行帶給我的心路顛簸。

  假如讓我重新帶高三,在文言文教學方面,我會這樣做:首先讓學生準備一個厚一點的,紙質稍好點的本子,告訴同學們這個本子將記錄我們備考文言文的全部基礎知識,以及我們透過文章背后挖掘出的內涵及其對我們思想的影響。其次我在備課方面要加強力度,平時的教學扎扎實實,從知識到能力,從過程到方法,從情感態(tài)度到價值觀,都要落實在每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熟悉高考的考點,做好高考和日常教學的銜接。最后,是等到離高考還有三個月,基礎知識也講完了,要帶領著學生做一個總結,一個很重要的總結,除了知識以外,還有一點就是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習慣、方法、品質的不斷規(guī)范和強化,然后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提出要求,師生共同去追求知識和能力的一個較高的融合境界。

  反思這一年的文言文教學,總體來講是失敗的;A知識的積累沒有一以貫之,到最后就是隨便講講了之了。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閱讀面窄,對文章內容及藝術的把握也很勉強。還好的一點是,平時領著學生做的題比較多,學生雖然對古文畏懼一些,可拿著題還是能對付一二的?烧嬉鎸Ω呖剂,師生心里還是沒底的。

  過去了的不說了,問題是現在,還剩下三個月的時間,如何讓學生在這塊知識方面有信心呢?老師應該給學生什么鑰匙呢?這些又如何該用最少的時間實現呢?

  有一個基本的思路是,必須通過做題把知識和能力貫穿進去。問題的關鍵就是選題,要選高質量的題(做歷年的高考題是個不錯的選擇);其次就是備課的力度,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心里踏實下來。識記的內容,必須要求學生掌握利用早讀的時間加強記憶。學生已沒有時間去總結,老師就先列一個框架出來,讓學生把日常的基礎知識補充進去。

  下午有一節(jié)課,先把我的教學思想告知學生,取得學生的.支持。接下來就是具體準備材料了。初步打算是以高考題為綱,把知識系統(tǒng)化,把古文熟悉化。

  下午第一節(jié)課,我如實地向同學們闡釋了我的文言文教學困惑以及構思。同學們沉默了,我知道他們也有同感,我立即給他們打氣,讓他們相信師生努力一定可以渡過難關。()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在上考場之前,提起文言文或者想起文言文,同學們心里會有底有數,不能馬上要上戰(zhàn)場了,有同學苦惱地問老師,文言文怎么做啊?那是多讓人心驚的事呀。那個數那個底來源于平時老師和學生一起積累的知識以及技巧。這樣的話,離考試越近越不會慌,只要反復地鞏固積累的知識就行了。還有三個月,我們如何選題?如何鞏固知識?同學們動了起來,看來他們看到了希望。我提出建議,高考題質量高,可以主攻,可是19套太多了,時間不夠用,需要選作。同學們討論了起來,我鼓勵單獨站起來表達。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既然質量都很高,可以選作雙號或單號,可是我們可以做完,老師要想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評講,恐怕時間來不及。我當時真的很感動,一是說明學生聽懂了我的講話,二是說明學生站到了我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這讓我很自豪。我想這不是問題,挑戰(zhàn)自己的備考力度是老師的天職。師生達成了共識,夜里有夜自習,就要進入正式演練了。我得在夜自習之前把課備好。

  以下將會詳細記錄9套高考題中文言文部分的講解過程。

  要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思想,并能在教學中主動運用;A知識的積累要明確詳細概括,涉及到具體的課本內容。督促學生做筆記,還有就是及時的鞏固復習識記。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4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公認的美文,編者把這篇文章放在必修2第一單元第一課,可見其重要性。如何上好這一節(jié)課對于后續(xù)的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結合單元的學習目標,我將這篇文章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

  2.理清作者的行蹤并從中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

  3.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文章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設計如下:

  在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后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誦讀(齊讀、自讀、默讀),體會這篇文章的`情趣美、語言美、畫面美。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文的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展示荷塘風光)面對這樣一面荷塘,我國著名詩人楊萬里感嘆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辟潎@了荷花的嬌美。而周敦頤則發(fā)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感嘆,贊美了荷花的高潔的品質。同樣一片風光,在不同人的眼里風光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一起去看看在作者的眼里,這一片荷塘又有怎樣的景致。結合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詩句的導入,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接下來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先播放朗讀帶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的感情基調。

  二、讓學生帶著“作者的游蹤是怎樣的”問題快速閱讀課文。

  三、結合作者的游蹤,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的句子,師生共同理清作者的情感變化。

  四、學生概括文章觀荷塘部分描繪了哪三個畫面。

  五、重點分析觀荷塘部分的“月光下的荷塘”的畫面,品味語言美及畫面美。

  六、總結全文

  本文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如下幾個問題:

  1. 課堂時間較緊張,學生未能充分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2. 學生朗讀不足,未能充分體會畫面美

  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把觀荷塘部分的分析放到第二課時中,把剩下來的時間進行誦讀,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把握作者的不同情感進行誦讀,從而體會文章的情趣美及畫面美。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5

  轉眼,又過了一個學期;仡櫚肽陙淼墓ぷ,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既獲取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又有深刻的教訓,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反思:

  這學期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各項教學工作。在同事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終于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一、學生情況分析

  1、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詞匯量窄得要命,一些常用的詞語不但不知道意思,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句子成分一概不懂,連主語、謂語、賓語都不會劃分;基本沒讀過什么書,用“一窮二白”形容他們的知識面一點都不過分。作文類似小學生習作,句子很多語病,且無話可說。

  2、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閱讀、理解、分析、表述能力特差,問個問題,集體發(fā)言說著還挺熱鬧,可一旦讓一位同學起來發(fā)言,話都說不清楚。課堂筆記和課外學習的自覺性不夠。

  3、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學習上還算較配合,記得第一節(jié)課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講了“韜光養(yǎng)晦”“韋編三絕”“曲突徙薪”“未雨綢繆”四個成語,結果學生還挺愛學的。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只要學生肯學,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二、上學期語文教學采取的措施如下:

  1、下大力氣,加強語基訓練,盡可能在授課過程中幫助學生彌補語基上的不足。

  2、強調課前預習,堅持每堂課上課之前設計幾個相關的問題來提問學生,否則,寧愿用上10—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彌補預習。

  3、課堂上盡可能地采取“就文提問的方針”,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文可依,不怕答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迫使學生多讀、多看、多理解、多感受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并且慢慢地趨向敢說、想說、愛說。

  4、堅持每堂課后都布置作業(yè)并及時做好檢查、講評的工作,在迫使學生學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作業(yè)的同時不斷地掌握知識。

  5、寫作訓練從“基礎”入手,指導記敘文寫作,尤其是記敘中的描寫方法,并進行了片斷訓練及綜合訓練。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6、讓學生明確認識:語文是其它學科的工具學科,也是以后步入社會必不可少的交際、交流思想的'工具學科,沒有學好語文今后的生活將出現“步步為難”的困境。

  7、要求、監(jiān)督學生從描摹入手到仿寫到會寫到想寫到愛寫的書法練習過程,并讓學生認識到:“寫一手好字正如穿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樣,給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的道理。要求學生養(yǎng)成堅持每天起碼練習一頁書法的習慣。

  三、取得的成效如下:

  1、學生中開始養(yǎng)成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和書寫格式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

  2、學生的良好的書寫習慣在一定程度有了好轉。

  3、“朗讀習慣”的養(yǎng)成,為整個年段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學習基礎,活躍的年段的語文學習的氛圍。

  4、“就文提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文可依,有情可言,幫助學生樹立了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也增強了學生的閱讀、分析、理解和口頭表述的能力。

  5、從仿寫入手的作文訓練,降低寫作要求,再加上教師在批改學生文章時都采。骸搬槍W生文意,傾心相談”的作文批改方式,促使學生敢寫敢說。

  6、學生的課堂筆記的習慣已經養(yǎng)成,由于要求教師把語基知識貫穿于每一堂課的學習之中,促使學生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進一步強化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

  四、今后的教學設想:

  因為學生在語文方面存在的缺漏實在太多,僅靠一學期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倘需在今后繼續(xù)努力,只有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要學、想學,才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最根本的保證。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的教學反思04-08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02-02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3-07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5篇03-30

高一語文第一學期教學反思04-18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13篇02-04

高一教學教學反思04-04

高一教學反思02-23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范文12篇04-19